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各类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合集下载

小春农作物播种面积调查情况分析报告范文

小春农作物播种面积调查情况分析报告范文

小春农作物播种面积调查情况分析报告范文今年以来,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保障粮食安全有关部署精神,强化政府规划引导,积极采取一系列扩面增产政策措施,引导农户优化种植结构,据初步统计调查数据显示,今年20个调查点60个样方小春农作物播种面积3918.3亩,较同期增长2.9%,小春播种面积稳中有升。

一、播种结构情况从种植结构上看,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有所增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略微下降。

具体来看:1、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略微下降。

粮食作物面积2338.3亩,同比下降3%。

从粮食作物内部结构看:冬小麦面积2322.9亩,同比下降1.1%;大麦面积6.44亩,同比下降25.5%;豆类面积6亩,同比增加5亩;薯类面积3亩,同比下降48亩。

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有所增长。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580亩,同比增长13.2%。

二、播种面积特点从秋末苗情调查及田间长势情况来看,市2022年小春生产总体较平衡,田块间和田间差异小,长势较平衡。

2022年小春粮油作物生产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小春粮食生产宣传到位市农业农村部门通过培训会、现场会等形式,向广大农户、专合社、家庭农场等种植业主进行粮食安全生产的宣传和动员,要求各镇、街道按照部门下达的任务,做好2022年粮食生产发展,确保粮食播面任务全面完成,保证粮食安全生产。

市、镇(街道)、村等共开展技术培训近100余场次,培训人员达1万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特别是种植大户种粮的积极性,为稳定小春粮食生产播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小春生产技术措施落实好近年来市粮油作物规模种植发展势头良好,全市种粮大户业主增加较多,粮食适度规模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全市小春技术培训,对小春粮油作物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十分有利。

全市粮油作物新品种、配方施肥技术、小麦药剂拌种技术、小麦免耕机播技术等一系列技术得到了落实应用。

(三)小麦适期播种面积大,播种时间集中市在2022年小春生产技术中特别强调了麦类适期播种,2022年小麦早播面积减少,适期播种的田块达到了95%以上,适期播种的小麦因土壤墒情和温光条件好,田间表现出苗快、苗壮、苗齐,因而小麦基本苗足,从田间调查看出,今年大、小麦的亩平基本苗在最适基本苗的范围面积大,基本苗偏多偏少的田块面积减少。

从统计数据看近十年江苏粮食产需状况

从统计数据看近十年江苏粮食产需状况

从统计数据看近十年江苏粮食产需状况作者:王大伟来源:《粮食问题研究》2021年第03期摘要:江苏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是粮食生产、流通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江苏省粮食产需状况如何,粮食生产、流通、消费呈现出怎样的变化?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江苏粮食种植面积、产量、消费量、流通量等关键数据的研究,总结了其中发生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预测未来江苏的粮食产需形势。

本文研究使用的基础数据来自江苏省统计局编制的《江苏统计年鉴》。

关键词:江苏统计数据粮食产需状况一、粮食生产概况(一)播种面积基本稳定,谷物替代趋势明显十年间,江苏粮食年均种植面积8216万亩,年度之间小幅波动,呈现先增后减的态势,最高值出现在2016年为8375万亩。

2017年江苏粮食播种面积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较上一年减少1%(84万亩),创下了十年来年度间最大幅度的波动。

这一变化有两个背景,一是2017年2月国家公布的稻谷最低收购价全面下调,这是稻谷最低收购价连续7年上调后的首次下调,粮食市场降价预期强烈。

二是随着耕地休耕轮作试点的深入,江苏休耕轮作面积进一步扩大。

2017年后,稻谷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鼓励粮食生产的政策力度加大,同时,对地方政府的相关考核中,粮食种植面积权重增加,全省种粮面积下降幅度趋缓。

在主要粮食作物中,小麦十年间年均种植面积为3522万亩,水稻为3344万亩,玉米746万亩,三者波动趋势与粮食总种植面积的波动趋势一致。

大豆年均种植面积306万亩,基本上呈现一路下滑的态势,从336万亩到287万亩,十年减少了14.5%。

全省薯类种植面积年均66万亩,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前5年年均种植面积84.7万亩,后5年均值47.6万亩,降幅比较明显。

2010年以来,国际大豆市场货源充足,价格相对稳定,国家全力保证高产谷物生产,大豆生产的支持政策及市场环境相对恶化,江苏省种植面积萎缩较快。

打造苏北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新高地——苏北低碳农业现状与建议

打造苏北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新高地——苏北低碳农业现状与建议

收稿日期:2021-03-16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江苏低碳农业:生产效率、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2019SJA1671)的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简介:张(1991-),男,博士研究生,从事环境经济学研究。

