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成语复习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备考:成语辨析之望文生义、褒贬误用

• 13.【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不 能理解为“江河向下流淌”。
• 14.【目无全牛】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整个的牛(全牛), 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不用看到全牛。用来形 容技艺已到达十分纯熟的地步。△不能理解为“没有整体观”。
• 15.【久假不归】长期借用,不归还。△不能将“假”理解为“放假”。
• 16.【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不能 理解为“理所当然”。
• 17.【登高自卑】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不能理解为“登上高山感到自卑”。
• 18.【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到达更高的水平。 也说升堂入室。△不能理解为“走进房间里”。
• 7.【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也指讨好别人的花言 巧语和伪善态度。
• 8.【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 事物)。 • 9.【上下其手】指玩弄手法,暗中作弊。
• 10.【言传身教】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 指不好的事)。 • 11.【始作俑者】孔子反对用俑殉葬,他说,开始用俑殉葬的人,大概没有后 嗣了吧!后泛指恶劣风气的首创者。
• 1.把握关键语素
• (1)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 喷薄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 判断:(错误) • 理由:“率尔成章”指不经构思,随便着笔,形容写作态度不严肃认真。 率尔,随便的样子。句中把“率尔”理解成“直接”,属望文生义。
• (2)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 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成语运用1(知识积累)》课件

知识积累
褒贬误用是对成语的感情色彩不理解造成的。请识记下列成语的感情色彩:
始作俑者(贬)
胸无城府(褒)
无所不为(贬)
弹冠相庆(贬)
倾巢而出(贬)
官样文章(贬)
不可思议(中)
一发而不可收(褒)
一发而不可收拾(贬) 锒铛入狱(中)
半斤八两(贬)
蔚然成风(褒)
叹为观止(褒)
每况愈下(贬)
凤毛麟角(褒)
无微不至(褒)
1.明辨对象 有些成语的适用对象具有特定的“方向性”或“针对性”,有的指 自然界,有的指人类社会;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 妻之间;有的只适用于某一领域 如“遍体鳞伤”与“体无完肤”,都形容伤得重,但前者只能用于人, 后者却可见用于人或抽象的理论。 2.明辨场合 有些成语的意思只能在固定的场合适用,如果不注意就可能产生误 用的情况
褒贬色彩有区别
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都表示细到极点,但后者带贬义。褒贬色 彩看似简单易辨,其实情况有些复杂,有些成语尽管褒贬色彩相同,但意味有所不 同。
如“开门揖盗”与“引狼入室”都表示自己做了害自己的事情,都带贬义, 但“开门揖盗”更带一些傻气。
有些成语可褒可贬
①“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贵的是杜甫还坚持了这种苦心孤诣的写作态度。 (明显含褒义)
②徐世昌苦心孤诣地运动着做了一次大总统,后来被人赶跑了。(含有讽刺、 挖苦义)
中考语文总复习10-清单二十七 统编本语文教材成语汇总

