二下语文园地五(教案)

二下语文园地五(教案)
二下语文园地五(教案)

语文园地五

文本分析

语文园地五共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编排了8个词语,分两组呈现,一组与房屋、处所有关,一组与洞穴有关,引导学生认识其中带有厂字头、穴宝盖的“厨、窟”等9个生字,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字词句运用”有两项学习内容。第一题编排8个有关“笑”的词语,引导在读一读、演一演中认识不同情状的笑,理解并积累表示笑的词语。第二题旨在让学生根据提示语,读出说话时的语气。“我的发现”编排了6个词语,每个词语都由意思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字组成,词语旁边泡泡框内的文字提示学生发现“寻找”这类词语的结构特点,以及根据字义来理解这类词语的方法。“日积月累”节选的是《弟子规》的内容,旨在让学生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并受到启发和教育。“我爱阅读”选编了故事《好天气和坏天气》,故事通俗易懂,读起来饶有趣味。通过阅读让学生懂得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也会不一样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了解厂字头、穴宝盖所代表的意义;能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厨、厕”等9个生字。

2.能理解并积累含“笑”字的词语,并选词演一演。

3.能根据提示语,读出句子的恰当的语气。

4.能发现“教诲、寻找”这类词语的特点,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5.能背诵《弟子规》(节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6.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能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老爷爷说的话。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发现“寻找”这类词语的特点,寻找

词语的规律。

2.理解并背诵《弟子规》(节选)中的名句。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带厂字头、穴宝盖的9个生字,认识8个词语。

2.了解“笑”的种类,读一读由“笑”组成的9个词语,再选择一两个词语演一演。

3.能根据提示语,读出句子的恰当的语气。

4.发现“教诲、寻找”这类词语的特点,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1.会认9个生字,积累词语。

2.指导学生根据不同语境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文中词语对应的图片)学生看图说说图片展示的地方,激发兴趣。

2.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厨房、厕所、车厢、大厦

(1)学生借助拼音读,把生字读准确。(“厨”“厦”是翘舌音,不要把“厦”读成“xià”;“厕”是平舌音;“厢”是三拼音节)

(2)观察带拼音的4个生字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这4个字都带厂字头,都是半包围结构。

(4)体会带厂字头的生字的含义。

“厂”本义指山边岩石突出的覆盖处,人可以居住的地方。因此,带厂字头的字常与房屋、处所有关。

(5)(课件出示生字“厨、厕、厢、厦”)学生反复读并交流识记方法。

3.按照以上方法学习第二组词语“洞穴、窟窿、窑洞、窄小”,认读生字“穴、窟、窿、窑、窄”。

(1)重点指导:

①“窄”是翘舌音,“窿”的声母是“l”,读“lónɡ”,在词语“窟窿”中读轻声。

②认识“穴”字,学习穴宝盖。“穴”,本义是洞穴。穴宝盖中的()表示洞上面盖着的东西,一撇一捺表示洞口。所以带“穴”的字大多与洞穴有关。

(2)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4.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熟记生字。

(1)指名读,读得好的学生可当小老师领读两遍。

(2)学生开火车朗读,比一比谁读得又快又准。

(3)同桌合作朗读,一人读生字,一人给生字组词。

5.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字义。

6.拓展:(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片表示的地方名称,积累含厂字头、穴宝盖的字。

厂:大厅高原马厩穴:窗户孔窍鸡窝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再选择一两个词语演一演。

(1)(课件播放各种笑的剪辑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人都在笑,他们笑的方式和程度相同吗?你知道他们都是怎样在笑吗?

(2)(课件出示9个笑的词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词语。

(3)指多名学生读,检查读音;再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读词语,读准确、读熟练。

(4)理解词语。

微笑不显著地、不出声的笑。

傻笑无意义地一个劲儿地笑。

狂笑放纵地大笑。

笑眯眯形容微笑时眼皮微微地合拢的样子。

笑呵呵形容笑的样子。

眉开眼笑眉头舒展,眼睛含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哈哈大笑形容大声地笑。

破涕为笑一下子停止哭泣,露出笑容。形容转悲为喜。

捧腹大笑捧着肚子大声地笑。形容遇到极可笑之事,笑得不能自抑。

(5)指导演一演:这些词语都是写“笑”的,但它们表示的是不同的“笑”,你能演一演吗?

