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起立小动作大健康
深蹲跳的标准动作

深蹲跳的标准动作深蹲跳是一种常见的训练动作,它可以有效地锻炼下半身肌肉,提高爆发力和灵活性。
正确的深蹲跳姿势对于避免受伤和获得最佳训练效果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深蹲跳的标准动作,希望对大家的训练有所帮助。
首先,站立直立,双脚与肩同宽,脚尖稍微外展。
双手自然下垂,保持身体平衡。
这是深蹲跳的起始姿势,也是整个动作的基础。
接着,屈膝下蹲,臀部向后突出,保持腰背挺直。
下蹲的过程中要注意膝盖不要超过脚尖,以免造成膝盖受力过大。
下蹲的幅度视个人柔韧性而定,一般来说,下蹲的深度应该使大腿与地面平行或稍微低于平行。
然后,蹬腿用力跳起,同时伸直双腿和臀部,双手向上挥舞。
跳起的高度可以根据个人的训练水平和目的进行调整,但要保持动作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在跳起的瞬间,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避免扭伤或摔倒。
同时,要注意双腿的力量发力要均匀,避免出现一侧用力过大的情况。
最后,落地时要保持脚尖着地,膝盖微微弯曲,缓冲着陆的冲击力,避免对关节和软组织造成过大的伤害。
同时,要保持身体的平衡,随时准备迎接下一次的跳跃。
在进行深蹲跳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场地和器械,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次,要注意热身和拉伸,以预防运动损伤。
最后,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训练目标来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逐步提高训练强度和难度。
总之,深蹲跳是一项非常有效的训练动作,它可以全面锻炼下半身肌肉,提高爆发力和灵活性。
正确的深蹲跳姿势和注意事项对于训练效果和身体健康都非常重要。
希望大家在进行深蹲跳训练时能够注意动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体育教案(蹲跳起)

体育教案(蹲跳起)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正确的蹲跳起动作姿势;
2. 能够连续完成3个以上的蹲跳起;
3. 提高学生的爆发力和协调能力;
4. 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蹲跳起动作及注意事项;
2. 跳绳热身;
3. 分组比赛。
三、教学过程
1. 跳绳热身
(1)开始前5分钟进行跳绳热身,每人跳2-3分钟,以准备身体,达到热身效果。
2. 蹲跳起动作讲解
(1)蹲跳起动作示范:两手自然垂放,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直立站立。
(2)弯曲膝盖和髋关节,收缩臀部肌肉,让身体重心下移,保持上半身直立,不要往前倾或向后摔。
(3)蹲至最低时,双手自然挥舞到身体后面,然后用双手助推,使身体向上弹跳,完成一次蹲跳起动作。
(4)注意事项:完成跳跃动作时,双手挥舞后,应用手臂力量帮助身体起跳,并保持平衡。
3. 跳绳活动
(1)开始前5分钟集体跳绳,帮助同学们调整呼吸和身体状态。
4. 分组比赛
(1)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名队长。
(2)由老师抽取小组编号,确定比赛顺序。
(3)每轮比赛设置30秒钟的比赛时间,以小组总分数决定名次。
(4)每轮比赛结束后,进行分组间交流和比较,鼓励优秀队员传授技巧,帮助其他学生提高蹲跳起的技能水平。
5. 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
利用评估表对学生的技能、积极性、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并记录每个小组的得分及名次。
评价标准:
根据各小组的排名、团队协作度、蹲跳起成绩等综合因素进行评价。
大手拉小手健康锻炼方法

大手拉小手健康锻炼方法导言如今社会的快节奏生活让人们越来越缺乏运动,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常态。
然而,长期缺乏运动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让我们一起来尝试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健康锻炼方法——大手拉小手。
什么是大手拉小手健康锻炼方法?大手拉小手健康锻炼方法是一种家庭健身方式,通过家人之间相互搭配合作完成一系列锻炼动作,不仅能增强亲子间的感情,还能促进家庭成员的健康。
大手拉小手健康锻炼方法以简单易行的动作为主,可以轻松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不受场地和器械限制,可以在家中、公园或办公室等地灵活进行。
动作示范下面是一些适合大手拉小手健康锻炼方法的常见动作示范:1. 手拉手蹲起:两人手牵手,同时蹲下,并尽量保持平衡。
这个动作可以锻炼下肢和核心肌群力量。
