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教案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之小船创作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本课概述●课标分析课标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课标明确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上。
同时要从对这些制度的内容及特点分析并总结概括出我国民主政治的特点。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由“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这几个子目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石。
1954年宪法规定中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三大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
本课内容开启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先河,在本单元和建国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中国民主政治史对高一学生来说不算陌生,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非很高,要注意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本课历史名词概念较多;对部分同学来讲容易造成学习上的障碍,增加学习难度,要注意解决。
●教学建议1.教法:情景问题法,通过创设新情景、设置新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探究回答,启发引导。
2.学法:根据老师创设问题、主动探究、师生互动;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分析,并能得出相应结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概况,初步理解中华人民共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阐述人民代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知道这三项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参照学习过的政治知识,初步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3.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不同比较,提高分析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
高中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建设

高中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建设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
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而政治协商会议不是,后者是前者的存在形式。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有参政议政的权利,但无决策权。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5)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
自治指的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力,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
第1 页共1 页。
高中历史 第六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35张)课件 新人教必修1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经过:(1)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国家 领导人宣布就职;(2)____________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 “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3)开国大典。 3.历史意义:(1)国内的意义: ①推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统治,结束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 ②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启了中 华民族发展的____________; ③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结束,进入由新民主 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___港澳台问题辨析 (1)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前者是内战遗留问题,属 于中国内政,而后者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 (2)东西德、韩国和朝鲜问题的产生,则是二战后根据国 际协议形成的,属于二战的遗留问题。 (3)“一国两制”并不是说两制都是主体。“一国两制” 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并存, 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4)“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 但首先得到成功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5)特别行政区和民族区域自治区的共同点:都享有自治 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 主权实体的性质。
温馨提示1:易错辨析: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 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 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这一制度的重要机构。 (3)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是政体,人民代表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四 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教案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标要求](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专题概述]本专题第一、第二目反映的是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基本线索,既包含了政治建设的起点和基本内容,也包含了政治建设的曲折、转折及其新的探索与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大基本制度形成,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述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
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度陷于瘫痪,这种惨痛的教训从反面说明了民主和法制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在政治建设上创新性探索,这表现在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制定颁行了包括新宪法在内的一大批法律文件,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健全,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专题的第三目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那么,挫败了外国势力企图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阴谋,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二是“一国两制〞理论的创设,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
一、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课程目标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概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件 人民版必修1

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何星亮新闻稿
1 2 3 4 5 6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 概括其主要内容。 解析 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中第 (1)(2) 问均考查从材 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要求紧扣材料,逐条列出。题目难度
并不大,但要从材料出发。
答案 时间:1949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
3.意义
(1)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 独立主权 的国家。
(3)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2)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 政权。
误区警示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
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 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 2 3 4 5 6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 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 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 2 3 4 5 6
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
1.社会主义宪法
(1)标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
(2)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 国家性质 及根本政治制度,规定
社会 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等内容,确立了新中国向_______ 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3)意义 社会 ①1954年宪法体现了两大原则,即 人民民主 原则和______
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自我测评 (教材P69)1.试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国家政治建设的历 史意义。 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它的成立为中国的政治建设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从此,中国开始了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中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第1课 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 课件(共16张PPT)

四次会议:七届二中全会、 新政协(一届政协)、 一届人大、 二届政协
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 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 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 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 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 可以获悉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初步建立:
1、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确立和发展:
继续存在:
2、1954年二届政协召开
新的阶段:
3、“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区域 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 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汉族
内蒙古自治区
宁 夏 回 族 自 治 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大杂 居
小聚 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
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
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 区1958
总结
一次典礼:开国大典
二个法律:《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专题四第1课
主 政新 治中 建国 设的
民
1、新中国的成立(前提) 2、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制度)
一、新中国的成立(前提) 为新中国政治建设奠定基石
、 1 历史条件
①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②政治上:国民政府已被推翻 ③思想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2、过程
①筹划——新政协会议的召开 ②成立——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高中历史第6单元第20课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27