引言温室气体浓度提高直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农业碳排放是温室气体重要的排放源之一。

农药、化肥所产生的面源污染[1],机械使用以及土地自身的碳排放[2]是农业污染和碳排放重要源头。

温室气体浓度加剧带来的气候变化也加重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

例如,气候变化带来农作物病虫害[3];土地沙漠化趋势显著的影响[4];禽类繁殖和生产同样受到影响,由气候变化导致的畜牧业疾病风险加大[5]。

这些无疑对农业以及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相较于传统农业生产而言,低碳农业强调“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和高效率”,最终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江苏省是重要的农业省份之一,降低农业污染、减少碳排放同样也是江苏省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要求。

江苏省委省政府在2018年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高效利用资源,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的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总体目标。

江苏省环境厅2020年发布的《江苏省低碳发展报告(2019)》中提到积极推进全省低碳农业发展。

江苏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业省之一,而苏北五市更是江苏重要的农业产区。

仅从统计材料上看,江苏省2019年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7503.15亿元,苏北农林牧渔产值为4254.45元,接近苏南地区总产值的2倍。

新时期,苏北农业必须要摆脱传统路径依赖,打造更加绿色环保的低碳农业。

一、苏北地区发展现实困境苏北地区包括江苏省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市,地势以平原为主,拥有广袤的苏北平原,是江苏重要的农业地区。

根据江苏省2020年统计年鉴资料,2019年江苏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7444.85千公顷,打造苏北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新高地———苏北低碳农业现状与建议张(淮阴工学院苏北发展研究院,江苏淮安223001)摘要:江苏省积极推进全省低碳农业发展,苏北地区在推进自身低碳农业发展过程中不能简单模仿苏南地区发展经验,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特点,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新路子。

农业现状大数据分析报告(3篇)

农业现状大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大数据逐渐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本报告通过对农业现状的大数据分析,旨在揭示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决策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官方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以及各类农业企业和研究机构的调研报告。

2. 分析方法本报告采用以下分析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农业发展现状进行量化描述,包括农业产值、种植面积、农产品产量等指标。

(2)相关性分析:探究农业发展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3)趋势分析:分析农业发展指标的长期变化趋势。

(4)对比分析:对比国内外农业发展水平,找出我国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三、农业现状分析1. 农业产值近年来,我国农业产值逐年增长,2019年全国农业总产值为6.63万亿元,同比增长6.1%。

其中,种植业产值3.27万亿元,畜牧业产值2.38万亿元,渔业产值0.83万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5万亿元。

2. 种植业(1)种植面积:2019年,我国农作物种植面积达1.23亿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1亿公顷,占比90.2%。

(2)产量: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6.63亿吨,同比增长0.9%。

其中,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产量分别为2.06亿吨、1.36亿吨、2.61亿吨。

3. 畜牧业(1)畜禽存栏:2019年,全国畜禽存栏量为34.6亿头(只),同比增长0.9%。

其中,猪、牛、羊、家禽存栏量分别为4.83亿头、1.18亿头、1.91亿头、27.7亿只。

(2)产量:2019年,全国肉类总产量8348万吨,同比增长1.1%。

其中,猪肉、牛肉、羊肉产量分别为5340万吨、696万吨、486万吨。

4. 渔业(1)捕捞产量:2019年,全国海洋捕捞产量为1496万吨,淡水捕捞产量为475万吨。

(2)养殖产量:2019年,全国水产养殖产量为6985万吨,同比增长3.1%。

农业统计分析报告模板

农业统计分析报告模板

农业统计分析报告模板1. 引言本报告旨在分析农业领域的统计数据,以揭示农业生产和发展的趋势,并为农业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决策支持。

本报告将通过对农业生产、品种分布、农民收入、农业企业等方面的统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农业决策者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 农业生产情况分析2.1 农作物种植面积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农作物种植面积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在2019年,全国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X万公顷,比上一年增加了X%。

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X%,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X%。

这一趋势表明了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和农作物生产技术的进步。

2.2 农作物产量农作物产量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指标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农作物产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在2019年,全国农作物总产量达到X吨,比上一年增长了X%。

其中,粮食作物产量占总产量的X%,经济作物产量占总产量的X%。

这一数据表明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和农作物品种的丰富多样化。

2.3 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的重要手段。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农业机械化水平在近年来有了显著提高。

截至2019年,全国农业机械化率达到X%,比上一年提高了X%。

这一数据表明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 农民收入情况分析3.1 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收入是衡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在2019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X 元,比上一年增长了X%。

这一数据表明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3.2 农村贫困人口比例农村贫困人口的比例是衡量农村贫困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农村贫困人口比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在2019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比例为X%,比上一年下降了X%。

