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概况

国家概况
国家概况

新西兰概况

国名:新西兰 (New Zealand)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地为深蓝色,左上方为英国国旗红、白色的“米”字图案,右边有四颗镶白边的红色五角星,四颗星排列均不对称。新西兰是英联邦成员国,红、白“米”字图案表明同英国的传统关系;四颗星表示南十字星座,表明该国位于南半球,同时还象征独立和希望。

国徽: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上有五组图案;四颗五角星代表南十字星座,象征新西兰;麦捆代表农业;羊代表该国发达的畜牧业;交叉的斧头象征该国的工业和矿业;三只扬帆的船表示该国海上贸易的重要性。盾徽右侧为手持武器的毛利人,左侧是持有国旗的欧洲移民妇女;上方有一顶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加冕典礼时用的王冠,象征英国女王也是新西兰的国家元首;下方为新西兰蕨类植物,绶带上用英文写着“新西兰”。

国庆日:2月6日(1840年),称“威坦哲日”

国树:银蕨

国鸟:几维鸟

国石:绿石,又称绿玉

国家政要:总督西尔维娅·卡特赖特 (Silvia Cartwright),2001年4月当选。总理海伦·伊丽莎白·克拉克 (Helen Elizabeth Clark),1999年12月任职。

自然地理:位于太平洋南部,介

于南极洲和赤道之间。西隔塔斯曼海与澳

大利亚相望,相隔1600公里,北邻汤

加、斐济。新西兰由北岛、南岛、斯图尔

特岛及其附近一些小岛组成,面积27.0

534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900公

里。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山脉和丘陵约

占其总面积的75%以上。四季区分不十

分明显,温差不大。绝大部分属温带海洋

性气侯,一年四季气侯温和,阳光充足,

雨量丰富,植物生长十分茂盛。水力资源

丰富,全国80%的电力为水力发电。森

林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9%,生态

环境非常好。北岛多火山和温泉,南岛多

冰河与湖泊。北岛第一峰鲁阿佩胡火山高

2797米,火山上有新西兰最大的湖泊陶波湖,面积616平方公里。南岛横跨南纬40°—47°,岛上有全国第一峰库克山。阿尔卑斯山中的弗朗茨·约瑟夫和富克斯冰川,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冰川。山外有一系列冰川湖,其中特阿脑湖面积342平方公里,是新西兰第二大湖。苏瑟兰瀑布,落差580米,居世界前列。岛的西南端有米福国家公园,奇峰兀突。

人口:388.05万(2001年12月)。欧洲移民后裔占78.8%,毛利人占14.5%,亚裔占6.7%。75%的人口居住在北岛。奥克兰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30.7%。首都惠灵顿地区的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奥克兰市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有居民377382人;南岛克赖斯特彻奇市有居民322188人,是全国第二大城市。官方语言为英语和毛利语。通用英语,毛利人讲毛利语。居民大都信奉基督新教和天主教。

首都:惠灵顿(Wellington ),

是地球上最靠南的都城。人口42

.4

万(2001年12月)。

新西兰海港城市奥克兰

行政区划:全国分为12个大

区,设有74个地区行政机构(其中包

括15个市政厅、58个区议会和查塔

姆群岛议会)。12个大区名称:北地、

奥克兰、怀卡托、富足湾、霍克湾、塔拉纳基、马纳瓦图-旺加努伊、惠灵顿、西岸、坎特伯雷、奥塔哥和南地。主要

城市有:惠灵顿、奥克兰、克赖斯特彻奇(基督城)、哈密尔顿、达尼丁等。

第二大港惠灵顿是世界最佳深水港之一

简史:毛利人是新西兰第一批居民。

公元14世纪,毛利人从波利尼西亚来到这里,成为新西兰最早的居民,并用波利尼西亚

语 "aotearoa" 做了它的名字,意思是“白云

朵朵的绿地”。1642年,荷兰航海家阿贝

尔·塔斯曼在此登陆,把它命名为“新泽兰”。

1769年至1777年,英国人詹姆斯·库

克船长先后五次到新西兰并测量和绘制地图。

此后英国向这里大批移民并宣布占领新西兰,把海岛的荷兰文名字“新泽兰”改成英文“新西兰”。1840年英国迫使毛利人酋长签订《威坦哲条约》,把这片土地划入了英帝国的版图。1907年英国被迫同意新西兰独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政治、经济、外交仍受英控制。1931年,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根据这项法案,新西兰于1947年获得完全自主,仍为英联邦成员。

毛利人 有着悠久的历史

和灿烂的文化。毛利人的雕刻艺术

技艺精湛,大到房檐,小到手杖都

异常精美。他们的舞蹈别具一格,

鲜艳的民族服装、美丽的花环、项

上挂着的绿佩玉以及腰上系着的蒲

草裙充分展现了毛利人独特的民族

风情。毛利人的迎宾舞蹈已成为新

西兰官方迎接贵宾的最高礼仪。 政治:实行英国式的议会

民主制。英国女王是新西兰的国家元首,女王任命的总督作为其代表行使管理权。总督与内阁组成的行政会议是法定的最高行政机构。内阁掌握实权,由议会多数党组成。议会只设众议院,由普选产生,任期3年。无成文宪法,其宪法是由英国议会和新西兰议会先后通过的一系列法律和修正案以及英国枢密院的某些决定所构成。

