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 中药学课件全套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药学总论》课件

保管方法
根据中药材的不同性质,应采用不同的保管方法。如易虫蛀的药材应存放于干燥、通风好 的地方,易挥发的药材应密封保存,易氧化的药材应存放在避光、阴凉处。
03 中药的性能与应用
中药的四气五味
总结词
四气五味是中药的基本属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 分。
详细描述
四气是指中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反映了中药对人体 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五味是指中药的辛、甘、 酸、苦、咸五种滋味,反映了中药的作用特点和功能。
《中药学总论》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中药学概述 • 中药的种类与来源 • 中药的性能与应用 • 中药的应用与发展 • 中药的安全与合理使用
01 中药学概述
中药学的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
中药学的定义与性质
详细描述
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学科,它涵盖了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应用等方 面的知识。中药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 的理论体系。
中药的现代研究
01
0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04
中药的现代研究涉及到多个学 科领域,如化学、药理学、生
物学等。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中药 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毒副 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中药的现代研究有助于揭示中 药的作用机制,提高中药的治
疗效果和安全性。
中药的现代研究还有助于推动 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提高中药的国际地位。
01
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历 史悠久,疗效显著,具 有独特的优势。
02
中药治疗注重整体调节 ,通过调和阴阳、气血 、脏腑功能,达到治病 求本的目的。
03
中药治疗常见病、多发 病、慢性病及疑难杂症 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价值。
根据中药材的不同性质,应采用不同的保管方法。如易虫蛀的药材应存放于干燥、通风好 的地方,易挥发的药材应密封保存,易氧化的药材应存放在避光、阴凉处。
03 中药的性能与应用
中药的四气五味
总结词
四气五味是中药的基本属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 分。
详细描述
四气是指中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反映了中药对人体 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五味是指中药的辛、甘、 酸、苦、咸五种滋味,反映了中药的作用特点和功能。
《中药学总论》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中药学概述 • 中药的种类与来源 • 中药的性能与应用 • 中药的应用与发展 • 中药的安全与合理使用
01 中药学概述
中药学的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
中药学的定义与性质
详细描述
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学科,它涵盖了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应用等方 面的知识。中药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 的理论体系。
中药的现代研究
01
0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04
中药的现代研究涉及到多个学 科领域,如化学、药理学、生
物学等。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中药 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毒副 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中药的现代研究有助于揭示中 药的作用机制,提高中药的治
疗效果和安全性。
中药的现代研究还有助于推动 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提高中药的国际地位。
01
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历 史悠久,疗效显著,具 有独特的优势。
02
中药治疗注重整体调节 ,通过调和阴阳、气血 、脏腑功能,达到治病 求本的目的。
03
中药治疗常见病、多发 病、慢性病及疑难杂症 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价值。
中药学PPT课件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中药的性味归 经和功效主治。
中药学的发展历史
秦汉时期
中药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张 仲景《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 作问世。
明清时期
中药学逐渐成熟,形成温病学 派等学术流派。
先秦时期
中药学的起源,出现《神农本 草经》等早期本草著作。
唐宋时期
中药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 《新修本草》、《本草纲目》 等本草巨著。
理化鉴定
运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对中药所 含的有效成分或特征性成分进行定 性、定量分析,以评价其质量。
中药的质量评价指标与方法
01
有效性
评价中药是否具有治疗疾病的 功效,主要指标包括生物效价
、有效成分含量等。
02
安全性
评价中药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会 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主要指 标包括毒性成分含量、重金属
