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五章 抛体运动知识点-+典型题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五章 抛体运动知识点-+典型题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五章 抛体运动知识点-+典型题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五章 抛体运动知识点-+典型题

一、选择题

1.光滑平面上一运动质点以速度v 通过原点O ,v 与x 轴正方向成α角,已知质点沿x 轴正方向以x a 做匀加速运动,沿y 轴正方向以y a 做匀加速运动,则( )

A .质点一定做匀加速曲线运动

B .若y x a a >,质点向y 轴一侧做曲线运动

C .若cot x y a a α>,质点向x 轴一侧做曲线运动

D .若cot x y a a α>,质点向y 轴一侧做曲线运动

2.如图所示,一长为2L 的木板倾斜放置,倾角为45o。一弹性小球自与木板上端等高的某处静止释放,小球落到木板上反弹时,速度大小不变且沿水平方向。若小球一次碰撞后恰好落到木板底端,则小球释放点距木板上端的水平距离为

A .12l

B .1

3l C .14l D .1

5

l 3.如图所示一架飞机水平地匀速飞行,飞机上每隔1s 释放一个铁球,先后共释放4个,若不计空气阻力,则落地前四个铁球彼此在空中的排列情况是( )

A .

B .

C .

D .

4.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当地时间2011年10月16日进行的印地车世界锦标赛的比赛中,发生15辆赛车连环撞车事故,两届印第安纳波利斯500赛冠军、英国车手丹·威尔顿因伤势过重去世.在比赛进行到第11圈时,77号赛车在弯道处强行顺时针加速超越是酿成这起事故的根本原因,下面四幅俯视图中画出了77号赛车转弯时所受合力的可能情况,你认为

正确的是( )

A.

B.

C.

D.

5.如图所示,跳伞员在降落伞打开一段时间以后,在空中做匀速运动.若跳伞员在无风时竖直匀速下落,着地速度大小是4.0 m/s.当有正东方向吹来的风,风速大小是3.0m/s,则跳伞员着地时的速度( )

A.大小为5.0 m/s,方向偏西

B.大小为5.0 m/s,方向偏东

C.大小为7.0 m/s,方向偏西

D.大小为7.0 m/s,方向偏东

6.如图所示,在一次救灾工作中,一架沿水平直线飞行的直升机A,用悬索(重力可忽略不计)救护困在湖水中的伤员B.在直升机A和伤员B以相同的水平速度匀速运动的同时,悬索将伤员吊起,在某一段时间内,A、B之间的距离以l=H-t2(式中H为直升机A 离地面的高度,各物理量的单位均为国际单位制单位)规律变化,则在这段时间内

A.悬索的拉力等于伤员的重力

B.伤员处于失重状态

C.从地面看,伤员做速度大小增加的直线运动

D.从地面看,伤员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7.如图,在灭火抢险的过程中,消防队员有时要借助消防车上的梯子爬到高处进行救人或灭火作业.为了节省救援时间,消防车向前前进的过程中,人相对梯子匀加速向上运动,在地面上看消防队员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消防车匀速前进时,消防队员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当消防车匀速前进时,消防队员水平方向的速度保持不变

C.当消防车匀加速前进时,消防队员一定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D.当消防车匀减速前进时,消防队员一定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8.如图所示,A、B为隔着水流平稳的河流两岸边的两位游泳运动员,A站在较下游的位置,他的游泳成绩比B好,现在两人同时下水游泳,为使两人尽快在河中相遇,应采用的办法是()

A.两人均向对方游(即沿图中虚线方向)

B.B沿图中虚线方向游,A偏离虚线向上游方向游

C.A沿图中虚线方向游,B偏离虚线向上游方向游

D.两人均偏离虚线向下游方向游,且B偏得更多一些

9.质量为1kg的物体在水平面内做曲线运动,已知互相垂直方向上的速度图象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的初速度为5m/s

B.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3N

C.2s末质点速度大小为7m/s

D.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

10.如所示为物体做平抛运动的x-y图像,此曲线上任一点P(x,y)的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交于x轴上的A点,则A点的横坐标为

A.0.6x B.0.5x C.0.3x D.无法确定

11.如图所示,一小球从一半圆轨道左端A点正上方某处开始做平抛运动(小球可视为质点),飞行过程中恰好与半圆轨道相切于B点。O为半圆轨道圆心,半圆轨道半径为R,OB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

A.(323)

6

gR

+

B.

33

2

gR

C.

(13)

3

gR

+

D.

