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消化酶研究进展
鱼类消化道菌群的作用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20 0 6年 第 3
鱼 类 消 化 道 菌 群 的作 用 与 影 响 因素 研 究 进 展 *
陈孝 煊” 吴志新D 周 文豪h
( 中农 业大学水产学院, 华 武汉 4 0 7 ; 30 0 中国农 业科 学院饲料研 究所 , 北京 1 0 8 ) 0 0 1 摘要 微生态 学在鱼类 中的研究较在 哺乳动物 中的研究深度 有较大差距 。本 文介 绍 了鱼类 消化道 菌群对
生动物的微生态学 , 对充实相关理论知识、 改善水产 化管内有甲壳质分解菌 , 摄食藻类的鱼消化管 内则 养殖环境 、 提高水产品质量 , 具有重要 的意义。
含 有木 聚糖 分解 菌嘲 。汤伏生 等 发现鲤 的前肠 壁 的
1 鱼 类 消 化 道 茵 群 的 作 用
细菌大部分靠吸收宿主的营养而生存 ; 而中、 后肠壁 的细菌主要靠吸收食物 中的养分而生存_ ; a 等 4Ds
1 1 营 养作 用 .
肠道细菌生活于鱼肠道内, 需依赖鱼体 自身营 可缺 少 、 可分 割 的一 部 分 。那 么 , 不 宿主对 肠道 菌群 而肠道菌群又有何 反应 呢?鱼 养或分解鱼类的食物团而赖 以生存。同时, 细菌 以 之问有无免疫应答 ,
收 稿 日期 :0 41 8 2 0 20 * 业 部 重 点 渔业 项 目( 9 }9 30 ) 农 渔 51 60 3 资助
陈孝煊 , ,9 2 男 1 6 年生 , 教授, 工作单位 : f 华r 农业大学 水产学院 , J 武汉 4 0 7 300
维普资讯
1 墨 : 3
叠殖 … ~
薤 墨 域 避 Q 生箍 Nhomakorabea 鱼 类对原籍菌群及外籍菌群的免疫作用是不同的。肠 鱼体之问处于动态平 衡 , 从而维持着鱼肠道正常 的 道菌群在鱼类孵化不 久后 即定植下来 , 经过最初的 生理功能 。但 由于肠 内外环境的变化, 如水温、 气压 演替 , 一些适应于肠 道环境 的种类 ( 一般为厌氧菌) 的变化, 病毒感染 , 鱼用药物 的应用等, 均可 以破坏
水产养殖学论文:鱼类消化酶研究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鱼类消化酶研究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摘要】消化酶对于各种生物来讲都至关重要,这些酶类催化生物体内各项生化反应,只有深入研究酶类的功能特性,才能清楚了解其对生物体的作用。
研究鱼类体内消化酶,不仅对生物工程方面的研究也会产生巨大的意义,而且可以很好的应用在水产养殖方面,为养殖者在挑选养殖环境以及饲料方面提供依据。
【关键词】消化酶研究;影响因素;应用酶在生物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生物化学反应都需要酶类的催化才能完成,酶本质是一种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是生物体内的高效催化剂。
它的活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生物的食物来源,身存环境,酶所处温度对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酶可以和体内多种物质进行能量转换,有其独特的生理特性及作用,对生物体来说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物质。
如果能够深入的研究鱼类体内的消化酶,懂得这些酶的功能特性,那么这些研究成果将对水产养殖者配置合适的饲料有重大的意义,另外,研究消化酶对生物技术以及营养学也有一定的帮助。
一、鱼类体内消化酶种类鱼类体内的消化酶种类繁多,其中含有蛋白酶,蛋白酶又包括胃蛋白酶、肠蛋白酶等。
淀粉酶包括肝胰腺淀粉酶等。
有的鱼类还含有脂肪酶,多种酶类相辅相成,催化鱼类体内各项生物化学反应,为鱼类提供生命动力。
(一)胃蛋白酶胃蛋白酶是鱼类体内众多酶中的一种,存在于有胃的鱼体内,能够适应强酸环境。
胃蛋白酶最初是存在于细胞中的没有活性的一种颗粒物质,在其他蛋白酶或者胃分泌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有活性的蛋白酶来进一步对蛋白质进行催化。
由于鱼类胃部分泌消化液为酸性,胃蛋白酶能存在于此处进行一系列的催化作用,必然适应了酸性环境,所以,大多数鱼类胃蛋白酶都可以在强酸环境下存在并完成相关反应的催化。
例如一些软骨鱼或者硬骨鱼体内的胃蛋白酶能够适应强酸环境,大多数可以正常发挥催化作用。
有相关权威研究表明,鱼类胃蛋白酶的PH值在4以下。
胃蛋白酶受温度影响较大,从30度到60度,酶活性都有不同的变化。
所以根据鱼类体内的胃蛋白酶的特性,养殖鱼类要选择合適的水温,根据时令的不同适当调节水温。
鱼类消化系统及消化酶的研究进展

摘
要 : 究 明确 消 化 系 统 的发 育和 消 化 酶特 性对 于 开展 鱼 类 的 人 工 养 殖 具 有 重 要 的 指 导 意 义 , 以 为 提 高 研 可
苗 种 培 育 成 活 率提 供 基 础 生物 学 理 论 参 考 , 养 殖 生产 的饵 料 的选 择 及 配 合 饲 料 的研 制 提 供 指 导 。 对
