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废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

合集下载

有害废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1)

有害废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1)

五、环境中的放射性 (一)、天然放射性的来源 1、宇宙射线及其引生的放射性核素 2、天然系列放射性核素 3.自然界中单独存在的核素
(二)、人为放射性污染源 1、核试验及航天事故 2、核工业 3、工农业、医学、科研部门的排放物 4.放射性矿的开采和利用
(三)、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放射性核素可通过呼吸道吸入、 消化道摄入、皮肤或粘膜侵入等三 种途径进入人体并在体内蓄积(见图 8-3)。通常, 每人每年从环境中受 到的放射性辐射总剂量不超过2毫希 沃特(西弗), 其中, 天然放射性 本底辐射占50%以上, 其余是人为放 射性污染引起的辐射, 见表7-5。
1. α衰变: α衰变是不稳定的重核(一 般原子序数大于82)自发放出α粒子 (氦核4He)的过程。
如:226Ra → 222Rn+ 4He
α粒子的质量大,速度小,照射物质时 易使其原子、分子发生电离或激发, 但穿透能力小,只能穿过皮肤的角质
2. β衰变: β衰变是放射性核素放射出β粒 子(即快速电子)的过程。衰变可分为 负β衰变和正β衰变和电子俘获三种类型。
辐射损伤还会产生远期效应、驱体效应和 遗传效应。远期效应系指急性照射后若干 时间或较低剂量照射后数月或数年才发生 病变。驱体效应指导致受照射者发生白血 病、白内障、癌症及寿命缩短等损伤效应。 遗传效应指在下一代或几代后才显示损伤 效应。
当吸收剂量为4戈瑞时, 数小时后出现呕吐, 两周内毛发脱落, 体温上升, 三周内出现 紫斑, 咽喉感染, 四周后有50%受照射者死 亡, 存活者六个月后才能恢复健康, 此为 半致死剂量。
如吸收剂量为2戈瑞时,经过大约一周的潜 伏期,出现毛发脱落、厌食等症状。吸收 剂量为1戈瑞时,将有20-25%的受照射者 发生呕吐等轻度急性放射病症状。0. 5戈 瑞的剂量可使人体血象发生轻度变化。

一般固体废物定义

一般固体废物定义

一般固体废物定义一、引言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经营、生活等活动中产生的,具有可观的体积和质量,不能再直接用于原来的目的,需要进行废物处理的物质。

固体废物的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围绕一般固体废物进行探讨,包括定义、分类、处理方法等方面。

二、定义一般固体废物是指在日常生产、经营、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包括垃圾、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等。

这些废物具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无法再直接用于原来的目的,需要进行处理和处置。

三、分类根据固体废物的性质和来源,一般固体废物可以分为有害固体废物和非有害固体废物两大类。

1. 有害固体废物有害固体废物是指具有毒性、腐蚀性、感染性、放射性等特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危害的废物。

如废电池、废荧光灯、废药品、废油漆等。

这些废物含有有害物质,如果随意丢弃或不当处理,会对土壤、水体和空气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2. 非有害固体废物非有害固体废物是指没有毒性、腐蚀性、感染性、放射性等特性,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没有直接危害的废物。

如生活垃圾、废纸张、废塑料瓶、废玻璃等。

这些废物可以通过合适的处理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或安全处置,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四、处理方法对一般固体废物的处理,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包括分类回收、焚烧、填埋等。

1. 分类回收分类回收是指将废物按照不同的材质和性质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回收利用。

比如废纸张可以回收再生产纸制品,废塑料可以回收再加工制成新的塑料制品。

分类回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2. 焚烧焚烧是指将固体废物进行高温燃烧,使其转化为灰渣和烟气的处理方法。

焚烧可以减少废物的体积,同时通过合理的燃烧过程,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然而,焚烧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3. 填埋填埋是指将固体废物掩埋在特定的场地中,使其与土壤接触并逐渐分解的处理方法。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医疗废水、废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疗用品等。

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是为了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避免废物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本篇文章将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并详细介绍各类废物的处理方法。

1.医疗废液医疗废液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含有疾病病原体、化学物质等污染物的废液。