清单二十七 统编本语文教材成语汇总
返回年级导航
9.摧枯拉朽:这里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10.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11.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12.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觉醒过来。 13.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14.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 15.一丝不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16.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17.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了极点。疾,痛恨。 18.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19.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任,担当,接受。
语文
清单二十七 统编本语文教材成语汇总
清单二十七 统编本语文教材成语汇总
清单二十七 统编本语文教材成语汇总
古诗词曲的默写
a
a
a
a
a
a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清单二十七 统编本语文教材成语汇总
返回年级导航
【七年级上册】 1.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表示十分高兴,现常用来表示程度极深。 2.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3.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走路的多个人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指要虚心 向别人学习。 4.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5.博学笃志:广泛学习而意志坚定。 6.三十而立:人到三十岁,能独立于社会生活,指开始有所成就。 7.乐在其中:指乐趣在自己所做的事情当中。形容自得其乐。 8.从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9.箪食瓢饮:箪食指一竹筐饭;瓢饮指一瓢汤。指清贫的生活。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必考170个四字成语复习攻略(五)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必考170个四字成语复习攻略(五)81、莫须有:原意是也许有吧。
后指凭空捏造。
82.不可分割:指双方的争吵、争斗、僵局和难以开启的外交关系。
它还描述了双方之间极其密切的关系,难以分开。
83、平铺直叙:既可形容说话或写文章平平淡淡,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含贬义;也可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加修饰,直接地简单地说出自己的意思,含褒义。
84.评论:指无聊的人漫不经心地谈论女人的外表。
它也指在小范围内挑剔85、平易近人:指态度谦和,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章、讲话)浅近易懂,使人喜欢看,喜欢听。
86.唠叨:描述冗长,作品不清晰。
它还描述了情感脆弱性。
87、披星戴月:身披星星,头戴月亮。
形容早出晚归,也形容不分昼夜地奔波或在野外辛勤劳动。
88.疏通肝胆:打开;滴滴,滴滴。
这是诚实和忠诚的隐喻89、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也比喻不相上下,可以匹敌。
90.平地上的雷声:对突然的重大变化的隐喻。
地位或声誉的突然提升。
91、飘飘欲仙:飘飞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
多指人的感受轻松爽快。
形容诗文、书法等的情致轻快飘逸。
92.详尽:既指详细生动的描述,也指丑陋的外表。
93、奇文共赏:既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也指把新奇的文章拿出来共同欣赏。
94.谦虚绅士:指那些假装谦虚但实际上虚伪的人,以及那些谦虚且能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95、千锤百炼:形容对诗文多次加工润色,精益求精。
也比喻经过多次斗争和考验。
96.竖琴和竖琴的不和谐:这意味着当竖琴和竖琴一起演奏时,声音不协调。
夫妻不和的隐喻。
97、清风明月:清凉的风,明亮的月用以比喻高人雅士的风致。
98.规则和戒律:僧侣、尼姑和道士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戒律。
一般规则和条例。
他们大多数人都不讲道理。
99、沁人心脾:渗入到人的内脏。
多形容吸人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进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文学艺术作品美好、动人,使人深受感动。
100.一致性:许多文章都是一样的。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必考170个四字成语复习攻略(七)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必考170个四字成语复习攻略(七)121、天高地厚:比喻恩情深厚;也形容事物艰巨复杂。
122.玩弄文字:它既指歪曲法律规定和作弊,也指玩弄写作技巧。
123、尾大不掉:比喻属下势强,不听从调度指挥。
比喻事物前轻后重,难以驾驭的现象。
124.无关:文章内容与标题不符。
它还指对话和对话与中心的分离。
125、无声无臭:没有声音,没有气味。
比喻默默无闻,也比喻对外界没有什么影响。
126.无所不能:你可以用你的话做任何事。
制造更多贬义词。
处处极端词语的范围很广。
他一丝不苟。
非常体贴。
127、无能为役:原指不足以供某人役使。
后多用于自谦,表示才干比某些人低下。
泛指没有能力做好某件事情。
128.温柔、善良、顺从、节俭和忍耐:最初指的是温柔、善良、顺从、节俭和忍耐的五德。
这原本是儒家的处人处事原则。
它也被描述为温和和缺乏斗争。
129、先天不足:指人或动物生下来体质就不好,也泛指事物的根基差。
130.如果什么也没发生:指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的态度;也指坏人和坏事,让他们去吧,不在乎。
131、循规蹈矩:一般形容拘泥保守,贬义词;也可指按照规则行事,褒义词。
描述:美丽,美丽,迷人。
133、形若无事:既指在紧急关头台杜镇定自若,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134.如果你学习好,你将成为一名官员:如果你还有剩余的权力,你将成为一名官员。
后者指的是优秀的学习成绩,然后晋升为官员。
135、洗心革面:比喻将错误的思想清除,改变原来的面目,也比喻人犯过错的人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136.刚下火车时:指官员刚到的办公室。
现在它更像是一个你刚来工作的地方。
137、行云流水:比喻诗文纯任自然,毫无拘执。
比喻无足轻重。
138.爱新恨旧:爱新恨旧。
很多人形容爱情中的不忠,也形容爱情中的事情不是一心一意的。
139、应接不暇:指一路上风景优美,看不过来;也形容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140.一团糟:它可以指失去控制或失去控制的贬义词;它也用来表达程度的深度,一个中性的词。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知识点——成语解释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知识点——成语解释安然无恙:形容人或物平安无事,没有遭受到任何损害。
安然:平安;恙恋病。
注意:安然无志是一点损害都没有,有一点的心伤也不能叫“无恙”。
拔苗力长:比喻走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办坏了。
跋山涉水:越过山峻,趟水可词,形客旅途艰苦。
跋:在山上行走;涉从水上经过,渡。
百看不厌:对喜欢的人,事物等看多少遍都不厌倦,也喻非常喜欢。
班门弄斧:在巧匠鲁班门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搬弄是非:在背后蓄意挑拨,引起纠纷。
变本加厉:形容情况变得比原来更加平重。
本:原来;厉:猛烈。
注意:作贬义用,注意“厉”的与法。
变幻莫测:变化多端,无法揣测。
变幻:不规则地改变。
注意:一定是”无法端测”的变化,那种能够预知的变化不可以用这个词。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息)。
匠心;巧妙的心思。
注意:用于人的创造,特别是艺术性列造,而不能用于自然景观。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形容虚心请教。
耻:耻辱。
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成事物到无法换板的地步。
药:用药治疗。
注意:该成语为贬义。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难以理解。
不期而遇:期:约定时间。
没有约定而遇见。
指意外碰见不屈不挠:指在逆境中或恶势力、苦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
屈:屈服挠:弯曲。
不速之客:没有受到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
速:邀请。
注意:必须是没有到邀请”的客人,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
屑:认为值得注意;强调“不屑于”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喻,明白,了解。
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注意:“事先没有商量”而有一致的行动,只要商量过就不能用这个词了。
不折不扣:不打折扣,表示十足底。
折:折扣。
层峦叠嶂;层峦:山连着山;叠障:许多高险的像屏障一样的山。
形容山峰多而险峻。
畅所欲言: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
畅:痛快,尽情。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2021年中考语文成语复习:容易用错对象

