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峻县草地资源退化成因及植被恢复规划探讨
退化草地的恢复及其改良措施

退化草地的恢复及其改良措施退化草地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如过度放牧、过度耕种以及土地污染等,导致草地植被退化、土壤贫瘠以及物种多样性减少的情况。
为了保护和恢复草地生态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改良措施。
首先,合理管理放牧是保护退化草地的关键措施之一、合理规划和管理放牧,包括控制牲畜数量、合理轮换放牧区域以及设定放牧时间等,可以有效减轻草地的过度压力,避免过度采食和破坏根系。
此外,科学地增加和改善放牧动物的饲料,如引进优良的牧草品种,提供丰富的饲料资源,有助于提高牧草利用率和草地恢复能力。
其次,实施合适的土壤保护和改良措施是恢复退化草地的重要手段。
草地退化常伴随着土壤侵蚀和贫瘠化,因此,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和改善土壤质量至关重要。
例如,可以修建沟渠和植被堤坝,以防止水流冲刷和产生洪水。
同时,采用植物覆盖和有机肥料等土壤改良措施,有助于保持水分和养分,促进土壤生态恢复和草地的再生。
此外,加强保护和恢复本地生物多样性也是改良退化草地的重要措施之一、不同物种的存在和相互作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至关重要。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和恢复草地的原生植物和野生动物。
例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限制非法狩猎和破坏性开发,保护退化草地中的特有物种和濒危物种。
此外,合理利用科技手段也能够提高草地恢复的效率。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草地的变化和健康状况,及时掌握退化的程度和趋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现代种植技术和生物技术,培育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牧草品种,提高草地的生产力和抗逆能力。
此外,加强农民教育和宣传也是改良退化草地的重要步骤。
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和科学知识,引导他们采取环保农业措施,加强退化草地的保护和恢复意识。
综上所述,恢复退化草地需要综合的改良措施,包括合理管理放牧、土壤保护和改良、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利用科技手段和加强农民教育等。
通过合理和综合的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草地生态系统,保护可持续发展。
草地退化与修复的生态学研究

草地退化与修复的生态学研究草地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不仅为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还能够维持气候稳定,防止水土流失等。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原因,草地面积逐渐缩小,而且面临着严重的退化问题。
草地退化将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危害,因此,草地恢复和修复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草地退化和修复的生态学研究。
一、草地退化的原因草地退化有多种原因,主要包括气候变化、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污染和火灾等。
其中过度放牧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地植被的破坏和土地的退化,因为牛羊过多会踩踏土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草地植被的生长,最终导致土地的荒漠化。
二、草地退化的影响草地的退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草地植被的破坏和土地的退化会导致水土流失,造成沙漠化和风沙暴等自然灾害。
其次,由于草地植被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地退化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生物多样性的下降,进而危及人类。
此外,草地退化还会导致草场经济的萎缩,对当地居民的生计造成影响。
三、草地修复的方法草地修复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采取多种手段。
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改善土壤条件、种植抗旱性植物、合理利用草地资源等。
改善土壤条件是修复草地的首要任务,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例如增加土壤有机质、细菌和土壤水分。
另外,采用种植抗旱性植物的方法也是比较常见的修复手段。
这些植物能够生长在干旱环境下,对于草地的修复非常有帮助。
此外,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包括合理放牧、种植混合草种等,也是有效的草地修复手段。
四、草地修复的生态学研究草地修复是一项很新颖的研究领域,涉及到许多生态学问题。
首先,草地修复需要考虑如何平衡土壤、植被和气候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次,草地修复需要考虑不同修复方法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最后,草地修复还需要考虑如何将修复技术与当地社区和农民的利益相结合,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草地退化和修复是一个复杂的生态学问题,需要采用综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和解决。