根据废液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可以分为高危废液和一般废液。

高危废液主要包括血液、体液、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排泄物等。

一般废液包括药液、清洁剂、洗消剂等。

高危废液处理方法:高危废液必须在封闭的系统中进行处理,如高温高压灭菌、化学消毒等方法,确保病原体被有效杀灭。

处理后的液体可以进行深度处理或直接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一般废液处理方法:一般废液可以在医疗机构内建立小规模的废液处理装置,通过化学处理或过滤等方法进行废液的净化、稀释和处理,使其达到符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2.医疗固体废物医疗固体废物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固态废弃物,包括医疗用品、医疗器械、残留药品等。

根据固体废物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可以分为有害固体废物和非有害固体废物。

有害固体废物处理方法:有害固体废物包括感染性固体废物、化学药品废物、放射性废物等。

感染性固体废物必须进行高温高压灭菌或化学消毒,以杀灭病原体,然后进行焚烧、贮存或埋填等处理。

化学药品废物应按照其性质进行分类存放,然后由专门的机构进行处理。

放射性废物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

非有害固体废物处理方法:非有害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废纸、废纱布、废塑料等。

这类废物可以通过分类回收、焚烧、填埋等方式进行处理。

3.医疗废气医疗废气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废弃物,包括化学药品挥发的废气、燃烧产生的废气等。

医疗废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威胁。

处理方法:医疗废气应进行收集、净化和排放控制。

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吸附、吸收、催化氧化以及高温燃烧等。

排放的废气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排放标准。

环境化学(袁加程)第七章_有害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

环境化学(袁加程)第七章_有害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

以第4种分类方法对各种固体废物进行介 绍
• (1)城市生活垃圾
又称为城市固体废物,它是指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或为 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主要成分——厨余物、废纸、废塑料、废织物、 废金属、废玻璃陶瓷碎片、砖瓦渣土、粪便以及 废家用什具、废旧电器、庭院废物等。 主要特点——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影响城 市生活垃圾成分的主要因素有居民生活水平、生 活习惯、季节、气候等。
图7-1 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与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与人口、
三、固体废物的时空特点
• 时间方面 昨天的废物正在变为今天的资源,今天的废物可 能成为明天的宝藏。 • 空间方面 废物仅仅相对于某一过程或某一方面没有使用价 值,然而往往可以成为另一过程或方面的原料。 • 固体废物还具有“废物”和“资源”的二重特性。
无机物 (1)汞及其化合物 (2)砷及其化合物 (3)镉及其化合物 (4)铬(VI)化合物 (5)铅及其化合物 (6)锌及其化合物 (7)可溶性铜化合物 (8)氯化物 (9)氟化物 (10)石棉 (11)过氧化物、氟酸盐、高氯酸、叠氮化物 有机物 (12)烃类:石油烃、苯、甲苯、多环芳烃 (13)含氧化合物:甲醛、丙烯醛、烯丙基醇、醚类、酚类、羧酸酯、环氧乙烷 (14)含氮化合物:丙烯腈、联苯胺、三硝基甲苯、吡啶、N-乙基-N-亚硝丁胺、二甲胺 (15)含硫化合物:甲硫醇、二甲基硫醚、苯基硫醇、二苯并噻吩 (16)卤代物:四氯化碳、氯仿、氯乙烷、1,2-二氯乙烷、氯乙烯、三氯乙烯、氯苯、1,4-二氯苯、1,2,4--三氯苯、多氯联苯、二噁英、2-氯酚、对氯苯胺、三氯乙酸、2-氯乙基乙烯基 醚、双(2-氯甲基)醚 (17)有机金属化合物:四乙基铅、三丁基锡化合物 (18)有机农药:六六六、对硫磷、乙拌磷、涕灭威、氟乙酸钠

宁平《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第九章 危险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的管理)【圣才出品】

宁平《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第九章 危险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的管理)【圣才出品】

第九章危险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的管理1.什么是危险废物?简述危险废物的处理方法。

答:(1)危险废物的定义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2)危险废物的处理方法①共处置,是指将难以处置的危险废物有意识地与生活垃圾或同类废物一起填埋。

