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消毒灭菌
食用菌栽培中的灭菌与消方法

食用菌栽培中的灭菌与消方法食用菌栽培中的灭菌与消毒方法食用菌是一类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食品,其栽培技术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灭菌和消毒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保证菌种和培养基的纯净度、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食用菌栽培中常用的灭菌和消毒方法。
一、灭菌方法1. 热力灭菌:这是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方法,通过高温将培养基或容器中的微生物彻底杀灭。
热力灭菌可分为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
干热灭菌一般采用高温烘箱,在160-180摄氏度下进行一定时间的烘烤。
湿热灭菌则是利用高温高压蒸汽,通常在121摄氏度下进行20-30分钟的处理。
不同的灭菌器具和材料对应不同的灭菌方法,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2. 化学灭菌:化学灭菌利用化学物质的特性来杀灭微生物,常用的消毒剂包括酒精、漂白粉、过氧化氢等。
在食用菌栽培中,常用的化学灭菌方法是将有机溶剂酒精喷洒在培养容器内壁,通过蒸发和扩散将微生物杀灭。
化学灭菌方法操作简单,但需注意使用的化学消毒剂是否安全。
3. 辐射灭菌:辐射灭菌主要通过紫外线辐射和电离辐射来破坏微生物的核酸和细胞膜,从而达到杀灭的目的。
紫外线灭菌器在食用菌栽培中应用较多,主要用于消毒培养箱、工具和生产环境。
电离辐射灭菌技术主要用于一些大规模生产的食用菌栽培基质和菌种的灭菌处理。
二、消毒方法1. 高温消毒:高温消毒是常见的一种消毒方法,与灭菌方法相似,通过高温将容器和工具中的微生物消灭。
高温消毒的温度和时间相对较低,一般在70-80摄氏度下持续烘烤或加热20-30分钟。
高温消毒主要用于对一些不耐受高温的器皿和工具进行消毒处理。
2. 消毒液消毒:消毒液消毒常用于对容器、器皿和工具的消毒,同时也可用于对工作环境进行表面消毒。
常用的消毒液包括漂白水(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酒精等。
消毒液消毒的过程需要将待消毒物品浸泡在所选的消毒液中一段时间,以确保微生物被充分杀灭。
食用菌灭菌常用方法

食用菌灭菌常用方法食用菌灭菌是指通过一系列处理方法,将食用菌种植环境中的有害微生物进行有效杀灭,以保证食用菌的安全和生长品质。
食用菌灭菌常用的方法有:1. 高温灭菌法:高温是一种常见的有效灭菌方法。
在菌棒生产中,可以使用高温箱将菌棒置于高温环境中进行灭菌。
常见的高温处理温度为60-80摄氏度,持续处理时间为2-4小时。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杀灭霉菌、细菌和一些寄生虫,但对于孢子形式的病原菌可能效果较差。
2. 高压灭菌法:高压处理是一种常见的有效灭菌方法。
通过将食用菌种植基质置于高压容器中,进行高压处理,可以有效地杀灭各类微生物。
常见的高压处理条件为3-10兆帕,处理时间为20-60分钟。
这种方法可以同时杀灭孢子形式的病原菌和厌氧菌,是一种较为全面的灭菌方法。
3. 蒸汽灭菌法:蒸汽灭菌是一种常用的灭菌方法。
通过使用高温蒸汽进行灭菌,可以有效杀灭细菌、霉菌和一些病原体。
常见的蒸汽灭菌条件为115-121摄氏度,持续时间为15-30分钟。
这种方法适用于灭菌培养基、菌种和容器等物品。
4. 化学灭菌法:化学灭菌是一种常用的灭菌方法。
通过使用一些化学物质进行消毒,可以有效杀灭各类微生物。
常见的化学灭菌剂有过氧乙酸、乙醛、次氯酸钠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灭菌培养基、菌种和器皿等物品。
5. 紫外线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是一种无污染的灭菌方法。
通过使用紫外线进行辐照,可以破坏微生物的核酸结构,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常见的紫外线辐照条件为254纳米波长,辐照时间为15-30分钟。
