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纹枯病综合防治

玉米纹枯病综合防治
据报道在南方玉米种植区,一般年份发病率为40%左右,严重时达70%,个别地块或品种高达100%;制种田发病率更高,一般年份植株发病率在50%以上,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在云南玉米种植区,由于玉米生长期气温高、湿度大,纹枯病已成为玉米第一大病害。
玉米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对春玉米的危害主要在籽粒形成期至灌浆期,该病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
在滇中8月上中旬玉米田温湿度条件适宜时,土表的菌核开始萌发形成菌丝,侵染玉米基部叶鞘,并逐渐向上蔓延发展。
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结合有关玉米纹枯病的报道和楚雄州玉米种植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下防止措施:
防止措施:
1、栽培防治足在高产的前提下,利用耕作栽培措施以控制玉米纹枯病的发生和发展,此举既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平衡,也有利于寄主作物的生长发育。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1.1选择优良抗病的杂交种。
品种问抗性有一定的差异,选用抗病或耐病的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1.2施肥。
注意均衡施肥,防止后期脱肥,避免偏施氮肥,适量增施钾肥;
1.3排水及合理密植。
注意及时开沟排水,合理密植,降低田间湿度,以减轻发病程度。
2、药物防治
适时施药防治。
田间病株率达到3%-5%时,每亩用5%
井岗霉素1000倍液、50%农利灵可稀释,或50%消菌灵可湿性粉剂40克,对水50-70公斤喷雾,隔7-10天再防治一次。
施药前要剥除病叶叶鞘。
怎样防治玉米纹枯病、玉米螟的发生

排水降湿
做好田间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不利于纹枯病等病原菌的生长繁
殖。
清除杂草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原菌 和害虫的藏匿场所。
推广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合理应用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寄生性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制剂 控制玉米螟等害虫的种群数量。
化学防治
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及时使用登记在册的高效、 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1 2 3
抗病抗虫品种选育
加强玉米抗病抗虫品种的选育工作,利用生物技 术手段提高品种的抗病抗虫性能,减少化学农药 的使用。
综合防治技术集成
深入研究玉米纹枯病、玉米螟的发生规律,集成 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形 成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智能化监测与预警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玉米病虫害智能化监测 与预警系统,提高病虫害发现的时效性和防治的 精准度。
注意事项
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务必按照推荐剂量和使用方 法,防止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定期巡查和病情监测
定期巡查
在玉米生长关键时期,定期巡查田间, 观察玉米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VS
病情监测
一旦发现病虫害发生,及时进行病情监测 ,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为采取防治措施 提供依据。
01
结论与展望
防治成效与意义
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玉米螟的危害
玉米螟是玉米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以幼虫蛀食玉米植株的茎秆、叶片、雌穗和雄穗等部位。受害植株生长受阻, 叶片残缺不全,茎秆易折断,雌穗发育不良,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防治的重要性和意义
保障粮食安全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防治玉米纹枯病和玉米螟对于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摘要介绍了玉米纹枯病的症状、病原及发病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为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纹枯病症状;发生;防治措施近年来,随着紧凑型玉米品种的推广和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玉米纹枯病在我国一些玉米产区发病日趋严重,而农民往往忽视对该病害的防治。
