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划说明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划说明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划说明

x x x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xxx

二零零六年xx月

目录

1.概述 (3)

2.系统结构与配置 (5)

2.1.用户需求分析 (5)

2.2.结构化综合布线的设计标准及设计原则 (5)

2.2.1.设计标准 (5)

2.2.2.设计原则 (6)

2.3.系统设计方案及配置 (7)

2.3.1.系统详细设计 (7)

3.系统功能 (17)

3.1.功能简介 (17)

3.2.系统操作方法 (17)

4.系统性能指标 (18)

4.1.概述 (18)

4.2.标准 (18)

4.3.被测线路的定义 (18)

4.4.测试指标及标准 (19)

4.5.测试仪器 (20)

4.6.测试仪器清单 (20)

5.系统材料总清单 (21)

6.系统要求 (22)

6.1.环境要求 (22)

6.1.1.照明 (22)

6.1.2.接地 (22)

6.1.3.设备间要求 (22)

6.2.注意事项 (23)

6.2.1.用户培训 (23)

6.2.2.竣工文档 (23)

7.设计总结 (25)

1. 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输系统。它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机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及设备控制系统、安全系统彼此相连,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线、与工作区的话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布线系统由不同系列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线路管理硬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传输电子线路、电器保护设备和支持硬件。

建筑物结构化综合布线网是由六个独立的子系统组成:

a)工作区(WORK AREA)子系统---由工作区内的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接电缆组成。常用设备是计算机(PC,工作站,中端,打印机),电话,传真机等设备。

b)管理子系统(ADMINISTRATION)---由交叉连接、直接连接配线的(配线架)连接硬件等设备所组成。实现配线管理,其设计很完善,使用颜色编码,很容易追踪和跳线,体积小比传统配线箱节省50%空间。

c)水平子系统(HRIZONTAL)---由每一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开始,经水平布置一直到管理区的内侧配线架的线缆所组成。实现信息插座和管理子系统间(跳线架)的连接,常用三类和五类双绞线实现这种连接。

d)主干线(RISER; BACKBONE)子系统---由建筑物内所有的(垂直)干线多对数线缆组成,即多对数铜缆,同轴电缆和多模多芯光纤以及将此线缆连接到其他地方的相关支撑硬件所组成。实现计算机设备、程控机PBX和各管理子系统间的连接。常用通信介质是光纤,使系统传输率达到100MBPS。

e)设备间子系统(EQUIPMENT)---由设备间的线缆、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实现布线系统与设备的连接,主要为配合不同设备有关的适配器。

f)建筑群子系统---将一个建筑物中的线缆延伸到建筑物群,实现楼宇之间布线,连接到另一些建筑物中的通讯设备和装置上,它由电缆、光缆和入楼处线缆上过流过压的电器保护设备等相关硬件组成。

综合布线系统本身具有很高的兼容性,根据用户要求,本方案为开放式结构,能支持话音及多种计算机数据和图像传输系统。系统能兼容话音、数据、图像的传输,并可与外部公用网络进行连接。

本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具体内容包括所覆盖的数据网络通讯,语音网络系统的综合布线部分。

本方案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充分满足用户功能上的需求。

2.结构和性能上都留足余量和升级空间。

3.遵循业界先进标准。

4.本着结构合理,高效低成本的原则。

5.用户使用上和管理上的灵活性。

2. 系统结构与配置

2.1.用户需求分析

本工程的施工范围为xxx。此次针对xxx对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给出综合布线系统的总体性、规划性的设计总清单,使得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综合布线系统本身具有很高的兼容性,根据用户要求,本方案为开放式结构,能支持话音及多种计算机数据和图像传输系统。系统能兼容话音、数据、图像的传输,并可与外部公用网络进行连接。

本工程中根据xxx文件中的点数表和所提供的平面图和系统图,统计有xxx个语音点,xxx个数据点,分布于各区内。本布线系统设计选用六类布线系统解决方案,所有的数据主干选用xxx光纤系统解决方案,语音主干选用3类大对数铜缆。整个布线系统选用星型结构,各信息点自插座至各楼层弱电竖井处上楼层配线架,最后通过数据/语音主干线缆统一连接至位于xxx层网络和电话中心主机房,以便于集中式管理。系统图参照招标所提供的综合布线网络系统结构图!

2.2.结构化综合布线的设计标准及设计原则

2.2.1.设计标准

TIA / EIA 568A 商务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

TIA / EIA 568-B 商务建筑物综合布线标准

TIA / EIA 569 商务建筑物电信布线路由标准

TIA / EIA 570 北美住宅和小型商用通讯布线标准

TIA / EIA 606 商用建筑电信基础设施管理规范

TIA / EIA 607 屏蔽与接地规范

EIA/TIA TSB-67 商务建筑物电信布线测试标准

EIA/TIA TSB-72 集中光纤布线指导原则

ANSI FDDI 美国国家标准:分布式光纤数据接口

IEEE 802.3 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CSMA/CD接口方法

IEEE 802.5 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令牌环接口方法

NFPA 70 美国国家电力章程

ISO\IEC 11801:2002 国际综合布线标准

EN 50173 欧洲商务建筑物综合布线标准

EMC 欧洲电磁兼容性标准

YD/T926.1-2000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标准(邮电部部颁行业标准)JGJ/T16-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GBJ42-81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GBJ79-85 工业企业通讯接地设计规范

GB/T50311-2000 建筑和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2-2000 建筑和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YD/T926 1-2-1997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行业标准

2.2.2.设计原则

1)全部采用符合综合布线标准的产品

项目中采用的所有产品均符合国际EIA/TIA 568 及国内布线相关标准。

2) 水平和骨干电缆系统采用星形拓扑

水平电缆长度最大不能超过90米(295尺),如果考虑跳线、接插线和设备电缆,可再增加10米,超过10米的长度,应从水平配线系统的90米限额中减去。

3) 对于每个建筑物,所选择的骨干电缆媒介(铜缆/光纤)应满足业务和距离的要求。如使用光缆,每个配线间至少有6芯多模62.5/125μm GI光纤(推荐使用12芯光纤),在距离超过2,000米(6,560尺)时,推荐使用单模光纤,各配线间的话音和数据骨干电缆分开。

4) 符合布线标准的结构化设计,便于信息点的增加、扩展、变更、移动,易于系统维护管理。

5) 在每个主配线终端和通信配线间的话音和数据终端应分开。

6) 每个工作站或工作区域应有两条四对专用水平电缆,分别用于话音、数据。

7) 电信配线间的位置设置应满足90米(295尺)的最长水平配线要求。超出90米时,采用多个配线间。

2.3.系统设计方案及配置

2.3.1.系统详细设计

2.3.1.1.工作区布线

工作区指从由水平系统而来的用户信息插座延伸至数据终端设备的连接线缆和适配器组成。工作区的UTP跳线为软线(Patch Cable)材料,即双绞线的芯线为多股细铜丝,最大长度不能超过5M。

工作区的跳线和一些可能遇到的平衡设备,如RJ45-TO-RS232等。由于其器件的不稳定性,在综合布线标准中一般不列入讨论范围。我方在此强调一点:用于计算机点的跳线有两种,即一种为成品跳线,此种跳线为采用特殊工艺一次加工完成,跳线的每一芯由若干根细如毛发的铜丝组成,质地极其柔软,不会折损,长期使用不会影响数据的可靠传输。我们建议采用此种跳线。另一种为使用专门的工具自制的跳线,采用此种跳线成本略低,但为保证系统的绝对可靠,我们不推荐使用此种跳线,尤其针对于六类系统。