2. 手拉手高抬腿:两人手拉手,一起抬高腿部,尽量使脚趾触碰到对方的手掌。
这个动作可以增强腿部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3. 手拉手俯卧撑:一人俯卧在地上,另一人牵住对方的手掌,同时俩人进行俯卧撑。
这个动作可以锻炼胸肌和手臂力量。
4. 手拉手仰卧起坐:一人仰卧在地上,抬起腿部,并由另一人牵住双手进行高抬起坐。
这个动作可以锻炼腹部力量。
健康益处增强家庭成员的感情参与大手拉小手健康锻炼方法可以使家庭成员更加亲密,增进彼此的感情。
家人之间可以相互激励,共同经历锻炼的过程,增强互信和团结。
促进身体健康大手拉小手健康锻炼方法可以提供全身性的运动,有效增强心肺功能,提高代谢率,帮助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维持健康的体重。
长期坚持锻炼还可以预防和改善一些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提高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大手拉小手健康锻炼方法注重动作的协调性和柔韧性,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伸展和放松肌肉,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微创健身装备推荐为了增加锻炼的效果和安全性,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健身装备辅助大手拉小手健康锻炼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微创健身装备推荐:1. 健身带:用于增强身体力量和灵活性,适用于多种训练动作。
蹲起跳教案

蹲起跳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掌握蹲起跳的基本动作要领。
2.学生能够在教练的指导下,逐步提高蹲起跳的高度和距离。
3.学生能够在蹲起跳的过程中,注意保护自己的膝盖和腰部。
教学内容
基本动作要领
1.站立姿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
2.蹲下姿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膝盖弯曲,臀部向后坐,身体重心放在脚跟上。
3.跳起姿势:双脚用力向上跳起,同时双手向上伸展。
注意事项
1.蹲下时,膝盖不要超过脚尖,以免造成膝盖受伤。
2.跳起时,要注意双脚着地的平稳度,以免造成腰部受伤。
3.初学者可以从低高度和短距离开始练习,逐渐提高难度。
教学步骤
第一步:示范动作
教练向学生展示蹲起跳的基本动作要领,让学生观察并理解。
第二步:练习基本动作
教练让学生按照示范动作,练习蹲起跳的基本动作要领,重点讲解膝盖和腰部的保护方法。
第三步:逐步提高难度
教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蹲起跳的高度和距离,让学生逐渐适应并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四步:巩固练习
教练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巩固蹲起跳的基本动作要领和技巧,同时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
教学评价
教练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实时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纠正。
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蹲起跳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蹲起跳的基本动作要领和技巧,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
教练也能够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实时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纠正。
八个小动作换来大健康

八个小动作换来大健康作者:山峰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13年第11期生命在于运动,但不在于运动量有多大,有时候,小小的锻炼,也能给你换来大健康。
1.捏腋窝中医研究认为,经常按捏腋窝可使人舒筋活络,调和气血,延缓衰老。
方法:左右臂交叉于胸前,左手按右腋窝,右手按左腋窝,运用腕力带动中、食、无名指,有节律地轻轻捏拿腋下肌肉3~5分钟,早晚各1次。
切忌用力过猛。
2、远眺登高远眺,可调节眼肌和晶状体,减轻眼睛疲劳,改善视力。
方法:每天早晨、傍晚或大脑疲劳时,在自家的阳台,有规律地转动眼球和平视远处、楼顶、塔尖等景物。
长年坚持,必有好处。
3.张嘴在学习、做家务或看电视间隙,将嘴巴最大限度地一张一合,带动面部全部肌肉,进行有节律的运动,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延缓局部组织器官的老化,使头脑清醒、精神振奋。