纹枯病在春、夏、秋玉米上皆可发生,发病株率22%~71%,个别地块或品种甚至达100%,由该病导致的损失一般在15%左右[1],发病重时果穗腐烂,造成严重减产,成为制约玉米增产的重要病害因素之一。
1症状玉米纹枯病主要危害玉米叶鞘、叶片、茎秆和果穗,最初多由基部叶鞘发病,从下而上逐步扩展,典型症状为在叶片、叶鞘或苞叶上形成不规则的云纹状病斑,边缘呈深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包围叶片和叶鞘直至干枯。
茎秆受害后期组织松软解体,植株极易倒伏,而果穗受害时常造成腐烂,使果穗秃顶,粒重下降,影响玉米品质和产量。
环境湿度大时,病斑上可见白色菌丝体,病部组织内或叶鞘与茎秆间常产生褐色不规则的颗粒状菌核,菌核成熟后极易掉落至田间,越冬后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2病原引起玉米纹枯病的病原有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双核丝核菌(Rhizoctonia binucleate)和玉蜀黍丝核菌(Rhizoctonia zeae V oorhees)[2],其中双核丝核菌主要危害小麦,玉蜀黍丝核菌常危害果穗致穗腐,而玉米纹枯病的主要病原是立枯丝核菌,根据菌丝融合与否划分为不同的融合群,不同融合群菌株在培养性状、致病性等方面均有差异。
玉米纹枯菌菌丝幼嫩时白色,老熟后呈褐色,分枝与主枝多呈直角,分枝处有缢缩,分枝附近有隔膜,无锁状联合,不产生孢子。
菌丝细胞一般为多核,气生菌丝较发达,白色的菌丝团逐渐纠集为褐色菌核,菌核表面有微孔,抗逆性较强。
3发病规律玉米纹枯病以遗留在土壤中和病株上的菌丝和菌核越冬,越冬后仍能存活,成为翌年病害发生的初侵染来源,越冬菌核萌发,长出菌丝侵染叶鞘,病、健叶片和叶鞘相互搭接造成再侵染。
玉米纹枯病防治方法

玉米纹枯病防治方法玉米纹枯病是一种常见的玉米病害,它会导致玉米叶片出现黄化、枯死、裂纹等症状,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防治玉米纹枯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玉米纹枯病的首要措施。
在选用品种时,应选择抗病性强、适应性好、产量高的品种。
同时,还应注意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和种植密度,以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
二、加强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预防玉米纹枯病的重要措施。
在田间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施肥:玉米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但过量施肥会导致玉米生长过旺,易感染病害。
因此,应根据土壤肥力和玉米生长需要,合理施肥。
2.及时除草:杂草是玉米纹枯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因此应及时除草,减少病害传播。
3.保持土壤湿润:玉米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但过度干旱或过度湿润都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和抗病能力。
因此,应根据土壤和气候条件,合理浇水。
4.及时清除病残体:玉米纹枯病病原菌可以在病残体中长期存活,因此应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害传播。
三、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玉米纹枯病的常用防治方法。
在化学防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药剂:应根据病情和药剂的毒性、效果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剂。
2.正确使用药剂:应按照药剂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药剂,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
3.注意药剂剩余物的处理:化学药剂有毒性,使用后应注意处理药剂剩余物,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四、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有效的防治方法。
在生物防治中,可以利用一些有益微生物,如枯草芽孢杆菌、拮抗菌等,来控制玉米纹枯病的发生。
生物防治的优点是安全、环保、不会产生药害残留等问题。
综上所述,预防和控制玉米纹枯病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保障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值得注意的玉米纹枯病

值得注意的玉米纹枯病
近年来,在有害生物调查过程中,发现玉米纹枯病的发生比较严重。
由于发病是在玉米的中下部,比较隐蔽,又由于发病是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没有引起广大农民的重视,给玉米造成一定程度的减产,给农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玉米纹枯病的症状
主要侵害叶鞘,也可以危害叶片或果穗苞叶。
最初主要发生在近地面的叶鞘和叶片上,逐渐向上发展。