针对客户需求,连线采用六类非屏蔽双绞线,RJ45跳线,T568B规格,长度为终端设备到插座的距离,3米长。

种类繁多的跳线

2.3.1.2.水平布线

水平布线子系统指从楼层配线间至工作区用户信息插座。由用户信息插座、水平电缆、

配线设备等组成。综合布线中水平子系统是计算机网络信息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星型拓扑结构,每个信息点均需连接到管理子系统。由UTP线缆构成。最大水平距离:90m (295ft)。指从管理间子系统中的配线架端口至工作区的信息插座的电缆长度。工作区连接设备跳线总长度不能超过10M。水平布线系统施工是综合布线系统中最大量的工作,在建筑物施工完成后,不易变更。因此要施工严格,保证链路性能。

综合布线的水平线缆可采用六类、超五类双绞线。本工程水平区数据部分均采用六类UTP。

水平布线示意图

2.3.1.2.1.水平布线路由

本工程水平布线路结合xxxx公司的要求由可详见深化设计后的布线施工平面图,其中详细标明了水平管槽的铺设方式、走向及尺寸。

一般地,水平布线插座部分一般距地30cm摆放,最终通过水平垂直段线槽(管)、走廊主线槽等汇至相邻的FD。基本的水平布线走线方式有暗敷和明设两种。参看下面的水平布线示意图:

水平子系统示意图

走廊的吊顶上应安装有金属线槽,进入房间时,从线槽引出金属管,以埋入方式沿墙壁而下(或上)到各个信息点。

水平布线路由图

2.3.1.2.2.水平布线设计

下图是水平部分电缆沿公共的水平线槽分支到工作区各个插座的针对本工程的直观示意图:

座的低边沿线距地板水平面

30cm。如下图所示:

信息插座

G20 铁管

20 cm

电源插座

地面

30 cm

2.3.1.2.3.水平布线器件

根据xxxx公司有关信息点设置的要求,信息点统计和上述一致。

水平布线给出选用的产品的说明如下:

◆插座模块:根据要求,信息模块采用不同的颜色用以区分语音信息点和数据信息

点,故数据点选用PM601,白色,最新6类千兆模块,语音点选用GM301,白色,该种模块与固定的线缆配合时,有极好的电气性能,可以灵巧吻合地连接至任何系列模块化插座、支架或表面安装盒中。语音与数据点均选用此类模块,便于将来二者灵活调节换用和扩展。

◆插座面板:组合式面板,白色,86x86,单孔或双孔,信息模块选择90度(垂直)

墙上型安装,适配国产86x86暗盒,CM防火等级。

◆水平线缆:数据和语音水平线缆全部选用六类非屏蔽线缆,中心十字架设计,23

号线规,UL认证,水平配线长度不超过90米,支持高宽带应用,包括1Gbps千兆位以太网、2.4Gbps ATM及高达550MHz的模拟宽带语音应用,数据传输速率要比可靠性最高的五类电缆快6倍,向后兼容5类产品,有良好的工艺设计,使其安装快捷简易。

◆配线架:根据xxxx的用户需求,配线间数据配线架选用24口快捷式配线架,语

音配线架采用24口模块化的配线架,这样数据和语音既可以根据需求互换,又便于区别管理。语音用24口模块化的配线架以精巧的模块化设计,确保其性能可靠、兼容性及快捷简易的安装,更便于灵活跳接和管理,满足用户指定需求。

配线间光纤点的端接选用12/24口机架式配线架来端接光纤。

工作区/配线架用跳线:数据跳线选用RJ45-RJ45跳线,支持千兆应用。语音跳线选用RJ45-110跳线,对应线缆数量按xxxxx要求,根据数据信息点按1:1的

比率配备原厂工作区跳线。

具体各个水平布线器件型号可详见后面的器件总清单。

2.3.1.3.主干布线

垂直干线子系统由连接主设备间至各楼层配线间之间的线缆构成。其功能主要是把各分层配线架与主配线架相连。用主干电缆提供楼层之间通信的通道,使整个布线系统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垂直干线子系统拓扑结构采用分层星型拓扑结构,每个楼层配线间均需采用垂直主干线缆连接到大楼主设备间。垂直主干采用大对数线缆时,每条大对数线缆对于某个楼层而言是不可再分的单位。垂直主干线缆和水平系统线缆之间的连接需要通过楼层管理间的跳线来实现。

垂直主干线缆安装原则:从大楼主设备间主配线架上至楼层分配线间各个管理分配线架的铜线缆安装路径要避开高EMI电磁干扰源区域(如马达、变压器),并符合ANSI TIA/EIA-569安装规定。

电缆安装性能原则:保证整个使用周期中电缆设施的初始性能和连续性能。

大楼垂直主干线缆长度大于90M,则每个楼层配线间至少配置一条室内六芯多模光纤做主干。主配线架在现场中心附近、保持路由最短原则。

2.3.1.3.1.主干布线路由

根据用户具体需求,本工程楼内所有数据主干均为xx芯xx室内型光缆,语音主干选用阻燃级别的3类xx对和100对非屏蔽大对数线缆,整个建筑物的主干线缆在每层有贯通的桥架相连,经各个弱电竖井至各楼层配线间FD、再经竖井内垂直预设桥架、最后汇至xxx的主网络机房和通讯机房。楼内主干在竖井桥架里走线并良好绑扎。系统数据主干、语音主干严格分开设置,按照一定的标准距离敷设,达到隔离。

2.3.1.3.2.主干布线设计

竖井中应立有金属线槽,且每隔两米焊一根粗钢筋,以安装和固定垂直子系统的电缆。竖井中的线槽应和各层配线室之间有金属线槽连通。

PBX

主机房

配线架

配线架

粗钢筋

大对数电缆或光纤

竖井

HOST

干线区子系统示意图

2.3.1.3.3. 主干布线器件

本工程数据主干主要选用xx 芯xx 模室内光缆,型号是xxx ,对应在楼层配线间使用24口架装光纤配线架 FD1024端接。光纤连接选用单模LC 耦合器和单模LC 双芯跳线作为尾纤来熔接光纤。平均损耗为0.1dB 。以上配置主干支持可达万兆甚至100G 的应用,并向下兼容。

24口架装光纤配线架

本工程语音主干主要选用3类xx 对和xx 对大对数双绞线,该线缆对语音应用有着良好支持,并可保证主干容量为总信息点数量2倍的冗余要求,满足系统对余量的要求。语音主干的两端端接选用110型配线架。

具体各个主干布线器件型号可详见后面的器件总清单。

2.3.1.4.配线间

配线间管理子系统设置在楼层配线房间、是水平系统电缆端接的场所,也是主干系统电缆端接的场所;由大楼主配线架、楼层分配线架、跳线、转换插座等组成。用户可以在管理子系统中更改、增加、交接、扩展线缆。用于改变线缆路由。建议采用合适的线缆路由和调整件组成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提供了与其他子系统连接的手段,使整个布线系统与其连接的设备和器件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调整管理子系统的交接则可安排或重新安排线路路由、因而传输线路能够延伸到建筑物内部各个工作区。是综合布线系统灵活性的集中体现。

