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多媒体技术应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多媒体技术应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多媒体技术应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认识多媒体技术

知识点梳理:

1.什么是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就是计算机综合处理声音、文本、图像等信息的技术。使用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是多媒体技术的核心。

2.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

①数字化、②集成性、③多样性、④交互性、⑤非线性

3.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①流媒体技术(Streaming Media Technology),所谓流,是一种数据传输方式,使用这种方式,信息的接收者在没有接到完整的信息前就能处理那些已经收到的信息。

②多媒体技术的智能化(Intelligence)面像检测与识别技术,通过摄像头,迅速获取认得面部肤色、纹理、形状等特征,进行分析存储,用于以后的对比和匹配。

③虚拟现实(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了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技术、人机接口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动画等多种技术。他的应用包括模拟训练、军事演习、航天仿真、娱乐、规划设计、教育培训、商业等领域。

4.流媒体播放软件:Real Player , Windows Media Player , Quick Time等。

5.流媒体技术的应用:网络直播、视频点播、远程教育等。

54.以下关于流媒体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视频才有流媒体

B.多媒体与流媒体是同时发展的

C.流媒体指在因特网或者局域网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由媒体服务器向用户实时传送音频或视频多媒体文件

D.多媒体就是流媒体

3.请根据多媒体的特性判断以下( )属于多媒体的范畴

(1)交互式视频游戏(2)有声图书(3)彩色画报(4)彩色电视

A. (1)(2) (3)

B. (1) (2)

C. 全部

D. 仅(1)

4.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性有( )

(1)多样性(2)集成性(3)交互性(4)可扩充性

A.(1) B.(1)(2) C.(1)(2)(3) D.全部

6.下列各组软件不都是多媒体处理软件的是( )

A.Photoshop 超级解霸 Media player Flash

B.Authorware Powerpoint Windows优化大师Flash

C.Authorware PowerPoint Photoshop GoldWave

D.Goldwave Authorware Media player Flash

52.下列软件中,哪个是多媒体集成软件?( )

A.Word B.Photoshop C.Windows记事本D.PowerPoint

第二章 多媒体作品的规划与设计

知识点梳理:

1.多媒体作品开发的一般过程:

2.多媒体作品的界面设计

布局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界面布局应该有整体上的一致性;界面布局要简明清晰;注意突出主题信息;注意文字

显示的效果

7.黎明同学要制作一个多媒体作品,下面的制作过程他应该使用哪一个( )

A .素材采集与加工→作品集成→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发布与评价

B .规划与设计→需求分析→素材采集与加工→作品集成→发布与评价

C .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素材采集与加工→作品集成→发布与评价

D .需求分析→作品集成→素材采集与加工→发布与评价→规划与设计

第三章 多媒体信息的类型及其特征

知识点梳理:

1.常见的各种媒体信息有: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

2.各种媒体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文字编号一般为ASCII 码,简体汉字GB2312-80,一个汉字占两个字节存储空间。

位图图像:是由像素构成的适用于逼真照片或要求精细细节的图像。位图放大缩小

后会丢失其中的细节并会呈现锯齿状。

需求分析 作品的集成

评价、发布

测试 规化设计 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修改

单位换数:1GB=1024MB 1MB=1024KB 1MB=1024KB 1KB=1024B 1B=8bit

矢量图形:是以指令集合的形式来描述的。矢量图形需要的存储量较小。图形显示过程复杂,图形越大,显示所需时间越大,因为要进行大量计算。

音频:模拟音频信号转化为离散数字音频信号主要包括信号采样、量化和编码三个过程。声音的质量与采样频率有关。

音频量化:声音文件的字节数=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声道数×时间/ 8

MIDI文件记录的是一系列指令而不是数字化的波形数据,所占存储空间较小。8.计算机存储信息的文件格式有多种,TXT格式的文件是用于存储( )信息的。

A.文本B.图片C.声音D.视频

9.以下属于文本加工软件的是( )

A.Photoshop B.搜索引擎C.WPS D.IE浏览器

10.小明买了一本30万字的小说,他现在想以纯文本的方式保存在电脑中,那么该文件大概有多大( )。

A.300KB

B.600KB

C.900KB

D.1200KB

11.用下面( ) 可将图片输入到计算机

A.绘图仪B.数码照相机C.键盘D.鼠标

13.Windows 中使用录音机录制的声音文本的格式是( )

A.MIDI B.WAV C.MP3 D.MOV

14.MP3文件是一种压缩格式的()

A.图像文件B.声音文件C.影像文件D.文本文件

15.下列采集的波形声音质量最好的是()