统 的胚 后 发育[ 吴金英 等研 究 了斜带 石 斑 鱼消 1 ,
化系统 的发 育n B sa[] 究 了犬 齿 牙 鲆仔 鱼 , i l。 b 1研
消化 道 的发育 , 常青 等r 1 利用 形 态 学和 连 续组 织 切 片技 术对 出膜后 1 0d的半 滑舌鳎 消 化 系统 ~3
一
外 。虽 然随着 种 类 的 不 同 , 化 道 各段 的形 态 有 、 阶段 , 孵仔鱼 口闭合 , 般仔 鱼 在 1 2日龄 时 消 初 一 ~
53 —
《 河北 渔业 )0 2 第 3 ( ) 1年 2 期 总第 2 9 ) 1期
深层 结 缔 组 织 处 在 发 育 状 态 。进 入 晚 期 仔 鱼 阶
关 键 词 : 化 道 ; 化 腺 ; 白酶 、 粉 酶 ; 性 消 消 蛋 淀 食
开展 鱼类 消化 系统 形态 学与组织 学研究 可 以 深入 了解 其 消化 道及 消化 腺 的结 构 , 对 于 从 结 这 构上 了解 鱼类 的食 性及 消化酶 分泌功 能有 重要 意 义, 同时也 是认 识和 探讨 鱼类摄 食 、 化和 吸收 机 消
制 的基础 和途 径之 一 。
来说 , 内 向外可 分 为 粘膜 、 膜 下层 、 由 粘 肌层 和浆 膜层 [ 。消化腺 是 由上皮 组 织 分 化而 成 的结 构 , 2 ] 有 大小两 种类 型 , 型消化 腺埋藏 在 消化道壁 内 , 小
鲤、鲢、鳙、草鱼消化道消化酶种类和活性的比较研究

鲤 、 、 、 鱼消 道 消 酶种 类和活性 的 比较研 究 鲢 鳙 笪 早 草 肖 化 化
毕冰 孙 中武 肖晓文 尹洪滨 。 , , ,
( .东北林业 大学 生命科学学 院, 1 黑龙江 哈尔滨 10 4 ; 50 0
2中国水 产科学研究 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 . 黑龙江 哈尔滨 ,5 0 0 10 7 )
其 肉质细 嫩 , 美 , 味 营养 丰 者 对鲤 、 、 鱼 、 4种 鱼类 的研 究 鲢 草 鳙 主 要 在食 性 【、 食 强 度 和摄 食 节 律[ ] ¨摄 、 食物 的消
t hhsm bl )是我 国淡 水 渔业 的重 要 经济 鱼类 , i ty ois c i
ez n ymes
鲤 ( y r u apo 、鲢 ( p p tami ty C p i scri) n Hy o hh l c h s h m lr ) 草 鱼 ( t o h rn o o els 、 ( r — oii 、 tx Ce p ay gd n i l )鳙 A i n d u s
2 He o g agRv r i e e eerhIstt, hn s ae f i e cecsHa i 10 7 , hn ) . i n j n ie s r s sac tue C iee l i F hi R ni Acdmyo s r S i e, r n 0 0 C ia F hy n b 5
中图 分 类 号 :9 7 ¥ 1 文献标识码 : A
Ac i e Co p io fDi e tv tv m ars n o g si e Enz m e n g s i e Tr c s i m m o Ca p Cy i s y s i Di e tv a t n Co n r prnu c pi ar o,S l e r po iv r Ca p Hy pht al c h s mo irx, a sCa p Ct n pha y go o del s a h mi ht y lti Gr s r e o r n d n i lu nd Bi h a r A ̄s c t y o ii g e d Ca p i f h h sm b ls
鱼类消化酶研究进展

鱼类消化酶研究进展鱼类消化酶的研究进展摘要:鱼类消化酶是鱼类消化生理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鱼类消化生及其影响因素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综述了鱼类消化酶的分布,以及各种因素对消化喃活性的影响,并重点阐述近年来广泛研究的各种营养因素与鱼类消化酶活性的关系关键词:鱼类;消化酶;研究进展1897年,E .Buchener 成功地从酵母细胞中提取出能催化酒精发酵的酶类,论证了在主要放能代谢途径中,起催化作用的主要酶类可以不依赖于细胞的结构而起作用。
在此之前,人们一直认为酶类与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1926年,Sulluner 从刀豆提取液中分离出了酶结晶,并提出了酶是蛋白质,但在当时却未被接受。
直到1936年,提炼了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结晶,酶是蛋白质的观点才建立起来。
酶是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生物体内的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它具有催化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而且酶的活性可以被调节,与不同能量形式的转化密切相关。
因此,酶在生物体内起着非常独特和关键的作用。
消化酶是酶的一种,具有酶的所有特征,主要是消化腺和消化系统分泌的具有消化作用的酶类。