草地退化的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草地退化的生态恢复技术研究草地作为生态系统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被广泛应用于畜牧、生态保护和旅游等领域。
然而,由于过度放牧、过度耕种、人类活动等因素,草原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退化,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和生态系统的运行异常。
针对这种情况,很多研究者研究了一系列草地退化的生态恢复技术,用以恢复草地的生态系统和提高草地生产力,保护草地生态,从而实现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一、草地退化的原因分析草地退化是指草地生态系统处于逐渐劣化、被破坏和丧失功能的状态。
草原退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牧草产量下降,植被质量和产量变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土壤的肥力减弱,植物物种多样性下降等。
草地退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过度放牧。
因为草场的动物数量超过草原的承载能力,导致草地上的植物被破坏,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2. 草地划分和开荒。
由于生产和人口的增长,草地被移民和农耕农业开荒,导致草地被破坏和过度利用,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恶性循环。
由于草地被破坏,植被质量下降,镰刀菌或根腐菌等病原菌很容易侵入草地,进一步加重了草地的退化问题。
二、草地退化的生态恢复技术针对草地退化现状,国内外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的草地退化的生态恢复技术研究,包括人工种草、化学防护、生物防治和水土保持等。
1. 种草恢复技术种草恢复技术是草地退化恢复技术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是通过选用抗旱、耐寒、适应性强的优良草种进行种植。
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包括提高了草地的植被覆盖度、提高了土壤质量、营养循环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等,保证了草地的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环境的持续改善。
同时,种草恢复技术还可以通过调整种植范围和时间的方式,实现草地生态系统的再生。
2. 化学防护技术化学防护技术是针对草地退化的一个有力手段。
它主要是通过使用化学药剂来治理和防治草地退化现象,例如杀草剂、杀菌剂、肥料等。
化学防护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治理效果显著等。
草原退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草原退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草原,那是一片广袤无垠的绿色海洋,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
然而,如今草原退化的问题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草原退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过度放牧是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牛羊的数量不断增加,它们过度啃食草原上的植被,使得草的生长速度无法跟上被采食的速度。
长此以往,草原植被逐渐稀疏,土地裸露,生态平衡被打破。
其次,不合理的开垦也是导致草原退化的原因之一。
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一些地区盲目开垦草原,破坏了草原的原生植被和土壤结构。
原本适应草原生态的土壤,在被开垦后失去了原有植被的保护,容易遭受风蚀和水蚀,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最终难以恢复草原的生态功能。
气候变化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干旱和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
在干旱的情况下,草原的水分供应不足,草的生长受到抑制,容易枯萎死亡。
而暴雨等极端天气则可能引发水土流失,进一步破坏草原的生态环境。
此外,草原上的病虫害也会对草原植被造成损害。
一些病虫害大规模爆发,使得草原植被的健康状况恶化,影响其正常生长和更新。
针对草原退化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要合理控制放牧规模。
根据草原的承载能力,确定适宜的牲畜数量,实行轮牧制度,给草原植被足够的恢复时间。
同时,推广舍饲养殖,减少对天然草原的依赖。
其次,严格限制不合理的开垦行为。
加强土地管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违规开垦草原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对于已经开垦但不适宜耕种的土地,应及时退耕还草,恢复草原生态。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我们要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同时,加强草原水利设施建设,提高草原的抗旱能力,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草原植被的生长需求。
对于草原病虫害的防治,要加强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减少病虫害对草原植被的危害。
另外,还可以通过种植适宜的草种,进行草原生态修复。
草地退化与草原生态恢复的研究现状

草地退化与草原生态恢复的研究现状草地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它们不仅提供牧草资源,还能维持土地的水文循环和保持生态平衡。