A.单声道8位量化22.05KHZ B.双声道8位量化44.1KHZ

C.单声道16位量化22.05KHZ D.双声道16位量化44.1KHZ

16.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1)图像都是由一些排成行列的点(像素)组成的,通常称为位图或点阵图;

(2)图形是用计算机绘制的画面,也称矢量图;

(3)图像的最大优点是容易进行移动、缩放、旋转和扭曲等到变换;

(4)图形文件中只记录生成图的算法和图上的某些特征点,数据量较小。

A.(1) (2) (3) B.(1) (2) (4) C.(1) (2) D.(1) (3) (4)

17.以下文件类型中,()是音频格式。

(1)WAV;(2)MP3;(3)BMP;(4)JPG。

A.(1)和(2) B.(1)和(3) C.(2)和(4) D.(2)和(2)

18.关于图像数字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数字化的图像不能直接观看,必须借助播放设备及软件才能观看

B.数字化的图像不会失真

C.数字图像传输非常方便

D.图像数字化就是将图像用0、1编码的形式来表示

19.采样和量化是数字音频系统中的两个最基本技术,以下正确的是( )。

A.48kHz是量化B.16bit是量化

C.8bit比16bit质量高 D.16kHz比48kHz质量高

20.我们制作的动画和电影正是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如果动画或电影的画面刷新率为每秒( )幅左右,则人眼能够看到流畅连续的画面。

A.24 B.12 C.不确定D.6

21.关于图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形改变大小会失真B.图形是矢量图

C.图形占较大的存储空间D.图形就是图像

22.帧速率为25帧/秒的视频制式是()

A.PAL B.SECAM C.NTSC D.YUV

23.下面关于视频质量、数据量、压缩比的关系的论述,( )是正确的。

(1)视频质量越高数据量越大(2)随着压缩比的增大解压后视频质量开始下降

(3)压缩比越大数据量越小(4)数据量与压缩比是一对矛盾

A.(1)B.(1)(2)C.(1)(2)(3)D.(1)(2)(3)(4)

第四章图形图像的采集与加工

知识点梳理:

1.常用的图形图像格式:JPEG GIF BMP TIFF PSD CDR AI WMF PNG等

27.Photoshop是一种( )。

A.看图软件B.图形图像处理软件C.操作系统软件D.抓图软件

29.以下软件是图像加工工具的是( )。

A.Photoshop B.Excel C.WinRAR D.FrontPage

30.用Photoshop7.0加工图像时,以下哪种图像格式可以保存所有编辑信息?()

A.BMP B.GIF C.TIF D.PSD

31.Photoshop中的魔术棒的作用是()

A.产生神奇的图像效果B.按照颜色选取图像的某个区域

C.图像间区域的复制D.是滤镜的一种

32.缩小当前图像的画布大小后,图像分辨率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A.图像分辨率降低B.图像分辨率增高

C.图像分辨率不变D.不能进行这样的更改

33.如要选择图像的某一区域,下列( )Photoshop操作能够实现。

(1)选择框工具(2)魔术棒(3)套索工具(4)钢笔工具

A.(2)(4) B.(1)(2)(3) C.(1)(3) D.全部

35.在Photoshop软件中使用文字工具设置文字的属性,下面( )选项是没有的。

A.字体,字号B.更改文字方向,对齐

C.加粗,下划线D.改变字体颜色,变形

36.一同学运用photoshop加工自己的照片,照片未能加工完毕,他准备下次接着做,他最好将照片保存成()格式。

A.bmp B.swf C.psd D.gif

第五章声音、动画、视频的采集与加工

知识点梳理:

1.常见声音文件的格式及其特点wav 、mp3、midi等

2.声音的采集:获取现成的声音(网络、CD上获取等)、截取、录制、等

常用的录音软件有Windows的“录音机”、GoldWave、Soundf Forge等。

5.在FLASH 动画制作中F5为插入普通帧,F6插入关键帧。

6.FLASH 动画中可以插入的动画对象有: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及各种动画元件(图形元件、按钮键元件、影片剪辑元件),动画中的所有元件都是存放在元件为库中的,同一元件可以被多次放入场景和和舞台中使用。用“CTRL+L”可打开库。

7.用FLASH制作动画有两种:逐帧制作、中间帧自动生成。补间的动画又有形状补间和动作补间两类。

形状补间动画可以设置的效果有:形状渐变、缩放、颜色渐变等,作用的对象是矢量图形。

动作补间动画可以设置的效果有:移动、旋转、自定义移动路径、彩色渐变等,作用的对象元件、组合对象、文字对象等。

9.视频文件的格式及其特点:mpeg 、avi、mov、dat、rm等

10.视频的采集方法:软件截取、视频采集卡

38.Flash有两种动画,即逐帧动画和补间动画,而补间动画又分为()。

A.运动动画、引导动画B.运动动画、形状动画

C.遮罩动画、引导动画D.遮罩动画、形状动画

40.动画播放的每一幅画面称为()

