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鸽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家鸽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家鸽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一、目的与内容

(一)目的

1.学习采集鸟类血液的一般方法。

2.学习鸟类的一般解剖方法。

3.通过家鸽外形和内部构造的观察,了解鸟类适应于飞翔生活的一般特征。

(二)内容

1.家鸽的翼根静脉和心脏取血。

2.家鸽的内部解剖。

二、材料与用品

(一)材料

活家鸽、家鸽整体骨骼标本。

(二)用品

解剖盘、常用解剖器具、试管架、已灭菌注射器(5 ml)和针头(5一6号)、试管、干棉球、75%酒精棉球、脱脂棉、纱布。

肝素或其他抗凝剂、乙醚(或氯仿)、水。

三、操作与观察

(一)血液采集

1.翼根静脉取血

(1)取5 ml注射器,装上5号针头,吸取少量肝素润湿针头备用。

(2)将鸽腿用绳子扎紧,展开一侧翅膀,露出腋窝部。拔去该

部位羽毛,便可见明显的翼根静脉。以75%酒精棉球消毒该部位皮肤,然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压迫此静脉向心端,使血管扩张。

(3)右手持注射器,针尖斜面向上,沿离心方向平行刺人翼根静脉,慢慢抽取血液。★为什么要以离心方向进针?取血完毕,将针头平行退出血管,用干棉球轻压止血。

(4)取下针头,注射器管口紧靠干燥的试管内壁,将血液缓缓注

人试管内。

(5)采血完毕,及时用清水冲洗注射器和针头。

2.心脏取血

(1)用绳子扎紧鸽腿和鸽翅。用纱布或棉花沾取热水润湿左侧胸

部的羽毛和皮肤,拔去相应于心脏部位的羽毛。

(2)将鸽的左体侧向上横卧于解剖盘内,头向右侧固定。

(3)触摸心搏,确定心脏位置。消毒该部位皮肤,在与胸骨最突

出点平行、距该突出点2cm左右处,刺人连有注射器的6号针头,抽取血液。

(4)、(5)操作同前。

(二)外部形态观察

家鸽身体呈纺捶形,体外被羽,具流线形的外廓。身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尾、附肢等部分。头部圆形,前端为长形角质喙,上喙基部有一隆起的软膜即蜡膜,蜡膜下方两侧各有一裂缝状外鼻孔。眼大,有可活动的眼睑及半透明的瞬膜。耳位于眼的后下方,已有外耳道形成,耳孔被耳羽掩盖。

颈长,活动性大。躯干卵圆形,不能弯曲。附肢2对,前肢特化为翼;后肢下端部分被以角质鳞,趾4个,趾端具爪,三前一后为常态足。尾缩短成小的肉质突起,其背面两侧突起的皮下有尾脂腺,尾基腹面有泄殖腔孔。

按形态结构可将羽分为3种类型。①正羽,即覆盖在体外的大型羽片;②绒羽,位于正羽下面,松散似绒;③纤羽(毛羽),外形如毛发,拔去正羽和绒羽后即可见到。

★鸟羽有何功能?鸟体表被羽与其恒温机制有何联系?(三)内部解剖

1.处死

可选择以下3种方法之一:

(1)一手握住家鸽双翼并紧压腋部,另一手以拇指和食指压

住蜡膜,中指托住颏部,使鼻孔与口均闭塞,使其窒息而死。

(2)将鸽的整个头部浸人水中,使其窒息而死。

(3)用少量脱脂棉浸以乙醚或氯仿缠于鸽喙,使其麻醉致死。

2.解剖

将鸽背位置于解剖盘中,用水打湿腹侧羽毛,一手压住皮肤,另一手顺向拔去颈、胸和腹部的羽毛。用手术刀沿龙骨突起切开皮肤,切口前至嘴基,后至泄殖腔孔前缘。用刀柄分离腹面的皮肤和肌肉,向两侧拉开皮肤,即可看到气管、食管、嗉囊和胸大肌。★注意小心分离颈部皮肤,以免把嗉囊扯破。

沿龙骨两侧及叉骨边缘小心切开胸大肌,留下肱骨上端肌肉

止点处,下面即露出胸小肌,用同样方法把它切开。试牵动胸大肌和胸小肌,了解其机能。用骨剪沿着胸骨与肋骨连接处剪断肋骨,同时也剪断乌喙骨与叉骨连接处,再向后剪开腹壁,直至泄殖腔孔前缘。将胸骨与乌喙骨等揭去。此时可首先看清几对气囊及内脏器官的自然位置。

3.内脏构造观察(图7一1)

(1)消化系统

①消化管

口腔剪开口角观察。口内无齿,顶部有一纵裂,内鼻孔

开口于此。底部有舌,其前端呈箭头状,尖端角质化。口腔后部为咽。

食管为咽后一薄壁长管,沿颈腹面左侧下行,在颈的基部膨大成嗉囊。

胃由腺胃和肌胃组成。腺胃又称前胃,上端与嗉囊相连,呈长纺捶形,掀开肝脏即可见。剪开腺胃观察,内壁上有许多乳状突,其上有消化腺开口。肌胃又称砂囊,;为一扁圆形的肌肉囊。剖开肌胃,可见胃壁为很厚的肌肉壁,其内表面覆有硬的角质膜,呈黄绿色,胃内有许多砂石。★肌胃有何功能?

十二指肠在腺胃和肌胃交界处,由肌胃通出一小段“U”形弯曲的小肠。

小肠细长盘曲,最后与直肠相连通。

直肠(大肠)短而直,末端开口于泄殖腔。在直肠与小肠交界处,有1对豆状盲肠。

②消化腺

胰脏略展开十二指肠“U’形弯曲之间的肠系膜可见淡黄色的胰脏,分为背、腹、前3叶。由腹叶发出2条、背叶发出1条胰管通人十二指肠。

肝脏红褐色,位于心脏后方。分左右2叶,掀开右叶,在其背面近中央处伸出2条胆管,通人十二指肠。

此外,在肝胃间的系膜上有一紫红色、近椭圆形的脾脏,为造血器官。

(2)呼吸系统

外弃孔开口于蜡膜前下方。

内弃孔位于口腔顶部中央纵行沟内。

喉位于舌根之后,中央的纵裂为喉门。

气管由环状软骨环支撑,向后分为左、右两支气管入肺。左、右支气管分叉处有一较膨大的鸣管,是鸟类特有的发声器。

肺左右2叶,淡红色,海绵状,紧贴在胸腔背方的脊柱两侧。

气囊膜状囊,分布于颈、胸、腹和骨骼的内部(可在剖开体腔后,从喉门插人玻璃管,吹人空气后结扎气管,以使气囊及肺胀大而便于观察。★为什么鸟类飞翔时能进行双重呼吸?