管理子系统三种应用:水平/干线连接;主干线系统互相连接;入楼设备的连接。线路的色标标记管理可在管理子系统中实现。

分配线间可位于大楼的某一层或以多层共用一个配线间的方式分布,用于将连接至工作区的水平线缆与自主配线间引出的垂直线缆相连接。

对于信息点不是很多,使用功能又近似的楼层,为便于管理,可共用一个子配线间;对于信息点较多的楼层应在该层设立配线室。配线室的位置可选在距弱电竖井旁附近的房间内。配线室用于安装配线架和安装计算机网络通讯设备。

管理子系统连接水平电缆和垂直干线。是综合布线系统中关键的一环,常用设备包括快接式配线架、理线架、跳线和必要的网络设备。

2.3.1.4.1.线缆路由

各配线间线缆一般可从主干线槽经过防静电地板进入相应机柜,在完成分组、上架、理线、绑扎后进行最后的线缆卡接,具体情况应根据现场施工要求灵活处理,但总体须保证线缆的安全和理线的整齐美观。

为了保持配线间的布局美观,引进的配线间垂直主干线槽应紧贴墙面,切忌矗立于房屋中间。要求施工时,处理好线槽入口处的切角,既不能成直角,也不可探出墙面。

2.3.1.4.2.配线间器件清单

本工程共设计配线间xx个,分别位于xxx弱电竖井内,配线间就是一管理子系统,它把水平子系统和垂直干线子系统连在一起或把垂直主干和设备子系统连在一起。通过它可以改变布线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管理网络通信线路。

在配线间,配线架器件安装在落地式的机柜中,机柜置于高架地板上。到配线架来的电缆应从吊顶上通过线槽从上方进入机柜。

配线间大部分器件实际上已经在“水平布线”和“主干布线”两节中描述,这里又多加了一些布线管理器件,如背板、机柜等等,可以直观地了解、检查配线间里的布线情况。本节说明了实际使用的端接器件的最终统计数目。所有的机柜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配备足够的电源插线板、机柜隔板、安装螺丝、垂直理线环。机柜上空余的部分需要有挡板遮盖。

配线间的设备工作跳线选用了跳线PJ45-30,支持高速数据传输,性能卓越,稳定可靠。语音工作跳线选用了110-RJ45型跳线.。信息点跳线数量按要求中的比率配备原厂铜缆六类跳线。

2.3.1.4.3.配线架打接表格

配线架打接表格直接提供了各个配线间之配线架的线缆打接顺序,是工程施工安装和竣工维护必备文档,非常重要!一方面能指导正常的施工,协调任务分配,另一方面起到最终核对器件搭配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和日后管理维护的参考。

尽管复杂,此部分须在以后深化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详述和列出。

2.3.1.5.布线管理

2.3.1.5.1.信息点标号原则

建议本布线工程中各座建筑物中的信息点按照如下规则统一标号,如:

1. C1区一层数据点是C1CXX(C=Computer),

2. C1区一层语音点是C1PXX(P=Phone),

3. C1区一层数据主干是C1CBXX(B=Backbone),

5. C1区一层语音主干是C1PBXX(B=Backbone)。

6. 其它区、层类似上述标识,区别在属于哪一区的哪个楼层。

7. 各信息点标号与相对应的配线架卡接位置标号相同,特殊标号另行注明。

8. 标签颜色按照相应规范。

在中心配线间需要区分各区分配线间的主干,需要在标识处填写详细的建筑物的名称,便于管理。

2.3.1.5.2.标签安装

按照要求,所有使用的标签皆为专用机器打印,标签都打印在永久性的标签上,并用永久性的防水薄膜覆盖。在穿线安装施工的过程中所有的线缆都单独标签,终端的配线架对应的给出标签,都使用标签给出标识,所有的插座端口也给出安全的固定的标签来标识,而且所有的插座面板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看标签就可以区分信息模块是数据、语音,还是光纤应用。所有的配线和跳线都给予标识并单独编号,使得最终用户的管理更为方便快捷。

3. 系统功能

3.1.功能简介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套全开放式的布线系统,它具有全系列的适配器,可以将不同厂商网络设备及不同传输介质的主机系统全部转换成同一非屏蔽双绞线(UTP),通过双绞线可传输话音、数据、图像、视频信号、楼宇自控及门禁系统信号等等;采用多模及单模光纤可远程高速传输数据及高清晰度图像信号,可支持目前所有数据及话音设备厂商的网络系统。

3.2.系统操作方法

布线系统应用的好坏,是与施工过程中的安装质量密切相关的。

水平4对双绞线的连接完全可以依靠模块和配线架上的T568色标来端接。

在垂直子系统中,缆线的连接正确性是由色码得到保证的,色码编排如下:线对号端部环箍

1-5 白(W)蓝(BL)

6-10 红(R)橙(O)

11-15 黑(BK)绿(G)

16-20 黄(Y)棕(BR)

21-25 紫(V)灰(S)

按顺序组合,如1-5线对则有:白蓝、蓝白为第一对线;白橙、橙白为第二对线;白绿、绿白为第三对线;白棕、棕白为第四对线;白灰、灰白为第五对线。其它依次类推。安装终接按顺序按此色标进行,方可保证连接的正确性。

4. 系统性能指标

4.1.概述

施工完成后,我们对系统进行两种测试:

●线路测试:采用专用的六类电缆测试仪对标准所规定的布线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

进行测试,包括所有信息点的接线图、长度、串扰、衰减量等十几项指标。

●联机测试:选取若干个工作站,进行实际的联网测试。

整个布线系统包括双绞线和光纤两种线路,每条链路我们都要用专用的测试仪测试。

4.2.标准

双绞线连接:根据ISO/11801和TIA/EIA 568B六类测试要搭配相应厂商的适配模块。

光纤连接:根据ISO/11801国际标准Optical Class之要求制定。

4.3.被测线路的定义

双绞线连接

4.4.测试指标及标准

六类测试标准,我方将采用TIA/EIA所规定的CAT6指标或ISO11801 CLASS E 指标,并且选用三级精度的测试专用仪器。

六类标准测试的主要指标包括

长度

近端串音(两端)

衰减

功率相加和近端串音

等电平远端串音

回波损耗

延迟

延迟偏离

测试仪内自动存贮了各种标准的限值,它自动地逐项指标进行测试、比较,并报告结果。

六类综合布线系统数据信道测试应满足或高于以下的指标:(ANSI /EIA-568-B.2在4次连接时的信道标准)

六类综合布线系统数据永久链路测试应满足或高于以下指标:

衰减量<1.0dB, (1300nm)

衰减量<2.0dB,(850nm)

4.5.测试仪器

我公司采用xxx公司的新型xxxx系列双绞线测试仪来测试双绞线线路。用OTDR 来测试光纤线路。

4.6.测试仪器清单

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说明

第三部分规划专篇 一、基地现状 位于建邺区与鼓楼区交界处的xxxxxx,隶属建邺区兴隆街道,南临yyyyy,西靠wwwww。从应天大街高架俯视整个地块,破败的两三层平房和脏乱的生活环境,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的提升。地块内违建密布,通道狭窄,采光、通风问题严重,防火更是存在严重隐患;同时居民区内人员流动性大,治安管理困难。目前地块已开始拆迁工作。 二、场地研究 本案为xxxx的一部分,距地铁二号线“集庆门大街站”仅900米,靠近南京最大120万平米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及白金级希尔顿大酒店,是南京新街口、龙江、河西CBD三重城市核心交集区位,是南京新江东中央活动区黄金核心区。区位条件优越,是一个真正适合人居的风水宝地。 本案由积贤街分为A、B两个地块(其中北侧地块为A地块,南侧地块为B地块),A、B地块西临乐山路,东临华山路,南侧与应天大街以一地块相隔,北临集庆门大街。A地块占地64162㎡,B地块占地21704㎡,总占地面积85866㎡。 地块东侧为集贤雅苑产权调换房项目,共四栋高层住宅,两层商业。地块北侧为苏宁开发的高档商品房小区睿城。B地块西侧为小学