主要目的就是利用生活垃圾或同类废物的特性,以减弱所处置危险废物的组分所具有的污染性和潜在危害性,达到环境可承受的程度。

②单组分处置,是指采用填埋场处置物理、化学形态相同的危险废物。

③多组分处置,是指在处置混合危险废物时,应确保废物之间不发生反应,从而不会产生毒性更强的危险废物,或造成更严重的污染。

④预处理后再处置,是将某些物理、化学性质不适于直接填埋处置的危险废物,先进行预处理,使其达到入场要求后再进行填埋处置。

目前的预处理的方法有脱水、固化、稳定化技术等。

2.判断下列废物中哪些属于危险废物:医院临床废物、垃圾焚烧处理残渣、厨余垃圾、含锌废物、含醚类废物、日光灯管、废染料涂料、无机氟化物废物、建筑垃圾、废Ni/Cd 电池、含钡废物、焚烧炉飞灰、庭院垃圾、废压力计。

答:其中属于危险废物的有医院临床废物、垃圾焚烧处理残渣、含锌废物、含醚类废物、废染料涂料、无机氟化物废物、废Ni/Cd电池、含钡废物、焚烧炉飞灰。

3.危险废物填埋场管理包括哪些内容?答:填埋场运行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点:(1)入场的危险废物必须符合填埋物入场要求,或须进行预处理达到填埋场入场要求。

(2)填埋场运行中应进行全覆盖,避免在填埋场边缘倾倒废物,散状废物入场后要进行分层碾压,每层厚度视填埋容量和场地情况而定。

(3)在不同季节气候条件下,应保证填埋场进出口道路通畅,并且通向填埋场的道路应设栏杆和大门加以控制。

(4)填埋工作面应尽可能小,使其能够得到及时覆盖。

(5)废物堆填表面要维护最小坡度,一般为1﹕3(垂直﹕水平)。

(6)必须设有醒目的标志牌,应满足《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 l5562.2—1995)的要求,以指示正确的交通路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活动,合用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管理”的原则,加强源头管理,开展健康、合理、循环、可持续的固体废物处理工作。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领导,建立健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机构和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指导和协调。

第二章废物的限制与禁止第五条生产者和经营者应当根据固体废物的性质、数量、危害程度等情况,制定固体废物的限制和禁止名录,并向当地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第六条禁止进口以下固体废物:(一)包括放射性废物在内的核废物;(二)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三)其他经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规定的固体废物。

第七条禁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存储以下固体废物:(一)放射性废物;(二)危害人体健康的医疗废物;(三)不符合安全标准或者标准还未制定的危(wei)险废物;(四)未经处理或者处理不当的城市生活垃圾。

第八条禁止使用以下固体废物作为原材料:(一)世界环境保护组织禁止使用的固体废物;(二)包括放射性废物在内的核废物;(三)其他经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规定的固体废物。

第九条禁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国外转移以下固体废物:(一)包括放射性废物在内的核废物;(二)来源于非法采集、运输、处置或者倾倒的固体废物;(三)国家禁止出口的固体废物;(四)未经处理或者处理不当的城市生活垃圾。

第三章废物采集、运输和转移第十条废物采集、运输和转移活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依法进行。

第四章废物处置第十一条废物处置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以安全、环保为前提,利用的原则,加强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动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再循环、资源化和最终处置率的控制。

医疗放射性废物及废源处理方案

医疗放射性废物及废源处理方案

医疗放射性废物及废源处理方案在医疗机构中,医疗放射性废物可以分为两类:固体废物和液体废物。

其中,固体废物主要包括被污染的注射器、针头、手套等一次性器械,以及被污染的纱布、绷带等。

液体废物主要包括放射性核素溶液、洗手间废水等。

针对这些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分类收集:医疗机构应建立分类收集废物的制度,将放射性废物和普通废物分开存放,确保不发生混合。

为了方便分类收集,可以在医疗机构内设置不同颜色的废物箱,以便于员工正确分类投放。

2.密闭包装:对于放射性废物,应采取密闭的包装方式,以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

被污染的注射器、手套等一次性器械应密封在塑料袋中。

同时,还可以使用特殊的密闭容器储存放射性核素溶液等液体废物。

3.标识和记录:医疗机构应在包装容器上标明放射性废物的特殊标志,以防止误操作和发生意外。

同时,还需要建立废物记录系统,记录放射性废物的种类、数量、产生日期等信息,以便于追溯和管理。

4.定期收运:医疗机构应与具有资质的废物处理单位进行合作,定期安排废物的收运和处理。

这些废物处理单位需要具备放射性废物处理资质,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处理。

在废源处理方面,医疗机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原位处理:医疗机构可以在院内设立废源处理设施,对废源进行处理。