(3)循环系统‘

①心脏位于胸腔内。用镊子拉起心包膜,纵向剪开并除去

心包膜,可见心脏呈圆锥形,前面褐红色的扩大部分是心房,后面颜色较浅者为心室。观察动、静脉系统后,取下心脏进行解剖,观察其内部构造。

②动脉系统稍提起心脏,可见由左心室发出向右弯曲的右

体动脉弓,它向前分出2支较粗的无名动脉。左右无名动脉又各分两支动脉,向前的1支是颈总动脉,外侧的1支是锁骨下动脉。

用镊子轻轻提起右侧的无名动脉,将心脏略往下拉,可见右体动脉弓转向背侧后,成为背大动脉。背大动脉沿脊柱后行,沿途发出许多血管分布到身体各处。再将左右无名动脉略提起,可见右心室发出的肺动脉分成左、右2支后,左肺动脉直接进入左肺,

右肺动脉绕向背侧,从主动脉弯曲处后面进人右肺。

③静脉系统体静脉由2条前大静脉和1条后大静脉构成,在左、右心房前方粗而短的静脉干为前大静脉,它由颈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胸静脉汇合而成,这些静脉多与同名动脉伴行,较容易看到。将心脏提起,可见2条前大静脉的后端都入右心房;后大静脉从肝脏伸出,在2条前大静脉之间进人右心房。肺静脉由每侧肺伸出,通常每侧肺有1条肺静脉,但有时有2条,都伸到前大静脉的背方,进人左心房。

(4)泌尿生殖系统除去消化管进行观察。

①泌尿器官肾脏1对,紫褐色,长扁形,各分为3叶,贴附于体腔背壁,每肾发出一输尿管向后行,通入泄殖腔。无膀胧。

②泄殖腔为消化、泌尿生殖系统最终汇人的1个共同腔。球形,以泄殖腔孔与外界相通。在泄殖腔背面有一黄色圆形盲囊,与泄殖腔相通,称腔上囊,是鸟类特有的淋巴器官。

③雄性生殖器官睾丸1对,乳白色,卵圆形,位于肾脏前端。输精管由睾丸后内侧伸出,细长而弯曲,向后延伸与输尿管平行进人泄殖腔,在接近泄殖腔处膨大为贮精囊。睾丸和输精管之间有不明显的附睾。

④雌性生殖器官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左侧卵巢位于左肾前端,黄色。卵巢后方附近有弯曲的输卵管,其前端为喇叭口,靠近卵巢,开口于腹腔,后端通人泄殖腔。

(四)骨骼系统

示范(图7一2)

观察家鸽整体骨骼标本,了解鸟类骨骼系统大体结构和适应于飞翔生活的特点。

四、作业与思考

通过实验观察,归纳鸟类的哪些形态结构特征表现了对飞翔生活的适应。

家鸽的外形与解剖

实验18 家鸽的外形与解剖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鸟类的解剖方法。 2.通过家鸽的外形观察和解剖及其骨骼系统的观察,认识鸟类各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适应飞翔生活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材料 活家鸽、家鸽解剖示范标本、家鸽骨骼系统标本、家鸽神经系统浸制标本。 三、实验器具 解剖盘、粗剪刀、骨钳、解剖刀、解剖剪、解剖针、各种镊子、吸管、棉线或尼龙线、棉花、吸水纸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外形观察 家鸽身体呈纺锤形,体表被羽,具流线型的外廓。身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等部分。 1.头部 喙上下颌向前极度延伸,前 端覆有角质膜。 蜡膜为上嘴基部隆起的软 膜。 外鼻孔1对,位于蜡膜下面两 侧,呈裂缝状。 眼大而圆,有可活动的眼睑 和半透明的瞬膜。 耳位于眼的后下方,外观为 一椭圆形的孔,称耳孔。鼓膜内陷 图18-1 鸟翼上的各种羽毛(自郑作新)

形成浅短的外耳道,耳孔外覆以羽 毛,称耳羽。 2.颈细长,灵活。 3.躯干略呈卵圆形,紧密坚 实,不能弯曲。 泄殖孔位于躯干的后端腹面,尾的下面。 4.翼(或称翅)前肢特化而成,其上着生各种羽毛,分上臂、下臂及手,弯曲成Z 形,飞翔时能伸展,为飞行器官。 飞羽构成翼的主要部分,可分为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图18-1)。 初级飞羽着生在腕掌骨和指骨上,为最长的1列飞羽,9-10枚。 次级飞羽着生在尺骨上,较初级飞羽短。 三级飞羽亦着生于尺骨上,为最内侧的次级飞羽,但其羽色和羽形常与其余的次级飞羽有所不同。 5.脚可分为以下几部分: 股或大腿为脚的最上部,与躯干相接,被羽。 胫或小腿在股的下面,跗跖的上面。鸽的胫部裸出。 跗跖在胫的下面,趾的上面,为脚部最显著的部分,其上着生角质鳞片。 趾4个,3趾向前、1趾在后,先端具爪,为常态足。 6.尾缩短成小的肉质突起。 尾羽生长在尾部的大型正羽。这些尾羽能展开成扇形,在飞翔中起舵的作用。 尾脂腺尾基部背面的1 对油腺,呈乳头状突起,能分泌 油脂。 7.羽毛家鸽体表被羽, 有羽区和裸区之分(图18-2)。 按羽毛构造可将区分为正羽(翮 羽)、绒羽和纤羽(毛羽)3种 (图18-3)。 正羽由羽轴和羽片构成, 图18-2 鸟类的羽区和裸区(自丁汉波)

实验十一 家鸽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实验十一家鸽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家鸽骨骼及解剖的观察,认识鸟类各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适应于飞翔的主要特征,学习鸟类解剖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家鸽外形观察; 2.家鸽解剖及其内部各系统主要器官观察。 三、实验仪器设备 电脑、投影仪、解剖用具等。 四、实验材料 家鸽健康活标本、家鸽解剖示范标本、家鸽骨骼标本、一次性注射器等。 五、实验操作与观察 (一) 羽毛的构造:

1、置羽毛装片于低倍镜之下观察正羽之构造,辨认羽轴羽根,羽枝、小羽枝,羽钩、上脐、下脐及付羽,注意羽钩着生于何处?再观察绒羽及纤羽之构造。将三者互作比较,有何异同? 2、观察各种羽毛在身体上的分布位置,特别注意正羽在翼上的排列情况,相邻正羽的内外羽片有何关系?这对于鸟类的飞行生活有何意义? (二) 骨骼系统的观察: 1、脊柱:区分颈椎、胸椎、腰椎、荐推和尾椎。除颈推及尾椎外,大部椎骨已愈合在一起,使其背部更为坚强而便于飞翔。 (1)颈椎:13或14个,彼此分离。第一、二颈椎特化为颈推与枢椎。取单个颈椎(环椎与枢椎除外)观察椎体与椎体之间的关节面;观察其上面和侧面有何不同?由于鸟类的颈椎具有这种旋转自如的鞍形椎体,因此鸟的头部可旋转半周。 (2)胸椎:5个胸椎与相愈合,每一胸椎与一对肋骨相关节。试与鱼类的肋骨相比有何区别? (3)愈合荐骨:由胸椎(1个)、腰椎(5—6个)、荐椎(2个),尾椎(5个)愈合而成。 (4)荐椎后方有6个比较分离的尾椎骨,其后即为尾综骨,尾综骨系由4个尾椎骨合而成。

2、头骨:组成头部各骨多为薄的骨片,骨片间几乎无缝可寻(仅于幼鸟时,尚可认出各骨的界限)。头骨的前部为颜面部;后部为顶枕部,后方腹面有枕骨大孔;头骨的两侧中央有大而深的眼眶。眼眶

