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综合柱状图
层序地层学—松辽盆地

盖 储
生
松辽盆地综合地层柱状图
–2、层序界面类型及特征:
•1)界面类型
–古构造运动界面:区域不整合面; –构造应力场转换界面:盆内不整合面; –构造机制转换面:局部不整合。 坳陷阶段 萎缩阶段
裂陷阶段
泉头组(河流相、三角洲相)——青山口组 (浅湖至深湖相)——嫩江组(浅湖至河流相)
二、陆相地层层序的形成机制
4、基准面和可容空间变化对层序的控制
基准面是控制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何者发生的一 个临界面,即在基准面之上要发生侵蚀作用,而基准面 之下则发生沉积作用。基准面是一个受构造沉降、 气候变化、沉积物补给、海(湖)平面升降、沉积地 形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可容空间是指沉积物表面与基准面之间可供沉积 物充填的全部空间。
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认为海平面升降、 构造沉降、沉积物供给和气候是层序形成 与分布的控制因素,其中海平面升降起主要 作用。
– 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构造沉降---相对海平面变化:
• 控制可容空间变化,从而决定着层序空间分布;
– 沉积物供给速度:与可容空间增加速度共同控制着层序构型; – 气候变迁:控制沉积物的供给速度以及沉积物类型。 气候变迁
松辽盆地内不同地区的构 造沉降曲线显示,在124 Ma前 后盆地存在着构造沉降速率的 重大转折(如图),即由前期的 快速沉降转为后期的缓慢沉降, 而这一时期恰为松辽盆地断坳 转换时期的开始。断陷时期构 造沉降曲线斜率较大,即构造 沉降速率较大;而坳陷时期曲 线段斜率变缓,即构造沉降速 率趋小。表明在盆地演化不同 阶段构造作用的控制强度不同, 断陷盆地受构造因素影响更为 突出。
在构造沉降保持线性沉降的前 提下,基准面快速下降,可容空间减 小,且Δ A/Δ S<1或≈1时,形成小型 进积或加积的准层序组,此时,常构 成低水位体系域;基准面快速上升, 可容空间迅速增大,且Δ A/Δ S>1时, 产生退积式的准层序组,常形成水进 体系域;基准面缓慢上升,可容空间 缓缓增加,且Δ A/Δ S=1时,产生加积 式的准层序组,常构成高水位体系域; 基准面快速下降,可容空间迅速减小, 且Δ A/Δ S<1时,产生大型进积式的 准层序组,形成水退体系域。(可容 空间增量Δ A与沉积物补给增量Δ S)
松辽盆地莺山-双城断陷白垩系致密火山岩天然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

第35卷第4期2023年7月岩性油气藏LITHOLOGIC RESERVOIRSV ol.35No.4Jul.2023收稿日期:2022-08-31;修回日期:2022-09-16;网络发表日期:2022-11-22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十四五”前瞻性基础性重大科技项目“松辽盆地深部含油气系统研究”(编号:2021DJ0205)资助。
第一作者:杜长鹏(1991—),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非常规油气成藏研究。
地址:(163712)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科苑路18号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Email :**************************.cn 。
文章编号:1673-8926(2023)04-0115-10DOI :10.12108/yxyqc.20230411引用:杜长鹏.松辽盆地莺山-双城断陷白垩系致密火山岩天然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2023,35(4):115-124.Cite :DU Changpeng.Natural gas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and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Cretaceous tight volcanic rocks in Ying ‐shan-Shuangcheng fault depression ,Songliao Basin [J ].Lithologic Reservoirs ,2023,35(4):115-124.松辽盆地莺山-双城断陷白垩系致密火山岩天然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杜长鹏(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摘要:综合地震、包裹体、烃源岩和生产测试等资料,在构造特征、成藏期次和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松辽盆地莺山-双城断陷白垩系致密火山岩气藏的分布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①莺山-双城断陷经历了3期伸展与3期挤压的构造活动,青山口组沉积末期(84~88Ma )为主成藏期,研究区处于稳定坳陷期,构造活动弱,有利于气藏的形成与保存。
松辽盆地青山口组页岩油储层特征

青二、三段源岩镜质体反射率等值线图
0 15 30 45 (公里)
0 0.5 0.75 1.2 2.0
图例
一级构造 0. 25 二级构造
Ro(%) 1
05.
5 2.0
青二、三段烃源岩生油强度图
(百万吨/平方公里)
05 .
0.5 5
7.0
0 . 25
52.0
5 2. 0
0 5 2.
1
1
1
05.
0 . 25
0
0.65 三肇
0.91 古龙
1.36
1.4
齐家
长垣
1.37
1.32
1.18
王府
朝阳沟 黑鱼泡
0.25
0.205
0.2
0.166
0.166
0.166
0.15
0.144
“A”(%)
0.1
0.05 0
10 9 8 7 6 5 4 3 2 1 0
0.056 三肇
2.43
三肇
古龙
7.38
古龙
0.058
齐家
长垣
青二、三段致密砂岩储层单层厚度大多小于1m
砂层组
砂层组
(据大庆油田,2011)
3. 压力系数1.20-1.58,原油密度一般小于0.86g/cm3
青山口组原油密度较低、含腊量较高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原油性质表
井号
层位
古105 古535 古651 哈10
哈18
青二、三段 青一段
井段 (m)
1795.0-1830.0 2303.8-2340.0 2012.0-2050.0 1901.2-1927.2 1872.0-1883.8 1989.0-2020.0
2-1松辽盆地