病斑椭圆形至不规则形,呈轮纹状,中央灰褐色,边缘褐色,周围有紫红等颜色,常互相愈合成不规则的云纹状斑,后期叶鞘、苞叶或叶片上长出褐色小颗粒状菌核,菌核稍动则落。
二、玉米纹枯病的发病条件
病原菌以菌核随病株残体或落于土壤里越冬。
7月份遇多雨时症状明显,先从茎基部叶鞘开始发生,逐渐向上,延续发病到收获停止。
少雨干旱年份发病轻。
发病严重时,叶鞘、果穗苞叶和联接的叶片部位,均长满病斑枯死,表面着生大小不等菌核,在低洼地亦易发生。
三、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方法
主要采用农业技术措施,深翻土地、轮作、增施粪肥和种植抗病品种。
发病重时可用井岗霉素对水喷雾,防效较好。
- 1 -。
值得注意的玉米纹枯病

茎秆病变
在茎秆上,病斑会沿茎秆纵向扩 展,形成云纹状的病斑,病斑边 缘褐色,严重时会导致茎秆折断 。
穗部病变
玉米纹枯病也会侵染穗部,造成籽 粒不饱满,甚至形成空穗。
发病规律
1 2 3
气候条件
玉米纹枯病的发病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高温 高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土壤类型
土壤质地和肥力也对玉米纹枯病的发病有影响 ,土壤粘重、排水不良、贫瘠或偏施氮肥的地 块容易发生病害。
04
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案例和 效果
某地区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案例
01
背景介绍
某地区玉米种植过程中受到纹枯病的严重侵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当地农业部门进行了防治案例的研究。
02 03
防治方法
该地区采用了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农业 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药剂防治则使 用了井冈霉素等杀菌剂。
02
玉米纹枯病的危害和影响
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产量损失
玉米纹枯病会导致玉米叶片早枯,影响光合作用,从而降低玉米穗的发育和 籽粒的饱满度,最终导致产量下降。
品质下降
受玉米纹枯病影响的玉米籽粒品质下降,干物质含量低,脂肪和蛋白质含量 也可能受到影响。
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
土壤污染
玉米纹枯病的致病菌在土壤中大量繁殖,可能造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土 壤质量下降。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不同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有较大差异,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 性强的品种是预防纹枯病发生的基础。
轮作倒茬
避免连作,实行轮作倒茬,减少病菌的积累和繁殖,减轻病害发 生。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及时中耕除草,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降低 田间湿度,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玉米纹枯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玉米纹枯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篇一《认识玉米纹枯病这个“小麻烦”》咱农民朋友种玉米啊,就盼着有个好收成。
可这玉米纹枯病啊,就像是个调皮捣蛋的小鬼,时不时地来捣乱。
我就记得去年种玉米那时候,本来看着那玉米苗子长得绿油油、齐刷刷的,心里还美滋滋的,想着今年肯定有个好收成。
有一天我去地里瞅,好家伙,有些玉米植株的基部咋出现了一圈一圈像水渍一样的斑啊。
刚开始我还没太当回事,以为就是沾上点儿露水啥的。
可没过几天,这斑就开始蔓延啦,颜色也变得更深了,就像有人在玉米茎秆上画了些乱七八糟的暗色条纹。
我凑近仔细一看,还能看到上面长着一些小小的菌丝,像棉花丝似的,附着在玉米秆上。
这时候我心里就有点发慌了,知道这可能就是玉米纹枯病找上门了。
再仔细看看,病株叶子的颜色都变得有点黄绿黄绿的,不像其他健康的玉米叶子那么精神。
而且啊,有些病株明显长得比旁边健康的玉米要矮小,就像个营养不良的瘦小子。
这玉米一旦染上了纹枯病,那精气神就全没了。
后来我还发现,病情严重的玉米,那些叶片开始枯黄、卷缩,最后干脆就耷拉下来,像个打了败仗的小兵。
篇二《玉米纹枯病的防治“小妙招”》吃一堑,长一智,去年玉米纹枯病闹得那一出啊,让我下定决心,今年可得好好防治防治。
首先呢,选种子的时候我可没含糊。
专门挑了那些抗病性强的品种,就想着咱得从根源上把这病给防住。
这选种子啊,就好比给战士们挑选精兵强将,得选那些身体素质好、抵抗力强的,才能在战场上打胜仗。
种地之前,咱得把地给整整好。
去年的玉米秸秆我都处理得干干净净,把它们都翻到地下去当肥料了。
但翻地的时候啊,还顺带着把地里的病菌也给深埋一下,让它们没那么容易冒头。
然后啊,我还注意了种植密度,不能让玉米种得太密了。
为啥呢?太密了就不通风,这病菌啊就喜欢待在那种闷乎乎的环境里。
咱得让这些玉米有足够的空间透透气、晒晒太阳。
施肥也有讲究,多施点有机肥,让玉米长得壮壮的。
就好比人一样,身体强壮了,抵抗力自然就强,病菌也就不容易欺负它啦。
玉米纹枯病的防治