①同桌合作表演:一个学生读词语,一个学生表演;一个学生表演,一个学生猜词语。

②选几组学生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议,看是否演出了词语的意思。

(6)(课件出示几张与9个词语相关的图片)学生用所给词语说一说。

(7)拓展: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笑”的词语?(苦笑、冷笑、嘲笑、笑嘻

嘻、抿着嘴笑、皮笑肉不笑等。)

2.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试试怎样读更好。

(1)学生自由朗读3个句子,注意根据加点的部分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2)指多名学生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议。

第一个句子中的加点部分“连蹦带跳”是写小马的动作,表现了小马十分高兴的心情。第二个句子中的加点部分“难为情”表现了小马因为没有把麦子驮到磨坊去而很不好意思。朗读小马说的话,语调要稍低点。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小马说话断断续续。第三个句子中的加点部分“和颜悦色”描写的是老师的神情。朗读时要表现出亲切、诚恳。

(3)同桌互相读一读,读得好就夸一夸,读得不好就帮一帮。

(4)小结:朗读人物说的话,可根据前后的提示语,读出恰当的语气。

三、我的发现

1.学生默读文中的词语,再读一读泡泡框里面的文字,想一想自己发现了什么。

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每个词语组成的两个字意思相近,且和该词的意思差不多。)

3.再次默读词语,边读边想一想这些词语的意思,并仿照泡泡框里面的文字说一说。

生1:“教诲”一词中“教”和“诲”的意思相近,“教诲”的意思也和它们差不多。

生2:“伙伴”一词中,“伙”和“伴”的意思相近,“伙伴”的意思也和它们差不多。

生3:“灾难”一词中,“灾”和“难”的意思相近,“灾难”的意思也和它们差不多。

4.拓展: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学生自由交流。(示例:遥远、呼唤、广阔、道路、跳跃、寒冷、牢固、渺小、愉悦、忧愁等)

小结:我们学过很多这种类型的词语,即两个字表示同一个意思,它们组成的词也和它们的意思差不多。掌握了这个规律,有利于我们理解此类词语的意思。四、课堂回顾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带厂字头和穴宝盖的生字,发现这些生字分别大多与房屋和洞穴有关。这样分类识字,既让我们快速了解了字形字义,还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中国汉字的魅力。我们还一起做了表演,同学们的表演很到位,猜词的同学反应也很迅速。我们还学到了一种新的理解词语的方法(词义和每个字的意思都相近),用这种方法理解此类词语真是太容易了。我们还练习了朗读,知道了可以通过提示语读出人物的语气。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有用的知识,学习语文真有趣啊!

2.师生或同桌、小组间用多种方式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弟子规》(节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能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老爷爷说的话。

教学重点

1.大致理解《弟子规》(节选)的意思,熟练背诵。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老爷爷说的话。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1.简要介绍《弟子规》。

“弟子”,学生的意思。“规”,行为准则。

《弟子规》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课文节选了《弟子规》中的4句。

2.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再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冠”读第一声,“纽”的声母是“n”,“履”“砺”的声母都是“l”,“顿”的韵母是“un”不是“en”,“饮”的韵母是“in”。

3.指多名学生朗读,检查朗读效果。

4.教师再次范读,学生可以小声跟读,读出节奏。

5.理解重点字词。

【冠】帽子。【纽】纽扣。【切】密合。【唯】只有。【德学】品行,学问。

【砺】勉励。【戚】悲伤。

6.教师简要介绍句子的意思。

(1)前两行讲的是怎样穿戴和放置衣物。这两句的意思是:帽子要戴正,纽扣要扣好,袜子要穿好,鞋带要系紧;衣服、帽子、鞋袜等要放到固定的地方,不要随意乱放,以免弄脏弄乱了。这两句话告诉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后两行讲的是要注重德学才艺。这两句的意思是:如果发现自己在品德、学问、才能、技艺等方面不及别人,就要勉励自己,奋发图强;至于穿着打扮、饮食方面不如别人,则不要悲伤难过。这两句话强调了重视自己的品德、学习和才能,多向他人学习,奋发图强。

7.多形式练习朗读(齐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等),熟读成诵。

8.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9.拓展。(均选自《弟子规》)

●泛爱众,则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二、我爱阅读

1.揭题导入。

引导学生看外面天气,提问:你觉得今天是好天气还是坏天气?为什么?(学生自由说)今天我们来读故事《好天气和坏天气》,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2.学生自由读,借助拼音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理解难懂的词语。

3.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第1~5自然段,思考:

①老奶奶的大儿子是干什么的?他喜欢什么天气?

②看到勤快的大儿子,老奶奶是什么样的心情?

(2)分角色朗读老奶奶和大儿子的对话。(朗读时,注意体现出老奶奶的慈爱和大儿子盼望的心情)

(3)引导学生理解:大儿子眼中的好天气是,坏天气是,因为。

4.学习第6~8自然段。

(1)指名读第6~8自然段,思考:

①老奶奶的小儿子是干什么的?他喜欢什么样的天气?