方法:坐在椅子或床上,嘴巴轻松地、有节律地一张一合,每次张合持续50下,约1分钟,每天早晚坚持各做1次。
4.转颈茶余饭后休闲时间,经常做转颈运动,既能收到提神的效果,又能防止颈椎疾病的发生。
方法:坐在椅子上,先抬头后仰,再把下颌俯至胸前,使颈前肌肉拉紧和放松,并向左右两侧倾10~15次,再将腰背贴靠椅背,两手颈后抱拢片刻。
5.握拳每天进行握拳锻炼,能增强体内脏器功能,使体力倍增,并保持旺盛的精力。
方法:双手紧握成拳,全身同时稍稍用力,然后放开,重复进行50~80 次,每天早晚各做1次。
平时感到注意力不集中及精力不足时,可采用此法。
6.摩鼻鼻子是人体呼吸的门户,与外界相通,还与很多重要器官相连。
经常按摩鼻子,有增强局部气血流通、润肺、防感冒之功效。
方法:用两手大拇指的指背中间一节,相互擦热后摩擦鼻尖24下,用两手手指摩擦鼻旁各12下,用手指刮鼻梁,从上向下10下。
7.咽唾液唾液与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医说,唾液充盈又常含而咽之,能润五脏,濡肌肤,使人长寿不老。
方法:先平心静气,轻轻吐气3口,再将舌伸出齿外唇内,上下左右搅动;当津液满口时,鼓漱5~10下,分3次将唾液徐徐送入丹田,每日练3~4次。
少儿蹲墙训练方法

少儿蹲墙训练方法
一、热身运动
在开始蹲墙训练之前,需要进行一些热身运动,如伸展、慢跑等,以帮助孩子们预热身体,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二、基本姿势
少儿蹲墙训练的基本姿势是双脚与肩同宽或略宽,脚尖向前,腰背挺直,双手放在膝盖上或自然下垂。
初学者可以从简单的深蹲开始练习,逐渐增加难度。
三、练习方式
静止蹲墙:保持基本姿势,保持静止一段时间,可以逐渐增加时间。
前蹲墙:双手放在膝盖上,身体前倾,然后慢慢下蹲,再慢慢起立。
重复多次。
后蹲墙:双手放在膝盖上,身体后仰,然后慢慢下蹲,再慢慢起立。
重复多次。
左右蹲墙:双手放在膝盖上,向一侧倾斜身体,然后慢慢下蹲,再慢慢起立。
重复多次后换另一侧。
旋转蹲墙:保持基本姿势,旋转身体的同时下蹲和起立。
重复多次。
四、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运动: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适量安排训练时间和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肌肉疲劳和损伤。
注意姿势正确:正确的姿势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完成训练,减少受伤的风险。
逐渐增加难度:随着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提高,可以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和强度,如增加重量、增加次数等。
做好记录和观察: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们记录训练的过程和结果,观察孩子们的身体反应和进步情况,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9个养生小动作 换来身体大健康

9个养生小动作换来身体大健康养生并不是一件很玄很复杂的事情,一些简单的小动作同样也可以养生。
日梳五百把病除头为精明之府,人体之重要12经脉和40多处大小穴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会聚于头部。
用木梳或骨梳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所谓针灸性按摩或刺激,可祛病健身。
勤梳头的确是一项积极保养人体精、气、神的最简单易行、最经济的长寿保健对策。
常搓涌泉益健康中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布满了相关全身各器官的反射区。
但由于脚底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先天薄弱环节,客观上为寒湿邪气病毒的侵袭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说脚部的保健比其他部位显得尤为重要。
经常温浴后搓涌泉穴,可祛病延年。
日咽唾液三百口中医认为,唾液是人体的精华,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
所以,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是很有道理的。
日撮谷道一百遍谷道,又称肛门。
撮即上提收缩也。
通俗地讲,就是做收缩肛门的小动作。
孙思邈在《枕中方》中规劝世人“谷道宜常撮”,认为肛门周围的肌肉要间歇处于运动状态,才能养生健体,尤其对防治痔疮有特别疗效。
朝暮叩齿三百六叩齿,就是指用上下牙有节奏地反复相互叩击的一种自我保健养生法,俗称叩天钟。
中医学认为经常叩齿,能强肾固精,平衡阴阳,疏通局部气血运行和局部经络畅通,延缓衰老。
随手揉腹一百遍揉腹,即用手来回按摩腹部,包括腹壁、腹腔以及内脏的一种养生保健法。
中医认为,腹为人体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