用地,根据现有材料综合分析可得,A地块的东侧和南侧以及B地块东北角商业价值最大,转角可设置集中商业,业态考虑为净菜场和小型百货超市。从长远来看,集庆门大街和乐山路具备一定商业潜力。 三、功能定位与规划目标 规划力图提供一个高品质、安居化的居住环境,创造一个时尚、典雅的建筑群,提供多样化的住宅形式,并且最大限度的使起居室、卧室、观景阳台获得良好的日照,结合成本运用新技术,以打造“绿色、生态、宜居”为目标,极力营造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又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新概念居住家园。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3、《住宅设计规范》 4、《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9、《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9、用地红线图

某旧城改造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说明

某旧城改造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富阳城区北入口,在入城口城标大转盘的东南侧。地块北临大桥路,南至光明路,东临北渠,西为迎宾路。总用地66038㎡,为城市综合用地。 二、设计依据 1、某规划设计所勘测红线图电子版。 2、建设单位关于富阳市迎宾路旧城改造项目规划设计策划及设计委托任务书。 3、迎宾路旧城改造项目(电力城)方案专家意见汇合(2004年4月2日)。 4、迎宾路旧城改造项目情况汇报会纪要(2005年4月22日)(附件一)。 5、省规划设计院提供的《富阳迎宾路城市设计》控制性详规。 三、规划设计理念 地块位于迎宾路东侧,作为迎宾路改造工程的首个项目,我们根据省规院的《富阳迎宾路城市设计》的分析,“迎宾路段处于富阳城区与受降之间,能为郊区化提供商务办公、商业、金融等配套服务的合适区域”。经过对地块进行了仔细地现场踏勘、有关技术资料收集和系统分析,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合理地布局地块内商务功能、居住功能和商业功能,来完善城市的功能与空间关系,改善城市形象。 四、规划目的 区域整合,功能提升,交通改善,景观改造。 五、现状分析 目前地块上主要有富阳供电局及其他单位企业厂房建筑、零星住宅、堆场等,布局凌乱,建筑陈旧,因此市政府及有关领导专门成立迎宾路旧城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项目的实施。 从城市总体布局看,该地块位于将要改造的迎宾路的南端,富阳城区北部,有较好的基础条件,是迎宾路改造的重点区域,该地块的开发有利于推动富阳城区北扩,扩大城市建设空间。从交通区位看,该地块位于富阳北部的入城口,交通区位较好,是杭州进入富阳城区的大门。从自然景观看,东有舒姑坪和北渠,西为城市发展区的,是具有人工与自然过渡之利的场所。 六、功能定位 根据富阳市迎宾路地段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保留地块内变配电所和市供电局大楼,其余建筑全部拆除,并对变配电所和市供电局大楼进行改造,将室外变改为室内变。

公共绿地项目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第一章综述 一.设计依据: (1)《临港新城中心区一期建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游船码头地块局部调整20100708》; (2)《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420-2007); (3)建设部颁布的《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75-97,1997); (4)上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 (5)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0); (6)《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7)《上海市市绿地设计规程》DBJ08-15-89; (8)《草坪建植和草坪管理的技术规程》DBJ08-67-97; (9)《园林栽植土质量标准》DBJ08-231-98; (10)《花坛、花境技术规程》DBJ08-66-97; (11)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DGJ08-103-2003)。 二.区域位置和工程概况: 项目地点:本项目位于临港新城主城区DSH-H1-1-12地块 规模尺寸:总占地面积29214平方米 上海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是临港新城集中体现滨海都市魅力和活力、展示新世纪城市 建设水平和都市生活环境质量的标志性地区,是碧水蓝天绿树环抱的生态都市,是上海向世界展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生活着的展示馆”。 为进一步推动临港新城主城区一期建设与发展,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及形象,完善主城区旅游及商务功能,完善滴水湖的功能和景观开发,按照临港新城主城区总体规划及一 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拟在西侧距现状亲水平台东侧边界、南侧滴水湖岸线、东侧E港边界、北侧环湖北一路红线处建设滴水湖一号码头公共绿地。 滴水湖一号码头公共绿地建设内容主要为绿地景观建设、驳岸景观建设及局部改造、道路广场建设、地下及地上停车场、相应的服务用房建设。其中预计园路铺装及道路广场用地约占31.97%,绿化用地约占65.03%,游览休憩等公共服务建筑约占3%。地下停车库面积约为7180平方米 第二章方案总体构思 一.方案设计总体构思理念: 在遵循总体规划中水滴能量波的概念,遵循总体规划构图原则的基础上以“生态、创意、景致”为理念,坚持地块开发的社会化原则、经济性原则、生态化原则。注重周边建筑及湖岸协调关系,为市民打造一块以休闲、体验为核心的公共绿地。 二.外形特点: 上海及周边区域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居民期待逃离都市的喧嚣,一号码头公共绿地正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从城市中解放的自然环境,公共绿地的景观设计与一号码头建筑形态紧密结合,是整个滴水湖线性绿地中极富个性与魅力的一笔。 三.总体设计及空间规划: 1.环境景观分析 本项目作为临港新城主城区景观工程中重要的项目之一,其周边环境非常优越,又毗邻未来地铁16号线,建成后将有充足的人气。地块狭长且不规则,给设计带来不同的挑战,也正是因为这样特殊的地块形态使景观空间变得更加丰富。 2.功能定位和区域划分 由于地块狭长且不规则,不同区域具有各自地形、位置特点,因此根据控规划分地块,对不同地块提出适宜的景观设施和植物配置。 公共绿地景观的功能是为滴水湖畔提供一个微妙的,精致的和自然游憩体验。通过公园提供的各种步道、广场不仅连接了整个滴水湖畔的不同的区域点,还提供了可以进行散步,骑行和休憩等活动的场所。 (1)地块西部 地块西部毗邻16号线总站,涉及到与16号线下沉广场设计的衔接,同时承载着大量的人流,是市民进入地块的主要方向, (2)地块中部 地块中部结合一号码头设计一个较大的广场空间,是市民集会和欣赏滴水湖的主要场所之一,该地块主要解决与一号码头建筑风格的融合问题。 (3)地块东部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 长春市某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规划设计依据: 1、国家有关的规范、标准; 2、项目策划公司提出的原则设计概念要求。 二、区位分析: 该居住小区位于长春市,毗邻市中心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27000平方米,该居住区东面与前进大街相邻,北面是住宅小区,西面和南面是规划路。 二、现状分析: 基地现状大多为闲置空地,两条市政主要道路在用地两侧。基地地势平坦,基地内现有约27000平方米的水塘面积,长230米,宽118米。 三、总体规划设计理念: 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1、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强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将自然环境充分地溶入建筑群中;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的生态型小区。 2、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合理的规划布局,现代气息的建筑造型,创造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3、设计流畅而经济实用的道路系统,体现“人车分流”的基本原则。 4、结合基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总体的景观规划和设计,为总体规划锦上添花。 四、总平面布置: 该小区西侧和东侧各开一个大门并有一条主路贯穿于小区中部,基地的东北角;C区位于基地东南面。 在本规划中,该区入口设于基地西面规划路的西侧,由于规划路切割的影响,用地较规整且和其余地块联系,住宅应地形环境错落布置,绿化庭院,活动场所及停车区则有机的与建筑相结合。 该小区位于规划路的东侧前进大街之间,相对位置充分利用其地段优势,同时可阻隔城市干道的噪音及汽车废气对居住区带来的影响。其余沿街裙楼设有配套的超级市场,方便居民的生活。区内布置的户型均为一梯两户8+1层的套型,正南北朝向,同时,通过种植绿化、隔音墙、部分建筑首层架空等措施,提高2区的整体环境质量。 该小区整体呈长方形规则地形,。北面接临普通住宅区,本小区主要布置以8层为主的多层住宅。3区由多种住宅单体拼接而成,总体布局大致呈现南北向的行列式布置方式。以最大限度地争取良好的朝向,住宅南北向间距大于1H,保证每户均有足够的日照和采光。主要户型以一梯两户套型为主,包括少量一体四户套型。本规划设计了一条环形的休闲步道,将住宅群体串接成一体,形成一大型中央景观区。 本居住小区的停车以地上带棚的停车库为主,并结合小区的主要干道设置地面停车以节约用地。。 六、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小区项目规划设计说明