A.帧B.场景C.舞台D.窗口

41.Flash影片的基本构成为()

A.场景B.帧C.舞台D.图层

42.Flash动画源文件的类型是()

A.*.swf B.*.gif C.*.flm D.*.fla

43.下列软件中,属于视频编辑软件的有()

(1)Movie Maker (2) Ulead Videostudio (3)Adobe Premiere (4)Photoshop

A.仅(1) B.(1) (3) C.(1) (2) (3) D.全部

44.在Flash中,如果想制作一个三角形变为矩形的Falsh动画,应该采用( )动画技术。

A.逐帧B.补间C.移动补间D.形状补间

46.要将录音磁带上的模拟信号节目存入计算机,一般要使用计算机中的( )设备。

A.声卡B.网卡C.显卡D.光驱

49.Flash的动画对象包括下列哪项。( )

①文字②图像,图形③声音,视频④动画元件⑤场景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题(一)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题(一) 物 理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时间90分钟,全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题卷中作答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物理学中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称为矢量。下面给出的物理量中,哪一个是矢量( ) A .加速度 B .时间 C .功率 D .磁通量 2.电压的单位是 ( ) A .库仑 B .法拉 C .伏特 D .安培 3.一物体沿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一周,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 A .R π2,0 B .0,R π2 C .R 2,R π2 D .0,R 2 4.下列图像中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图中x 表示位移、v 表示速度、t 表示时间)( ) A B C D 5.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下列有关惯性的说 法中,正确的是( ) A .乘坐汽车时系好安全带可减小惯性 B .运动员跑得越快惯性越大 C .宇宙飞船在太空中也有惯性 D .汽车在刹车时才有惯性 6.一根粗细均匀,阻值为8Ω的电阻丝,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先将它等分成四段,每 段电阻为R 1;再将这四段电阻丝并联,并联后总电阻为R 2。则R 1与R 2的大小依次为 ( ) A .1Ω,0.5Ω B .4Ω,1Ω C . 2Ω,1Ω D . 2Ω,0.5Ω 7.在轻质弹簧下端悬挂一质量为0.1kg 的物体,当物体静止后,弹簧伸长了0.01m ,取 g =10m/s 2。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 .1N/m B .10N/m C .100N/m D .1000N/m 8.如图所示,一个物体沿固定斜面匀速下滑,关于物体所受的 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 B .物体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 0 0 0 v v x x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总结反思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总结反思 普兰店区第九中学 2016.6 2016会考已经结束了,经过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是水平性考试,考查的是课本的基础知识。试题中有不少题目的题干材料均来自于教材的内容。因此,以教材为依据,以考试说明为提纲,全面复习课本内容,用好考试说明,是保证学业水平考试通过率和提高优秀率的基础。所以在后期的复习中,我们力求吃透教材、明确考点、研究试卷,盯住差生、树立信心、力创佳绩。 在这里对本次会考做一个总结。 一、做好宣传动员,确定学业水平考试目标 1,明确目标学校领导非常重视高二学业水平考试。2015年水平测试我校取得较好的成绩,学校对2016年水平测试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 2,做好动员在全年级动员会、各班班会及课堂上,教师都让学生了解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和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认识,特别是基础薄弱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 二、深入钻研教考纲、考试说明 1,钻研考纲,科学定位 我们借鉴了上一届水平测试备考的一些成功做法,对2015年水平测试试卷及部分模拟试卷进行细致的研究,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确立目标。 2,备考策略:重视教材、狠抓基础,立足中低档、降低重心。 3,做法上采用:快步走,多回头。重点内容多渗透,重要方法多强调。 三、抓紧基础知识主干知识,重视综合联系 水平测试属于水平性考试,主要考查的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夯实基础、紧抓主干的基础。课堂上知识点讲清、讲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视知识的纵横联系,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做一个整理。 四、实施方针和措施 1,制定详细备考策略。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知识总结(人民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线索: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有重大成就, 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背景 1、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经济上: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 1、内容:一化三改造(一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实质: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即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三、“一五计划”: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一五计划”: 1、基本任务: 一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是从中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薄弱的国情出发做出的必然选择; 二是建立对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三改造的基础。 四、第一个五年计划 1、标志着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是: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年); 2、第一个五年计划目的: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3、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工矿业建设的突出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制造 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 4、“一五计划”的意义: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五、★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1、时间:1953——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 2、内容:(1)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3、实质: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六、《论十大关系》(1956年9月):提出了开辟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 题的是。 七、中共八大 1、时间:1956年9月 2、背景: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1)国内形势: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即三大改造的完成; (2)国内主要矛盾:即阶级矛盾已基本解决, 3、内容: (1)★八大确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先 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评价:中共八在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和正确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 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八、“左”倾错误泛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 义”。 2、大跃进: (1)表现: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和高指标——完全违反客观经济 规律。 (2)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3、人民公社化运动: (1)内容:一大二公:公有制程度高;绝对平均主义; (2)启示: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4、★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5、后果: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 年经济困难。 6、面对三年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提出“调 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核心为调整。调整的含义是:调整国民经济的 比例。 7、1966年国民经济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有: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经济建设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文革”动乱海没有扩展到经济领域。 九、文化大革命(1966—1976) 1、1973年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复苏。原因是: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 调整国民经济。 2、1975年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是:迅速回升。原因是: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提出 全面整顿的思想。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 十、★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2、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3、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不能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 4、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高中历史水平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水平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中历史水平考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中历史水平考知识点总结1 一、汉朝 1、中朝(内朝):由皇帝亲信近臣(侍从、秘书)构成(这些人身份低微,被皇帝破格使用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导致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2、刺史制度: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二、隋唐 1、三省六部制 ☆内容: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作用: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三省六部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相互合作,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评价科举制: 进步性:a.