3

3

gR

12.图示为足球球门,球门宽为L,一个球员在球门中心正前方距离球门s处高高跃起,将足球顶入球门的左下方死角(图中P点).若球员顶球点的高度为h.足球被顶出后做平抛运动(足球可看做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足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22

2s h t

g

+ =

B.足球位移大小

2

2

4

L

x s =+

C.足球初速度的方向与球门线夹角的正切值

2

tan

s

L

θ=

D.足球初速度的大小

2

2

2

()

4

g L

v s

h

=+

13.如图所示,竖直墙MN,小球从O处水平抛出,若初速度为v a,将打在墙上的a点;若初速度为v b,将打在墙上的b点.已知Oa、O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β,不计空气阻力.则v a与v b的比值为()

A.

sin

sin

α

βB.

cos

cos

β

α

C.

tan

tan

α

β

D.

tan

tan

β

α

14.如图,排球场总长为1L,宽为2L,网高1h,运动员在离网L远的线上的中点处跳起后将排球水平击出.若击球高度为2h,不计空气阻力,排球可视为质点,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则()

A.要使排球能落在对方界内,水平击出时排球的最小速度为

2

2

g

L

h

B.排球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随击出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C.要使排球能落在对方界内,排球落地时的最大速度为

22

21

2

2

(2)

2

8

L L L

gh g

h

++

+

D.当排球被垂直球网击出时,只要21

h h,总可以找到合适的速度,使排球落到对方界内15.如图所示,一块橡皮用细线悬挂于O点,用铅笔靠着线的左侧水平向右匀速移动,运动中始终保持悬线竖直,则橡皮运动的速度

A.大小和方向均不变

B.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C.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D.大小和方向均改变

16.如图所示是倾角为45°的斜坡,在斜坡底端P点正上方某一位置Q处以某一初速度水平向左抛出一个小球A,小球恰好能垂直落在斜坡上,运动时间为1t;小球B从Q处自由下落,下落至P点的时间为2t。不计空气阻力,12:t t等于()

A.1:2 B.1:2C.1:3 D.1:3

17.如图所示,细棒AB水平放置在地面,A端紧挨着墙面,C为AB棒的中点。现让棒的A端沿着墙面匀速上移,当B端与C点的速度大小相等时,AB棒与地面的夹角为()

A.30°B.45°C.60°D.90°

18.如图为平静的湖边一倾角为30°的大坝的横截面示意图,水面与大坝的交点为O。一人站在A点处以速度v0沿水平方向扔小石子,已知AO=40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v0=18m/s,则石块可以落入水中

B.v0越大,平抛过程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越大

C.若石块不能落入水中,则v0越大,落到斜面上时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越大

D.若石块能落入水中,则v0越大,全程的速度变化量越大

19.质量为5kg的质点在x-y平面上运动,x方向的速度图像和y方向的位移图像分别如图所示,则质点()

A.初速度大小为5m/s B.所受合外力大小为3N

C.做匀变速直线运动D.任意1s内速度的改变量为3m/s

20.某部队进行水上救援演习,两艘冲锋舟从同一地点O同时出发,分别营救A。B两点的被困人员并返回O点,如图所示,已知OA=OB,设甲冲锋舟到A点来回时间为t甲,乙冲锋舟到B点来回的时间为t乙,冲锋舟在静水中的最大速度相等,则t甲、t乙的关系是()

A.t甲

C.t甲>t乙D.无法确定

二、多选题

21.如图所示,半圆形轨道半径为R,AB为水平直径.一个小球从A点以不同初速度0v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想使小球落到轨道上时的竖直分速度最大,小球应该落在轨道的最低点

B.虽然小球初速度不同,小球落到轨道上时的速度方向和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都相同C.若初速度0v取值适当,可以使小球垂直撞击半圆轨道

D.无论0v取何值,小球都不可能垂直撞击半圆轨道

22.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若再对物体施加一个恒力,则物体可能做()A.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B.匀变速直线运动

C.曲线运动D.匀变速曲线运动

23.从某一高度以相同速度相隔1s先后水平抛出甲、乙两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在乙球抛出后两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两球水平方向的距离越来越大

B.两球竖直高度差越来越大

C.两球水平方向的速度差越来越大

D.两球每秒内的速度变化量相同,与其质量无关

24.在杂技表演中,猴子沿竖直杆向上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同时人顶着直杆以速度v0水平匀速前进,经过时间t,猴子沿杆向上移动的高度为h,人顶杆沿水平地面移动的距离为x,如图所示,关于猴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对地面的运动轨迹为直线

B.相对地面做匀加速曲线运动

C.t时刻猴子对地速度的大小为v0+at

D.t时间内猴子对地的位移大小为22

x h

25.如图为自动喷水装置的示意图.喷头高度为H,喷水速度为v,若要增大喷洒距离L,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有

A.减小喷水的速度v

B.增大喷水的速度v

C.减小喷头的高度H

D.增大喷头的高度H

三、实验题

26.(1)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点:①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②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如图所示为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现把两个小铁球分别吸在电磁铁C、E上,然后切断电磁铁C的电源,使电磁铁C上的小铁球从轨道A射出,并在射出时碰到碰撞开关S,使电磁铁E断电释放它吸着的小铁球,两铁球同时落到地面.这个实验

_________

A.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①条 B.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②条

C.不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任何一条 D.能同时说明上述两条规律

(2)如图所示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相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5 cm.如果取g=10 m/s2,那么:

①闪光频率是____

②小球运动中水平分速度是______

③小球经过B点时的速度是________

27.“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的装置如图甲所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经过水平槽飞出后做平抛运动.每次都使钢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在小球运动轨迹的某处用带孔的卡片迎接小球,使球恰好从孔中央通过而不碰到边缘,然后对准孔中央在白纸上记下一点.通过多次实验,在竖直白纸上记录钢球所经过的多个位置,用平滑曲线连起来就得到钢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①实验所需的器材有:白纸、图钉、平板、铅笔、弧形斜槽、小球、重锤线、有孔的卡片,除此之外还需要的一项器材是______

A.天平

B.秒表

C.刻度尺

②在此实验中,小球与斜槽间有摩擦______(选填“会”或“不会”)使实验的误差增大;如

果斜槽末端点到小球落地点的高度相同,小球每次从斜槽滚下的初始位置不同,那么小球每次在空中运动的时间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③如图乙所示是在实验中记录的一段轨迹.已知小球是从原点O水平抛出的,经测量A点的坐标为(40cm,20cm),g取10m/s2,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0=_________m/s,若B点的横坐标为x B=60cm,则B点纵坐标为y B=_________m.

④一同学在实验中采用了如下方法:如图丙所示,斜槽末端的正下方为O点.用一块平木板附上复写纸和白纸,竖直立于正对槽口前的O1处,使小球从斜槽上某一位置由静止滚下,小球撞在木板上留下痕迹A.将木板向后平移至O2处,再使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小球撞在木板上留下痕迹B.O、O1间的距离为x1,O、O2间的距离为

x2,A、B间的高度差为y.则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v0为________

A .2221()2x x g y

- B .2221()2x x g y

+ C .21

2

2x x g y + D .

21

22x x g y - 28.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一个学生只描出了如图所示的一部分曲线,于是他在曲线上任取水平距离△x 相等的三点a 、b 、c ,量得△x=0.10m ,又量得它们之间的竖直距离分别为h 1=0.10m ,h 2=0.20m ,取g=10m/s 2,利用这些数据可以求出:

①物体被抛出时的初速度为______m/s ;

②物体经过点b 时的速度偏角的正切值为______;(以上两空格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9.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

(1)在安装实验装置的过程中,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是水平的,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A 、保证小球飞出时,速度既不太大,也不太小

B 、保证小球飞出时,初速度水平

C 、保证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每次都相等

D 、保证小球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2)如果小球每次从斜槽滚下的初始位置不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 .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不同

B .小球每次的运动轨迹不同

C .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均不同

D .小球通过相同的水平位移所用时间可能相同

(3)研究平拋物体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1.6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 、b 、c 、d 所示,则小球在b 点的速率为_____m/s .(取两位有效数字,g 取10m/s 2)

30.在“研究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实验中:

(1)安装实验装置的过程中,斜槽末端切线必须是水平的,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A.保证小球飞出时,速度既不太大,也不太小

B.保证小球飞出时,初速度水平

C.保证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每次都相等

D.保证小球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2)在做“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引起实验结果偏差较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①安装斜槽时,斜槽末端切线方向不水平;

②确定Oy轴时,没有用重垂线;

③斜槽不是绝对光滑的,有一定摩擦;

④空气阻力对小球运动有较大影响.

A、①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④

(3)如图甲所示的演示实验中,A、B两球同时落地,说明________;某同学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将两个斜滑道固定在同一竖直面内,最下端水平,把两个质量相等的小钢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滑道2与光滑水平板衔接,则他将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化学是一门很有魅力的学科,许多学生学习高中化学感到困难,因此我们要学会去总结每个章节的重要知识点,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一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氧化反应CH4(g)+2O2(g)CO2(g)+2H2O(l) 取代反应CH4+Cl2(g)CH3Cl+HCl 烷烃的通式:CnH2n+2n4为气体、所有1-4个碳内的烃为气体,都难溶于水,比水轻 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 同位素: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原子 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重要化工原料 乙烯C2H4(含不饱和的C=C双键,能使KMnO4溶液和溴的溶液褪色)

氧化反应2C2H4+3O22CO2+2H2O 加成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先断后接,变内接为外接) 加聚反应nCH2=CH2[CH2-CH2]n(高分子化合物,难降解,白色污染) 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本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果实的催熟剂,乙烯的产量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良好的有机溶剂 苯的结构特点: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 取代反应溴代反应+Br2-Br+HBr 硝化反应+HNO3-NO2+H2O 加成反应+3H2 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低于水,易挥发。 良好的有机溶剂,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醇官能团为羟基-OH 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Na2CH3CHONa+H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固+液方法 蒸发 适用范围 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 主要仪器注意点 ①不断搅拌;②最 实例 NaCl(H 2 O) 酒精灯、蒸 后用余热加热;③ 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发皿、玻璃NaCl 结晶液体不超过容积 分开棒(NaNO3) 固+固2/3 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 升华酒精灯I2(NaCl)物分开 ①一角、二低、三 碰;②沉淀要洗NaCl 固+液过滤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漏斗、烧杯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 液+液萃取剂里,溶解度的不同,分液漏斗 把溶质分离出来涤;③定量实验要(CaCO3)“无损” ①先查漏;②对萃 从溴水中提取剂的要求;③使 取Br 2 漏斗内外大气相 第1页共20页