第二章结构设计 、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 (GB50009-2001)(2006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年版)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 )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7、《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94-2008) 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10、《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JGJ6-99)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2008 年版) 二、自然条件 本工程位xxxxxxx基本风压值为0.70KN/ 〃。地震设防烈度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 ,建筑抗震类别为乙类建筑,按抗震设计。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 年。 三、结构计算 1、恒载:

楼面及屋面恒载按实际计算 2、楼层活载: 住宅厅、卧室、楼梯、走廊:2.0KN/ m 阳台 2.5KN/m 住宅厨房、卫生间 2.0KN/m 灵活隔断0.5KN/m 上人屋面 2.0KN/m 不上人屋面0.5KN/m 物业管理、商店等 3.5KN/m 设备机房7.0KN/m 3、地下室人防设计核爆动荷载等效静荷载标准值 地下室顶板60KN/m地下室底版25KN/m 地下室外墙55KN/m出入口临空墙130KN/m 直接受核爆冲击作用的门框墙200KN/川 与普通地下室相邻的隔墙70KN/m2 与普通地下室相邻的门框墙140KN/m 四、主要结构材料 1、砌体:填充墙在0.000以下采用Mu10实心页岩砖,Mu10水泥砂浆砌筑;0.000以上采用Mu7.5混凝土空心砌块或加气混凝土砌块, M7.5混合砂浆砌筑。 2、混泥土强度等级:地下室部分(梁、板、柱、墙):C35,地下室底版和外墙抗渗等级为

方案设计说明

方案设计说明 一、概述 1.自然条件 泗阳县地处苏北腹地,介于东经118°20′——118°45′,北纬33°23′——33°58′之间,东界淮安市淮阴区,南濒洪泽湖,北临沭阳县,西与宿迁市宿城、宿豫区毗邻。县域总面积141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0.38%;水域面积42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 700 地面积 二、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工业区规划设计规范》 4.《工业建筑设计规范》 5.《民用建筑设计规范》

6.《建筑设计规范》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8.关于该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及地形图、红线图等 9.建设方关于该项目的设计要求 10.国家及地方的相关规程、规范等 三、规划设计原则 同时运用新技术利用太阳能、中水系统等达到节约开发成本、合理利用资源及节约资源的目的。 6.可持续发展———实现生产厂房的可持续发展 厂区应该是一个人和自然有机协和的统一体,实现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在更高的水平上的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共生共息,生态与经济共繁荣的持续发展的文明关系,把生态环境保护、 建筑持续发展作为必须具有意识和行为准则。 7.安全智能———实现厂区“安全性、智能化”的要求

合理的人车相对分流,避免造成时段性消极空间,确保车行系统与步行系统的利用率。针对 不同出行设置道路及出入口,避免交叉干扰。 用地沿徐淮路布置办公楼、展示厅、门卫处,内部合理布置了科技木工厂房、干燥整理房、多层板房、科技木精品房、蒸煮房、锅炉房、成品库、锯木房、刨切房、旋切房、保温房、五金 库、机修房、宿舍、餐厅、厕所等。 四、整体规划布局 景观绿化系统。 3.厂房布局 识别性与认同感———厂房布置上综合地形与南北向的因素,采取较为丰富的布局形态,使整个厂房的整体感更加明确。强调空间、体量、轮廓线的塑造,点与线的结合,既强化了厂区内部空间的丰富、动感与流畅,又丰富了社区空间的轮廓与城市肌理。 4.配套公建布局

绿地设计说明

绿地规划设计说明 一、设计指导思想 1、以绿化为主,适当点缀小品,做到四季常绿,常年有花。 2、由于设计场地为司法部门,结合起特殊性质对场地进行规划,兼顾场地 的结构美观, 3、道路遮阳,交通畅通。 4、创造一两个游憩绿地,满足各类人群的户外活动要求。设计中心广场,满足人群的集散,及各类大场地的活动。 二、设计思想 此次设计场地为司法行政部门,由于其本身功能的特殊性,在设计中很多设计思路都是在满足司法部门本身的特殊要求。根据这一要求从而产生了以突出司法纪律和满足司法管教条件为主,以绿化游憩为辅的设计思想。根据地形的分布对场地进行合理的规划。 三、布局与构思 整个场地呈对称布局,对此规划地设计选择不规则曲线进行规划,与规则的道路系统、建筑设施形成对比,从而也柔化太规则而产生的硬质化。多曲线的设计使得规划中的建筑包裹在一团优美的曲线之中。 根据司法局本身的布局结构,全区由一个纪律广场、一个小游园、一片湖泊游憩地、和一片规划农田用地组成。 1、纪律广场 地理位置:广场位于最近入口处,前方是男管教大队。 广场结合名字——纪律,设计和布局上都较简单,主要是突出纪律的规整性。 广场,由一片交叉水体形成边界,广场结构较简单,主要以满足司法局内部人群集散使用。中心景观,与周围水体相照应,形成一个单一而又统一的景观。 2、小游园 小游园位于几幢习艺楼间,主要是满足人们的户外活动,提供一个可以在室外学习的场地。 小游园呈中心式的布局,纵向为一条带状广场的休息场所,两边分别布置有凉亭,以提供游人休息的场所。左上角的为花带游览区,以色彩点缀小游园的色彩。 小游园多以游憩草地为主,种植各类乔灌木,形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 3、湖泊游憩地 湖泊游憩地位于女管教大队前方,湖泊在此主要是增加空气湿度,从而起到调节小环境气候的所用。 在湖泊中心有小岛满足一小部分人的休息需要,同时连接小岛由形成一条新的游览路线,同时小岛也形成一个独立的景观,在小岛边界设有亲水平台,并可以作为观景平台。 湖泊驳岸使用自然山石形成驳岸,使驳岸自然美观,与绿地很好的结合,并且也可成为一整条的亲水驳岸。湖泊周围的绿地,为自然起伏的地势,使得人们在游览休憩时不是单一的,没变化的观赏。 在湖泊的前方空地上,设计两块大小不一,有自然起伏的小山丘,以自然山石围合的手法形成一块很惬意的游憩场地。