家兔的解剖

家兔的解剖 一、目的: (一)、通过对家兔的解剖,掌握解剖哺乳类的基本技术。 (二)、通过本实验观察,了解哺乳类有关系统的主要特征。 二、内容: 家兔解剖及观察。 三、材料: 家兔标本、解剖用具、放大镜。 四、操作及观察: 在家兔的耳部找到血管,注射入空气,待兔死后进行解剖。 (一)膈及胸、腹腔的观察 把兔放在解剖盘内,腹面朝上,四肢分开,用剪刀在腹正中部剪开皮肤及肌肉层,沿中线向后到达膀胱的基部。向前剪至胸骨时可见一肌肉质的膈把体腔分成胸腔和腹腔两部分,注意勿剪坏腹腔内的脏器,膈有何功能? 用剪刀刺破隔的一侧,注意空气的进入,用骨钳剪断胸骨两侧的肋骨,移去胸骨,将胸壁向两侧拉开就可看到胸腔内的脏器。胸腔与腹腔内有哪些脏器? 它们均靠系膜悬挂在体腔内。 (二)消化系统: 在口角处做一切口,拉长口裂,观察口腔内齿和舌,口腔顶部有横的褶膜盖在硬腭外面。用放大镜观察口腔内舌的表面,可见许多乳头(内有味蕾)有何功能? 剥开头部的皮肤,观察三对唾液腺(耳壳基部的耳下腺,下颌内侧的颌下腺和舌下腺。) (])耳下腺:位于耳壳基部的腹前方,剥开皮肤即可见。为不规则的淡红色腺体,其腺管开口于口腔底部(不必寻找). (2)颌下腺:在颈部腹中线上,口腔底的基部,将附近脂肪清除,可见有一对椭园形的腺体,腺管开 口于口腔底部(不必寻找)。 (3)舌下腺:位于左右颌下腺的上方,埋在肌肉下。形小、淡黄色。将附近淋巴节(园 形)移开,即可看到扁平长条形的舌下腺,由腺体的内侧伸出一对舌下腺管,伴行颌下腺管开口于口腔底。 (4)沿口角将颊部剪开,清除一侧的咀嚼肌,并用骨剪剪开该侧的下颌骨与头骨的关节,即可将口腔 全部揭开。 2.口腔:口腔的前壁为上下唇;两侧壁是颊部,上壁是腭,下壁为口腔底。口腔前面牙齿与唇之间为前庭。位于最前端的1对长而呈凿状的牙为门牙,上门牙内侧有一对小门牙。后面有短而宽且具有磨面的前臼齿及臼齿。可用家兔的头骨进行对照观察。齿式为:2、0、3、3 2、0、2、3 在口腔顶部的前端。用手可摸到硬腭;后端则为软腭。硬腭与软腭构成鼻通路,口腔底部有发达的肉质舌。舌的前部腹方有系带将舌连在口腔底上。舌的表面有许多小乳头,其上有味蕾。舌的基部有一单个的轮廓乳头。 3.咽部:咽即软聘后方背面的腔。由软腭自由缘构成的孔为咽峡.沿软腭的中线剪开,露出的腔是鼻咽腔,为咽部的一部分.鼻咽腔的前端是内鼻孔。在鼻咽腔的侧壁上有1对斜的裂缝是耳咽管的开口。如用猪鬃探则,此管可通中耳腔。咽部后面渐细,连接食道。食道的前方为呼吸道的入口,此处有一块叶状的突出物称会厌(位于舌的基部)。食物与空气在咽部后面进行交叉、会厌能防止食物进入呼吸道.、 4.消化管和消化腺,

牛蛙和蟾蜍的对比解剖

牛蛙和蟾蜍的对比解剖 1530402121 李婧柔 指导老师戈志强 摘要:蛙和蟾蜍作为同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的两种两栖动物,在外形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均有很大区别。本文将对于它们结构上的异同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牛蛙、蟾蜍、结构异同。 材料:活体牛蛙、蟾蜍 方法:双毁髓法处死,一般方法观察 牛蛙:新蛙亚目蛙科蛙属牛蛙 牛蛙原产于美国东部,因实用价值巨大而自1959年引进我国中部和东部养殖。牛娃体 棕绿色相间,粗糙,有深色点状凸起和条纹,腹部黄绿,头部似其他蛙类呈锐角三角形,皮肤光滑。口端位,吻尖面钝,口裂宽大延伸至头基部。上颌背侧前端有一对外 鼻孔,外鼻孔缘有鼻瓣,随呼吸开闭。眼大而外凸,位于头顶部偏左右,有上下眼睑,且下眼睑内侧有一半透明瞬膜,遇刺激眼球可迅速收回眼窝并以瞬膜覆盖。两眼后具 一对1.5公分左右大小圆形鼓膜。头部后接宽短的躯干部,伏状时十五公分大小,前肢较短,指骨顶端第一节下扣,两指骨、掌骨斜向腹侧生长,四指分离,后肢长而粗壮,有黑色条纹分布,伸展时逾十五公分。五指后三分之二指间有薄蹼。两腿间偏背侧有 一后凸结构,为泄殖腔孔。 观察外观后用双毁髓法将动物处死。按下蛙头,在枕骨间插入解剖针上下捣毁双髓, 在蛙四肢瘫软不回收后将解剖剪插入泄殖腔孔前段半寸的皮肤,剪至下颌骨,继沿腹 向两侧剪开一横口,用解剖针钉皮肤和四肢于蜡盘中。从腹中线左侧剪开腹直肌,并 向前沿胸骨中央剪断肩带。 (图片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b11466216.html,/pic/牛蛙 /62782/0/86d6277f9e2f0708fc7d20c7ec24b 899a801f2f9?fr=lemma&ct=single#aid=0&pic =86d6277f9e2f0708fc7d20c7ec24b899a801f2 f9) 剖开蛙肚,可见左右两椭球状肺,剪开肺室,其 中布满肺泡。肺下为肥大的三叶状的肝,红色较 深,左右肝叶中央有一搏动深红色球状组织,为 心脏,分为左右两心房和一心室。在心房和心室 的交界处有明显冠状沟,连有黄色的脂肪体。肝 下有一青黑色的球形胆囊。张开蛙口,上颌边缘 有尖利而细小的一排齿尖向后的颌齿,一肌肉质 舌衍生于下颌内壁近外侧,拉出可观明显分叉。 口腔顶壁前端与外鼻孔相连有两椭圆形小孔,为 内鼻孔。颌角附近有一对大孔——耳咽管孔,直 通鼓膜。口腔通过喉门——食道口——食管直达 胃,胃为食管下端所 连的膨大囊状体,向下连有近身体长度的小肠,尾端为膨大的直肠,直 肠通于泄殖腔,以泄殖腔孔连接体外。

家鸽的内部解剖结构填图

1

2 鸽的解剖 (一)外形观察 家鸽身体呈纺锤形,体表被羽,具流线型的外廓。身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等 部分。 1.头部 喙 上下颌向前极度延伸,前 端覆有角质膜。 蜡膜 为上嘴基部隆起的软膜。 外鼻孔 1对,位于蜡膜下面两侧,呈裂缝状。 眼 大而圆,有可活动的眼睑和半透明的瞬膜。 耳 位于眼的后下方,外观为一椭圆形的孔,称耳孔。鼓膜内陷形成浅短的外耳道,耳孔外覆以羽毛,称耳羽。 2.颈 细长,灵活。 3.躯干 略呈卵圆形,紧密坚实,不能弯曲。 泄殖孔 位于躯干的后端腹面,尾的下面。 4.翼(或称翅) 前肢特化而成,其上着生各种羽毛,分上臂、下臂及手,弯曲成Z 形,飞翔时能伸展,为飞行器官。 飞羽 构成翼的主要部分,可分为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 初级飞羽 着生在腕掌骨和指骨上,为最长的1列飞羽,9-10枚。 次级飞羽 着生在尺骨上,较初级飞羽短。 三级飞羽 亦着生于尺骨上,为最内侧的次级飞羽,但其羽色和羽形常与其余的次级飞羽有所不同。 5.脚 可分为以下几部分: 股或大腿 为脚的最上部,与躯干相接,被羽。 鸟翼上的各种羽毛

3 胫或小腿 在股的下面,跗跖的上面。鸽的胫部裸出。 跗跖 在胫的下面,趾的上面,为脚部最显著的部分,其上着生角质鳞片。 趾 4个,3趾向前、1趾在后,先端具爪,为常态足。 6.尾 缩短成小的肉质突起。 尾羽 生长在尾部的大型正羽。这些尾羽能展开成扇形,在飞翔中起舵的作用。 尾脂腺 尾基部背面的1对油腺,呈乳头状突起,能分泌油脂。 7.羽毛 家鸽体表被羽,有羽区和裸区之分。按羽毛构造可将区分为正羽(翮羽)、绒羽和纤羽(毛羽)3种。 正羽 由羽轴和羽片构成,覆盖全身各处。正羽的色彩及在翼部和尾部的数目在各种鸟类是恒定的,为鸟类分类的依据。 取一飞羽,注意观察羽轴和两瓣羽瓣。羽轴的下段不见羽毛的部分称羽柄或羽根,其下部深入皮肤内。羽轴上段称羽干,羽干两侧斜生许多平行的羽枝,每一羽枝的两侧又生出许多带钩或齿的小羽枝,由小羽枝互相钩连组成扁平的羽瓣。纵切羽柄,可见有一成链状排列而柔软的角质幅状物,叫翮心,为活体时血管输送营养的通路。 鸟类的羽区和裸区 羽毛的结构和分类