坏严重。
03
中药资源质量标准不统一, 市场混乱,影响中药产业的
健康发展。
中药资源的保护措施与建议
加强中药资源保护法规建设 ,制定科学合理的采集、收 购、运输、加工等管理制度
。
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 ,及时掌握资源变化情况,
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推广中药资源保护意识和技 术,提高中药企业和农户的
资源保护能力。
调整阴阳平衡等。
对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02
部分中药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可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03
中药可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力,对免疫相关疾病有治
疗作用。
常见中药的临床应用与配伍禁忌
临床应用
如解表药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等 表证;清热药用于治疗热证、火 证等;补虚药用于治疗虚证等。
中药学ppt课件

特点
中药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注重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强调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中药学
起源于古代,通过对各种草药的观察 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中药学的理论和 实践体系。
现代中药学
在现代医学的影响下,中药学得到了 进一步的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 合,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中药制剂的保存与使用方法
保存
中药制剂的保存需要注意防潮、防霉、防虫等问题。一般而言,散剂和丸剂需 要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膏剂需要存放在阴凉处。
使用方法
使用中药制剂时需要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进行操作。同时需要注意用药剂 量和时间,以及观察身体反应。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需要及时停药并 就医。
中药学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中药学概述 • 中药的药理作用与功效 • 中药的采集与炮制 • 中药的制剂与用法 • 中药的药性与配伍禁忌 • 中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中药学概述
01
中药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组成、功效 、作用机制等的一门学科,旨在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药物研发。
中药配伍的注意事项与实例分析
01
实例分析
02
03
04
如麻黄与桂枝相须相使,能够 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石膏与知母相畏相杀,能够减 轻知母的寒性,增强其清热泻
火的作用。
甘草与海藻相恶相反,能够降 低海藻的药效,甚至产生不良
反应。
中药的应用与发展
06
前景
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辨证论治
中药在临床治疗中强调个体化和辨证论治,通过望、闻、问、切等多种方式了解患者病 情,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中药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注重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强调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中药学
起源于古代,通过对各种草药的观察 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中药学的理论和 实践体系。
现代中药学
在现代医学的影响下,中药学得到了 进一步的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 合,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中药制剂的保存与使用方法
保存
中药制剂的保存需要注意防潮、防霉、防虫等问题。一般而言,散剂和丸剂需 要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膏剂需要存放在阴凉处。
使用方法
使用中药制剂时需要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进行操作。同时需要注意用药剂 量和时间,以及观察身体反应。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需要及时停药并 就医。
中药学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中药学概述 • 中药的药理作用与功效 • 中药的采集与炮制 • 中药的制剂与用法 • 中药的药性与配伍禁忌 • 中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中药学概述
01
中药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组成、功效 、作用机制等的一门学科,旨在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药物研发。
中药配伍的注意事项与实例分析
01
实例分析
02
03
04
如麻黄与桂枝相须相使,能够 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石膏与知母相畏相杀,能够减 轻知母的寒性,增强其清热泻
火的作用。
甘草与海藻相恶相反,能够降 低海藻的药效,甚至产生不良
反应。
中药的应用与发展
06
前景
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辨证论治
中药在临床治疗中强调个体化和辨证论治,通过望、闻、问、切等多种方式了解患者病 情,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完整版中药学ppt课件-2024鲜版

34
关键工艺参数控制点分析
药材前处理
提取
浓缩
干燥
制剂成型