住宅小区规划审批

摘要:住宅小区用地选择住宅小区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控制和有关管理部门的要求,在城市规划指导下,选择符合居住功能要求,环境良好,有利于开发建设的新建地区或适宜的旧区改建地段。小区用地的选择,应具有良好的地质条件,避免地质复杂,土壤承载力差,地势低洼又不易排涝等不良的工程地质条件..... .关键字:住宅小区规划审批 一、住宅小区用地选择 住宅小区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控制和有关管理部门的要求,在城市规划指导下,选择符合居住功能要求,环境良好,有利于开发建设的新建地区或适宜的旧区改建地段。小区用地的选择,应具有良好的地质条件,避免地质复杂,土壤承载力差,地势低洼又不易排涝等不良的工程地质条件。住宅小区应避免布置在沼泽地区、不稳定的填土堆石地段、地质构造复杂地区如断层、风化岩层、裂缝、滑坡等,也应避开风口,洪水侵袭的地区,以及地震时有崩坍陷落危险的地区。住宅小区应尽量选择具有良好植被和小气候环境以及有利地形、地貌的地区,必须避免严重的交通、噪声干扰和工农业有害排放物的污染和侵害。 在山地和丘陵地带,住宅小区可选择自然坡度在25%以内的地段,其地形即使复杂,经过一定的组织和局部改造,是可以合理布置居住建筑的。自然坡度在25%~50%的地段,建设困难较多,土石方量也大,建筑群体布置及设计受到很大限制。自然坡度在50%以上地段,最好不选作建筑用地,可作园林绿地。应注意山区丘陵地区建设特点,对农耕地作切实的调查,全面分析比较,充分利用适宜建设的山坡薄土、瘦地、荒地作为居住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良田。要充分利用劣地,对丘陵间和坡腰良田好土要十分珍惜。 二、住宅小区规划选址的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及各地方城市规划条例是小区规划选址的重要依据和应该遵循的原则。住宅小区选址定点应具备的条件主要有:住宅小区选址定点的书面申请报告;计划部门的批件,反映建设项目的内容、规模、投资额等;有证测绘单位实测能反映拟建设位置及周围相互关系的一定比例的现状地形图。城市住宅小

设计方案说明

隆安县宝塔工业集中区生活配套中心二区规划方案 设计理念说明 一、规划依据 a)隆安县发改委立项计划批文 b)项目土地使用书 c)隆安县建设与规划委员会关于该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 d)当地基础资料 1)区域位置:本项目地处广西隆安县城内 2)气象:属Ⅳ气候区中小城市类,年平均气温20.7℃, 属夏热冬暖地区3)根据国家规范,以本地区冬至日9:00至15:00为时间依据计算日照时数 4)地形地貌:根据地质资料,本场地位于隆安县岩溶平原,原始地面波状起伏,地势高差较大。场区及附近无全新世活动断裂经过,构造 上处于相对稳定地带。 5)水文地质:根据地质资料,场地内地下水为岩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下伏灰岩中。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6)抗震设防标准:本地区按非抗震设计 e)主要依据的国家现行建设法规、规范 1)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3)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7)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8)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年版) 9)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 10)西壮族自治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45/221-2007 1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12)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二、设计理念 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处于天地之间,社会之中,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渴望,都希望营造一个幽美典雅的环境。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和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三、总体规划 1、总平面布局 小区内部由小区路网分隔为3个组团:高层住宅区-多层住宅区(含商业及配套设施)-专家公寓区,形成居住区-居住的组团结构,各组团之间的开敞性和通透性方面体现着传统韵味,最大限度与自然亲和。组团间通过步行景观通道串联各个内庭,形成景观轴线和广场空间。组团封闭式管理,大区开放。三个组团高低错落,相互辉映,为城市又添加了一套美丽的景观天际线。以下是三个组团的对比分析。 专家公寓区因为层数少,所以密度低、环境好;建筑层数较低,所以通过楼梯就可以解决垂直的问题,居民使用也方便。低层住宅结构单一,平面布置紧凑,组合灵活,既能适应较大、标准较高的要求也能适应标准较低的居住情况。 多层住宅区优点在于:

住宅小区总规划设计说明

住宅小区总规划设 计说明

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专业设计说明 ◆规划设计专篇 一、工程概况及用地现状条件 1.工程名称: 2.建筑性质及规模:- 由一,二期两部分组成。分别由22栋4-7层多层住宅,21栋别墅,一栋五层宾馆组成。总用地面积为74457.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87505.49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为87505.49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为18910.48平方米。 3.用地位置及现状 北面,东面,南面,西面为农业用地。规划设计根据------总体规划,-----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力争有所突破,建设一个适宜居住的新型生态小区。 二、设计依据 ----------------------任务书及附件 基地现状地形图(用地红线) -----县相关建筑技术规范 国家相关的规范法规 《-----县城市规划管理规定》《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25 - )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三、规划原则 a.根据-----县城市总体规划,与屯昌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力争有所 突破,建设一个与农业配套的适宜居住的新型生态小区。 b.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环境意识,创造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 小区环境,争取每栋住宅有最佳的朝向和景观。 c.适当加大开发力度,节约用地、完善配套,贯彻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d.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强调小区特色与风格,加大建设开发的科技含 量,建设智能化居住小区。 ◆建筑设计说明 1、规划总平面设计 1)规划构思 ﹡强调组团式布局,组团绿化与中心绿地相结合,经过景观步道联接为一个绿色生态系统。 ﹡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形式,将车流与小区休闲人流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出来,互补干扰。