家鸽(或家鸡)的骨骼

实验21家鸽(或家鸡)的骨骼 一、目的与内容 (一)目的 通过对家鸽(或家鸡)骨骼及解剖的观察,认识鸟类各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适应于飞翔生活的主要特征。 (二)内容 家鸽(或家鸡)整体骨骼的观察。 二、材料和用品 (一)材料 家鸽(或家鸡)整体骨骼标本。 (二)用品 镊子、放大镜、解剖盘等。 三、操作与观察 鸟类的骨骼的特点是轻而坚固,大多数的骨骼呈中空,与气囊相通,内充气体,故又叫气质骨。 (一)头骨(图22-1) 鸟类头部的骨骼多由薄而轻的骨片组成,骨片间几乎无缝可寻(仅于幼鸟时,尚可认出各骨片的界限),可增强头骨的坚固性。头骨的前部为颜面部;后部为顶枕部,后方腹面有枕骨大孔。头骨的两侧中央有大而深的眼眶。眼眶后方有小的耳孔。注意上颌与下颌向前延伸形成喙,不具牙齿。 1.头骨背面观 由后向前观察。

枕骨位于头骨后端,在枕骨大孔的周围,有四块骨片: 上枕骨1片在骨大孔的上方;外枕骨一对,位在枕骨大孔两侧部分;基枕骨一块在枕骨孔下方,其上有一枕髁,与寰椎相关节。 顶骨组成脑颅的背壁,即在上枕骨的上方。 额骨位于两眼窝间,组成脑颅的顶壁。 鼻骨在额骨的前方,为一对,每一个鼻骨有两个突起。 2.头骨侧面观 围耳骨为耳孔背缘部分的骨片,是由前耳骨,后耳骨,上耳骨愈合而成。 鳞骨构成脑颅后端的侧壁,背面与额骨私顶骨相连,腹面与方骨相连,亦组成眼眶的后缘。 眶蝶骨与前蝶骨这两骨愈后,共同构成眶间隔。 翼蝶骨在鳞骨的前方,上万与额骨相连,构成眼眶的后缘。中筛骨组成眶间隔前部的薄片。下万突出,达于泪骨,形成与鼻腔的分界,即眼鼻腔的中隔。 泪骨在眼眶的前方;上与额骨左右垂直相连之骨。 方轭骨和颧骨位于两眼眶外侧的弓形骨棒,前端以颧骨连接上颌骨,后端以方扼骨与骨相连接。 上颌骨与前颌骨上颌骨组成上嘴的侧缘,向侧后方分出内外支。分别与腭骨和颧骨相连。前颌骨组成上喙的前端,为三叉形骨,背支细长伸向外,背支之间与鼻骨相连而成喙峰,腹支与后方的上颌骨相接。 下颌骨为下喙,呈"V"字形,是由齿骨,隅骨和关节骨组成。 3.头骨的腹面观 基蝶骨位于基枕骨的前方,两耳孔之间,基中央前方有一小突起。

最新实验18家鸽的外形与解剖

实验18家鸽的外形 与解剖

实验18 家鸽的外形与解剖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鸟类的解剖方法。 2.通过家鸽的外形观察和解剖及其骨骼系统的观察,认识鸟类各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适应飞翔生活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材料 活家鸽、家鸽解剖示范标本、家鸽骨骼系统标本、家鸽神经系统浸制标本。 三、实验器具 解剖盘、粗剪刀、骨钳、解剖刀、解剖剪、解剖针、各种镊子、吸管、棉线或尼龙线、棉花、吸水纸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外形观察 家鸽身体呈纺锤形,体表被羽,具流线型的外廓。身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等部分。 1.头部 喙上下颌向前极度延伸,前 端覆有角质膜。 蜡膜为上嘴基部隆起 的软膜。 外鼻孔1对,位于蜡

膜下面两侧,呈裂缝状。 眼大而圆,有可活动 的眼睑和半透明的瞬膜。 耳位于眼的后下方, 外观为一椭圆形的孔,称 耳孔。鼓膜内陷形成浅短 的外耳道,耳孔外覆以羽 毛,称耳羽。 2.颈细长,灵 活。 3.躯干略呈卵圆 形,紧密坚实,不能弯 曲。 泄殖孔位于躯干的后端腹面,尾的下面。 4.翼(或称翅)前肢特化而成,其上着生各种羽毛,分上臂、下臂及手,弯曲成Z形,飞翔时能伸展,为飞行器官。 飞羽构成翼的主要部分,可分为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图18-1)。 初级飞羽着生在腕掌骨和指骨上,为最长的1列飞羽,9-10枚。 次级飞羽着生在尺骨上,较初级飞羽短。 三级飞羽亦着生于尺骨上,为最内侧的次级飞羽,但其羽色和羽形常与其余的次级飞羽有所不同。 5.脚可分为以下几部分: 股或大腿为脚的最上部,与躯干相接,被羽。

胫或小腿在股的下面,跗跖的上面。鸽的胫部裸出。 跗跖在胫的下面,趾的上面,为脚部最显著的部分,其上着生角质鳞片。 趾 4个,3趾向前、1趾在后,先端具爪,为常态足。 6.尾缩短成小的肉质突起。 尾羽生长在尾部的大型正羽。这些尾羽能展开成扇形,在飞翔中起舵的作用。 尾脂腺尾基部背面的 1对油腺,呈乳头状突起, 能分泌油脂。 7.羽毛家鸽体表被 羽,有羽区和裸区之分(图 18-2)。按羽毛构造可将区 图18-2 鸟类的羽区和裸区(自丁汉波) 分为正羽(翮羽)、绒羽和 纤羽(毛羽)3种(图18-3)。 正羽由羽轴和羽片构成,覆盖全身各处。正羽的色彩及在翼部和尾部的数目在各种鸟类是恒定的,为鸟类分类的依据。

蟾蜍的解剖及循环系统的观察

蟾蜍的解剖及循环系统的观察 王超雄131140009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双毁髓”手术技术 2)熟练使用解剖器械 3)游离蟾蜍心脏,辨别与心脏相连的血管,双穿线备用 4)分析心脏传导系和起搏点;学习斯氏结扎1,斯氏结扎2 二:实验原理 1) 蟾蜍的心脏由两心房、一心室组成;具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幼体期只有一心房和一心室。成体心脏的位置后移,由紧挨头部腹面后移至胸腔,外包围心膜。心房出现分隔,形成左右心房,由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圆锥组成,窦房间、房室间、心室与动脉圆锥之间都有孔和瓣膜。 2)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都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位的自律性高低不同。哺乳动物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它自动产生兴奋并依次通过心房优势传导通路、房室交界区、房室束、浦肯野氏纤维和心室肌,使整个心脏兴奋,表现出统一的收缩和舒张。由于窦房结是控制整个心脏活动的部位,故称为心脏起搏点。其他自律组织受窦房结的控制而不能表现出自动节律性,称为潜在起搏点(异位起搏点)。当窦房结的兴奋不能下传时,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就表现出来,使心脏产生异位节律。蛙属于两栖类动物,其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静脉窦,它产生的兴奋传到心房、心室而引起收缩。用结扎不同部位的方法,可观察蛙心的正常起搏点和心脏不同部位自律性的高低。 三:实验动物与器械 实验动物:蟾蜍(每人一只)

