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生态驳岸设计

城市河道生态驳岸设计
城市河道生态驳岸设计

1.1传统驳岸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国传统水利驳岸的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走向极端:一是放任自流、无人管理;二是过于强调防洪安全、材料坚固和施工便利。

注重形象:模仿国内外景观视觉效果好的驳岸形式,注重美观,丧失了水系原有特色。

概念模糊:把亲水台阶、驳岸绿化等与生态驳岸相等同。

砖石立式驳岸、浆砌块石驳岸、混凝土块斜坡驳岸等传统水利工程驳岸对夏季突发洪水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负面影响:一是破坏河岸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阻止了河道与河畔植被的水、气循环,恶化了陆上的植被的生存空间,使一些水生动物失去了良好的生存、栖息场所。二是拓宽河道,固化河岸,加快河水流速,导致下游大量泥沙沉积和淤塞。

1.2生态驳岸的内涵

德国、瑞士、日本等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亲近自然河流”概念和“自然型驳岸”技术。在建设中,强调“以人为本”、“资源共有、共享”、“整体营造,从根本处理”的原则,重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在此基础上逐步诞生生态驳岸的实践和理论。

生态驳岸是指恢复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是基于对生态系统的认知和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延续,而采取的以生态为基础、安全为导向的工程方法,以减少对河流自然环境的伤害。

2生态驳岸的类型和功能

2.1生态驳岸的类型

自然原型驳岸坡度缓或腹地大的河段,考虑保持自然状态,利用喜水植物发达根系固堤。

自然型驳岸对于较陡的坡岸或冲蚀较严重的地段,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

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防洪要求高、且腹地小的河段,必须建造重力式挡土墙,采取台阶式的分层处理。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再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抗洪能力。

2.2生态驳岸的功能

生态驳岸需要兼具传统工程驳岸的安全防护功能和生态驳岸的渗透调节功能,具体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护堤、防洪的基本功能;

2)改善滨水区景观、恢复生态平衡;

3)生态驳岸把滨水区植被与堤内植被连成一体,形成一个水陆复合型生物共生的生态系统;

4)调节水源。可渗透性界面,丰水期,河水向堤岸外的地下水层渗透储存;枯水期,地下水通过堤岸反渗入河,起着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

5)增强水体自净作用。植被和其他生物可吸收分解河水中大量的污染物,从而适度净化水体。[3]

3江阴市北潮河生态驳岸设计研究

3.1现状

北潮河位于江阴城市的南侧,自南向北流入应天河,河道宽20—25米,规划设计段长约1710米;河流常水位1.40--1.90米,最低水位0.70米,最高洪水位3.15米(百年一遇)(黄海高程)。

河道两岸的护坡多为自然土坡,局部有塌陷现象,局部有浆砌块石驳岸;河道上现有水泥拱桥3座;河道两岸有许多的排污口,是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沿河道两岸自然植被因水体的富营养化而生长茂盛;河水水质因工业污水、农田污水和生活污水而恶化,常年水质为ⅴ类。

3.2设计目标

设计着眼改善水质,恢复水生态环境,满足行洪需求,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生态、安全”的城市清水通道,为人与自然、人与生物之间建立一条和谐共生的生态廊道,成为江阴市打造生态江阴五大类工程——“碧水工程”的一个典范,成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城市污染河道生态恢复的典型,为江阴市作为中国首批生态城市提供一个供外地区学习的楷模,为江阴市城市河流后续改造树立一个典范。

3.3设计原则

北潮河生态驳岸的规划设计必须达到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

1)生态性塑造人与自然、人与生物、生物与生物、人与水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

2)安全性打造城市防洪泄洪安全通道,使居民的亲水行为得到安全保障;

3)美观性满足视觉上审美要求,在人群使用频率大的地方强化景观效果;

4)可游性塑造动静、个体与群体的观水、亲水、触水等游憩环境和设施;

5)经济性在保证最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前提下较少的经济投入。

3.4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采取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为原型的驳岸形式,根据河流水位季节性变化及防洪要求确定高低驳岸标高:低水位控制标高为2.0米、高水位控制标高为3.2米;

2)科学合理安排居民活动平台的高度:低水位活动平台标高主要为 2.2米;高水位活动平台标高为 3.2—4.0米,局部考虑亲水平台和台阶,为未来的水上活动预留出入口;

3)多种驳岸形式合理组合,控制多种形式驳岸的比例;

4)科学选用材料,保证生态环保性、安全性、经济性、美观性;

5)合理布局滨水人群活动空间:平台、台阶、舞台、漫步道、广场等;

6)综合使用多种生态手段:可渗透界面(水和微生物的通道)、凹凸界面(鸟类落脚的地方)、植物缓坡、水生植物的使用、透水铺装等等。

3.5驳岸设计

由于北潮河滨河景观带要服务于当地居民,所以在河滨设计了系列滨水游憩平台和滨水漫步道,所有涉及居民游憩和漫步的地方,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全部采取浆砌块石和混凝土驳岸形式,其中有三分之一是采取传统浆砌块石加干砌块石两层驳岸相结合的形式,这种形式之所以把它归结为生态驳岸,是因为北潮河的水位是变化的,一年中有120-130天河水要漫过浆砌块石驳岸,而进入河道两层的土壤层,所以这种形式的驳岸具有渗透性,把安全、防洪、生态结合到一起,满足了水位变化的河道驳岸设计要求。

驳岸类型长度(m) 所占比例% 功能

浆砌块石 1167 33.82 常水位护坡

金属网笼 1196 35.68 常水位护坡

清水混凝土 517 15.42 常水位护坡+人群活动

自然草坡 314 9.37 常水位护坡

卵石滩 49 1.46 常水位护坡

台阶驳岸 109 3.25 常水位护坡+人群亲水

干砌块石 1106 高水位护坡

设计中还有多种驳岸的组合形式,如临水的浆砌块石驳岸+高水位的干砌块石驳岸,临水的石笼+高水位的干砌块石,浆砌块石+草坡,浆砌块石+卵石滩等。

3.6滨水种植设计

最典型的生态驳岸是自然原型驳岸,那就是自然缓坡结合草坪和其他植被的结构,所以在城市河流的生态驳岸设计必须和滨水种植设计相结合,才能向真正意义的生态驳岸靠拢。

北潮河生态驳岸沿线的种植设计主要考虑五个方面:

1)在人群使用和视觉所及处,植物配合驳岸、平台、景观小品、灯光等景观要素,强化景观视觉效果,共同打造生态景观驳岸;

