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行驶工况_第2部分:重型商用车辆-编制说明
重卡商用车标准清单

重卡商用车标准清单一、引言重卡商用车是指用于运输、物流、工程施工等领域的大型货车,是现代物流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重卡商用车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以指导生产和使用。
本文将对重卡商用车标准清单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
二、质量标准1. 车身结构:重卡商用车的车身结构应满足相关国家标准,包括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
其中包括整体刚度、防撞能力、防腐蚀性能等指标。
2. 发动机:重卡商用车的发动机应符合国家相关排放标准,并具备一定的动力输出能力。
发动机还应具备低噪音、低振动和高可靠性等特点。
3. 车辆操控:重卡商用车应具备良好的操控性能,包括转向灵活度、制动效果以及悬挂系统稳定性等方面。
此外,还要求配备符合国家要求的转向助力系统和刹车辅助系统等。
4. 安全配置:重卡商用车应配置符合国家要求的安全设备,如安全气囊、防抱死制动系统、胎压监测系统等。
此外,还应具备防火、防爆和防盗等功能。
5. 车辆照明:重卡商用车的照明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包括前照灯、尾灯、转向灯等。
同时,还要求具备良好的夜间行车辅助功能,如自动调节亮度和远近光切换等。
6. 车辆电气:重卡商用车的电气系统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电气设备包括发电机、蓄电池、线束以及各种传感器和控制模块等。
此外,还要求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开关和保护装置。
三、性能指标1. 载重能力:重卡商用车的载重能力是衡量其运输效益的关键指标之一。
载重能力应根据不同类型货物和运输需求进行合理配置,并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2. 燃油经济性: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和环境负担,重卡商用车应具备较好的燃油经济性。
燃油经济性指标包括百公里油耗、能耗指数等,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 制动性能:重卡商用车的制动性能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
制动性能指标包括制动距离、制动平衡等,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4. 车辆稳定性:重卡商用车的稳定性是保证行驶安全和货物稳定运输的关键。
稳定性指标包括侧翻角度、侧倾角度等,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国六重型柴油车T-BOX标准编制说明

附件6《重型车远程排放监控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重型车远程排放监控技术规范》编制组二○二○年四月目录1 项目背景 (1)1.1任务来源 (1)1.2工作过程 (1)2 行业概况 (1)2.1机动车保有量现状 (1)2.2重型车排放污染现状 (3)2.3重型车排放管理的问题 (3)2.4车辆远程监控现状 (4)3 标准开展的必要性分析 (4)3.1政策要求 (4)3.2开展重型车远程排放监管能力建设的要求 (5)3.3推进GB17691-2018顺利实施的需求 (5)4 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相关标准研究 (5)4.1美国标准现状 (5)4.2欧洲标准现状 (5)4.3智能交通领域标准现状 (6)4.4ISO标准现状 (6)5 国内相关标准研究 (6)5.1国六重型车远程排放监管要求 (6)5.2营运车辆在线监控标准 (6)5.3电动汽车在线监控标准 (7)6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7)6.1标准适用范围 (7)6.2标准结构框架 (7)6.3重型车远程排放监控系统的总体架构和数据流程 (8)6.4关键技术要点 (9)6.5平台要求 (10)6.6终端要求 (11)6.7通讯协议 (11)7 本标准与国内外法规标准的差异 (13)7.1总体架构的差异 (13)7.2数据采集频率差异 (13)7.3定位差异 (14)7.4安全策略 (14)8 实施本标准的效益及经济技术分析 (14)8.1实施本标准的效益 (14)8.2技术可行性分析 (14)8.3成本增加分析 (15)《重型车远程排放监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1项目背景1.1任务来源本标准依据《关于开展2019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环办法规函〔2019〕461号)文中有关重型车远程排放监管的制定计划,开展《重型车远程排放监控技术规范》制订工作,项目统一编号:2019-38。
标准承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标准参加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智联万维(北京)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唐山市环境监控中心。
国家推荐性标准《道路车辆交通事故分析第2部分碰撞严

国家推荐性标准《道路车辆交通事故分析第2部分:碰撞严重度测量方法使用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标委综合(2017)128号文下达的《2017年第四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由北京中机车辆司法鉴定中心承担制定《道路车辆交通事故分析第1部分:术语》国家推荐性标准项目,项目编号:20173653-T-339。