实验器械:解剖盘、毁髓针、剪刀、镊子、大头针、丝线、任氏液 四:实验过程 1)取蟾蜍一只,用双毁髓法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使其仰躺在解剖盘上,用大头针固定四肢。 2)用镊子夹起腹部皮肤,用剪刀小心剪开,用剪刀剪开体腔,将腹壁向两侧分开,暴露心脏。 3)用眼科剪依心轴方向小心剪开心包膜,完全暴露心脏。仔细辨认心脏结构和主要血管。 4)观察并记录心脏跳动频率,并观察静窦脉、心房和心室三者收缩的时间顺序。 5)斯氏第一结扎:用眼科镊经主动脉下方穿一丝线,提起蟾蜍心尖,在心脏背面认准窦房结沟结扎以阻断窦房兴奋传播。观察心脏跳动有无变化。 心房和心室跳动的频率有无变化。 6)斯氏第二结扎:在房室之间用一丝线将房室沟结扎,阻断房室兴奋传导。 观察心脏跳动有无变化。心房和心室跳动的频率有无变化。 7)观察完毕后,处理蟾蜍,清洗实验器械。 五:实验结论

家鸽解剖实验设计

家鸽解剖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通过对家鸽的骨骼观察及内脏解剖,从进化角度、机能角度和生态学角度去认识理解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泄殖系统的基本结构,以及鸟类适应于飞翔生活的特征。 实验方法:观察、触压、解剖,与青蛙解剖进行对比解剖实验。 实验材料:活家鸽 实验用具:解剖盘、解剖刀、解剖镊、解剖剪、骨嵌、镊子。(解剖针、胶皮手套、毁髓针、棉花) 实验猜想假设: 1.脑部有垂体、下丘脑感受器。 2.耳道内有半规管、前庭、耳蜗。 3.视觉系统、听力系统发达,视神经发达。 4.口腔内有舌,有鼻咽连接处。 5.鼻肺向连接,肺与气囊共同工作,气体在体内二次交换,肺与气囊有密集的结缔组织分布。 6.有肋骨,起到支撑保护胸腔的作用,两翼的肌肉发达,背肌、胸大肌发达。 7.有颈椎,颈椎周围有发育成熟的完整的肌肉系统支持。 8.喉咙内有声带。 9.两心房两心室,有房室瓣,靠左心室将血液泵向全身。 10.全身密布血管,并有动静脉、主辅动静脉之分。 11.骨骼骨腔中空,骨化程度高。 12.有胸腺、淋巴循环。 13.雄鸽有成熟精巢、输精管外生殖器。雌鸽有子宫、输卵管、卵巢。 14.有发达的内分泌系统,肾上腺、甲状腺发达。 15.表皮中有丰富的血管,羽毛的根部在皮肤中。 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注意记录不熟悉的结构、组织、器官) 1.勒紧家鸽脖子,处死。 2.观察鸽子皮毛,脱去胶皮手套,触摸,研究其性质。 3.使鸽子置于解剖盘内,观察眼睛、耳道的外在表现。 4.用水打湿腹侧羽毛,拔去羽毛,沿龙骨突切开皮肤,切口直到嘴基,解剖刀下刀时要轻且浅,完成后小心将皮肤外翻,观察气管、食管、嗉囊和胸大肌。 5.从口腔开始,寻找消化系统脉络(可用牙签或口腔直钩做辅助),观察消化系统连接工作方式及其脉络途径。(切开胸腔的方式:用骨钳剪断肋骨以及锁骨,将其一同揭去,暴露心脏) 6.以心脏为起点观察循环系统的整体途径,尤其是主动静脉、重要的毛细血管。 7.由鼻腔、食管、肺、皮肤、心脏血管为一个整体观察蛙类呼吸循环机制。从口腔开始切开颈部,由浅到深,同时注意观察从心脏处出发的血管。 8.将呼吸系统同循环系统联系在一起,观察两系统间的协调。(使用镊子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损坏其它气管) 9.观察肝、胆、脾、胃、肾之间的联系方式。 10.观察泌尿系统与循环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 11.尝试将循环、呼吸、泌尿、消化四个系统剥离开,观察各自的特点并重点观察四个系统之间的协调机制。 12.剥离观察过并已熟知的器官,识别并研究剩余组织器官,并观察其在体内的作用。

实验四蟾蜍心脏传导系、心脏起搏点分析;蟾蜍循环系统的解剖

实验四蟾蜍心脏传导系、心脏起搏点分析;蟾蜍循环系统的解剖 一.实验目的 1.练习双毁髓法,熟练掌握双毁髓技术。 2.重复练习并熟练掌握蟾蜍的解剖技术。 3.观察蟾蜍的心脏,辨认和心脏相连的血管,并学会画和心脏相连的血管的图。 4.学习双穿线手法使心脏游离。 5.学会心脏搏跳的技术方法。 6.观察蟾蜍的心血管系统,了解两栖类心脏的构造、循环途径及其特点。二.实验原理 1.双毁髓法麻醉蟾蜍:用金属毁髓针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使蟾蜍处于一种麻醉状态,四肢瘫软,从而对蟾蜍进行解剖,露出其心脏。通过对心脏结扎使心脏游离,阻碍循环系统由此可以观察静脉血管。 2.两栖类心脏的起搏和传导系统有静脉窦,窦房沟,房室沟组成。这一类起搏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但是各部分的自动节律并不相同,其中静脉窦氏主要起搏点,它的节律性最高,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波动频率和静脉窦的节律相同(即取决于静脉窦的节律),窦房沟和房室沟是潜在的起搏点,正常状态下他们只起传导兴奋的作用,其自身的自动节律性被主要起搏点的节律所掩盖。因此他们波动的顺序是:静脉窦先波动,然后是心房最后是心室。但是当主要起搏点的兴奋不能传导到窦房沟和房室沟的时候,他们的自动节律可引起心脏的波动。本实验用斯氏结扎法结扎蟾蜍主要和次要起搏点,观察他们的自动节律性。 3.蛙心的结构示意图 4.斯氏结扎图 (A处为斯氏第一次结扎部位,B为斯氏第二次结扎部位) 三.动物器材 1.动物:蟾蜍一只 2.实验仪器:手术刀两把,普通剪刀一把,解剖针一根,蜡盘两个(一个中央有圆孔),镊子两把,大头针若干个。 四.实验步骤 1.双毁髓麻醉蟾蜍:左手食指与中指、无名指与小指分别夹着前肢、后肢,握住蛙体,拇指按住吻端使头部上下活动,两耳后腺间出现一道褶线,此线中点或用金属毁髓针沿头背中线向后移动触到一凹陷处,即枕骨大孔。拇指下压使头前俯与脊柱相连处凸起,同时将毁髓针由凹陷处垂直刺入1mm,再将针从枕骨大孔向前平行刺入颅腔并在颅腔内搅动,彻底捣毁脑组织使之成为“脊蛙”。 2.将剪开体壁的蛙体腹面向上置于解剖盘中,展开四肢,用蛙钉向内斜呈45

兔子解剖实验报告

兔子的解剖实验报告 专业:动物医学 年级:2015级 姓名:王涛 学号:86150233 一、实验日期:2016年12月7日 小组成员:张建刚、冯洋、李金霞 二、实验目的 1、通过对兔子外形的观察和身体的解剖,了解哺乳动物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通过对实验的操作,掌握对哺乳动物基本的解剖和观察方法,例如手术刀的使用、兔子的剥皮和静脉采血。 三、实验内容 1、兔子的外形观察,静脉采血和处死方法。 2、处死后的剥皮及器官观察。 四、实验器材 一只健康的成年兔子、两把手术刀、兔子解剖台一个、兔子固定箱一个、镊子一把,一把剪刀、棉花、注射器若干、布条若干、废物缸一个。 五、实验步骤和观察内容