勤揉腹,即可以调整脾胃,通和气血,增补神元,敷养肾精,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伤之百症。
扯拉搓揉双耳中医认为,耳为肾唯一之上外窍,双耳灵健则肾经通,肾气充足,肾精盈满,则听觉灵敏。
扯拉、按摩、搓揉、点捏耳朵,实际上就是对双耳进行各种形式的物理刺激和针灸治疗。
消疲健美伸懒腰所谓伸懒腰,就是指伸直颈部、举抬双臂、呼吸扩胸、伸展腰部、活动关节、松散脊柱的自我锻炼。
每天坚持做8个小动作能换来大健康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每天坚持做8个小动作能换来大健康
导语:人生在世短短数十年,想拥有的想得到的东西有很多,不过,小编觉得这些都是后话,首先我们得先有个健康的身体。
可是,现在我们动不动就能够
人生在世短短数十年,想拥有的想得到的东西有很多,不过,小编觉得这些都是后话,首先我们得先有个健康的身体。
可是,现在我们动不动就能够看到谁谁谁患上了什么疾病,每天去医院的人也是非常的多,那么如何才能够身体健康呢?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8个小动作如果我们能够每天都坚持做的话,肯定能够还来大健康。
8个小动作能换来大健康
我们的老祖宗都是靠着打猎、采食野果生存的,但是他们却很少会生病,现在的人每天都能够享受了高端的物质文明,但是却在每天忙碌的生活、学习中不断的透支我们的健康。
从而导致颈椎病、腰椎病、内分泌紊乱、心悸、脱发、头痛、便秘等现代疾病追随左右;而食欲不佳、易疲劳、乏力、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烦躁、抑郁、嗜睡、失眠等症状更是如影随形。
人们无不在意自己的健康,却总在推脱没有时间休息、更缺少时间养生。
其实,只要有心,忙里偷闲让身体“舞蹈”一会儿,便可改善自己糟糕的健康状况。
睡醒时,躺在床上做几分钟保健操
用手指梳头一分钟:用双手手指从前头开始重复向后脑勺依次梳理。
可以慢慢唤醒脑细胞,增强脑部血液流量,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益处,还可以养护头发。
慢慢的睁开眼睛,然后顺时针转动眼球30次,再逆时针转动30次,然后上下转动30次,最后再左右转动30次,这样能够很快的清醒过来,还能够起到锻炼眼肌,提神醒目的作用。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蹲下起立小动作大健康摘要: 办公室一族最多的疾病就是脊椎病,因为久坐会给予脊椎巨大的压力,使身体年龄加速老化,这时如果你常做一些下蹲运动,能让你的身体更年轻,身体更健康。
...在学校时,老师常教导我们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出社会后,发现老师说的更加对,因为在办公室里更需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不仅如此,小编觉得在办公室里还需要多蹲一蹲,那就更好了。
为什么呢?因为在办公室久坐之后,蹲一蹲会让全身的血液循环更通畅,让身体器官也能运动;对于身体的关节活动也有着很大的作用。
为什么要做下蹲运动常坐于电脑面前的人,大多数人的坐姿都不标准,脊椎和颈椎始终都保持着一个角度,导致脊椎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身体的肌肉和血管都处于一种受压迫状态,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更应该注意自己的坐姿和运动。
专家建议:每天每隔1-2个小时,就应该离开座位稍微的走动一下和做一下下蹲练习,可以活动关节、放松肌肉、提高身体平衡能力、改善体形,提高心肺功能,让身体变得更加年轻。
当人采取蹲姿时,膈肌上抬,可加大胸腔和肺的活动范围。
颈椎和脊椎得到了良好的拉伸。
一蹲一起,全身肌肉从紧张到松弛,好像做了一次全身的肌肉按摩。
可是如何做下蹲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呢?如何做下蹲效果更好找一稍微空旷点的地,双腿打开与肩同宽或略比肩宽,双手自然放于体前。
呼气,身体保持匀速的状态下蹲,双手同时扶住自己的膝盖,蹲至最低点之后停顿2-3秒;吸气,尽量不用手撑膝盖的力量,用自己腿部的力量起立成初始动作。
不需要做很久,只需要1-2分钟即可。
提示:做下蹲运动只是在办公室里久坐之后的一个调节运动,想要身体更健康,这点运动量是远远不够的。
经常进行健身运动才是健康体魄的保障,如下班后跑跑步、打打球之类的能达到一定运动量的运动项目才是健身的主要项目。
小动作大健康古人长寿十要诀上下五千年,人类积累了丰富的养生保健经验,使人均寿命不断提高。
现将古人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良方介绍如下,只要你身体力行,将对你的健康大有裨益。
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十要诀。
一、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三遍百病除。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经典文献《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诸阳之神气皆上会于头,诸髓之精气皆上聚于脑,头为精明之府。