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说明

经济技术开发区道路景观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构成区域文化的灵魂要素。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2.气象概况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但冬夏长春秋短降水和气温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较大。 路线所经区域的气象概况 温度:年平均气温在15.4℃,冬季一月份平均气温0.4℃,;夏季炎热七月份平均气温26.4℃。年日照总时数为2026.80小时,相对湿度54%。 降雨:年平均降雨量580-608mm多集中在夏秋二季。 蒸发量:年蒸发量平均700-750mm. 日照:年日照2058.2小时辐射总量为114.0千卡/平方厘米。 风: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 结冻:最大冻深为35cm。 3.区域内土壤条件 的土壤主要为泥质潮土和沙质壤土,PH值8.38。 4.区域内水资源 地下水位较高,埋藏深度一般为2—5米,水量丰富,水质清洁,是西安市重要的水源地。 二、区位分析 是陕西制造业整合的重要平台,是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将在3~5年内建成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位于泾河以北,西铜高速公路以东,园区交通便利,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目前累计入区项目101个,总投资368.5亿元,已形成商用汽车、重型机械、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总投资150亿元的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新增产值300亿元,未来将重点培育发展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和精细化工产业。 三、规划设计依据 1、相关的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小区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居住小区方案设计说明 指导老师: 设计者: 一.概况 1.区位条件:该基地位于南方某发达城市新城区,规划土地使用性质为居住用地,规划用地总面积为10公顷,其中可建设用地面积为10公顷。该基地地形平坦,基地内现有部分闲置建筑,多为一层砖混结构,建筑质量较差,规划予以拆迁。该基地四周均为规划的城市道路,东侧紧邻城市绿地,并有一河道从东侧经过,其余各册均为规划中的居住用地。 二.目标: 重塑和提升区域市环境及城市空间,打造城市内标志性居住社区。 三.规划设计依据: 1.本地块规划设计(土地使用)条件 2.规划建设法规文件 3.业主的相关要求 4.数字地形图 5.国家相关的主要设计规范 a 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GB50180-93) b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c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d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e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 f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I6-87.2001年) g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二.设计理念: 设计遵循高品质及现代化的整体构念,强调居,商,景的一体化整合。从对用地现状环境特质的充分分析入手,结合地形的特点,合理安排用地分块及空间形态,功能及交通设计,形成有机秩序。层次丰富的空间序列。形成以下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以自然的生态为思考,以人文空间为参照点,塑造各具形态的居住空间。 2.关注小区公共空间的构合,以烘托小区的“大客厅”功能。 3.注意小区整体环境及空间序列组合及构成,围绕中心区和景观,交通轴线,通过建筑与景观,绿化的纵横穿插,住宅高低错落,景观节点的精心营造。配套设置的科学安排,人,车行系统的合理组织,绿化景观的巧妙梳理,为之提供了具有良好通顺,合理,宜人景色的均好性居住环境。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历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历程 [ 来源 ] 《蓝天园林》第1期总第40期[ 作者 ]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景奇胡云 摘要:在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以及近年来涌现的绿地系统规划新思想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就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出了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新思想,这对中国城市环境与区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的最后对未来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规划思想;理论与方法;历程 Abstract:I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ities green system plan research foundation, to the city green system plan concept, the development course, the existence question as well as the recent years emerged green the system to plan the new thought to carry on the induction summary. Meanwhile proposed on our country city green system plan based on the landscape ecology security pattern new thought, this is safe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the China urban environment and the region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doc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总体概述 基地西侧、东侧为住宅区,北侧为田地,南侧则为河流。东侧及南北侧均为城市主干道,30m宽。规划用地约15公顷。本项目的目标是建成一个环境优美,造型新颖,设施完善,设备齐全,使用方便的中高等档次的居住小区。 此方案共有居住建筑总计51栋,其中高层17栋,小高层14栋,多层20栋。会所2个,小学1所,幼儿园1所。其中东南步行入口处为商业街,向西、向北皆设有沿街商铺。 二、总体构思 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1)、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及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立面造型,更好地契合了当今时代人们得需求,创造了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2)、设计了流畅而经济实用的贯通式小区主道路系统,在汽车驶入小区后,能就近地停靠,使小区内部靠近中心的道路做到了“人车分流”,保证了小区内部中心区的人流的安全与便捷。小区路及宅间小尽量做到流畅且方便使用,以满足人们对于小区内部的步行的要求。 三、设计构思说明 1、总体布局

本居住小区用地布局的分布主要为:住宅用地、公共建筑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小区主干道以及中心绿地把小区分为六个大组团,每个大组团围绕中心绿地进行布置 2、规划结构 根据用地现状条件和规划用地布局,结合道路系统结构,小区分为六个大组团,每个大组团中的小组团围绕组团景观节点布置。 3、道路交通组织 本小区共设有4个主要出入口,其中三个车行出入口,一个步行出入口,满足了小区居民的就近进出。考虑到小区内主要人流方便乘车,南、北、东面各有一个车行出入口。道路网大致设置为S型,整体上看小区路网结构丰富活泼,充满变化。小区道路分为三级:小区干道路宽10米,为方便小区居民的晨练,散步和出行要求。;组团级道路路宽4-5米,满足了内部的一些日常出行,地面停车位主要布置在这片区域。宅间路宽2-3米,造型多变,活泼生动,与周边环境及建筑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4、公建系统 本小区小学设在基地西南,为18班小学,设有250米环形跑道,满足本小区及周围孩子上学需求。会所以及幼儿园围绕中心绿地布置,拥有良好的环境,让住户有一个良好的休闲环境,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空间。 5、景观系统 小区以主入口广场和中心绿化广场为主景观节点,主景观节点不仅是小

概念性规划方案设计说明解说词

概念性规划方案设计说明解说词 一、项目概述: 本项目位于洛阳市北部,洛阳工业园区东端,310国道以北、道北六路以南、东临华山路、西邻龙翔东路。建设用地113246.11平方米约(约170亩)。项目距市中心6.5公里,距洛阳机场2.6公里,交通较为便利。 本项目地块的用地性质为居住,可兼商业。西侧及南侧沿街及西侧局部设置商铺,住宅布置有多层、高层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是一个综合性的现代住宅小区。 二、规划设计理念: (1)环境先行——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在开发与设计之初,就建立“环境”先行的观念是达到开发、销售与居住三赢的关键。 (2)以人为本——从总体布局、单体、户型到细部处理,充分体现设计对人的尊重与关心,充分考虑人的需要和便利。 (3)整体设计、一步到位——即在规划设计之初,就从环境的角度,将建筑与景观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景观环境对于住区整体空间形态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

个整合大气的社区形象和富有特色的高品质社区环境。 (4)高品位的体现——从城市设计角度围绕着解决建筑设计同城市空间关系及希望通过设计形成区域地标建筑,完善的设施、高贵雅致的外观和优质的服务是高品味的体现。 通过以上原则力图营造一个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建立恰到好处的交通、绿化系统、空间秩序等,追求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的整合,充分体现新时代洛阳的形象,努力创造一个标志性强,整体良好的人居精品。 规划设计: 1、总体布局 本规划布局主要结构为四个住宅组团围绕一个中心景观区,同时形成一个T字景观带。其中,东南角组团与中心景观相互渗透形成品质最佳的多层组团,其余组团为不同层数的高层相结合的组团,在中心景观处结合会所设置一栋户型设计上可分可合的楼王。在入口处布置幼儿园,方便家长接送。西侧、南侧沿街及北侧局部布置2层商铺、东南角两条道路交叉设置一个餐饮为主的商业。在总图设计中充分考虑分期开发的灵活性,以“品质先行、景观先行”的原则,规划南半区与景观区为第一期开发,以品质占领市场;北半区两个组团为二期开发,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也可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四期开发,规避风险。

某小区规划设计说明电子教案

某小区规划设计说明

襄南怡景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及项目分析 1. 区位分析 该小区位于紧临某省道,荣踞某镇新镇区核心,距某市区和某县各20多公里,乘车一刻钟可达。基地南面临现有堰塘。 2. 现状分析 规划地块交通比较便利,居住环境良好。规划居住区地块基地地势平坦,规划用地约5055.45平方米(合 7.58 亩)。 二、规划设计依据 1.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某镇镇总体规划》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1)》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GB 50137-2011)》 (5)《住宅建筑规范》GB 5038—2005 (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5352-2005)》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9)《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 (10) 相关的国家建筑设计规范 2.现状依据 (1)规划区地形图 (2)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3)居住区详规设计任务书 三.规划设计理念 本次规划突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原则,在满足交通的情况下体现了规划的核心思想,另外鉴于本区域周边环境优美,水域丰富,本规划方案结合临近堰塘,着重考虑居住区内的水域环境优化,并且在道路、建筑、景观等各项布局中尽量配合已有水环境来布置,打造亲水平台,环境优美宜人的居住小区。通过水系将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展现在本小区规划设计中来,此外“以人为本”,使得居民与水环境和谐共处,力求给居民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齐全的生活设施、健康的生活方式。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建筑设计总说明模版

