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民间永不朽

美在民间永不朽
美在民间永不朽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学目标】

了解民间美术的定义及其类别;了解民间剪纸的发展历史、造型特点以及其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的造型特点以及其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

如何运动生动的教学语言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唤起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

【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有民间美术特征的图片

2、学具:剪刀、蜡光纸或红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北京2008年奥运会宣传片》的视频

提问:短片看完了,我想请同学们说说观后的感受。

教师:在这个短篇中作者运用了长城、中国红、剪纸、四合院、中国龙、风筝、花灯等典型的中国符号,经过全新的演绎,使奥运主题和中国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我们刚刚提到的这个短篇中所出现的剪纸、风筝、花灯就是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民间美术。(出示课件)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是民间美术?

(展示图片)现代专业美术作品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的局部和剪纸作品

教师:请同学们从创作者和服务对象这两个角度对这件作品进行比较

学生:

(出示课件)民间美术是广大农村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作,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广泛流传的美术作品。民间美术在古代是相对于“宫廷美术”和“文人士大夫美术”而言的;在现代是相对于职业、专业艺术家的美术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美术。2、民间美术种类(出示课件)

剪纸、年画、刺绣、玩具、民间雕塑

教师:可以说民间美术和劳动人民的生活是相伴相随的。当然在短短的一堂课上我们不可能对它们做全面的了解,我们就其中的一种来进行鉴赏,以点带面的来了解民间美术的风采。

播放视频

教师:大家想一下在这个作品时运用到了民间美术的哪一个种类来进行创意的

学生回答:剪纸

3、剪纸的历史(出示课件)

(1)、最早的剪纸

目前,中国出现的最早的剪纸实物是新疆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对马团花和对猴团花

(展示图片)对猴团花和对马团花

(2)、唐代

师:唐代的剪纸用途更加广泛,还出现了室内装饰剪纸和用作招魂的“人胜”。

(出示课件)

“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唐?杜甫《彭衙行》。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师: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杜甫的这句诗,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

生:剪纸

师:而且这首诗里面出现了剪纸这个词,那么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最早的“剪纸”一词

(3)、宋代

关于剪纸宋代的很多文献都有记载,(出示课件)

周密《志雅堂杂钞》载:“向旧天都街,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随所欲而成。又中瓦有余敬之者,每剪诸家书字皆专门。忽有少年能于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我们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记录下来的剪纸艺人,是北宋的余敬之。

教师: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呢?

宋代已经完成剪纸专业化和商业化的演变。

(4)清代

在清代,因满族人有剪纸的习俗,致使剪纸进入宫廷。

(出示课件)

4、民间剪纸的主要种类

教师:我们先来看一个题目(出示课件)

以下图片分别是剪纸放在不同位置所形成的不同名称,你能猜到哪个与哪个是相连的吗?

学生回答

老师:(出示课件剪纸欣赏)

窗花喜花刺绣花样礼品花挂签(门笺)

(1)、作品的连续性

(展示图片)

剪纸是在纸上剪出或刻出,采用镂空的方式,必须做到线线相连或者面面相连,整个作品是一个整体,每一剪都和下一剪刀相联系,每一个图案都和下一个图案相团结在一起。(2)、超越时间、空间上的限制

展示作品《摘果子》

教师:从这个作品中我们可以得出,民间剪纸艺术是超越了在时间上的限制

展示作品《农家忙》

教师:从这个作品中我们可以得出,民间剪纸艺术是超越了在空间上的限制

(3)、大胆的夸张、概括

展示作品《女娃》

教师:你们在看这个作品的时候首先会把你的眼睛停留在画面的哪个地方

学生:头部

教师:再具体一点

学生:眼睛

教师:在娃娃的眼睛下面剪了一道月牙纹,突出了娃娃的眼睛,教师:这个形象做了什么样的处理

学生:夸张的处理

展示作品《赶鸟的人》

教师:基本上只剪了外轮廓,细微的部分被大大的省略掉了。所以他是对对象进行了什么样的处理?