2.背景和意义碰撞严重度作为交通事故分析中最重要的分析参数之一,是直接反应交通事故损坏程度的重要参数。
碰撞严重度测量方法的选取将直接影响事故数据获取的准确性,是交通事故分析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汽车制造商提高产品耐撞性的重要参考指标。
规范的测量方法可以保证测量的科学性、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定、保持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3.主要工作过程2016年8月26日,在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汽车碰撞试验及碰撞防护分技术委员会汽车碰撞安全工作组年度会议上,就“道路车辆交通事故分析第2部分:碰撞严重度测量方法使用指南”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多个方面进行介绍,与会专家就该项目的意义和相关方法展开了讨论,并将立项的意义和相关的建议发给了起草单位。
2017年6月21日,在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汽车碰撞试验及碰撞防护分技术委员会汽车碰撞安全工作组年度会议上,结合前期工作组意见反馈情况,在会议上与会专家对各项建议进行充分讨论,采纳合理建议,进行前后对比,进一步完善标准草案。
并将“道路车辆交通事故分析第2部分:碰撞严重度测量方法使用指南”中的术语“碰撞严重度”放到第1部分中。
2017年7月12日,国家推荐性标准评估会在北京召开,本标准顺利通过了专家的评审,项目编号为20173653-T-339。
2018年4月10日,在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汽车碰撞试验及碰撞防护分技术委员会工作会议上,该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及相关会议的基本工作;论述了碰撞严重度测量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再次,与汽车及零部件公司进行交通事故分析讨论会,分析不同测量方法的使用情况;最后,会议依据交流及反馈结果,调整了标准中的相关语句,并调整标准中的逻辑结构和语言文字,使标准更加简单易懂及流利通顺。
重汽产品编码规则

N
234<P≤257
319<P≤350
C
C
59<P≤70
80<P≤95
S
257<P≤282
350<P≤384
D
D
70<P≤85
95<P≤115
V
V
282<P≤309
384<P≤420
E
E
85<P≤99
115<P≤135
U
309<P≤338
420<P≤460
F
F
99<P≤118
135<P≤160
W
W
29
取力器(操纵器壳体、输出轴等)
78
收音机
30
缓速装置
79
驾驶室电器设备
31
传动轴(轴承支架等)
81
车后灯(包括闪光灯、制动灯、牌照灯、雾灯等)
32
中后桥驱动装置(主传动等)
82
驾驶室翻转及操纵装置
33
中后桥(支撑轴及从动轴等)桥壳
83
34
后轮毂及制动器(轮毂、制动器、制动鼓、半轴等)
85
随车工具
35
手制动及差速锁操纵(动力缸、手制动杆、差速锁阀门等)
86
车轮架及附件
36
制动装置(制动操纵装置、各种阀、管路、储气筒及附件等)
87
整车附件(黄河牌车用)
37
里程表传动装置
88
润滑剂及工作液
41
前轴、转向节、轮毂、转向节臂
§1.2.3.5整车(底盘)子组代号:见表1。
表1整车(底盘)子组代号
子组代号
重型商用车发动机测试用典型工况

重型商用车发动机测试用典型工况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装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所排放的气态和颗粒污染物的排放测试工况。
本标准适用于装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的M2、M3、N1、N2和N3类最大设计总质量大于3500kg的M2、M3类载客汽车和N2、N3类载货汽车及其发动机的型式检验、生产一致性检查和新生产车排放监督检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73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 15089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GB/T 3730.2 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GB/T 17692 汽车用发动机净功率测试方法GB/T 27840-2011 重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测试方法3 术语和定义GB/T 3730.1、GB/T 15089、GB/T 3730.2、GB/T 17692和GB/T 27840-201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 3730.1、GB/T 15089、GB/T 3730.2、GB/T 17692和GB/T 27840-2011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整车行驶循环 vehicle driving cycle在特定交通环境下,描述特定车辆(如乘用车、城市客车等)行驶特征的运行工况(车速、功率)。
3.2 基准车型 parent vehicle从车型系族中选出的,能代表该车型排放特性,并通过型式检验的汽车车型。
3.3 中国重型商用车辆行驶工况 China heavy-duty commercial vehicle test cycle (CHTC)在中国交通环境下,针对最大设计总质量大于3500kg的M2、M3类载客汽车和N2、N3类载货汽车使用的中国重型商用车行驶工况总称。
编制说明-商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商用车辆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本标准修订计划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项目编号20070456-Q-303,是对GB 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进行修订。
