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与运动

运动对骨骼的影响

运动对骨骼的影响 运动队骨骼的影响:骨质疏松症:这是一种以骨质减少、骨折风险增加为特点的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骨密度值的下限为比青年人平均值低2.5标准值差,若比这个值还低,即为骨质疏松。骨质变得很薄,容易骨折。容易患骨质疏松的部位:手腕、髋关节、腰椎、股骨头。 女性发生骨折一般:55—75之间。 什么是峰值骨量? 男性21—22 女性:18—19达到峰值骨密度。 答:大部分骨在青春期末期或成人期早期达到峰值。 体育活动及其骨质强度的关系 骨骼于施加在骨上的机械要求相适应,骨骼通过改变骨量和骨质的分布去适应负荷。 对骨骼施加压力能增加骨密度。 对骨施加负荷太大会变病理性改变升高。 运动能刺激生长激素分泌,力量训练、对抗性训练对增加骨密度有帮助。 同龄跑步女运动员骨骼几何排列的不同: 18岁的跑步运动员运动少脂肪多,骨密度少,18岁的女跑步运动员多运动骨密度增加健康。 可以从儿童时期预防骨质疏松症吗? 绝经后的妇女骨质只有适度的增长,运动增长百分之四点五,因为绝

经后的雌性激素分泌会少。 成年后生活有所改变:不运动骨质会下降。 大部分重要的骨骼在青春期结束后达到峰值骨量。 通过训练增强骨质强度的最佳时间? 答:最近的研究指出,处于生长期的骨骼对运动训练反应迅速。体操运动员知道成年都有积极的骨骼适应。运动能使骨骼增厚,不能增长。 那种运动最好? 冲击性符合练习? 答:跑步,打球 太极拳? 体重支持运动? 答:游泳。 游泳运动员每周三次路上运动。全身针对性练习。 体操队骨骼有很好的影响,等长收缩能增加骨密度。 跑步对骨骼增长较好。 运动与减肥——与脂肪堆积的部位有关吗? 脂肪堆积部位的重要性: 全身脂肪的组成? 中心脂肪的部位?

一、体育锻炼对新陈代谢的影响

一、体育锻炼对新陈代谢的影响 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脂质代谢过程,使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降低,有利于预防动脉硬化症的发生。体重超重、脂肪超量是心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的隐患。节食可以降低脂肪,但这样做有很多弊端,节食破坏了肌肉组织,而肌肉是机体唯一有能力消耗大量脂肪的组织。锻炼能消耗脂肪并避免失去肌肉组织,还能使机体形成更多肌肉,并帮助保持理想的体重和脂肪百分比,有利于保持更健美、更健康的体态。 血脂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酸酯,它们都和心脏疾病有关,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是判断心脏疾病的一个重要参照。胆固醇是类固醇的一种,存在于动物组织中。它不是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因为在肝脏内可 以由脂肪酸、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分解产物合成。全胆固醇有两种主要形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LDL是导致冠状动脉阻塞的最危险的胆固醇形式;HDL是一种有益的胆固醇,它可以从动脉中收集胆固醇并把它送到肝脏,然后从身体中排出。体育锻炼能降低LDL,使HDL上升,从而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甘油三酸酯构成了运送和储存脂肪的形式,高水平的甘油三酸酯会引起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血压。休育锻炼是降低甘油三酸酯水平的有效方法,在锻炼后几小时内体内甘油三酸酯水平就会降低,很明显,定期、适度的锻炼会使机体甘油三酸酯水平明显下降。 体育锻炼可增强输送葡萄糖的能力,这种作用是通过减少体重和脂肪水平,增加胰岛素和葡萄糖的输送而实现的,所有这些都能降低患糖尿病的危险。 二、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骨密度是与健康素质有关的指标之一,健康的骨骼密实而坚韧。当骨骼缺钙时,骨密度会下降,孔隙增多,容易出现骨折。体育锻炼时,骨的血液供给得到改善,骨的形态结构和性能都发生良好的变化,骨密质增厚使骨变粗,骨小梁的排列更加整齐而有规律,骨骼表面肌肉附着的突起更加明显,这些变化使骨变得更加粗壮和坚固,从而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等方面的能力。 体育锻炼既可增强关节的稳固性,又可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关节稳固性的加大,主要是增强了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结果,同时与关节和韧带的增厚也有密切的关系。关节灵活性的提高,主要是关节囊韧带和关节周围肌肉伸展性加大的结果。人体的柔韧性提高了,肌肉活动的协调性加强了,就有助于适应各种复杂劳动动作的要求。 体育锻炼可使肌纤维变粗,肌肉体积增大,因而肌肉显得发达、结实、健壮、匀称而有力。正常人的肌肉约占体重的35%-40%,而经常从事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的人,肌肉可占体重的45%-55%。 体育锻炼可使肌肉组织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如肌肉中的肌糖原、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和肌红蛋白等含量都有所增加。肌球蛋白、肌动蛋白是肌肉收缩的基本物质,这些物质增多不仅能提高肌肉收缩的能力,而且还使三磷酸腺苷(ATP)酶的活性增强,供给肌肉的能量增多。肌红蛋白具有与氧结合的作用,肌红蛋白含量增加,则肌肉内的氧储备量也增加,有利于肌肉在氧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继续工作。 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肌肉的耐力。因为体育锻炼可使肌纤维内线粒体的大小和数量成倍增加,同时在锻炼时还使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安静时肌肉每平方毫米内开放的毛细血管不过80条左右,剧烈运动时开放数可增加到2000-3000条)从而产生更多的能量。因