经济:新西兰是经济发达国家,畜牧业是其经

济的基础,农牧产品出口量占其出口总量的50%。羊

肉、奶制品和粗羊毛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其中粗羊毛

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25%。新西兰还是世界上最

大的鹿茸生产国和出口国,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

0%。矿藏主要有煤、金、铁矿、天然气,还有银、锰、钨、磷酸盐、石油等,但储量不大。石油储量3000万吨,天然气储量为1700亿立方米。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810万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0%,其中640万公顷为天然林,170万公顷为人造林,主要产品有原木、圆木、木桨、纸及木板等。渔产丰富。工业以农林牧产品加工为主,主要有奶制品、毛毯、食品、酿酒、皮革、烟草、造纸和木材加工等轻工业,产品主要供出口。农业高度机械化。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水果等。畜牧业发达,是新西兰经济的基础。畜牧业用地为1352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

新西兰最高峰库克山(左侧) 和塔斯曼冰川的景色

150年前从苏格兰传到新西兰的冰壶比赛

前世界剪羊毛冠军卡瑟利(左) 在新西兰克伦威尔的一个会场 上剪羊毛。 新华社/路透

一半。乳制品与肉类是新最重要的出口产品。新西兰风景优美、旅游胜地遍布全国。其中,北岛的鲁阿佩胡火山和周围14座火山的独特地貌形成了世界罕见的火山地热异常带。在这一区域内,分布着1000多处高温地热喷泉。这些千姿百态的沸泉、喷气孔、沸泥塘和间歇泉形成一大奇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目前,旅游业每年为新西兰带来巨额的外汇收入,成为新西兰主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新闻出版:全国共有报纸140种,其中

日报29种,杂志4,700多种。独立报业有限

公司和威尔逊-霍顿有限公司为第一和第二大报业

集团,占全国日报发行量的90%。主要报刊有:

《新西兰先驱报》,新最大日报;《晚邮报》;《新

闻报》;《自治领报》;《电视指南》(周刊);

《新西兰妇女周刊》、《听众杂志》等。新西兰报

联社由新西兰所有日报组成的合作新闻机构,创建

于1880年,总部设在惠灵顿。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向新各家日报和周报传送国内和国际新闻。新西兰电台成立于1925年。有1个国家台、30个商业台、1个音乐台和1个声音档案馆。1995年,商业台脱离新西兰电台,成为单独的新西兰商业电台公司,并于1996年7月出售给私人。国家台重点播发时事和国内政治新闻,覆盖96%国土。新西兰电台用有限的短波向南太平洋转播国家台节目。新西兰电视台1962年正式播放节目,下设电视一台和电视二台以及五个地区电视台。

覆盖全国,收视率达70%。电视三台是新西

股。1989年11月开播,覆盖面为全国人

外交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世

界,特别是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以保障新西兰

的主权与安全;促进新西兰经济繁荣及与其他

1972年12月22

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新西兰。。2000年11月,新总督博伊斯访问中国。2001年4月,新西兰总理克拉克访华。2003年10月,胡锦涛主席对新西兰进行国事访问。

新西兰冰雪景观

英国国家概况及英国文化

英国国家概况及英国文化 、教育简介国名: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UnitedKingdomofGreatBritainandNorthernIreland)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 为“米”字旗,由深蓝底色和红、白色“米”字组成。 旗中带白边的红色正十字代表英格兰守护神圣乔治,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苏格兰守护神圣安德鲁,红色交叉十字代表爱尔兰守护神圣帕特里克。 此旗产生于1801年,是由原英格兰的白地红色正十旗、苏格兰的蓝地白色交叉十字旗和爱尔兰的白地红色交叉十字旗重叠而成。 国徽: 即英王徽。 中心图案为一枚盾徽,盾面上左上角和右下角为红地上三只金狮,象征英格兰;右上角为金地上半站立的红狮,象征苏格兰;左下角为蓝地上金黄色竖琴,象征爱尔兰。 盾徽两侧各由一只头戴王冠、代表英格兰的狮子和一只代表苏格兰的独角兽支扶着。 盾徽周围用法文写着一句格言,意为“恶有恶报”;下端悬挂着嘉德勋章,饰带上写着“天有上帝,我有权利”。 盾徽上端为镶有珠宝的金银色头盔、帝国王冠和头戴王冠的狮子。

国歌: 《上帝保佑女王》杜摯猠癡?桴?畱敥屮(如在位的是男性君主,国歌改为杜摯猠癡?桴步湩屧)国花: 1 / 10 玫瑰花国鸟: 红胸鸽国石: 钻石科学节: 1831年开始,一年举办一次科学周: 1994年开始,在每年的3月举办自然地理: 24.41万平方公里(包括内陆水域),英格兰地区13.04万平方公里,苏格兰7.88万平方公里,威尔士2.08万平方公里,北爱尔兰1.41万平方公里。 位于欧洲西部的岛国。 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周围一些小岛组成。 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 它的陆界与爱尔兰共和国接壤。 海岸线总长11450公里。 全境分为四部分: 英格兰东南部平原、中西部山区、苏格兰山区、北爱尔兰高原和山区。主要河流有塞文河(354公里)和泰晤士河(346公里)。