但是,由于过度放牧、气候变化、地表覆盖和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草地面临严重的退化问题。
草地退化的程度可从轻微到完全丧失植被覆盖度不等,其退化程度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和金融业都有很大的影响。
草地退化的原因可以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是指人类活动对草地的影响,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人为火灾、草地污染等。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土地水分的变化、气候异常和天气灾害等。
草原生态的恢复一直是研究的焦点。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草原生态恢复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草地的退化和草原生态的恢复研究现状。
一、草地恢复方法草地恢复的方法传统的方法主要是梭形切割、人工辅助播种和修建护林带等方法。
然而,这些方法在营养条件不足的草原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很难实现长期的生态效益。
近年来,新的草地恢复方法已经出现,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包括农家乐种草、草地积水等自然恢复,新型播种机播种、植物研究、化学治理荒漠化及微喷灌溉等技术的运用。
其中,草地积水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方法。
它将水分直接输送到草地的根部,实现了草地的恢复和改善水分循环的双重效果。
二、草地退化机理草地的退化是一种复杂的环境问题,包括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
研究草地退化机理对于制定草地保护政策至关重要。
目前,草地退化的机理主要有几个方面:1、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导致了草地生态系统的失衡。
这样的土地利用使得植物的再生能力受到限制,同时加速了土壤侵蚀的程度。
2、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地表覆盖度和种植物由很大的影响。
人类活动的扰动通常会导致草地覆盖度的减少,这样的变化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3、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水分平衡和生物体适应性有很大的影响。
草地退化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草地退化综合治理技术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森林资源的大面积被开垦,草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对于草地资源的保护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但是,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牧区的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发等问题也愈发突出,导致了草地退化现象的加剧。
草地退化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的生态平衡被破坏,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必须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
本文将就草地退化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进行探讨。
一、草地退化的表现形式草地退化表现为植被的变差、土地质量的降低,主要体现在植被的减少、土壤侵蚀严重、土壤盐碱化、草本植物的死亡等方面。
尤其是在人类的过度开发和过度放牧的情况下,草地退化现象更加显著。
二、治理草地退化的主要方案治理草地退化涉及到许多细节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对于草地退化的治理,主要方案如下:耕作还草、合理利用牧草、适当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和轮换放牧等。
1. 耕作还草草地退化后,应采取耕作还草的方法进行恢复。
该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为:选择适宜的时期,先进行草皮全面的收割,以便于透光和存储水分,然后进行施肥和控制水分,最后进行覆盖,然后等待恢复成熟期即可。
施肥的重点在于磷和钾,这两种元素对于草地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草地的恢复需要大量的水分,施肥之后需要控制水分,以免浪费。
覆盖物的选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整齐的草皮会使草地的恢复更加快捷。
2. 合理利用牧草草地的合理管理对于草地的恢复至关重要。
在合理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培养优良品种的草,同时加强草地的监测以及对于病虫害的防治。
合理利用牧草是草地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牧草的合理利用应根据草地的生态系统保护和动物福利权衡,灵活掌握草场管理的整体方案,并加强对动物的科学饲养管理,同时增强对土地的水和肥的管理。
具体措施包括:研究草地分批利用、调整草地灌溉和施肥方式、调整放牧羊只的数量等。
3. 适当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和轮换放牧适当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有利于加强草地的管理和维护,同时,轮换放牧可以有效的避免草地过度利用和过度放牧的问题。