体育活动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⒈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⑴对新陈代谢的作用体育锻炼时,体内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机体为了恢复能量,就要摄入、消化、吸收更多的营养以补充不足,而且摄入的能量往往超过消耗的能量,即出现“超量恢复”现象。消耗越多,超量恢复越明显。同时体育锻炼还能促进腹肌力量,有利于维持正常腹部压力促进消化吸收。因此,长期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消化功能,促进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 ⑵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体育锻炼时,全身血液循环加快,心脏和全身的供血状况改善。心肌细胞内的蛋白质和肌糖元增多,心肌纤维增粗,心壁增厚,心脏血容量增大,每博输出量增加,安静时的心率变慢,心脏的体积和重量增加。锻炼还可使冠状动脉口径增大,弹性增加,对预防冠心病起到积极作用。由于消耗体内大量脂肪,减少了心脏的压力,从而降低心脏病的发生。通过增加动脉血管的弹性,起到预防高血压的作用。 ⑶对呼吸系统的作用体育锻炼时,机体消耗的氧和产生的二氧化碳均增多,为了满足肌体的需要,呼吸系统加倍工作,使呼吸肌逐渐发达,功能加强。同时还可扩大胸廓活动的幅度,增大胸围和肺活量,使安静时的呼吸频率变慢且呼吸深度加深。经常适量的锻炼还有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⑷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人体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支配下进行的。反过来,身体的每个动作及各器官的生理活动都可以对神经系统产生刺激作用。这种刺激作用可以增强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和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使大脑的兴奋性、灵活性和反应速度大大提高,视觉、听觉更加敏锐,记忆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增强,还可消除大脑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⑸对骨骼、关节及肌肉的作用体育锻炼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可使骨变的更加坚强,对人体起到更好的支撑和保护作用。还可使关节囊和韧带增厚,加强关节的牢固性和对压力的承受性。通过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使肌肉对神经刺激产生反应的速度和准确性以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配合的能力改善,以致发挥出最大的运动效果,并可使肌肉粗壮,力量增强,提高抗疲劳和耐酸痛的能力。 ⑹对其它组织、器官及系统的作用体育锻炼可以刺激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及儿茶酚胺等重要激素的分泌,从而促进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可以提高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提高健康水平。而且对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⒉体育锻炼对心理发育的影响 体育锻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情感,促进个性的完善和发展,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体育锻炼有助于减轻或消除人的紧张烦躁或忧虑情绪;培养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形成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自尊心、自信心、顽强的毅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促进社会交往和提高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体育锻炼还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胜利的欢愉,产生心旷神怡的愉快心境。 长期进行健美锻炼,能够发达肌肉、增长力量;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改善体形体态、矫正畸形;调节心理活动,陶冶美好情操;提高神经系统机能,培养顽意志品质。

骨骼肌纤维的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骨骼肌纤维的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一)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 1、时间短、强度大的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快肌纤维百分比大; 2、耐力性运动项目的运动员:慢肌纤维百分比大; 3、对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需求均较高的运动员其两类肌纤维分布接近。 (二)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 1、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类型的转变的影响:“遗传学派”,“训练—适应学派”。 2、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的面积和数量的影响:肌纤维增粗,即肥大;肌纤维数目增多。。 3、训练对肌纤维代谢特征的影响 (1)训练对肌纤维有氧能力的影响; (2)训练对肌纤维无氧能力的影响; (3)训练对肌纤维影响的专一性,即训练所引起的肌纤维的适应性变化。 血液的组成 (一)血浆(无形成分):占血液总量50%~60%。 (二)血细胞(有形成分):占血液总量40%~50%。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红细胞比容(或称为压积):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健康成年男子红细胞比容约为40%~50%,女子约为37%~48% 四、血液的机能 (一)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二)运输机能 1、运输气体; 2、运输营养; 3、运输代谢产物; 4、运输热量。 (三)参与调节 激素随血液循环运送到相应的靶细胞,以调节其机能活动。 (四)防御与保护机能 1、白细胞→吞噬分解作用→细胞防御; 2、血浆中免疫物质→免疫→化学防御; 3、血小板→凝血和止血→保护作用。 心脏泵功能的评定 (一)心输出量 1、每搏输出量:左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 2、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百分比。 3、每分输出量:左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通常所说的心输出量是指每分输出量。 4、心指数:空腹、安静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5、心力贮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包括心率贮备和搏出量贮备。 6、心脏作功量 (二)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1、影响搏出量 (1)前负荷(心室充盈量);(2)后负荷(动脉血压);(3)心肌收缩能力。 2、心率的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心率与心输出量呈正变关系。 二、动脉血压 (一)概念:在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二)动脉血压的形成 1、血管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 2、心脏收缩射血; 3、外周阻力; 4、大动脉弹性。

运动系统骨骼肌总结资料

赤峰卫生学校16级中医班 张宏帅

骨骼肌占体重40%,有600多块,每块肌都可看作一个器官。 一、按形态分类: 1、长肌——多分布于四肢,收缩时肌腹明显缩短,运动幅度较大。 2、短肌——多分布于躯干深层,小而短,具有明显的节段性,收缩幅度较小。 3、扁肌——宽扁呈薄片状,多见于胸腹壁,除运动功能外还兼有保护内脏的作用。 4、轮匝肌——多呈环形,多分布在身体孔裂的周围,收缩时可以关闭孔裂。 按部位分:头肌、躯干肌、四肢肌。 二、肌的构造与起止 1、肌的构造 肌腹——位于肌的中间,色红,柔软,有收缩能力 肌腱——位于肌的两端,色白,较硬,无收缩能力 长肌的腱多呈索状,扁肌的腱呈膜状称腱膜(肌借肌腱附着于骨骼上) 2、肌的起止 ①肌的两端通常附着于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上,跨过一个或几个关节; ∴肌的收缩→牵动骨→产生运动; ②运动时通常是一骨位置相对固定,另一骨位置相对移动; ③肌附着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定点(起点); 肌附着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动点(止点) 起止点是相对的!