关键控制点包括药材的净 选、切制、炮制等,直接 影响后续提取效果和制剂 质量。
关键控制点包括提取溶剂 的选择、提取时间、提取 温度等,影响有效成分的 溶出和杂质的去除。
关键控制点包括浓缩温度、 浓缩时间、浓缩设备等, 影响浓缩液的相对密度和 后续干燥效果。
2024/3/28
36
适应症判断依据和误区提示
2024/3/28
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包括现病史、既 往史、家族史等。
症状分析
对患者症状进行全面分析,明确中医 证候类型。
37
适应症判断依据和误区提示
• 体征检查: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病情信 息。
2024/3/28
38
适应症判断依据和误区提示
十八反
指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或增强 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甘草反甘 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 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
等。
2024/3/28
16
配伍禁忌概念及分类
十九畏
指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 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等。
2024/3/28
佐药
佐助药,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 药物;佐制药,用于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 反佐药,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 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使药
引经药,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调和药,具有调和 诸药作用的药物。
方剂组成技巧
注意药物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特性,合理搭配药物; 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煎服方法;注意方剂的剂型选择。
关键工艺参数控制点分析
药材前处理
提取
浓缩
干燥
制剂成型
关键控制点包括药材的净 选、切制、炮制等,直接 影响后续提取效果和制剂 质量。
关键控制点包括提取溶剂 的选择、提取时间、提取 温度等,影响有效成分的 溶出和杂质的去除。
关键控制点包括浓缩温度、 浓缩时间、浓缩设备等, 影响浓缩液的相对密度和 后续干燥效果。
2024/3/28
36
适应症判断依据和误区提示
2024/3/28
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包括现病史、既 往史、家族史等。
症状分析
对患者症状进行全面分析,明确中医 证候类型。
37
适应症判断依据和误区提示
• 体征检查: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病情信 息。
2024/3/28
38
适应症判断依据和误区提示
十八反
指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或增强 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甘草反甘 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 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
等。
2024/3/28
16
配伍禁忌概念及分类
十九畏
指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 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等。
2024/3/28
佐药
佐助药,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 药物;佐制药,用于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 反佐药,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 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使药
引经药,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调和药,具有调和 诸药作用的药物。
方剂组成技巧
注意药物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特性,合理搭配药物; 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煎服方法;注意方剂的剂型选择。
中药学课件教学讲义PPT

04
中药方剂与剂型
中药方剂的组成与分类
中药方剂的组成
中药方剂通常由君药、臣药、佐药和使药四 部分组成,各部分在方剂中发挥着不同的作 用。
中药方剂的分类
中药方剂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如按照功效可以分为解表方、泻下方、补 益方等;按照中药的种类可以分为单味药方 和复方方等。
中药剂型的种类与特点
02
中药制剂工艺
采用现代制药技术,改进中药 制剂工艺,提高中药制剂的稳 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03
中药质量控制
建立和完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 ,实现中药质量可控、可追溯 。
04
中药研发创新
鼓励中药新药的研发,利用现 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发新型中药 。
中药国际化发展现状
1 中药进入国际市场
中药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一定份额,尤其在亚洲地区有较 大影响力。
02
中药药材与炮制
中药材的采集与鉴别
总结词
中药材的采集与鉴别是中药学的基础, 对于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 要。
VS
详细描述
中药材的采集与鉴别是中药学的基础,对 于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采集中药材时,需要根据药材的生长周期 和季节进行采收,以确保药材的有效成分 含量最高。同时,鉴别药材的真伪也是非 常重要的,可以通过观察药材的外观、气 味、颜色等方面进行鉴别。
反应。
05
中药临床应用与实践
中药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
