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城市交通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兰州市城市交通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兰州市城市交通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兰州市城市交通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兰州市城市交通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调查报告

目前,交通拥堵已成为我国各大城市普遍面临的社会难题。近年来,我市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凸显并日趋严重,已由点到线,由局部向城市大范围蔓延,已成为我市继大气污染之后又一领导重视、市民关注、百姓街谈巷议的热点、难点问题,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为此,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根据2010年主席会议安排部署,于6月中旬组织部分专家、委员组成调研组,在李继彬、蒙自福两位副主席的带领下,对我市城市交通与道路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兰州市城市交通现状

(一)城市交通骨架现状

我市城区受河谷型地形限制,形成了东西狭长,南北不阔的带状地形,加上黄河及铁路线的阻隔,致使我市交通“东西拥挤,南北不畅”。目前,我市东西方向有三条主干道,分别为:东岗东西路——庆阳路——西津东西路——西固路、南滨河路和北滨河路,加之正在建设中的南山路,筹建中的北环路,形成了横贯东西的交通主干骨架;南北向主干道主要有:天水路、平凉路、皋兰路、金昌路、静宁路、酒泉路、中山路、敦煌路等;以西沙、银滩、七里河、小西湖、中山、城关、雁滩七座黄河桥为连接点,形成了跨越黄河的南北通道;另外,我市的南绕城快速路正在建设之中。

(二)城区道路网现状

截至2009年12月,我市近郊四个行政区域内共有主次干道、支路共计285条,长401.06公里,面积1208.08万平方米。其中城关区主次干道、支路128条,长171.03公里.面积500.69万平方米;七里河主次干道、支路65条,长80.98公里,面积262.09万平方米;安宁区主次干道、支路29条,长59.20公里,面积202.43万平方米;西固区主次干道、支路63条,长89.85公里,面积252.87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6.23平方米,道路用地率仅占7.77%。

另外,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管理的主次干道、支路共计13条,长约12公里;九州管委会管理的九州地区共有主次干道、支路共计8条,长10.6公里。

(三)跨河桥数量及交通运行现状

我市拥有七座跨河桥梁,正在使用的跨河桥梁有5座,分别是雁滩桥、城关桥、小西湖桥、银滩桥、西沙桥。中山桥历史久远,已经不能担负机动车通行,只供行人通过;七里河桥正在进行加固改造。

(1)、城关区内公交线路主要集中在中山路、庆阳路、东岗路、民主路、南滨河东路、定西路、天水路、平凉路、皋兰路、金昌路等干道上,一些支路上如会宁路、定西北路、正宁路等几乎没有公交车辆通行。 (2)、七里河区公交线路主要集中在西津路、敦煌路、安西路、南滨河路等主、次干道上,有的支路几乎没有公交车通行,尤其是铁路以南公交线路布设较少。

(3)、西固区的公交线路主要布设在西固路、福利路以及先锋路等西固区主干道上,而西固路以北的大部地区为石化厂区,基本上没有公交线路的布设。

(4)、安宁区的公交线路主要布设在安宁西路、安宁东路等安宁区主干道上,公交线路布设比较单一。

二、出租车现状

目前,我市全市运营出租车为6738辆,出租汽车企业为26户。全市出租车实行昼、夜双班制,全天运营时间在20个小时左右。其中,白班运营10~12小时,夜班运营7~10小时,平均每辆出租车日运营里程为300~350公里,平均载客距离5公里左右。

(六)停车场地现状

目前,我市的停车设施比较匮乏,不能满足现有停车需求。由于历史原因,我市对停车场规划、建设力度不够,造成很多建筑未配建停车场,即使配建了地下停车场也有部分挪作它用。公共停车场停泊车位更是不足,导致车辆无处停放,迫使其在路上巡泊,从而增加道路交通压力。

以南关什字周边停车现状为例(2010年7月),酒泉路现有公共停车场泊位数222个,配建停车场泊位数278个,共有停车泊位数500个;庆阳路有公共停车场泊位数544个,配建停车场泊位数296个,共有停车泊位数840个。停车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二、兰州市交通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区道路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整体交通战略,道路交通管理专项规划滞后

我市道路交通建设在宏观上缺乏全面性、战略性的举措。主干道与城市发展主轴相重合;环境交通和城市内部交通、生活性功能和交通功能相互混合且相互干扰;城市人车混流、快慢道混流、过境和市内车混流;道路通过能力和机动车行驶速度过低;交通隐患较大等问题非常明显。虽然近几年已建成和正在建设一些大项目,但进度较慢、力度不够,治理工作有时“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投入不小,收效不大。在城市道路规划中,存在路网结构与城市用地功能不相协调,无法匹配的问题。在微观上由于财力不足和缺乏对机动车迅猛增加的充分认识等原因,使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滞后,带来部分建设项目缺乏充分必要的调研和论证,建成以后有负面作用。如将张掖路改建为步行街,加重了南滨河路白云观到静宁路段的车辆拥堵;马家坡和小西湖立交桥功能不完备,致使部分车辆因方向原因上不去或下不来,被群众戏称为缺胳膊少腿的“残疾桥”。正在建

设中的洪门子公交枢纽站,由于进出路口不顺畅,将来开通之日有可能造成西津东路和南滨河路部分路段更加严重的拥堵,存在很大的交通隐患。

2、城区道路建设缓慢,机动车增加迅猛,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近几年我市人均道路面积有了较快发展,但仍远远赶不上城市交通量的增长速度。目前我市市区道路规划总长度为864.73公里,面积26.18平方公里,已建成规划道路335.64公里,面积10.28平方公里,仅占规划总长度的39%,道路建设的欠账较多,同时道路用地率也较低,仅为7.77%。按《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规定2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道路建设用地率应在15%~20%,显然我市道路建设用地严重不足。与近年来城市道路面积增长速度3%~6%相比,机动车的增长速度则高达平均15%,12年增长了4.8倍,私家车使用强度高、出行的频率高且出行的距离短,增加了道路的交通负荷,这部分的增长趋势还在加快。单位道路面积车辆逐年上升,日益凸显的城市道路供需矛盾,是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

3、受地形限制,路网结构缺陷较大

受地形、历史条件等因素制约,我市中心区形成了东西狭长,南北不阔的狭长地形,加之黄河及铁路线的阻隔,没有形成联系各个城市组团的快速道路网络。在原有交通模式中,忽视了相邻组团之间快速交通联系,交通通道明显不足。尤其是次干路和支路密度低而且联系少,造成了很大的拥堵。整个市区内只有城关区的道路网相对比较完善,而贯穿东西的只有西津东西路——庆阳路——东岗东西路和南、北滨河路三条道路,是造成我市“东西拥挤,南北不畅”交通格局的重要成因。同时,我市各组团内路网系统功能不明确,等级结构不合理,缺乏起集散作用的次干路和支路,组团内没有形成道路网络。道路网密度指标明显偏低,缺少城市快速干道,且路网系统中主、次、支道路网的比例失衡。另外,我市城区道路断面形式单一,多以三幅路为主。由于数量逐年下降,利用率低,为提高道路利用率部分非机动车道改为机动车借用车道,增加了交通不安全因素。

4、现有交通仅有地面交通,道路交叉口以平面交叉为主,形式单一

轨道交通正在规划之中,立交桥也仅有几座,长期以来形成的东西主干道客运走廊东岗——庆阳——西津路交叉口以平交为主,多数未进行展宽设计,立交较少。平面交叉车流冲突点多,降低了通行能力。加之道路路况不好、路面开挖频繁,也严重影响了道路通行,这也是加剧市区交通拥挤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跨河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和河北地区人口数量的增加,沟通南北跨河交通的压力也日趋增大。连接兰州各组团间的桥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拥挤,不但加重了桥梁本身的负担,缩短了桥梁的使用寿命,而且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交通瓶颈,导致大量机动车在桥上及附近道路上拥堵。现有桥梁存在问题也不少,主要有:

l、七里河桥经长年使用,桥墩出现沉陷,现已禁止通行并进行加固维修,直接导致车流转向城关桥和小西湖桥,增加了这两座桥的交通压力。

2、城关桥实行单行交通,车辆逆时针通行,且与静宁路和南滨河路的交叉口较近,高峰时期受交叉口红灯影响,车辆往往拥堵在单行道或桥上。非机动车和行人对单向交通干扰严重,很多非机动车与单行道上的机动车逆向行驶,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加之大桥桥面较窄,高峰时段在桥北形成交通瓶颈。