R主要分布于西半 部,地表无露头, 仅见于井下,为一 套灰绿、黄绿、深 灰色泥岩和砂、砾 岩组成。
K为主,厚度可达7000 米以上,盆内主要含油 层系。 湖泊相、河流相碎屑岩,
夹有油页岩、化石岩等 沉积。
基底为Pz和 AnPz变质 岩系、火成 岩系。
J岩性:正常沉积为主的含 煤建造和以火山岩为主的 含煤火山岩建造,厚度一 般为1500~2000米,最厚 可达5000米。
6.盆地面积大,演化后期形成大面 积的坳陷式盆地。
松辽盆地构造单元分区
北部倾末区:基岩100-3100米深。向 南倾末于中央坳陷。
西部斜坡区:基岩2000-2500米深。 呈区域大单斜。构造平缓。 基岩 以海西期花岗岩为主,局部有 AnPz和Pz变质岩。 J为充填式沉积。K向西逐层超覆, 1000-1500米厚。 中段临近深坳陷部位生储条件良 好。
在盆地北部比较发育, 目前共发现68个,其 中: 背斜—断层型26个, 背斜—岩性型15个, 断层—岩性型13个, 多因素复合型10个, 裂缝型3个。
六、主要油气田
1.大庆油田
位于松辽盆地中央拗阳区的中部,齐 家——古龙凹陷和三肇凹陷之间。
北北东向,自北向南由喇嘛甸、萨尔 图、杏树岗、太平屯、高台子、葡萄花、 敖包塔等7个背斜构造组成。
K2中期以后:
由东向西全面上升。
上白垩统四方台组和明水组沉积中心西移,沉积速
度缓慢。 经E-N之间的构造运动后,使得已具雏形或基本定型的
背斜构造带、凹陷带和局部构造进一步发育完整,盆地西 部形成一批浅层构造,从此大型坳陷基本上停止发育,形 成与现今构造面貌相似的地质特征。
2.地层
Q分布广、出露全,西部沉积较薄,仅10 米,岩性为黄土状亚粘土,黑色淤泥质亚 粘土、亚粘土、亚砂土、砂层及砂砾石层。
松辽盆地

K1
三、盆地演化与地质构造特征
盆地的演化可分为裂陷、坳陷和萎缩三个阶段。 (一)裂陷阶段(J2-3—K1d) 正断层活动强烈,控制了地层厚度和沉积相带展 布,影响着白垩纪大型盆地的演化和二级构造带的 发育。 地层厚度变化较大,2000-3000m;沉积速度最快, 247-400m/Ma,平均296m/Ma;地热场较高,地温梯 度为3.7 ℃/100m。
(4)嫩江组
分为五段,厚度500-1000m。嫩一、二段,为盆地第二次 海侵,湖盆范围达到最大。地层岩性稳定、分布广泛, 以深色泥岩和泥页岩为主,是盆地内另一套主要生油层。 嫩二段底部的油页岩,为盆地的对比标志层。嫩三四五 段湖盆又一次发生明显收缩,三角洲相占主体部分。
(三)萎缩阶段(K2四方台期-早第三纪)
3. 宋方屯油田
位于大庆长垣的东坡上,为低幅的隐蔽油藏。北部为自西 向东倾的鼻状构造;南部为自南向北倾没的鼻状构造。断 裂发育,北北东走向。储层为姚家组下部葡萄花油层。 有三种油藏类型 断层遮挡油藏(西部)、 岩性断层油藏(东部) 岩性油藏(南部)。
4. 龙虎泡油田
位于古龙凹陷 西侧,泰康隆 起向东南倾没 的斜坡上,为 轴向近南北的 背斜构造。储 集层为萨尔图 (嫩一段)和 葡萄花油层 (姚一段)。
(三)盆地构造变动和构造特征
1. 时间演化:不同阶段构造变动形式不同:早期裂陷阶段 断裂活动强烈;中期坳陷阶段区域整体沉降,接受沉积; 晚期晚期萎缩阶段有三次强度随时递增的褶皱运动。构造 特征:深层以断裂为主,断距较大;中浅层褶皱构造发育, 幅度大,断距较小。
2. 空间变化:东早西晚、东强西弱。东部形成凹 凸相间的褶皱带,西部为平缓的东倾单斜。中部 为大型坳陷,在其中间形成大型正向构造带—— 大庆长垣。 3. 变形强度:三次褶皱运动(K2嫩江期/四方台期, K/E,E/N),构造变动不很强烈。中浅层变形不强 烈。地层倾角较缓,褶皱两翼倾角约1°-3°,通常 不超过10 ° 。 4. 构造形式:以褶皱为主,断裂除早期外,在中 浅层构造中处于从属地位。 5. 动力学机制:与区域构造应力和深部热动力作 用有关系。
松辽盆地 (1)

