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消毒灭菌的方法
实验室常用物理消毒及适用范围

实验室常用物理消毒及适用范围一、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一种利用紫外线照射来杀灭病菌和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其原理是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导致微生物无法繁殖和生存。
紫外线消毒常用于实验室设备、表面和空气的消毒。
适用范围包括实验室环境、生产车间、办公场所等。
二、干热灭菌干热灭菌是一种利用高温干燥的环境杀灭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其原理是高温环境下,微生物的蛋白质会变性,从而失去生物活性。
干热灭菌常用于实验室玻璃器皿、金属器械等物品的消毒。
适用范围包括实验室、医疗、食品加工等领域。
三、压力蒸汽灭菌压力蒸汽灭菌是一种利用高温高压的蒸汽杀灭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其原理是高温高压的蒸汽能够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和蛋白质,导致微生物死亡。
压力蒸汽灭菌常用于实验室器材、手术器械等物品的消毒。
适用范围包括实验室、医院、生物制品厂等。
四、射线消毒射线消毒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射线照射来杀灭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其原理是放射性射线能够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和蛋白质,导致微生物死亡。
射线消毒常用于食品加工、水处理等领域。
适用范围包括食品厂、水厂、游泳池等。
五、超声波消毒超声波消毒是一种利用超声波的振动能量杀灭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其原理是超声波的振动能量可以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导致微生物死亡。
超声波消毒常用于实验室表面、医疗器械等物品的消毒。
适用范围包括实验室、医疗、牙科诊所等。
六、等离子消毒等离子消毒是一种利用等离子体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杀灭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其原理是等离子体能够产生高能电子和活性粒子,这些粒子能够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和DNA,导致微生物死亡。
等离子消毒常用于医院、实验室、食品加工等领域。
适用范围包括医院病房、手术室、实验室、食品厂等。
七、过滤除菌过滤除菌是一种利用过滤器过滤去除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其原理是过滤器能够阻挡微生物通过,从而去除空气或液体中的微生物。
过滤除菌常用于医院、实验室、工业生产等领域。
适用范围包括医院手术室、实验室无菌室、工业生产线等。
消毒灭菌的原理

消毒灭菌的原理
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的过程。
一、物理法:利用物理作用破坏微生物的结构或改变其生存条件而达到灭活目的。
1.高温灭菌法:利用煮沸、辐射、烘烤等方法杀死微生物。
2.干燥法:利用水蒸气或二氧化碳将微生物干燥至死。
二、化学法:利用化学药剂破坏或抑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而达到灭活目的。
常用的有季铵盐类、有机酸类、过氧化氢类和双链季铵盐类等。
其作用机理是改变细菌表面蛋白,使之失去活性,达到杀灭和抑制微生物的目的。
常用的有过氧乙酸、甲醛、双氧水等。
它们有不同程度的腐蚀和刺激作用,使用时必须注意安全问题。