②引导学生理解:小儿子眼中的好天气是,坏天气是,因为。

(2)分角色朗读老奶奶和小儿子的对话。

5.学习第9~12自然段。

(1)自由读,画出老奶奶和老爷爷的不同想法。

(2)分角色朗读老奶奶和老爷爷的对话,注意老奶奶前后语气的变化(先是伤心,后是高兴),老爷爷的话则要用开心的语气来读。

(3)分小组交流:对待同一件事,他们的想法为什么不一样?(他们的想法之所以不一样,是因为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这个故事说明事物的“好”和“坏”是相对的。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不一样,甚至相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从多个角度看问题,乐观地面对生活。)

6.四人成一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三、课堂回顾

1.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加强积累和阅读。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弟子规》中的两个片段,懂得了穿衣戴帽都要有一定的行为准则;知道了人要注重德学才艺。《弟子规》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弟子规》的全文哦。这节课我们还读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并从中明白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也会不一样”的道理。看来读书不仅让我们快乐,还能让我们明白道理。老师真希望大家能坚持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2.用多种形式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的内容丰富而又新颖,是一个单元识字和阅读的延伸,是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沟通的桥梁,是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舞台。对于语文园地的学习,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手让他们进行探究、交流。在本园地各个环节的学习中,我始终以“自学—交流—指导”的步骤来进行,让学生自主识字、自主读词、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和发现,然后再做适当的点拨,从而激发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5单元 语文园地五(教案)

语文园地五 文 本 分 析 语文园地五共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编排了8个词语,分两组呈现,一组与房屋、处所有关,一组与洞穴有关,引导学生认识其中带有厂字头、穴宝盖的“厨、窟”等9个生字,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字词句运用”有两项学习内容。第一题编排8个有关“笑” 的词语,引导在读一读、演一演中认识不同情状的笑,理解并积累表示笑的词语。第二题旨在让学生根据提示语,读出说话时的语气。“我的发现” 编排了6个词语,每个词语都由意思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字组成,词语旁边泡泡框内的文字提示学生发现“寻找”这类词语的结构特点,以及根据字义来理解这类词语的方法。“日积月累”节选的是《弟子规》的内容,旨在让学生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并受到启发和教育。“我爱阅读”选编了故事《好天气和坏天气》,故事通俗易懂,读起来饶有趣味。通过阅读让学生懂得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也会不一样的道理。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厂字头、穴宝盖所代表的意义;能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 “厨、厕”等9个生字。 2.能理解并积累含“笑”字的词语,并选词演一演。 3.能根据提示语,读出句子的恰当的语气。 4.能发现“教诲、寻找”这类词语的特点,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5.能背诵《弟子规》(节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6.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能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老爷爷说的话。教 学 重 点 1.认识9个生字;发现“寻找”这类词语的特点,寻找 词语的规律。 2.理解并背诵《弟子规》(节选)中的名句。 课 时 安 排 2课时 1.认读带厂字头、穴宝盖的9个生字,认识8个词语。 2.了解“笑”的种类,读一读由“笑”组成的9个词语,再选择一两个词语

六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17 少年闰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 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 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二、初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 三、检查预习情况

四、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 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板书:健康可爱 五、理清四件事的顺序 1、快速读2---16自然段讨论:闰土向“我”讲了几件事,从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少年? 2、板书: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 六、课堂小结 我们初步认识了鲁迅笔下的闰土,下节课我们再从具体的事件中去更深入地认识闰土。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7、少年闰土

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健康可爱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3、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过程与方法: 1、有速度地默读课文。 2、概括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教学难点: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设计

语文园地五 【学习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和互相交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2.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9个生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3.积累“~言~语”的四字词语,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够合理运用。 4.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汉字结构的不同,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5.学习并背诵《江雪》这首古诗。 6.阅读《刻舟求剑》这个成语故事,感悟道理。 【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以及清楚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遇事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商量与沟通。 2.认识9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 3.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能够正确使用。 4.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正确书写汉字。 5.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学前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 2.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搜集一些在商量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学生)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交际情境,导入课题 1.板书口语交际主题:商量。 2.抛出“我与同学调换值日时间”这一话题,讲述商量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语气问题以及礼貌问题等。 二、小组讨论 1.四人一小组,展示并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同学间互相阅读,并讨论总结应该注意的方面。 2.从书本上提供的二种情况中任选一种情况,展开场景对话模拟。 三、小组上台表演

1.每组在讨论时确定好表演场景,并准备好要说的话。 2.每组轮流上台表演,要求说话过程清楚流畅。 四、小结归纳,拓展延伸 1.总结与他人商量沟通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给出另一种场景,在班上随机选择同学进行场景模拟。 第二课时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生字卡。 (1)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交流识字方法。 (3)找出每一列的三个字之间的联系。 (4)比较每一列的三个字各自的用法。 2.生字拓展。 (1)根据每一列的三个字之间的联系,再找找其他相关的生字。(2)给相关生字组词,并总结所找生字的用法。 二、字词句运用 1.词语运用。 (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2)猜猜每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查词典弄清这些词语的意思。 (3)找出这些词语的相同之处。 (4)再积累一些相关的词语。 2.词句运用。 (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 (2)找出这两句话的特点。 (3)仿照这两句话,将书上给出的句子说具体。 三、书写提示 1.学生观察生字“观、忙、呼、如”。 (1)观察生字的字形结构,说说这些字的特点。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与教学反思