对应ECE法规,我国已经发布了GB 21670-2008《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因此,修订后的标准不包含M1类车型的相关内容,标准名称也变更为《商用车辆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项目性质不变,依然为强制性国家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修订,并成立了由整车企业、检测科研机构、制动系统制造企业等多家单位组成的标准修订工作组。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柳州五菱工业有限公司、隆中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海南汽车试验研究所、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樊)、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中集通华专用车有限公司、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明水汽车配件厂、山东威明汽车产品有限公司、瀚德液压(青州)有限公司、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定远汽车试验场。
二、本标准的适用对象及范围本标准适用于GB/T 15089规定的M2 、M3 及N类机动车辆和O类挂车。
本标准不适用于下列车辆:a)设计车速不超过25km/h的车辆;b)不能与设计车速超过25km/h的机动车辆挂接的挂车;c)残疾人驾驶的车辆。
三、制定标准的目的和意义制动系统是车辆重要的主动安全系统之一,对车辆的安全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汽车制造企业和广大用户的广泛关注。
随着车辆制动系统产品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制动标准也应随之做出了相应的修订和补充。
我国的制动标准,主要参照ECE R13《关于M、N、O类机动车制动的统一规定》。
GB 12676-1999的主要参照标准为ECE R13(06)系列(1990年11月生效)。
车辆行驶工况分类

1、怠速(驻车怠速、行车怠速)
1.1 驻车怠速
mrfa_w = MIN (转速限制扭矩, MAX (巡航扭矩, 驾驶员踏板扭矩)) 当[ (mrfa_w < 标定阈值) &&(车速< 2km/h)] == 1,认为此时处于驻车怠速。
1.2 行车怠速
当[ (mrfa_w < 标定阈值) &&(车速> 2km/h) && (档位不在空挡)] == 1,认为此时处于 行车怠速。
2、起步 车辆跳出怠速的状态,此时mrfa_w > 标定 阈值,且档位在档,且车速大于标定阈值。
车辆行驶工况分类
3、加速(平缓加速和急加速)
3.1 平缓加速
车辆跳出怠速状态后,如果油门踏板开度 > 标定阈值 && 油门踏板变化率< 标定阈值,认 为是平缓加速;
3.2 急加速
车辆跳出怠速状态后,如果油门踏板开度 > 标定阈值 && (标定阈值2 <油门踏板变化率< 标无制动、轻微制动、中制动、重制动、 紧急制动)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根据制动压力的不同 分为不踩制动踏板和踩制动踏板; 在踩制动踏板的情况下,根据车辆制动减 速度的不同又划分为轻微制动(标定阈值1)、中 制动(标定阈值2)、重制动(标定阈值3)、紧急制 动(标定阈值4)。
车辆行驶工况分类
5、Tip In/ Tip Out 如果 油门踏板变化率> 标定阈值(正值),认 为是Tip In ; 反之,油门踏板变化率< 标定阈值(负值) , 认为是Tip Out ;
车辆行驶工况分类
6、驾驶意图改变 特别应用于自动挡车型,如: 加速 松开油门 加速; 制动 再加速; 车辆蠕动 加速。
《GB2020重型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通用条件》编制说明

重型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通用条件编制说明1工作简况1.1背景道路车辆的操作稳定性行为是车辆主动安全中的重要部分。
由于在驾驶员、车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并且该三者之间存在独特的个体复杂性,因此,对车辆操作稳定性行为的评价存在一定困难。
试验测试条件对测试结果有相当大的影响,仅在具有相同测试工况下的测试结果才具有可比性。
在ISO 15037-2-2002标准中,对重型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测试通用条件有明确的规定,可供汽车企业参考。
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关于车辆动力学试验的一般试验条件,各企业和研究机构多参考国外标准制定企业标准,导致各企业和研究机构使用标准不一致,影响企业和研究机构在相互交流时不能统一试验条件,对国内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发展不利。
通过此次标准制定能够填补国内空白,为国内汽车研发公司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标准试验条件,促进行业发展。
1.2前期研究及任务来源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期从事汽车操纵稳定性测试与分析,完成了30余款车的操纵稳定性试验测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数据。
本次联合国内多家汽车企业,共同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重型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通用条件,将是可行的。