这种方法适用于灭菌操作台、空气过滤器等设备。
食用菌灭菌的方法选择要根据具体需求和条件来确定。
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有害微生物有不同的杀灭效果,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进行食用菌灭菌时,还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污染。
此外,选择合适的灭菌剂和处理条件也是保证灭菌效果的关键。
食用菌接种室常用的三种消毒方式

食用菌接种室常用的三种消毒方式1、臭氧消毒臭氧消毒属于静态杀菌,其化学式是O3。
臭氧灭菌属溶菌级,杀菌彻底,无残留,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孢、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不仅对各种细菌有极强的杀灭作用,对杀死霉菌也很有效。
影响臭氧杀菌的因素有湿度、温度、新鲜空气量、臭氧发生量、臭氧杀菌时间等,可同步对空气、物体表面、水消毒。
臭氧消毒并不是闻到臭味就表明在杀菌,一般而言,臭氧消毒时室内相对湿度≥70%,臭氧浓度≥20mg/m³,消毒时间为30分钟以上,杀菌率达93%-100%。
臭氧产生的原理为:将空气中的氧离子(0)电离成活性氧(O3),所以,接种室使用需要配套制氧机或氧气管,方可保证足够的新鲜空气。
臭氧消毒时对人体有毒性作用,因此不能在有人情况下使用,而且消毒后须在关机40分钟后方能进入车间。
2、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也属于静态杀菌,其原理为:细菌吸收紫外线后,引起DNA链断裂,造成核酸和蛋白的交联破裂,杀灭核酸的生物活性,致细菌死亡,杀菌效率可达96%-99.9%。
其安装方式为,固定吊装在天花板距地面2米(1.5米效果更好)的高度向下直接照射,按每立方米紫外线灯瓦数≥1.5W计算出装灯数,每次照射30分钟以上。
由于紫外线的穿透力较弱,在每次使用前建议使用酒精棉球擦拭灯管,因此在消毒时,车间内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应该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紫外线灯得使用时间和辐照强度成反比,一般使用寿命不得超过1000小时就须更换灯管,建议使用过程中配备紫外线照度计监测辐照强度,也可记录使用时间作为更换灯管依据。
由于紫外线的辐照对人体皮肤、眼睛有危害,所以也不能在有人情况下使用。
3、NICOLER动态技术NICOLER动态技术属于动态杀菌,可以在有人工作情况下同步对接种室杀菌,对人体无害,是近年来才被广泛使用的消毒技术,其杀菌消毒原理为:通过特殊的脉冲信号使得NICOLER发生腔产生逆电效应,生成大量的杀菌因子,整个杀菌过程只需0.1秒,使生产车间的环境保持在相对的“无菌无尘”状态。
食用菌的化学灭菌消毒以及干燥灭菌法

食用菌的化学灭菌消毒以及干燥灭菌法在食用菌的生产过程中,灭菌是重中之重的步骤之一,在选择灭菌和消毒的方式的时候,往往会根据实际的过程不同来选择,今天小编就介绍两种方式:一、化学灭菌与消毒化学灭菌与消毒,即利用化学药剂进行杀菌或抑菌的方法。
一般用于杀死微生物的药剂称杀菌剂;用于抑制微生物生长的药剂称抑制剂或消毒剂。
实际上两者并无严格区别,因为杀菌剂在低浓度时,呈现抑菌作用;消毒剂在高浓度时,呈现杀菌作用,所以统称为杀菌消毒剂。
化学药剂的杀菌消毒作用因其本身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
杀菌剂主要用于接种室、接种箱、菇房、用具、环境和操作人员的手等消毒,有时也用于培养料的辅助消毒。
理想的杀菌剂应杀菌力强,价格低,能长期保存,无腐蚀性,对人无毒或毒性较小。
常用杀菌消毒剂有酒精、甲醛、高锰酸钾、漂白粉、硫黄、石灰、气雾消毒盒、多菌灵、克霉灵、甲基托布津等。
要使杀菌消毒剂充分发挥杀菌效力,必须使化学药品成为气态或液态,才能获得与消毒物品的最大接触面积。
(一)气态消毒法气态消毒法是用加热、焚烧、氧化等方法,使化学药剂呈气体状态扩散到空中,杀死空气和物体表面的微生物。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只需把消毒的空间密闭即可;另一种方法是把要消毒的物品放在特殊的容器中,先抽净物品孔隙里的空气,再通入杀菌气体。
这种方法杀菌彻底,且毒气不易外溢,但必须有一定的设备,如真空熏蒸消毒机等。
一般用于剧毒药剂熏蒸和不耐热物品的彻底消毒灭菌。
