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的社会动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主要的社会动机

一、亲合动机:

亲合: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人际吸引的最低层次。亲合需要亲合动机亲合行为

1、亲合的起源:起源于依恋,依恋的产生有先天因素的影响,某些先天行为模式是依恋的基础,通过亲子间的相互强化,这些模式得以发挥作用。

2、亲合的作用:

A、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高层次的需要);

B、获得信息;

C、减轻心理压力;

D、避免窘境

3、影响亲合的因素

A、情境因素:压力越大,群体成员的亲合动机越强,悲残情境能加强亲合动机;

B、情绪因素:恐惧情绪可增加亲合倾向,高焦虑者亲合倾向较低;

C、出生顺序:长子、女恐惧时亲合倾向较高,合群倾向按出生顺序递减。

二、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动机。

1、成就动机的重要性

A、个体发展,有赖于一定水平的成就动机;

B、经济的快速成长,社会的高度发展,人口中、资源、技术等要素不可或缺,全社会较高水平的成就动机也非常关键

2、抱负水平:个体从事某种实际工作前,对自己可能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主观估计。

代表个体的一种主观愿望,与个体的实际成就可能会有差距,动机强抱负水平高

3、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

A、目标的吸引力;

B、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很有把握或没有把握的事情,成就动机激励作用也小;

C、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机会越多,动机越强

4、培养儿童成就动机应注意的问题

A、家庭教养方式: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成就动机呈正相关,主张指导、劝告式引导,反对过度管束和限制;

B、强调成就、追求成就的社会氛围。选好的学校读书,一方面好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你追我赶的成就氛围。

三、权力动机

权力动机: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权力需要是权力动机的决定因素

温特的两种权力动机:积极的权力动机(组织社会中的权力)和消极的权力动机(害怕失去权利)

引起权力动机的因素:社会控制的需求;对无能的恐惧

四、侵犯行为:简称为侵犯,也称攻击行为,是个体有意伤害他人的行动

1、侵犯的构成:伤害行为(身体伤害和言语伤害)、侵犯动机(侵犯的直接原因)、社会评价:违反与破坏社会规范和社会准则的伤害行为具有反社会的性质。广义侵犯包括:亲社会性质的伤害行为、反社会性质的伤害行为、被认可的伤害行为

2、侵犯的原因

A、本能论的解释:a、弗洛伊德:侵犯是性本能的一部分;b、洛伦茨认为侵犯是一种本能,具有生物保护的意义,其生存意义很重要。同类之间的侵犯不一定以毁灭为结局,而可能以失败者让步为目的。

B、挫折-侵犯学说:最初由多拉德等人提出。

挫折:指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社会心理学的含义),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

观点: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条

要点:a、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比;b、抵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呈正比;c、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则越小,如果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

C、社会学习论的观点:班杜拉提出这一理论

观点:认为侵犯行为是习得的

学习的机制:联想、强化、模仿

3、侵犯的影响因素:A、情绪唤起水平(高的非特异性情绪唤起,直接导致侵犯增加,特异性情绪唤起,也可增加侵犯);B、道德发展水平(发展水平越高,难发生给他人造成痛苦的侵犯);C、自我控制能力;D、社会角色与群体(被容忍的角色易发生侵犯);E、大众传媒的影响(暴力和色情会增加公众特别是儿童的侵犯性)

利他行为:个体有益于他人、公众和社会,不期待回报的行为

1、利他行为的性质:

A、是一种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待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B、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

C、是由利他动机引起的,其特征是以完全有利于他人为目标。

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外部因素自然环境:天晴,心晴

社会情境:他人在场,去个性化,导致丧失责任意识,榜样作用会增加利他

时间压力:时间紧,利他少

利他的对象特点:与利他相似的人、未过利他者的人以及有吸引力的人

利他者的心理特征

心境:好时易利他

内疚:强时易利他

人格:社会责任感、移情能力、自我监控力与利他正相关

利他技能:有技能的利他多

社交情绪

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

社交焦虑:一种与人交往时,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常伴随的生理症状:出汗、脸红、心慌

成长过程中经常受挫折、缺少社会支持、自我意识感强、自卑、模仿与暗示都可强化之

社交焦虑是仅次于抑郁和酗酒的第三大人类心理健康问题。

2、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特点:A、针对性;B、持续性;C、对抗性;D、普遍性。

羞耻与内疚

羞耻: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状态。

会感到沮丧、自卑、自我贬损、自我怀疑、绝望等认为自己对事情无能为力

过多过少的羞耻感都是不健康的,对个体发展不利

内疚: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像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

过多的内疚感是心灵的“毒药”会使个体长期生活在压力、紧张和痛苦中,不利于身心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