学生:概括

(4)、南北方剪纸,比较不同点(出示课件)

教师:哪些词可以概括北方剪纸的特点,那些词可以概括南方剪纸的特点

]学生:北方剪纸粗犷豪放

南方剪纸纤巧细腻

郭沫若先生的一首诗,很好总结了南北剪纸的特点: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然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趣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这首诗很贴切的概括出南北方剪纸的不同之处。

民间美术是一种“表意”的艺术,每一幅画中都包含吉祥美好的寓意在里面。

教师:接下来,我先考考你们。我这里有3张作品,我想请你们用四个字来概括每一张画。

(展示图片)“连年有余”、“喜上眉梢”“喜气洋洋”

学生:

教师:那么我们来通过这几件作品分析一下剪纸中的吉祥寓意是通过哪些方式来表达的?

教师:“连年有余”“喜上眉梢”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吉祥寓意的?

学生:谐音

教师:除了用谐音的方式来表意,还有一种表意的方式。

教师:1、富贵吉祥(牡丹、龙凤)2、万寿无疆、长命百岁(仙鹤、乌龟、松树、寿桃)3、幸福美满的爱情(鸳鸯、蝴蝶,花)4、多子多福(老鼠、莲蓬、石榴),

教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意手法?

学生:象征

了解了剪纸的表意,我们就可以针对不同的人群,创作或购买不同形式的剪纸了。

我这里有几张剪纸,请你们帮我判断一下我应该送给谁。

(出示课件)

7、剪纸在现代的运用

(出示课件)

三、学生体验剪纸艺术,教师巡回辅导

四、总结

我们今天了解了一些民间剪纸的知识,并且进行了简单的尝试。希望用所学的知识来美化、装饰我们的生活。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民间美术是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众多门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认识民间美术中宝贵的艺术创作经验,对专业美术创作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民间美术中包含着多民族的艺术创作,应重视民间美术作品的收藏和研究。 2、过程与方法 教师通过展示民间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来自民间,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价值,总结其艺术特点,最后学生谈自己对民间美术的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民间美术重在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价值,懂得弘扬民族精神,要保护民族民间的艺术,提高保护的自觉性是民间美术鉴赏的根本目的。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价值,通过具体作品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作品中包含的丰富的精神内涵,民俗生活内容和植根于民族文化深处的审美理想。 教学难点:中国民间美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思想体系和创作经验的积累,学生容易从专业美术角度挑剔民间美术的不足,教师应当多引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 学生:放过。 教师:如今,放风筝已经是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原本走向衰落的风筝工艺随着放风筝在民众中的普及,又走向了繁荣。 教师问:那你们知道风筝属于哪一种美术门类?

学生答:民间美术。 教师:非常好,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民间美术的海洋(板书课题),了解民间美术给我们带来的别样的美感。 二、讲授新课: 1、民间美术的定义: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 A、教师展示自己带来的民间美术的作品,请学生观看并总结回答以下问题: *这些作品的作者是什么人? *这些作品是用来干什么的? *他们反映了作者的什么? B、教师由学生的回答同学生一起总结出民间美术的定义。 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创作的,用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 C、民间美术与其他美术的区别: 从历史的角度看,是相对于宫廷艺术,从现今角度看是相对于画院学院派的美术。 2、民间美术的发展史: 民间美术是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美术形成的源泉:*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就闪耀着民间艺术的光辉; *魏晋以前的美术创作者主要是工匠; *战国秦汉的石雕陶俑及画像砖的造型及艺术风格上质朴活泼的民间特色; *魏晋到近代,在版画、年画、雕塑、壁画及各种工艺创作中,民间将是仍占绝对优势。 在广大城乡群众中流行的剪纸、刺绣、印染、服装缝制等直接装饰人民生活的工艺美术创作更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高中美术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说课稿人美版