(二)液态消毒法液态消毒法是将杀菌消毒剂按一定的比例直接投入待消毒灭菌的溶液中,或先配制一定浓度的药液,然后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喷雾、擦拭、浸泡、涂抹或加入培养基中等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
二、干燥灭菌利用干燥使微生物脱水达到杀菌或抑菌的方法。
水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般微生物都含有较高的水分。
许多微生物的营养体在空气中干燥时,逐渐死亡。
食物、药品等经过适当干燥,便可长期保存。
食用菌烤干或晒干后,杀灭不耐干燥的微生物的营养体,同时造成不适宜微生物生长的干燥条件,从而能保存较长时间。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灭菌技术与方法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灭菌技术与方法灭菌技术是在食用菌类栽培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灭菌的目的是在培养基或培养环境中完全消灭或抑制菌群的生长,以确保食用菌的良好发育和高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食用菌灭菌技术与方法。
一、高温灭菌法高温灭菌法是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方法。
通过将培养基或培养环境置于高温条件下,如蒸汽、高压锅等,利用高温的热量来杀灭菌群。
高温灭菌法简单易行,对食用菌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温度和时间的控制非常重要,过高的温度或过长的灭菌时间会导致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损失,从而影响菌丝的生长和产量。
二、化学灭菌法化学灭菌法是利用化学药剂对培养基或培养环境进行处理,以达到消灭或抑制菌群的目的。
常用的化学灭菌药剂包括过氧化氢、乙醛、次氯酸钠等。
这些药剂能有效消毒,具有广谱杀菌的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药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要严格控制,过高的浓度可能对食用菌产生抑制效应,过低的浓度则无法有效杀灭菌群。
三、辐射灭菌法辐射灭菌法是利用电离辐射和紫外线辐射的效应来杀灭菌群。
电离辐射主要包括γ射线和X射线,紫外线辐射则主要利用紫外线照射效应。
辐射灭菌法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以彻底杀灭菌群。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辐射剂量要适当控制,过高的辐射剂量可能对食用菌培养基的营养成分造成破坏,从而影响食用菌生长和发育。
四、生物灭菌法生物灭菌法是利用微生物的抗菌效应来杀灭其他菌群。
比如利用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来抑制其他菌种的生长。
生物灭菌法相对较为安全,对食用菌的生长影响较小,但是需要选择适当的生物灭菌菌种,并控制其使用的浓度和方法。
五、预灭菌法预灭菌法是在食用菌栽培中,通过预先对种子、菌棒或培养基等进行灭菌处理,以确保无菌状态。
预灭菌法可以有效消灭菌群,预防那些难以消除的杂菌污染。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高温、化学药剂或辐射等方法进行预灭菌处理。
综上所述,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灭菌技术与方法包括高温灭菌法、化学灭菌法、辐射灭菌法、生物灭菌法和预灭菌法。
食用菌接种室如何消毒灭菌

食用菌接种室如何消毒灭菌食用菌接种室如何消毒灭菌食用菌的接种室需要消毒灭菌才能更好地保证食用菌的成长环境。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食用菌接种室的消毒灭菌的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食用菌接种室的消毒灭菌:超净工作台无菌操作规程(1)保持清洁超净工作台应放在干燥清洁的房间内,经常保持清洁。