科举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b.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局限性: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科举制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考试知识点(修订版)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考试知识点 生物1 分子与细胞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得基础之上【了解】 1、病毒: 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才能生活,所以病毒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单细胞生物: 依靠单细胞完成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依靠分化得细胞完成生命活动。 二、生命系统得结构层次【理解】 1、动物生命系统得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植物生命系统得结构层次: 植物没有系统 3、单细胞生物生命系统得结构层次: 单细胞生物无组织、器官、系统这些生命得层次例:植物组织:营养、保护、机械、输导组织;动物组织: 上皮、结缔、肌肉、神经组织; 植物器官:根、茎、叶、花、果、种子; 动物器官: 心、肝、胃、肠、脾、肾 第2节细胞得多样性与统一性 三、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得区别与联系【了解】 科学家根据细胞有无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四、细胞学说建立得过程【应用】 1、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施旺提出:细胞学说。 2、细胞学说得内容: (1):细胞就是一个有机体,一切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与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就是一个相对独立得单位,既有它自已得生命,又对其它细胞共同组成得整体得生 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德国得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4、细胞学说得意义: 揭示了细胞得统一性与生物结构得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得结构基础。 第2章组成细胞得分子 第1节细胞中得元素与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得元素【了解】 1、组成细胞得化学元素包括:C、H、O、N、P、S、Ca、K、Mg、Fe、Mn、B、Zn、Cu、Mo; 其中最基本元素:C ; 主要元素;C、O、H、N、S、P; 大量元素:C、H、O、N、P、S、Ca、K、Mg等;微量元素:Fe、Mn、B、Zn、Cu、Mo; 2、组成人体得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得元素就是C, 鲜重中含量最多得元素就是O。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 知识点总结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小哥笔记学业水平-化学科总结 1. 元素组成物质(看得见);(微观)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 例:在奶粉和猪肝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这里的“铁”指元素;1个H2O分子由2个H 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 2. 常见原子团:SO42-,NO3-,CO32-,OH-,NH4+ SO32- 3.(1)纯净物:可用一个化学式表示,如:干冰(CO2) (2)常见混合物:氨水,水玻璃,盐酸(均是溶液),生铁,碱石灰,空气等 (3)氧化物:CO2,Na2O等;盐:金属离子/NH4++酸根离子(酸的阴离子),如: Na2CO3,,NH4Cl 【常见强酸】 H2SO4、HCl、HBr、HNO3【常见弱酸】 H2SO3、CH3COOH、HClO、H2SiO3等 【常见强碱】 NaOH、KOH、Ca(OH)2、Ba(OH)2【常见弱碱】、Al(OH)3、Fe(OH)3等4. 常考【物理变化】:石油的分馏,蒸馏; 二.物质的量(记单位符号,做题时就看单位)等 1. 物质的量(n):单位:mol(摩尔)。表示1mol H2,1mol NaCl,1mol 水(错误写法) 2. 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 A,单位:mol-1近似值×1023mol-1。关系式:n(mol)= 3. 摩尔质量(M),单位:g/mol。【怎么算】知道化学式就能算出。关系式:M=m/n 4. 气体摩尔体积(Vm),单位:L/mol。【怎么用】常用在标准状况下(即0℃和 kPa),Vm约为 L/mol,就是如此简单,哈哈。 5. 物质的量浓度(c),单位:mol/L 关系式: 6. 质量(m):g ;体积(V):mL/L 6.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1)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玻璃棒);④移液(玻璃棒引流);⑤洗涤;⑥定容(用到胶头滴管) (2)主要仪器:玻璃棒、一定规格的容量瓶 化学实验基础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课本) 1. 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 (1)仪器:分液漏斗(查漏);(2)实例:CCl4萃取饱和碘水中的I2 2. 分液(纯粹分离互不相溶液体) (1)仪器:分液漏斗;(2)实例:油和水,水和CCl4 3. 蒸馏 (1)仪器: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牛角管 (2)注意:①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处;②冷凝水下进上出;③加碎瓷片;(3)实例:乙醇和水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括号内为杂质) 1. NaHCO3溶液(Na2CO3)①方法:加入CO2;②方程式:CO32- + CO2 + H2O=HCO32- 2. FeCl3溶液(FeCl2)①方法:+Cl2;②方程式:Fe2++Cl2 = Fe3+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五知识总结(人民版)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本专题的线索:本单元的主题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形成(15世纪末—16世纪初) (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手段和途径)——世界市场得以拓展(16世纪初—19世纪)(三)“蒸汽”的力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 (四)走向整体的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的三大要素是:市场、资本与劳动力; 资本主义经济的两大特点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贪婪性与扩张性。 第1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一、★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一)必要性(原因): 1、客观条件:文明的分散 2、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经济根源) 3、动力:欧洲人对“香料”和“黄金”等商品的追求;传播天主教(社会根源) 4、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商业危机) (二)可能性(条件): 1、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 2、地理知识的提高; 3、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三、★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答:四条路: 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2、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成为联系紧密整体; 3、思想震撼之路:证实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理论; 4、殖民掠夺之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开始,导致东方国家日益贫困和落后。 四★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答: 1、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美洲的经济和贸易联系; 2、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3、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世界各地文明交融,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第2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一、荷兰 1、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荷兰; 2、荷兰能够成为世界范围内殖民帝国的条件: (1)地理优势:新航路开辟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2)经济方面:对外贸易发达,造船业发达,商船总吨位居世界首位;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知识点归纳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卷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1.本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共36小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所有题目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一.(4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譬.如pì槛.车kǎn 一曝.十寒bào B.日昳.dié羹.汤gēng百花争妍.yàn C.内讧.hòng 木铎.duó棱.角分明líng D.镌.刻juān 簟.席diàn 楔.形文字xiē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慰藉聆听抢词夺理既往不咎 B.契机体恤张灯结采推心至腹 C.绿洲震撼相提并论平心而论 D.真谛休憩举步为艰标炳千古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水为天地至柔之物,却着不尽的力量,河中圆圆的鹅卵石就是明证。治水,不二法门是,不违其本性,不悖大自然的规律。同样是征服,鲧以刚制之,终究大业未成,送了自己身家性命;而禹以柔制之,最终降服洪魔,造福苍生。 A.孕育因地制宜妄想反而 B.蕴含因势利导希望却 C.蕴含因势利导妄想反而 D.孕育因地制宜希望却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儒家普通的学派,西方式的宗教团体,它没有严密的组织制度,不重视自身有形力量的拓展,没有特殊的利益诉求,它基于普遍人性的一种公共性的社会德教。致力于向社会和各领域提供基本道德规范和公共生活准则,使社会人生沿着向上向善有序的文明方向前行。 A.不仅是而且是虽然 B.不是也不是是 C.不仅是也是却 D.不是而是是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西世界杯决赛,德国经过12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兵不血刃 ....,最终以1:0绝杀阿根廷,成为首支在南美夺冠的欧洲球队。 B.他潜心于文学研究,身居书斋数十年,焚膏继晷 ....,颇下了一番“头悬梁锥刺股”的功夫,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C.未来五年,中华民族将穿越萦绕千年的小康梦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一幅亿万人民勠力 .. 同心 ..决胜全面小康的壮丽图景即将展开。 D.闻得老人一席话,顿时犹如醍醐灌顶 ....,我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明白了他一直以来藏在