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说课稿)课时:1课时 时间:40分钟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四大问题层层递进。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欣赏课文图板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本课知识容量大,因此我根据教材把握住它的基本精神,以便更有效的传授各知识点。理解相关概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方面要放到课文的整体精神和结构中去才能有利于课堂的深入。并借助于本课或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更形象的认识,而不致陷入概念之中。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3、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 四、教学难点:是第二部分“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第五部分“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这两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其中还有一些专业名词。 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状况,我主要采取“激发启发──引导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视频、图片欣赏,实物观察和触摸,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学生,组织讨论,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并巧妙导出本科课题。要有新意,有气势,有激情,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志,。再给学生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观欣赏艺术作品并自主探究、亲手创作,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

美在民间永不朽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 教材版本:人民美术出版社 授课年级:高一 学生分析:高一学生的整体素质一般,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标准仍单一、稚嫩,存在表面化,也不能较好的运用。很多学校初中美术课形同虚设,这就造成高中美术本身就和初中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缺乏一种"连续性"。在教学中更应注意通过作品欣赏、激发与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在学生掌握民间美术欣赏方法与欣赏程序的同时,增加美术技能、技法的练习,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价值、审美情趣,同时又能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审美选择,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为学生动手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状态,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十分关注流行,对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只留于表面。审美能力的培养,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材分析: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欣赏民间美术作品首先要搞清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了解民间美术的一般审美特征,初步掌握民间美术的一般欣赏要点。 民间美术是在我们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它存在于劳动群众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其品种浩繁,本课选取了剪纸、年画、刺绣、玩具、民间雕塑等几类典型的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进行介绍,分析其各自特有的造型特征及审美趣味,使学生初步地、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辉煌成就,理解学习掌握民间美术基础知识,不仅仅是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

高中美术《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习俗的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并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及欣赏水平。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了解家乡本土的美术,进而热爱乡土美术,并逐步提高传承乡土美术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如何界定民间美术? 2、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 教学难点:1、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2、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 教学方法:展示我国民间美术的相关图片和影响资料,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及自己创作的方式,培养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相关民间美术图片资料、课本等。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民间美术作品实物、创作材料。 教学过程

导入: 在上课之前,我想先进行一个课前五分钟讨论,快要过年了,大家的心情一定特别高兴,过年之前各家各户都要忙碌一大阵子,大家能说说我们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是通过何种方式呈现出一派喜庆欢乐的气氛的呢? (学生讨论回答:大扫除、贴门神、对联、窗花、放鞭炮、舞狮子等) 讲授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中国民间美术,接下来,请各组展示自己收集的民间美术作品,并简单地介绍自己收集的理由。 (学生讨论回答) 下面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本中关于民间美术的文字说明,然后用简单地语言谈谈该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民间美术是广大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作,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广泛流传的美术作品。) 下面老师带领大家去山西农村,请大家认真观看看看,那里的人们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过年的,哪里的民俗和我们安徽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看后讨论回答) 我国的民间美术品广博而丰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我国民间美术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有:剪纸、年画、刺绣、玩具、雕塑) 探究平台:下面我们就来分别欣赏三种民间美术形式 1、剪纸:剪纸可以用来表达喜庆与祝福,是最普遍最单纯的民间美术,剪纸还是各种民间美术的基础。欣赏剪纸作品《喜上眉梢》、《年年有余》,并试着分析它们的寓意。 2、刺绣: 中国有四大名绣,分别是:苏绣、粤绣、蜀绣、湘绣。刺绣的应用范围很广,我们来看能用在什么地方?(学生思考回答:可用于服装、鞋帽、枕头、帐帘、钱包、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6课 中国民间美术 教学设计(试讲)

第16课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特点,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以“欣赏美、了解美、评价美”为线索,尝试把“搜集资料→阅读欣赏→讨论探索→评价延伸”的研究型学习方式引入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和多种实践,使学生走近民间美术、走近生活,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年画、刺绣、剪纸等民间美术。教学难点: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 教学方法: 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教具,并提问学生,组织讨论,这样多法并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课型:欣赏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来自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我试讲的课题是《中国民间美术》,下面我开始进行今天的讲课。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 春节不仅有同学们喜欢的红包,还有热闹喜庆的节日气氛。那增添节日气氛的形式或行为有哪些? 是的,比如说春联、门神、窗花、年画等等都在烘托着我们春节的喜庆气氛。这些都是我们的民间艺术品,也是我们的民间美术。那我们就跟着这喜庆的气氛一同进入第16课——中国民间美术吧!(板书:中国民间美术) 二、教学新知 1、如何界定民间美术? 同学们,那我们应该如何去界定民间美术呢?(板书:概念) 民间美术是广大农村劳动人民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作的,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广泛流传的美术作品。民间美术在古代是相对于“宫廷美术”和“文人士大夫”而言的,在现代是相对于职业、专业的艺术家而言的美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美术。 2、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板书:种类)