每次使用前将接种材料和接种工具有序地放在工作台上,并检查是否齐全,然后进行紫外线照射30分,杀菌消毒。
(2)净化操作接种前先开动机器,以净化操区的空区空气气环境,待机器正常运转20分,操作区空气净化后,再进行接种。
(3)规范操作接种人员穿无菌工作服和鞋,戴好口罩和帽子,接种用具放在台面两侧,操作人员的手置于接种材料的下风侧。
工作时严禁搔头,接种时力求敏捷,尽量减少污染的机会,用过的火柴杆、棉球和掏出的老菌皮放入容器内,不得乱放。
(4)接种接种完毕,将已接种的试管或瓶(袋)贴好后处理标签,放进培养室(箱)进行培养,用杀菌药液擦净台面及地面。
(5)甲醛定期熏蒸该管理程序同接种室、(箱)处理。
食用菌接种室的消毒灭菌:接种室(箱)无菌操作规程(1)保持清洁经常打扫卫生,保持接种室(箱)内外清洁。
(2)严格消毒使用前将试管或料瓶(袋)和接种工具有序地放在室(箱)内和工作台上,并检查是否齐全,衣帽和口罩挂在缓冲室衣帽钩上,然后进行紫外线照射或药物熏蒸消毒。
1小时后,操作人员进入缓冲室,用肥皂水洗手后进行更衣、换鞋,戴上口罩、帽子,进接种室或把手伸进接种箱后再用消毒大王喷雾降尘除菌,准备接种。
(3)规范操作工作人员接种前用75%的酒精棉球擦手、擦接种工具和瓶袋,防止交叉感染。
接种时用酒精灯灼烧接种工具,棉塞、试管口、瓶(袋)口不离开火焰区,如棉塞不慎着火,用湿布盖住让其缺氧熄灭。
接种时动作要敏捷,配合要默契,工作时严禁搔头和其他人在室内快步走动,以降低发尘量。
用毕的火柴杆、棉球及掏出的老菌皮应放入容器内,不得乱放。
(4)接种后处理接种完毕,将已接种的试管或瓶(袋)贴好标签,放进培养室(箱),进行培养,将废弃物拿出室(箱)外焚烧或埋掉,将室(箱)内打扫干净。
近代食用菌灭菌方法

近代食用菌灭菌方法
近代食用菌灭菌方法是指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研究出的一系列有效的食用菌灭菌技术。
这些灭菌方法主要应用于食用菌的生产过程中,旨在杀灭菌丝、孢子和细菌等有害微生物,确保食用菌的品质和安全。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热处理灭菌。
这种方法利用高温高压对食用菌进行杀菌,通常使用蒸汽消毒器或高压灭菌锅。
对于某些特殊的食用菌,如木耳、银耳等,也可以使用热水浸泡的方法进行灭菌。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化学灭菌。
这种方法利用化学药剂的杀菌作用,对食用菌进行灭菌处理。
常用的化学药剂有过氧化氢、乙醛、二氧化氯等。
还有一种新兴的灭菌方法是辐射灭菌。
通过使用电子束、X射线或紫外线等辐射源来杀灭微生物。
这种方法可以高效地杀灭菌丝和孢子,但需要注意的是辐射源的剂量和时间应该根据不同的菌种和食用菌种类进行精确控制。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灭菌方法外,还有一些较为特殊的灭菌方法,如微波辐射灭菌、超声波灭菌等。
这些方法都需要严格控制灭菌条件,确保食用菌的品质和安全。
总的来说,近代食用菌灭菌方法的出现,为食用菌的生产和加工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保障。
通过合理使用灭菌方法,可以有效杀灭菌丝和孢子等有害微生物,保障食用菌的品质和安全,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灭菌与消技术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灭菌与消技术在食用菌类栽培中,灭菌和消技术是关键的环节。
灭菌是指在菌种培养和菌床制备过程中消除和杀灭有害微生物的一种技术措施,而消菌则是指在菌丝生长和菌床养护过程中,对有害微生物和病原菌进行防治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针对灭菌和消技术在食用菌类栽培中的应用进行详细探讨。
一、灭菌技术1. 高温灭菌法高温灭菌法是一种常用的灭菌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提高环境温度来杀死微生物。
常见的高温灭菌法包括蒸气灭菌法和热风灭菌法。
蒸气灭菌法是将培养基或菌床暴露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利用蒸气的高温来杀灭微生物。
热风灭菌法则是通过将培养基或菌床置于高温热风中进行灭菌。