3、小西湖桥因七里河桥禁行后,部分公交车从小西湖桥通过,且在匝道与大桥的连接处设置公交停靠站,加之小西湖桥南出入口不顺造成车辆逆向转弯也是交通发生拥堵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

1、道路功能不明确,机非混行现象严重

我市目前尚未形成一个功能明确的完整路网系统,道路功能混乱,货运交通在城市交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给本来已经十分紧张的城市路网带来了更大的压力。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区面积的扩大,这个问题还会越来越突出。另外,一些交通性干道与商业性道路重合,干道的“商业”功能要求机动车行驶速度慢,方便行人穿越街道,但其“交通”功能要求限制非机动车、行人穿越道路,减少机非干扰,保障机动车快速、通畅行驶。两种需求相互矛盾造成的后果不是严重制约了沿线土地开发,就是限制了道路功能的正常发挥。兰州市中心城区道路偏向于商业功能的开发,但由于断面窄,而且公交线路密集,行人以及非机动车对机动车干扰严重,加重了本来已十分紧张的交通拥挤状况,交通管理的难度大。

2、非交通占道现象严重,道路有效面积降低

我市目前非交通占道的情况比较严重,主要集中在建兰北路、永昌路、农民巷、东郊巷、会宁路、和政路。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道路的有效面积,加剧了城市交通紧张状况。商业摊点和集市贸易活动蚕食道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占道堆放建材、占道施工等现象随处可见;管线铺设无统一规划,道路被重复挖掘,路面破坏严重,降低了道路使用率;车辆乱停放、乱占道现象突出,使原已捉襟见肘的道路面积进一步减少,形成无数“瓶颈”路段和拥堵点。

3、步行交通系统不健全,人车争道现象比较突出

一是过街通道数量少。行人过街主要以平面过街为主,机动车、行人、非机动车在交叉口相互干扰,车不让人、人不避车;二是过街通道规划布局不合理,一些人流量大的繁华地段没有过街通道,严重影响了车辆的通过率,如南滨河路中山桥丁字路口、中山路——永昌路什字路口、庆阳路——静宁路什字路口等;三是现有的过街通道因选址不合理或设施不完备通过行人少。有限的过街设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如西津西路汽车西站以西到七里河桥的三座过街天桥利用率低,人车争道现象比较突出。不仅加剧了交通拥堵,而且交通事故频发;四是过街横道灯比较缺乏,行人随意过街现象严重。

4、交通参与者的素质不高,交通意识法规滞后

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的教育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目前的宣传教育基本上是交警部门一家负责,这样宣传教育不仅难度大,而且效果不明显。加之交通参与者

素质不高,不按照规定车道行驶、左道逆行、越线行驶、争道抢行等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畅通的交通违法行为相当突出,易引发交通事故,经常造成或者加剧交通拥堵。

5、交通管理科技含量低,手段相对落后

我市公安智能交通指挥中心虽已建成多年,但因功能不完善和技术人才缺乏等因素制约,智能化交通管理效能尚未充分发挥。交通组织管理、交通信号控制、交通视频监控、交通事故救援及交通诱导系统尚未有机地结合起来,致使车流冲突点多,部分交叉口车流等待时间偏长。加之多数交叉口的形式和幅度影响通行能力,大部分交叉口未进行展宽,车辆在交叉口转向干扰严重,造成拥堵,如雁滩通向滨河路的几个交叉口等。

(四)公共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常规公交

(1)受城市道路条件限制,公交线路重复系数过大。由于兰州市特殊的狭长地形以及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历史原因,造成了主干道交通功能和生活功能重叠的局面,致使西津路这条客运走廊附近住宅高度集中,出行强度大,单向高峰小时公交客流高达1.9万人次。目前没有一条能为其分流的道路,虽然南北滨河路可以分流机动车辆,但客流量很难分流,致使公交线路在此客运走廊上重复、密集。如西津东路上就有近25条线路,造成了公交车辆进出站“排长龙”的局面,群众称之为“公交火车”。这不仅给兰州市交通秩序带来负面影响,还损害公交自身形象,影响公交服务水平。

(2)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单一,公交服务范围受限

目前我市公交只有单一的地面公共汽车。这种公交体系的单一化将公交服务范围局限在城区内,不仅阻碍了公交的发展,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兰州市“东扩西展、南伸北拓,跨出峡谷、构建大兰州”的空间发展构想。

(3)城乡公交没有形成一体化,存在服务盲区

由于管理体制和利益分割的原因,城乡公交一体化没有形成,造成出行不便和出行费用过高。

(4)公交动态运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公交客流量是一个随时间、空间不断变化的量,充分发挥公交动态运能,需要深入地把握公交客流的变化规律。受管理及技术条件的限制,公交公司还不能做到依据客流的变化,动态适时地进行调度管理,公交车的动态运能未能充分发挥。

(5)缺乏广泛的优先措施

在政策、规划、建设和管理层面上,缺乏广泛的公交优先措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虽已得到各方认同,然而具体政策措施未能得到切实落实。如公交场站用地还得不到切实保障、公交补贴到不了位;公交专用道、港湾式停靠站少。

(6)居民选择公交出行的比例偏低

由于我市公交存在的诸多问题,我市居民选择公交出行的比例只有28.61%,而巴西为80%,英国伦敦为50%,北京为39%。

2、出租车

(1)出租车保有量适中,但占用了大量道路资源

1982年国家五部委文件规定中等发达城市出租车保有量应在25-30辆/万人,据此我市出租车保有量适中甚至偏低,但由于城市道路容量低,通过近年来对兰州市各主要交叉口和路段机动车总流量车型构成的调查,出租车占有这些路段混合流量的25.5%,当量流量的22.1%,出租车占据了大量的道路资源。

(2)出租车管理不够严格,事故率过高。

由于对出租车的松散管理,加之缺乏有效的行业培训,我市出租车违章、违规、随意停靠、任意超车现象非常严重,致使出租车交通事故率过高。主要原因一是大量的出租车驾驶人员未经相关的严格培训就进入出租车行业;二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出租车运营成本持续升高,运营收益减少,致使出租车司机疲于奔命;三是交接班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四是对出租车驾驶人员综合素质,遵守交规文明行车等缺乏严格的管理指标。

(五)停车现状存在的问题

兰州现有的停车场数量很少,随着机动车辆的发展,停车问题将越来越突出。现有停车场地有相当大一部分为路内停车,占用了宝贵的道路空间,严重降低了道路的使用效率。

1、从泊位供应的总量来看,泊位供应与停车需求差距较大。

2、停车供应结构不合理,路边停车比例过高,路外公共泊位比例过低,停车供应结构需调整完善。

3、地下停车库及某些路外停车设施使用状况较差,除了管理方面的原因外,与停车场分布的不合理也有直接关系。

4、机动车违章停车还较为严重,路内停车调查表明,违章率达到了19.6%。违章停车行为严重干扰停车秩序和动态交通的正常运行。

5、部分建筑物未按标准配备足够的停车泊位,且泊位挪作它用现象严重。

6、现行建筑物配建停车泊位指标标准偏低。

三、意见建议

(一)统一领导,强化机构,理顺体制

1、成立以市政府领导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交通委员会。城市交通建设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既要交通需求和供给平衡,还要考虑占地和财力的可能。因此要坚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交通委员会牵头,大力协调财政、土地、规划、城建、交通管理、城管等相关部门,建立统一高效的管理机制,制定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密切建设与管理关系,建立缓解交通拥堵会商机制,在全市开展交通畅通工程,在现有的道路容量条件下,协调相关部门采取积极有效的改进措施,制定出交通畅通工程方案,并尽快实施,缓解交通拥堵。