依据2015年5月29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车辆动力学分技术委员会的会议决议,对ISO 15037-2:2002标准进行研究,并进行国标转换。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向全标委立项,获得标准编制项目(项目编号20162470-T-339),本项目按照立项要求进行编制,制定的标准将主要规定重型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的测试变量、试验装备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环境要求等,主要解决重型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的测试条件的一致性问题。
1.3主要工作过程《重型汽操纵稳定性试验通用条件》修订工作由工信部组织开展,并于2015年正式启动,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牵头起草单位与中国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按工信部的要求完成相关研究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类:统一的速度-加 速度分布
确定各区间片段个数 及长度
卡方检验
工况构建
CHTC
图 2-2 重型商用车的工况构建技术路线图 2
1) 试验规划 在试验规划中,通过分析常驻人口、GDP、汽车保有量、道路面积(万平方米)、
公共汽(电)车数量(辆)、车均道路面积(平方米/辆)等十个指标,结合新能源示 范城市,完成典型城市的选择。考虑车型保有量、驾驶员性别年龄结构等因素确定了 车辆和驾驶员的选择方案并据此进行数据采集的工作。 2)数据采集及预处理
根据速度区间的权重和工况曲线的总时长确定各速度区间的时长;根据各速度区 间的时长和对应速度区间运动片段及怠速片段的平均时长和时长分布确定各速度区 间需要选择的运动片段数目和候选片段时长;利用卡方检验确定最优的片段组合作为 中国工况曲线。 7)工况验证
通过试验验证对所构建工况的可操作性进行验证,并基于现有的测试规程分析不 同工况曲线对油耗和排放的影响,确定最终的中国工况曲线。
2.2.2 数据采集
项目组在 41 个代表性城市,建立了超过 1200 辆车的重型商用车采集车队,覆盖 城市客车、客车(不含城市客车)、货车、半挂牵引车、自卸汽车等,累计收集了约 2100 万公里的车辆运动特征、动力特征和环境特征数据。采集城市覆盖京津冀地区、 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长三角、珠三角、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利用自主行驶的方法采集各种类型重型商用车的车辆运行数据(采样频率为 1Hz); 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采集过程中不规划数据采集道路,让车辆自由行驶。通过超 过一年的自主行驶,针对多类型的重型商用车分别建立了独立的工况数据库。
将车辆运行数据切分为怠速片段和运动片段以满足工况构建的需求;制定了包含
6
运行时间、速度范围、加速度范围、最大怠速时长、均速比例和数据缺失率在内的两 级筛选规则,并利用上述规则对短片段进行筛选。 3) 工况体系构成确定
40%
50%
GVW≤25000kg
GVW >25000kg
10%
30%
60%
城市客车
GVW >3500kg
100%
0
0
3500kg<GVW≤5500kg 50%
25%
25%
客车(不含城市客
5500kg<
车)
20%
30%
50%
GVW≤12500kg
GVW >12500kg
10%
20%
70%
然而,研究表明各类车型在不同速度区间的运行特征差异明显,即使采用了特定 的分配比例,使用一条循环曲线也很难同时反映多车型运行特征;特征里程分配方案 无法充分反映不同类型重型商用车在不同道路类型和交通状况下的运行特征差异。
2012 年,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中, 提出了 2020 年商用车新车燃料消耗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目标。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规定要加强我国汽车产业基础技术研究,包括: 标准、数据库、检测检验等方面。
遵照中央领导的指示要求,在财政部 9240 万预算支持下,工业及信息化部于 2015 年委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牵头组织行业开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检测工况研究 和开发”(简称“中国工况”)项目,该项目的研究即为《中国汽车行驶工况》国家标准 的前期研究工作,包括:1)广泛深入地了解我国汽车实际行驶工况特征;2)开发乘 用车和各类商用车的全国标准行驶循环工况(CATC)等,其中重型商用车检测工况 (China Heavy-duty Test Cycle,简称 CHTC)的开发是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阶段我国 GB/T 27840-2011《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测试方法》标准中采用了 C-WTVC 工况,该工况是在全球重型商用车的 WTVC 基础上调整后生成的,并不能 完全代表中国实际道路行驶状况。此外,重型商用车车辆类型繁多体系复杂,不同类 型车辆的运行范围、用途和车辆性能等重要属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现行的 GB/T 278402011《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测试方法》使用一条通用的工况循环,根据用途 将重型商用车划分为 5 大类型的车辆,并为不同类型车辆设计了不同的特征里程分配 比例,如表 1-1 所示。在试验中获取车辆在 C-WTVC 工况中市区、公路和高速三个区 间内的车辆燃油消耗量,结合该类型车在区间的分配比例进行加权计算综合燃料消耗 量和单位里程排放量。
构建工况;通过对货车(GVW≤5500kg)与其它质量级别货车的工况特征进行对比,确
定为该类型货车构建单独工况。