学业水平测试考试总结

学业水平测试考试总结(2013.8-2015.3) 高二地理备课组

学业水平测试考试总结 学业水平测试不仅仅是一次考试,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对学生个人成长的有益影响是终身的,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在历年的考试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经过一年半的学习,今年的学业测试落下帷幕,下面就考试试题及考试准备做以下总结: 一、时间是保证、重视是动力: 本届学生是一年后分文理,这样就在课时就有保障,有课时 学生就能重视,学校的方针政策对于学业水平考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重视,教师的工作好开展,学生的学习有效果,对学生有要求,有要求就有进步、有收获。所以在高一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地理成绩都在市统考排名较好。 二、学案教学功不可没: 学校推行学案教学有很多个年头了,每一届都有着不同的感受,最直观的感受是,课堂效率提高了,课堂容量变大了。首先,通过学案导学,学生有预习,我们的学案有课文填空,这看似无用的工作,却是学生熟悉课本、掌握基础的好途径,这样在课堂上我们就不必边温习功课边接受新知识,课堂容量大大提升。 学案编写要因时因人而定,结合教学进度、学生状况认真编写,避免照搬照抄,这样虽然教师工作量有所增大,但是对于教学来说是很大的促进,也更有益于学生的学习。另外,导学案形式,我们高二