美在民间永不朽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案+课件下载全套! 教材分析:中国民间美术内容种类繁多,寓意深邃,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华之一。本课由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等民间美术,并分析其各自特有的造型特征及审美趣味,使学生初步地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辉煌成就,继承发展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民间美术作品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并逐步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审美的情趣。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题。从而了解家乡本土的美术。进而热爱乡土美 术,并逐步提高传承乡土美术的意识。 3.通过学生欣赏、感受、体验、讨论、评述等过程,培养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及审美特征, 是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 2.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 1.让学生解情况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2.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 教学方法:以竞赛和形式引导赏析,课件展示、启发、建议和小结等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课本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中国民间美术简介视频,导入本课。 带问题观看录像:1.视频中都有哪些民间美术作品? 2.民间美术与其他美术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对联、门神、剪纸、年画、面花、糖人、风筝、刺绣、面人、陶器等 播放录像截图:提示学生录像中出现民间美术的类别,引出民间美术概念及民间美术与其 他美术的区别。 二、问题:如何界定民间美术 教师讲解:民间美术从历史上看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而言的,从现代来看,民间美术是相时于专业美术而言的,它的创造者基本上是从事生产的劳动人民。民间美术的制作材料大都是普通的木、布、纸、竹、泥土,然而制作技巧高超、构思奇巧、很少自然主义的模拟物象,而是善于大胆想像和夸张表现强烈的感情,又常用于人们熟悉的寓意谐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高一《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备课资料

第 16 课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
宋红雨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 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使学生明确学习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 力。b5E2RGbCAP (二)内容结构 本课的教学内容为四大问题层层递进。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 俗的关系,欣赏课文图版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全课分为以下五个部 分:p1EanqFDPw 第一部分是引述。从我国农历新年民俗活动情景中的各类民间美术品引出民间美术的概念,给学生以 感性的认识。 第二部分的标题是“如何界定民间美术?”通过说明民间美术概念的基本含义和特性,引出民间美术中 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DXDiTa9E3d 第三部分的标题是“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通过优秀作品欣赏,具体介绍民间美术中剪纸、年画、刺 绣、玩具、雕塑这五类艺术样式。其中玩具中又分为风筝、泥玩具、布玩具和活动玩具四种;民间雕塑中 又分为石雕、砖刻、木雕、泥人、面人和面塑六种。RTCrpUDGiT 第四部分的标题是“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有什么特征?”举例分析民间美术艺术语言最重要的特征,即 寓意性与象征性。5PCzVD7HxA 第五部分的标题是“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说明民间美术与民俗的紧 密关系,说明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之根。jLBHrnAILg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 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xHAQX74J0X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第二部分“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第五部分“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这两 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其中还有一些专业名词。LDAYtRyKfE 二、教学内容资料 (一)作品分析 赐福生财灶王(山东杨家埠年画) 灶王也称司命主。《敬灶全书·真君劝善文》中记:“灶君乃东厨司令,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 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每逢庚申日,上奉玉帝。终日则算,功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福寿。过多 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灾殃。”在民间,灶王被奉为主宰家庭平安兴衰的一家之主。Zzz6ZB2Ltk 图版中是一幅三段式的灶王图。上层是赐福财神和童子;中层为灶王夫妇及侍从;下层是宅神,两边 有文官、武将和侍从。最下边有聚宝盆和鸡犬。加上画幅两侧的八仙人物,全图共有 32 人。采用阁楼式构 图,画面层次丰富、构图饱满,装饰性很强,同时体现了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dvzfvkwMI1 刘海戏金蟾(河南朱仙镇年画) 刘海即刘海蟾,本名刘操,字昭远,又字宗成。五代时燕山府人(今属北京市人),曾为辽朝进士,后事 燕王刘守光为丞相。公元 911 年,刘守光僭号燕帝,刘操谏之不听,遂托疾挂印弃官而去,改名刘玄英, 道号“海蟾子”。相传后遇吕洞宾(吕纯阳)传授秘法,隐修于太华山、终南山,乃得道成仙,全真道将其奉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课时:1课时 课程名称:《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四个大问题层层递进。而引言给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以下四个问题做了铺垫。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欣赏课文图板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并由举例来分析民间美术艺术语言最重要的特征,即寓意性与象征性。全课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部分的标题是“如何界定民间美术?”通过说明民间美术概念的基本含义和特性,引出民间美术中地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 第二部分的标题是“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通过优秀作品欣赏,具体介绍民间美术中剪纸、年画、刺绣、玩具、雕塑这五类艺术样式。 第三部分的标题是“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有什么特征?”通过举例来分析民间美术艺术语言最重要的特征,即寓意性与象征性。 第四部分的标题是“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说明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