2 通 ; ④上层液体从 上口倒出 乙酸乙酯与 饱 和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液体 分液漏斗 分离沸点不同混合溶 蒸馏烧瓶、 冷凝管、温 Na 2CO 3 溶 液 ①温度计水银球 位于支管处;②冷 乙醇和水、I 2 蒸馏 液 度计、牛角 管 分离胶体与混在其中 凝水从下口通入; 和 CCl 4 ③加碎瓷片 渗析 半透膜 更换蒸馏水 淀粉与 NaCl 的分子、离子 蛋白质溶液、 加入某些盐,使溶质 用固体盐或浓溶 盐析 烧杯 硬脂酸钠和 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液 洗气 甘油 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 洗气瓶 长进短出 CO 2(HCl ) 气+气 液化 沸点不同气分开 U 形管 常用冰水 NO (N 2O 4) i 、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 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 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 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 NaCl 和 KNO 3 混合物。 ii 、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第 2 页 共 20 页

抛体运动知识点归纳

抛体运动知识点归纳 (一)?、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当物体所受合外力F合(加速度a)的方向跟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将做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曲线运动的性质: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始终在变化,因此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曲线运动的轨迹: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轨迹弯向合外力F合(加速度a)一方,若已知物体的运动轨迹,可判断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致方向. ★注:①若合外力与速度的夹角为θ,当θ为锐角时,物体速度增加,当θ为钝角时,物体速度减小。 ②有关曲线运动的合外力、加速度、速度的讨论(处理手段:通过特殊例子判别,平抛、匀速圆周运动) 1.曲线运动速度一定改变() 2.曲线运动加速度一定改变() 3.曲线运动合力方向一定改变() 4.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5.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6.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7.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一定不为零,合外力也一定不为零() ③有关曲线运动形成的讨论:a1分管改变速度大小,关键是a2分管改变速度的方向。 【题型一】对曲线运动的理解。(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1、在地面上观察下列物体的运动,其中物体一定做曲线运动的是 ( ) A.向东运动的质点受到一个向西的力的作用 B.正在竖直上升的气球突然遭遇一阵北风 C.河水匀速流动,正在河里匀速驶向对岸的汽艇 D.在匀速行驶的列车上,相对列车水平向后抛出的一个小球 2、质点在一平面内沿曲线由P运动到Q,如果用v、a、F分别表示质点运动过程中的速度、 加速度和受到的合外力,右上图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 3、物体受几个力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若突然撤去其中一个力,它可能做:() A.匀速直线运动 B. 匀加速直线运动C.匀减速直线运动 D. 曲线运动4、如图所示的塔吊臂上有一可以沿水平方向运动的小车A,小车下装有吊着物体B的吊钩.在小车A与物体B以相同的水平速度沿吊臂方向匀速运动的同时,吊钩将物体B向上吊起,A、B 之间的距离以2 d H t =- (SI)(SI表示国际单位制,式中H为吊臂离地面的高度)规律变化,2 则物体做() (A)速度大小不变的曲线运动. (B)速度大小增加的曲线运动. (C)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的曲线运动.(D)加速度大小方向均变化的曲线运动. 5、如图所示,曲线AB为一质点的运动轨迹,某人在曲线上P点做出质点在经过该处时其受力的8个可能方向,正确的是 ( ) A.8个方向都可能B.只有方向1、2、3、4、5可能 C.只有方向2、3、4可能D.只有方向1、3可能 (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①等时性(合运动与分运动经历的时间相等)②独立性(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各分运动独立进行,不受其它分运动的影响)③等效性(各分运动的效果叠加起来与合运动

平抛运动知识点总结及解题方法归类总结

三、平抛运动及其推论 一、 知识点巩固: 1.定义:①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②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这样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2.特点:①受力特点:只受到重力作用。 ②运动特点:初速度沿水平方向,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g ,轨迹为抛物线。 ③运动性质:是加速度为g 的匀变速曲线运动。 3.平抛运动的规律:①速度公式:0x v v = y v gt = 合速度:()2 2220t x y v v v v gt =+=+ ②位移公式:2 0,2 gt x v t y == 合位移:2 2 2 22 20 12s x y v t gt ?? =+=+ ??? tan 2y gt x v α== ③轨迹方程:2 202gx y v =,顶点在原点(0、0),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方程。 注: (1)平抛运动是一个同时经历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2)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其一般表达式为 。 (3)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恒定,所以竖直方向上在相 等的时间内相邻的位移的高度之比为 … 竖直方向上在相等的时间内相邻 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T 表示相等的时间间隔)。 (4)在同一时刻,平抛运动的速度(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ɑ)方向和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是)是不相同的,其关系式(即任意一点的速度延长线 必交于此时物体位移的水平分量的中点)。 V y x S O x x 2/V y V 0V x =V 0 P ()x y ,θα0 tan y x v gt v v θ= = ɑ θ ɑ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 注意: 中子(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 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 对应表示符号: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第七周期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 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的必然结果。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