2、成立兰州市道路交通管理研究所。主要职责是:专门研究本市的交通问题,承担研究兰州市交通运输和公路发展规划,拟定有关交通运输和公路管理的政策措施;制定有关交通运输和公路管理的地方标准;引进交通科技人才,提升交通科技水平,提高

自主科技创新和内涵式发展能力;及时向政府提出改善我市交通问题的建议和政策预警;建立对新建项目实施严格的交通影响评价制度;积极推进交通管理的智能化。

(二)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加快我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进程的同时,尽快完成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专项研究编制工作。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现状调查分析与问题论证和城市交通需求与预测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道路网络规划,交通组织管理规划,智能交通系统(ITS)发展规划,交通管理设施规划,公共交通管理规划,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规划及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其它规划,建立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库,对于完善我市路网结构,明确城市道路功能,缓解我市城市交通问题有重大意义。同时通过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合理控制城市的发展形态,尽可能维持城市现有的人口低密度居住情况。并通过出城入园,人口外迁等手段使城市向多中心方向发展,降低人口密度对整个路网的压力。另外,根据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对不适合在市区的各种物流中心及各种市场迁往郊外。

(三)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步伐,优化路网结构

通过大项目,争取大投资,加快道路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道路网络,改善道路条件,提高道路交通运行效率。

1、紧抓国家扶持甘肃发展的机遇,力争大项目、大投入地加快我市基础建设步伐。在新建大项目的同时,尽可能的解决我市城市道路建设欠账过多的问题,使我市城市道路建设有较大较快的发展,力争在2-3年内使道路建设达到道路规划的60%以上,尽力扩展交通容量,缓解供需矛盾。同时,在短期内根据我市财力状况,尽力疏通断头路、丁字路,拓宽天水中路等路段,集中力量解决影响我市交通的瓶颈问题,从而使我市的交通拥堵现象在短期内有所改善。

2、加强路网骨架建设。加大市区南北向联系道路的建设,加快推进南山公路和北环路的建设,从而解决过境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干扰问题,缓解城市中心交通压力。增加规划路网的覆盖密度,充分发挥城市主干道的“达”和次干路、支路的“通”的功能。在建设中尽量避免形成生活性交通主干道。以双中心或多中心方式发展,合理疏导交通,避免交通过度集中。

3、加大立交桥、高架桥的建设力度。在有条件的交叉路口及交通拥堵瓶颈处,规划架设一定数量的多层多向全互通立交桥或高架桥,并完善小西湖立交桥和解放门立交桥的匝道功能。对于交通流量大的安定门、东湖宾馆、五里铺等路段和雁滩通向市中心区的交叉口,交通管理已难以解决堵塞问题,建议修建立体交通设施和优化交叉口,减少交通冲突点,并以此改善我市道路交通单一平面化的局面,逐步形成地下、地面、空中三维一体的路网发展新格局。

4、加快我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步伐。建设轨道交通对我市缓解交通拥堵意义重大而深远。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发展战略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一心五带两圈”大兰州经济圈构想,要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组织领导,

积极做好前期准备,科学论证规划,全力发展轨道交通,逐步形成轨道交通网络,使我市轨道交通的梦想早日变成现实,以改变公共交通落后的现状。逐步形成我市公共交通形式多样化、网络布局合理化、交通形式立体化的发展思路。

5、加快我市跨河桥梁建设步伐。在加快现有规划中桥梁建设的基础上,应在南北向主干线接口处架设宽幅立体桥梁,把桥梁建设纳入全市道路网络中,统筹考虑,解决南北不畅的问题,以此缓解东西向交通压力,克服地域狭长布网单一的交通缺陷。已开工建设的中心滩、元森和深安三座黄河大桥,要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克服各种困难,确保按期竣工,尽快完善我市的跨河交通系统。

6、加大城市步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增设行人过街设施。在人流量大的交叉口和南北滨河路上,如广场东、西口、东部市场、中山桥、双城门、静宁路与庆阳路什字等,新建多个人性化过街设施,避免人车抢道,减少交通拥堵的冲突点和交通事故,从而缓解交通拥堵。

(四)依靠科技手段,引进科技人才,强化交通管理

面对现有的道路资源,采取科学管理控制措施,力争在短时间内快速缓解全市交通拥堵,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基础设施的作用,尽快建立起“以人治为辅、科技监控管理为主”的城市交通管理方式。

1、加快实施交通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应用高科技和管理创新相结合的手段,通过实现对交通的科学高效管理,充分发挥现有交通设施潜力,改善现有交通秩序,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交通环境污染和交通事故。大力提倡应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IT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交通系统是21世纪交通发展的主流,这一系统可将现有公路使用率提高15%~30%,使道路的通行能力提高2~3倍,车辆在智能道路上行驶,停车时间可以减少30%,交通事故也可明显减少。

2、完善交通指挥中心建设。交警部门要引进熟知和掌握现代交通管理知识和技术的新型科技人才,加强交通指挥中心队伍,充分发挥交通指挥中心作用,提高指挥、调度、控制和诱导能力,强化视频监控、流量检测、信息查询和发布、接处警以及执法投诉等功能,整合城市交通管理信息,加强信息分析研究,提高对紧急突发事件和交通事故、交通拥堵的快速反应处置能力。同时补充新生力量,逐步解决交警队伍老化和警力不足的问题。

3、科学合理的实施单向交通管制措施。充分挖掘现有交通设施的潜力,着手研究大范围单循环交通系统,充分利用有限的道路资源,使车辆循环起来,减少因左转车损失的道路通行能力。对交叉口进行渠化设计,对条件允许的路段和交叉口进行必要的物理改造;优化部分交叉口信号配时。

4、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强化交通安全监管措施,尤其加强公交车和出租车的监管,建立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5、加强静态交通管理。抓紧制定一个切合我市实际的静态交通专项规划。在原有城市总体规划中,预留的停车场用地应当立即着手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公共停车场和

机械式车库的规划建设,在商业繁华区建设立体停车场地以满足停车需要。可以通过停车收费标准调控交通需求(包括停车需求)。在全市范围内对路边可停车泊位进行合理的规划(包括停车时段),明确哪里可以停车、何时可以停车,从而有效制止随意占道停车行为。在政府的授权和协调下,对单位院内和其他空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控,比如临时性征用为停车场等。

6、调整上下班时间,实行“错时上班制”。城市职工的上下班活动,是城市内部人口流动的基本现象,其特点是流量特大,时间特别集中。城市交通问题主要表现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期,可以说解决了城市上下班的高峰运输问题,即解决了大部分的城市交通问题。实践证明,错开职工上下班时间,有利于缓解上下班高峰时间的交通负荷。

7、坚决制止马路市场等非交通占道的现象。建议市区联手,多部门协同作战,并建立长效机制分路段包干,开展声势浩大的清退非交通占道的专项整治活动,使有限的道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对小街小巷加强管理和整治,起到分流车辆的作用。

(五)统一规划,严格审批,加强对道路开挖的管理

针对我市道路开挖频繁的现象,要将道路开挖纳入市政管理的硬性指标,采取合理布线,统一规划,严格道路开挖的审批,在程序上实行立项、论证、审核、审定的方法,尽量集中、统一、一次性开挖并埋设。特殊情况下开挖的项目提前做好疏导工作,尽可能减少对交通的影响。对所有道路开挖的项目要限时完成,并及时进行铺油平整路面等工作,按期恢复正常交通,尽力减少由于道路开挖造成的交通拥堵。