玉米纹枯病的防治玉米纹枯病是由纹枯病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对玉米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纹枯病菌寄生在种子上,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侵入玉米植株,导致茎秆、叶片、穗部等部位产生纹枯病斑。
玉米纹枯病的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种植抗病品种。
选择抗纹枯病的玉米品种是防治该病的首要措施。
通过选育和引进高抗性品种,可以有效减轻纹枯病对玉米的危害。
2. 养分合理施用。
科学施肥,加强玉米植株的营养供给,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合理施用有机肥,平衡施肥,保持土壤肥力,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3. 深耕整地。
在玉米地栽培前,要进行充分的深耕整地,提高土壤通气性和排水性,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存活期。
4. 適度間作。
间作玉米与其他作物,可以有效降低玉米纹枯病的发生。
玉米与豆类作物间作,可以通过固氮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植株的免疫力,减少病害发生。
5. 病源消毒。
使用含有杀菌剂的消毒液清洗种子,可以有效杀灭种子上的纹枯病菌,减少病害的传播。
6. 病害监测和防治措施。
定期巡视田间,及时发现纹枯病的病斑,立即将受害植株烧毁或深埋。
进行驱除周围杂草,减少病害传播源。
7. 定期喷洒药剂。
可选用具有杀菌作用的农药进行喷洒,有效控制纹枯病的发生。
喷药前要仔细阅读药剂说明书,按照配方和用药方法正确使用。
8. 合理灌溉管理。
适量灌溉,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注意排水,减少积水,降低纹枯病菌在土壤中的存活率。
9. 培育生物防治菌。
利用益生菌进行生物防治也是一种有效的控制纹枯病的方法。
通过喷洒益生菌剂可促进植物健康生长,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发生。
科学合理地防治纹枯病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提高至关重要。
通过种植抗病品种、施肥合理、深耕整地、间作、病源消毒、防治措施、喷洒药剂、合理灌溉和培育生物防治菌等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减少玉米纹枯病的发生,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玉米纹枯病综合防治和治疗办法
玉米纹枯病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中越冬,也能附着在玉米秸秆上越冬。在来年玉 米种植后,菌核萌发侵染玉米植株,引起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产量下降
玉米纹枯病会导致玉米叶片枯 死,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传输 ,进而导致籽粒干瘪、产量下
降。
品质下降
纹枯病会导致玉米倒伏,影响玉 米的整齐度和收割效率,从而使 玉米的品质受到一定影响。
增加种植成本
由于纹枯病会导致玉米产量和品质 下降,农民需要加强防治,增加农 药和人工成本,从而增加了种植成 本。
02
玉米纹枯病的综合防治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轮作
不同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有较大差异,选择 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有效减 少纹枯病的发生。
合理安排轮作作物,尽量避免连作,可以降 低纹枯病的发生概率。
合理施用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补施锌肥等微 肥,有助于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农药
使用井冈霉素A、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农药,对玉米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生物菌剂
使用含有拮抗微生物的生物菌剂,如木霉菌、放线菌等,能够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减轻病 害的发生。
04
防治玉米纹枯病的实践建 议
玉米纹枯病综合防治和治疗 办法
2023-11-04
目 录
• 玉米纹枯病概述 • 玉米纹枯病的综合防治 • 玉米纹枯病的治疗办法 • 防治玉米纹枯病的实践建议 • 结论和展望
01
玉米纹枯病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玉米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由立枯丝核菌引起,在 玉米生长过程中发生较为普遍,对玉米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 影响。
清洁田园
合理密植
玉米纹枯病防治技巧及发病症状详解
玉米纹枯病防治技巧及发病症状详解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在国内种植也比较广泛,能够为农民创造很不错的收入,但是在种植玉米的时候,会出现许多病虫害,比如纹枯病,很容易造成玉米大面积减产,为了保障玉米的产量及品质,就很有必要掌握玉米纹枯病防治方法,接下来一起了解下吧!