2)水生植物向陆生植物自然过度,连成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

3)滨水种植界面的水生植物覆盖率为70%,种植带的平均宽度为50cm左右,将来逐步形成固定水下土壤的植物层;

4)陆生临水植物全部采用耐水湿兼具观赏性的植物,人逗留的空间观赏性强,其他则强调生态性;

5)所用水生植物包括荷花、睡莲、千屈菜、菖蒲、香蒲、水生鸢尾、水生美人蕉、水葱、茭白、慈菇、芦苇、芦竹等。临水界面所用耐水淹植物包括垂柳、金丝垂柳、水杉、池杉、湿地松、金钟花、迎春、黄素馨、紫穗槐、夹竹桃、香根草等。

4设计反思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是未来各地政府重要的工作任务,在北潮河景观生态驳岸设计中,从河流治理理念转变到生态驳岸的设计和景观绿化设计等相结合,以求达到传统与现代、工学与生态、行洪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设计体会如下:

第一,生态驳岸并不是全新的概念,也不是全新的实践,在国内外早就有许多实际工程案例,但是要设计出适合地区特点的生态驳岸,还是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第二,生态驳岸的类型多样,各个地方需要选择适合地域和场地特点的类型,尽可能使用当地的材料进行施工;第三,生态驳岸的推广使用需要主管部门、设计单位、施工队伍、监理队伍、当地居民共同配合,才能实施好;第四,生态驳岸的推广需要进行适度的社会宣传,让市民认识到生态驳岸不是什么也没有做的驳岸,而是吸收自然护坡的生态做法,辅助工程做法,只有通过宣传,让大众接受这种形式,社会才会共同爱护并关注我们的河流;

第五,生态驳岸仍然要把安全放在首位,驳岸的设计要与区域防洪规划相结合,既要保证常水位下人群活动的安全,又要保证高水位下行洪的安全;

第六,生态驳岸要考虑经济性,非常昂贵的代价换来一些生态做法,这本身就是不生态的。

河道驳岸挡墙拆除重建专项方案

松江广富林2-1地块景观河道驳岸 拆 除 驳 岸 挡 墙 专 项 方 案 松江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1-10-24

第一章、工程概况 该河道驳岸位于松江广富林2-1地块,全长约150m,由于该工程重新规划河道位置,需拆除原有岸边挡土墙方可进行施工,为有效缩短施工时间,确保两岸的原建筑的安全,施工时应注意保护。根据现场勘测,了解施工流程,对现有驳岸挡墙进行拆除。驳岸挡墙详见下图。 原驳岸挡墙截面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二章主要施工工艺和方法 ............................................................................. 第一节施工流程............................................ 第二节河道清淤 ........................................................................................... 第三章施工保证技术措施………………………………….. 第二节止水、排水技术措施…………………………………. 第三节应急措施………………………………………………… 第四章安全技术措施………………………………………. 第五章拆除工程进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六章主要工程量统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完整word版)城市生态驳岸设计专题

城市生态河岸设计: 1 河岸的概念 河岸一般是指同河流水域濒陆的陆地边缘地带,是水体和陆地的景观边界,是在特定时空尺度下,水、陆相对均质的景观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景观。河岸作为水陆交错的过渡地带,通常呈现与水边平行的带状结构,本身具有活跃的物质、养分以及能量的流动,同时作为城市滨水环境中重要的景观区和富有吸引力的开放空间,在生态与景观方面具有多重价值。 2 目前我国城市传统河道河岸的 3 种模式: 2.1立式河岸 这种河岸一般用在水面 和陆地的平面差距很大或水 面涨落高差较大的水域,或 者因建筑面积受限、没有充 分的空间而不得不建的河 岸。 2.2斜式河岸 这种河岸相对于直立式 河岸来说,容易使人接触到 水面,从安全方面来讲也比 较理想,但适于这种河岸设 计的地方必须有足够的空 间。 3.3阶式河岸 比之前两种河岸,这种 河岸让人很容易接触到水, 可坐在台阶上眺望水面;但 它很容易给人一种单调的人 工化感觉,且驻足的地方是 平面式的,容易积水,不安 全。上述做法虽能立竿见影, 使河道景观看上去显得很整 洁、漂亮。但是,它忽视了 人在水边的感受。传统的河 岸主要基于经济安全、节约 土地的目的下进行使用的,具 有很强的防洪功能,但是人工 痕迹太重,对河流的干扰很大, 不利于河流自身系统的发 展。虽然河流自身具有调节 功能,但是对于这种人工痕迹 太重的干扰,在短时间内很难 适应,如今已经逐渐转向生态 型河岸的设计使用。

3 生态河岸的概念与功能 3.1 生态河岸的概念 生态河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河岸。它具有渗透性的自然河床与河岸基地,丰富的河流地貌,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 3.2生态河岸的作用 生态河岸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此设计方案的水系不搞硬质人工渠,不采用规则形式、硬质河岸构筑;水面形态采用自然式,打破单一线性结构,利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形成自然、生态、多变的濒水、湿地景观如:曲折溪流、河网、、湖面等。选择地势低洼地湿地带,挖湖蓄水形成功能多样、规模不等的人工湖面。平时是人工湖面,洪水来时可以起到分流、蓄洪、降低洪峰流量的作用。 生态河岸除具有护堤、防洪的基本功能外,对河流水文过程、生物过程还有如下促进功能: 3.2.1补枯、调节水位 生态河岸采用自然材料,形成一种可渗透的界面。丰水期,河水向堤岸外的地下水层渗透储存,缓解洪灾;枯水期,地下水通过堤岸反渗入河,起着滞洪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另外,生态河岸上的大量植被也有涵蓄水分的作用。 3.2.2增强水体的自净作用 生态河堤上修建的各种鱼巢、鱼道,可形成不同的流速带和水的紊流,使空气中的氧溶入水中,促进水体净化。 3.2.3生态河岸对于河流生物过程同样起到重大作用 生态河岸把滨水区植被与堤内植被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生态河岸的坡脚具有高空隙率、多鱼类巢穴、多生物生长带、多流速变化,为鱼类等水生动物和其他两栖类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和避难场所。生态河堤上繁茂的绿树草丛不仅为陆上昆虫、鸟类等提供了觅食、繁衍的好场所,而且进入水中的柳枝、根系还为鱼类产卵、幼鱼避难、觅食提供了场所,形成一个水陆复合型生物共生的生态系统。 4 生态河岸设计 4.1 生态河岸的分类: 4.1.1非结构性河岸:指按照自然水岸的模式,运用自然界物质形成的坡度较缓的水系河岸,又可因人为干扰因素的强弱分为自然缓坡式河岸以及生物工程河岸。自然缓坡式河岸无需过多的人工处理,只需按土壤的自然安息角进行放坡,并按每层厚一几逐层夯实,面层种植植被或铺设细纱、卵石,形成草破、沙滩或卵石滩。生物工程河岸中生物工程技术要致力于在河岸植被形成之前,运用自然可降解的材料来保河岸坡,当岸坡的坡度超过自然安息角或土质不稳定时,需要对河岸进行人工防冲蚀和加固处理,可运用稻草、黄麻、椰壳纤维等自然界原生物质做垫子、纤维织物等,通过覆盖或层层堆叠等形式来组织土壤的流失和边坡的侵蚀,并在岸坡上种植植被和树木。这些原生纤维材料会缓慢的降解并最终回归自然,此时岸坡的植被也己基本形成发达的根系保护河岸。其中原生纤维材料中又以椰壳纤维的性能最佳,具有良好的保水性以及耐久性,寿命可长达一年。 4.1.2结构性河岸:按照力学原则,运用木材、石材、金属、土工织物及水泥、混凝土等材料,结合植物种植形成的河岸,包括混凝土构件河岸、干砌块石河岸、金属笼、土工织物垄河岸等。这种河岸将工程技术与生态绿化结合在一起,其中石材、混凝土等高硬度材料的使用可以抵抗较强的水流冲蚀,提高河岸的安全稳定功能而这些护岸材料的空隙及缝隙又能够提