必修1全册基本容梳理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或硼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7)若水银温度计破裂,应在汞珠上撒上硫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应在底部加一些沸石或碎瓷 片。水冷凝管中进水应下进上出。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 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 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如用四氯化碳或萃取碘水里的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里的碘后再分液 三、离子检验 (1)Cl-离子的检验: 待测溶液+AgNO3生成白色沉淀+少量稀HNO3沉淀不溶解:则证明有Cl-(2)SO42-的检验: 待测溶液+稀HCl无明显现象+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SO42-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例:粗盐提纯加入试剂顺序氯化钡(除去硫酸盐)→氢氧化钠(除去氯化镁)→碳酸钠(除去氯化钙、氯化钡)→过滤→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人教第五章 抛体运动 知识点总结

人教第五章抛体运动知识点总结 一、选择题 1.图示为足球球门,球门宽为L,一个球员在球门中心正前方距离球门s处高高跃起,将足球顶入球门的左下方死角(图中P点).若球员顶球点的高度为h.足球被顶出后做平抛运动(足球可看做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足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22 2s h t g + = B.足球位移大小 2 2 4 L x s =+ C.足球初速度的方向与球门线夹角的正切值 2 tan s L θ= D.足球初速度的大小 2 2 0 2 () 4 g L v s h =+ 2.如图所示,小球a从倾角为θ=60°的固定粗糙斜面顶端以速度v1沿斜面恰好匀速下滑,同时将另一小球b在斜面底端正上方与a球等高处以速度v2水平抛出,两球恰在斜面中点P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1∶v2=1∶2 B.v1v ∶2=1∶1 C.若小球b以2v2水平抛出,则两小球仍能相遇 D.若小球b以2v2水平抛出,则b球落在斜面上时,a球在b球的下方 3.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保持不变B.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C.物体受到变力作用时就做曲线运动D.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可以为零4.小船在静水中速度为0.5m/s,水的流速为0.3m/s,河宽为120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小船垂直河岸划动时,路程最短

B.小船过河的最短时间为400s C.当小船与河岸上游成37角划动时,路程最短,此时过河时间为300s D.当小船垂直河岸划动时,时间最短,此时靠岸点距出发点的水平距离为72m 5.一质点在水平面内运动,在xOy直角坐标系中,质点的坐标(x, y)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 x=t+t2m,y=t+3 5 t2m,则() A.质点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B.质点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C.质点的运动是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D.质点的运动是非匀变速曲线运动 6.某部队进行水上救援演习,两艘冲锋舟从同一地点O同时出发,分别营救A。B两点的被困人员并返回O点,如图所示,已知OA=OB,设甲冲锋舟到A点来回时间为t甲,乙冲锋舟到B点来回的时间为t乙,冲锋舟在静水中的最大速度相等,则t甲、t乙的关系是 () A.t甲t乙D.无法确定 7.质量为2kg的物体在xoy平面上运动,在x方向的速度—时间图像和y方向的位移—时间图像如题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2s内质点做匀变速曲线运动B.质点的初速度为8m/s C.2s末质点速度大小为8m/s D.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16N 8.光滑平面上一运动质点以速度v通过原点O,v与x轴正方向成 角,已知质点沿x轴正方向以x a做匀加速运动,沿y轴正方向以y a做匀加速运动,则() A.质点一定做匀加速曲线运动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高一物理必修二平抛运动基础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高一物理必修二平抛运 动基础知识点归纳 平抛运动在高一物理《考试大纲》中属Ⅱ级要求的知识点,下面是WTT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物理必修二平抛运动基础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物理必修二平抛运动基础知识点 高一物理学习方法 1.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较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愿意学习。愿意学习,才能找到学习的乐趣。有了乐趣,长期坚持,就产生了较稳定的学习兴趣 志趣。把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是成长生涯中必不可缺少的一事。经日积月累,终会有所成效。 2.掌握学习策略,善于整体把握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任何一段材料学习之前,先从整体、宏观去了解其主要内容和方法、结构和思路、内在的逻辑关系等,再从局部、细节入手,掌握各自知识点,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强调应用,在应用中内化、感悟,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丰富学生们的知识结构,建立多节点相连的知识网络。较后再从整体的角度审视学习过程,对陈述性、程序性和策