①从历史上看:西方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的教训)
②从国家性质看: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从代表阶级利益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从经济基础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公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本质区别:
【疑点1】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
指点迷津: ①历史原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中国人民长 期革命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政体,是由我国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的。 ③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具有许多优越性:便于人民 参与国家管理;便于集中统一地行使国家权力;既 能保证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又有利于地方主动性 和积极性的发挥。
根据材料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性质和所代表的民主广泛性有何根本不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
治权 第十八条: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
选派一人;其选派方法,由各地方自定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探究活动】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之间 有何区别?
经济基础 阶级本质 组织原则 政党活动
人民代表大会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人民民主专政 民主集中制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资产阶级代议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 资产阶级专政 分权制衡
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
【疑点1】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原因?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历史《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案_5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立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立单元综述中华人民一一共和国的成立,是20世纪的一件大事。
建国五十多年来,中国一一共产党指导全国人民经过不懈的努力,建立并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一一共产党指导的多党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不过,我国的民主政治建立道路也有曲折,“文化大革命〞使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中一一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汲取了历史的经历教训,加快民主法制建立的步伐,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祖国统一始终是中国人民的一一共同愿望。
中国政府以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设想,使、顺利回归祖国。
这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立知识构造:教学目的: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一一共产党指导的多党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投影显示渡江战役图片、歌曲以及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引导学生在解放战争即将获得成功之际考虑中国一一共产党势必将建国问题提上日程,那么中国一一共产党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又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讲解:一、人民政协的召开和新中国的诞生1、投影显示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学生在阅读材料后可以从中提取出一一共产党要建立的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教师在结合学生的答复的根底上就新中国的性质、各阶级在新政权中的地位、内政外交的根本政策等作简要介绍,并请学生讨论此文的重要意义。
2、播放有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音像资料,或者者展示相关图片及史实;学生有才能从中提取出新政协的内容,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强调一一共同纲领在当时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然后结合课文材料中毛泽东给宋庆龄的亲笔信及党对其他民主党派的诚挚邀请,再与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进展比照,让学生进展分析,实在认识到新政协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 盟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 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 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我国的五个省级自治区
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1947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说说:你从这首歌里感受到什么?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 1949年初步形成 • 1954年正式确立 • 1957年开始遭到破坏 • “文革”期间陷于瘫痪
• “文革”结束后得到恢复 和发展
• 1982年“十六字方针”迎 来新的春天
思考题: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与美 国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的关系有什 么不同
政协会议
驴象之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 国家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 权、监督权,其常设机构是“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三个概念的辨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根 本政治制度(政体)。其组织和 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三个概念的辨析
那么三者之间什么关系是怎样的?
人民代表大会包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政权的形式就是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
根据材料请思考:谁掌握国家权力?怎样 行使国家权力?
请大家回忆并列举出中国近现代史上制 定的宪法:
《钦定宪法大纲》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约法》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中和国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确立:(1)初步形成:《共同纲领》
( 2)正式确立:1954年宪法
2、内容:(1)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前提: 南京国民政府已垮台,筹建新中国提 Nhomakorabea议事日程。
与会代表: 中共、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
政治协商会议
1、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内容
2、确定了中国人民的施政方针 3、规定了新政协的性质和地位 4、确立了首都、国旗、国歌和公元纪年法
开国大典
会议性质: 民主协商建国筹备会议 (代行了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时间: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 政权特点:(从中央人民政府和政务院负责人的组成来看)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思考:
1、上面三幅旗帜分别代表了什么政府? 2、图三代表的政权与图一图二所代表的政权
有何本质区别?
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场(北京)
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表决票票样(1954年)
前提
法制建设
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新中国成立—— 开国大典
第一部 宪法
人民代 表大会 制度
中共领导下 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 制度
民族区 域自治 制度
1949 1954 1957 1978
(2)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
3、意义:((12))奠规定范了了新政中府国与各人项民政的治服建务设与的被基服础务关系
(3)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4、曲折:(1)、1957年, 陷于停顿。
(2)、 “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名存亡。
5、发展完善: 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 完善
第21课
新
中 国 的
政 治 建
设
课标要求:
•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 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 善。 • 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教学重点: 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难点: 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开国大典
《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为新民主义国家。 《共同纲 领》性质: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1、形成的基础:中 共共同与反各对民国主民党党派专团制结独合裁作的、历史
2、地位: 是新中国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鲜
明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3、指导思想: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4、主要形式: 政治协商 5、基本组织:政治协商会议
6、形成、曲折与发展:
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目的:保证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
2、内容:
1、共有106条,分为四章
2、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
3、规定了人民的权力和义务
4、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
3、性质: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
4、意义: 2、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 共同愿望 3、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主义 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个概念的辨析
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政权组织形式 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最高权力机关
请将上面内容用箭头对应起来
三个概念的辨析
人民代表大会
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它 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它包 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决定全国和地方一切 重大事务。
三个概念的辨析
1、基本内容:
在国家统一的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 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
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
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2、五大省级自治区:内蒙古 新疆 广西 宁夏 西藏
100余个自治州和自治县
3、确立: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更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