2. 化学灭菌法化学灭菌法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来灭菌的技术手段。
常用的化学灭菌药剂有过氧乙酸、过氧乙酸酐、次氯酸钠等。
这些药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能够有效地杀灭微生物。
3. 辐射灭菌法辐射灭菌法利用辐射源产生的辐射能量对菌种进行灭菌。
常见的辐射灭菌法有紫外线灭菌和γ射线灭菌。
紫外线灭菌主要适用于空气和表面的灭菌,而γ射线灭菌则适用于物体和材料的灭菌。
二、消菌技术1. 保持良好的通风食用菌类栽培过程中,保持良好的通风是十分重要的消菌措施之一。
通过引入新鲜空气,排除室内湿气和有害气体,可以减少有害微生物滋生的环境。
2. 清洁消毒在菌房和器具的使用过程中,定期进行清洁消毒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使用消毒液进行擦拭和清洗,确保菌房和器具表面的洁净。
3. 使用无菌培养基食用菌类的培养基是其生长的关键,使用无菌培养基可以避免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因此,在菌种培养和菌床制备过程中,务必使用无菌培养基。
4. 控制温度和湿度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温度和湿度都有相应的要求。
根据不同的菌种,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能够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三、灭菌与消技术的应用案例1. 蘑菇菌床的灭菌对于蘑菇的栽培,常见的灭菌技术是热风灭菌法。
将蘑菇菌床置于高温热风中,可以彻底杀灭菌床中的有害微生物,为蘑菇的生长提供洁净的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消毒灭菌
引言: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很广,食用菌生产中所涉及到的原料、用水、设备、空气等都着大量的真菌、细菌、放线菌、病毒等微生物和虫害,它们无时无刻在与食用菌争夺养料和侵害食用菌。
这些杂菌和病虫害给食用菌生产造成很大为害和损失。
在食用菌制务虚和栽培中,消灭和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对食用攻进行纯培养是很有必要的,故消毒灭菌是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
几个重要概念:
灭菌: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用物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彻底杀灭物料、容器、用具和空气中的所有微生物。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物料中、物体表面及环境中的一部分微生物,即只能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不能杀死微生物的休眠体。
防腐:是指用物理学或化学的方法,暂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除菌:是一种用机械的方法(如过滤、离心分离、静电吸附等)除去液体或气体中微生物的方法。
第一节培养基质的消毒灭菌
基质消毒灭菌包括对培养基、培养料的微生物进行杀灭,它是对食用菌纯培养的必要条件。
一般采用热力灭菌、拌药消毒等方法。
一、热力灭菌:是利用高温使菌体蛋白变性,从而失去活性,达到灭菌的目的。
常采用湿热灭菌的方法对培养基质进行灭菌,因为热蒸气的穿透力强,蛋白质的凝固点随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
又根据采用不同的仪器、温度、时间及压力指标分为高压蒸气灭菌、常压灭菌、常压间歇灭菌、发酵杀菌(巴氏消毒)等方法。
1、高压蒸气灭菌:将灭菌物置于密封的高压锅内,利用加压高温蒸气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彻底灭菌的方法。
常用的高压锅类型有:手提式,立式,卧式;(1)液体培养基在1公斤/平方厘米下,处理20~30分钟,温度约为121℃。
(2)固体培养基在1.5kg/平方厘米下,处理1~2小时,温度为128℃