略性知识能充分的理解和应用。如“序言”教学设计中我们是先粗读课本,从封面、插图、目录到各章内容、安排题例等,整体上了解高一物理是干什么的,有哪些内容,是安排的。然后再说“序言”的内容,我们仍然是先找出“序言”分几部分,每部分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该核心问题举了哪些例子等,之后希望同学们通过序言的学习达到如下共识识:高中物理的有用性、有趣性;有信心学好高中物理;学好物理有法可依。 3.掌握学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 物理学习同其他知识学习一样,大的方面,应把握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反馈、再复习巩固、再练习深化提高等环节。小的方面,要重视听好每一节课和做好每一道题。对教材内容,第一遍读时要细、慢、思、记。认真研读,明确思路,积极思考、辩析概念,掌握规律,学会应用。做练习,要遵循“读、审、建、构、解、思”六步骤。即拿到一道题后,要读明题意,审清条,建立联系,构造模型,正确解答,分类反思。对待复习,要做到及时复习,抢在遗忘之前进行。要有效复习,举一反三、纵横联系,注意知识结构的充实,注意技能、技巧的掌握。在学习过程,注意合作学习,强调与教师、与同学的合作和交流,不怕出丑,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勇于质疑,和教师、同学共同理解、共同进步。对待现实事物和现象,要有问题意识,有意识地从物理学的眼光去审视,在情景之中培养探究精神。重视过程学习,加强情感体验。在学习中还要勤动手、多实验、细观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 个) 原子核 注意: 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Z 个)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7周期 主族:ⅠA ~ⅦA 共7个主族 族 副族:ⅢB ~ⅦB 、ⅠB ~ⅡB ,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

抛体运动知识点归纳

抛体运动知识点归纳 (一)⑴、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⑵、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当物体所受合外力F合(加速度 a)的方向跟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将做曲线 运动。 ⑶、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⑷、曲线运动的性质: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始终在变化,因此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⑸、曲线运动的轨迹: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轨迹弯向合外力F 合(加速度a)一方,若已知物体的运动轨迹,可判断出物 体所受合外力的大致方向. ★注:①若合外力与速度的夹角为θ,当θ为锐角时,物体速度增加,当θ为钝角时,物体速度减小。 ②有关曲线运动的合外力、加速度、速度的讨论(处理手段:通过特殊例子判别,平抛、匀速圆周运动) 1.曲线运动速度一定改变() 2.曲线运动加速度一定改变() 3.曲线运动合力方向一定改变() 4.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5.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6.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7.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一定不为零,合外力也一定不为零() ③有关曲线运动形成的讨论:a1分管改变速度大小,关键是a2分管改变速度的方向。 【题型一】对曲线运动的理解。(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1、在地面上观察下列物体的运动,其中物体一定做曲线运动的是( )

A.向东运动的质点受到一个向西的 力的作用 B.正在竖直上升的气球突然遭遇一阵北风 C.河水匀速流动,正在河里匀速驶向对岸的汽艇 D.在匀速行驶的列车上,相对列车水平向后抛出的一个小球2、质点在一平面内沿曲线由P运动到Q,如果用v、a、F分别表示质点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和受到的合外力,右上图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3、物体受几个力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若突然撤去其中一个力,它可能做:() A.匀速直线运动 B. 匀加速直线运动C.匀减速直线运动 D. 曲线运动 4、如图所示的塔吊臂上有一可以沿水平方向运动的小车A,小车下装有吊着物体B的吊钩.在小车A与物体B以相同的水平 速度沿吊臂方向匀速运动的同时,吊钩将物体B向上吊 起,A、B之间的距离以()(表示国际单位制,式中H为吊臂离地面的高度)规律变化,则物体做() (A)速度大小不变的曲线运动.(B)速度大小增加的曲线运动. (C)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的曲线运动.(D)加速度大小方向均变化的曲线运动. 5、如图所示,曲线为一质点的运动轨迹,某人在曲线上P点做出质点在经过该处时其受力的8个可能方向,正确的是( )

【高一物理下册平抛运动知识点归纳】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高一物理下册平抛运动知识点归纳】八年级物 理上册知识点 ①竖直方向的运动是自由落体 例如:平抛运动的物体和自由落体的物体落地时间一样(2014江苏);平抛出去之后与地面发生弹性碰撞,与自由下落后与地面发生 弹性碰撞,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是一样的(2012江苏)。 ②竖直高度决定下落时间 例如:由高度比较下落时间长短(2012全国卷),由高度计算出 时间,然后通过水平位移求出初速度(2012北京)。 ③结合斜面应用tanθ=2tanφ 例如:落在斜面上出发落在斜面上,速度与斜面夹角为定值(课本P.26);落在水平面上,初速度越大,速度与水平面夹角越小(2013云南);垂直落到斜面上,根据斜面倾角及几何关系,求出末 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2010全国)。 ④平抛运动实验 例如:结合频闪照片,用竖直方向的运动求频闪频率(来源不明);竖直方向不同间距,分析水平位移(2013北京);课本图示装置,平 抛小球和自由落体小球总同时落地、平抛小球和匀速小球总能相撞(2014江苏)。 ⑤类平抛运动 例如:斜面上的物体做类平抛运动(来源不明);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转,显像管原理、喷墨打印原理(2013广东)。 ⑥结合力学其它知识 “摆”在最低点时绳子断开,小球平抛(2013福建);水平滑动后平抛(2012北京);轨道圆周运动后平抛(2012浙江)。

练习题: 事故现场路面上的两物体A、B沿公路方向上的水平距离,h1、h2分别是散落物A、B在车上时的离地高度.只要用米尺测量出事故现场的△L、hl、h2三个量,根据上述公式就能够估算出碰撞瞬间车辆的速度,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落地时间相同 (B)A、B落地时间差与车辆速度无关 (C)A、B落地时间差与车辆速度成正比 (D)A、B落地时间差和车辆碰撞瞬间速度的乘积等于△L