三、肌的辅助结构 1、筋膜:遍布全身,分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种。 ①浅筋膜(皮下筋膜)——位于真皮之下,完整连续的覆盖全身,(内含有脂肪、浅动脉、皮下静脉、皮神经、淋巴管); 作用:保护深部组织和保持体温。 ②深筋膜(固有筋膜)——位于浅筋膜的深面,包被在每块肌肉或肌群、腺体、大血管和神经等形成“筋膜鞘”。在四肢最发达外伸入肌群之间与骨相连,分隔肌群,称“肌间隔”; 作用:保护肌免受摩擦,有利肌或肌群进行活动。 2、滑膜囊——垫于肌腱和骨之间,为封闭的结缔组织小囊,内含少量滑液(有的滑膜囊在关节附近和关节腔相通); 作用:增加润滑,减少摩擦,促进运动的灵活性 (滑膜囊炎症可影响肢体局部的运动功能) 3、腱鞘——由内、外两层共同组成,内层(滑膜层)呈双层套管状包裹着肌腱,多见于手足摩擦较大的部位; 作用:约束肌腱,减少在运动时的摩擦。 4、籽骨——由肌腱骨化而来,位于关节周围肌腱与骨之间。减少肌腱与骨的摩擦,转变肌牵引方向和加大肌力作用,籽骨多位于手足,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

(正文)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运动与健康 题目: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指导老师:欧阳靜仁 班级:热能092班 姓名:林灿雄 学号:200910814223

摘要: 这篇文章通过对人体运动系统组成的介绍,以及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作用和影响的一点点描述,给平时不重视锻炼的人说明了体育锻炼的好处,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重视体育锻炼。 本文部分地方参考相关文件,可信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同时也未免有疏落之处,请指正。 参考:https://www.360docs.net/doc/b02720641.html,/view/63163.htm https://www.360docs.net/doc/b02720641.html,/view/5df244d728ea81c758f5787c.html

关键词: 骨,骨连接,骨骼肌,支架作用、保护作用和运动作用,合理的体育锻炼,三磷酸腺苷(ATP)酶

前言 体育锻炼与我们息息相关,在我们的身边,无时无刻都有人在运动,各种球类运动、跑步、游泳等等...大家都知道体育锻炼对人体是有好处的,然而具体有些什么好处呢?这个答案有多少人知道。通过这篇文章,希望可以增加大家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体育锻炼既可增强关节的稳固性,又可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体育锻炼可使肌纤维变粗,肌肉体积增大,因而肌肉显得发达、结实、健壮、匀称而有力。 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肌肉的耐力。 体育锻炼能保持肌肉张力,减小肌萎缩和肌肉退行性变化,保持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使脊柱的外形保持正常,从而能够减少和防止骨骼、肌肉、韧带、关节等器官的损伤和退化。

一、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 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骨、骨连接和骨骼肌。骨以不同形式(不动、微动或可动)的骨连接联合在一起,构成骨骼,形成了人体体形的基础,并为肌肉提供了广阔的附着点。肌肉是运动系统的主动动力装置,在神经支配下,肌肉收缩,牵拉其所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接为枢纽,产生杠杆运动。 (一)骨的组成部分: 骨bone是以骨组织为主体构成的器官,是在结缔组织或软骨基础上经过较长时间的发育过程(骨化)形成的。成人骨共206块,依其存在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各部分骨的名称、数目见下页表。 骨的形状: 人体的骨由于存在部位和功能不同,形态也各异。按其形态特点可概括为下列四种: 1、长骨 long bone 主要存在于四肢,呈长管状。可分为一体两端。体又叫骨干,其外周部骨质致密,中央为容纳骨髓的骨髓腔。两端较膨大,称为骺。骺的表面有关节软骨附着,形成关节面,与相邻骨的关节面构成运动灵活的关节,以完成较大范围的运动。 2、短骨 short bone 为形状各异的短柱状或立方形骨块,多成群分

小学体育教案:《我们的运动系统》

小学体育教案:《我们的运动系统》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知道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骨连结组成,了解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牵动骨骼完成,骨骼还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功能。 2、使学生懂得什么是骨折,简单了解骨折后的应急办法。 3、传授给学生运动保健的知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改掉挑食、偏食的毛病。 教学重点:教给学生保健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会一些应急方法。如骨折、脱臼后的注意事项。 课前准备: 人体骨骼模型或挂图人体肌肉挂图夹板、绷带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课。说说我们平时会做哪些运动? (学生积极回答) 师:刚才大家说的运动,是我们身体的运动系统在发挥作用。 二、学习新知。 1、介绍运动系统及其作用 ①介绍运动系统的组成。 师:你们知道人的运动系统包括哪些部分吗 生:包括骨、骨骼肌和骨连结。 师:出示人体骨骼模型、人体肌肉挂图、看模型和图了解人的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结组成。运动系统中的骨连结主要是关节。(请学生分别触摸各自的肘关节、膝关

节及其周围的肌肉、骨。) ②说明运动系统的作用。 师:吃饭、走路、弯腰时各有哪些骨、肌肉、关节在运动,人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牵动而完成的。 ③解说骨骼的支撑、保护作用。 师:a.运动系统的作用不只是运动,比如说,人的骨骼把整个人的身体各部分都支撑、悬挂起来,如果没有骨骼会怎样?骨骼还有什么作用? b.人脑外部包裹着头骨,这时的骨骼又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回答。 小结:人的运动系统除了能使人运动外,还有着支撑身体和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注重运动系统的保健。 2、结合生活实际学生说说什么是骨折?通常是怎样发生的?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如果发生怎样急救?