中药治疗需全面考虑患者的体质、病情、环 境等因素,针对不同的证候采用相应的治疗
方法。
治未病思想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个性化治疗
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在疾病初期尽早干预, 以防止病情恶化。
中药学(全套课件268p) ppt课件

牙龈肿痛-凉膈散 3活血逐瘀
a妇女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桃仁、 红花、穿山甲 –下瘀血汤
b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赤芍、当归、桃仁 -复元活血汤
c血瘀经闭-桃核承气汤
医学课件
36
4清热解毒 • 痈疮肿毒、丹毒 • 肠痈腹痛-大黄牡丹皮汤 • 烫火伤-配地榆、麻油外敷 • 5清泄湿热
湿热黄疸+茵陈、栀子-茵陈蒿汤 湿热淋证-八正散
消食积(全 消)
开胃健脾、散寒解 表
6 ~ 15
鸡内金
甘,平
消食积(全 消)
医学课件
开胃健脾、涩精止 遗、散结石
3 ~ 10
22
六催吐药
凡具催吐功效,以引起或促使呕吐为主要 作用,祛除胃内容物或毒物的药物称催吐 药或涌吐药 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宿食停胃或误食毒物。 本类药物全部具有毒性,只能短暂使用, 中病即止,不可连服。
医学课件
37
大黄
[用法用量]煎服 3~10克 攻下通便用生 大黄,后下。活血逐瘀用酒制大黄,止血 用大黄炭,同煎。
2散寒解表 用于食滞伴有感冒者
3止泻 治食积腹泻神曲炒焦用,
焦三仙-山楂、麦芽、神曲
炒焦
[用法用量]10~15克
[使用注意]- 医学课件
17
医学课件
18
麦芽
[性味归经] 甘、平。 归脾、胃、肝经。
医学课件
19
麦芽
[功效主治] 1消食健胃 能助消化淀粉类食物,以面 食类为主,与神曲、陈皮同用。小儿消化 不良、吐乳、疳积用之。 2回乳 用于妇女断乳,以生麦牙60~120 克煎服。 3疏肝行滞 用治肝郁气滞,肝胃不和证
[性味归经] 苦、寒, 归脾、胃、大肠、肝、 心包经。
a妇女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桃仁、 红花、穿山甲 –下瘀血汤
b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赤芍、当归、桃仁 -复元活血汤
c血瘀经闭-桃核承气汤
医学课件
36
4清热解毒 • 痈疮肿毒、丹毒 • 肠痈腹痛-大黄牡丹皮汤 • 烫火伤-配地榆、麻油外敷 • 5清泄湿热
湿热黄疸+茵陈、栀子-茵陈蒿汤 湿热淋证-八正散
消食积(全 消)
开胃健脾、散寒解 表
6 ~ 15
鸡内金
甘,平
消食积(全 消)
医学课件
开胃健脾、涩精止 遗、散结石
3 ~ 10
22
六催吐药
凡具催吐功效,以引起或促使呕吐为主要 作用,祛除胃内容物或毒物的药物称催吐 药或涌吐药 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宿食停胃或误食毒物。 本类药物全部具有毒性,只能短暂使用, 中病即止,不可连服。
医学课件
37
大黄
[用法用量]煎服 3~10克 攻下通便用生 大黄,后下。活血逐瘀用酒制大黄,止血 用大黄炭,同煎。
2散寒解表 用于食滞伴有感冒者
3止泻 治食积腹泻神曲炒焦用,
焦三仙-山楂、麦芽、神曲
炒焦
[用法用量]10~15克
[使用注意]- 医学课件
17
医学课件
18
麦芽
[性味归经] 甘、平。 归脾、胃、肝经。
医学课件
19
麦芽
[功效主治] 1消食健胃 能助消化淀粉类食物,以面 食类为主,与神曲、陈皮同用。小儿消化 不良、吐乳、疳积用之。 2回乳 用于妇女断乳,以生麦牙60~120 克煎服。 3疏肝行滞 用治肝郁气滞,肝胃不和证
[性味归经] 苦、寒, 归脾、胃、大肠、肝、 心包经。
中药学教学课件-PPT

药物。但其中以植物药居多,使用也最为普遍,故历代
将中药称为“本草”。
❖ (2)本草学:
❖
记载中药得典籍中药学称为本草学。
❖ (3)中草药:
❖
实则就是指中药与草药得混称。
❖ 草药、中草药与中药、本草没有质得区别,为避免混 淆,应统一于中药一词得概念中。
❖ (4)民族药:
❖ 就是指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所习用得药 物,其药源与中药基本相同,如藏药、蒙药、 维药、傣药、苗药、彝药等。
❖ 【目得与要求】 ❖ 1、了解中药得起源与中药学得发展。 ❖ 2、熟悉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得主药本草著
作(书名、作者、学术价值)。 ❖ 【教学时间】 ❖ 2学时。
一、中药得起源――原始社会
(远古~公元前21世纪)
❖ 中药起源很早,可以追溯至原始社会。从古 书记载与传说来看,可以说明中药起源于原 始社会人类得生产活动、生活实践与早期 得医疗实践。
(二)秦汉时期――本草学得形成时期 (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 代表作:《神农本草经》
❖
--我国现存最早得药学专著。
❖ 汉初年
❖
(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 。
❖ 载药数目:365种。
❖ 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 46种,按药物功效得不同分上、中、下三品,即 “三品分类法”。
❖ 因此可以说,中药得起源就是我国劳动人民长 期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得结果,故有“药食同 源”之说。
二、中药学得发展
❖ (一)夏商周时期――本草学得萌芽时期 ❖ (二)秦汉时期――本草学得形成时期 ❖ (三)两晋南北朝时期 ❖ (四)隋唐时期 ――医药发展鼎盛时期 ❖ (五)宋金元时期――学术争鸣时期
【宋代】
❖ 1、国家药局得设立:
完整版《中药学》完整ppt课件

中药配伍理论
阐述中药配伍的原则、方 法及禁忌等。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中药用药方法
阐述中药的煎服方法、 用量用法及注意事项等
。
中药资源与开发
阐述中药资源的分布、 采集、加工及开发利用
等。
中药药理与毒理
阐述中药药理作用机制 、毒理作用及安全性评
价等。
中药制剂与剂型
阐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 法、剂型选择及质量控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药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 《本草经集注》、《雷公炮炙 论》等著作。
明清时期
中药学开始衰落,但仍有一些 重要著作问世,如《本草纲目 拾遗》、《本草求真》等。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01
02
03
中药药性理论
阐述中药四气、五味、升 降浮沉、归经等药性理论 。
中药功效理论
阐述中药功效的概念、分 类及影响因素等。
麦芽
消食健胃,回乳消胀。
鸡内金