2021年中考语文成语复习:容易用错对象1.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只形容女子)毕业典礼那天,男女同学打扮得花枝招展....,意气风发,灵动的青春在校园里尽情飞扬。
(2017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锅中沸腾一样。
(形容人多)条条龙舟在锣鼓声中你追我赶,河堤上坐满了呐喊助威的观众,龙胜山城人声鼎沸....。
(2014广西桂林)()3.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只能形容内心的情感)在海军建军70周年阅兵式上,人民海军挥戈闯大洋,砺剑海天间,民族自豪感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
(2019山东青岛)()4.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不形容信息)之前收集的信息参差不齐....,我们必须进行整理分析才能录入文档。
()5.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注意与“耸人听闻”区别)(1)这些伪劣药品酿成的种种惨剧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2014黑龙江大庆、2016青海)()(2)我市因经济建设成效好而获国务院“点赞”,这骇人听闻....的消息令全市人民欢欣鼓舞。
(2016广西柳州)()6. 【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走进桃花源,看到朵朵含苞待放的桃花,情绪低落的她不禁眉开眼笑....了。
(2019江西)() 7.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1)纪实类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塑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2019湖北黄石)()(2)九年级开展了“爱我东坡”活动,同学们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迹感动了老师。
(2017四川眉山)()8.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只指一个人,不可指多个人)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
(《台阶》)()9. 【悲天悯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人教版语文中考成语专题复习

人教版语文中考成语专题复习一、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⑴全面了解成语含义,注意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如狐假虎威”,语出寓言故事,表面义即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义为倚仗别人权势欺压人。
“买椟还珠”,原意是“买下匣子,退还珍珠”,比喻义为“不识货,舍本逐末,取舍失当”。
⑵了解成语常见误用类型,训练判断成语运用正误的能力。
二、成语误用的主要类型成语误用的类型:主要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不合语境、谦敬错位、搭配不当、自相矛盾和前后重复等。
下面,结合实例给同学们谈谈不同错误类型的解答技巧。
(一)望文生义,所谓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的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
而有些成语中的语素,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意义,不能用表面的现代汉语的意义去解释。
例如:一文不名,名,占有。
名不副实,副,相称。
赴汤蹈火,汤,热水。
十年树木,树,种植。
身体力行,体,亲自体验、实践。
如果不了解成语的确切含义,就会犯“望文生义”的错误。
解答这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重点语素。
例如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件高档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大方之家”是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大方:大道理。
而在例1中,由于望文生义,误将“大方”理解成不吝啬,从而导致了整个成语的误用。
成语“文不加点”,是说“写文章非常快,不用涂改就写成了”,形容才思敏捷,下笔成章。
“点”,在这里是“涂改”的意思,而不是字面意思——“文章不加标点符号”。
再如“别无长物”,是指“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长物”指的是多余的东西,不能理解成“特长”。
这类望文生义现象的出现主要是考生对成语中个别语素没有把握到位。
(2)把握引申义。
例如成语“坐地分赃”,字面意思是“坐在地上分取赃物”,其真正意义为“不亲自偷抢而坐在家里分取赃物”。
如果仅从字面理解就容易犯望文生义的错误。
再如“目无全牛”,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凤毛麟角,表面义为凤凰的毛、麒麟的角;实际义为稀少而可贵的人才或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