体育对自身的影响及作用

体育对自身的影响及作用 对人体的积极作用 1,对新陈代谢的影响 (1)体育锻炼能促进体内组织细胞对糖的摄取和利用能力,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存。体育锻炼还能改善机体对糖代谢的调节能力。如在长期体育锻炼的影响下,胰高血糖素分泌表现对运动的适应,既是在同样强度的运动情况下,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其意义是推迟肝糖原的排空,从而推迟衰竭的到来,增加人体持续运动的时间。 (2)脂肪是在人体中含量较多的能量物质,他在体内氧化分解时放出能量,约为同等量的糖或蛋白质的两倍,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能提高机体对脂肪的动用能力,为人体从事各项活动提供更多的能量来源。 2,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坚持体育锻炼,对骨骼,肌肉,关节和韧带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经常运动可是肌肉保持正常的张力,并通过肌肉活动给骨组织以刺激,促进骨骼中钙的储存,预防骨质疏松,同时使关节保持较好的灵活性,韧带保持较佳的弹性,锻炼可以增强运动系统的准确性和协调性,保持手脚的灵便,使人可以轻松自如,有条不紊的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 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适当的运动是心脏健康的必由之路,有规律的运动锻炼,可以减慢静怠时和锻炼时的心率,这就大大减少了心脏的工作时间,增加了心脏功能,保持了冠状动脉血流畅通,可更好的供给心肌所需要的营养,可使心脏病的危险率减少。 (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心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增加,心肌纤维增粗,使得心肌收缩力量增加,这样可使心脏在每次收缩时将更多的血液射入血管,导致心脏的每博输出量增加,长时间的体育锻炼可使心室容量增大。 (2)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血管壁的弹性,这对人健康的远期效果来说是十分有益的,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壁的弹性逐渐下降,应而可诱发高血压等退行性疾病,通过体育锻炼,可增加血管壁的弹性,可以预防或缓解退行性高血压症状。(3)体育锻炼可以促使大量毛细血管开放,因此加快血液与组织液的交换,加快了新陈代谢的水平,增强机体能量物质的供应,和代谢物质的排出能力。(4)体育锻炼可以显著降低血脂含量(胆固醇、b-蛋白质、三酰甘油等)、改变血脂质量,有效地防治冠心病,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5)体育锻炼还可以使安静时脉搏徐缓和血压降低。 4,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胚胎发育时期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分化

胚胎发育时期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分化 原文来源:Te, K.G. and C. Reggiani, Skeletal muscle fibre type specification during embryonic development. J Muscle Res Cell Motil, 2002. 23(1): p. 65-9. 摘要:在过去十年里越来越多关于胚胎发育时期肌形成和肌纤维类型分化的信号机制的研究:这篇文章主要回顾最近的相关发现。脊椎动物中MyoD家族在肌肉分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家族是一系列的转录因子,可激活肌肉分化基因的转录。反过来,MyoD家族会应答体节周边组织尤其是脊索和神经管的诱导信号。Hedgehog和Wnt是其中的诱导信号之一,在未来的成肌细胞中发现其应答通路包括Ptc, Smu和Gli。该信号机制已在小鼠、鸡、斑马鱼和果蝇等模式生物中做过分析。有些转录因子的同源物在不同物种中可完成类似的功能,但其他的转录因子在不同物种中则存在重要的不同之处:例如在果蝇中twist编码一种促进肌形成的转录因子,但是他的同源物在小鼠中则抑制或阻止肌形成。相反的,nautilus是果蝇中MyoD的同源物,他在小鼠的肌肉分化中没有普遍作用,只是在特定类型的肌纤维的分化中发挥功能。 介绍 不同肌纤维类型的生化、结构和功能特征的异质性是近十年来许多人的研究对象。其中肌形成的预决定和神经支配、激素及调节肌纤维表型机制的作用研究的最为详细。而关于信号因子、转导途径和调控基因在肌形成和最终在肌纤维分化中的研究近几年才刚刚开始。在不同模式生物中的相关研究揭示了几种影响肌肉发育的普遍因素,同时也发现了物种发育的种属性特征。 肌形成和MyoD家族 理解胚胎发育时期肌纤维类型的分化过程,首先必须了解肌形成的调控机制。在脊椎动物中,MyoD家族的转录因子是决定肌形成的最上游因子。bHLH转录因子类型的MyoD家族成员有MyoD,Myf-5, myogenin 和MRF4。在高等脊椎动物胚胎发育时期,这四种肌肉生长调控因子(MRF)由多种诱导通路激活并以一种特定的时空顺序表达。 神经管和脊索的诱导信号hedgehog和Wnt1可激活体节中Myf5在背内侧区域的表达,该基因又能诱导MRFs在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发育中的体节表达。起始表达Myf5的细胞成为轴上肌肉系,将来发育成背肌。相反的,发育中体节的侧面细胞中MyoD的起始表达依赖于背外胚层的诱导信号Wnt7。起始表达MyoD的细胞将来发育成为轴下肌肉。侧中胚层合成的TGF-β家族成员BMP4会阻止MyoD的表达及体节侧面区域的早期分化。BMP4的活性则被Noggin,Chordin 和follistatin抑制。 因此,流动型信号因子的竞争浓度参与激活肌形成和成熟肌节的特定类型细胞。肌节形成过程中表达myogenin的细胞比表达Myf5和MyoD的细胞出现的晚的多,但是MRF4可持续表达。第一阶段体节中的myogenin激活表达,第二阶段二型肌纤维便形成。