它能将食物大分子消化分解成可被生物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从而使生物获得用于维持生命,生长和繁殖等活动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鱼类的消化酶活性是反映鱼类消化生理机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尤其鱼类生活史早期阶段,形态、生理等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各种消化酶的发生是随着消化道的发育而逐步变化完善的。
因此鱼类消化酶的研究对于研制鱼类的配合饵料和阐明其消化吸收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的水产科技工作者也对鱼类的消化酶进行了比较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为人工养殖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 .消化酶的种类与分布消化酶是指由消化系统和消化腺分泌的,起营养和消化作用的酶类。
研究表明,不同的消化酶在鱼类各消化器官内的分布存在差异,同一种酶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分布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鱼类消化酶研究进展

・4・鱼类消化酶研究进展陈进树(福建省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363000)摘要本文概述了当前国内外有关鱼类消化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关键词鱼消化酶研究进展消化酶是消化系统分泌的具有催化食物分解的一类酶,根据其消化对象的不同,大致可划分为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等几种。
消化酶对鱼类的生长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消化酶的消化作用,鱼类将摄人的食物消化分解成可被鱼类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再经过循环系统运输到组织细胞里面,从而获得用于维持其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等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
对消化酶的研究可极大地推动鱼类养殖业的发展,国内外已有大量的有关鱼类消化酶的研究报道。
l鱼类食性和消化酶的关系鱼类的食性与其他动物一样,常因种类不同而异,即使是同一种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或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也不尽相同,但它们的食性总是与其本身的消化酶组成状况密切相关。
H0fer等[1】研究了6种鲤科鱼类和2种丽科鱼类食性与消化酶的关系,Agraw-alL2j比较了肉食性、杂食性、革食性鱼类的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差异;黄耀桐等【3J研究了草鱼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活性与饲料的关系;吴婷婷等研究了鳜鱼、青鱼、草鱼、鲤、鲫、鲢的消化酶活性;桂远明等研究了温度对草鱼、鲤、鲢、鳙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这些研究显示:一般而言蛋白酶活性以肉食性鱼类为最高,杂食性鱼类次之,草食性鱼类最低;而淀粉酶活性则草食性鱼类最高,杂食性鱼类次之,肉食性鱼类最低;鱼类脂肪酶活性与食性的关系与蛋白酶活性与食性的关系相类似,即肉食性鱼类明显高于杂食性鱼类,而杂食性鱼类高于草食性鱼类。
可见鱼类的食性与消化酶的组成有着密切。
2环境因素与消化酶的关系消化酶是一类高效的生物催化荆,但它的催化作用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影响鱼类消化酶活性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水温、水体中的金属离子等。
鱼类属变温动物,环境温度变化将直接影响鱼体内的生理生[11]D吼Ilingc。
生态因子对鱼类消化酶活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第2 8卷 第 2期
20 0 6年 O 5月
海 洋 渔 业
M a ie rn Fih r s sei e
Vo . 8. N . 12 0 2 Ma y, 2 0 06
文章 编 号 :10 0 4—2 9 (0 6 0 0 5 0 4 0 20 )2— 18— 5