”也就是说,人体的精明活动,完全是靠人体先天和后天的精气来维持。
若有病变,则会出现“头颈低垂,不能抬起,两目凹陷无光”的精衰神乱之象。
现代中医学研究认为:人体之重要十二经脉和四十多处大小穴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汇聚于头部。
头顶中央(即前发际后5寸与后发际前7寸处)有百会、四神聪、上星、头维穴,项后枕骨一带有风池、哑门、医明、玉枕、翳风穴,两鬃有太阳、率谷穴,额前还有印堂穴。
如以梳子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针灸性”的按摩或刺激,将会起到疏通十二经脉,促进大小周天血液循环,使气血流畅,调节大脑神经功能,增强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延缓脑细胞的衰老,增强记忆力,醒脑提神,还能消除各种劳累疲倦、失眠烦躁、三叉神经痛、偏头痛以及聪耳明目等多种作用,甚至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美容效果。
为此,有人主张“日梳五百不嫌多”,要求最好晨起后梳一回,中午休息后梳一回,晚上休息前再梳一回,每回以两分钟梳60-100次为宜。
只要你持之以恒地梳头,就会感到头清目明,精力充沛,睡眠良好,白发变黑,食欲增加。
由此可见,勤梳头的确是一种保养人体精、气、神的最简单经济的长寿保健方法。
二、脚称第二心脏,常搓涌泉保健康。
脚部乃“三阴交之始,三阳交之终”,穴位多、位置低、血液少,有“第二心脏”之称。
人的脚有26块骨,19块肌肉,33个关节,50多条韧带,50多万条血管,4万多个汗腺。
祖国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布满了相关全身器官的反射区。
但由于脚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主要薄弱环节,容易遭受寒湿邪气的侵袭,可见人体健康与否,和脚部健康关系极大,所以脚部的保健就比其它部位显得尤为重要。
历代医学家认为,脚部保健并对全身健康有益的最重要方法是揉搓涌泉穴(即脚心中央凹陷处)。
针炙经典文献《灵枢·本输》说:“涌泉属足少阴肾经”,“肾出于涌泉”。
意思是说,肾经之经气犹如水井中泉水一样,将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涌出,长期不断,经常以热水浸泡后搓此穴,既可以温补肾经,益精填髓,舒筋活络,平衡阴阳,又可以舒通心肾,滋生肾水,抑制肾脏虚火,排泄体内毒素杂物;既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御寒暖体,缓解肌肉紧张,消除各种疲劳,又可以舒肝明目,清肺理气,祛风湿,助消化,通大便,止泻痢;同时,还能治疗头顶痛、疝气、肾炎、性功能衰退、小儿惊风、失眠、高血压、冠心病、心悸、咽喉肿痛、脚裂以及老年性四肢麻木等几十种疾病。
正因为如此,涌泉穴才被中外医学权威誉为“健身之穴”。
三、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能活到九十九。
唾液,即口水,呈半透明液体状。
《辞海》解释说:“唾液腺分泌的液体和口腔壁上的许多小腺所分泌的粘液,在口腔里混合在一起成为唾液。
”正常成人每天分泌唾液达1-1。
5升。
据化验分析:唾液中含有水分、酵素、尿素、维生素B、蛋白质(粘蛋白、球蛋白)、有机物、氨基酸、硫氰酸盐、碱性离子和钠、钾、镁、钙以及淀粉酶、麦芽糖酶、磷酸脂酶、溶菌酶、过氧化物酶等物质。
中医理论认为:唾液从口腔壁涌出后,经舌根、咽喉,肺转肝脏,进肾经,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
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提倡“早漱津令满口乃吞之”,乾隆皇帝也总结了“津常咽”的养生秘诀。
现代医学认为:唾液具有快速止血,软化收缩血管,溶解细菌,灭杀微生物,健齿强肾,抗病毒,助消化等功能。
近年来,美国学者发现唾液含有能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和皮肤表皮细胞生长的“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
日本食品研究所发现“唾液可以消除从氧气和食物中产生的对人体十分有害的自由基”,最为可贵的是,唾液还有很强的防癌效果。
美国乔治亚大学医学院专家的研究表明,致癌作用很强的黄曲毒素和 3.4--苯并比及亚硝酸盐与唾液接触30秒后就会消失,并建议“每口饭最好咀嚼30次”。
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的养生学者把它誉为:“华池神水”、“金浆”、“金津”、“玉液”、“玉泉”、“甘露”、“清洁剂”、“天然抗癌剂”等。
所以,“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九十九”并非侈谈。
四、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
叩齿,就是指用上下牙有节奏地反复相互叩击的一种自我保健法,俗称“叩天钟”。
清朝尤乘的《寿世青编》说:“齿为筋骨之余,宜常叩击,使筋骨活动,心神清爽……”中医经典《类经》说:“肾主骨,齿者骨之余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生骨髓,肾气实,齿更发长。