运动锻炼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运动锻炼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2012530107 曾永莉运动康复与健康 摘要:本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高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系统性、全身性骨骼疾病;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疾病。目前, 对于骨质疏松的主要防治有三种主要方法, 即营养疗法、药物疗法和运动疗法, 而运动疗法的效果常被忽视。据最新研究发现, 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40 %)远远超过与骨代谢相关的激素、钙及维生素D 对骨密度的影响(3 % ~10 %)[ 1] 。长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能维护和提高骨矿密度, 增强肌肉力量, 提高人体运动平衡能力, 减少摔跤的危险性, 从而降低因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发生率, 适宜的运动锻炼还能减轻因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症状, 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减缓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骨质疏松, 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综述运动锻炼对骨的代谢不同运动方式、运动强度对骨质疏松影响的及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运动锻炼骨质疏松骨密度骨代谢 1 前言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 作为老年退行性重要疾病之一的骨质疏松症及其所致的骨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有骨质疏松患者6000~ 8000万, 美国每年因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120万, 日本65岁以上老人中有1 /3患骨质疏松症。随着老年人口逐年增多, 骨质疏松由于其高发病率给各国增加了巨大负担。从目前国内外研究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补钙、运动疗法和饮食调节等措施。在这些治疗方法中,运动疗法具有安全经济,疗效显著等特点,因此,运动锻炼成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治疗方法。 2 体育锻炼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 2.1 体育锻炼能改善骨的血液循环,促进骨代谢目前的研究资料均认为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时,肢体不断地移动,肌肉急剧的收缩,强有力地牵拉所附着的骨骼增加了骨的机械负荷,从而改善了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阻止骨的流失,有效刺激了骨细胞的生成。同时,机械负荷刺激骨组织对摄入人体内的钙及其它物质的充分吸收和利用,吸收的钙及其它矿物质不断在骨架中储蓄以增加骨密度的峰值,补充巩固骨微细结构。一方面减少了骨质的丢失,另一方面使骨质含量增加,因而引起了骨的良性影响,防治和延缓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 2.2 体育锻炼能促进性激素分泌性激素与骨代谢关系非常密切,雌性激素是稳定骨钙的重要因素,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骨量丢失加快。运动使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浓度增加,从而增加骨钙含量[2]Vogel报道,骑自行车功率50%45min,,血浆睾酮和游离睾酮增加。睾酮与雌二醇能促进骨的蛋白合成,骨基质总量增加,使骨盐沉积保留、骨质增厚、骨骺融合,从而促进骨的生长发育[3]。一旦雌激素降低破坏了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偶联关系,使骨代谢呈负平衡;同时抑制了GHI 的分泌,使肠钙的吸收减少,导致骨量减少,引起骨质疏松。因此,体育锻炼使体内性激素分泌发生正性改变,对骨骼保持正常的代谢起着十分重

动训练与骨骼肌纤维类型

一、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分类 (2) 1.根据色泽和机能划分 (2) 2.根据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2) 3.根据代谢特征 (2) 4.根据基因蛋白划分 (2) 二、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形态、机能特点和运动特征 (2) 1.形态特点 (2) (1)肌纤维直径 (2) (2)肌浆网 (2) (3)毛细血管密度 (3) (4)神经支配 (3) (5)线粒体 (3) 2.机能特点 (3) (1)肌肉收缩力量 (3) (2)肌肉收缩速度 (3) (3)抗疲劳能力 (3) 3.代谢特点 (3) (1)能源物质含量 (3) (2)代谢酶活性 (4) 4.运动时骨骼肌纤维的动员 (4) 三、肌纤维的分布特征 (4) 1.动物骨骼肌纤维的分布特征 (4) 2.一般人骨骼肌纤维分布特征 (5) 3.运动员的骨骼肌纤维类型分布特征 (5) 四、运动训练与骨骼肌纤维类型 (6) 1.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员选材 (6) 2.骨骼肌纤维类型的无损伤测定 (6) (1)肌肉力量 (6) (2)耐力工作时间 (6) (3)肌电图(EMG) (6) 3.肌纤维类型的无损伤推测 (7) 4.骨骼肌纤维类型对运动训练的适应 (7) (1)肌纤维面积 (7) (2)肌纤维酶活性变化 (7) 5.运动训练与肌纤维类型转变 (8) (1)骨骼肌纤维类型决定于遗传 (8) (2)交又神经支配可引起肌纤维类型的转变 (8) (3)运动训练对肌纤维亚型的影响 (8) (4)运动训练对快慢肌纤维的影响 (9)