园林生态驳岸的基本形式

园林生态驳岸的基本形式 园林生态驳岸设计的基本原则及理念是:除满足其特殊的安全性功能外,还要兼顾其景观功能。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的原则,以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目的。为游人提供人性、美观、舒适的游憩环境。生态驳岸设计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自然原型驳岸 对于坡度缓或腹地大的河段,可以考虑保持自然状态,配合植物种植,利用喜水植物发达根系固堤,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如种植柳树、枫杨、池杉、水杉以及芦苇、菖蒲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它们生长舒展的发达根系来稳固堤岸,加之其枝叶柔韧,顺应水流,增加抗洪、护堤的能力。 2、自然型驳岸 对于较陡的坡岸或冲蚀较严重的地段,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没有鱼巢)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固堤护岸。 3、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 对于防洪要求较高、而且腹地较小的河段,在必须建造重力式挡土墙时,也尽可能采取台阶式的分层处理。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再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较强的抗洪能力,如将钢筋混凝土柱或耐水原木制成梯形箱状框架,投入大的石块、或插入不同直径的混凝土管,

形成很深的鱼巢、再在箱状框架内埋入大柳枝、水杨枝等。 4、梯田式人工自然驳岸 梯田式人工驳岸是我单位在做较大面积水域的设计时常采用的一种方式,设计思想来源于海拔高度上千米丘陵、山地区域种植水稻的梯田。在高水位和低水位时,都能够获得亲水的效果,都能够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并且在高水位时候完成水体之间的交换。 根据不同的场地特征和影响限制因素,可能采取不同的岸线处理方法,但提倡生态驳岸的设计,维护水体的生态平衡,保证湖岸和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形成一个水陆复合型生物共生的生态系统,同时又具备一定的抗洪强度。

河道驳岸施工方案

上虞区美丽乡村升级版章镇至岭南线建设 (平山村) 河 道 驳 岸 施 工 方 案

浙江亿厦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10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第二章施工前期准备 (2) 第三章施工方案 (5) 第四章质量保证措施 (9) 第五章工期保证措施 (11)

第六章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3) 第七章文明施工措施及环境保护 (14) 第八章加强成品保护措施 (16) 第九章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16)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上虞区美丽乡村升级版章镇至岭南线建设(平山村) 建设单位:上虞区岭南乡人民政府 施工单位:浙江亿厦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院 监理单位:绍兴中悦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本工程名称为上虞区美丽乡村升级版章镇-岭南线建设(平山村)改造工程。设计在尊重现状的前提下,以乡土村料为主,对各个村的建筑外立面、道路、河道、桥梁、栏杆、休闲设施、绿化进行提升改造设计,打造上虞虞南片区的美丽乡村示范工程。整体设计风格以原汁原味的虞南乡村景观为特色,体现自然、乡野的景观效果。本项目为该工程的景观改造分项,设计内容主要为:外立面改造、植物提升、道路拓宽改造、驳岸整治等。 二、编制依据: 1、参照设计总说明和施工图内的项目内容。 2、参照部颁有关施工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预算定额及通用定型图。

3、根据工程施工现场踏勘情况。 4、结合公司现有机械设备、施工管理经验、技术人员及施工作业人员素质条件。 三、工程技术质量要求: 1、驳岸施工按照《堤防工程施工规范》的要求。 2、参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的砌体等有关章节。 3、施工质量要求及验收标准按部标《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的相关要求. 四、工程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1、做好材料采集的选点、定购、运输工具及施工机械进场的组织准备工程。 2、用全站仪复测定线,用S3水准仪复测基准点高程,认真做好施工测量工作。 3、搞好临时设施、施工便道(包括进退场路线、场内运输路线)。 4、搞好贯穿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材料试验等仪器配备工作。 5、工程施工临时用电集中安装配电箱,架设电力线路,认真做好工程用电和安全用电保障措施。 6、工程用水主要利用自来水。

景观设计围栏与驳岸设计

1、驳岸类型(立面、结构) 生态驳岸的推广 驳岸是既具有水域特性,又具有陆地特性的水陆两地交界区域。生态驳岸是在保证驳岸结构稳定和满足生态平衡要求的基础上,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人人向往的舒适宜人环境。水体生态驳岸的设计可以兼顾自然发展和人类需要的共同需求,使人类和自然真正达到和谐、统一。本区驳岸的选择: 1、自然原型驳岸 对于双凤湖东部和北部部分湿地生态岛屿,可以考虑保持自然状态,配合植物种植,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如种植柳树、水杨、白杨以及芦苇、菖蒲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它们生长舒展的发达根系来稳固堤岸,加之其枝叶柔韧,顺应水流,增加抗洪、护堤的能力。 2、自然型驳岸 对于较陡的坡岸或沿岸有步道的地段,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石块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固堤护岸。 3、人工驳岸 对于防洪要求较高的河段、城市中央水带采用人工硬质驳岸,建造重力式挡土墙,部分地段可采用台阶式的分层处理并设亲水台阶和平台。岸上可种植多层次绿化,水中则种植池杉、荷花等水生植物。 硬质驳岸与软质驳岸:

现状堤岸处理的主要问题有: 形式单调:目前水岸类型主要是两种:一种是斜坡式护砌,一种是垂直式护岸,很多部分都年久失修。护岸目标单一—防洪功能,不具备市民休闲、娱乐的亲水功能;更不具备城市河道自然生态系统恢复的功能与视觉审美上的河道景观功能。 景观单调:许多堤岸设计采用传统的工程措施,硬质护坡、高筑河堤等,使河道本来的自然风光与亲切感消失。堤岸给予人一种不安全的恐惧感,不能得到良好的亲水性。 物种单调:这种典型的“U ”字型与“V ”字型硬质河道,改变了河道的自然生态系统特征,破坏了两岸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岸边的水生植物、两栖类动物、昆虫种类单调。 绿化单调:河、湖作为城市中的绿色廊道,是市民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场所,两岸绿地景观建设也是城市绿地建设成功的基础。河、湖岸边现状绿地面积很小,结构单一,不能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的要求。 在我们设计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为: 最小的干扰,在驳岸稳固的前提下,水际处理的越简单越好。 保持水流平稳,避免阻碍水流和水波的运动。 应用耐恶劣气候和耐水性强的材料。

城市滨水区河道驳岸的类型及问题

城市滨水区河道驳岸的类型及问题 在现代城市,到处充斥着水泥建筑与设施,供人们活动与休憩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少,因此,人们渴望远离尘嚣、接近自然。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自然因素最为密集、自然过程最为丰富的地域,而且这里的人类活动和城市干扰又非常剧烈,可以说这里是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同时,城市滨水区往往也是城市中最具活力、环境最优美、建筑密度最高、地价最高的地段。城市滨水区之所以能起到这种作用或达到这个目的前提是要以优质的景观条件、良好的亲水性、清洁的水质来吸引市民。 在滨水区,驳岸是水域和陆域的交界线,相对水而言也是陆域的最前沿。人们在观水时,驳岸会自然而然地进入视野;接触水时,也必须通过驳岸,作为到达水边的最终阶段。因此,驳岸设计的好坏,决定了滨水区能否成为吸引游人的空间;并且,作为城市中的生态敏感带,驳岸的处理对于滨水区的生态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目前,在我国城市河道景观的改造中,驳岸主要采取以卜三种模式: (1)立式驳岸 这种驳岸一般用在水面和陆地的平面差距很大或水面涨落高差较大的水域,或者因建筑面积受限、没有充分的空间而不得不建的驳岸,如巴黎、上海、青岛都是采用的这种方式. (2)斜式驳岸 这种驳岸相对于直立式驳岸来说,容易使人接触到水面,从安全方面来讲也比较理想;但适于这种驳岸设计的地方必须有足够的空间. (3)阶式驳岸 比之前两种驳岸这种驳岸让人很容易接触到水,可坐在台阶上眺望水面;但它很容易给人一种单调的人工化感觉,且驻足的地方是平面式的,容易积水,不安全。上述做法虽能立竿见影,使河道景观看上去显得很整洁、漂亮。但是,它忽视了人在水边的感受。因为人对水的感情,往往和人的参与有关,儿童喜欢水,涉足水中,尽情嬉水、玩乐,直接感受到水的温暖、清澈、纯净;盛夏的沙滩人满为患,人们聚集在水中,体现出对水的钟爱。但上述驳岸,让人看到的是被禁锢在水泥槽中的人工水,而不是自然的活水。它给人视觉和心理上的感受都大打折扣!并且由于河岸使人们走在河边有一种畏惧感,不能获得良好的亲水性。再者,这样的驳岸也忽略了如卜许多缓慢的、不易察觉的负面影响: (1)河道拉直后迁流速度加快,将导致卜游地区大量的沉积和淤塞;筑坝、改道使河岸的

干货!景观设计之驳岸处理的方法!

水是园林中重要的造景要素,古典园林中人们很早就形成了“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的观点,现代园林中水景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景观驳岸作为水域和陆域的交界线,驳岸设计的好坏决定了滨水区能否成为吸引游人的空间,并且作为城市中的生态敏感带,驳岸的处理对于滨水区的生态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驳岸是亲水景观中应重点处理的部位,驳岸与水线形成的连续景观线能否与环境相协调直接关系到水景的效果是否独到或是否人性化。驳岸的处理方法有多种多样,怎样合理处理其与水体、周边环境的关系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美的表达,今天就与大家一起分享,驳岸设计的美。 驳岸处理主要分为规则驳岸和不规则驳岸 (一)规则驳岸 立体驳岸 这种驳岸一般用在水面和陆地的平面差距很大或水面涨落高差较大的水域或者因建筑面积受限没有充分的空间而不得不建的驳岸。一般采用木平台或混凝土堆砌的平台。

(二)不规则驳岸 不规则驳岸中,则具体分为阶梯入水驳岸、砌石驳岸、生态驳岸、复合式驳岸和自然式驳岸。 1.阶梯入水驳岸 满足游人亲水需求,是有互动性的景观。要求驳岸(池岸)尽可能贴近水面,以人手能触摸到水为最佳,水质要有较高要求。 2.砌石驳岸 砌石驳岸是园林工程中最为主要的护岸形式

3.生态驳岸 生态驳岸采用软式稳定法代替钢筋混凝土和石砌挡土墙的硬式河岸,其恢复后具有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生态驳岸把滨水区植被与堤内植被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

4.复合驳岸 多采用在居住区和公园内 5.自然式驳岸 适当运用块石、鹅卵石、木桩等营造一个岸线曲折,岸坡起伏的状态,可在某种程度上打破景观呆板、僵硬,使其趋于自然,实现生物多样性。