草地退化造成的环境问题与治理策略

草地退化造成的环境问题与治理策略一、草地退化的定义与类型草地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维护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由于过度利用、过放牧、过度开发、人为破坏等原因,导致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草地覆盖度降低,草地质量下降,草地生产力减弱,草地退化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
草地退化大致分为自然退化和人为退化两种情况,主要类型包括:过度利用型、过度放牧型、过度破坏型、化学污染型等。
二、草地退化的环境问题1. 土地资源问题草地是人类非常重要的土地资源,其退化直接影响着土地的质量,包括土层强度、肥力、持水能力、抗侵蚀能力等多个方面,因而草地生态退化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产生不良影响,制约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2. 群落生态学问题草地退化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异种植物的迅速生长,对原有的草地植物造成危害,影响到草地植物美观、生态平衡等各方面,甚至可能导致草地生态系统毁灭。
3. 土壤侵蚀问题草地表面草皮的覆盖度降低会引起水土流失和风蚀,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土壤侵蚀增强、生物多样性降低、环境失调等问题,引起自然水资源、气候、土壤等多种生态环境问题。
三、草地退化治理的策略1. 建设保护区在草地退化较为严重的地区建设保护区,禁止人为破坏、限制人口规模,保护草地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的原有栖息地。
2. 改进草地管护制度增加草地的管护力度,加大对过度放牧现象的打击,加强草原生态防御,增加草原生物土地等资源的整体保护。
3. 促进自然退化对于符合自然退化规律的草地,以人为干预为主,通过加强预防、控制饲养密度、增加营养成分等方法,让生物自然适应环境变化,从而提高环境的适应能力。
4. 科学治理制定科学规划,对退化的草地进行整体治理,不断提升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管理工作,逐渐减少人工干预,实现草原恢复。
草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草地退化的问题一直都是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急需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治理,并采取前瞻性的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运转和发展。
青海环湖地区“黑土滩”成因及生态建设探讨——以天峻县为例

19 0
维普资讯
青海环境
2 演替及 其特 征
第 l 卷第 3 总第6 8 期( 9期)
20 年 9月 08
达 3~ e 问。如 果 草 地植 被 持 续 遭 受 干扰 , 5r a 则
2 1 演替 过程 。根据 草地 退化状 态 和程度 , 过 . 将
现形式 。“ 黑土滩” 是青藏高原独特的 自然条件 下 高寒 草甸严 重退 化经 风蚀和 水蚀后 形成 的大 面 积 裸地 产物 , 退化 的高寒 草 甸r 。其 形 成 过程 是 3 】
可 概括 为 : 甸草 地—— 客观 干扰— —退 化裸地 , 草 三者 相互 关联 , 为一体 。 互 I2 分 布 。环 湖地 区“ 土滩 ” . 黑 主要 分 布在 除去 德令 哈 、 兰 、 兰外 的其他 1 县 … 。其 中天 乌 都 0个
1 “ 黑土 滩” 特征 及分布
11 “ . 黑土 滩 ” 征 。“ 土滩 ” 青海 牧 区草甸 特 黑 是
草场 退化后 形成 独特 的 自然景 观 。 由于草地退化 后地表裸露, 加上 中华鼢鼠地下活动作用 , 又由于 发生在 滩 地 上 , 群 众 称 “ 土 滩 ” 藏 语 为 “ 故 黑 , 沙 纳” 黑 土滩 ” 。“ 是青 海草 地退 化 最严 重 的一 种表
库 、 南县 l ( ) 面 积 1.6×1 m , 河 3县 市 , 76 0k 占全
省的2 . 3 气 候适宜 4 5 %, 是青 海 天然 草场 的精 华 】 。天 峻是 环湖 片 中大县 ( ) 市 之一 , 于 青 藏 位 高原东北部 , 青海湖西北部 , 背靠祁连 山, 面朝柴 达木 , 草地 资源 丰富 , 富有青 海环 湖地 区 区域气 候 的典 型 特征 , 柴达 木 盆地 与甘 肃 河 西 走 廊 极 干 是 旱气 候 的绿 色屏 障 。畜牧 业 历 史 悠 久 , 是地 方 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春。 据观测 , 过度放牧的草地与合理利用的草地相 比, 盖度降低 2 %以上 , 0 产草量下降 6 %, 0 植株高度 相对下 降 3 %以上 。 O
2 . 放 牧践踏 .2 3 牧草 根 系密集 , 受长期 放牧 践踏 ,
作者简介 : 郑建宗( 9 3 )男 , 16 一 , 畜牧师 , 主要研究干旱与高寒地 区草 地资源利用 与 保护工作 。E m i h z 2 . r — a : @16 o l cn
草品种选择 , 设季节 , 落设计 , 建 群 建设 技术 以及管理维 护方法 作 了简要 论述 。
关 键 词 : 化 草 地 ; 被 恢 复 ; 划 ; 峻 退 植 规 天 中 图 分 类 号 :8 28 S l . 文献 标识码 :
天峻是青 海环湖 地 区一 纯牧业县 ,草 地资 源丰
一
鼠类 危害是 退化 草地形 成和 发展 的根本原 因之
。
58 68m, 2 . 以山地 为主 。气 候 酷冷 , 区域 间差 异大 ,
鼠害 以高原 鼠兔 和高原 鼢 鼠为主 , 以不 同方 式 其
年极 端最高 气温 2. , 低气 温一 59C I0年积 5CC 最 3. , 。  ̄ >
富, 草地 畜牧 业历史 悠 久 , 畜牧 经 济发 展迅 速 , 牧 畜
脆弱性 , 为草 地退化 打开 缺 口。 天峻年 基本 可分为 暖
冷两个 季节 。在县 南部地 区 , 草一般 自 5月 2 牧 0日 返青 , 9月 1 0日开始枯 黄 , 生长 期仅 10 d左 右 ; 3 县
土包 , 压地 表 , 覆 造成 牧草 自然死 亡 。据在生 格乡诺
2 草 地退 化 形 成 原 因1 2 1
21 自然 因素 .