教研组采取一个知识点下带典型练习题的模式,这对于没分文理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做到了有讲有练,讲练结合,大大促进了学生知识的掌握效率,而且,新知识立即应用,对于学生来说,增强了信心,提升了兴趣。 三、授课是基础,提升靠要求: 高一没有晚课,没有周末辅导,教学任务较紧张,除了学案导学外,小测、周测、课时练习、假期作业等相关练习都及时跟上,以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要做好检查,及时反馈,严格要求才能让老师和学生共同进步。 四、学习新教学工具,增强学生兴趣: 在新校区,接触了一体机,这对于地理教学的效果是最明显的,通过一体机的使用,有图片、有视频,学生学习兴趣大增,我们不必再徒手绘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也无形中增大了课堂容量,提升教学效果。 高二尽管文理分科,但是,学生学习兴趣未减,一体机功不可没。 五、资料共享,把握基础: 地理学科并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但是试题难易程度差别较大,对于学业水平考试来说,试题难度不大,所以抓重点、抓基础就是必须要做的工作。 地理组优良传统就是资料共享,我们把历年来积攒的考试说明的例题和样卷、真题,逐一排版、印刷,课堂就以题带知识点,再延伸样题,这对于知识点分散、以图考题的地理学科来说是非常适用的,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八知识总结(人民版)

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本专题主题: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的加强 第一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背景: (1)二战后,除美国外,各国的社会经济都遭到严重的破坏。 (2)美国凭借其经济、政治和军事优势地位,积极筹建一个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 2、过程: (1)1943年,美国和英国分别提出了“凯恩斯计划”“怀特计划”,英国最后基本上接受了美国的方案。(反映的实质是:美英两国经济地位的变化和争夺世界金融霸主地位的目的。) (2)1944年,44国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它包括:《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3)★建立的标志: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成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3、特点: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4、影响:①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 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时间、地点、实施:《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于1947年在日内瓦签字,1948年1月1日实施。 2、性质:既是一项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还是一个由各缔约国组成的组织。(了解即可) 3、宗旨:削减、消除、取消、促进。(由八个字再扩大) 4、★“作用: 积极——客观上为资本主义世界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从而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消极——便于美国操纵世界贸易,向外扩张经济。 三、★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1)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 (2)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 四、★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标志和影响? 1、标志: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与贸易的三大支柱,标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2、影响: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它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第二课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一、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背景:8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 二、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三、★欧盟的成立。 1、原因:(1)西欧各国力量削弱,国际地位下降。美苏冷战的威胁。 (2)欧洲政治家的推动。 (3)西欧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文化联系的增强,是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因。 (4)直接原因:法德和解。 (5)思想渊源: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地域相连,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2、过程: (1)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签订: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框架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王位世袭制: 1、背景: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为奴隶制)。 2、方式: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①夏时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如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②夏商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二、分封制 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牧野之战),建立周朝,史称西周。目的:加强西周统治。 2、内容: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形成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①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其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②诸侯的权力:诸侯在他们的领地可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可对卿大夫再分封,卿大夫和士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3、作用:① 积极作用:加强了周朝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 古代 中国的政治制 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从禅让到“家天下”形成: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内容、作用 宗法制:特点、作用 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 地方制度:郡县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作用或影响 ● 中央集权方面:汉,从郡国并行制到平定“七国之乱”后的“推恩令”;唐中期,地方设节度使;北宋初年,军事上,宋太祖收兵权,充实中央禁军,政治上,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经济上,地方赋税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中央掌控: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 君主专制方面:汉,重用身边侍从担任尚书令、侍中等;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元,设中书省。 ● 选官制度方面: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明:废宰相制度,设内阁 清:设南书房,军机处

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及答案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生物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 分钟。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选择题70分) 一、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 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系统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原核细胞没有 A. 细胞膜B .核膜C .细胞D .核糖体 3. 真核生物的DNA主要分布在 A. 细胞核中 B.细胞质基质中C .线粒体中D .叶绿体中 4. 科学家说:"没有碳,就没有生命。”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兀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B .碳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 C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D .碳元素是各种大分子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5. 细胞膜的功能不包括. A.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B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进行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 D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 蛋白质的结构多种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以下过程与蛋白质功能无直接 关系的是 A .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 B .水分的运输 C .抗体消灭抗原 D .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7. 医学上常给肿瘤患者采取“化疗”的方法来治疗,其实质就是用化学药剂抑制肿瘤细胞的DNA 复制,这时的肿瘤细胞就停留在 A. 分裂间期 B .分裂前期C .分裂后期D .分裂末