这一数据表明了农村贫困人口的减少和农村扶贫工作的成效。

4. 农业企业发展情况分析4.1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状况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部门。

农业种植行业的数据分析报告

农业种植行业的数据分析报告

农业种植行业的数据分析报告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种植行业也不再是过去的传统农业,而是逐渐走向现代化和智能化。

数据分析与研究在这个行业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该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和支持。

本文将从农业种植行业的总体情况、主要作物种植情况、农业设施和技术应用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农业种植行业的总体情况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在全球拥有广阔的耕地资源和独特的农业生态环境。

根据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业总产值达到109.95万亿元,农业总人口为2.60亿人。

这一数据表明,农业种植行业依然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行业。

据了解,当前我国农业种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生产成本高、农业劳动力不足、农业生产环境污染严重等。

因此,必须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智能化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以及优化农业生态环境。

二、主要作物种植情况目前,我国农业主要作物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与水果、特种作物等。

其中,主要作物种植面积较大的有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棉花等。

下面将主要作物分别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

1.水稻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水稻种植面积近3000万公顷,年产量达到2.24亿吨。

而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主要受气候、土壤、水田、育秧、田间管理等多个因素共同影响。

通过对水稻种植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我国水稻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质量不稳定、生产成本高、劳动力不足等。

因此,采用科学技术手段对水稻的育种、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升级和改进,是目前提高水稻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

2.玉米玉米作为我国主要饲料作物之一,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过去的几年中,玉米种植面积、年产量均呈现了明显上升趋势。

据统计数据,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达到9000万公顷,年产量达到2.50亿吨。

作物分类数据分析报告(3篇)

作物分类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作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作物种类也日益丰富。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农作物种植现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本报告通过对作物分类数据的分析,旨在揭示我国农作物种植的分布特点、产量变化趋势以及种植结构变化等,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来源于我国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以及相关农业科研机构发布的农作物种植统计数据。

数据时间跨度为2010年至2020年,涵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作物种植情况。

三、分析方法1. 描述性统计分析:对作物分类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包括农作物种植面积、产量、单产等指标。

2. 相关性分析:分析农作物种植面积、产量、单产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3. 主成分分析:提取作物分类数据的主要特征,分析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趋势。

4. 聚类分析:根据作物种植面积、产量、单产等指标,将作物分类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揭示作物种植的分布特点。

四、结果与分析1. 描述性统计分析(1)作物种植面积:2010年至2020年,我国农作物种植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

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最大,其次是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蔬菜作物。

(2)作物产量:同期,我国农作物产量也呈上升趋势。

粮食作物产量最高,其次是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蔬菜作物。

(3)作物单产:2010年至2020年,我国农作物单产整体呈上升趋势。

其中,粮食作物单产增长最快,其次是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蔬菜作物。

2. 相关性分析通过对作物种植面积、产量、单产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作物种植面积与产量、单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即作物种植面积越大,产量和单产也越高。

3. 主成分分析通过对作物分类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作物种植结构的主要特征。

结果显示,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主要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蔬菜作物四大类。

其中,粮食作物占比最大,其次是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蔬菜作物。

4. 聚类分析根据作物种植面积、产量、单产等指标,将作物分类数据进行聚类分析。

江苏各地区农作物种植面积表

江苏各地区农作物种植面积表

170.22 0.41 0.32 0.07 0.01 0.01 1.19 0.01 0.48 0.2 0.1 0.6 8.17 7.61 2.41 8.1 18.22 3.13 13.22 41 7.8 14.5 12 3.8 31.8 2.75 7.84 0.12 0.22 9.42
1.55 0.12 0.34 1.09 3.9 1 0.66 0.19 0.06 0.07 0.02 0.96 0.02 0.35 0.15 0.15 0.32
73.535
27.692
0.4
0.02 0.01 0.48 0.35 0.01 0.18 0.48 0.11 0.3 79.8
0.2 0.7 18.77 2.74 2.48 0.02 0.81 7.83
0.033
0.07
0.04
19.69 6.42 6.69 3.54 1.62 1.42 9.45 21.99 13.71 23.98 11.9 4.13 16.92 27.03 24.84 17.09 13.23 27.08 20.78 30.64 87.2 12.6 24 21.8 20 95.86 9.12 31.22 6.64 10.08 22.35
2.3 2.1 0.06 0.05 0.01 2.64
1.63 1.75 0.06 0.03 0.01 7.31 0.29 1.2 0.72 5.1 1.5 0.38 2.56 2.67 3.44 7.61
1.43 0.36 0.01 0.41
1.41 0.05 0.03 0.02 2.1
0.7 0.5 6.72 1.5 0.61 2.79 3.21 3.47 9.52 15.82
0.08 0.15 0.83 0.48 0.04 0.02 0.42 0.2 0.03 0.0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