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止血药
白及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蒲黄
止血,化瘀,利尿。
三七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茜草
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活血化瘀药
01
川芎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郁金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 黄。
03
02
延胡索
活血行气止痛。
姜黄
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04
化痰止咳平喘药
制等。
02
中药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中药的性能与功效
四气五味
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 性和酸、苦、甘、辛、咸五种基 本味道,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基本
原理。
升降浮沉
中药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 即升、降、浮、沉四种作用,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范教材课件全国高职高专
中药学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目录
总论 解表药 清热药 泻下药 祛风湿药 芳香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 温里药 行气药 消食药
驱虫药 止血药 活血化瘀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安神药 平肝药 开窍药 补虚药 收涩药 其它药
茎
麻黄
川贝母
肉苁蓉
百合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苏叶
叶 桑叶
艾叶
大青叶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菊花
花 红花
合欢花
芫花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山楂
果实 佛手
大枣
白豆蔻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瓜蒌仁
种子 巴豆
刀豆
白芥子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地龙
全虫 全蝎
思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思考问题
中药是产于“中国的药物”吗?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7、与避讳有关
避帝王的名讳 延胡索-玄胡索(避清康熙帝玄烨的名讳) -元胡索(避宋真宗名讳) 薯蓣-薯药(避唐代宗李预名讳) -山药(避宋英宗赵曙名讳)
群众喜吉厌凶 白僵蚕-佳蚕 茯苓-福临 旋复花-全福花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总论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中药能做什么?
中药美容 中药强身 中药治病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一、什么是中药?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用以防病治病的天 然药物及其简单加工品。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中药含义的内涵
理论指导
中医理论中庸之医-平衡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六、中药的来源
根据物质来源划分
1、植物类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动物类 全虫、角、甲片、皮、贝壳、甲壳 胆、病理产物、粪便
3、矿物类 硫化物、氧化物、卤化物 碳酸盐、硼酸盐、硫酸盐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根
党参
黄芪
葛
根 龙胆草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三、中药的起源
神农尝百草 《史记》载:神农以赭鞭 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 医药。
中药是人民群众在生产实 践中创造出来的。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中药起源图解
偶然中毒
尝百草
知性能
主动尝试
知疗效 反复实践 淘汰
(效差、剧毒)
指导实践
口述至文字
实践
理论
肯定
检验理论
(效佳、微毒)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土鳖虫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甲片
穿山甲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角
羚羊角
水牛角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皮
蝉蜕 阿 胶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海蛤壳
贝壳
牡蛎
石决明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甲片
龟板
鳖甲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病理产物
牛黄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霜桑叶——霜打以后采摘的桑叶 侧柏炭、姜炭、血余炭——炒炭存性生用以止
血敛涩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5、与古代传说有关
部分药属于纪念某一医生创造而命名,这跟世界尊重 科学家首创精神的意思相同
使君子——潘州郭使君治疗小儿科疾病常用的药 何首乌——有位姓何的老人,因吃了它而获长寿且须 用途Fra bibliotek防病 治病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素问·四气调神论》
物质来源
天然药物(植物、动物、矿物) 简单加工品(物理、化学、生物加工)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二、什么是中药学?