英语国家概况

英语国家概况-Land and people I. Different Names for Britain and its Parts 英国的不同名称及其各组成部分 1.Geographical names: the British Isles, Great Britain and England. 地理名称:不列颠群岛,大不列颠和英格兰。 2. Official name: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官方正式名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3. The British Isles are made up of two large islands-Great Britain (the larger one) and Ireland, and hundreds of small ones. 不列颠群岛由两个大岛—大不列颠岛(较大的一个)和爱尔兰岛,及成千上万个小岛组成。 4.Three political divisions on the island:England, Scotland and Wales. 大不列颠岛上有三个政治区: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 (1) England i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Great Britain. It is the largest, most populous section. 英格兰位于大不列颠岛南部,是最大,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2) Scotland is in the north of Great Britain. It has three natural zones (the Highlands in the north; the Central lowlands; the south Uplands) Capital: Edinburgh 苏格兰位于大不列颠的北部。它有三大自然区:北部高地,中部低地及南部山陵。首府:爱丁堡。 (3) Wales is in the west of Great Britain. Capital: Cardiff 威尔士位于大不列颠的西部。首府:加的夫 (4) Northern Ireland is the fourth region of the UK. Capital: Belfast. 北爱尔兰是英国第四个区域。首府:贝尔法斯特。 5.The Commonwealth (of nations)is a free association of independent countries that were once colonies of Britain. It was founded in 1931, and has 50 member countries until 1991. 英联邦是独立的前英国殖民地组成的自由联合体。它成立于1931年,至1990年止已有50个成员国。 II. Geographical Features 英国的地理特征 1.Geographical position of Britain: 英国的地理位置: Britain is an island country surrounded by the sea. It lies in the North Atlantic Ocean off the north coast of Europe. It is separated from the rest of Europe by the English Channel in the south and the North Sea in the east. 英国是一个岛国。它位于大西洋北部,与欧洲大陆的北海岸隔海相望。南面的英吉利海峡和东面的北海将它与欧洲其它部分隔开。 2.The north and west of Britain are mainly highlands; and the east and southeast are mostly lowlands. 英国的西部和北部主要是高地,东部和东南部主要是低地。 III. Rivers and Lakes 河流与湖泊 Ben Nevis i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Britain (1,343m).