一些小型医疗机构可以使用放射性核素沉淀仪等设备,通过放射性核素沉淀、沉降等物理化学方法将废源处理为固体废物。

2.外包处理:医疗机构也可以将废源外包给具有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这些单位通常具备更专业的处理设备和技术,能够有效处理各类废源。

无论是医疗放射性废物还是废源,处理的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医疗机构在进行放射性废物和废源处理时,应与监管部门密切合作,定期开展回访和检查,确保废物的处理符合规范,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总之,医疗放射性废物及废源的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废物处理制度,采取分类收集、密闭包装、标识和记录、定期收运等措施,并与具备资质的废物处理单位进行合作,以确保放射性废物和废源的安全处理和处置。

戴树贵-环境化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戴树贵-环境化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戴树贵-环境化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环境化学思考题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 绪论作业习题:● 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 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讨论习题:● 如何认识现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 思考题:● 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 水环境化学作业习题:● 请推导出封闭和开放体系碳酸平衡中*23H CO ⎡⎤⎣⎦、3HCO -⎡⎤⎣⎦和23CO-⎡⎤⎣⎦的表达式,并讨论这两个体系之间的区别。

● 请导出总酸度、2CO 酸度、无机酸度、总酸度、酚酞酸度和苛性酸度的表达式作为总碳酸量和分布系数(α)的函数。

● 在一个pH 为6.5、碱度为1.6mmol/L 的水体中,若加入碳酸钠使其碱化,问需加多少mmol/L 的碳酸钠才能使水体pH 上升至8.0。

若用NaOH 强碱进行碱化,又需要加多少碱?(1.07mmol/L ,1.08mmol/L )● 具有2.00×10-3mol/L 碱度的水,pH 为7.00,请计算*23H CO ⎡⎤⎣⎦、3HCO -⎡⎤⎣⎦、23CO-⎡⎤⎣⎦和-OH ⎡⎤⎣⎦的浓度各是多少?(*23H CO ⎡⎤⎣⎦=4.49×10-4mol/L 、3HCO -⎡⎤⎣⎦=2.00×10-3mol/L 、23CO-⎡⎤⎣⎦=9.38×10-7mol/L 和-OH ⎡⎤⎣⎦=1.00×10-7mol/L )● 若有水A ,pH 为7.5,其碱度为6.38 mmol/L ,水B 的pH 为9.0,碱度为0.80 mmol/L ,若以等体积混合,问混合后的pH 值为多少?(pH =7.58)● 溶解1.00×10-4mol/L 的()33Fe NO 于1L 具有防止发生固体()3Fe OH 沉淀作用所需最小H +⎡⎤⎣⎦浓度的水中,假定溶液中仅形成[]2Fe OH +和[]2Fe OH +,而没有形成[]422Fe OH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β射线的电子速度比α高10倍以上,其穿透 力较强,在空气中能穿透几米到几十米 才被吸收;与物质作用时可使其原子电 离,也能灼伤皮肤。
3、 γ衰变: γ射线是原子核从高能级跃迁 到较低能级或跃迁到基态时所放射的电磁 波。这种对原子核的原子序数的原子质量 数都没有影响。某些不稳定的核素经过α或 β衰变后仍处于高能状态,很快再放射出γ 射线而达到稳定状态。
第二节 环境放射性监测
一、放射性与核衰变(核蜕变) 不稳定的原子核有自发改变共核结构的倾
向,这种情况下,从原子核内部放出电磁波或 带一定动能的粒子,降低了核体系能级水平, 从而转化为结构稳定的核。这种现象称为核 (衰)蜕变。 在核(衰)蜕变过程中,不稳定原子核能自发 放出α、β、γ射线,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