一、玉米纹枯病发病症状
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种植后期,危害叶鞘、叶片、果穗及茎秆,叶鞘发病,会出现椭圆形水渍状病斑,后期变为云纹状大斑,茎叶受害,会出现褐色病斑,潮湿环境下,还会出现白色菌丝体并陆续产生初为乳白色,后边淡褐色,最后为深褐色的菌核。
造成严重的玉米减产。
二、玉米纹枯病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并进行合理轮作,合理密植,有效减少田间病源,降低田间湿度,并增施磷钾肥,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发病后,用药剂涂抹叶鞘发病部位,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病害效果。
2、冬季做好清园,并及时清除病残叶,集中烧毁,减少病源的传播途径,还可以施入氯化钾提高增产效果。
3、药剂防治
防治纹枯病应以保护穗位节叶及相邻上下两片叶为目标,有效药剂有井冈霉素,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福美双·福美锌·
福美甲胂及高效杀菌剂嘧菌酯和醚菌酯,在病害发生初期就可使用,而且喷洒药剂要均匀,避免遗漏,导致防治效果不佳。
以上就是关于玉米纹枯病防治的全部介绍,如果农民朋友想要种植出高产的玉米,不仅要做好田间水肥管理,而且病虫害防治也相当重要,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作者:崔 敏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6期
摘要:近年来玉米纹枯病在各地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文章简介了该病的症状表现规律,提
出了防治的方法。
关键词:玉米纹枯病 症状 发生 防治
玉米纹枯病是玉米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除危害玉米
外,还可以侵害水稻、小麦、大麦、高粱等多种禾本科作物以及棉花、大豆等双子叶植物。近
年来,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一、症状表现
玉米纹枯病主要侵害叶鞘,也可为害叶片、果穗及苞叶。发病严重时,能侵入坚实的茎
秆,但一般不引起倒伏。最初从茎基部叶鞘感病,以后侵染叶片及向上蔓延。发病初期,先出
现水渍状灰绿色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由灰绿色逐渐变为白色至淡黄色,后期变为红褐色云
纹状斑块。叶鞘受害后,病菌常透过叶鞘而为害茎秆,形成下陷的黑褐色斑块。湿度大时,病
斑上常出现很多白色霉层。温度较高或植株生长后期,不适合病菌扩大危害时,即产生菌核。
菌核初为白色,后为褐色。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大发展,叶片萎蔫,植株像水烫过
一样呈绿色腐烂而枯死。
二、发病与流行规律
玉米纹枯病以遗留在土壤中和病残体上的菌丝、菌核越冬,病株上的菌丝经过越冬后仍能
存活,是其初侵染源。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与流行,与感病的玉米杂交种、自交系有关,与菌丝
和菌核在病株及土壤中的越冬数量有直接关系。夏玉米受害最重。从苗高1m到成株期都可受
害。一般先从茎基部叶鞘发生,逐渐向上部叶片的叶鞘蔓延。受害严重时,叶片萎蔫,甚至整
株枯死。
菌丝生长温度10℃一38℃,最适温度为26℃一3l℃,若温度低于20℃,又遇干旱(相对
湿度在75%以下)均不利于病菌的生长。
三、防治方法
玉米纹枯病是土传病害,寄主多,其防治应采取以清除病源、加强栽培耕作为基础,重点
使用化学药剂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1.1清除病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玉米纹枯病除危虫害玉米外,还能为害多种作物,如水稻、小麦、棉花、大豆等,形成大
量病原菌核和病残体上的菌丝,落在土壤中造成恶性积累,加上我国主要夏玉米产区复种指数
较高,致使纹枯病发生面积很大。
一是清除病株并进行翻耕。铲除田边杂草,消灭越冬菌源,减少次年初次侵染源。
二是在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及时剥去基部感病叶鞘和叶片,作为饲料或集中烧毁,以切断
病害发病途径,防止病害继续扩大蔓延。在发病严重地区,可于中耕除草的同时,剥除植株基
部的病叶鞘,并结合用药涂茎基部病叶鞘。
2.栽培防治
栽培防治是在高产的前提下,利用耕作栽培措施以控制纹枯病的发生和发展,既有利于生
态环境的平衡,也有利于寄主作物的生长发育。
一是选择优良抗病的杂交种。如目前生产上推广的丹玉402、丹玉88、新东单13等品
种。
二是发病后,注意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发病程度。
3.药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