旅游客源国与目的地国概况重点总结经典版

旅游客源国与目的地国概况重点 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格局: 1、欧洲市场:总体不平衡,欧洲旅游业最发达,一直 处在领先地位。随着欧盟成员国的增加,欧洲市场还在 扩大。 2、美洲市场:以美加(北美、加勒比)为主,国际旅 游业发展水平仅次于欧洲和亚太地区 3、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旅游市场:亚太国际旅游业发展 迅猛,已跃居世界第二位。 4、非洲市场:整体水平最低,南强北弱。 5、中东市场:最不稳定,国际旅游业在二战进入快速 发展。 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1、旅游业继续保持世界上最大产业的地位。 2、国际 旅游区域的重心向东转移的速度加快。3、国际旅游客源 市场趋向分散化。4、国际旅游方式趋向多样化。5、中 远程旅游渐趋兴旺。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发展)。6、 国际旅游对旅游安全更为重视。 (海外)客源市场分析: 1、亚洲客源地持续增长且基数大。 2、欧洲客源地发展 基本平稳。3、美洲客源地持续平稳增长。4、大洋洲和 非洲客源地属于发展中的客源市场,是较为薄弱的地区 中国入境旅游面临的严峻挑战: 1、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2、旅游产品比较单一,缺乏趣 味性、娱乐性和参与性。3、旅游设施、服务水平较低4、 促销缺乏力度5、旅游业现行体制不健全。 为此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 1.优化旅游大环境 2.要深入研究中国海外客源市场,加 大旅游创新力度,不断推陈出新,改进老的旅游产品, 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推出旅游精品,改善产品结构;3. 进一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4.加大管理力度,确保旅游服 务质量上档次。5.建立与国际旅游业相适应的的管理体 制,它是提高中国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内在保证。6.加大 投资力度,积极开展境外旅游促销,加大宣传力度。 亚洲旅游区东北亚旅游区:中国、日本、朝鲜、韩国、 蒙古 东南亚旅游区(即东盟):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 马来西亚、新加坡、东帝汶 南亚旅游区: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尼泊尔、印度、马 尔代夫 中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 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亚(中东):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 约旦、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亚洲旅游区是现代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发 源于以色列)、佛教以及印度教、儒教、犹太教、道教等 宗教的起源地和最大的传播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极具 特色。 日本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经济发达 旅游市场:1)日本的国际旅游收入在旅游经济总量中所 占的比例不大。 2)早期日本旅游业的主要客源市场在欧洲,二战后来自 美国和欧洲的客源平分秋色,目前亚洲已成为日本最大 的客源地,北美欧洲次之。 占日本入境旅游市场份额较大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韩 国、中国台湾、美国、中国、中国香港、英国、澳大利 亚、加拿大、菲律宾和德国。 旅游热点:一、东京:皇宫、银座(日本最著名商业区)、上野公园。二、京都:岚山、金阁寺。三、富士山。四、 大阪:心斋桥等。 韩国韩国旅游市场:入境旅游主要来自日本、中国、中 国台湾、中国香港及东南亚、欧洲和北美旅游区一些国 家。韩国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第二大客源国。 旅游热点:一、首尔:景福宫。二、济州岛。 菲律宾菲律宾位于热带,亚洲旅游区东南部。是最不亚 洲的地区。岛屿众多,先西后美 旅游热点:马尼拉市(首都) 新加坡新加坡位于东南亚旅游区马来半岛南端,地处太 平洋与印度洋两大洋、亚洲与大洋洲两个旅游区之间的 航运要冲,扼马六甲海峡进出口咽喉,是东南亚最繁忙 的海路交通枢纽,素有“东方十字路口”之称,亦有“袖 珍王国”之称。又称“狮子城”,旅游业相当发达。 旅游热点:一、新加坡市:1、天福宫,2、鱼尾狮像,3、 牛车水。二、圣陶沙岛:是新加坡最佳度假地(同印尼- 巴厘岛、泰-普吉岛)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是个多民族国家,马来人及土著人约 占百分之六十。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其它还有佛教、印 度教和基督教。她是东南亚较为发达的国家。锡产量长 期位于世界首位,有“锡和橡胶王国”之誉。 旅游热点:一、吉隆坡(首都):1、国家清真寺,2、黑 风洞,二、马六甲:三保山,三、云顶高原:是东南亚 旅游区最大的避暑胜地。 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号称“万岛之国”(千岛国),北 欧芬兰被称为“千古之国”,穆斯林众多,信仰伊斯兰教 旅游热点:一、雅加达(首都):1、中央博物馆2、独立 广场3、印尼缩影公园,二、巴厘岛: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称为“诗之岛”“舞之岛”“千庙之岛”。它还享有花之岛、 艺术之岛、神明之岛、罗曼斯岛、天堂之岛、魔幻之岛 的别称。 泰国是中国第一个开放旅游的目的地国,以佛教为国 教。 泰国首都曼谷,国花为睡莲 民俗风情:有“千佛之国”“黄袍佛国”之称 “礼仪之邦”“微笑之邦”,低头行“合掌”礼 旅游热点:一、曼谷:有“东方威尼斯”“天使之城”之 称,大王宫、郑王庙(亚仑寺)、玉佛寺、卧佛寺、金佛 寺,大理寺,云石寺,三宝公庙等。二、清迈市,三、 芭提雅,旅游滨海地。(菲律宾-长滩岛)四、普吉岛 印度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金砖四国之一,四大文明 古国之一,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和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 之一。 发展简史:1849年英国殖民者侵占全印度,实行印巴分 治,印度人民在民族英雄甘地的领导下,经过不懈斗争, 终于成立印度自治领,从而结束了英国在印度长达190 年的殖民统治。 文化艺术:印度的文学有十分悠久的历史,舞蹈举世闻 名,建筑艺术具有宗教色彩。 其音乐、舞蹈、电影风格独特,享誉全球。 民俗风情:1)宗教习俗: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2) 婚嫁:提倡早婚,实行种姓内婚,主张寡妇殉夫和禁止 寡妇再嫁。