目录一.区域地质概况 (3)1.地理位置及地质范围 (3)2.大地构造背景 (4)3. 基本构造单元划分 (4)4. 区域地层特征 (7)5. 盆地构造演化史 (8)6. 松辽盆地地磁特征 (11)二.储层分析 (13)(1)、地层分布及岩性描述 (13)1.沙河子组 (15)2.营城组 (15)3.登娄库组 (15)4.泉头组 (15)5.青山口组 (16)6.姚家组 (17)7.嫩江组 (17)8.四方台组 (17)9.明水组地层 (18)(2)、盆地生储盖地层分布....................................18.(3)、区域构造演化对油气富集的影响 (21)1、盆地深坳陷区提供油气源 (21)2、盆地断裂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21)3、盆地反转构造对油气聚集的影响…………………22 .4、总结 (23)三.油气分布规律 (26)四.大庆油田油气藏成藏要素及其规律 (27)1.构造及断层 (28)2.油层 (30)3.油气水性质 (32)4.油、气、水分布规律及油藏类型: (33)5. 石油地质特征 (36)区域地质概况1.地理位置及地质范围松辽盆地是中国东北部一个大型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地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图1-1)。
在亚洲底层分区中,处于北亚陆间区和环太平洋陆缘区的交接位置(图1-2)。
白垩纪是盆地的主要发育阶段。
沉寂了厚达万米的非海相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正常和刘相、湖泊相和沼泽相碎屑岩地层,地层剖面完整,化石丰富,是我国研究陆相白垩纪地层的理想地区之一。
松辽盆地为一近北东向、北北东向菱形盆地,周边为丘陵和山脉所围绕,吸部位大兴安岭山脉,东部为张广才岭,北部为小新安岭山脉,盆地内部则是松花江、嫩江和辽河冲击形成的平原沼泽。
规模:长约750km,宽330~370km,面积26约万平方千米(图1-3),其中在黑龙江省的面积为11.8平方千米。
松辽盆地双城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

w (图 1a)[5–6]; 深层沉积地层自下而上依次发育下白垩
统的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和登娄库组。双
w 城断陷主力烃源岩为沙河子组和营城组四段暗色泥
部分井可见少量碳质泥岩夹层和煤线。平面上, 营 四段暗色泥岩分布具有中间厚、两侧薄、东侧厚 和西侧薄的特征, 厚度一般为 10~110 m。登娄库 组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其中登三段发育砂 岩、砂砾岩夹紫红色泥岩, 是当前油气勘探的主要 目的层。
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原油来源进行分析。
eo 1 区域地质概况 .g 双城断陷位于松辽盆地深层构造单元东南断陷
区, 对应的中浅层构造带从南到北依次为青山口背 斜带、宾县-王府凹陷、长春岭背斜带和朝阳沟阶地,
w 受 4 条 NNE 走向的“S”形断裂控制, 形成“两凹一凸”
的构造格局, 即莺山凹陷、双城凹陷和对青山凸起
Key words: early eluting rearranged hopanes; source rock;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Shuangcheng depression泥岩夹砂岩、砂砾岩,
0引言
松辽盆地深层指下白垩统泉头组三段以下、基
湖。双城凹陷原油为高蜡低硫轻质油, 碳同位素平均为−29.69‰, 来源于营四段烃源岩, 其中登三段原油重排
五大盆地综合柱状图

气 层
表 井 反射层 界面
性质
T 赛 2 不整合
40
T 井 3 不整合
T6 不整合
赛 1 井
阿
尔0 善│ 组 800
褐灰色砂岩、砾状砂岩与 深灰色泥岩不等厚互层 灰色—杂色凝灰质砾岩、 砂砾岩夹同色泥岩
T8 不整合
赛 4 井
①
上统
侏
罗 系
中下统
古生界 (Pz)
0-200
0 │
~
720 ~ △ 未
~~
黄灰~黄褐色砂岩、粉砂岩夹砂质泥岩
黄灰~深灰色灰岩、泥灰岩
灰~深灰色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可相变 为泥灰岩
灰~深灰色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可相变 为泥灰岩
砂岩、砂砾岩夹砂质泥页岩 石英砂岩、砂砾岩、砾岩
And
中 涟源、 组 邵阳两 合 个凹陷
下 涟源、 组 邵阳两 合 个凹陷
思茅坳陷地层综合柱状图
T3Z 灰白~灰黑色砂岩、粉砂红泥岩、泥岩夹煤层
T3S
灰~灰白色砂岩、粉砂红泥岩、泥岩夹煤层或 煤线
选 中 麒麟山组
T2q T2q:钙质粉刷岩、钙质页岩加薄层砂质泥灰岩。
系统
三宝坳组 T2s
T2s: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泥灰岩
上 残留分 组 布于零 合 陵凹陷
下 嘉陵江组
统
大冶组
大隆组
上 统
龙 潭
9
100
3
7.0
200
4
7.0
300
3 7.0
3
400 7.30
4
500
3 4
3
600
4 5
4
700
3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