设计说明 一、规划设计说明 (2) 1.概况 (2) 2.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2) 3.规划设计目标 (2) 4.规划设计思想 (2) 5.地块总指标 (3) 二、建筑设计说明 (4) 1.设计依据 (4) 2.建筑标准 (4) 3.总平面设计 (4) 4.建筑单体设计 (6) 三、结构设计说明 (7) 1.设计依据 (7) 2.结构设计说明 (8) 四、给排水设计 (9) 1.给排水设计说明 (9) 2.消防设计说明 (10) 3.节能 (10) 4.环保设计 (10) 五、电气设计说明 (11) 1.设计依据 (11) 2.设计范围 (11) 3.供配电系统 (11) 4.变配电所 (12) 5.低压配电系统 (12) 6.照明 (12) 7.防雷接地系统 (12) 8.弱电 (12) 9.消防电气 (13) 10.电气节能 (14) 六、节能、节材、环保设计 (14) 1.建筑节能措施 (14) 2.节材措施 (15) 3.电气节能 (15) 4.环保设计 (15)

一、规划设计说明 1.概况 ①.工程简况 工程名称:XX市XX区XXX小区 建设单位:XX市XX区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 设计单位:XX国际设计有限公司 用地面积:57232平方米适建用地面积:53704平方米 建筑层数:多层住宅为6层,联排为2-3层 ②.场地简况 本地块位于XX市XX区,东面,南面,西面均为规划道路,北面为田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规划建设村民安置房。 建设用地为较为规则的方形地块,中间有一条河流通过,将小区分成两个区域。场地东西向面宽约为450米,南北面宽约180米,地块现状为空地,地势平坦,环境较好,交通便捷。 2.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 业主提供的建设地块规划设计条件及设计要求 2.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 3. 《XX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4. 现行的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和标准 3.规划设计目标 1.协调好本地块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使本安置小区成为城市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 2.充分利用地块及周围环境特点创造优美宜人的高品味人居环境; 3.功能分区合理,道路交通便捷,设施配套齐全; 4.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建筑造型,丰富城市形象; 5.根据村民安置房的特点,注重地块开发的经济性。 4.规划设计思想 ①.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居住小区设计说明

一、基地情况概述: 小区位于长安区环山路北侧,沣河东岸,批准用地3.6hm2,南北长250m,东西宽159m,地势总体南高北低,基本平坦(见示意图1)。计划住户2026户。此地位于南郊郊区,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周围旅游景点众多,居住环境优雅安静,是人们休息度假的好地方。 二、设计理念、构思原则: 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筑规划理念,并却尽可能的解决和完善了人们观赏、娱乐、休闲、集会、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永恒的主题。基于此地地理位置及自然景观优势,将“自然”这一话题充分考虑到本次设计中,认真的思考了“人--建筑--健康--自然”这个四元体之间的关系,充分的利用和改造原有的自然环境,营造了一些人工环境,让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结合,使建筑空间更能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强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将自然环境充分地溶入建筑群中;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的生态型小区。 、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合理的规划布局,现代气息的建筑造型,创造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设计流畅而经济实用的道路系统,体现“人车分流”的基本原则。 、结合基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总体的景观规划设计,为总体规划锦上添花。 、强化院落空间,在追求合适开发强度的情况下,有利于物业管理与分期开发,并增强小区的安全性、趣味性、识别性。 、体现以“人为核心”的设计理念,把科技先行、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设计全过程中。 三、空间布局 空间布置可概括为:多点、一中心。 多点--即以住宅为主体围合的四个院落组群。 一中心--即由小区中心内的集中绿地、水面、广场、雕塑及造型别致的社区公共建筑,构成了小区文化娱乐交往中心和纵横轴线交汇的空间构图中心。 在本规划设计中采用的是周边式布局方式,住宅共有五个组团构成主要围绕着中心广场区和中心水景区四周布置,以及南向沿街布置对外商业组团。小区四周分散设置了四个出入口,其中,主入口在西南角面向南,有最佳的朝向和风景,然后,北向、南向、东北向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范本(doc 83页)_New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范本(doc 83页)

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说明书 东莞市万江区办事处 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 2008.12

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说明书 目录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篇 (1) 一、规划背景与规划意义 (1) (一)规划背景 (1) (二)规划目的与意义 (2) 二、工作阶段划分与技术路线 (3) (一)工作阶段划分 (3) (二)技术路线 (4) 第二部分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5) 一、概况及现状分析 (5) (一)概况 (5) (二)城市绿化现状调查分析 (9) 二、万江区规模确定 (25) (一)万江区与东莞市对比分析 (25) (二)相关规划指引与万江区未来规模确定 (27) 三、重点问题思考 (30) (一)如何确定合理的绿化建设指标30 (二)充分体现滨水地区建设的特点.. 30 (三)充分考虑滨水地区和全区的关系 (30)

(四)注重历史文化传统的发扬 (31) (五)滨水地区的城市设计和景观特色 (31) (六)滨水地区用地功能的重组 (31) (七)滨水地区的交通组织 (32) (八)滨水地区开发和防洪设施的关系 (32) (九)重视渐进式开发与可操作性 (33) 四、规划总则 (33) (一)规划范围 (33) (二)规划年限 (33) (三)规划依据与原则 (33) (四)规划理念 (36) (五)规划目标与规划指标 (37) 五、城市绿地空间结构 (41) (一)规划结构 (41) (二)城市绿地系统的文化意义 (43) 六、城市绿地系统布局 (45) 七、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46) (一)规划手段 (46) (二)城市绿地分类 (46) (三)公园绿地(G1)规划 (53) (四)生产绿地(G2)规划 (66)

建筑设计说明模版

建筑设计说明模版 设计说明 第一节规划设计说明 一、概况 1.工程简况 工程名称:舟山市定海区定马复线安置小区 建设单位:舟山市定海区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 设计单位:浙江华洲国际设计有限公司 用地面积:57232平方米适建用地面积:53704平方米 建筑层数:多层住宅为6层,联排为2-3层 2.场地简况 本地块位于舟山市定海区,东面,南面,西面均为规划道路,北面为田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规划建设村民安置房。 建设用地为较为规则的方形地块,中间有一条河流通过,将小区分成两个区域。场地东西向面宽约为450米,南北面宽约180米,地块现状为空地,地势平坦,环境较好,交通便捷。

二、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业主提供的建设地块规划设计条件及设计要求 2.《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 3.《宁波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4.现行的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和标准 三、规划设计目标 1 ?协调好本地块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使本安置小区成为城市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

2.充分利用地块及周围环境特点创造优美宜人的高品味人居环境; 3?功能分区合理,道路交通便捷,设施配套齐全; 4.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建筑造型,丰富城市形象; 5?根据村民安置房的特点,注重地块开发的经济性。 四、规划设计思想 1.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满足住宅的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住宅区。 2.经济可行及适度性的原则 住宅设计充分利用周边环境,积极营造人、建筑与自然和谐的户外空间,又要尽力挖掘空间潜力,发挥土地的最大经济效益? 3.重视城市景观原则 针对项目所处地块的要求、规划的用地布局及空间组织,以人的需求为依据,充分考虑人的可达性、便捷性和舒适性,同时非常注重建筑物形体和立面处理,使建筑物展现建筑的简洁和大气,注重建筑物整体比例和材料组合以及主要细部的刻画。 五、地块总指标 总用地面积:57232平方米 适建用地面积:53704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80093平方米(包括车库层建筑面积:8571平方米)其中: 多层住宅建筑面积:60259平方米 低层联排建筑面积:7760平方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