妇女多在额部靠近两眉中间涂饰一个彩色的 圆点(印度人称“贡姆贡姆”,一般译为吉祥痣),表示 喜庆,显示端庄妩媚,也表明妇女的婚姻状况。3)服饰: 纱丽为妇女传统服装。 旅游市场:数量最多,品味高级 旅游热点:一、德里:1、胡马雍陵,2、库特布塔,3、 红堡,二、阿格拉:1、泰姬陵,2、阿拉格堡,三、阿 旃陀石窟 沙特阿拉伯位于中东地区,是石油最丰富的国家,世界 石油王国,信仰伊斯兰教,多石油,国家富裕,但不是 发达国家。居民绝大部分为阿拉伯人,阿拉伯语为国语, 通用英语。 政治经济:首都为利雅得。耶法尼亚是世界最大的海上 油田。 民俗风情:1、对男女之间的关系有许多规定,如男女顾 客在饭店和旅游餐厅要分开就餐;禁止男女同在游艺场、 游泳池一起娱乐;在医院、诊所分设男女门诊,不同性 别的病人分开就医。 2、对女子有许多要求,如妇女出门必须披黑袍,罩面纱; 妇女不准假时各种车辆;禁止妇女(包括外籍妇女)在 各种公司、企业兼职就业(医院、诊所除外),除了由其 丈夫陪同外,不准单独与男士交往,不准与亲属以外的 人合影。各种广告牌、书籍、报纸、杂志上严禁有女人 裸露上身、大腿和三点是服装的形象出现。 3、崇尚白色(象征纯洁)、绿色(象征生命)、忌用黄色 (象征死亡) 4、在商店、旅馆和饭店,禁止饮用酒和带酒精的饮料, 仅有无酒精的啤酒供应 5、每天5次定时做祈祷 6、沙特人眼睛崇拜一切偶像 7、进入主人室内后,严禁随意走动,尤其严禁走进女性 的房间。 旅游热点:一、麦加,二、麦地那 土耳其地处亚洲旅游区西部、欧洲旅游去东南角,地跨 亚、欧两个旅游区,也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 旅游热点:一、伊斯坦布尔:1、索菲亚博物馆(索菲亚 大教堂),2、苏丹托普卡珀王宫,3、蓝色清真寺 欧洲北欧:冰岛、法罗群岛(丹麦)、挪威、瑞典、芬 兰南欧: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 西欧:英国、爱尔兰、荷兰、法国中欧:德国、奥地利、 瑞士东欧:俄罗斯 欧洲旅游区经济发达,工业、交通商贸、金融保险、旅 游等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世界旅游业最发 达的地区。 欧洲旅游区中的西欧地区,是世界旅游业发展最早、最 快的地区。 欧洲旅游区是世界各国最重要的客源地,也是世界各国 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欧洲旅游区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旅 游目的地 欧洲是全世界最大的旅游客源市场,也是世界最发达的 旅游市场,其旅游收入占世界半壁江山。申根协议国不 断增加,是欧洲各国的入出境旅游更为方便。 英国玫瑰-美、保加利亚 文化艺术:美、日、法、意、德文学:莎士比亚戏剧泰 斗:四大悲剧。狄佛-现代小说先祖-鲁滨逊漂流记、女 混混,拜伦诗人-哈罗尔德游记、唐璜。诗人雪莱-卖布 女王、自由颂、云雀。作家萨克雷-名利场。坐家狄更斯 -老古玩店,夏洛蒂·勃朗台-简·爱,评论家-萧伯纳, 哲学小说。建筑;12世纪以前多为罗马式建筑,具有庄重 及力感的特色。12世纪起,哥特式建筑风格,外形优雅, 多装饰,16世纪后期出现今日所见英式建筑。 音乐:15-16世纪盛行文艺复兴时代音乐,17世纪流行 通俗合唱。如今,无论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间音乐、 还是爵士音乐、轻音乐、铜管音乐都很发达 舞蹈: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旅游市场:英国的主要客源市场来自本地区,其中以法 国、德国、爱尔兰三国为主,这主要反映了近距离的特 点;在远程客源市场中,美国是最重要的客源国,其次 为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去英国旅游的目的地 主要为商业旅游的目的主要为商业旅游、探访亲友和历 史文化旅游。 旅游热点:一、伦敦:1、白金汉宫,2、威斯敏斯特宫, 3、伦敦塔桥, 4、伦敦塔, 5、大英帝国博物馆, 6、海 德公园,二、格林威治 法国英法俄中旅游大国,强国 法国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裕,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完 备,旅游业十分发达,旅游业是法国的重要产业,法国 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旅游大国 历史悠久、自然风貌较为突出 民俗风情:饮食:是名副其实的“奶酪之国”。法国是香 槟酒、白兰地酒的故乡。 旅游市场:国际旅游者主要来自德国、英国和荷兰,其 次是挪威、瑞典、芬兰和比利时、意大利、瑞士,均属 欧洲国家,非欧洲国家前往的旅游者较少。 他们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是近邻西班牙和意大利,因 为处南欧有阳光海岸,德国作为法国人商业旅游的目的 地名列第一,其次则是英国。 国内旅游主要为度假旅游,集中于夏季的7~8月,度假 旅游的交通工具高度依赖于私人汽车。 旅游热点:一、巴黎:1、卢浮宫,2、艾菲尔铁塔,3、 巴黎圣母院,4、凯旋门,5、凡尔赛宫。二、戛纳:位 于法国南部地中海(号称“蓝色海岸”)沿岸,戛纳国际 电影节。 德国位于欧洲的心脏地带,被称为“欧洲的走廊” 德国首都是柏林,它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经济总量位 居欧洲之首,经济发达,旅游基础好,旅游业发达 旅游市场:1、出境旅游: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和旅 行消费国,也是欧洲旅游客源地的核心。仅次于美国的 旅游花费。 称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国之一的原因: 1)经济实力雄厚。2)旅游时间充足。3)旅游欲望强烈。 4)文化水平较高。5)地理位置优越。6)奖励旅游市场 兴旺。7)政治与法律的保证。 旅游热点:一、法兰克福:位于德国中部,它是欧洲重 要的交通枢纽,中转站,是德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也 是世界金融中心。会展旅游发达。二、柏林:首都。三、 科隆:````四、慕尼黑:十月啤酒节 意大利地中海式气候-度假条件好。意大利首都是罗马 意大利是世界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属于西欧四大强 国和西方七大强国之列。意大利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 北部工农业、商业发达,人们生活水平较高,南部工业 较落后,农业也远远赶不上北部。 文化艺术:主要代表人物:但丁-诗人-《神曲》;列奥纳 多·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岩间圣母;米开 朗基罗·博纳罗蒂:哀悼基督、大卫、摩西、最后的审 判等;拉斐尔·桑齐奥-画圣,与达米合称文艺复兴三杰, 作品:雅典学,西斯廷圣母,意大利歌剧诞生于17世纪 (总:文学、美术、建筑、歌剧) 旅游市场:意大利是世界重要的旅游接待国,欧盟各国 使他主要的客源地区,奥地利、瑞士、德国、法国和英 国等为主要客源国,以历史古迹旅游、海滨旅游和会议 旅游为主 旅游热点:一、罗马(与北京,垄断地位):古罗马斗兽 场、威尼斯广场。二、佛罗伦萨:是欧洲文艺的发源地, 主要景点:主教堂广场、花之圣母教堂,三、威尼斯:

英语国家概况社会文化入门简答题上册答案

u n i t7 1 (1)What are the purposes of the British education system (2)Please comment on these purposes. (3)What are the main purposes of the Chinese education system (4)Are there any differences or similarities in the education of the two nations 答:(1)The purpose of the British education system is to teach children practical skills and socialize them. (2)Children learn practical skills, and the rules and values they need to become good citizen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mmunity, and to contribute to the economic prosperity of an advanced industrial economy. (3)The purpose of the Chinese education is to provide children with literacy and the other basic skills they will need to become active members of society. (4) In china, people think school is just about teaching children what are often called” the three R’s---“reading, writing and ‘arithmetic”(reading, writing and arithmetic). 2. How does the British education reflect social class British education reflect the deeper divisions in British society in which social class is still very important: class inequality can be erased or continued according to education policy. What’s more, the enduring feature of British education is the continuing debate over how “equal”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should be. In British, the accent you speak with, the clothes you wear, and the schools you attend are all markers that identify your social class. The school (or college)tie is a clear marker of social class. Even on informal occasions you will sometimes see men wearing their school ties as belts to hold up their trousers –proudly displaying their attendance at a certain school. In Britain, where you are educated is very important to you future. 3 what are the major changes that have taken place since World war 2 Is British education moving towards more progress or more equality Pick up some examples from the text to illustrate your points. Other major changes to the British education system were caused by world war Ⅱ。This time, the new system would emphasize equality. The result was the 1944 Education Act which made entry to secondary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meritocratic”. Children would be abilities they displayed. All children were given the right to a free secondary education and the main concern was to make sure more children had access to a good education. In the 1960s,comprehensive schools were introduced all over the country, which ended the division between grammar schools----where the most academically capable pupils were sent to be prepared for university----and vocational school where less successful pupils were sent to learn allowed to let children "compete" for places. 4. Why does the author say that universities in Britain have been rather elitist 答:Most students were from the middle classes, attended good schools, performed well in their A-levels and received a fully-funded place in a university. In recent years, great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increase the numbers of and kinds of people that pursue higher education. Access for mature students and students without traditional A-level qualifications is widening. 5. (1) what is the Open University in Britain (2)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system (1)The Open University offers a non-traditional route for people to take university level courses and receive a university degree. People can follow university courses through textbooks, TV and radio broadcasts, correspondence, videos, residential schools and a network of study centre. (2)It was the Open University which provided the inspiration for the founding of China’s TV and Radio University. Unit 8 British Foreign Relations 1.What and how did the British empire end How did the British react to this reality How did the end of British imperialism 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the British and the making of Britain's foreign policy (1) The end of the great British empire was surprisingly rapid. In 1946, Jordan, in the Middle East, was granted independence. The following year, India and Pakistan followed suit. In 1948, Burma and Ceylon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标准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商务英语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基础。英语语言学习和英国国家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一个优秀的英语语言学习者,若不了解该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其交际能力也会受到限制。该课程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英美两国政治,历史,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等基本知识,了解英美国家社会发展、现状和影响这两个国家社会发展的因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启发学生了解西方社会,了解交际规则,增强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进而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复合人才打下基础。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设计上围绕合作学习法—任务型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线索梳理法、启发式等教学法。 合作学习法—任务型教学法 合作学习法又称协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共同完成教学活动。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或活动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与任务型教学法结合是指教师设计学习任务,指导并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协商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过程。主要采用组织演示、演讲、讨论等形式。 2)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和区别,促进学生掌握和巩固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例如,在学习美国的政体时,我们可以和英国政体、甚至是我国的政体进行比较,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从而对“Parliament”、“Congress”和我国的NPC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形成更深刻的理解。运用这种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线索梳理法 线索梳理法,尤其是历史年代轴线表示法是表达历史线索最清晰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易于梳理,可操作性强,非常直接,便于记忆。比如说,英国历史很长,如果不进行梳理,很难记忆,如果整理成一条线索,效果却不能同日而语: Early settlers——Roman invasions——Anglo-Saxons——the Viking and Danish Invasions——the Norman Conquest——William’s Rule——the Great Charter——the Hundred Year’s War——the English Reformation——the English Renaissance——the Civil War——the Glorious Revolution——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the two World Wars 同样,美国历史部分可整理成这样一条线索: The war of Independence——the War of 1812——territorial expansion and Westward Movement——the Civil War——the two World Wars——the Cold War——the Berlin Blockade——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in the 1950s——the Vietnam War 二、课程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概况;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其他有关情况。 2.技能目标 扩大知识面,有效弥补英语专业学生知识面窄的不足;提高英语阅读的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3.素质目标