ds u s d,wh c o l r v d a i n o ma in fr ma u a t r f a t ca s ita d f r b t rf h i se c i h c u d p o i e a b sc i fr t o n f cu e o ri ilf h de n et s o i f i o e i
p p r h ea in h p b t e ie tv e z me ffs a d e o o ia a t r s c s wa e e e au e, a e ,t e r l t s i e we n d g sie n y s o h n c lg c lf co s u h a tr tmp r t r o i
的。酶的突出特征是它们的高度催化能力和转移性。且酶的活性可 以被调节 , 与不 同能量形式的转化 密切相关。总之 , 酶在生物体 内起着非常独特和关键的作用。消化酶主要是由消化腺和消化系统分泌 的营 消化作 用 的酶类 , 有 酶 的所 有 特征 。依 消化 对象 的不 同大 致 可 以划分 为 蛋 白酶 、 粉酶 和脂肪 酶 具 淀
g o h. r wt
Ke y wor ds: ih;d g sie e z me;wa e e e au e;s l t Fs i e tv n y tr tmp r t r a i y;p ;h a y mea o ni H e v tli n;de it
氨氮胁迫对水产动物生长、消化酶及免疫影响的研究进展

《河北渔业》2021年第5期(总第329期)DOI:10.3969/j.issn.1004-6755.2021.05.012氨氮胁迫对水产动物生长、消化酶及免疫影响的研究进展韩朝婕,陈屹洋,贺振楠,张严匀,周文礼,高金伟,贾旭颖(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4)摘要:为深入了解水体中过量的氨氮对水产动物带来的问题,综述了氨氮胁迫对水产动物的生长、消化酶、抗氧化酶活及免疫机制的影响。
关键词:氨氮胁迫;生长;消化酶;免疫中国是全球水产养殖第一大国,然而,在集约化高密度养殖的迅猛发展形式下,养殖过程中受到各种环境因子的应激影响,尤其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随着养殖时间的变长,水体中的氨氮浓度会不断富集,当氨氮含量达到或者超过水产动物本身耐受限值时,会使得其生长缓慢,代谢能力下降,长期以往会导致其免疫力下降,最终感染多种病菌造成大面积死亡E1_2]o在目前的养殖水体环境中,大部分氨氮来自于养殖动物的残饵分解与代谢物,无机氮主要以钱态氮、非离子氨和亚硝酸氮的形式存在于水体中,氨氮里最有害的毒性物质是非离子氨(NH3),过量的非离子氨会造成水产动物代谢紊乱,影响其离子调节能力,是目前水产养殖中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37〕。
因此,本文综述了氨氮胁迫对水产动物生长、消化酶及免疫的不同影响,以期为后期解决集约化养殖中的问题提供参考。
1氨氮胁迫对水产动物生长的影响水体中的氨氮主要由水产动物未消耗的饲料、排泄等其它有机物的分解产生,是存在于养殖水体中重要的污染物曲。
Zhang等旳通过试验发现,氨氮胁迫的时间越长,浓度越高,会导致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的存活率显著降低,抑制其生长。
已有研究表明,在对“新吉富”罗非鱼(Oreochroms niloticus)进行30d的慢性氨氮胁迫试验中发现幼鱼具有一定的耐受性,但当氨氮浓度超出耐受阈值后,会抑制其生长发育,影响幼鱼摄食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消化酶的研究进展
摘要:鱼类消化酶是鱼类消化生理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鱼类消化生及其影响因素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综述了鱼类消化酶的分布,以及各种因素对消化喃活性的影响,并重点阐述近年来广泛研究的各种营养因素与鱼类消化酶活性的关系
关键词:鱼类;消化酶;研究进展
1897年,E .Buchener 成功地从酵母细胞中提取出能催化酒精发酵的酶类,论证了在主要放能代谢途径中,起催化作用的主要酶类可以不依赖于细胞的结构而起作用。
在此之前,人们一直认为酶类与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1926年,Sulluner 从刀豆提取液中分离出了酶结晶,并提出了酶是蛋白质,但在当时却未被接受。
直到1936年,提炼了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结晶,酶是蛋白质的观点才建立起来。
酶是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生物体内的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它具有催化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而且酶的活性可以被调节,与不同能量形式的转化密切相关。
因此,酶在生物体内起着非常独特和关键的作用。
消化酶是酶的一种,具有酶的所有特征,主要是消化腺和消化系统分泌的具有消化作用的酶类。