河道驳岸方桩桩基方案

目录 编制说明及依据: (1) 一、工程概况 (2) 1.1工程名称 (2) 1.2工程组成 (2) 1.3场地条件 (3) 二. 工程目标 (3) 2.1工期目标 (3) 2.2质量目标 (3) 2.3安全文明目标 (3) 三.施工部署 (3) 3.1工程特点及总体要求 (3) 四.施工准备 (3) 4.1场地处理 (3) 4.2 施工通道 (4) 4.3施工用电 (4) 4.4测量控制点建立 (4) 五.施工方法 (4) 5.1 制桩及现场堆放 (4) 5.2 打桩 (5) 5.3 质量标准 (7) 5.4质量保证措施 (7) 5.5 质量管理措施 (8) 5.6沉桩工程质量预控流程 (9) 5.7质量管理标准及实施表 (10) 六劳动力、机械设备计划表 (10) 6.1 劳动力计划表 (10) 6.2机械设备计划表 (11) 七施工进度管理 (11) 7.1 施工管理网络 (11) 7.2施工进度计划 (11) 八安全施工措施 (12) 8.1机械设备安全措施 (12) 8.2施工操作安全措施 (13)

编制说明及依据: 本施工方案经是针对川沙A-1地块中心湖建设工程1标桩基工程的施工管理、质量标准的控制与实施、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而编制,编制依据如下: 1.桩位平面图、总平面布置图 2.水利工程施工质评定标准(试行)(DGJ108-90-2000) 3.《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 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1999)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7.《地基及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城市滨水绿地生态驳岸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滨水绿地生态驳岸景观规划设计 于焕龙杨玥高大鹏 沈阳市园林规划设计院辽宁沈阳110000 摘要:在城市河道的整治和景观构建中,应大力提倡采用生态驳岸,尽量减少钢筋混凝土和浆砌石挡墙的硬式驳岸,创建有利于湿生、水生植物为主体的岸栖生物的生长环境和自然的生态景观。 关键词:规划设计城市水系 Abstract:In the city river harnessing and landscape construction,it should be vigorously promoted the ecological revetment,minimize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and masonry retaining wall hard embankment,creating conducive to wetland, aquatic plants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riparian biological growth environment and the natural ecological landscape. Key words:planning and design of city water system; 中图分类号:S75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水系的建设受到空前的重视。城市水系的建设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承担着城市生态廊道的职能,同时也是绿地系统中颇具特色的构成要素,是城市里一种独特的景观风貌。一些城市成功地将其水系景观建设成为城市的亮点,城市的名片,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城市滨水绿地的功能和环境特征 城市滨水区域同时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功能,一方面它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具有两栖性的特点,并受到两种生态系统的共同影响,而呈现出生态的多样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 自然河流的存在形式是大自然多种自然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降雨量、地表径流、土壤的运动、沉积、沉淀、澄清、水流、波浪以及各种生物的作用等,对水体岸线的改变,将引起整个水域生态系统发生相互关联的变化。场地规划时首先考虑不破坏自然条件,规划建设项目与原有的生态环境想融合,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尽快达到新的良性的生态平衡。自然的排水系统是最经济有效的水体形式,尽量按原有的流向及岸线设计水体,保持两岸良好的自然植被不受干扰。 人类天然的对水边丰茂的植被,水中的动物、鱼类、贝类等有好奇心及亲切感。所以,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亲水的优越性,尽量降低护岸高度或者做非常缓的护坡,种植水生植物,拉近人与水的距离。 传统的规划设计,常常在滨水规定洪水位以上的区域,规划为公共建设配套设施用地以及绿地。目前,在规划设计中应该重视对滨水地带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建,淡化不合理的利用、浪费以及污染会危及滨水生物。 作为参与规划的工程师,要密切关注水的上游及下游的情况。河流附近的某些区域如散落一些局部低洼处,经地形分析,尽可能使其保持现状,塑造成生动的水景,并与河流相连。 水陆交界处是生态敏感地带,是鸟类、动物、鱼类的天然食源及栖息地,在规划设计中,应划定生态敏感带,保护及改善植被的生长状态,使原有的野生动物、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受干扰。 水面的波光、水色、吹过水面的微风和涓涓的水声等都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保证水域的风景质量和生态功能是规划设计应当考虑的重点。 设计水体的岸线应该以平滑流畅的曲线为主,体现水的流畅柔美。驳岸及池底尽可能以天然素土为主,而且与地下水沟通,可以大大降低水体的更新及清洁的费用。

河道护坡工程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河道护坡工程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四、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4.1 安全生产总则和部署 “安全生产、预防为主”是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一贯遵循的原则,我公司在本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仍以“公司管理.项目负责、政府监督、全员参与”为模式,以工地全面安全管理和安全预防技术管理手段,层层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以项目工程师为首的安全技术保证体系,以专职安全职能部门为首的专业管理监督保证,强化施工现场达标管理,抓关键、抓重点、促全面,按照“安全预测、制定安全措施、执行落实安全措施、检查监督”的基本程序达到预防的目的,脚踏实地搞好安全生产,将工程以安全、优质、高速建设好。 4.2 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1、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设专职安全员。 2、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有施工员、安全员、班组长等参加的安全生产管理小组,形成安全生产监控网络,安全生产管理图如图示。

3、建立有工地领导参加的包括施工员、安全员在内的轮流值班制度,检查监督施工现场及政策组安全制度的贯彻执行,并做好安全值日记录。 4、建立、健全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交底,安全宣传教育、安全检查、安全设施验收和事故报告等管理制度。 5、班组进场时向班组进行安全交底。 4.3 组织措施 “坚持安全生产,杜绝事故发生”是工程安全生产的目标,为保证目标的实现,施工中采取以下措施: 1、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项目经理对该工程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负责,成立由项目经理负责、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等参加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做到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齐抓共管搞好安全生产。专职安全员负责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检查、监督工作,按照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和文明施工标准执行。