人教高中化学第五章 抛体运动 知识点-+典型题

人教高中化学第五章 抛体运动 知识点-+典型题 一、选择题 1.里约奥运会我国女排获得世界冠军,女排队员“重炮手”朱婷某次发球如图所示,朱婷站在底线的中点外侧,球离开手时正好在底线中点正上空3.04m 处,速度方向水平且在水平方向可任意调整.已知每边球场的长和宽均为9m ,球网高2.24m ,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2 10g m s .为了使球能落到对方场地,下列发球速度大小可行的是 A .22m/s B .23m/s C .25m/s D .28m/s 2.如图所示,若质点以初速度v 0正对倾角为θ=37°的斜面水平抛出,要求质点到达斜面 时位移最小,则质点的飞行时间为 ( ). A .034v g B .038v g C .083v g D .043v g 3.如图所示一架飞机水平地匀速飞行,飞机上每隔1s 释放一个铁球,先后共释放4个,若不计空气阻力,则落地前四个铁球彼此在空中的排列情况是( ) A . B . C . D . 4.江中某轮渡站两岸的码头A 和B 正对,如图所示,水流速度恒定且小于船速.若要使渡船直线往返于两码头之间,则船在航行时应( ) A .往返时均使船垂直河岸航行

B.往返时均使船头适当偏向上游一侧 C.往返时均使船头适当偏向下游一侧 D.从A码头驶往B码头,应使船头适当偏向上游一侧,返回时应使船头适当偏向下游一侧 5.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和竖直方向的两个直线运动,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这两个分运动的v-t图线,如图所示,若平抛运动的时间大于2t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线2表示水平分运动的v-t图线 B.t1时刻的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夹角为30° C.t1时间内的竖直位移与水平位移之比为1 2 D.2t1时刻的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夹角为60° 6.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当地时间2011年10月16日进行的印地车世界锦标赛的比赛中,发生15辆赛车连环撞车事故,两届印第安纳波利斯500赛冠军、英国车手丹·威尔顿因伤势过重去世.在比赛进行到第11圈时,77号赛车在弯道处强行顺时针加速超越是酿成这起事故的根本原因,下面四幅俯视图中画出了77号赛车转弯时所受合力的可能情况,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B. C.

自由落体,平抛运动公式总结

一、基础知识 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 加速度a= 速度公式:位移公式 几个重要推论: (1) 速度——位移公式 (2) A B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A C B (3) AB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 在第1s 内、第 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 为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米内的时间之比 为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2、自由落体运动(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 初速度Vo=末速度Vt= 下落高度h=(从Vo位置向下计算)推论Vt =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的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位移s=末速度Vt =(g=9.8m/s2≈10m/s2) 上升最大高度Hm= (抛出点算起) 往返时间t=(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向下 为,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平抛运动运动规律 1、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2、性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运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3、基本规律:以为原点,水平方向(初速度v0方向) 为轴, 方向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 (1)水平方向:做运动,速度vx=,位移x = . (2)竖直方向:做运动,速度vy=,位移y = . (3)合速度:v= ,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θ= = . (4)合位移:s= ,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tan α= = .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 金属性(还原性)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 2,氢化物越稳定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 6——周期与主族 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 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 所以, 总的说来 (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2) 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以上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 专题一: 第二单元

物理必修二抛体运动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课文知识点解析 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1、等时性:从时间方面瞧,合运动与分运动总就是同时开始、同时进行、同时结束,即同时性、 2、等效性:合运动就是由各分运动共同产生的总运动效果,合运动与各分运动总的运动效果可以相互替代,即等效性、也就就是说,合运动的位移s合、速度v合与加速度a合分别等于对应各分运动位移s分、速度v分、加速度a分的矢量与、 3、独立性(independence of motion) 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运动,其中的任一个运动并不因为有其她运动而有所改变,合运动就是这些相互独立的运动的叠加,这就就是运动的独立性原理,或叫做运动的叠加原理、各分运动独立进行,各自产生效果(v分、s分)互不干扰、 整体的合运动就是各分运动决定的总效果(v合、s合),它替代所有的分运动(等效性),合运动与分运动进行的时间相同(同时性)、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一、运动的合成(composition of motion) 1、含义: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 2、遵循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3、合运动性质由分运动性质决定、 (1)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2)两个初速度均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不同)的合运动就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3)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4)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与另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就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5)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其性质由合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初速度的方向的关系决定、(既与运动可能就是直线运动,也可能就是曲线运动) (6)竖直上抛物体的运动可瞧作就是由竖直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合成的、 竖直方向的抛体运动-课文知识点解析 竖直下抛运动 一、定义 把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v0沿着竖直方向向下抛出,仅在重力作用下物体所做的运动叫做竖直下抛运动、 二、条件 1、初速度竖直向下、 2、只受重力作用、 三、运动性质: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由于竖直下抛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a=g,竖直向下,初速度竖直向下,故物体的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四、规律 1、速度公式:v=v0+gt