(六)公交优先,合理布网,准确选址,构建城乡公交一体化

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场站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根据《兰州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分期建设公交停车场枢纽站,建立大型立体转乘停车场,在新城区建设中,建设一批大型停车场和柳家营、西固村公交枢纽站,实现对乘客和公交车辆的分流。对有条件的公交停车站改造为港湾式停车站点,确保道路畅通。另外洪门子公交枢纽站选址不尽合理,将会对今后的交通带来重大隐患,应重新选址或采取补救措施。在此基础上,以“公共交通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干,枢纽为核心,组团布网络”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思路,逐步建立一个以轨道交通、常规公交为主体,快速、大运量、捷运交通为骨干,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的功能完善、管理先进、安全、便捷、高效的城市综合客运交通系统。同时,加大政府对公交投资力度,树立“用公共财政支出购买公共客运服务”的新观念,力争实现投资安排优先,财政扶持优先,政策扶持到位的新思路,大力发展公共客运交通。

(七)加强出租车管理,减少事故发生率

出租车是一个城市对外宣传的窗口,是一个城市无形的名片,加强对出租车司机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当务之急,也是提高我市交通运输形象的有效途径:一是加强对出租车司机行业技能、综合素质的长期有效培训;二是强化对出租车司机文明行车,礼貌行车的行为规范教育;三是逐步提高对出租车司机准驾门坎的条件限制;四是加强对出租车行、出租车司机违章、违规、不文明行驶投诉的处罚力度;五是实行一

票否决制,对违章、违规、恶意行驶投诉实行积十分制,此类事件达十次实行终生不聘用制。

(八)进一步提高交通参与者的素质,提高全民安全交通意识

要加强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采取交通管理部门与新闻媒体、单位、学校、街道、社区相结合的多种方式,大张旗鼓的宣传交通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让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力争大幅减少违章违规现象。通过增强全民交通安全意识和法规观念,提高市民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从而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九)政策引导私家车合理发展,广泛宣传“绿色出行”

针对我市私家车的迅猛发展,借鉴东部一线城市经验,要积极采取政策引导、合理限制的相关措施。积极宣传贯彻今年8月26日市政府向全体市民发出的绿色出行倡议,采取归还和建立非机动车道等积极有效措施大力跟进,给自行车出行提供最大优惠扶持,为市民绿色出行、低碳出行、健康出行、文明出行创造便利条件,倡议市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参与“绿色出行、低碳环保”活动,合理选择出行方式,坚持每周少开一天车、多步行、多骑自行车、多乘公交车,为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减少空气污染尽一份力量、献一份爱心。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2380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现状(正式版)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大,同时建设的城市多。目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从1995年-20xx年6月,12年间共有10个城市20多条线路投入运营,运营里程达到730km,到奥运会开幕,北京、上海两城市运营线路分别达到220 km和236 km。 与此同时,全国共有15个城市、800 km的城轨线路正在施工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武汉、南京、重庆、长春、哈尔滨、沈阳、杭州、西安、成都、苏州等15个城市,城轨交通线网规划总长度达1700 km,总投资6000

亿元。这15个城市线网规划已于20xx年-20xx年得到国家的批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和机动化进一步加快,城市人口继续增加,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为了支撑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很多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开始修编,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除上述15个城市之外,宁波、无锡、长沙、郑州、大连、东莞、贵阳、合肥、昆明、南宁、福州等10多个城市,也在筹建城轨交通,编制城轨交通线网规划,初步估计线网规划总长度为1000~1500公里。总之,无论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城市数量、规划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模,还是已经运营里程、在建里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模都非常庞大,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数量,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大城市公共交通政策分析(1)

【论文关键词」交通政策机动化研究 〔论文摘要」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小汽车交通(个体交通)不能成为城市交通的主体。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有利于城市交通结构的合理化,并为私人小汽车的合理使用提供必要的城市空间。对中国的大城市来说,要突出强调的是面向公共交通的土地布局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路网布局框架和等级结构,道路功能定位必须与沿线土地使用性质相协调团对汽车交通发展的基本认识 1.1正确理解汽车交通 汽车自诞生以来对人类发展,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城市布局、生态环境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汽车交通相对于其他交通方式具有许多优点相对于人力交通方式,它快速、舒适、机动化、大运量;相对于火车、轮船、飞机,它自由、灵活、经济。就小汽车而言,它在现有的各种交通方式中最能体现人性的发展需要。随着人类对自身潜能开发能力的加强,自身价值的提高,时间对人越来越重要,自由、自主对人越来越重要,私密对人越来越重要,远距离的休闲、观光、旅游对人越来越有吸引力。小汽车快捷、舒适、私密等优势都远胜过其他交通工具。我们没有理由在不损害社会整体利益和他人利益、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不让人们拥有和使用自己的小汽车。汽车的发明和发展尽管从现在看给人类社会、尤其是大城市带来了很大麻烦甚至威胁,但它更多的是作为现代工业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促进了人类的发展;更多的是作为人的代步工具,扩大了人的活动范围,开发了人的潜力,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另一方面,私人小汽车是城市中单位乘客运行成本最高的客运交通工具,这种高成本不仅体现在使用者的成本高,还体现在其社会成本和边际成本也最高,社会资源的消耗大(能源、土地、环境等)。随着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城市交通供需的矛盾日益突出,交通堵塞加剧。尤其是中国许多高密度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如果不对城市私人机动车交通出行进行有效的管理,将会造成城市交通系统的瘫痪,严重影响城市经济运行和人们日常活动。国外发展的经验也表明,小汽车交通(个体交通)不能成为城市交通的主体。 1.2正确理解+:气车化,,和‘机动化,, 汽车的增长和发展,特别是小汽车的增长和发展过程,通常被理解为“机动化”。实际上,“汽车化”不能等同于“机动化”。所谓机动化,确切地说就是用机动的方式替代人力、畜力方式完成人和物移动的过程。将小汽车的私有化、汽车拥有和使用的普及化理解为机动化,这是一种误解,至少是一种片面的理解。机动化在不同国家、地区、城市,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这种不同主要在于占主流的机动化交通方式的不同。摩托车化、小汽车化、公共汽车化、轨道化等都是机动化的表现形式。以摩托车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城市,曼谷、台北、广州是典型;以小汽车交通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城市,以美国城市居多;以公共汽车交通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城市,有香港、新加坡、巴西的库里蒂巴等,这些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方式占65%左右;以轻轨或地铁交通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城市,以伦敦、巴黎、东京等为典型,这些城市以高度发达的经济作支撑,城市高度密集,都具有高度发达的地铁、轻轨网络。摩托车化即摩托车的高速发展和广泛使用。这尽管不是机动化的普遍形式,但也是我国大城市应该尽量避免的。日本的摩托车化是发生在机动化到来的初期—20世纪40年代,持续时间很短(不到10年),但对当时日本城市的冲击却是很大的、使其遭受了一段时间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恶化:交通拥挤、秩序混乱、事故高发、污染严重。随后,城市很快转向大量发展私人小汽车,加强了交通管理,同时不断修建地铁、轻轨等大运量公共交通设施,交通状况逐渐好转。20世纪70年代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经济先后起飞,开始了机动化进程。台北、曼谷的摩托车保有量急剧增长,摩托车的使用也不受任何限制,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迅速普及。台北的城市交通状况随之急剧恶化,陷入拥挤混乱和空气严重污染的“泥潭”,台北人称之为“黑暗交通”时代。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台北开始从噩梦中觉醒,开始着手整