15.夏天里的成长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3.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明白人一定要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2.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是秋天的硕果累累是需要在夏天用力地生长得来的,没有夏天的生长就不会有秋日的丰收。现在,请大家谈一谈你对夏天的印象或感受。(自由交流) 2.(板书课题:夏天里的成长)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来共同体会“夏天里的成长。”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学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标出课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分小组讨论交流。 4.教师重点指导写好“蕾”“缝”“藓”“谚”四个字,掌握“蔗”字的笔顺。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思考:你能用文中的语言概括谁在夏天里成长吗?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学生自由讨论,指名说) 2.快速浏览课文,讨论、交流:围绕这一中心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夏天是万物生长的时期?(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 3.找出文中至少两处你认为比较关键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四、布置作业 1.品读课文,了解夏天里万物生长的特点。 2.书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把握整体内容 师:夏天是多姿多彩的,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那么围绕这个中心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讲述的呢?(教师相机板书: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 二、研读文本,感受生长 (一)(课件出示: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结合这个句子,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描写了夏天哪些事物在生长?它们有什么特点?然后组内交流。 (二)全班交流。 1.师:谁能说一说,夏天里哪些事物在生长?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2.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三)第2自然段交流提示。 1.这些生物在夏天生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哪句话能说明这个特点?(指名说,教师适时指导) 小结:生物在夏天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2.你从哪句话、哪个词能看出生物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学生自由发言) (1)引导学生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夏天动植物生长迅速的特点。 (2)“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能用“昨天……今天……明天……”说一句话吗? 3.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一段写得这么形象呢? 明确:这是因为作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写作文时,我们也要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的特点去写。 4.指名朗读: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生物,读出生长的特点。(教师适时指导) (四)第3自然段交流提示。

[参考实用]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全)

[重点实用参考文档资料] 1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3.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 2.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 (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4)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5)指导读:

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

语文园地五 【教材目的】 1、“识字加油站”通过认识表示时间的词语让学生知道一天,一个月,一年当中不同的时间段。“我的发现”让学生学会积累偏旁相同的生字。“学词句运用”,通过认读字音,知道鼻音“”和边音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 2、“书写提示”学习两个新笔顺规则:“从左到右,先撇后捺。” 3 “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继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并从古诗中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又到了语文园地时间,这是我们快乐游戏和激烈的比赛时间,小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二、我会认,看谁认的词语多。 1.课件出示“识字加油站”激趣:小朋友们,我们来看看大屏幕,看看第一项比赛是什么?指名读题目,老师相机帮忙。 2.大家看,草地上有很多词语宝宝在玩耍,你认识几个?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读大屏幕上的词。

4.学生分小组比赛读,看哪个小组认得多,就奖励一面红旗。 5.同学们,还有一些生字宝宝我们以前没见过。你能在书上圈出来吗? 6.指名学生上台圈出生字、师相机指正。 7.师出示生字卡,师指名读,开火车读。 8.学生自己找到对应生字卡,小组内相互认读。 9.小朋友们真棒!生字宝宝认得又快又好。 10.全班齐读12个生词,并讨论:这些词都是表示什么的? 11.指名说,师总结:这些词语都是表示时间的,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哦! 我的发现 一、激趣导入。 第一轮比赛小朋友们表现真棒!老师为你们点赞,现在是第二轮比赛的时间,你们准备好了吗? 二、摘果子,找规律。 1.课件出示:一棵果树。 2.小朋友们,果树上结了这么多果子,你能摘哪一个? 3.认读生字卡片:指名读、抽读、开火车读。 4.火眼金睛:小朋友们,果树上的果子是一样的吗? 5.指名读。 6.谁能把一样的果子分在一起? 7.指名分,并讨论:为什么这样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教案+实录-非常好

习作例文与习作 活动分析:本次习作与其他单元稍有不同,在写作之前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与《小站》为学生提供了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模仿,并以课后习题和旁批的形式提示了写作要围绕着中心意思进行。对习作例文的教学,教师不能从篇章入手,去整篇完整地教学,而应分部分、有选择地教学,把重点放在写法上,不做字词识记、内容理解、情感体会等方面的要求,避免教成略读课文。单元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则给了学生相当大的自由,围绕一个汉字来写,既可以写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也可以写想象故事。写作对象虽然只是一个汉字,但中心非常明确。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中掌握的安排材料的方法,先写出写作提纲,再围绕着确定的材料开始写作。所以,在本次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与单元习 作的整合,重视“习作例文与习作”和精读课文、“交流平台”的关联性,有重点地帮助学生突破习作难点,消除畏难情绪。 教学目标: 1.能了解习作例文是怎么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2.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习作,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3.写作时注意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 重点难点: 1.结合习作例文,学习围绕中心安排材料的方法。 2.将本单元的“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与“习作例文与习作”结合起来学习。 课时安排:2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以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次习作内容。 导语:在上课之前,我来给大家讲个故事。古代有个读书人走了三百里路去向一位大师请教作文的诀窍。这位大师看了他的文章,把他带到树林边,指着一个蜘蛛网说:“你不要拜我为师,你拜它为师吧。”那个读书人对着蜘蛛网呆看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精品教案