它能将食物大分子消化分解成可被生物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从而使生物获得用于维持生命,生长和繁殖等活动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鱼类的消化酶活性是反映鱼类消化生理机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尤其鱼类生活史早期阶段,形态、生理等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各种消化酶的发生是随着消化道的发育而逐步变化完善的。
因此鱼类消化酶的研究对于研制鱼类的配合饵料和阐明其消化吸收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的水产科技工作者也对鱼类的消化酶进行了比较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为人工养殖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 .消化酶的种类与分布
消化酶是指由消化系统和消化腺分泌的,起营养和消化作用的酶类。
研究表明,不同的消化酶在鱼类各消化器官内的分布存在差异,同一种酶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分布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根据反应底物的不同可将消化酶分为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四大类。
1.1蛋白酶
在鱼类的胃中作用最强的消化酶是胃蛋向酶,贮存在细胞中的酶原颗粒在盐酸或活性蛋白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
胰脏是分泌蛋白酶的主要器官,胰蛋门酶需要在肠致活酶的作用下激活为有活性的蛋白酶,而肠粘膜可以分泌有活性的蛋白酶和肠致活酶。
此外,肠内还有来源于肝脏和幽门垂等器官分泌的胰蛋白酶。
用免疫定位技术研究大西洋大麻哈鱼的酶分泌细胞时发现,胃里有大量分泌胃蛋白酶的腺细胞,肠道和胰腺中有大量分泌胰蛋白酶原和胰凝乳蛋白酶原的腺细胞,但是不同鱼类分泌蛋白酶的部位和形式并不完全相同。
1.2脂肪酶
有关鱼类脂肪酶的研究报道较少。
现有研究表明脂肪酶几乎存在于鱼类所有的消化组织器官中,且其活性鱼摄食的食物脂肪含量呈正相关。
鱼类的脂肪酶主要是由肝胰脏分泌。
1.3淀粉酶
鱼类的各种消化器官中均存在淀粉酶,且淀粉酶活性因鱼的种类和消化器官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研究结果一致认为肝胰脏是鱼类淀粉酶分泌的主要器官,有些鱼类的肠道也是分泌淀粉酶的重要器官。
1.4纤维素酶
鱼类消化道中一般不存在纤维素酶,即使存在,其活性也很低。
但是,鱼类饲料中含有适量的粗纤维是维持消化道正常功能所必须的,有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和鱼体增重率,降低饵料系数。
外源纤维素酶在30℃~50℃范围内能保持70%的活性,且在后肠的活性较高。
二、消化酶在鱼体内的分布及其活性
Sullven在研究板鳃类时发现胰脏提出物中含有胰蛋白酶,以酶原的形式存在不具有活性但肠提取物可使其活化。
石目寿老在研究四种海水无胃鱼的消化酶活性与分布时发现了多种消化酶,如淀粉酶、苦杏仁酶、糖原酶、肠激酶等其中蔗糖酶、苦杏仁酶等酶类只在肠中发现,肝胰脏中却没有,因而无法断定所有的淀粉水解酶类都是来源于肝胰脏而被吸附于肠粘膜的。
国内关于消化酶分布研究的首次报道来自黄耀桐和刘永坚对草鱼肠道和肝脏蛋白酶活性与分布进行的初步研究,此研究表明,在草鱼的整个肠道内均有较高
蛋白酶活性,且不同部位的酶活性差别较小,但后肠活性最强。
黄峰等对鲢鳙的胰蛋白酶进行了研究。
龙良启等研究了池养条件下鳗鲡胃肠组织中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
从这些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消化酶活性分布不但与鱼的种类及不同的消化器官有关,此外,鱼类的神经调节也可能参与了消化酶的分泌过程。
因而,消化酶在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分布浓度很难找出共同规律。
三、鱼类食性对消化酶的影响
不同种类的鱼食性不同,食性与其本身的消化酶组成状况密切相关。
郑家声对许氏平鮋消化道中5种与消化吸收有关的酶的分布及活性测定进行研究,认为胃中蛋白酶活性明显高于肠道,但淀粉酶活性明显低于肠道,且肠羧酸酯酶活性明显高于胃,表明许氏平鼬对蛋白
质的初步消化在胃中进行,在肠中进一步消化吸收,而对糖类和脂类的消化吸收主要在肠道中进行。
谭北平对太湖沿岸区几种肉食性鱼类蛋白酶活性的研究表明,肉食性鱼类特别是胃较发达的肉食性鱼类食物消化主要在胃中完成,小肠仅仅是进一步消化由胃排空而来的已被充分消化了的食糜,它的主要功能可能在于吸收营养闭。
Hofer等研究了6种鲤科鱼类和2种丽科鱼类食性与消化酶的关系,Agrawal比较了肉食性、草食性、杂食性鱼类的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差异,结果表明肉食性鱼类含有较高的脂肪酶,而草食性鱼类则含有较高的淀粉酶,这与食物本身的组成成分相对应。