开题报告城市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分析

开题报告城市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分析

需求的角度来看,目前尚不宜采取有力措施限制小汽车的购买和使用。因此,如何科学组织道路交通,充分发挥现有路网的通行效能,显得尤为重要。 道路拥堵早已是一大问题,许多城市并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早晚高峰让民警在路面进行管控,随时调节信号灯这是最常见的做法。最近网上还有爆料,一些地方开始让民警红灯时拉绳管理,但这些效果可想而知,即搞疲了警察,还解决不了拥堵问题,对于强闯红灯的行人更是难以管理。所以我基于上诉问题以一问题路口为例,通过借鉴一些他人研究成果,并通过自己调查分析,进行优化,并通过仿真验证,探求在交通管理工作中适合大多路口的优化措施。 目前,全国各地在交叉口交通优化上存在较多的差异,总体而言,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布局不尽合理,缺乏人文特性。地方在交通布局上由于之前没有较好的预见性,没有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环境,比如道路宽度、车行道宽度走向不合理,加剧了交通的拥挤,造成交通堵塞。 (2)设施建设不完善。很多地区交通标志欠缺,道路没有中心线,护栏设置也不合理,给驾驶者带来许多不便,也增加了交通隐患。 (3)信号灯设置不合理,难以充分利用每一个相位,难以达到最大流量。 (4)缺乏行人诱导、保护措施,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行人随意穿插马路,影响交通对自身带来危险。 (5)诱导向标、标线不明确,设置不明显,或相互有冲突,有些

磨损严重易导致交通秩序紊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围绕信号交叉口,国内外学者研究人员做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下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从交叉口渠化、信号灯优化、仿真分析几个方面予以介绍。 1.交叉口渠化 在进行优化过程中,根据影响交通的不同因素确定不同的优化措施。孙斌《城市交通组织优化实践——以太原市为例》通过调整道路交叉口、路段车道宽度,将道路交叉口导向车道宽度进行压缩至,车道数量增加,能提高通行能力。从他的观点可以看到合理压缩车道宽度,能充分利用城市有限的道路资源。 美国的MUTCD(Manual on Uniform Traffic Control Devices)介绍了各种路口渠化措施及相应设施尺寸、颜色和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日本的《平面交叉口的规范与设计》对交叉口渠化与设计做了很多论述,认为渠化是很有效的优化措施,渠化措施包括交通岛、导流设施、路障、中心圈等,交通岛可有效保护行人分割车流,导流设施可使车流明确行驶路线,路障阻隔禁止通行车辆,使交通设施为特定服务。 2.信号灯优化 王学军孙志勇商茂华《城市主干道交通组织优化的精细化设计》给予了一种研究思路,以交通调查为基础,确定交通组织优化方案然

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作者:民建桂林市委秦胜忠来源:2011-12-15 一、城市市区交通拥堵的基本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很多市区面积开始逐渐扩大,道路建设不断增多,出行车辆不断增加,城市交通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很多城市市区交通却开始出现我国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很多城市市区交通拥堵状况总体已经比较严重,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1、地点固定性。这些固定的交通拥堵地段包括:交通要道、商业集中区路段、红绿灯设置多的路段及行人较多穿行机动车道路段。2、时间规律性。很多城市市区发生交通拥堵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时间段:每天的上下班高峰期,上下班车流、政务商务车流、旅游休闲车流同时集聚在相同的路段上;周末、黄金周期间出行车辆比平常增加。 二、造成城市市区交通拥堵主要原因 1、机动车数量增长速度过快,道路车流量日益增大。近些年来,很多城市市区私家车数量逐年增多,并呈现越来越大的增长趋势。 2、道路建设在结构和功能上无法满足交通需要。(1)、缺少快速、便捷的环城高速线路,使得很多往来各城区的机动车被迫需要经过城市中心区。(2)、一些交通道路功能不清,路网结构欠合理。不少道路都被用来搞商业街、步行街。导致不少道路成为断头路,无法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城市道路进行车辆分流。一些交通道路设计过窄,道路之间没有分叉路口,无法进行车辆分流。(3)、一些人流量很大的道路没有人行道、地下通道或者人行天桥。大量行人来往于这些机动车道之间,就会造成部分车辆通行极其缓慢。(4)、停车场建设滞后,大量车辆无成本、无序停在交通道路上,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国向外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交通: 摘要拥堵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各大城市发展 的“瓶

颈”。如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将严重影响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要有前瞻性,要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各大城市自身特点来确定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通过近几年对轨道交通的亲自参与和了解认识,现分析一下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特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关键词:轨道交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问题及原因,建设历程 1、前言 21世纪以来,具有节能、快捷和大运量特征

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愈趋受到众多城市的 关注。城市轨道交通是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有轨电车、单轨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和磁浮系统。由于畅通、高效、可靠的交通出行不仅是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的基础,更是城市交通管理者追求的目标,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凭借快速、便捷、安全、运量大和运输效率高等特性,成为城市公共交. 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经运营轨道交通的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乘坐轨道交通出行。[1]

2、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历程 起步——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北京地铁网络地铁建设,在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Km)。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7.1Km,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该阶段地铁建设以人防功能为指导思想。 发展——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仅有上海、北京、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规划建设轨道交通。该阶段地铁建设开始真正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范文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19-10-27 来源:调查报告 为全面摸清全市森林资源家底,掌握资源现状,科学考核全市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成效,根据xx文件要求,决定从今年xx月起,在全市开展第七次县级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为确保顺利圆满完成本次调查任务,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调查目的与任务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规划设计、森林分类经营和编制森林采伐限额等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是林业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和公益性工作。搞好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对准确掌握全市森林资源状况,建立林业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及时、快捷进行信息交流和科学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具有重大意义。 调查的目的是掌握全市森林资源分布状况,森林覆盖率指标现状,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为调整我市林业发展方针政策,制定林业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科学指导森林经营提供依据。 调查的任务是查清区域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及其消长变化,客观反映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经营管理状况,综合分析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提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利用意见,并逐步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科学考核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完成情况提供依据。以本次二类资源数据为基础,组织完成全市xx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加快推动各类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实施和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应

用。 二、调查范围 全面完成xx四县以及xx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任务,总面积约740236公顷。各县(区)区划面积为:xx区1723公顷、xx区1897公顷、xx谱区1204公顷、 三、技术方法 调查方法采取地面调查为主、地面调查与遥感判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地面调查采用小班调查和固定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过固定样地调查(复查),估算总体蓄积、计算间隔期内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并控制和平差小班蓄积;通过小班区划调查,把森林资源落实到山头地块。遥感判读作为补充调查,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资料,辅助判读森林地类、林种和树种等重要因子,提高小班调查精度。 四、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小组 本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编制xx森林采伐限额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涉及面广,为切实抓好调查、编限工作,市林业局成立xx局长为组长,xx 副局长、xx副调研员为副组长,xx为成员的二类调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林政资源管理处,xx兼任办公室主任,xx为副主任,工作人员有xx。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市县级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审查调查工作方案,安排筹措调查经费并监督使用,接待上级来人检查,组织专家鉴定调查成果及其他重大问题的决策。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制定全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操作细则以及质量管理办法;组织全市调查队伍技术培训,统一标准和工作程序;组织完成全市质量检查