最终确定重型商用车包含六类工况循环:城市客车工况(CHTC-B)、客车(不含
城市客车)工况(CHTC-C)、货车工况(CHTC-T)、自卸汽车工况(CHTC-D)、半
23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1
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
24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2
武汉理工大学
25
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13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26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自标准工作启动以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组织召开了多次工作会议 和技术交流,分析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汽车法规工况,讨论确定了中国汽车行驶工 况的构成并提出了标准草案,最终完成了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7
等。
表 2-1 CATC 项目重型商用车车队构成情况(细分五大类车型)
城市 客车
客车
货车
自卸汽
(不含城市客车) (不含自卸汽车)
车
半挂牵引 车
数量
568
216
265
86
81
2.2.3 工况开发
根据使用目的,将重型商用车初步划分为客车和载货汽车两类。分别针对两类车
下的六种细分车辆类型建立独立的运行数据库,提取其工况特征并进行对比,进而确
时间 17 年 1 月 17 年 1 月 17 年 2 月 17 年 3 月 17 年 5 月
表 1-3 主要技术会议及研究活动
会议活动
Hale Waihona Puke 主要工作准备会议前期技术调查总结
启动会
确定工作形式、工作内容及任务安排
汽车工况标准讨论会
欧美日汽车工况标准讨论
第一次会议
讨论曲线构成
提出标准草案
3
17 年 5 月 17 年 7 月 17 年 8 月
1.3 工作过程
本项目任务书下达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联合行业知名整车企业、检测机构 和高校成立了标准编制组。参与起草的单位如下:
2
序号 企业名称
表 1-2 参与起草企业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序号 企业名称
1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14
昆明理工大学
2
北京理工大学
15
四川中自尾气净化有限公司
3
天津大学
区
路
高速
9000kg<
0
半挂牵引车
GCW≤27000kg
40%
60%
GCW >27000kg
0
10%
90%
自卸汽车
GVW >3500kg
0
100%
0
货车
3500kg<GVW≤5500kg 40%
40%
20%
(不含自卸汽车)
5500kg<
10%
60%
30%
1
GVW≤12500kg
12500kg<
10%
针对不同类型重型商用车,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划分工况区间(三区间:市区、 城郊、高速;两区间:低速、高速);根据区间的权重和工况循环的总时长确定各区 间时长。 5)统一的速度-加速度联立分布建立
计算各工况区间的速度-加速度联立分布,利用权重因子矩阵进行加权,获取各个 工况区间统一的速度-加速度联立分布。 6)工况短片段组合确定
第二次会议
针对标准草案进行讨论,会后根据会议讨 论内容进行完善
标准征求意见稿讨论会
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2 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 2.1 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制是贯彻落实 2012 年,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20 年)》中提到的“2020 年商用车新车燃料消耗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 目标”的重要措施,标准制定过程中,编制组密切跟进欧洲、美国和日本等主要重型 车商用车生产和销售国家(地区)的行驶工况开发方法和体系构成,对比各国工况曲 线与中国实际工况特征的差异。充分了解并借鉴国际、国内在工况开发方面的先进经 验,结合新技术,提出了中国工况开发技术路线。通过试验规划确定数据采集城市, 在我国典型城市建立数据采集车队,采集各车型的实际运行数据;对采集的数据进行 短片段划分和筛选,计算短片段特征;提取不同类型车辆的数据库总体特征并进行分 析对比,确定了重型商用车工况体系构成;依据中国工况开发方法论构建中国工况曲 线;通过试验验证对中国工况曲线的可操作性进行验证,并分析工况对油耗和排放的 影响,确定最终的中国工况曲线。本标准规定了重型商用车辆用整车行驶工况的构成。 本标准适用于最大设计总质量大于 3500kg 的 M2、M3 类载客汽车和 N2、N3 类载货 汽车。
《中国汽车行驶工况》国家标准第 2 部分:重型商用车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1 工作背景 1.1 背景
重型商用车的节能和污染物防治是我国机动车绿色发展的核心问题。随着能耗排 放法规日趋严格,重型商用车在节能减排技术优化上面临更大挑战。重型商用车行驶 工况是车辆能耗/排放测试方法和限值标准的基础,是重型商用车各项性能指标标定的 优化基准,是产品开发的输入条件。
2.2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2.2.1 工况开发技术路线
针对现有工况构建方法的不足,项目组借鉴国内外工况开发方面的经验,结合新 技术,为不同类型重型商用车提出合理的中国工况开发技术路线,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如图 2-1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