”也就是说:人体骨骼体质有赖于骨髓的营养,而骨髓则为先天之本肾精所化生。
肾精衰少,则不能充养骨髓,代表“肾之标,骨之本”的齿就会生长迟缓,新陈代谢功能低下,或松动,或质蚀,或病变,或脱落……现代医学也认为,经常叩齿,不仅能强肾固精,平衡阴阳,疏通局部气血运行和经络畅通,保持并增强咬肌和牙齿根基部的整体机能,还能延缓老年性机体萎缩带来的凹脸瘪嘴状。
最为可贵的是,经常叩齿还能十分有效地增强牙周粘膜组织纤维结构的坚韧性,提高牙齿抗龋能力和咀嚼功能,促进口腔、牙床、牙龈和整个牙齿的血液循环,增加唾液的分泌量,改善并及时充盈其中组织营养,增强牙齿的抗病抗菌能力,从而使牙齿变得更加坚固,整齐洁白,丰润光泽。
民谚“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就是这个意思。
具体做法是:精神放松,口唇微闭;心神合一,默念叩击;先叩臼牙,再叩门牙;轻重交替,节奏有致。
终结时,再辅以“赤龙(舌头)搅海,漱津匀吞”法则会使效果更佳。
五、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全身。
明朝李中梓的《医宗必读》认为:人体的先天之本在于肾。
而肾元的强健却与双耳息息相关,有着极为重要的内在联系。
中医经典《灵枢·口问》、《灵枢·脉度》、《寿世青编》、《外台必要》等书也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肾气通于耳”、“肾开窍于耳”、“一身之气贯于耳”的说法。
显然,古人无非是在强调肾耳合一,互为作用;肾主内,耳主外;耳为肾惟一之上外窍,耳健则肾通;肾气充足,肾精盈满,则听觉灵敏,绣针坠地能闻其声。
拉耳保健法的操作方法是:以右手从头上引左耳14下(用右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左耳),再用左手从头上引右耳14下(即用左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右耳)。
此法简便易行,效果良好,如再辅以按、摩、搓、揉、点、捏等手法,则更能强身健体,敷养肾元。
现代医学认为:耳朵上的49个穴位和各部位与体内的五脏六腑等器官以及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因此把它形容为“缩小了的人体身形”。
临床实践证明:采用扯、拉、按、摩、搓、揉、点、捏等手法,实际上就等于对双耳进行特殊的物理刺激和针灸性治疗。
如果长期不间断,除了具有良性震荡体位、反馈激发活气、疏通十二经脉、加快血液循环、调理五脏六腑、健脾胃、补肾元和平衡阴阳、扶正祛邪、清肝明目、消疲安神、增强新陈代谢等功能外,还能促进胆汁分泌,有利于胆道的通畅,防止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增强免疫力,调节肝脏抗病毒的能力,对肝炎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总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收到延年益寿的奇效。
六、相互之间来捶背,解疲强身又防癌捶背是古老而又立竿见影的健身方法,蒲松龄在《聊斋志异》梅女中记载:“既而握指细擂,如似团絮相触状,体畅而不可言;擂至腰,口目皆慵;至股,则沉沉睡去矣。
”背部有数十个重要穴位,捶背刺激穴位可反射性地刺激神经系统,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平衡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其功能一是舒经活络,使血液通利,肌肉放松,有利于防治腰酸背痛及腰肌劳损;二是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神经机能。
白日捶背使人头清目明,精神振奋;睡前捶背可安心宁神,催人入睡,对防治失眠有较好效果;三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防癌抗癌。
日本学者早就发现,经常捶背可以促进脑腺肽的分泌,而脑腺肽具有很强的抗病毒、抗毒素和抑制细胞变异的作用,因此可有效地增强人体免疫力和防癌抗癌。
捶背通常有拍法和击法两种。
拍法,即用虚掌拍打;击法,即用虚拳拍打。
虚,意即轻。
手法要协调均匀,着力富有弹性,每天一次即可,每次捶背50-60下。
为方便起见,捶背最好在夫妻间进行,每晚睡前,互相捶拍,双方收益。
七、每天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裨神元揉腹,即用手来回搓擦“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其内脏”的一种养生保健法。
祖国医学认为:腹为人体“五脏六腑之官城,阴阳源”。
金代李东垣的《脾胃论》说:由于劳役过度致脾胃失之健运,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短其滋养,形成内伤。
明朝李中梓的《医宗必读》也说:“脾(胃)为后天之本。
”认为脾胃居中,喷灌四方,为心、肺、肝、肾四脏的给养源,负责主运化水谷精微和统摄精血神液来充养敷布全身,令五脏六腑常壮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