1.氧化剂:是指具有强氧化性,能破坏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所必需的酶系统,使其失去活性或活性丧失殆尽,从而达到灭活微生物的目的。
常用的有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 1 —1 —。
常见物理消毒法

物理消毒方法1、1热力消毒热力学消毒与灭菌技术就是一种应用历史悠久、效果可靠、应用广泛得方法。
热对微生物杀灭得机制主要就是对蛋白质得凝固与氧化、对细胞膜与细胞壁得直接损伤、对细菌生命物质核酸得作用等。
热力灭菌可分为干热灭菌与湿热灭菌方法,其中干热又可分为普通干热与远红外及碘钨灯热源干热;湿热方法包括煮沸法、流通蒸汽发与压力蒸汽发、干热就是由热源通过空气传导、辐射对物体进行加热,就是在有氧而无水条件下作用与微生物。
由于热传导方式与物品吸收得问题,所需温度高、作用时间长、大多在160°C 2h以上。
干热灭菌适合于不怕高温物品得灭菌,如玻璃器材、陶瓷制品、金属器材等。
湿热杀菌速速快、作用强、主要就是由于水分有利于蛋白质得凝固,含水分愈多,凝固蛋白质所需得温度愈低、另外湿热得穿透性比干热强,因为水或水蒸气传导热能得效率比干热高。
所以湿热杀菌不仅可缩短时间,亦降低了温度。
湿热消毒发比干热消毒法优越得多,使用更为广泛,效果更为可靠。
其中压力蒸汽消毒法就是最主要得消毒方法。
它得主要特点就是杀菌谱广、杀菌作用强、效果可靠、无任何参与毒性,适用于包括液体在内得各种不怕热得物品得灭菌、1.2紫外线消毒紫外线为一种不可见光,就是电磁辐射得一种、根据波长得不同,可以将紫外线分为:短波紫外段(200 nm—280 nm)UVC、中波紫外段(280nm-320 nm)UVB 与长波紫外段(320nm-400nm)UVA三个波段,在消毒领域内主要使用C波段200 nm-280nm波长范围,而杀菌力最强得波段为280-250nm,紫外线杀菌灯所采用得波长为253、7nm、紫外线消毒原理:1)破坏细菌核酸:紫外辐射能促使胞嘧啶与胸腺嘧啶在DNA得同一链上相互作用生成嘧啶二聚物,使微生物复制转录等功能无法正常进行、2)破坏菌体蛋白:同时紫外线还可以破坏氨基酸得结构使蛋白质变性导致微生物死亡。
3)破坏菌体糖:虽然糖对紫外线得吸收量比较少,但研究发现核酸链中得核糖可以吸收紫外线而使其受到破坏,造成核酸链断裂致使细菌死亡、紫外线杀菌具有以下特点:1)紫外线杀菌技术具有高效广谱性、紫外线对病毒细菌得杀菌作用通常在1s以内,而传统得化学方法达到同样得杀菌效果一般需要20min—1h。
最有效的物理消毒灭菌法

最有效的物理消毒灭菌法 消灭细菌是⽣活中必备的安全卫⼠⼿段。
⼩编在这⾥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学习学习吧! 最有效的物理消毒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 最常⽤,在同⼀温度下,⽐⼲热灭菌⽅法效果好。
其原因是:①湿热中细菌菌体蛋⽩较易凝固变性;②湿热的穿透⼒⽐⼲热⼤;③湿热的蒸汽有潜热效应存在,⽔由⽓态变为液态时放出⼤量的潜热,可迅速提⾼被灭菌物体的温度。
1 巴⽒消毒法(pasteurization) ⽤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物,以保持物品中所需的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的消毒⽅法。
此法由巴斯德创建,⽤于消毒⽜乳、酒类。
⽅法有两种:⼀种是加热⾄61.1~62.8℃30分钟;另⼀种是71.7℃经15~30秒,现⼴泛采⽤后⼀种⽅法。
2 煮沸法 在1个⼤⽓压下⽔的煮沸温度为100℃,⼀般细菌的繁殖体5分钟能被杀死,细菌芽胞需要煮沸1~2⼩时才被杀灭。
此法常⽤于消毒⾷具、⼑剪、注射器等。
⽔中加⼊2%碳酸氢钠,既可提⾼沸点达105℃,促进细菌芽胞的杀灭,⼜可防⽌⾦属器⽫⽣锈。
海拔⾼度影响⽔的沸点,⾼海拔⽤此⽅法消毒时,可按海拔每升⾼300m,延长消毒时间2分钟的标准来计算。
3 流动蒸汽消毒法 ⼜称常压蒸汽消毒法,是利⽤1个⼤⽓压下100℃的⽔蒸⽓进⾏消毒。
细菌繁殖体15~30分钟可被杀灭,常不能杀灭全部细菌芽胞。
该法常⽤的器具是Arnold消毒器,我国的蒸笼具有相同的原理。
4 间歇蒸汽灭菌法 利⽤反复多次的流动蒸汽间歇加热以达到灭菌的⽬的。
将需要灭菌的物品置于流通蒸汽灭菌器内,100℃加热15~30分钟,杀死其中的繁殖体。