& ATP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 A. A-P?P?P B . A-P-P-P C . A-P-P ?P 9?根据药理分析,一种茅草的根内含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成分,判断该产品是否适用于糖尿病患者饮用时,应该选择下列哪种试剂来鉴定该产品中是否含有还原糖 A. 碘液B .斐林试剂 C .苏丹III试剂D .双缩脲试剂 10. 能够促使淀粉水解的酶是 A.淀粉酶B ?蛋白质 C ?脂肪酶 D ?麦芽糖酶 11. 下面对细胞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B. 细胞分化能形成不同的细胞和组织 C. 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红细胞和心肌细胞都来自一群相似的胚胎细胞 D. —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不可能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有时会有一些变化 12. 下图表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甲T乙的过程表示分裂间期 ②乙T甲的过程表示分裂期 ③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甲T乙T甲的全过程 ④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T甲T乙的全过程 .③ C .①②④D.①②③ 13.施莱登和施旺认为: “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对这一观点的正确理解是 A.新细胞是从老细胞核长出的 B .新细胞是在细胞质中结晶产生的 C.老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D.老细胞通过分化产生新细胞 14. 把新鲜蔬菜放在冰箱冷藏室中,能延长保鲜的原因是 A.细胞呼吸减弱 B .细胞呼吸加强 C.光合作用减弱 D.促进了物质分解 15. 光合作用的过程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 B.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暗反应,不能进行光反应 C. 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 D. 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暗反应,不进行光反应 16. 右图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曝于光下后, 并根据其吸收CO量制成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B. 曲线BD段表示绿色植物仅进行光合作用 C. 在B点显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 D. 整段曲线表示,随着光照强度的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详细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详细知识点总结 《化学1》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一、 物质的分类 (1) 从物质的组成分类:可以从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非金属单质和金属单 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等入手将物质进行分类。 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O 2、O 3、H 2、Ar 、金刚石、石墨 纯净物 化合物: 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从不同角度分有多种类型,如离子 物质 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 合物;酸、碱、盐、氧化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组成的物质。常见混合物:溶液;空气;石 油;煤;漂白粉;碱石灰;王水(盐酸和硝酸按1比3配的混合液);胶体;植物油;动物油;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聚氯乙烯、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因为n 可以不同。 (2) 从物质的导电性分类:可将物质分为导体和绝缘体。 (3) 从物质的状态分类:气体物质、液体物质和固态物质。 (4) 从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分类:可将物资分为可溶、难溶。 另外,还可以从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来源等其他角度对它们进行分类。 二、 物质的转化 1. 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 (1)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反应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 化学性质 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稳定性等 (2)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定义 物质发生状态或外形的改变,而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水结成冰,蔗糖的溶解,酒精的挥发,金属通电,活性炭的吸附漂白等 化学变化 定 义 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有发光、热效应、变色、气体放出、沉淀生成等现象。如:金属的腐蚀、物质的燃烧、食品的腐败变质、铵盐受热分解等 类 型 按反应形式可分为: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 按反应的本质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 按参与反应的离子可分为:离子反应、分子反应 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可分为: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 2. 无机化学反应一般规律 (1) 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 Mg+Cl 2MgCl 2 (2) 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CaO+CO 2=CaCO 3 (3) 酸+碱→盐+水 2HCl+Ba (OH )2=BaCl 2+H 2O (4) 盐+盐→两种新盐 AgNO 3+NaCl =AgCl↓+N aNO 3 一般参加反应的两种盐可溶,反应向生成更难溶物质的方向进行。 (5) 金属+氧气→碱性氧化物 2Cu+O 2 2CuO (6) 碱性氧化物+水→碱 CaO+ H 2O=Ca(OH)2 一般生成的是可溶性的强碱,如CuO 、Fe 2O 3等不能与H 2O 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碱)。 (7) 碱+盐→新碱+新盐 Ca(OH)2+Na 2CO 3=CaCO 3↓+2NaOH (8) 非金属+氧气→酸性氧化物 S+ O 2SO 2 (9) 酸性氧化物+水→对应含氧酸 SO 3+ H 2O=H 2SO 4 (10) 酸+盐→新酸+新盐 CaCO 3+2HCl =CaCl 2+ H 2O+CO 2↑ 一般要符合强酸制弱酸或高沸点酸制低沸点酸(难挥发性酸制易挥发性酸)。 (11) 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Zn+CuSO 4=ZnSO 4+Cu 符合盐是可溶性的、金属的活泼性强于新金属、金属活泼性不能太强(K 、Na 、Ca 等与盐溶液接触立即与水反应置换出氢)等条件。 (12) 金属+酸→盐+氢气 Zn+ H 2SO 4= ZnSO 4+H 2↑ 金属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规律应注意:一是金属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应排在氢以前,二是酸不能是氧化性酸(浓硫酸、浓、稀硝酸等) (13) 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CuO+2HCl =CuCl 2+ H 2O (14) 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CO 2+Ca (OH )2= CaCO 3↓+ H 2O 3. 氧化还原反应 (一)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间的关系 口诀:升.(化合价升高)失.(失电子)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还.(做还原剂,本身具有还原性),降.(化合价降低)得.(得电子)还.(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氧.(做氧化剂,本身具有氧化性)。 (二)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或得失)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同种元素在反应前后得失电子的情况。 (三)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守恒 1. 化合价降低总数=化合价升高总数 2. 失去电子总数=得到电子总数 3. 得(失)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升 高)总数 4. 遵循质量守恒,反应前后相同元素的 原子个数相等。 (四) 氧化还原反应性质的传递规律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五) 价态规律 同种元素: 最高价时―――只具有氧化性 最低价时―――只具有还原性 中间价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六)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5篇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5篇 高一历史是很多同学的噩梦,知识点众多而且复杂,对于高一的同学们很不友好,建议同学们通过总结知识点的方法来学习历史,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1 1.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世界经济关系格局呈现的特点、趋势产生的原因和趋势之间的关系 (1)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特点: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2)主要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生产力大大提高。 (3)关系: 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经济区域集团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经验和条件,并加强了全球经济的依赖关系;③经济区域集团化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经济全球化;④总之,两者之间主要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并行发展。 2.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第一,渐入“黄金时代”的欧洲人民从惨痛的历史教训与严酷现实中不约而同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为了使欧洲摆脱血腥冲突的威胁,缓和民族仇恨,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必须重新组织欧洲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生活。 第二,二战后,美国、苏联势力在欧洲的影响急剧扩大,欧洲各