外形:全身被毛,皮毛白色,且绒毛较多;身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和尾;眼睛瞳孔为粉红色,目光呆滞,精神不振。健康状况:良好,四肢健全。 2、静脉采血 将兔子放在兔子固定箱内,采用2.5ml规格的注射器于耳朵处采血,注意:先从耳尖处静脉开始,由耳尖到耳根,四个同学轮流操作,熟悉静脉采血 的基本操作。 采用5ml的注射器,找到兔子心跳最剧烈的位置,注射一管空气,很快就会在兔子体内形成空气栓塞,兔子会剧烈挣扎,全身松弛而死。4、剥离皮肤处理 将已经处死的兔子皮毛润湿, 固定在兔子解剖台上,四肢

和头用布条绑定,沿腹中线皮毛剪开,手术刀和镊子共同操作,四人轮流操作练习,掌握剥皮的基本操作要领。如图所示,观察兔子的各部分肌肉的构造特征。 5、剪开腹壁和胸壁 镊子和剪刀共同操作,剪刀尖应向上翘,避免损伤内脏和血管;剪开后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肠道:肠管的前段细而盘旋的部分为小肠,后段为大肠。小肠又分为十二脂肠、空肠和回肠;大肠则分结肠和直肠。小肠和大肠交界处有 盲肠,兔的盲肠很发达。 十二脂肠在胃、的幽门之后,弯折并向右行,接近肝脏内一侧有总胆管注入。在其对侧有胰管注入。空肠和回肠在外观上没有明显的界限。十二指肠后端为空肠,再后为回肠。盲肠是介于小肠和大肠交界处的盲囊。草食性动物的盲肠较发达,肉食性动物则退化。结肠的肠管上有由纵行的肌肉纤维形成的结肠带、横结肠 肝 膀胱 盲肠 结肠 胃 十二指肠 直肠 空肠 回肠

外貌作文之写鸽子外貌的作文

写鸽子外貌的作文 【篇一:写鸽子的作文600字】 写鸽子的作文600字灰鸽748 我救过一只小鸽子。有一次台风前夕,我准备把阳台的盆景暂时移到屋内避难,结果在小门边看到一 只鸽子,全身已经湿透了,闭着眼睛,缩着脖子,蹲在那里发抖, 看那样子已经支撑不住了。我对鸽子说:“不如你先到我家休息,有 体力了,台风过了再走吧!” 然后我把它捧起来,它一点也未挣扎和 移动,这时,我才发现它戴着赛鸽的脚环,上面写着“美贵748”。 我先用干毛巾把鸽子擦干,发现它体力太弱了,给它灌食了一些杂粮,就放它在家里休息。这一次的狂风暴雨持续了两天,我每次看 着“美贵748”,就想到如果没有正好开门搬盆景,这鸽子一定已在风雨中丧命了。我们把美贵养了一星期,直到它羽毛光亮,看来体力 很好,才决定放它走。我们打开门,“美贵748”在门边徘徊很久, 儿子说:“你就走吧!只要你喜欢,随时欢迎你来玩。” 灰鸽子“咕噜”一声,振翅飞去,一转眼就不见踪影。从此,几乎每天下午,那只 鸽子都会飞回来玩,如果阳台的门没关,它就自己跑到书房飞来飞去,玩累了,才“咕噜咕噜”叫几声飞走了,有时候还站在书桌上看 我写字呢!灰鸽子和我们成为朋友,儿子决定要给它取个名字,我说:“叫什么名字 好呢?” 孩子说:“就叫748吧!因为它的脚环是748,希望它飞得 比747还快!” 就在我写这篇稿子的时候,748正在我身边绕来绕去 吸引我的注意,真的,众生也有极细腻的感情,只是我们平常不能 察觉罢了!748日日都飞来,然后又飞去,每次我看它远去的背影,就会惆怅在想:总有一天,它飞走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篇二:写鸽子的作文500字】 写鸽子的作文500字鸽子灰黑的小嘴,圆圆的眼睛,矫健的翅膀,还有优雅的“咕咕声”,这就是鸽子。由于我家养鸽子,所以我对鸽 子的兴趣日益浓厚,经常观察鸽子的习性,还时常翻阅有关鸽子的 资料。鸽子可分三大类:肉鸽、信鸽和观赏鸽。我家养的是信鸽。 信鸽的记忆力很好,辨别方向的能力特别强,因此早就被人们当作 传递信息的使者。而那些纯白的鸽子,还被人们视为和平的象征呢!清晨,栅门一打开,群鸽便纷纷出笼,来到屋顶上集合。那些雄鸽 昂首挺胸,极有大将风度;雌鸽则像温柔的姑娘,紧紧地依偎在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一下学期生物教案 第十一章鸟纲第一节家鸽

第十一章鸟纲 第一节家鸽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家鸽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生殖和发育,理解鸟类适应飞行生的特 点,并掌握鸟类的主要特征。 2.通过“观察和解剖家鸽”的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理解家鸽适于飞 行的特点及对问题的分析,继续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3.通过理解家鸽适于飞行的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 证观点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包括: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鸟纲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是家鸽的双重呼吸。 1.进化的观点和适应的观点是动物学学习中二条鲜明的红线,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有意识强化这一观点,鸟类的教学中也不例外。鸟类是从古代爬行动物进化来的,鸟类是一类既适于陆地上生活,更适于飞行生活的高等的脊椎动物,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与飞行生活高度适应,是使学生树立进化观点和适应观点的典型材料。因此家鸽适应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应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2.在学习家鸽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以后,概括鸟类的共同特征,既是更深入、全面了解鸟类的需要,在教学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部分内容,同样应该作为教学重点。 4.另外,在这部分的学习中,仍有些概念是应该理解的,如恒温动物、双重呼吸的概念等。 尤其鸟类的双重呼吸是理解鸟类飞行生活高代谢、高耗氧的关键点,但对学生来说,较抽象,难理解,应想办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5.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2课时 二、第一课时 本节课以观察家鸽的外形、肌肉和骨骼为主,学习观察、测量方法。需准备活家鸽、家鸽骨骼标本、测量用尺子、体温表等。 1.家鸽的外形 分组观察、测量家鸽,井填人表格。 测量方法: 1)全长(体长):自上喙先端至尾端的直线距离。 2)嘴峰长:自上喙先端至嘴基生羽的直线距离。 3)翼长:自翼角(腕关节处)至最长飞羽先端的直线距离。 4)跗长:自肱骨与跗关节的中点至跗与中趾关节前下方的直线距离。 5)尾长:自尾羽基部至最长尾羽先端的直线距离。