骨骼肌纤维根据其结构、机能特点分为快肌和慢肌纤维。劳伦悉尼(Loranzini,1673)首次报道兔骨骼肌有些颜色较红,有些颜色较白,并发现肌肉的色泽与运动能力有关。仑威尔(Ranvier,1883)用电刺激方法证明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而相对持久,白肌纤维收缩速度快,但容易疲劳,并将骨骼肌纤维分为“红肌”和“白肌”两种类型。1962年伯格斯特隆(Bergstrom)发明肌肉活检技术以来,对运动员的骨骼肌纤维特征与运动机能进行了大量研究,证实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员科学选材和运动训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分类 骨骼肌纤维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分为若干种不同的类型。 1.根据色泽和机能划分 用肉眼观察动物的骨骼肌可以发现不同的肌肉其色泽不同,有些肌肉颜色较红,称为红肌,有些肌肉颜色较白,称为白肌。红肌纤维的收缩速度较慢,所以又称为慢肌纤维(slow twitch muscle fibers,ST),白肌纤维的收缩速度较快,又称快肌纤维(fast twitch muscle fibers,FT),快肌纤维又可以分为快肌纤维A(FTa)和快肌纤维B(FTb)。 2.根据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发现不同类型的肌纤维在不同条件下的染色不同,有些肌纤维染色较轻或不着色,有些肌纤维染色较重,根据肌纤维ATP酶染色方法,可将肌纤维分为Ⅰ型和Ⅱ型,Ⅱ型纤维又进一步分为a、b、c三种亚型。Ⅰ型纤维的收缩速度慢,相当于慢肌,Ⅱ型纤维的收缩速度快,相当于快肌,Ⅱ型纤维中,Ⅱb的收缩速度快于Ⅱa,Ⅱc。纤维则为介于Ⅱa和Ⅱb之间的中间纤维。 3.根据代谢特征 根据肌纤维的有氧代谢酶和无氧代谢酶活性,可将肌纤维分为慢氧化型(slow oxidative,S0)、快氧化型(fast oxidative glycolytic,FOT)和快酵解型(fast glycolytic,FT)。S0的收缩速度慢,肌纤维中琥珀酸脱氢酶活性高,肌肉收缩时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FOG的收缩速度相对较快,也以有氧供能形式为主;而FG则收缩速度快,肌纤维的乳酸脱氢酶活性高,肌肉收缩时以糖无氧代谢供能为主。 4.根据基因蛋白划分 为了观察肌纤维类型是否随年龄和运动训练等后天因素而发生改变,根据肌肉收缩蛋白中肌凝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的基因表达,可将肌纤维的MHC分为Ⅰa、Ⅰc、Ⅱa、Ⅱac、Ⅱc、Ⅱab和Ⅱb七种类型。 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分类方法和分型见(表2)。 二、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形态、机能特点和运动特征 不同类型的骨骼肌纤维具有不同的形态、机能和代谢特征,这在运动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形态特点 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学特征主要表现在肌纤维直径、肌浆网、毛细血管密度和神经支配等方面。 (1)肌纤维直径 快肌纤维与慢肌纤维相比,直径粗,体积大,这种形态学特征保证快肌纤维具有较大的收缩力量。 (2)肌浆网 快肌纤维的肌浆网较慢肌纤维发达,因此,快肌纤维在接受刺激后向胞浆释放Ca2+的速度比慢肌纤维快,兴奋收缩偶联时间短,表现为肌纤维收缩速度快。

2-2.运动系统:骨骼肌

二、填空题 1.骨骼肌依其外形不同可分为、、和 2. 肌健主要由构成,位于肌的两端并附着于。长肌的肌键呈,扁肌的肌腱称。3.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称,它一般_身体正中矢状面或四肢近侧端。 4.肌的辅助结构有、和 5.枕额肌有两个肌腹,两肌腹之间以相连。 6·隔有3 个裂孔,分别是、和,各孔主要有同名结构通过。 7.隔是重要的呼吸肌,收缩时隔顶,胸腔容积,助 8.腹前外侧壁的3 层扁肌由浅人深依次是、和 , 3 层扁肌的键膜共同构成。9.腹肌收缩,可使脊柱作、和运动。 10·男性腹股沟管内有通过。女性腹股沟管内有通过。 11.腹股沟三角内侧界是,外侧界是,下界是。 12. 股三角是由、和围成的三角形区域。 13·手肌分为、和。 14.临床肌内注射常用的部位是和,小儿臀肌不发达,可选择注射,还有也可以做为注射部位。 二、名词解释 1.腹股沟韧带 三、简答题 1.简述隔的结构及功能。 2.参与髋关节运动的肌有哪些? 3.参与膝关节运动的肌有哪些? 4.请问全身用于肌内注射肌有哪些?注射时应注意什么?