取出后放37℃孵箱过夜,使残存的芽胞发育成繁殖体,次⽇再蒸⼀次。
如此连续三次以上,可达到灭菌的效果。
此法适⽤于⼀些不耐⾼热的含糖、⽜奶等培养基。
若有些物质不耐100℃,则可将温度减低⾄75~80℃,每次加热时间延长⾄30~60分钟,次数增加⾄3次以上,也可达到灭菌⽬的。
5 压⼒蒸汽灭菌法 是⼀种灭菌效果最好的⽅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物理消毒灭菌法,利用物理因子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包括热力消毒灭菌、辐射消毒、空气净化、超声波消毒和微波消毒等。
1.热力消毒灭菌高温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酶变性或凝固(结构改变导致功能丧失),新陈代谢受到障碍而死亡,从而达到消毒与灭菌的目的。
在消毒中,热可分为湿热与干热两大类。
[干热消毒灭菌] 干热是指相对湿度在20%以下的高热。
是由空气导热,传热效果较慢。
(1)燃烧法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因对物品的破坏性大,故应用范围有限。
(2)干烤法,分为1、电热烤箱:利用烤箱的热空气消毒灭菌。
烤箱通电加热后的空气在一定空间不断对流,产生均一效应的热空气直接穿透物体。
热空气消毒灭菌法适用于玻璃器皿、瓷器以及明胶海棉、液体石腊、各种粉剂、软膏等。
灭菌后待箱内温度降至50-40℃以下才能开启柜门,以防炸裂。
2、微波消毒: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其杀菌的作用原理,一为热效应,所及之处产生分子内部剧烈运动,使物体里外湿度迅速升高;一为综合效应,诸如化学效应、电磁共振效应和场致力效应。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的消毒,用微波灭菌手术器械包、微生物实验室用品等亦有报告。
微波对人体有一定危害性,其热效应可损伤睾丸、眼睛晶状体等,长时间照射还可致神经功能紊乱。
使用时可设置不透微波的金属屏障或戴特制防护眼境等。
[湿热消毒灭菌] 是由空气和水蒸气导热,传热快,穿透力强,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所需温度低、时间短。
分为:(1)煮沸法将水煮沸至100℃,保持5-10分钟可杀灭繁殖体,保持1-3小时可杀灭芽胞。
此法适用于不怕潮湿耐高温的搪瓷、金属、玻璃、橡胶类物品。
经煮沸灭菌的物品。
“无菌”有效期不超过6小时。
(2)高压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器装置严密,输入蒸汽不外逸,温度随蒸汽压力增高而升高,当压力增至103-206kPa时,湿度可达121.3-13 2℃。
有关常用消毒灭菌方法及其主要杀菌机制的叙述

常用消毒灭菌方法及其主要杀菌机制随着人们对健康卫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消毒灭菌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消毒灭菌的目的是杀死或去除细菌、病毒、真菌和其他微生物,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感染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及其主要杀菌机制。
一、物理消毒灭菌方法1. 高温消毒:高温消毒是指将物品放入高温环境中,通过高温杀死微生物。
高温消毒的主要机制是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脂肪等结构,使其失去生命活力。
常见的高温消毒方法包括蒸汽消毒、干热消毒和沸水消毒。
2.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指利用紫外线照射物品,通过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杀死微生物。
紫外线消毒的主要机制是破坏微生物的DNA分子,使其失去繁殖能力。
常见的紫外线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灯消毒和紫外线箱消毒。