1991年东帝汶案

国际法院1991年东帝汶案发布日 期:2009-08-26 [内容简介] 东帝汶原为葡萄牙的殖民地,1960年被联大宣布为非自治领土,由葡萄牙管理。1975年,印度尼西亚武装入侵并控制东帝汶,葡萄牙被迫撤离。1989年澳大利亚与印度尼西亚签署联合勘探开发帝汶海大陆架资源的条约。葡萄牙认为澳大利亚此举侵犯了东帝汶非自治领土的地位和葡萄牙作为管理者的权利。国际法院以对未同意参加诉讼的第三国印度尼西亚的行为的判定将构成本案裁决的主体事项为由拒绝管辖。本文对此简要分析,指出国际法院作用的局限性以及国际争端的解决需要国际社会利用多种方式,长期努力。 一、案情简介 东帝汶位于大洋州,大部分领土在南纬8°57ˊ55.2″东经124°56ˊ38.4″到南纬9°27ˊ05.7″东经125°05ˊ27.4″之间,最东端为东经127°20ˊ30″。包括帝汶岛(Island of Timor)东部和西部北海岸被外围领土包围的欧库西(Oé-Cusse)地区以及帝汶岛以北25公里的阿陶罗岛(Atauro)和东部小岛嘉科(Jaco)等。三面环海,南部海岸与澳大利亚海岸相对,距离约430公里。16世纪前,帝汶岛曾先后由爪哇的斯里维加亚和马加帕希特王朝统治。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帝汶岛。1613年,荷兰势力侵入控制了帝汶岛西部地区,1859年4月20日,葡、荷签订条约,界定东帝汶和西帝汶之间的陆地边界,东帝汶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帝汶岛西部由荷兰控制1954年成为独立的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1960年,第1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1542号决议,宣布东帝汶岛及附属地为其人民有自决权的非自治领土,由葡萄牙管理。葡萄牙政府通过国内宪法和给联合国秘书长的备忘录对此予以承认。1975年葡政府允许东帝汶举行公民投票,实行民族自决。当时东帝汶主要政治势力有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FRETILIN)、民主联盟和帝汶人民民主协会。1975年8月,三方因政见不同引发内战。葡萄牙在当地的管理机构从东帝汶主要领土撤到阿陶罗岛。1975年11月28日,FRETILIN单方面宣布东帝汶独立,成立东帝汶民主共和国。12月7日,印度尼西亚出兵东帝汶,12月8日,葡萄牙管理当局从阿陶罗岛撤离,印尼占领了东帝汶并对该领土实行有效控制。1976年印度尼西亚颁布法律将东帝汶并入印尼领土。印度尼西亚的武装入侵和葡萄牙管理当局的撤离,使东帝汶问题成为2个联合国安理会决议、18个联合国大会决议的主题。即联合国安理会384(1975)、389(1976)号决议,联大3485(XXX)决议、第31/53(1976)、32/34(1977)、33/39(1978)、34/40(1979)、35/27(1980)、36/50(1981)、37/30(1982)号决议,强烈谴责印度尼西亚的武装入侵,要求印尼从东帝汶撤军。联合国安理会第384 号决议呼吁"各国应尊重东帝汶的领土完整和人民自决权利",并吁请"葡萄牙政府与联合国充分合作使东帝汶人民能自由行使其民族自决权"。安理会389号决议同样敦促印尼毫不迟延地从东帝汶撤军,并呼吁"各国与联合国充分合作寻求和平解决现存局势"。联大3485(XXX)号决议提到葡萄牙作为东帝汶的"行政管理者(Administering Power)",应"继续尽一切努力寻求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并要求印尼从"葡萄牙帝汶(Portuguese Timor)撤军"。安理会从1976年、联大从1982年以后再没有就东帝汶问题通过决议。但联大1982年以后仍将其列入工作议程,东帝汶仍被列在《联合国宪章》第11章的非自治领土名单内,联合国"关于贯彻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情况的特别委员会"仍然继续关注东帝汶问题。同时,联合国秘书长也致力于继续努力同有关各方协商,以期妥善解决东帝汶问题。1978年2月20日,澳大利亚对东帝汶合并为印度尼西亚领土的一部分给予事实上的承认。当时的澳大利亚外交部长说,"印度尼西亚对东帝汶的控制是有效的并覆盖所有对领土的主要行政管理。这是一个我