四、单项选择题) 48 .下列属于拮抗肌的是() A .背阔肌和胸大肌 B胸大肌和前锯肌 C .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D股四头肌和缝匠肌E .三角肌和肪二头肌 49 .下列哪块肌没有“仰头”的作用( A .胸锁乳突肌 B斜方肌C .背阔肌 D竖脊肌E .头夹肌 50 .舌骨上肌群不具备下列哪项功能( A .上提舌骨 B下降舌骨 C .舌骨固定时可下降下颌骨 D参与构成口腔底E .参与吞咽 51 .可使臂内收、旋内的肌是() A .斜方肌和背阔肌 B胸大肌和前锯肌 C .斜方肌和前锯肌 D胸大肌和背阔肌E .背阔肌和三角肌 52与呼吸无关的肌是( A .前锯肌 B肋间肌 D腹肌C .膈E .胸大肌 53膈收缩时() A .膈顶上升助吸气B.膈顶上升助呼气 C.隔顶下降助吸气D.膈顶下降助呼气E.肋上举助吸气 54小腿三头肌的作用是( A .足背屈 B足跖屈 C .足内翻D足外翻E .伸膝关节 55不参与脊柱运动的肌是( A .胸锁乳突肌 B斜方肌 C .腹直肌D背阔肌E .竖脊肌 56外展肩关节的肌是( A .三角肌 B胸大肌C.前锯肌D背阔肌E .冈上肌 57不属于前臂前群肌的是( A .掌长肌 B肱桡肌C .旋后肌 D指浅屈肌E .拇长屈肌 58不属于前臂后群肌的是( A .挠侧腕长伸肌 B肱桡肌 C .拇长展肌 D示指伸肌E .旋后肌 59经过髋关节前方的肌是( A .腰方肌 B长收肌 C .梨状肌D骼腰肌 E .臀大肌 60臀大肌的作用是使髋关节 A .屈 B伸C .外展D旋外E .内收 61股四头肌的作用是 A 使髋关节前屈和旋外 B 使髋关节后伸和旋外 C 使髋关节前屈和内收 D屈髋关节和伸膝关节 E 使膝关节旋转 62下列哪块肌没有伸髋关节和屈膝关节的作用() A 股四头肌 B .股二头肌 C .半腔肌 D .半膜肌 E .缝匠肌 63 不属于小腿后群肌的是() A 趾长屈肌 B .比目鱼肌 C .趾长伸肌 D .腓肠肌 E .胫骨前肌

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

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体育锻炼;健康;影响 【论文摘要】: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没有健康就一事无成,健康既属于个人,也属于社会。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增强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文章通过分析体育锻炼对身体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使人们建立正确发展的健康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转变,人们愈来愈注重生活生命的质量,那么健康就是人们不懈追求的起码目标,它是高质量生活的根本保证和基本内涵。我们现代人正以自己的行动创造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健康就是前提,健康就是保证,健康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之中,健康备受关注,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健康的认识也发生了较大的改观,它的概念、本质、内容、形式被注入新鲜的血液,体现了它的与时俱进,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本质认识。健康第一的思想已转化为行为,终身体育已成为人们的基本思想,同时健康也是素质教育的功能目标之一。 1. 现代健康的新理念 "机体功能活动正常"就是健康,这是对健康的一种认识。尽管这一健康概念较客观地反映了健康在生理学方面的本质,但是它只是注意到人的生物属性,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未能涉及人的心理状态,因此,这是不全面的。较确切的健康观念应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把人的健康与机体的生理、心理状态和对社会的适应三者紧密统一在一起的三位一体的健康观念。 在健康的三要素中,身体生理健康是基础。它是其他健康要素的发展前提和保证。身体健康首先应身体机能正常,各器官系统功能协调配合,代谢良好。较高水平的生理健康表现为体能良好,体能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够的能量完成各种活动的能力,它源于身体的能量物质储备器官,体育锻炼是提高体能的关键途径,增进健康的有效方式。 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健康的全面关注的表现。它是指一个人处于自我感觉良好,并与他人和社会保持和谐的状态。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密不可分,体育锻炼可以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调节心理平衡,降低紧张的心理。 社会适应能力是对健康概念的科学延伸,体现了时代发展对人的进一步要求。它是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扮演社会角色的能力。 2. 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 2.1 体育锻炼对身体生理健康的影响 人体由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和感觉器官等组成。体育锻炼是由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所完成,同时,体育锻炼又对各器官系统产生良好影响。 2.1.1 体育锻炼与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与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可把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将它送入淋巴和血流,以供身体生长和维持生命用,并将代谢过程中的残渣排出体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消化系统的机能有良好影响,可使胃肠的蠕动增强,消化液的分泌加多,

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

第二章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试题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兴奋性 2、阈强度 3、阈刺激 4、强度—时间曲 5、基强度 6、时值 7、神经冲动 8、神经肌肉接头 9、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 10、"单收缩 11、"强直收缩 二、单项选择 1、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特征的错误叙述是。 A.电传递 B.单向性 C.有时间延搁 D.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2、"依据肌丝滑行理论,骨骼肌收缩表现为。

A.明带缩短,H带不变 B.明带缩短,H带变窄或消失 C.暗带缩短,H带消失 D.暗带长度不变,H带不变 3、环绕肌原纤维的横管系统是。 A.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B.营养物质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交换的通道; D.将兴奋时的电变化传入细胞内部; 4、"位于肌浆网两端的终末池是。A实现肌纤维内外物质交换的场所;BCa2+的库;C Ca2+的和Mg2+的库; D Ca2+的释放库 5、目前认为实现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素是。 A兴奋沿横管系统传至细胞内部;B兴奋沿肌浆网传播融发Ca2+的释放;C 三联管兴奋引起终末池释放Ca2+;D终末池对Ca2+通透性增大 6、一般认为肌肉作等张收缩时。 A负荷恒定,速度恒定;B负荷恒定,速度改变;C负荷改变,速度改变;D负荷改变,速度恒定 7、屈膝纵跳起,股四头肌。 A只做等长收缩;B只做等动收缩;C先做拉长收缩再做等张收缩;D先做等张收缩再做拉长收缩 8、与慢肌纤维相比,属快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