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 展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交通运输是城市基本职能和物质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运输具有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交通运输决定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在城市形成之后,则要求交通技术水平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任何一种交通工具的出现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并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从地下铁道诞生以来的100多年间,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方式。每一种轨道交通方式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各轨道交通系统相互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由于缺乏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对各种轨道交通存在很多模糊的认识,不但概念不清楚,而且叫法也不统一,统计数据混乱,给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及选择合理的轨道交通方式带来严重的障碍。因此,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和定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不但可以清晰地阐明各种轨道交通的特点,而且有助于深化对各种轨道交通的了解,澄清对各种轨道交通的模糊认识,为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选型提供理论依据。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以及经济建设世纪目标的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经济的发展将会伴随更大的都市化,促进了城市的建立和发展,200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4亿6千万。目前,约有40个城市归类为大城市,人口超过100万,其中8个城市人口超过300万。由于城市经济区域布局的变化以及大城市的聚集和辐射效应越来越强烈,城市流动人口大为增加,居民出行更为频繁,城市交通需求的矛盾也就越来越突出。同时,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的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时间观念越来越强。因此,需要准时、安全、快捷的交通方式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 在我国,由于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各种运输量增加很快,非凡是市内客流量成倍或成几十倍的增长,加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公共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的影响了经济建设的进程。另外,由于城市内部建筑物密度大,非凡是老城区,各种建筑物、构造物比比皆是,城市里的剩余空间越来越小,旧城改建十分困难。因此,发展地下铁道及轻轨交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轨道交通的形式与特点 一般地,特大城市非凡是首都、直辖市及省会城市都是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天天进出市区的上班族和进行商业活动的人员及各种流动人员数量十分庞大,为了输送如此数量的旅行人员,应该分地区、分区域、分路段,根据客流需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考虑环保等要求,合理选择相应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照轨道建筑物在城市内所处的空间位置、能够满足的运量大小、运行方式、轨道结构、治理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地下铁道、现代有轨电车、单轨交通、小型地铁以及轨道新交系统。 (1)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迅速增多。除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长春、大连、深圳、重庆、南京等10个城市外,尚有杭州、沈阳、成都、哈尔滨、西安、厦门、苏州、青岛、东莞、宁波、佛山、石家庄、郑州、长沙、兰州等33个城市正在建设、筹建或规划中。