英语国家概况简答题+翻译

1.Shakespeare: Great Tragedies:Hamlet\ Macbeth\ Othello\ King Lear Great Comedies:The Merchant of Venice\The Twelfth Night\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As you like it 2.The Privy Council was formerly the chief source of executive power in the state and give private advice to the King.So the Privy Council was also called the King's Council in history.Today its role is largely formal,advising the sovereign to approve certain government decrees. 3.Civil Servic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inister’s decisions is carried out by a permanent politically neutral organization known as the civil service.The civil service is non-political.Changes of government do not involve changes in departmental staff.Civil servants are recruited mainly by open competition. 4. Norman Conquest In 1066, Edward died childless. Harold, Edward’s brother-in-law, and William, Duke of Normandy, Edward’s Norman cousin, both claimed the throne. William, Duke of Normandy, crossed the Channel , killed Harold and defeated the English army at the battle of Hastings. After Norman Conquest, feudalism was established in

英语国家概况总结资料全

Unit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United Kingdom 1.The flag of Britain : Union Jack (英国国旗中没有显示出Welsh旗) 2.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each country: Count ry Capital Area Memo Englan d London 最大 1.最不会把自己的 “英格兰文化区 别于其他文化” 2.一个高度城市化

3.The time joining the British parliament: However, in 1707 by agreement of the English and Scottish parliaments, Scotland joined the Union. 4.Difference between the British Isles ,UK, Great Britain , and England: British Isles: the island of Great Britain the island of Ireland

surrounding isles ●UK=Great Britain + Northern Ireland ●Great Britain =England +Scotland + Wales 5.The four major invasions in the history of Great Britain : At first, England was occupied by Celtic people. Then in 43AD Britain was invaded by the Roman Empire. Result: England and Wales became a part of the Roman Empire for nearly 400 years. the Angle-Saxon invaded. Result: The land they lived became" Angle-land", later changed into England, the language they spoken became English. PS:One of the best-known English legends derives from this time. In 5 century AD, King Author(亚瑟王) united the British, and with his magical sword, Excalibur(被称为“王者之剑”的圣剑),

英语国家概况(课后问答题)-推荐下载

英语国家概况(课后问答题) 第一部分英国概况 1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ain and the British Isles, Great Britain, England,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British Commonwealth? Britain is the shortened form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while the British Isles is a geograpical name. 2 What are the three political divisions on the island of Great Britain? They are England, Scotland and Wales 3. What is the official name of Great Britain?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4. Where did the King Harold defeat Tostig and Harold Hardrada? ( At Stanford Bridge) 5.What did William do after he suppressed the Saxon risings in the north? (He built a string of defense castles to ensure his military control of the whole country.) 6. How long was Britain under the Roman occupation? ( For nearly 400 years) 7 What was the peculiar features of the feudal system of England? (All landowners, whether the tenants-in-chief or subtenants, took the oath of allegiance for the land they held, not only to their immediate lord, but also to the king.) 8 What did Willliam I leave to his sons after he died? ( He left Normandy to his eldest son, Robert, and England to his second son William, and a large sum of money to his third son, Henry.)9 What was William I’s policy towards the church? (He wanted to keep it completely under his control, but at the same time to upload its power.) 10 When was the Domesday Book completed? ( In 1086) 11 What was the consequence of the Hundred Years’ War? (The French drove the English out of their land. By 1453, Calais was the only part of France that was still in the hands of English) 12 What did the Lollards preach? (The Lollards preached the equality of men before God) 13 What were the two countries Elizabeth I successfully played off against each other for nearly 30 years? ( France and Spain were the two countries that Elizabeth I successfully played off against each other for nearly 30 years) 14 What was the outcome of the English Civil War? (It not only overthrew feudal system in England but also shook the foundation of the feudal rule in Europe. It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world history.) 15 What were the three main causes of Henry VIII’s religious reform of the Church? ( The three main causes were: a desire for change and reform in the Church had been growing for many years and now, encouraged by the success of Marin Luther, many people believed its time had come; the privilege and wealth of the clergy were also resented; and Henry needed money) 16 Which party did Margaret Thatcher represent in the 1970s? (She represented the Conservative Party) 17 What did the Whigs stand for in the early 19th century? Whigs stood for a reduction in Crown patronage, sympathy towards Nonconformists, and care for the interests of merchants and bankers. 18 Why did changes in farming methods affect lives of millions in the 18th century? (Because village and agriculture were the backbone of England at that time.) 19 When did Britain finally become a full member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Britain finally became a full member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in January, 1973) 20 Why was Mrs. Thatcher removed from office in 1990? (It was because of her opposition to European Union and her imposition of an extremely unpopular flatrate ‘poll tax’ in place of property taxes to pay for local government service. 21 What were the two groups of the Chartiests? What was their difference? (The Chartist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Moral Force Chartists and the Physical Force Chartists. The former wanted to realize their aims by peaceful means while the latter wanted to achieve their purpose by violence) 22 What was the goal of the London Working Men’s Association in its struggle? (It aimed to ‘ to seek by every legal means to place all classes of society in possession of equal political and social rights) 23 Why was Britain known as the factory of the world in the mid-19t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