中药学是专门研究 中药基本理论和各 种中药的来源、采 制、性能、功效及 临床应用等知识的 一门学科。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3、与功效有关
益母草——对产妇有益 骨碎补——对骨折有利 石决明、决明子——都可明目 合欢花、夜交藤——都可安神 防风——防避风邪外袭 苁蓉——补而不峻,有从容和缓之性 王不留行——活血行滞,走而不守,虽有王命也不能
留其行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4、与采制有关
发变黑而得名 牵牛子——传说中田野老人牵牛谢医而得名 还有刘寄奴、杜仲、徐长卿等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6、与外来语的翻译有关
胡麻仁、羌活、番红花——从外国而来 补骨脂(破故纸)——“婆胡子”的音译
(就好比巧克力、美利坚等的音译) 曼陀罗——梵语“细小圆形美丽的花”的意思 诃子——原名诃黎勒,梵语“天主持来”的意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2、与形、色、气味有关
因味得名:细辛、甘草、五味子、苦参 因色得名:黄连、红花、板兰根 因形态得名:牛膝、白头翁、木通 因生态得名:夏枯草、冬青 因气香得名:木香、麝香、檀香 因气臭得名:鱼腥草、臭椿 因质地得名:滑石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粪便
鼯鼠
五灵脂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石 膏(硫酸盐)
矿物 钟乳石(碳酸盐)
磁 石(氧化物)
自然铜(硫化物)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根据地理位置来源划分
云广 川藏 东北 江浙
道地药材?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七、中药的命名
与避讳有关
其它
与产地有关
与外来语的 翻译有关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8、其 它
一物多名现象 蚤休(重楼、七叶一枝花) 大黄(西庄、锦纹)
药名错别字现象 牛膝-牛夕 蒲公英-卜公英
与古代 传说有关
中药的命名
与功效有关
与形、色、 气、味有关
与采制有关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1、与产地有关
本身包含地名 1、阿胶原产于山东东阿县的阿井 2、巴豆产于巴蜀
强调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功效稳定雄厚,历代沿袭下来主产于 某一特定产区的中药材。
广陈皮(新会皮)——广东 杭菊——杭州 川连、川芎——四川
四、中药学的发展概况
东汉《神农本草经》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南朝《雷公炮制论》 第一部制药专著
唐《新修本草》
世界最早的药典
明《本草纲目》
载药1892种,科学巨著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五、现代继承与发展
中药资源普查 (各个地方药志) 民间方药挖掘 (各种藏药、蒙药、苗药等) 中医药著作整理 (《中药大辞典》等) 中药人工培植 (天麻、砂仁、麝香等) 中药药理研究 (小檗碱、人参皂苷、甘草甜素等)
中药学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目录
总论 解表药 清热药 泻下药 祛风湿药 芳香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 温里药 行气药 消食药
驱虫药 止血药 活血化瘀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安神药 平肝药 开窍药 补虚药 收涩药 其它药
茎
麻黄
川贝母
肉苁蓉
百合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苏叶
叶 桑叶
艾叶
大青叶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菊花
花 红花
合欢花
芫花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山楂
果实 佛手
大枣
白豆蔻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瓜蒌仁
种子 巴豆
刀豆
白芥子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地龙
全虫 全蝎
思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思考问题
中药是产于“中国的药物”吗?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7、与避讳有关
避帝王的名讳 延胡索-玄胡索(避清康熙帝玄烨的名讳) -元胡索(避宋真宗名讳) 薯蓣-薯药(避唐代宗李预名讳) -山药(避宋英宗赵曙名讳)
群众喜吉厌凶 白僵蚕-佳蚕 茯苓-福临 旋复花-全福花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总论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中药能做什么?