高一物理平抛运动公式总结.doc

高一物理平抛运动公式总结 平抛运动是典型的匀变速曲线运动的模型,是高一物理学习的重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物理平抛运动公式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V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tg=Vy/Vx=gt/Vo 7.合位移S=(Sx^2+S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tg=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与的关系为tg=2tg。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 (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高一物理学习方法 一、课前认真预习 预习是在课前,独立地阅读教材,自己去获取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课前预习未讲授的新课,首先把新课的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则要抓住其核心,以及与其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与联系,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 二、主动提高效率的听课 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非常主动、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同时可以对比老师的讲解以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也可以作进一步的质疑、析疑、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定期整理学习笔记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对照预习笔记、听课笔记、作业、达标检测、教科书和参考书等材料加以补充、归纳,使所学的知识达到系统、完整和高度概括的水平。学习笔记要简明、易看、一目了然,符合自己的特点。 四、及时做作业 作业是学好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熟练技能的基本方法。在平时的预习中,用书上的习题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课后作业时多进行一题多解及分析最优解法练习。 五、复习总结提高 对学过的知识,做过的练习,如果不及时复习,不会归纳总结,就容易出现知识之间的割裂而形成孤立地、呆板地学习物理知识的倾向。其结果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册

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 2、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个不完全),周期数=电子层数 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4、碱金属元素 (1)碱金属元素的结构特点:Li 、Na 、K 、Rb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Na 与K 分别与水、氧气反应的情况 分别与出K 、N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4)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5、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的结构特点:F 、Cl 、Br 、I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单质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条件与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 (4)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5)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核素 (1)核素的定义: A P X (2)同位素: 1 1H 、 2 1H 、 3 1H (3)原子的构成: 二个关系式: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P + 中子数N (3)几种同位素的应用: 126C 、146C 、 2 1H 、 3 1H 、238 92U

二、元素周期律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2)电子总是先从内层排起,一层充满后再排入下一层,依次是K、L、M、N (3)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2 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 个电子。 2、元素周期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3、第三周期元素化学性质变化的规律 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钠镁与水反应现象,比较钠镁与水反应的难易(方程式书写) (2)镁铝与盐酸反应的难易(现象,方程式) (3)比较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比较硅、磷、硫、氯与氢气反应的难易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2)比较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3)向硫化氢水溶液中滴入氯水的现象 结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4、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5、在周期表中一定区域可以寻找到一定用途的元素 (1)寻找半导体材料 (2)寻找用于制造农药的材料 (3)寻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合金材料 6、推测钫(与K同一主族在K的下面)的性质 推测铍的性质 推测量114号元素的位置与性质 三、化学键

平抛运动知识点总结及解题方法归类总结

三. 平抛运动及其推论 一、知识点巩固: 1 ?定义:①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②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加速度为重力加 速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2?特点:①受力特点:只受到重力作用。 ② 运动特点:初速度沿水平方向,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g,轨迹为抛物线。 ③ 运动性质:是加速度为名的匀变速曲线运动。 注: (1) 平抛运动是一个同时经历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山落体运动的合 运动。 2 (2) 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其一般表达式为y =ax +处+心。 (3)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 a = s 恒定,所以竖直方向上在相 等的 时间内相邻的位移的高度之比为可:旳:53 = 1:3:5…竖直方向上在相等的时间内相邻 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九一%=弘一口 = &尸(T 表示相等的时间间隔)。 (4)在同一时刻,平抛运动的速度(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Q )方向和位移方向(与 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是0)是不相同的,其关系式taneQ2taii& (即任意一点的速度延长线必 交于此时物体位移的水平分量的中点)。 3?平抛运动的规律:①速度公式:v A =v 0 r v = gt 合速度:V z = Jv ; +彳=尿+(g/) ,顶点在原点(0、0),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方程。 ②位移公式:竽 ③轨迹方程:

③任何相等的时间速度改变量Av=gAz 相等,且△一 方向竖直向下。 ④ 以不同的初速度,从倾角为0的斜面上沿水平方向抛出的物体,再次落到斜面上时速 度与斜面的夹角m 相同,与初速度无关。(飞行的时间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时间越长。) 如上图:所以心如⑶怡 g 所以tan (a + &) = 2tan&, 0为定值故a 也是定值,与速度无关。 ⑤ 速度y 的方向始终与重力方向成一夹角,故其始终为曲线运动,随着时间的增加,⑹“ 变大,&T,速度y 与重力的方向越来越鼎近,但永远不能到达。 ⑥ 从动力学的角度看:山于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到重力,因此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机械能守恒。 5、斜抛运动: 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与水平方向成一定角度抛出,且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不 计 4 ?平抛运动的结论: 描绘平抛运动的物理量有弘、7、J X 、7、S 、?、6、t,已知这八个物理量中的 任意两个,可以求出其它六个。 ②水平射程: ,由h, g, v 0共同决定。 ①运行时间: ill h, g 决定,与%无关。 tan(n + ^)=—=— V .v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