语文园地五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五》共设了五个板块。“识字加油站”以认识含偏旁“厂、穴”的字为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认字。“字词句运用”引导学生积累并运用几个表示“笑”的词语,教会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句子。“我的发现”让学生认识几个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日积月累”安排了《弟子规》中的四句话,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重视自身品德、学问等的提高,不要在意生活条件不如他人。“我爱阅读”通过老奶奶和老爷爷对天气的不同看法,初步懂得看问题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学情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字、词、句、段等知识的学习已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但他们在辨析词语方面会有些难度,需要教师进一步点拨、指导。 教学建议 1.教学“识字加油站”时,可借助多媒体展示教材所给词语的相关图片,引导他们观察图片,结合词语的意思,轻松识字。 2.“日积月累”可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便于学生理解背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9个生字。 2.积累并运用几个表示“笑”的词语,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句子。 3.积累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并能说出类似的词语。 4.读背《弟子规》节选部分。 【过程与方法】 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自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2.懂得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初步具有辩证思维。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9个生字。 2.积累并运用几个表示“笑”的词语。 难点 1.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句子。 2.明白《弟子规》节选内容的道理。 3.初步具有辩证思维。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字卡。 学生:读读《弟子规》。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9个生字。 2.积累并运用几个表示“笑”的词语,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句子。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9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读句子。 难点 正确区分词语。 三、识字加油站 1.出示教材所给词语,学生齐读。 2.出示词语相应的图片,请学生认一认。 3.识字。 (1)出示生字:

初中语文园地五教案

初中语文园地五教案初中语文园地五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从偏旁认字。 2、积累词语,读背儿歌。 3、进行口语交际。 4、展示积累的词语。 5、通过认、读、记、说、做完成学习。 6、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重难点、关键 1、学习形声字。 2、积累词语,读背儿歌。 课时划分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几个学过的字: 轮路期 2、读一读,说说它们与什么有关。 3、再出几个未学的字。 铁裙疼 4、说说它们与什么有关。

5、今天我们就根据偏旁来学习新字。 二、出示“我的发现”的内容 出示: 1、钢铜铁钉 (1)找它们的.特点。 (2)再写几个“”字旁的字。 (3)读、认、组词。 2、再出示:被裙裤袄 (1)读一读,讲讲特点。 (2)再写几个与“”旁有关的字。 (3)读、认、组词。 3、再出示:病疼痛疯 (1)读一读,讲讲特点。 (2)写几个与“”旁有关的字。 (3)读、认、组词。 三、出示生字卡片测读。 一、拓展认其它偏旁的字。 二、小结。 四、作业: 读熟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几样实物 2、填空: 一()蛋糕一()扫把一()红领巾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填上恰当的词。 二、出示“我会填”的内容 一只()一个()一把() 一块()一条()一盘() 三、要求填空 (小鸟)(人)() 一只(小鸡)一个(故事)一把() (狐狸)(书包)() ()()() 一块()一条()一盘() ()()() 四、拓展练习 ()()() 一枝()一粒()一位() ()()() ()()() 一座()一排()一棵() ()()() 五、小黑板出示“我会读”的内容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五单元 全单元教案完整版

第五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围绕中心意思写习作”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夏天里的成长》《盼》两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2.本单元重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两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都很适合小学生阅读。《夏天里的成长》写的是万物在夏天里都在长,文章最后点明了“人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的道理。《盼》写的是小姑娘蕾蕾得到了一件新雨衣,于是天天盼望下雨。有一次放学后下雨了,可妈妈有不让蕾蕾出去,她只能干着急。第二天,蕾蕾终于穿上了雨衣。 (2)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作者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个中心意思,是选取了绿蔓、竹林、高粱、稻秧、甘蔗等生物的生长情况和水、瀑布、河、铁轨等没有生命的物质长的情况来写的,这些事例真实地体现了中心。《盼》一文,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作者选取了等下雨、找借口出去、想