二、化学消毒灭菌方法1. 氯化物消毒:氯化物消毒是指使用含氯化合物的消毒剂对物品进行消毒。
氯化物消毒的主要机制是氯离子能够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和膜,使其失去生命活力。
常见的氯化物消毒剂包括漂白粉、次氯酸钠等。
2. 过氧化氢消毒:过氧化氢消毒是指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对物品进行消毒。
过氧化氢消毒的主要机制是过氧化氢可以氧化微生物的细胞壁和膜,使其失去生命活力。
常见的过氧化氢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溶液、氧化亚银等。
三、生物消毒灭菌方法1. 生物消毒:生物消毒是指使用一些生物制剂对物品进行消毒。
生物消毒的主要机制是利用生物制剂中的微生物或酶类分解微生物的细胞壁和膜,使其失去生命活力。
常见的生物消毒剂包括酶类消毒剂、微生物消毒剂等。
2. 离子消毒:离子消毒是指使用离子化合物对物品进行消毒。
离子消毒的主要机制是离子能够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和膜,使其失去生命活力。
常见的离子消毒剂包括银离子消毒剂、氢氧化铜等。
总之,消毒灭菌是保障人们健康的重要措施。
在选择消毒灭菌方法时,应根据不同的物品和场合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消毒灭菌效果。
5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

5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
物理消毒灭菌是指使用物理特征(温度、湿度、光照、压力等)
来杀灭病菌,净化环境的方法。
物理消毒手段有很多种,下面介绍五
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消毒灭菌。
热消毒是把适当的温度加以控制,在一定的时
间内杀死病菌的方法。
生活中有很多热消毒方法,如烤、烧、熬、卤、煮等。
热消毒灭菌对对抗病菌效果很好,但温度不能太高,以免损害
物质本身。
2、光线灭菌法。
在室内我们常用的是紫外线灭菌。
紫外线是一
种高能物理波,可以穿透物体表层细胞膜,分解和氧化细菌,从而达
到灭菌的目的。
3、压力消毒灭菌。
压力消毒是把物品放在密闭的容器中,加压
或者是因压缩到较高的压力状态,来得到消毒的作用,从而得到灭菌
的效果。
4、干消毒灭菌。
指的是将物品放在50~60摄氏度、湿度室内,
放置一段时间内杀菌的方法。
干消毒灭菌比较方便,可以消毒木器、
布艺等,广泛用于家具、家电杀菌消毒使用。
5、高压水灭菌法。
是把高压的纯净水分散在物体表面消毒的一
种方法。
高压水灭菌法有温效应,高压水灭菌消毒有杀菌作用,同时
也可以从外面洗去各种污染物,是当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消毒灭菌方法
之一。
以上就是五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各有其特点,又能有效灭菌,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作为一种比较无害的灭菌方式,物理消毒灭
菌方法被大量使用,极大地减少了有害物质及有毒物质的污染,提高
了社会生活质量。
物理消毒灭菌法.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物理消毒灭菌法和化学消毒灭菌法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消毒灭菌法、光照消毒法(又称辐射消毒)1. 热力消毒灭菌法:利用热力作用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壁、细胞膜,导致其死亡,可分为干热法和湿热法。
干热法:燃烧法和干烤法(1)燃烧法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
1 用途:①无保留价值的污染物品②金属器械及搪瓷类物品急用,或无条件消毒时,锐利刀剪除外,以免锋刃变钝。