所有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食性与消化酶的组成状况,消化酶活力大小的变化程度密切相关,这也是生物本身的一种适应。
四、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对消化酶的影响
消化酶活性分布不仅与鱼的种类及不同的消化器官有关,还受到饵料、温度、盐度、p H值、季节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鱼类属变温动物,因此环境温度变化将直接影响机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一般情况下消化酶活性随着水温升高而增强。
随着季节的变化,鱼类消化酶活力及其组成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陈品健比较研究了夏、冬两季真鲷仔、稚、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变化,鱼类消化酶活性的高低又直接影响了鱼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因而鱼类在不同季节会表现出不同的生长速度。
鱼类消化酶活性还存在着昼夜变化。
钱国英研究鳜鱼消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和驯化方法对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为肉食性鱼类的驯化技术和相应的生理生化研究提供依据。
结果表明,鳜鱼的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的活性随投饲和摄食活动而变化,投饲后,鳜鱼体内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性缓慢上升;而摄食后,食物进入消化道,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性则迅速升高;在摄食条件下,消化道类胰蛋白酶的活性高于胃蛋白酶。
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关于鱼类仔稚鱼消化酶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
但是由于仔稚鱼个体小,酶含量少,在检测技术上有一定的困难,不同学者以及不同的实验条件所采用的标准定义各不相同,检测技术至今没有统一。
由于不同的鱼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所具有的消化酶组成和活性各不相同,这就使借鉴和比较增加了许多难度,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
在鱼类消化酶的种类分析、分泌、贮存机制,对饵料的适应程度,活性的变化因素等方面的研究也有待于提高。
随着鱼类消化酶研究的不断深人,对鱼类消化酶的组成和活力了解更加深入,可以开发畜禽、水产动物加工后的副产品和下脚料替代鱼粉养鱼,从而降低饲料成本。
鱼类的内脏富含消化酶类,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集中在如何充分利用其价值,增加副产品,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污染物质也会影响消化酶的功能。
污染物如镉,当它在鱼体组织中沉积浓度很大时,会影响到鱼的消化酶活性。
因此,鱼类消化酶活性可以作为环境污染的评价指标,通过测定消化酶活力可以检测环境是否受到污染。
掌握鱼类各阶段消化酶活性的出现与变化有助于了解鱼类对不同成分食物的消化能力,丰富和完善养殖品种的基础生物学和营养学资料,为配制优质的人工饲料和确立鱼类适宜养殖条件提供基础数据,从而指导优化水产养殖业中的饵料问题,为水产养殖业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
主要参考文献
[1]陈进树。
鱼类消化酶研究进展,生物学教学,2009 (12)4~5
[2]黄瑾,熊邦喜陈洁,顾钱洪,鱼类消化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湖南农
业科学,2011,(5) 129~131
[3]刘敏,张辉,鱼类消化酶的研究进展,渔业经济研究,2008,(6)8~10
[4]李军,吴天星,鱼类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因素,水利渔业,2008.(6)30~32
[5]谢一荣,吴锐全,鱼类消化酶的研究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广东饲料,2005,
(2),15~16
[6]黄耀桐,刘永坚.1988.草鱼肠道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初步研究.水生生物学报, 12
(4): 328~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