城市公园水体的生态设计手法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国内很多城市面临着生态危机,由于缺乏有效的实施方式,很多生态设计理论难以起到很好的效果。通过对北京市14个公园中水体生态设计手法的调研,进一步探讨了生态设计在城市公园水体中的实践方式,总结出了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水体生态设计理论。 关键词:公园;水体;生态设计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国内很多城市面临着生态危机,城市逐渐出现水资源不足、洪涝灾害频发与水环境恶化共存的现象。为了应对城市发展中出现的此类危机,国内学者纷纷提出各种生态设计理念。目前关于水体生态设计的理论还不完整,一方面局限于宏观而缺乏实践性,另一方面关注于细部而缺乏整体性。在实践方面,为了迎接在京举办的奥运会,响应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的号召,北京先后在一些公园中进行了水体的生态设计探索,成效明显但缺乏后期的理论总结。 1北京地区14个城市公园水体现状调查 为了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水体生态设计框架,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并对北京地区14个城市公园中的水体现状进行了调查,其中有11个综合公园以及3个以水体生态设计为主题的公园,调查内容包括雨水和中水利用情况、水体状况、水生动植物使用情况、绿地设置方式及灌溉方式。调查结果如表1、表2所示。 2城市公园水体的生态设计理论探讨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以及对北京市公园水体的现场调研,从以下3方面探讨城市公园水体的生态设计理论。 2.1公园规划尺度 2.1.1突出水系的连通性,注重生物的多样性。有学者提出,通过城市公园与城市河道水系之间的联系来达到生态廊道与斑块的连接,从而使水体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此外,可以通过营建曲折多变的岸线,为水生动植物创造各种适宜的生境,配置丰富多彩的水生动植物,从而增加生物多样性。通过公园水系的贯通,以确保水质清洁。从表2看出,除西海子公园,这些公园中的水体都是连通的。 2.1.2雨水收集与利用。调查中有10个公园使用了雨水收集技术,主要包括硬质地面、建筑屋顶和绿地中的雨水收集。 硬质地面包括透水性和不透水性2类,渗水地面的雨水可通过下渗的方式汇入地下水,多余的水则通过透水毛管最终到达雨水收集池。而不透水铺装则可以采用下凹式的绿地设计方案,将雨水汇集于周边的渗透型排水沟,最终到达雨水收集池。 公园建筑屋顶雨水的收集,主要通过屋顶花园的设计,将雨水截留就近使用,或将雨水通过管道引入滤水槽,并最终到达蓄水池,亦可让雨水最终与植物的种植槽相连,用于浇灌

河道生态护坡工程的方案选择

河道生态护坡工程的方案选择 1.0 护坡型式方案选择 为了充分体现生态护岸的设计理念,在满足安全稳定的基础上,护岸结构要尽量考虑有利于河道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利用植物将污染物进行体内新陈代谢而分解掉或将吸收的物质存储在体内,从而起到对水体的净化作用。生态护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护岸或具有自然护岸“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护岸与河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抗洪强度。 综合考虑河道地形、地质、水流、工程造价、施工条件和河道总体布置等因素,结合近年来我院在一些河道整治工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迎水侧斜式护坡结构选择草皮护坡、砌石护坡、砼预制块护坡、无砂混凝土护坡、生态混凝土护坡、三维生态袋护坡等几种常见的护岸结构进行比较。其优缺点简述如下: 方案一:土工格网草皮护坡,造价最低,但易受人畜破坏和生物影响,抗冲刷能力差,可用于背水坡或水流流速较小岸段。 方案二:砌石护坡,包括干砌石护坡、浆砌石护坡等。砌石护坡一般能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由于块石表面粗糙不平,与水体之间摩擦大,能够起到一定的消浪作用,同时砌石护坡本身能很好的经受风浪水流冲刷,其中干砌石适应变形能力强,浆砌石较差。但不能机械化操作,受当地材质、石料尺寸影响大,护砌厚度难以保证,且浆砌石将坡面完全封闭,隔绝了坡面与水体间的联系,生态和景观效果较差。该方案也还存在施工管理难度大和建设周期长的问题。

方案三:砼预制(联锁)块护坡,造价略高,但整体性好,强度高,本身受风浪水流的影响小,能机械化施工,工期短;因其表面平滑,消浪作用小,对堤坡变形适应性较差,如开孔种植草皮,需在护坡下设置反滤层和土工步防止边坡土体的掏空,草皮覆盖率也较低。 方案四:无砂混凝土植草护坡是在周边采用混凝土保护框并兼作模具,中间填筑无砂混凝土成型,只有水泥和粗骨料及复合肥,并对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孔隙内高碱性水环境进行动态改造,从而得到适合于植生(草、灌木等植物)的粗大空隙和适宜植物生长的PH值范围,但其强度低、空隙率难以控制及耐久性差。在保证25%~30%孔隙率和大透水性的前提下,混凝土强度仅为3~7 Mpa,适应水流冲刷和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较弱,抗孔融次数约30次,难以满足水利工程对护坡的要求。 方案五:现浇反滤.植生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之生态混凝土结构层是采用经过筛选的粗、细骨料(粒径与被保护的堤体材料相匹配)、水泥和水的混合物里添加生态混凝土专用添加剂,经充分搅拌混合后现场浇筑而成。该技术由于生态护坡专用添加剂的特殊贡献,使反滤型生态混凝土同时具有强度高、孔隙率合理、孔径小的性能特点,实现了耐久、透水、整体反滤的护坡功能;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同时具有强度高、孔隙率大、孔径合理的植生性能特点,既达到耐久、稳定的护坡目的,又能适应多种植生方式,满足绿化覆盖率达至95%以上的设计要求。形成堤坝常水位以下以反滤型生态混凝土护坡、常水位以上以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护坡的完整的生态护坡体系。

生态驳岸

一、沿岸的处理方式 许多城市中最具生命力、最富魅力的地方,并非城市中规整的街区,而是市区中不规则的水岸空间与许多不规则的绿地所串联出来的绿廊。例如纽约曼哈顿南端之中国城与砲台公园、波士顿市中心婉蜒的查里士河。我国有许多自然风景资源,在城市化过程中被铲平,成为新区、开发区、居住区或商业娱乐场所,许多借水岸整治之名而重新规划设计的河川地,变成所谓“水岸公园”,设置了大面积以硬铺面为主的广场、亲水步道等等“非常景观”。现在,随着生态环境意识的加强,以及对于各地风土资源特色的挖掘,我们是否应留给城市一片自然原真的水岸空间。水岸的整治再生应还原土地的自然风貌,并提供给鸟类、两栖动物、水生植物等滋生的栖息地。 现状堤岸处理的主要问题有: 形式单调:目前水岸类型主要是两种:一种是斜坡式护砌,一种是垂直式护岸,很多部分都年久失修。护岸目标单一—防洪功能,不具备市民休闲、娱乐的亲水功能;更不具备城市河道自然生态系统恢复的功能与视觉审美上的河道景观功能。 景观单调:许多堤岸设计采用传统的工程措施,硬质护坡、高筑河堤等,使河道本来的自然风光与亲切感消失。堤岸给予人一种不安全的恐惧感,不能得到良好的亲水性。 物种单调:这种典型的“U”字型与“V”字型硬质河道,改变了河道的自然生态系统特征,破坏了两岸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岸边的水生植物、两栖类动物、昆虫种类单调。 绿化单调:河、湖作为城市中的绿色廊道,是市民休闲娱乐、亲近自然