人为放射性污染引起的辐射,见表7-5。
α、β、γ射线照射人体后,常引起肌体 细胞分子、原子电离(称电离辐射),使组 织的某些大分子结构被破坏,如使蛋白质 及核糖核酸或脱氧核糖核酸分子链断裂等 而造成组织破坏。
人体一次或短期内接受大剂量照射, 将引起急性辐射损伤。如核爆炸、核反应 堆事故等造成的损伤。
三、有害废物中的有害成分
美国环保局公布: 美国有害废物110种,包含有害化合
物361种, 其中大多数为有机物
见教材338页表7-2
四、有害废物的迁移途径及其危害
1、进入土壤的途径及对土壤的污染 2、进入大气的途径及对大气的污染 3、进入水体的途径及其对水体的污染 4、进入人体的途径及对人体的危害
当时,对人体健康或环境污染造成现实的 或潜在的危害。
2、有害特性
我国对有害固体废物的有害特性定义如下:
1)急性毒性:
能引起小鼠(大鼠)在48h内死亡半数以 上者,并用制定有害物质卫生标准的实验 方法,进行半致死剂量(LD50)实验,来 评定毒性大小。
2)易燃性:
闪点低于60℃的液体、经摩擦或吸湿和自 发的变化具有着火倾向的固体,着火时燃 烧剧烈而持续,以致在管理期间危险。
单位时间内的照射量为照射量率。照射量 的单位限用于X 或γ射线。
(二)、吸收剂量(D=dED/dm)与吸 收剂量率
吸收剂量是当电离辐射(凡与物质直接或 间接作用时能引起物质电离的一切辐射) 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用来表示单位质量 的物质吸收电离辐射能量大小的物理量。 任何1千克物质吸收1焦耳的辐射能量, 其吸收剂量为1戈瑞(Gy)。其它单位 还有拉德(rad),毫拉德。
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 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在固体废物中,凡对人体健康或环境造成危害 或产生潜在危害的统称为有害固体废物(或 危险废物)
危害: 1)引起或严重导致人类或动、植物死亡率增
加; 2)引起各种疾病的增加; 3)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 4)在处理、贮存、运送、处置或其他管理不
五、环境中的放射性
(一)、天然放射性的来源 1、宇宙射线及其引生的放射性核素 2、天然系列放射性核素 3、自然界中单独存在的核素
(二)、人为放射性污染源 1、核试验及航天事故 2、核工业 3、工农业、医学、科研部门的排放物 4、放射性矿的开采和利用
(三)、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放射性核素可通过呼吸道吸入、消 化道摄入、皮肤或粘膜侵入等三种途径 进入人体并在体内蓄积(见图8-3)。通常, 每人每年从环境中受到的放射性辐射总 剂量不超过2毫希沃特(西弗),其中, 天然放射性本底辐射占50%以上,其余是
1、 α衰变: α衰变是不稳定的重核(一般 原子序数大于82)自发放出α粒子(氦核 4He)的过程。
如:226Ra → 222Rn+ 4He
α粒子的质量大,速度小,照射物质时易使 其原子、分子发生电离或激发,但穿透能 力小,只能穿过皮肤的角质层。
2、 β衰变: β衰变是放射性核素放射出β粒 子(即快速电子)的过程。衰变可分为 负β衰变和正β衰变和电子俘获三种类型。
5)放射性:
含有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废物,其比放射性 活度大于1×10-7Bq/kg者;含有人工放射性元 素的废物或者比放射性活度大于露天水源限制 浓度的10~100倍(半衰期大于60天)者。
6)浸出毒性
按规定的浸出方法进行浸取,当浸出液中有一 种或一种以上有害成分的浓度超过表7-1所示 的鉴别标准的物质。
全身大剂量外照射会严重伤害人体的各组 织、器官和系统,轻者出现发病症状, 重者造成死亡。例如,全身吸收剂量达5 戈瑞时,1-2小时内即出现恶心、呕吐、 腹泻等症状,一周后出现咽炎、体温上 升、迅速消瘦等症状,第二周就会死亡, 且死亡率100%,此为致死剂量。
当吸收剂量为4戈瑞时,数小时后出现呕吐, 两周内毛发脱落,体温上升,三周内出现 紫斑,咽喉感染,四周后有50%受照射者死 亡,存活者六个月后才能恢复健康,此为 半致死剂量。
四、照射量与剂量
(一)照射量:X=dQ/dm