什卿牙 合观 察统 计 : 只 鼢 鼠年形 成 小土包 3 7 一 5~ 0
个 间 , 坏 面积 6~1 破 0m 。
气候严 寒 , 冷季 长 , 暖季 短 , 定 了草地 系 统 的 决
业 已经 成为该 县主要 支柱产 业之一 。其 草地资 源主
要由高山草甸和高寒草甸 2 类型组成, 草地质量低 , 生态 环境 脆弱 , 用不 当 , 易退 化 , 利 极 不仅 影 响 畜牧 业生 产 , 而且 将导 致土 壤 沙化 , 土 流失 , 接威 胁 水 直
人居环 境安全 。治理 退化 草地 ,维 护 和建设草 地植
风及扬沙 天气 ( 风速 ≥1.ms9 75 /)0d以上 , 时可达 高
l2 3. 0 5 mm。
道密集 成 网 , 四通八 达 , 坏根 系发育 。高 原鼢 鼠长 破
年息 栖于 地下 , 以牧草 根 系为 食 , 活动 中 , 仅破 在 不 坏牧草 根系发 育 ,而且 将 土壤抛 于地 面堆积成 微 型
牧草与 饲料 2 1 4 2 :4—5 0 0,( ) 5 5
文 章 编 号 :J O — 8 ( 0 0 0 — 0 4 0 N 0 13 2 1 )2 0 5 — 2
Ju a o F rg Fe or l f oae& ed n
天 峻 县 草 地 资 源退 化 成 因及 植 被恢 复 规 划 探 讨
面水蚀 。 22 鼠类 危害 。
被 , 于天峻 县实现 社会经 济协调 发展 , 对 尤其是 草地 畜牧业 可持续 发展意 义重 大。
1 自然 概 况
天 峻县 位 于 东 经 9 。 9~ 9 4 北 纬 3 。4 6 4 9 。2 , 65
~
3 o 2 , 地 总 面积 25 x 0 k 海 拔 28 00 9 1 土 . 1 l , 7 n 5 .~
温 4 2C 13 5l・ , ℃年积 温 0C 11 1  ̄ d 8 c ~ 9 c d ≥5 C  ̄ ~ 7 . C・ 5
危 害草 场 。高 原 鼠兔 以牧 草枝 叶以及 籽 种 为食 此 同 时 , 躲 避 外 界侵 袭 和 活 与 为 动方 便 , 地 表 筑 设 多 个洞 口使 地 表 裸 露 , 统 计 在 据 分 析 :每 只 鼠兔筑 洞 3—7个 ,每洞 造 成秃 斑 面积
收稿 日期 :00 0 — 8 2 1 —4 2
23 人 为干扰 .
2 . 过 度放牧 .1 3
过度 放牧将 使牧 草失去 应有 的生
项 目支持 : 国家 自然 科学 基金 项 目“ 农村 建设 中 的乡村 景 观规 新 划—— 理论 与模式 ” 4 9 10 。 ( 0 7 19)
长时 机 , 响其营养 物质 的有效 积 累 , 影 进而影 响越冬
北部高寒地区 , 牧草生长期更加短暂 , 一般仅为 9 0 d左右 。暖季 , 气变 化无 常 , 天 往往 一天之 中 , 、 、 风 雨 雪、 冰雹交加 一体 , 气温 波动颇 大 。 同时 , 兼有 问断 还
性 干旱气候 , 牧草 不能正 常生 长 。故 此 , 被群落 组 植 成 简单 , 次不 尽 明显 , 高层 不 超 过 3 m; 受 层 最 0e 遭 破坏 则生 态功能 直线下 降 ,干旱季 节易造 成地 面风 蚀, 多雨季 节 由于多为 阵雨 , 面发 生径流 而造成 地 地
(0 6 )m , 般造 成裸 地 lm 左 右 ; 地下 , 4 0 c 2一 在 洞
年 均 日温 差 l.℃~ 76C; 均 气 温 一 . o 05 1. ̄ 年 09 C一 3
一
65 无绝 对 无 霜期 , 草 生长 期 9 —5 ; .℃, 牧 0 10d 年大
1 7d 年 降 雨 量 l47 5 03m 蒸 发 量 8 9 4 ; 4 .~ 0 _ m, 1. 5~
郑 建 宗 史 生环 ,
( .青 海 省 海 西 州 草 原 站 , 海 德 令 哈 8 7 0 ; .青 海 省 天 峻 县 牧 业 开 发 项 目办 公 室 , 海 天 峻 县 8 7 0 1 青 10 02 青 12 0)
摘
要 : 析 了退化草 地形成 原 因 , 合 自然特 点 和社会 经济 发展 状况 , 出了植被 恢 复基本 原 则 , 分 结 提 对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