高压蒸气灭菌的使用步骤:加水至水位线—→装物—→加盖—→加热温—→放冷气—→升压保压—→降压排气—→出锅
注意:(1)装锅不要摆得太挤,以免影响蒸汽流通和灭菌效果。
(2)加盖,对角线旋紧螺旋。
(3)压力未降至0时,切勿打开锅盖,否则突然降压,招致培养基沸腾,沾湿棉塞,甚至冲出管外。
2、常压灭菌:将灭菌物置于灭菌锅内,以自然压力的蒸气进行灭菌的方法。
100℃保持8个小时。
灭菌灶使用方法:100℃开始计时,维持8~10h。
注意:温度要尽快升至100℃,中途不能停火,经常补充热水。
优点:建灶成本低,容量大。
缺点:灭菌时间长、能源消耗量大。
3、常压间歇灭菌:在没有高压灭菌设备的条件下,或对一些不宜用100℃以上温度而又须杀灭其中的细菌芽孢的物质的灭菌,可采用此法。
具体做法:将培养
基或其它灭菌物置于灭菌锅里,经100℃的热蒸气30~100分钟
4、发酵杀菌:在食用菌生产中经常采用培养料堆制发酵的方法,由微生物的代谢热所产生的高温,使培养料发酵熟的同时,以巴氏消毒的原理,杀死培养料中杂菌的营养体、害虫的幼虫及卵。
二、拌药消毒
在食用菌的生料栽培的过程中,对培养料进行拌料时,通常要加入0.1%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以杀死杂菌或以制杂菌的生长。
第二节接种与培养环境的消毒灭菌
一、消毒杀菌剂
化学消毒杀菌剂广泛用于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消毒灭菌,其主要种类有:
1、重金属盐类:如汞、银、铝、锌、铜等。
杀菌机理:是通过与蛋白质结合而引起蛋白质变性。
低浓度的重金属对微生物起到抑制或杀死作用。
微生物浸在0.1~0.5 %硝酸银升汞溶液中,几分种就会死亡。
常用0.1~0.2%升汞溶液对玻璃器皿、非金属器械及用于菌种分离的菌菇、菇木进行表面消毒。
2、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臭氧、漂白粉等。
杀菌作用:通过强烈的氧化作用,破坏微生物的原生质或酶蛋白质结构。
3、还原剂:如甲醛,5%的甲醛可杀死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甲醛能与微生物细胞蛋白质的氨基酸结合,引起蛋白质变性。
使原生质失去正常活动能力。
4、表面活性剂:如乙醇,70%乙醇的消毒力最强,过高过低消毒效果都差。
常用于接种前手指消毒及不耐热制品的消毒。
5、其它消毒剂:石灰,以4份生石灰加入1份水,即生成熟石灰、并放出热,具有杀菌作用。
硫磺,常用于培养室和出菇房等空间熏蒸杀菌。
杀菌机理:硫磺粉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水作用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能夺取菌体细胞中的氧,菌体细胞因脱氧至死。
二、表面消毒杀菌
表面消毒常用于菌种的分离材料、接种人员的手、器材、工作台面、墙壁等的杀菌处理,表面消毒剂的种类很多,一般是通过涂抹、喷雾、浸泡、洗刷等方法使用。
1、菌种分离材料的表面消毒:子实体未外露的,用0.1%升汞溶液浸泡1分钟;子实体已外露的种菇材料,只能用75%酒精棉球擦菌盖表面和菌柄,不能浸泡在升汞溶液中。
2、手的表面消毒:先用肥皂洗手,再用1~2%来苏尔等溶液浸泡2分钟。
接种前用之于75%酒精擦手。
3、接种工具的消毒杀菌,先用75%酒精擦拭刀片、镊子、接种铲等工具,然后用酒精灯火焰燃烧。
4、器皿的杀菌:利用高温空气进行干热灭菌,具体方法是:,生产中也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器皿进行灭菌。
5、墙壁、台面、菇床的表面消毒:常用字2~5%的漂白粉洗刷接种室、培养室墙壁、地面、床架、用具等。
三、室内空间杀菌
接种箱、培养室、出菇房的空间消毒主要采用紫外线杀菌和气体灭菌法,还可辅以空间喷雾的方法,增强杀菌的效果。
1、紫外线杀菌法
适用:一般应用于无菌室、接种箱、超净工作台内的灭菌。
只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使用方法:一般照射20~30min,可杀死空气中95%的细菌。
应该在黑暗中使用紫外线。
杀菌机理:导致菌体细胞内核酸和酶发生光化学变化,而使细胞死亡;紫外线可使空气中的氧气产生臭氧,臭氧也具杀菌作用。
2、气体灭菌法(熏蒸杀菌法)
适用:接种箱、接种室和菇房消毒。
常用药物:40%甲醛溶液、硫磺、菇保一号、科达气雾消毒盒、克霉灵气雾消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