照射量是用来衡量X 或γ射线对空气电离本 领的一种量度。单位为伦琴(R),定义为: 1伦琴为用X 或γ射线照射1立方厘米标准状 态(0OC,101.325KPa)的空气使其发生 电离,产生1个静电单位的正电荷和1个静 电单位的负电荷的照射量。1伦=2.58X10- 4C/Kg。
天然存在的放射性核素能自发放出射线的 特性称为天然放射性。人为地通过核反应制造 出来的核素的放射性称为人工放射性。
版权所有, 1997 (c) Dale Carnegie & Associates, Inc.
例如核素226Ra 下图表示:
60Co的(衰)蜕变可用
二、放射性衰变的类型
放射性衰变的类型有三种:即 α、β、γ衰变
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穿透力很 强。
三、放射性活度(强度)与半衰期
放射性活度即核素的蜕(衰)变率,也 就是单位时间内核蜕(衰)变数,可表 示为:
A=-dN/dt 式中N某一时刻的核素数,t 时间。
放射性活度的SI单位为每秒,用符号 秒-1(S-1)表示。单位的专门名称为贝 可,用符号Bq表示, 1贝可=1秒-1。(1Bq=1S-1)
3)腐蚀性: 含水废物或本身不含水但加入定量水后的浸 出液的pH≤2或pH≥12.5的废物,或在55℃以 上时对钢制品腐蚀深度大于0.64cm/a.
4)反应性 在无爆震时就很容易发生剧烈反应; 和水剧烈反应; 能和水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和水混合会产生毒性气体、蒸气或烟雾; 在有引发源或加热时能产生爆炸或爆震; 在常温下易发生爆炸和爆炸性反应; 根据其他法规所定义的爆炸品
早期曾用居里作为放射性活度单位,用符 号Ci表示,目前是和SI单位暂时并用的
并用的专用单位。
lCi=
放射性活度A的大小与N成正比可写成
A=-dN/dt=λN N=N0e- λt log(N0/N)= λt/2.303 式中λ为衰变常数,表示放射性核素在单位
时间内的衰变几率。
当放射性核素因衰变使其原有质量(或原 有核数)减少一半所需时间称为半衰期。 用T1/2表示。T1/2λ=0.693 T1/2=0.693/λ
如吸收剂量为2戈瑞时,经过大约一周的潜 伏期,出现毛发脱落、厌食等症状。吸收 剂量为1戈瑞时,将有20-25%的受照射者 发生呕吐等轻度急性放射病症状。0.5戈 瑞的剂量可使人体血象发生轻度变化。
辐射损伤还会产生远期效应、驱体效应和 遗传效应。远期效应系指急性照射后若干 时间或较低剂量照射后数月或数年才发生 病变。驱体效应指导致受照射者发生白血 病、白内障、癌症及寿命缩短等损伤效应。 遗传效应指在下一代或几代后才显示损伤 效应。
2、固体废物的分类: 按化学性质分为:无机废物和有机废物; 按形态分为:固体的和泥状的; 按危害状态分为:有害废物(或危险废物)
和一般废物; 按来源分为:矿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
城市垃圾(包括下水道污泥)、农业废物和 放射性固体废物等。
二、危险废物的定义及有害特性
1、危险废物的定义 危险废物是指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或根据
例:90Sr的半衰期T1/2为29年,一定质量 的 90Sr衰变掉99.9%需要多长时间。
T1/2λ=0.693 , λ=0.693/ T1/2=0.693/29=0.0239Y-1
log(N0/N)= log(100/0.1)=3=λt/2.303 t=3X2.303/λ=6.909/0.0239=289Y
1Gy=100rad
1rad=1000m rad
单位时间内的吸收剂量称为吸收剂量率。
吸收剂量的概念适用于任何类型、任何能量的 电离辐射,但必须指明物质的种类。
(三)、剂量当量
剂量当量是用来衡量各种辐射所产生的生 物学效应的。
剂量当量(H)=DQN D为吸收剂量,Q是品质因子,其值取决
于电离粒子的初始动能、种类及照射类型。
N为其它修正因子的乘积,ICRP暂时把N取1。
剂量当量的单位为西弗(sv)和雷姆(rem)。 1sv=100rem。
小剂量的电离辐射对个人不会产生明显的伤害, 一个人每年从自然环境中接受的辐射剂量当量 约为1.5~2msv。而大剂量的辐射可能产生严重 的生物学伤害。剂量当量只适用于辐射防护, 适用于容许剂量当量的范围。而不适用于大剂 量率的急性照射,如事故照射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