蟾蜍实验报告

蟾蜍的解剖与观察 生命科学院 张茜 111070094 一、实验目的意义 两栖动物绝大多数都是对人类有益的,例如消灭害虫、作药用资源等等。蟾蜍作为医学、生理学重要的实验动物则使用更为广泛。通过观察两栖类外形、皮肤、消化、呼吸、泄殖和循环等系统,了解两栖动物z 在生理学、药理学、毒理学等实验中常用组的准确取材。 重点:了解在摄食方式、营养、呼吸、排泄、生殖及血液循环器官系统的形态特征。难点:理解两栖动物了解两栖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地生活的各个器官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二、实验对象的获得与麻醉 获得途径主要是由野外捕获或从特种养殖场购买(如牛蛙养殖场)。 抓取方法: 抓住其后腿,有经验者也可抓住其身体或借助一块布来抓,因蛙体表粘滑且蟾蜍体表有毒液分泌。 麻醉:两栖类皮肤有渗透性,放入含麻醉剂的溶液中就很容易麻醉。0.1%的甲磺酸—三卡因(ms—222)水溶液在几分钟内即可麻醉动物,所需时间因身体大小而异。也可用呼吸性麻醉剂,将蛙或蟾蜍放进玻璃罩或标本瓶内,同时放人浸有乙醚的棉花,几分钟后,即可发生作用。 三、实验操作与观察 (一)外形观察 将活蛙(或蟾蜍)静伏于解剖盘内,观察蛙(蟾蜍)的身体,可区分为头部、躯干和四肢三部分。 1.头部 头:呈扁等腰三角形。 眼睛:在头两侧,稍向背部突出,有上下眼睑。 瞬膜:在下眼睑的内侧,为一半透明的薄膜,该膜向上延展可覆盖眼球。 外鼻孔:两眼的前方,近于头的前端的一对小孔 内鼻孔:拉开下颌,在口腔顶壁的前端有一小孔 鼻膜:在外鼻孔外缘的一对瓣状膜 口:头端腹面有一很大的横裂 鼓膜:眼后有一明显的褐色而稍下凹的圆形膜,是中耳腔与外界接触的地方。蟾蜍的鼓膜较小,不明显 耳后腺:蟾蜍鼓膜后上方有一对椭圆形的隆起,是由若干毒腺集合而成的,故又叫毒腺。在受到压挤时,可分泌出一种乳白色的粘稠液,经加工之后即为中药“蟾酥” 舌:在下颌前端内侧着生一柔软粘滑的舌,折向口腔内部,用镊子轻轻将舌拉出展平,可以看到蟾蜍的舌尖钝圆状。舌底有淋巴间隙,分泌的淋巴液可使舌经常保持粘滑轻触其眼睑,观察上、下眼睑是否全动,瞬膜怎样活动 2.躯干部 蟾蜍尚无明显的颈部分化,后端腹中央处有一小孔称泄殖腔孔。 3.四肢 前肢:从近体侧起,依次为上臂、前臂、腕、掌和指。前肢有4指,观察指端形状,是否有爪,是否等长,指间是否有蹼。 婚垫:雄性的第一指(拇指),内侧的一膨大的突起,是由粘液腺集合形成的,便于交配时拥抱雌体,故生殖季节发达。 后肢:由近体侧起,依次分为大腿(或股部)、小腿(或胫部)、跗、蹠和趾五部分。后肢具五趾。注意各趾的长度是否相同,趾端的形状 髁状距:在第一趾(拇趾)内侧的一较硬的角质化突起 4.皮肤

家兔的外形与解剖

实验二:家兔的外形与解剖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家兔外形和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哺乳纲动物的一般特征和进步性特征。 2.掌握哺乳类的解剖方法。 二、实验材料 活家兔、家兔的解剖示范标本、家兔的神经系统浸制标本、家兔的整体骨骼标本,羊的头骨、哺乳动物齿骨等骨骼标本。 三、实验器具 解剖盘、剪刀、骨钳、解剖刀、解剖剪、解剖针、各种镊子、放大镜、注射器、小碗、棉花、吸水纸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兔的外形观察 兔全身被毛。体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等5部分。 头呈长圆形,眼以前为颜面区,眼以后为头颅区。眼位于头两侧,除上下眼睑外,眼前角尚有瞬膜。可用镊子从眼角将瞬膜拉出。眼后有1对长的外耳壳。外鼻孔大而长。鼻下为口,口缘有肉质的上下唇,上唇中央有一纵裂,将上唇分为左右两半,常露出门齿,称兔唇。 颈头后有明显的颈部,但较短。 躯干可分胸部和腹部。背部有明显的腰弯曲。胸、腹部以体侧最后一根肋骨为界。雌兔腹部的3-5对乳头(以4对居多)明显;肛门和泄殖孔位于尾根下方,肛门靠后,泄殖孔靠前。肛门两侧各有一无毛处,可见突起的鼠蹊腺开口。雌兔的泄殖孔纵裂状,称阴门,雄兔的泄殖孔位于阴茎顶端,开口较小。成年雄兔肛门两侧有1对明显的阴囊,生殖时期睾丸由腹腔坠入阴囊内。 四肢出现了肘和膝。前肢短小,肘部向后弯曲,具5指;后肢较长,膝部向前弯曲,具4趾,第一趾退化,趾端具爪。 a

b 尾 短小,位于躯干末端。 (二)兔的内部解剖与观察 1.致死 (1)空气栓塞法。兔耳背外缘的静脉较粗大(图1),易于进针。先用水将进针处擦湿,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夹住耳缘静脉的近心端,使血管充血,并用左手拇指和无名指固定兔耳。右手持注射器(针筒内已抽有8-10 mL 空气),将针头平行刺入静脉(图2)。刺入后再将左手食指和中指移至针头处,协同拇指将针头固定。右手推进针筒,徐徐注入空气。若针头刺入静脉内,可见随着空气的注入,血 管由暗红变白。如注入阻力大或血管未变白或局部组织肿胀,表明针头未刺入血管,应拔出重新刺入。注射毕即抽出针头,用干棉球压住针孔,同时注意及时清洗注射器。空气注入后,兔倒地挣扎片刻后窒息死亡。 (2)用水淹死或猛击延脑将兔处死。 将已处死的家兔腹面朝上置于解剖盘上,用水湿润腹中线的毛,用解剖剪在腹部开一小口,再向后将皮肤剪开至泄殖孔前缘,向前剪开皮肤至下颌,然后用镊子提起皮肤,用解剖刀向左右两侧剥离皮肤与皮下肌肉。 用镊子提起腹壁,用解剖剪剪开一小口,再沿腹中线剪开腹壁(向前至胸骨剑突,向后至泄殖孔前缘),打开腹腔,观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 图1 兔耳廓的血管(背面观) 图2 兔耳静脉注射法

描写鸽子外貌外形的句子

描写鸽子外貌外形的句子 鸽子 【好句】 蓝天中,一群白鸽子飞过,像碧海中一片片小帆船。 鸽子的眼睛很特别,圆溜溜的,中间一个黑点,周围一圈黄褐色,宛如在一颗玛瑙中间点下一点墨。 一见到陌生人,鸽子哄的一声飞走了,在空中打了个旋,在远远的地方落下来,抬起头好奇地望着。 一大群鸽子落在屋顶上,密密麻麻地铺了一大片,远远望去,像开了一大片的雪莲花。 一只鸽子蹲在楼顶上,时而悠闲地梳理着羽毛,时而伸长脖子眺望着远方。 鸽子两只红色爪子一缩,一对巨大的翅膀展开,尾巴跟着像折扇似的打开,啪啪几声飞入空中,像一只大鹰似的翱翔。

听到呼唤,这只黑鸽子像一位将军似的高视阔步地走过来,一边走着一边频频点头。 两只小白鸽兴趣勃勃地在电线上走来走去,好像两个小杂技演员在走钢丝呢,又好像将电线当成了琴弦,正想办法着从那里拨出美妙的曲子呢。 这只鸽子披着一身华丽的彩色锦衣,颈上一圈碧绿的羽毛,鲜艳的红色爪子,眼睛一圈胭脂色,中间一点黑色,显得分外有神。 早晨,一群白鸽子在楼顶上昂首挺胸地走着,咕叽咕叽地叫着,好像一群小将军在排练似的。 【好段】 那只鸽子披着一身雪白的衣裳,头上点缀着花斑,灰色的小嘴,嘴上方两点粉红,像系着一个小小的蝴蝶结似的,胭脂色的脚一前一后地迈开。它正翘着尾巴走在碧绿的草地上,高高地抬起头,目不转睛地看着前方,似乎看见了十分新奇的事物。 两只白鸽子真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它们在地上文静地走了

一会,飞到屋顶上,站在最高的地方,眺望远方。有一只还嫌不够高,站在另一只的背上伸长脖子远眺,过了一会儿,其中一只看腻了,开始整理自己的羽毛,跟着它们闹起别扭来,一只背对着另一只,另一只扭着脖子,谁也不服谁似的,然而最后它们又肩挨肩地观赏起风景来。 白鸽子唰地落在地上,细细的尾巴低低地垂着,抬起头,模样优雅,像个小公主似的走了一圈,骨碌碌的小眼睛这儿瞧瞧,那儿看看,突然哗啦一声飞到了树上,张开长长的翅膀,两只脚像钩子似的抓住树枝,摇摇摆摆地向前走着,好像正在向人们表演它拿手的节目呢。 这群鸽子十分温顺,一个个文静而迅速地挪过来,咕咕咕地叫着,伸长脖子望着我手里的食物,不停地点头,好像在说:“快给我们吃呀!” 有一只还跳到我的膝盖上,安静地蹲下来啄我手里的食物。