国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下降,只有联合,才能重新树立欧洲的新形象。 第三,随着科技和生产的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西欧地区国家林立,存在着国内市场狭小和生产资源短缺的问题,只有走向联合,才能做到优势互补,才能有利于各国的共同发展。 第四,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2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 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列侯归郡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 3.唐朝 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4.北宋 军事: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中央派文臣做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由中央掌控 5.元朝 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由宣慰司管理,西藏由宣政院管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经验交流-心得体会模板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经验交流 信息技术:何英 一、信息技术学业考试成绩 A等:47%; B等:40%; C等:12% D等:1% 二、新教材的取舍与把握 1.以《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中的重点为标准,进行取舍。例如:必修中的《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处理》,计划课时是5课时,但由于在考试说明中,只对理论知识作简单要求,所以对内容作了大量精简,仅对学生介绍多媒体信息的概念、多媒体文件类型及格式,制作作品的基本过程,常用加工工具及合成软件。只用1个课时就完成了该内容的教学 2.以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的差异为标准取舍。 初中为重点学习的内容,高中阶段不再作重复教学,只作知识提升(例如word 和 excel等),重点放在新知识的教学上(access 、 frontpage、络技术等)。 三、关注中差生的措施 1.掌握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中勤思考,多动手,最终不能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多与同学和老师探讨;应用软件的帮助系统、因特上的搜索引擎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认真审题,找出问题的类别,再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

2.树立信心 信心是进步的动力,让学生相信,只要努力,就能进步;让学生知道,老师会与他们一起,共同努力,来提高大家的成绩。 3.有效措施支持 同学的帮助:采取一对一帮助措施:一位优秀生负责帮助一位差生,优秀学生能感受到自我的价值,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成绩能进一步提升;对于成绩较差的同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能得到同学的及时帮助,会让他们的成绩快速提高 4.教师的帮助:多给他们一些关爱与耐心,关注学生的进步。每当学生取得一点进步时,及时给予发扬,让他们更有信心。当学生进步缓慢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问题。 三、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的运用 教学内容的取舍以此为标准 复习重点的标准 书中所有练习全部做一遍 四、冲刺阶段备考的成功做法 1.单元复习。根据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要求,对单元重点进行复习总复习 2.练习。练习后即时进行总结、分析,对学生复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题复习,重点讲解,不让问题积累下去。 3.学困生集中强化辅导。由于练习系统不能在家中使用,所以在考试之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