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请同学们仔细听,看看你听懂了 什么? 2.谁听懂了?(只要求举手,不要求回答)没听懂没关系, 老师给你们时间自己读懂,但是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怎么 办呢? (圈出来,借助生字表中的拼音学会查字典、问同 学、问老师……) 3.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吧,要读准字音,读 通句子。读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读完后汇报:你读懂了什么? 4.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做好引导和必要的 点拨,以学生的发言为主。学生的发言和读书,可以是 学生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是课文内容的复述。汇报结束 后,对出现的错误,应引导学生展开评价,在评价中进 一步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5.同桌的同学互相听读全文,检查字音并正音。 6.出示生字卡片,内容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组织学生 在学习小组内把记住的字和学习小伙伴交流,并展开竞 赛,看哪个小组自主学会的生字最多。 7.让学生以读书的方式来汇报识字的情况,及时引导学 生扩词、造句,并理解字词的意思。【出示课件2:词语 解释】 威力:使人敬畏的气魄和力量。 菜畦:指菜地,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种蔬菜的 田。 活生生:有生命力,充满生机。 8.重点指导写好“藓”“蔗”“谚”“瀑”五个字,掌 握“蔗”字的笔顺。【出示课件3:“蔗”字田字格课 让学生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学习字词,既 可以培养学生自学的 能力,又可以为学习课 文扫除障碍。 通过读课文找出 文章的中心句,为下 一节课突破本课的难 点(文章是怎样围绕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语文园地五【教案】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了解厂字旁、穴宝盖所代表的含义;能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厨、厕”等9个生字。 2.能理解并积累含“笑”字的词语,并能够选择一两个词语演一演;能根据提示语读出句子恰当的语气。 3.能发现“教诲、寻找”这类词语的结构特点,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4.能背诵《弟子规》(节选),初步懂得选文蕴含的道理。 5.阅读短文《好天气和坏天气》,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老爷爷说的话,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积累并运用几个含有“笑”字的词语;根据提示语,读出句子的恰当语气。 2.采用多种形式读背《弟子规》(节选)。 3.能联系生活经验,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策略 1.识字加油站 课本编排了两组词语,一组与房屋、处所有关,一组与洞穴有关,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带有厂字头的“厨、厕、厢、厦”这4个生字和带有穴宝盖的“穴、窟、窿、窑、窄”这5个生字。 2.字词句运用 (1)第一题中给出的9个词语都是表示“笑”的词语,但表示的是不同的“笑”。可以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指名个别朗读,相机指导正音,然后让学生选择一两个词语演一演。全班交流评价,看是否正确演出了词语的意思。最后老师适当拓展几个其他表示“笑”的词语,如“苦笑、莞尔一笑、皮笑肉不笑”等。 (2)第二题中的3个句子都是来自本单元学过的课文,重在引导学生根据加点部分的提示语读出人物说话时不同的语气。如“连蹦带跳”写的是小马的动作,表现了小马十分高兴的心情,朗读时语气要轻松、愉快,读出小马的高兴。 3.我的发现

课本编排的这6个词语,每个词语都是由意思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字组成,引导学生思考泡泡框中的提示,发现“寻找”这类词语的结构特点,学会根据字义来理解这类词语的方法。 4.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节选的是《弟子规》的内容,前两行讲的是怎样穿戴和放置衣物,后两行讲的是要注重德学才艺。教学时,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提醒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然后教师示范朗读,讲解大致意思。最后让学生熟读成诵,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5.我爱阅读 《好天气和坏天气》这篇故事文字浅显,通俗易懂,读起来饶有趣味,十分适合学生自主阅读。可按照以下步骤展开学习:一是自由读故事;二是大致了解故事主要内容;三是仔细思考老爷爷说的话,从中挖掘出“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也就会不一样”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厂字旁、穴宝盖所代表的意义;能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厨、厕”等9个生字。 2.能理解并积累含“笑”字的词语,并能够选择一两个词语演一演。 3.能根据提示语读出句子恰当的语气。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识字加油站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今天将带领大家去一个好玩的地方,这个地方,不仅可以做游戏,可以去旅游观光,还可以学变魔术……大家愿意去吗? 2.与字宝宝玩捉迷藏。 (1)捉迷藏识字。 ①游戏激趣:(出示多媒体画面)看这城堡多美啊,字宝宝也喜欢这里,咱们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吧,只要大家叫出字宝宝的名字,它就会乖乖地出来了。

语文园地五 教案

语文园地五 妙析教材 语文园地五共设了五个板块。“识字加油站”以认识含偏旁“厂、穴”的字为学习内容,引导 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字词句运雨”刚导学生积累几个表示“笑”的词语,教会学 生根据提示语,读出说话时的语气。“我的发现”让学生发现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的特点。“日积月累”安排了《弟子规》中的四句话,旨在让学生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并受到启发和教育。“我爱阅读”通过老奶奶和老爷爷对天气的不同看法,让学生懂得看问题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学情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字、词、句、段等知识的学习已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但他们在辨析词语方面会有些难度,需要教师进一步点拨、指导。 教学建议 1.教学“识字加油站”时,可借助多媒体展示教材所给词语的相关图片,引导他们观察图片,结合词语的意思,轻松识字。 2.“日积月累”可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便于学生理解背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9个生字,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2.积累几个表示“笑”的词语,根据提示语,读出句子恰当的语气。 3.能发现“教诲、寻找”这类词语的特点,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4.读背《弟子规》节选部分。 【过程与方法】 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自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初步具有辩证思维。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9个生字,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2.积累几个表示“笑”的词语。

难点 1.能根据提示语,用恰当的语气读句子。 2.明白《弟子规》节选内容的道理。 3.初步具有辩证思维。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字卡。 学生:读读《弟子规》。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9个生字,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2.积累几个表示“笑”的词语,能根据提示语,用恰当的语气读句子。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9个生字,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2.积累几个表示“笑”的词语。 难点 能粮据提示语,用恰当的语气读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教材所给词语,学生齐读。 2.出示词语相应的图片,请学生认一认。 3.识字。 (1)出示生字: 厨厕厢厦穴窟僚窑窄 (2)自读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新人教版