家鸽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一、目的与内容 (一)目的 1.学习采集鸟类血液的一般方法。 2.学习鸟类的一般解剖方法。 3.通过家鸽外形和内部构造的观察,了解鸟类适应于飞翔生活的一般特征。 (二)内容 1.家鸽的翼根静脉和心脏取血。 2.家鸽的内部解剖。 二、材料与用品 (一)材料 活家鸽、家鸽整体骨骼标本。 (二)用品 解剖盘、常用解剖器具、试管架、已灭菌注射器(5 ml)和针头(5一6号)、试管、干棉球、75%酒精棉球、脱脂棉、纱布。 肝素或其他抗凝剂、乙醚(或氯仿)、水。 三、操作与观察 (一)血液采集 1.翼根静脉取血 (1)取5 ml注射器,装上5号针头,吸取少量肝素润湿针头备用。 (2)将鸽腿用绳子扎紧,展开一侧翅膀,露出腋窝部。拔去该

部位羽毛,便可见明显的翼根静脉。以75%酒精棉球消毒该部位皮肤,然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压迫此静脉向心端,使血管扩张。 (3)右手持注射器,针尖斜面向上,沿离心方向平行刺人翼根静脉,慢慢抽取血液。★为什么要以离心方向进针?取血完毕,将针头平行退出血管,用干棉球轻压止血。 (4)取下针头,注射器管口紧靠干燥的试管内壁,将血液缓缓注 人试管内。 (5)采血完毕,及时用清水冲洗注射器和针头。 2.心脏取血 (1)用绳子扎紧鸽腿和鸽翅。用纱布或棉花沾取热水润湿左侧胸 部的羽毛和皮肤,拔去相应于心脏部位的羽毛。 (2)将鸽的左体侧向上横卧于解剖盘内,头向右侧固定。 (3)触摸心搏,确定心脏位置。消毒该部位皮肤,在与胸骨最突 出点平行、距该突出点2cm左右处,刺人连有注射器的6号针头,抽取血液。 (4)、(5)操作同前。 (二)外部形态观察 家鸽身体呈纺捶形,体外被羽,具流线形的外廓。身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尾、附肢等部分。头部圆形,前端为长形角质喙,上喙基部有一隆起的软膜即蜡膜,蜡膜下方两侧各有一裂缝状外鼻孔。眼大,有可活动的眼睑及半透明的瞬膜。耳位于眼的后下方,已有外耳道形成,耳孔被耳羽掩盖。

蟾蜍实验报告

蟾蜍实验报告

蟾蜍的解剖与观察 生命科学院 张茜 111070094 一、实验目的意义 两栖动物绝大多数都是对人类有益的,例如消灭害虫、作药用资源等等。蟾蜍作为医学、生理学重要的实验动物则使用更为广泛。通过观察两栖类外形、皮肤、消化、呼吸、泄殖和循环等系统,了解两栖动物z 在生理学、药理学、毒理学等实验中常用组的准确取材。 重点:了解在摄食方式、营养、呼吸、排泄、生殖及血液循环器官系统的形态特征。难点:理解两栖动物了解两栖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地生活的各个器官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二、实验对象的获得与麻醉 获得途径主要是由野外捕获或从特种养殖场购买(如牛蛙养殖场)。

外鼻孔:两眼的前方,近于头的前端的一对小孔 内鼻孔:拉开下颌,在口腔顶壁的前端有一小孔 鼻膜:在外鼻孔外缘的一对瓣状膜 口:头端腹面有一很大的横裂 鼓膜:眼后有一明显的褐色而稍下凹的圆形膜,是中耳腔与外界接触的地方。蟾蜍的鼓膜较小,不明显 耳后腺:蟾蜍鼓膜后上方有一对椭圆形的隆起,是由若干毒腺集合而成的,故又叫毒腺。在受到压挤时,可分泌出一种乳白色的粘稠液,经加工之后即为中药“蟾酥” 舌:在下颌前端内侧着生一柔软粘滑的舌,折向口腔内部,用镊子轻轻将舌拉出展平,可以看到蟾蜍的舌尖钝圆状。舌底有淋巴间隙,分泌的淋巴液可使舌经常保持粘滑

轻触其眼睑,观察上、下眼睑是否全动,瞬膜怎样活动 2.躯干部 蟾蜍尚无明显的颈部分化,后端腹中央处有一小孔称泄殖腔孔。 3.四肢 前肢:从近体侧起,依次为上臂、前臂、腕、掌和指。前肢有4指,观察指端形状,是否有爪,是否等长,指间是否有蹼。 婚垫:雄性的第一指(拇指),内侧的一膨大的突起,是由粘液腺集合形成的,便于交配时拥抱雌体,故生殖季节发达。 后肢:由近体侧起,依次分为大腿(或股部)、小腿(或胫部)、跗、蹠和趾五部分。后肢具五趾。注意各趾的长度是否相同,趾端的形状 髁状距:在第一趾(拇趾)内侧的一较硬的角质化突起 4.皮肤

试验十六蟾蜍的解剖

实验十六蟾蜍的解剖 一、目的要求: 1.认识蟾蜍的内部结构,从而了解两栖纲的一般特征; 2.学习解剖动物的方法,进而;了解动物体各器官系统的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二、材料与用具: 活蟾蜍、蟾蜍皮肤横切制片、解剖腊盘、手术刀、中、小镊子、解剖针、玻璃针、大、小剪刀、骨剪、棉花、棉线、镜头纸、显微镜 三、实验操作和观察 (一)外形观察: 取活体蟾蜍观察,蟾蜍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体表皮肤裸露,具有疣状突起。 1.头部:具有一对大而突出的眼睛,具有上、下眼睑及瞬膜;眼前有成对的外鼻孔,鼻孔具有鼻瓣;眼后有鼓膜;鼓膜背侧隆起为耳腺(毒腺)。 2.躯干:劲部不明显,躯干背腹扁。 3.四肢:前肢四指,雄蟾蜍第1-3指基部有黑色椭圆形婚疣,交配时用于抱雌;后肢五趾;后肢比前肢长,适于跳跃。 处死之前可观察蟾蜍背侧两腿基部有一对后淋巴心在微微跳动,淋巴心属于淋巴系统。(二)处死: 常用传刺法,即用解剖针从蟾蜍的枕骨大孔插入,破坏其延脑致死。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左手持蟾蜍,以左手食指与中指夹住蟾蜍两前肢,用第四指与小指夹住两后肢,拇指在二毒腺之间(即头与脊柱交界处)按压可感知该处有一凹陷,即枕骨大孔,然后用拇指按住头,右手执解剖针由此孔插入3-4毫米后,将针尖向前插入颅腔,并用针搅动破坏其脑,然后将针抽回,再由枕骨大孔处向后插入脊柱神经管,并搅动破坏脊髓,直至后肢僵直,而后又下垂瘫软为止。如一次未能处死,重复以上过程。蟾蜍处死还可以用乙醚麻醉法处死。(三)内部解剖和观察 将蟾蜍处死后放在解剖腊盘中,用剪刀沿腹壁中线稍偏右侧剪开腹壁,向前剪至肩带,向两侧拉开体壁,用大头针固定在腊盘上,观察如下主要器官系统: 1.循环系统: (1)心脏: 位于体腔的前端,肝的腹面,被包围在具有两层囊壁的围心囊中,与体腔完全隔离。心脏可分为一下四个部分: ①心室:一个,圆锥形,壁较厚。 ②心房:与静脉窦连接,壁薄,分左右两个。 ③动脉圆锥:为心室腹面右上角通出的淡色的管子,其后端稍粗大;由动脉圆锥向前分叉为左右两大动脉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