中药美容 中药强身 中药治病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一、什么是中药?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用以防病治病的天 然药物及其简单加工品。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中药含义的内涵
理论指导
中医理论中庸之医-平衡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六、中药的来源
根据物质来源划分
1、植物类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动物类 全虫、角、甲片、皮、贝壳、甲壳 胆、病理产物、粪便
3、矿物类 硫化物、氧化物、卤化物 碳酸盐、硼酸盐、硫酸盐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根
党参
黄芪
葛
根 龙胆草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三、中药的起源
神农尝百草 《史记》载:神农以赭鞭 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 医药。
中药是人民群众在生产实 践中创造出来的。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中药起源图解
偶然中毒
尝百草
知性能
主动尝试
知疗效 反复实践 淘汰
(效差、剧毒)
指导实践
口述至文字
实践
理论
肯定
检验理论
(效佳、微毒)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土鳖虫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甲片
穿山甲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角
羚羊角
水牛角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皮
蝉蜕 阿 胶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海蛤壳
贝壳
牡蛎
石决明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甲片
龟板
鳖甲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病理产物
牛黄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霜桑叶——霜打以后采摘的桑叶 侧柏炭、姜炭、血余炭——炒炭存性生用以止
血敛涩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5、与古代传说有关
部分药属于纪念某一医生创造而命名,这跟世界尊重 科学家首创精神的意思相同
使君子——潘州郭使君治疗小儿科疾病常用的药 何首乌——有位姓何的老人,因吃了它而获长寿且须 用途Fra bibliotek防病 治病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素问·四气调神论》
物质来源
天然药物(植物、动物、矿物) 简单加工品(物理、化学、生物加工)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二、什么是中药学?
中药学是专门研究 中药基本理论和各 种中药的来源、采 制、性能、功效及 临床应用等知识的 一门学科。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3、与功效有关
益母草——对产妇有益 骨碎补——对骨折有利 石决明、决明子——都可明目 合欢花、夜交藤——都可安神 防风——防避风邪外袭 苁蓉——补而不峻,有从容和缓之性 王不留行——活血行滞,走而不守,虽有王命也不能
留其行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4、与采制有关
发变黑而得名 牵牛子——传说中田野老人牵牛谢医而得名 还有刘寄奴、杜仲、徐长卿等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6、与外来语的翻译有关
胡麻仁、羌活、番红花——从外国而来 补骨脂(破故纸)——“婆胡子”的音译
(就好比巧克力、美利坚等的音译) 曼陀罗——梵语“细小圆形美丽的花”的意思 诃子——原名诃黎勒,梵语“天主持来”的意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2、与形、色、气味有关
因味得名:细辛、甘草、五味子、苦参 因色得名:黄连、红花、板兰根 因形态得名:牛膝、白头翁、木通 因生态得名:夏枯草、冬青 因气香得名:木香、麝香、檀香 因气臭得名:鱼腥草、臭椿 因质地得名:滑石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粪便
鼯鼠
五灵脂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石 膏(硫酸盐)
矿物 钟乳石(碳酸盐)
磁 石(氧化物)
自然铜(硫化物)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根据地理位置来源划分
云广 川藏 东北 江浙
道地药材?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七、中药的命名
与避讳有关
其它
与产地有关
与外来语的 翻译有关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8、其 它
一物多名现象 蚤休(重楼、七叶一枝花) 大黄(西庄、锦纹)
药名错别字现象 牛膝-牛夕 蒲公英-卜公英
与古代 传说有关
中药的命名
与功效有关
与形、色、 气、味有关
与采制有关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1、与产地有关
本身包含地名 1、阿胶原产于山东东阿县的阿井 2、巴豆产于巴蜀
强调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功效稳定雄厚,历代沿袭下来主产于 某一特定产区的中药材。
广陈皮(新会皮)——广东 杭菊——杭州 川连、川芎——四川
四、中药学的发展概况
东汉《神农本草经》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南朝《雷公炮制论》 第一部制药专著
唐《新修本草》
世界最早的药典
明《本草纲目》
载药1892种,科学巨著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五、现代继承与发展
中药资源普查 (各个地方药志) 民间方药挖掘 (各种藏药、蒙药、苗药等) 中医药著作整理 (《中药大辞典》等) 中药人工培植 (天麻、砂仁、麝香等) 中药药理研究 (小檗碱、人参皂苷、甘草甜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