A肌纤维直径粗,毛细血管丰富;B肌纤维直径粗,线立体数目多;C肌纤维直径粗,肌浆网发达;D肌纤维直径细,毛细血管少 9、与快纤维相比,属快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 A肌纤维直径较大,受胞体大的α运动神经元支配; B肌纤维直径较小,毛细血管的密度高; C肌纤维直径较大,线立体数量多; D肌纤维直径较小,肌浆网发达 10、"慢肌纤维的生理特征表现为。 A收缩力量大,耐持久;B收缩速度慢,抗疲劳的能力低; C收缩速度慢,兴奋阈值低;D收缩力量小,不持久 11、"快肌纤维的生理特征表现为。A兴奋阈值低,收缩速度快;B收缩速度快,抗疲劳的能力低; C收缩速度快,力量小;D收缩力量大,能持久 12、"腿部肌肉中快肌纤维占优势的人,较适宜从事。 A 800M跑; B 1500M跑; C 100M跑; D 100M游泳 13、"腿部肌肉中慢肌纤维占优势的人,较适宜从事。 A 100M跑;B跳高和跳远;C马拉松跑;D 800M跑 14、"训练对肌纤维横断面积的影响表现为。 A可使两类肌纤维都肥大;B对肌肌纤维横断面积大小无影响;C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D举重训练使慢肌纤维肥大 15、"耐力训练可使肌纤维中。 A线粒体数目和体积增加,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提高;

MRC骨骼肌系统

1-6骨骼肌肉系统 一、单选题 1.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A.骨骼、骨骼肌、关节 B.骨质、关节、韧带 C.骨、骨连结、骨骼肌 D.骨、关节、韧带、肌肉 答案:c 答案要点: 2.下面哪一项不是运动系统的功能:A.运动、保持体形 B.支持体重 C.促使心肌发达 D.保护内部器官 答案:c 答案要点: 3.骨的基本结构包括: A.骨密质、骨松质、骨髓腔 B.骨膜、骨质、骨髓腔 C.骨密质、骨松质、骨髓 D.骨膜、骨质、骨髓 答案:d 答案要点: 4.红骨髓的主要功能是: A.营养骨质

B.产生骨细胞 C.制造血细胞 D.贮存养分 答案:c 答案要点: 5.终生保持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 A.骨髓腔内 B.骨密质内 C.骨松质内 D.骨膜内 答案:c 答案要点: 6.骨的哪一结构含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A.骨膜 B.骨密质 C.骨松质 D.骨髓 答案:a 答案要点: 7.对骨的营养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结构是:A.骨髓 B.骨松质 C.骨膜 D.骨密质

答案要点: 8.关于骨骼的描述,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 A.骨质由细胞、胶原纤维组成 B.骨骼具有保护体内重要器官的任务 C.根据骨的形态可以把骨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等D.骨的基本结构有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答案:a 答案要点: 9.以下哪一项不是骨质的组成部分: A.细胞 B.基质 C.胶原纤维 D.角质 答案:d 答案要点: 10.人体的骨骼系统由多少块骨组成: A.108 B.164 C.206 D.256 答案:c 答案要点: 11.骨内沉积矿物质的部分称为:

B.骨骺 C.骨髓 D.骨基质 答案:d 答案要点: 12.骨折后,对骨的愈合起重要作用的是:A.骨膜 B.骨松质 C.膈 D.骨密质 答案:a 答案要点: 13.决定骨的硬度和弹性,在于: A.骨密质的厚度 B.骨松质排列是否有规律 C.骨内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之比D.骨髓腔的大小 答案:c 答案要点: 14.关于长骨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体部为柱状,称为骨干 B.两端膨大称干骺端 C.体部中空的管腔称髓腔

体育运动对身体机能地影响

第二讲 体育运动对身体机能的影响 体育运动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有目的的社会活动。体育是一门包括生理、解剖、运动医学、生物化学、卫生保健、营养学、体育美学、体育欣赏等的多种内容综合性学科。 健康是人类最大的幸福。什么叫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而且身体上、精神上、处于更好状态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正确的含义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 一、体育锻炼对人体机能系统的影响 健康来自坚持不懈地体育锻炼。生命来自于运动。那么,进行体育锻炼究竟对人体机能系统有什么影响? 1、神经系统:大脑是神经系统的主要器官,大脑皮质是人类神经活动的主宰,它的机能状态对身体各器官生理病理过程起决定性作用。通过体育锻炼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引导部分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增强,抑制加深使兴奋和抑制更加集中。从而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与灵活性。提高大脑的分析综合能力,保证了机体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同时促进了中枢神系统对内脏器官的调节作用。如长期对中枢神经系统作恶性刺激,会使兴奋、抑制失去平衡,诱发心脏病、高血压、癌症等。现代生活中对人们情绪影响最大的外因是:(1)紧张的生活节奏,(2)激烈的竞争,(3)复杂的人际关系(4)突发的灾难事件。经常处于悲伤、恐怖、沮丧、悔恨、憎恶或厌食、抑郁等精神状态,血液中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过度,会产生一系列副作用,使身体自身的免疫系统遭到紊乱。体育活动就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进行的,长期的体育锻炼促进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体育能使神经系统对人体各器官的调节更迅速、准确,经常锻炼者反应速度比一般人快0.2 – 0.3秒。 人体在一次运动时其生理机能会发生暂时性的变化。如心跳加快、呼吸加速变深等,运动停止后这些变化又在短时间内消失,这种生理功能的暂时性变化较反应。 如果长时间(几周、至几年)反复多次进行同样的练习(锻炼)就会一起机体形态和技能持久性的良性变化,这个持久性的良性变化的过程叫适应。 2、体育运动与运动系统的作用 运动系统是由206块骨、数以百计的关节、以及600多块肌肉组成。骨与骨之间以关节连接,构成人体的支架,起着承担身体重量,保护内脏器官和运动杠杆的作用。肌肉附着在骨骼上,在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