的场所,两岸绿地景观建设也是城市绿地建设成功的基础。河、湖岸边现状绿地面积很小,结构单一,不能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的要求。 在我们设计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为: 最小的干扰,在驳岸稳固的前提下,水际处理的越简单越好。 保持水流平稳,避免阻碍水流和水波的运动。 应用耐恶劣气候和耐水性强的材料。 防止污染源进入水体,污染源应被截留和处理或提前过滤。 二、水体净化和湿地技术 1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概述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目前世界最廉价的低投资、低能耗、行之有效的处理与利用污水的系统工程,是在长期应用天然湿地净化功能基础上发展的水净化资源化生态工程处理技术,脱氮除磷效果明显,可作为污水二级处理的替代技术。经世界上的广泛研究,目前对人工湿地的处理已经取得了基本一致的认识:利用系统中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基质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关于人工湿地中的基质、植物和微生物对有机物、N、P、SS、重金属、病原体等详细的处理作用,国内外已经有众多学者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2 人工湿地系统分类 按照工程设计和水体流态的差异,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分为表面流湿地、水平潜流湿地和垂直流湿地三种主要类型,各类型在运行、控制等方面的诸多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表面流湿地不需要砂砾等物质作填料,造价较低,但水力负荷较低。该类型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瑞典等国有较多分布;

城市河道生态驳岸做法

城市河道生态驳岸 一、生态驳岸的类型 1、自然原型驳岸 针对坡度缓或腹地较大的河段,可以考虑保持自然状态,并配合植物种植,达到稳定河流驳岸的作用。这类驳岸由于容易接近水面,故人流比较集中,驳岸设计时应采用接近自然的材料。要根据河流的特点来考虑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生活区域。如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树、植草、干砌、块石堆砌等各种方式护堤,这样不仅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而且植被发达的银河系同时也增加了抗洪、保护河堤的能力。 2、自然型驳岸 对于较陡旳坡岸或冲浊较严重的地段,在种植植被的同时,还通过天然石料、木材的护底来增加堤岸的抗洪能力。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结合,固堤护岸。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 3、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 防洪要求高、且腹地小的河段,必须建造重力式挡土墙,采取台阶式的分层处理。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再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抗洪能力。 二、生态驳岸的功能 生态驳岸需要兼具传统工程驳岸的安全防护功能和生态驳岸的渗透调节功能,具有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护堤、防洪的基本功能; 2)改善滨水区景观、恢复生态平衡;

3)生态驳岸把滨水区植被与堤内植被连成一体,形成一个水陆复合型生物共生的生态系统;4)调节水源,可渗透性界面,丰水期,河水向堤岸外的地下水层渗透存储;枯水期,地下水通过堤岸反渗入河,起着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 5)增强水体自净作用。植被和其他生物可吸收分解河水中大量的污染物,从而适度净化水体。 三、设计原则 1)生态性,塑造人与自然、人与生物、生物与生物、人与水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 2)安全性,打造城市防洪泄洪安全通道,使居民的亲水行为得到安全保障; 3)美观性,满足视觉上审美要求,在人群使用频率大的地方强化景观效果; 4)可游性,塑造动静、个体与群体的观水、亲水、触水等游环境和设施; 5)经济性,在保证最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前提下较少的经济投入。 四、设计理念 1)采取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为原型的驳岸形式,根据河流水位季节性变化及防洪要求确定高低驳岸标高:低水位控制标高为2.0米、高水位控制标高为3.2米; 2)科学合理安排居民活动平台的高度:低水位活动平台标高主要2.2米;高水位活动平台标高3.2到4.0米。局部考虑亲水平台和台阶,为未来的水上活动预留出入口; 3)多种驳岸形式合理组合,控制多种形式驳岸的比例; 4)科学选用材料,保证生态环保性、安全性、经济性、美观性; 5)合理布局滨水人群活动空间:平台、台阶、舞台、漫步道、广场等; 6)综合使用多种生态手段:可渗透界面(水和微生物的通道)、凹凸界面(鸟类落脚的地方)、植物缓坡、水生植物的使用、透水铺装等等。

河道驳岸施工协议(新)

河道驳岸施工协议 发包方:桂林市柏宜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 承包方:(以下简称乙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的诚实的原则,为了发展桂林的旅游事业,经各级政府的批准开发桂林国际小城镇项目,双方本着建设工程施工事项协商一致,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甲方就桂林国际小城镇河道改造项目工程承包给乙方施工,为了更好的表现其公正、公平性,明确各自责任,特签订合同如下: 一、工程概况: 1、项目名称:广西桂林国际小城镇。 2、项目地址:临桂县六塘镇/中庸镇 3、项目承包范围:一个标段约五公里,本合同共个标段的河道土方开挖及回填、便道、驳岸施工,绿、亮化等标段总承包。 4、工程造价:暂定元(最终按实结算) 5、开工时间:年月日 6、竣工日期:年月日 三、工程结算方法及付款方式: 1、结算方式:按广西最新市政定额结合桂林地方信息指导价下浮 %结算总工程款,按一类取费。按最新市政定额,材料按桂林市市场信息指导价,人工费按广西定额最新标准执行。

2、付款方式:人员机械进场施工十天预付单项造价的5%备料款,以后乙方每月25日报已完工程量80%,(含工程量变更及签证增加的工程量),第一个月付80%,第二个月付给第一个月已扣20%次月付给,同时结付本月工程进度款的80%,滚动式付款,单项工程结束验收后付至单项总工程款的95%,余款在期满一年后、十天内无质量问题付清。 3、工程款支付账户: 开户行: 户名: 账号: 四、质量要求:按甲方提供的施工图进行施工。 五、甲方责任 1、负责办理合法有效开工手续,并提供给乙方(复印件)作为开工依据,提供乙方施工人员临时设施用地,以及提供正常施工所需要的进入施工现场的交通条件。 2、负责将施工用水、电接通至施工现场内(水电费乙方负责)。 3、负责场地内的各种果树、果苗、农作物、鱼塘、青苗补偿和清理场地及其经济补偿,协调好周边单位或个人,以及地域、交通、路政、城管等部门工作。 4、负责场地内及工程施工所必须的毗邻区域内供排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地下管线资料的各种地下构筑物(如地下光缆、坟地、军用设施及文物等)改迁和所发生的费用。并向乙方提供走向图,因甲方提供的信息资料不准而造成的损失由甲方负责,乙方不负任何责任。