习作例文 《爸爸的计划》《小站》 本组围绕“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这一主题,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这是本书教材第一次出现这样的课例,课例以习作例文来学习作者确立中心,并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指导学生的写作方法。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两篇课文,接触了确立中心后,围绕中心来选择事例表现中心的写法,这次习作例文又安排了两篇文章来强化该写法,学习时要在读文中感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抓住训练要点,提高习作能力。 自读理清文章条理,交流探讨写法,设计系列习作实践活动,把相关的习作教学内容融合进习作实践中。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什么是中心”,以及“如何围绕中心选择事例”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围绕中心把内容写具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勤于习作,乐于与人交流作品的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围绕中心把内容写具体。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习作纸。 1课时 一、学习第一篇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 1.默读课文,根据课文旁边的阅读注释找出文章的脉络,罗列爸爸给每个人订的计划。 2.讨论,这篇文章想表达的中心是什么?(爸爸擅长订计划,且执行计划一丝不苟。)文章选用的哪些事例最能表现这个中心?

(1)罗列爸爸给每个人订的计划。(种类多,品种全。) (2)两个比较典型的小事例,让人印象深刻。 (执行计划严格) (3)爸爸给“我”订计划。 3.从作者写这个爱订计划的爸爸中,你受到什么样的启发?(围绕中心刻画人物,挑选典型事例写具体,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默读第二篇习作例文《小站》 1.注意从课题入手抓住中心词“小”。 2.根据课文批注帮助理清课文的层次: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讲小站很小。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讲小站设备简陋,站上工作人员惊心布置。按方位顺序进行详细描写,虽然小,但是精致。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讲小站给旅客带来了春意。 3.找出文章的中心。哪些事例作为重点来表达中心的? 4.交流学习成果。 5.课文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小站虽小,但设计精致,给人温暖。)是怎样一步一步表达出来的? 三、总结 这两篇习作例文都是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然后把最能表现中心的事例写详细,写具体。这种方法对我们的写作很有帮助。请同学们在写作中学习尝试使用这种方法。 四、布置作业 课后预习本单元习作,准备搜集和选择材料来进行一次写作。 习作例文???? ?? ???? 爸爸的计划?????给家人订计划(多)执行计划(严格)给“我”订计划(具体)小站?????位置偏僻、设备简陋(小)设计精致、服务周到(温暖)围绕中心选材 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再看作者选用了哪些材料来表达出来,结合课文批注讨论交流,为学生指明了学习方法和目标,重点突出,对学生不理解的部分适当点拨,教学效果比较好。

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 古诗二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村居》和《咏柳》都是以春天为题材的古诗。寥寥数语,勾画出两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赞春图”。本课教学,坚持“以读代讲,读中悟情”的教学理念,重点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的读,感知诗意,感悟诗情,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教师) 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插图引入,激发兴趣 1.话题引入:美丽的春天悄然来临,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里,你们都喜欢做哪些活动?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2.学生自由交流。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说清楚画面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并猜测他们当时的心情。

4.引出课题:清朝诗人高鼎目睹了这一画面,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村居》。(板书课题) 5.学生朗读课题,并按自己的想法说说“村居”是什么意思。(“村居”就是在农村居住。) 6.引入新课: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就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所看见的。那么,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又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借助插图,初步感知诗歌描绘的画面,为后续的理解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课件继续出示《村居》插图,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观察插图,一边认真倾听。看一看,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内容?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村居》,画出这首诗中的生字,多读几遍。 3.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利用生字卡片集体识字。 (1)读一读:组长当小老师,教同学读会“莺、拂、堤、柳、醉”。 (2)找一找:“莺、拂、堤、柳、醉”和我们认识的哪些字长得很像? (3)说一说:分别用“莺、拂、堤、柳、醉”组词语,并用组好的词语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4.课件出示放风筝的背景图,将“黄莺、拂面、堤岸、柳树、喝醉”等词语写在风筝上,指生认读,认读正确,生词对应的风筝就会飞上天空。 5.指名朗读古诗,集体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6.学生自由朗读古诗,然后齐声诵读古诗。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小组合作有利于优势互补,提升识字实效。 三、多层朗读,感悟诗情 (一)学习前两句诗。 1.指名朗读前两句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这两句诗写了春天里的哪些景物?(草儿、莺儿、杨柳、春烟。) 2.课件播放与这两句诗相对应的动画,请学生仔细观察。春天里,草儿、莺儿、杨柳、春烟等具有哪些特点? 3.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语: 草长莺飞:指小草吐绿,莺儿飞翔,形容春天的景象。 二月天:指春天。拂:掸去,轻轻擦过。 春烟:春天的水汽,雾气。 醉:沉迷,过分地爱好。 4.教师配乐范读这两句诗,请学生闭目想象: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学生交流: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岸旁边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堤岸,仿佛在春天的雾气里醉得直摇晃。 6.指导朗读:如此让人如醉如痴的画面,该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我们的情感呢? (二)学习后两句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