交通调查与分析考试

1、交通调查的含义、研究对象各是什么:交通调 查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 关现象的片段,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也掌握交通流规 律。主要是交通流现象(交通量Q、车速V密度) 2、交通调查的目的、内容各是什么:为了向交通、 城市建设规划和环境保护以及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提 供用于改善、优化道路的实际参考资料和数据 1、交通量的定义和分类: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 通过道路某一断面(一般为往返两个方向)、如特指时 可为某一方向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又 称为交通流量或流量 2、交通调查的目的、意义:目的在于通过长期连 续性观测或短期间歇性和临时性观测,搜集交通量资 料、了解交通量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和分布规律。 为交通规划、道路简述、交通控制与管理、工程经济 分析等提供必需的数据:交通量数据时交通工程学中 的一种最基本的资料。 4、①年平均日交通量:一年内连续累计交通量之和除以该期间的总天数所得的交通量 ②高峰小时系数;高峰小时实测交通量与由 5min或15min高峰区间推算所得的扩大高峰小时交通 量之比,即为高峰小时系数 ③高峰小时流量比:高峰小时交通量与改天日 交通量之比值一般以百分比表示 ④度30为交通量系数:第30位小时交通量与 年平均日交通量之比,简称第30h系数 ⑤方向分布系数:用百分数表示的主要形成方 向交通量占双向行车总交通量的比值 8、为什么药进行车种换算、换算的原则和方法: 我国道路中,除了高速公路、一级道路和原修建的二 级汽车专用道路,其余大部分道路都是汽车与其他各 种车辆混合行使,因此就存在一个以什么车辆为标准 和各种车辆如何换算成标准车的问题。根据各种车辆 在行驶时占用道路净空的程度,可以分别确定它们对 标注车的换算系数,在进行交通观察时,必须根据调 查的目的和用途、区分不同车种、分别记录、以便利 用换算系数换算成统一的标准车 9、交通量调查的地点选择:地点:1交叉口之间 的平直路段上2交叉口3交通设施,枢纽的出入口 交通量调查种类:1特定地点交通量调查2区域交通 量调查3小区出入交通量调查4分隔查核线交通量调 查。 1、地点车速调查时,作为代表性的样本必须满足 的条件①样本的选择必须避免某种偏向。高等车速车 辆和正常车速的车辆均有同等的概率被抽作样本。在 我国的城市道路上,车辆组成复杂、在相同的道路, 交通条件下‘车速差别很大,为此要取得的样本能代 表总体,必须与总体的车辆组成一致②样本的各个单 元,相互必须完全独立、如道路上车辆排队行驶时, 可以以排头车作为独立行使车辆③选取数据时地区间 应无根本的差别,构成样本所有项目的条件必须一致。 2、调查时产生误差按成因为那几类,如何提高精 度减少误差: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于 测量系统的不合理不完善所造成的,可通过改善测量 工具或改进测速方法来消除。偶然误差或称随机误差,是测量中不可避免的误差,这种误差时正时负,当测 量的次数足够多时,它服从正态分布,绝对值相等的 正误差与负误差的概率相等,因此测量次数越多,偶 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越小精度越高 3、时间平均车速:道路某一断面上车速分布的平 均值,即断面上各车辆通过时其地点车速的算术平均 值空间平均车速:在给定某一路段上,同一瞬间车 速分布的平均值 8、车速调查时地点车速、区间车速的影响因素及 影响的结果:(地点)交通条件、道路条件、交通管理 条件、环境条件。道路上不同类型的机动车混合行使, 相互干扰严重。坡度对车辆行驶产生阻抗。阻抗随着 坡度增大而提高,平曲线使车辆行驶速度低于直线路 段上的车速,而且在平曲线上地点车速与路段设计车 速之差随着曲率的增大而减小。除了与交通流量密切 相关外,还受到道路条件,交通组成,交通管理,驾 驶员习惯等因素影响 1、9、对区间的车速数据整理采用“前后”对比 分析法时,试分别介绍其各自的适用条件:u检验适 用于“牌照法”的方法测速,样本量一般约用6次或 略大于六次,此时应用t检验车辆密度的概念和常用 的表示方法:交通密度是指在单位长度车道上,某一 瞬时所存在的车辆数。空间占有率和时间占有率。 2、车流密度调查的目的、意义:仅用交通量等参 数难以全面描述交通流的实际状况,而密度的大小可 直接判定拥挤程度,从而决定从用何种交通管理和控 制措施。密度资料是研究交通流理论的重要基础数据、划分服务水平的依据、分析瓶颈交通 3、车流密度与交通量、车速之间的关系如何: k=Q/V 4、简述空间占有率、时间占有率与密度的区别和 联系:道路的空间占有率与密度的差别在于密度不能 直接反应车队的长度,而车辆的空间占有率则在测定 时就已预见到车队的长度。车辆的时间占有率与密度 的差别在于密度是一个区间段内测定的而道路的时间 占有率是在一点测得的,交通量也在一点测得,两者 之间可建立直接的联系 5、简述出入流量法调查密度的适用范围及原因: 本方法适用于较长的规定区间,以提高量测的精度。 随着观测时间的推移,车辆数的误差也累加 6、交通流密度调查中出入流量调查法的基本原 理:出入流量法是一种通过观测取得中途无出入交通 区段内现有车辆数或行驶时间的方法 7、车流密度调查所需的时间和区间长度是范围: 2—4min或3—5min(美国) 100m 、①饱和流量:是指在一次绿灯时间内,入口引道上车 队能连续通过停车线的最大流量③可能通行能力:发生阻 塞时的通行能力即可能通行能力2基本通行能力:指道路 组成部分在理想的道路,交通环境条件下,某车道或某断 面无论服务水平,单位时间锁通过的最大车辆数4设计通 行能力:指一设计中的道路的一组成部分在预测的道路, 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某路段或某断面在选用的设计 服务水平下,单位时间所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2、简述停车线法调查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基本原理及观 测地点的选择原则:基本思路是以车辆通过路口,将饱和 通行能力经修正后得到设计通行能力。所以调查主要集中 在对通过某一信号交叉口的饱和车流进行观测和分析上。 观测地点—选择有两条或两条以上入口车道、交通流量大、 右转、直线、左转有明确分工的交叉口进口引道。 3、通行能力调查的目的:了解发生阻塞路段的原因。 对特定道路交叉口进行交通设施或交通运营的管理改造。 对现有道路进行综合评价。为拟建的交通设施和拟定的交 通管理方法提供基础资料,检测新建设和改造道路及交通 设施与目前交通需求是否适时。 4、道路通行能力指在一定道路交通环境条件下,道路 上某一断面在单位时间内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作用:是 道路的一项重要指标,是道路规划设计必须的基础数据, 同时也是交通管理的具体指标。 5、简述定周期饱和流量的测定方法:在绿灯和黄灯期 间,以每6s为一个观测单元,记录这些间隔时间内饱和车 流通过的车型、车辆数和方向,最后一个间隔一般都小于 6s,因此要列出最后间隔的时长、通过的车辆数和车型。 6、简述非定周期饱和流量的测定方法:将每周期分为三 个时间间隔,第一间隔为绿灯最初的10s,第二间隔为10s 以后余下的绿灯时间,第三间隔为黄灯时间。测量各个间 隔饱和连续车流通过停车线的车辆数,然后计算饱和流量。 延误:由于道路与环境条件交通干扰和交通管理与控制 设施等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行程时间的损失。 固定延误:交通控制引起的延误,与交通量大小及交通 干扰无关,主要发生在交叉口处。交通信号,停车标志, 让路标志,铁道口等都会引起固定延误。 停车延误:车辆由于某种原因而处于静止状态所产生的 延误。 排队延误:车辆排队时间与车辆按自由行使车速驶过排 队路段的时间差。 引道延误:引道实际耗时与引道自由行驶时间差。 运行延误:由各种交通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干扰而引起的 延误 行车延误调查的目的、意义、必要性 目的:为了确定产生延误的地点、类型和大小,评价道 路上交通流的运行效率,在交通堵塞路段找出延误的原因。 为制定道路交通设施的改善方案,减少延误提供依据。 意义:通过延误调查可以直接得到行程时间和损失时间 的准确资料,这对于评价道路交通设施的服务质量,进行 道路交通项目的工程经济分析以及研究交通拥挤程度等方 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必要性:由于行程时间包括行驶时间和延误两部分,因 此,要获得行程时间数据,就必须通过延误调查得到延误 数据,此外,在交通流受阻状况评价和其它有关问题研究 中,延误调查都是必须进行的工作。 延误的影响因素:1驾驶员和行人2车辆3道路条件4 交通条件5交通负荷6服务水平7交通控制于管理8道路 环境的影响 分析交叉口延误的原因 主要受三方面影响。1道路条件如:如引道数,宽度坡 度等2交通条件:高峰小时交通量车辆类型,车速等3交 通管理方式:交叉类型,周期长,转向与停车控制等。 1城市交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公共交通工具线路网 场站及公共交通运营管理系统。 2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大小与居民出行关系:公共交通 线路网密度大小反应出居民接近线路的程度。城市公共交 通线路网密度在市中心密些,而城市边缘小些。公共交通 路线网的密度不能太稀,为扩大公交线网密度,公共交通 可以再适宜的支路上行驶。因此,保证公共交通行驶所需 的道路网密度,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前提。 3城市公交系统交通调查内容:城市社会经济及土地利 用基础资料调查城市居民出行OD调查城市流动人口出 行OD调查机动车出行OD调查城市公共交通现状调查 城市道路流量调查城市道路设施调查。 4公共车站调查内容:车站设置位置车站的形式经过 该站的线路和条数站距以及其他枢纽衔接情况。 5城市公共交通现状调查主要内容:公交客运需求现状 调查公交车辆调查公交线网及线路现状调查站点及场 站现状调查主要枢纽情况调查和城市居民的调查 6公共交通调查的目的;一是了解城市公交线路网、公共 交通供给以及城市公共交通结构的状况,从而找到制约城 市公交系统发展的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方法和思路;二 是通过调查,获得优化或规划公交线路网、公交站点及枢 纽、公交场站等所需的基础资料。 7城市土地利用形态与交通系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作 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城市土地利用形态决定着交通系统需 求的城市交通出行的强度、密度和时空分布特性,因而从 需求发生源上决定了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和基本特征;同 时,交通系统的建设又会带动城市土地开发和城市经济发 展,并通过影响土地利用的强度和空间布局来引导城市土 地利用形态的演变。 8城市实施畅通工程的目的通过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进而塑造良好城市形象,最终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9畅通工程调查的目的、意义一是通过畅通工程实施 情况的调查,获取基础数据和资料,以此为依据,并结合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得评价一定时期 内不同类型城市的交通管理水平。二是通过对畅通工程调 查情况的分析评价,看到工作的成绩和薄弱环节,有针对 性的开展工作,为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决策 和系统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参考和依据,进而引导城市 交通管理实现科学化、现代化。 10城市交通系统的影响因素:城市交通管理体制与政 策、城市结构、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城市 交通管理、技术进步。 11城市交通政策与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12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目标的五项量化目标:最小交通 需求最佳服务水平最小资源占用最小环境影响最小运 营费用 13城市畅通工程调查的内容:城市交通管理体制、政策 与规划土地利用与交通结构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城市道 路交通管理设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与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及队伍建设城市交通管理现代化程度城市交通管理效果 评价 14交通规划调查的主要内容:基础资料交通需求交通 设施交通现状 15土地利用调查项目:特殊用地的用地量基础产业用 地非基础产业用地住宅用地量及开发密度 16社会经济调查的内容包括对象区域的指标:(1)人口: 总量、分布、构成、迁移情况、增长情况等(2)国民经 济:人均收入、投入情况、各产业产值等(3)产业:结 构、布局(4)客货运输:运输量、各种运输方式比重等(5) 交通工具:拥有量、构成等 17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一般步骤:构建可行性研究 组织,开始筹划,调查研究,调查资料整理、计算与分析, 优化和选择方案,详细研究,编写报告,出版送审 18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1概述2项目影响区 域社会经济、交通运输的现状及发展3交通量的发展预测4 技术标准5建设条件及路线方案6工程环境影响分析7投 资估算及资金筹措8经济评价9节能评价10推荐方案的综 合选定级建设规模11实施方案12问题与建议 19公路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1建设项目概述2建设 项目的过程评价3建设项目的效益评价4建设项目的影响 评价5建设项目目标持续性评价6总结 20 公路项目后评价的步骤:1确定目标,提出要求2筹 划准备,组织机构3深入调查,收集资料4室内分析研究5 编制后评价报告6成果送审 21公路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后评价的关系:公路项目可行 性研究与后评价有密切的联系。从时间上看,可行性研究 处于项目决策阶段,而后评价则处于项目的运营阶段,两 者共同服务于一个项目,因此在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原则 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两者的资料调查有很多相同之处,在 进行后评价时,可利用可行性研究的调查成果 22公路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后评价的区别:1两者数据性 质不同2研究的内容不同3比较的标准不同4在投资决策 中的作用不同 1.起讫点:即起点终点 2.期望线:又称愿望线,为连接各个小区形心间的直线, 它的宽度表示出行的次数。其反映人们期望的最短距离而 得名与实际出行距离无关 3.OD表:即表示小区之间出行交换数量的表格 4.小区形心:指小区内出行断点密度分布的重心位置, 即小区交通出行的中心点,不一定是该小区的几何面积重 心