2 方法:①金属器械可在火焰上烧20秒②搪瓷类容器可倒入少量95%乙醇(2干烤法:利用特制的烤箱,热力通过空气对流和介质传导进行灭菌,效果可靠。
湿热法:煮沸消毒法和压力蒸汽灭菌法(1)煮沸消毒法:用于耐湿、耐高温的搪瓷、金属、玻璃,橡胶类物品,不能用于外科手术器械的灭菌。
从水煮开始计时,5-10分钟可杀灭繁殖体,15分钟可将多数细菌芽胞杀灭,如破伤风杆菌芽胞需煮60分钟才可杀灭,在水中加入碳酸氢钠,配成浓度为1%-2%的溶液时,沸点可达105度,即可增强杀菌作用,又可去除防锈。
注意事项:①物品需全部侵入在水中,物品盖子打开,轴节打开,空腔导管预先灌水,各种大小及形状相同的容器不能重叠②玻璃类物品需用纱布包裹,并在冷水或温水中放入③橡胶类物品需用纱布包好,水沸后放入④如中途加入其它物品,需等再次水沸后开始计时⑤高原地区气压低,沸点低,需适当延长煮沸时间,一般海拔每增高300m,煮沸时间延长2分钟。
(2)压力蒸汽灭菌法:是一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效果最为可靠的首选灭菌方法压力蒸汽灭法可分为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法、快速压力蒸汽灭菌法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法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1.灭菌原理:重力置换原理,利用蒸汽在灭菌器内从上而下将冷空气由下排气口挤出,使灭菌器内完全为饱和蒸汽,蒸汽接触物品后释放出潜伏热使物品达到灭菌。
2.性能特点:压力蒸汽灭菌可杀灭各种微生物,灭菌效果可靠,适合于耐湿、耐热物品的灭菌。
是目前医院中最常用、有效的灭菌方法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消毒灭菌法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消毒灭菌法:利用热力作用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壁、细胞膜,导致其死亡,可分为
干热法和湿热法。
(1)燃烧法:属于干热法,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
1)用途:①无保留价值的污染物品②金属器械及搪瓷类物品急用,或无条件消毒时,锐利刀剪
除外,以免锋刃变钝。
2)方法:①金属器械可在火焰上烧20秒②搪瓷类容器可倒入少量95%乙醇
(2)干烤法:利用特制的烤箱,热力通过空气对流和介质传导进行灭菌,效果可靠。
(3)煮沸消毒法:属于湿热法,用于耐湿、耐高温的搪瓷、金属、玻璃,橡胶类物品,不能用于外科手术器械的灭菌。
从水煮开始计时,5-10分钟可杀灭繁殖体,15分钟可将多数细菌芽胞杀灭,如破伤风杆菌芽胞需煮60分钟才可杀灭,在水中加入碳酸氢钠,配成浓度为1%-2%的溶液时,沸点可达105度,即可增强杀菌作用,又可去除防锈。
注意事项:①物品需全部侵入在水中,物品盖子打开,轴节打开,空腔导管预先灌水,各种大小及形状相同的容器不能重叠②玻璃类物品需用纱布包裹,并在冷水或温水中放入③橡胶类物品需用纱布包好,水沸后放入④如中途加入其它物品,需等再次水沸后开始计时⑤高原地区气压低,沸点低,需适当延长煮沸时间,一般海拔每增高300m,煮沸时间延长2分钟。
(4)压力蒸汽灭菌法:属于湿热法,是一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效果最为可靠的首选灭菌方法
2.光照消毒法(又称辐射消毒)主要是通过紫外线的杀菌作用,使菌体蛋白发生光解、变性,导致细菌死亡。
(1)日光暴晒法:利用日光的热、干燥、紫外线的作用来杀菌,将床垫、毛毯、书籍、衣服等放在阳光下直射,暴晒6小时可达到消毒效果,中间要定时翻动。
(2)紫外线灯管消毒法:紫外线属于电磁波辐射,常用于空气、物品表面的消毒,杀菌最强的波长范围250-270nm从灯亮5-7分钟开始计时。
①空气消毒:有效距离不超过2m,照射时间20-30分钟②物品消毒:有效距离不超过25-60cm,照射时间20-30分钟。
3)注意事项:①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室内温度20-40度,相对湿度40%-60%时,紫外线消毒最为宜