课题语文园地五 总课时 2 使用时间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区别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锋、蜜、蜂、幕、扫、墓、慕、抄、吵。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会写生字观、忙、呼、如。 3.积累关于语言的词语,学会使用形容词:细长的、雪白的、茂密的、绿色的。 4.熟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魅力。 5.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学习区别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锋、蜜、蜂、幕、扫、墓、慕、抄、吵。 教学难点 熟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策略选择(教法、学法) 朗读法,演示法,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小组合作讨论。 四、教学资源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五、教学过程 第 1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读生字:自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学生动手连线。 4.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看看有什么发现? 5.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6.小结识字的方法。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猜一猜词语的意思。 一言不发不言不语三言两语千言万语 豪言壮语少言寡语自言自语甜言蜜语 2.你可以将这些词语进行分类吗?试试看。 3.选两个说一句话。 4.全班交流。 5.读句子。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2)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6.和同桌用“细长的、雪白的、茂密的、绿色的”说话。 7.全班交流所说的句子。 8.补充句子。 (1)天空飘着气球。 (2)池塘开满荷花。 9.学生汇报。 三、书写提示。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4.进行全班评比。 第 2 课时 一、直入课题,了解诗人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的《江雪》。 2.板书:《江雪》,学生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江上雪景)。 二、检查预习,读准诗句

部编版 二下 语文园地五 教案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五》共设了五个板块。“识字加油站”以认识含偏旁“厂、穴”的字为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认字。“字词句运用”引导学生积累并运用几个表示“笑”的词语,教会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句子。“我的发现”让学生认识几个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日积月累”安排了《弟子规》中的四句话,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重视自身品德、学问等的提高,不要在意生活条件不如他人。“我爱阅读”通过老奶奶和老爷爷对天气的不同看法,初步懂得看问题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学情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字、词、句、段等知识的学习已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但他们在辨析词语方面会有些难度,需要教师进一步点拨、指导。 教学建议 1.教学“识字加油站”时,可借助多媒体展示教材所给词语的相关图片,引导他们观察图片,结合词语的意思,轻松识字。 2.“日积月累”可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便于学生理解背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9个生字。 2.积累并运用几个表示“笑”的词语,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句子。 3.积累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并能说出类似的词语。 4.读背《弟子规》节选部分。 【过程与方法】 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自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2.懂得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初步具有辩证思维。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9个生字。 2.积累并运用几个表示“笑”的词语。 难点 1.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句子。 2.明白《弟子规》节选内容的道理。 3.初步具有辩证思维。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字卡。 学生:读读《弟子规》。 课时安排 2课时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词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并默写课文。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比,感受作者所处时代不同,性格、经历不同,审美情趣和处世态度也有所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格和精神。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所处时代不同,性格、经历不同,审美情趣和处世态度也有所不同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关于梅花的资料。教师准备演示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赏析,导入课文。 同学们知道梅花吗?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梅花!

(学生们交流整理的有关梅花的资料。) 同学们说得很对,梅花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赋予了高贵的品质。请看! (教师课件展示梅花配诗图片,师生一起赏析。) 二、出示课题,讲解词牌。 赏析结束后,课件出示课题《卜算子·咏梅》,简单讲解词牌名。 三、借助工具书,读懂“梅”之意。 1.以前我们一堂课一般是学习一首诗词,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卜算子·咏梅》,大家有没有信心? 2.借助工具书,读懂两首词的大意。 3.教师启发学生说出两首词的大意,对讲错的地方,师生互相补充修正。 四、整体感知,找出“梅”之异。 1.同学们真了不起,请大家再仔细读一读,想一想,究竟毛泽东和陆游两位诗人笔下的梅花有什么不一样?他们笔下的梅花分别有哪些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抓住理解,如陆游词中的“寂寞”“独自愁”“香如故”,毛泽东词中的“俏”“笑”等。) 2.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板书:孤独、悲观、孤

芳自赏,顽强、大度、默默无闻等词语。学生在说出这些特点时,教师应让他们联系具体词句来谈。) 第二课时 五、知人论世,了解“梅”之魂。 1.上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读和思,看出了这两位诗人笔下的梅花的不同点,非常不简单。古人说“诗言志”,如果我们能了解诗人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两首词的,那么就更能明白词的真正寓意。 (大屏幕出示背景资料) 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因坚决主张抗金,受到投降派打击,也得不到皇帝信任,他陷于孤立,感到悲凉、寂寞,所以作词。 毛泽东写这首词时,可以说是我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国内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国外美帝鼓吹反华,苏联背信弃义。这时党内很多人看不到前途和希望,毛主席写此词鼓励全党。 2.学生齐读后,教师点拨。作者仅仅是在写梅花吗?他们分别是要告诉读者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明白了陆游其实是在写自己的落寞、凄凉和坚贞不屈。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诵陆游绝命诗《示儿》。 对于毛泽东写此词的目的,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回答:①是鼓励全党同志不要害怕,要像梅花一样坚强无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