海安县森林资源现状及动态分析

第38卷第1期江 苏 林 业 科 技 V o l .38N o.12011年2月 Journal of J i angsu Forestry Science &T echnology Feb.2011 文章编号:1001-7380(2011)01-0044-03 海安县森林资源现状及动态分析 葛建忠,陈 培 (海安县林果技术推广站,江苏 海安 226600) 收稿日期:2010-07-15;修回日期:2010-10-26 作者简介:葛建忠(1963-),男,江苏海安人,农艺师,大学专科毕业,主要从事林果技术推广工作。 摘要:以海安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为依据,从林地资源、林木资源、林种结构、树种组成等方面对森林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客观反映森林资源结构特点及动态变化情况;从实际出发,提出进一步加强森林培育、强化组织领导、创新造林机制等加快林业发展的建议。关键词:森林资源;现状;动态;海安县中图分类号:S75712 文献标识码:A 森林是具有特殊功能的生态系统,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森林资源状况是反映一个地区生态环境水平的重要指标,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近年来,海安县高度重视造林绿化工作,积极推进林业发展,通过对2008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分析,全县森林资源总量、活立木蓄量积取得跨越式增长,林业为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 海安县自然概况 海安县位于北纬32b 22c -32b 43c ,东经120b 12c -120b 53c ,地处苏中平原,东临黄海,与如东接壤,南和如皋毗邻,西通泰兴,并与姜堰市相交,北与东台市相连。东西直线最长7111km,南北最宽39135k m 。通扬运河横穿东西,串场河纵贯南北,将海安分为河南、河北、河东3个不同自然区域。全县沿老通扬河、通榆河划分成河东沿海、河南沿江和河北里下河3个农业区。全县地势平坦,地面高程自北向南由116m 升至511m 。海安县是全国著名的/茧丝绸之乡0,拥有中国最大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处于全省全国前列。在国家林业局公布的73家/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0中,该县获/中国湖桑之乡0称号,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十五0期间,海安分别通过了国家、省/国家级生态示范区0、/海安县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0项目的验 收,生态环境建设跃上了新台阶。 2 海安县森林资源现状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是重要的林业基础性工作,由于种种原因,自1986年开展二类调查以来,海安县已有20a 以上没有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全县及各乡(镇)普遍存在森林资源家底不清,情况不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等现象。2008年,根据省、市统一安排,海安县全面开展并顺利完成了全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掌握了全县森林资源现状、质量、结构和分布,并初步建立了全县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2.1 林地面积 全县国土总面积110800h m 2 ,其中林地18184141hm 2 ,占1614%;非林地92615159hm 2 ,占8316%。林地中,有林地4191179hm 2 ,占林地面积的2311%;灌木林地13110112hm 2,占7211%;未成林造林地789171hm 2 ,占413%;苗圃地75131hm 2 ,无立木林地16168hm 2 。林地中,国有林494194hm 2 ,占林地面积的217%;集体林1449137hm 2 ,占8%;个人林16231109hm 2 ,占8913%;其他9101h m 2 。有林地中,乔木林地416915hm 2 ,占9915%;竹林地22129hm 2 ,占015%。四旁树占地4203101hm 2 。

关于城市交通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城市交通情况的调研报告 城市交通是城市品味和文明程度的直接反映,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促进我区“三创三评”目标和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目标的顺利实现,区委、区政府于近日就我区城市交通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湘东区交通基本情况 我区的交通网络主要是由公路和铁路两部分组成,本次调研重点是公路交通网络。湘东,与湖南的长、株、潭经济区毗邻,是江西的西大门,交通十分便利,浙赣铁路、昌金 高速公路、320国道自东向西横穿全境,319国道由北向南贯穿全境,距长沙黄花国际机 场130公里,距省会南昌290公里,周边可与莲花、芦溪、安源、上栗及湖南攸县、醴陵 相接。目前,境内拥有公路总里程1615.55公里(不包括城市道路),每百平方公里公路 密度为189.3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及连接线2条14.629公里,国道2条41.846公里,省道3条102.202公里(待定),县道14条242.267公里,乡道34条186.257公里,村 道818条1028.349公里;拥有一级公路18.328公里(在建),二级公路103.106公里, 三级公路69.865公里,四级公路675.797公里,等外公路737.659公里;拥有沥青路126.291公里,水泥路762公里,砂石路727.259公里;拥有桥梁291座计4392延米。到2020年底为止,全区132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油(水泥)路。 二、湘东区交通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路网是我区经济、社会、综合运输以及人民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尽 管我区公路网建设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路网的质量和数量仍不能满足经济跨越式发展 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客观要求。湘东区公路网仍然是湘东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薄弱 环节,还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路网发展不平衡,通畅深度不够 我区公路建设重点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核心的地带,呈放射性地向核心外围地域分布,造成了路网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南部东桥、广寒、白竺三个山区乡镇,路网发展相对滞后。全区132个行政村虽然已实现村村通油(水泥)路,即到村委会所在地已通油(水泥)路,但通自然村的公路大部分是泥砂路,通畅深度不够。 医生的讲述近视眼的危害会影响智力发育、影响身体健康、影响学习,甚至会导致失明。上网、书籍近视眼的预防多做眼保健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每隔一段时间往远处 望望。 (二)路网等级较低 湘东区路网的技术水平偏低,到2020年底止,全区三级以上公路为202.094公里, 仅占全区公路总里程的12.5%,而四级和等外公路达到1413.456公里,占总里程的87.5%,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班级:70971 姓名:刘奎学号:200907071006 交通运输是城市基本职能和物质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运输具有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交通运输决定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在城市形成之后, 则要求交通技术水平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任何一种交通工具的出现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 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并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从地下铁道诞生以来的100 多年间, 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方式。每一种轨道交通方式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各轨道交通系统相互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 由于缺乏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 缺乏统一的标准, 因此, 对各种轨道交通存在很多模糊的认识, 不但概念不清楚, 而且叫法也不统一, 统计数据混乱, 给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及选择合理的轨道交通方式带来严重的障碍。因此, 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和定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不但可以清晰地阐明各种轨道交通的特点, 而且有助于深化对各种轨道交通的了解, 澄清对各种轨道交通的模糊认识, 为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选型提供理论依据。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以及经济建设世纪目标的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经济的发展将会伴随更大的都市化,促进了城市的建立和发展,200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4亿6千万。目前,约有40个城市归类为大城市,人口超过100万,其中8个城市人口超过300万。由于城市经济区域布局的变化以及大城市的聚集和辐射效应越来越强烈,城市流动人口大为增加,居民出行更为频繁,城市交通需求的矛盾也就越来越突出。同时,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的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时间观念越来越强。因此,需要准时、安全、快捷的交通方式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 在我国,由于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各种运输量增加很快,非凡是市内客流量成倍或成几十倍的增长,加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公共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的影响了经济建设的进程。另外,由于城市内部建筑物密度大,非凡是老城区,各种建筑物、构造物比比皆是,城市里的剩余空间越来越小,旧城改建十分困难。因此,发展地下铁道及轻轨交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轨道交通的形式与特点 一般地,特大城市非凡是首都、直辖市及省会城市都是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天天进出市区的上班族和进行商业活动的人员及各种流动人员数量十分庞大,为了输送如此数量的旅行人员,应该分地区、分区域、分路段,根据客流需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考虑环保等要求,合理选择相应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照轨道建筑物在城市内所处的空间位置、能够满足的运量大小、运行方式、轨道结构、治理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地下铁道、现代有轨电车、单轨交通、小型地铁以及轨道新交系统。 (1)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迅速增多。除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长春、大连、深圳、重庆、南京等10个城市外,尚有杭州、沈阳、成都、哈尔滨、西安、厦门、苏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分析(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分 析(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868-44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分析(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 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 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交通是现代城市经济生活、环境质量的关键问题。交通拥堵、交通环境污染以及交通事故已经严重影响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交通问题也成为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道路交通事故分为公路交通事故和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目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连续几年都居世界第一,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力争减少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对提高我国城市道路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增加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交通系统是一个人、车、路和环境构成的复杂巨

系统,要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必须协调交通系统中的各个因素,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和谐性。交通事故从根本上说是由人、车、路、环境要素失去平衡所造成的。交通事故成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是人的原因,主要是驾驶员、行人等交通参与者行为的因素;客观原因是车辆技术状况、道路状况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等等。各种因素造成交通事故的比率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约占总事故的95.30%,其中因机动车驾驶员的过失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占87.5%,非机动车驾驶员占 4.7%,行人、乘客占5.19%,其他人员占 2.63%。可见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是提高交通安全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车辆技术状况不良和道路状况不良也是引起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汽车的制动、灯光和轮胎状况不良是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重要诱因之一。道路狭窄或者破损、交通拥挤以及人车混行也常常容易导致交通事故。我国高级公路占总通车里程的比重也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