河道生态护岸设计概况

1、护岸型式及选择 1.1形式概念: 生态护岸有自然护岸、人工护岸和生态护岸三种基本形式。 自然型生态护岸形式为河道天然(自然)形成的驳岸防护体系。 人工护岸形式是按河道防洪排水、灌溉输水、航运交通、水生养殖等功能而进行工程需要建设相结合的各类护岸防护形式。 生态护岸形式是按自然驳岸形式和人工护岸功能体系、实现生态功能的无缝融合、“天人合一”的统一形式。 1.2生态护岸的生态功能表现在具有实现水土保持、物质交换、环境空间等三方面的具体实施措施。 1.3组合形式的生态护岸的基本形式可有直立(挡土墙)、坡形、多极、平台及相互组合并与景观相结合的具体型式。 1.4型式选择 1.4.1基本规定 生态护岸设计的形式应遵循满足河道功能、坡体安全稳定、结构适应耐久、维持生态平衡的原则。 生态护岸的坡体安全稳定符合现行规范的相关安全稳定的要求。 生态护岸的结构形式应满足现行规范工程结构使用年限的要求。 生态护岸应就地取材、利于施工和维修。对不同河段或同一坡面不同部位可选用不同的护坡形式。 临水侧护坡的形式应根据风浪大小、近坡面水流、坡后土质等情况,结合护坡的等级确定。通航河流船行波作用较强烈的河段,护坡设计应考虑其作用和影响。 背水侧护坡的形式应根据当地的暴雨强度、浪高要求,并结合护坡高度和土质情况确定。 挡墙和护坡均应该设置基座,挡墙处基座埋深不宜小于0.5m,能够满足挡

墙和护坡的安全要求。 坡面高度大于4m后,宜设置排水设施。坡面竖向排水沟可每隔50~100m 设置一条,并应与平行河堤走向的排水沟相连通。 护岸生态防护的设计形式与使用措施,应具有对维持生态平衡的功能,宜遵循、符合和满足物质交换原则、水土连续原则、植物生长及多样性原则。 (1)交换原则:组成体系具有满足如水、气等能量与物质不断流动、交换的型式。 (2)连续原则:坡面防护组成不得隔断坡面土层深度信息联系的原则,满足坡面植物存活、发育、生长的自然条件。 (3)多样性原则:坡面生成结构满足多样性植物相对调节、生长的环境,使得组成体系具有一定的自动适应、相调节的生物生存与生长环境。 1.4.2生态护岸注意点 河道护岸自然适应形式。基于对河道流向特点、边坡土质力学特征,融合两岸城市建筑形式、道路交叉形式,区位地形特征,体现自然生态驳岸特点,与天然河道边坡安全相适应的护岸天然自成形式。 对河道流向稳定、边坡土质较好、坡度延缓,周边区位特征适宜,应体现自然生态护岸特点,采用天然河道边坡安全相适应的天然护岸自成形式。 可采用抛石插枝、梢料类排捆、织物袋、植活木桩、块石石笼等、格室结构、低挡墙等符合自然的形式要求和功能要求。 1.5生态护岸的技术指标 1.5.1 砌块的生态功能指标及参照范围。 1.5.2 采用各种材料的组成结构护岸所具有的生态功能,应参照以下指标进行设计。 (1)植物覆盖容积率 边坡防护的工程措施是通过工程设计边坡工程构件来实现。通过边坡组件单体形成生态的重要条件,是具有植物生长的可能空间,在防护坡面上,即坡面的植物覆盖容积率(平面指标)。

水系生态驳岸处理方法

一、木桩驳岸的施工 木桩驳岸施工前,应先对木桩进行处理,比如:按设计图纸图示尺寸对木桩的一头进行切削成尖锥状,便于打入河岸的泥土中;或按河岸的标高和水平面的标高,计算出木桩的长度,再进行截料。 木桩入土前,还应对原有河岸的边缘进行修整,挖去一些泥土,修整原有河岸的泥土,便于木桩打入。如果原有河岸边缘土质较松,可能会塌方,那么还应进行适当的加固处理。 二、仿木桩驳岸的施工 仿木桩驳岸类似于木桩驳岸的施工方法,并且建成后如同木桩驳岸一样,可以以假乱真。防木桩驳岸施工前,应先预制加工仿木桩一般是钢筋混凝土预制小圆桩,长度根据河岸的标高和河底的标高决定。一般为1~2m,直径为15~20cm,一端头成尖状,待小圆柱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即可施打。成排完成或全部完成后再用白色水泥掺和适量的颜料粉,颜料粉可以是氧化铁红、氧化铁黄等,调配成树皮的颜色,采用工具把彩色水泥砂浆,采用粉、刮、拉灯手法装饰在圆柱体上,使圆柱体仿制成木桩。 三、草皮驳岸的施工 河岸的坡度应在自然安息角以内,这样的河坡不会塌方,也可以把河坡做的较平坦些,对河坡上的泥土进行处理,或铺筑一层易使绿化种植成活的营养土,然后再铺筑草皮。 如果河岸较陡,那么可以在草皮铺筑时,用竹钉钉在草坡上,不使草皮下滑。在草皮养护一阶段时间后,草皮生长入土中,就完成了草皮驳岸的建设。 四、沙滩驳岸的施工 沙滩驳岸是仿照天然海滩的驳岸,是在平坦的河岸边坡播撒白色的砂石或卵石。 施工时,应先做河岸边坡的基层,因河岸边坡面积较大,因此,河岸边坡基层施工时,要放置钢筋,使河岸边坡整体性好,不开裂、不沉陷。其做法是:素土夯实→碎石垫层→素混凝土垫层→钢筋混凝土→面层白砂石或卵石。 因河岸坡面积较大,因此在基层施工时要设置变形缝,一般为20~30m设置一条,缝隙宽度为2~3cm,采用沥青麻丝嵌缝。待面层铺筑白砂石或卵石后,即可掩盖缝隙。 五、景石驳岸的施工 景石驳岸是在块石驳岸完成后,在块石驳岸的岸顶面放置景石,起到装饰作用。具体施工时不能照搬设计图,而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根据整个水系的迂回折点放置景石。 景石驳岸的平面布置最忌成几何对称形状,对一般呈不同宽度的带状溪涧,应布置成回转折于两池湖之间,互为对岸的岸线要有争有让,少量峡谷则对峙相争。水面要有聚散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