②保持紫外线灯管清洁,一般每2周用无水乙醇擦拭1次,发现有污洉应随时擦拭③保护眼睛和皮肤:紫外线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易引起眼炎、皮炎且臭氧对人体不利,因此一般不在有人的环境中使用,必须使用时应带防护镜,穿防护衣,或用被单遮盖肢体④紫外线穿透力较差,消毒时物品应摊开或挂起,且定时翻动及保证各表面均受到直接照射⑤如需再次开启,应间隔3-4分钟⑥定期检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一般每隔3-6个月1次,或建立登记卡,使用时间超过1000小时应予以更换⑦定期做空气培养检测消毒效果
(3)臭氧灭菌消毒法:利用臭氧强大的氧化作用进行杀菌。
1)用途:主要用于空气、医院污水、诊疗用水、物品表面的消毒。
2)方法:使用时应关闭门窗,人员离开房间,消毒结束后30分钟方可进入。
3.电离辐射灭菌法(又称冷灭菌)适用于不耐热的物品消毒,如橡胶、塑料、高分子聚合物(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输血器等)、紧密医疗仪器、生物医学制品、节育用具及金属等。
4.微波消毒灭菌法微波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细菌芽胞、真菌孢子等各种微生物。
常用于食品、餐具的处理,化验单据、票证的消毒,医疗药品、耐热非金属材料及器械的消毒灭菌。
不能用于金属物品的消毒。
化学消毒灭菌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是利用液体或气体的化学药物渗透到菌体内,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细菌酶失去活性,导致微生物代谢障碍而死亡,或破坏细胞膜结构,改变其通透性,导致细胞膜破裂、溶解,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1.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
(1)待消毒的物品的物品须先洗净、擦干
(2)根据不同物品的性能及各种微生物的特性,选择恰当的消毒剂。
(3)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使用方法及消毒时间
(4)消毒液中一般不放置纱布、棉花等物,以免因吸附消毒剂而降低消毒效力。
(5)消毒物品应全部侵没在消毒液内,器械的轴节应打开,套盖应掀开,管腔挂满消毒液。
(6)浸泡消毒后的物品使用前应先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气体消毒后的物品使用前应待气体散发后,以免残留消毒剂刺激组织。
(7)消毒剂应定期检测,调整浓度,进行更换,易挥发的要加盖。
2.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1)浸泡法:常用于耐湿、不耐热的物品,如锐利器械、精密器材等的消毒
(2)擦拭法:常用于桌椅、墙壁、地面等的消毒。
(3)喷雾法:常用于桌椅、墙壁、地面等物品表面的消毒。
(4)熏蒸法:常用于空气和不耐湿、不耐高温物品的消毒。
空气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2%过氧乙酸、纯乳酸、食醋
物品消毒:常用于甲醛消毒箱进行。
(5)环氧乙烷气体密闭消毒灭菌法:穿透力强,是高效广谱杀菌作用,为灭菌剂
3.常用的化学消毒剂
(1)高效类消毒剂能杀灭芽胞
①碘酊:2%碘酊,不能用于粘膜的消毒
②过氧乙酸:使用方法有浸泡法、喷雾法、熏蒸法。
0.2%溶液用于手的消毒,浸泡2分钟,5%溶液用于餐具消毒,浸泡30-60分钟;1%-2%溶液用于室内空气消毒;1%溶液由于体表消毒,浸泡30分钟。
使用中须注意:现用现配;高浓度有腐蚀性、刺激性;放阴凉处,以免爆炸。
③2%戊二醛:用于浸泡器械及内镜等,消毒30-60分钟,灭菌要10h。
④含氯消毒剂有漂白粉。
(2)中效类消毒剂杀灭杀菌繁殖体、病毒,不能杀灭芽胞
①乙醇:70%乙醇用于皮肤消毒、浸泡器械。
不能用于粘膜及创面消毒。
②碘伏:5%碘伏用于皮肤粘膜消毒。
(3)低效消毒剂不能杀灭芽胞和部分细菌、病毒(如苯扎溴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