之根。 第五部分是学生思考与讨论和学习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讨论并自我评价,为学生留下一片知识拓展的自由天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并逐步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审美的情趣。 能力目标: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完成智育目标。 情感目标:结合“三生教育”中的生活教育,激发学生对艺术、生活的热爱,增加知识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是完成素质教育的德育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的特征?”针对重点我采用多媒体播放图片、短片、flash、并提出小组讨论的方法来突出重点。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理解民间美术的种类?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和传统文人画造型、传统西化造型有什么区别”。针对这些难点,我主要采用概念分节,把具有代表

第16课 美在民间永不朽教学设计

人美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 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 仁化中学谭利文 课时: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通过介绍我国最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欣赏课文图版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全课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述。从我国农历新年民俗活动情景中的各类民间美术品引出民间美术的概念,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 第二部分的标题是“如何界定民间美术?”通过说明民间美术概念的基本含义和特性,引出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 第三部分的标题是“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通过优秀作品欣赏,介绍民间美术中剪纸、年画、刺绣、玩具、雕塑这五类艺术样式。 第四部分的标题是“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有什么特征?”举例分析民间美术艺术语言最重要的特征,即寓意性与象征性。 第五部分的标题是“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说明民间美术与民俗的紧密关系,说明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之根。 二、教学对象分析 高中的学生处于转折期,身心发展水平接近于成熟状态,但是缺少科学的观察方法与训练,因而产生情绪。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知识和社会素养不断提高,且具有较强的判断、辨别、分析问题和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民间美术的种类接触较少,对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的特征的知识了解也相对匮乏。 这次教授的是高一A1班,该班形象思维很好,具有比较高水平的想象能力,但是注意力不持久。虽在课程编制上讲授了较多不同门类的欣赏知识,但涉及民间艺术的部分不多,欣赏能力及基础知识还是较弱。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 术与民俗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 赏能力。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使学生明 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语言特征。 难点:本课教学难点是第二部分“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第五部分“如何理解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

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3、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教学难点:是第二部分“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第五部分“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这两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其中还有一些专业名词。 教学内容: 一、导入探究课题 (一)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播放视频《俏夕阳》。2006年春节晚会,以唐山皮影艺术为题材的舞蹈《俏夕阳》深受观众的喜爱,以皮影舞蹈的形式烘托出春节欢快喜庆愉悦的氛围。皮影是融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民间文艺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皮影又是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得艺术之根。共同走进中国民间美术。 (二) 学生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 1、感受音画气息由此产生共鸣,并激发学习兴趣。 2、交流本课探究的意图、必要性。 二、新知探究 (一)根据图片和举例让学生分析民间美术的范畴,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多种形式。 (二)就民间美术的三种最具代表的艺术样式作深入探究: 剪纸:学生讨论回答是否见过剪纸作品,反映的是什么内容。教师作详细讲解:剪纸可以用来表达喜庆与祝福,剪纸还是最普遍最单纯的民间美术,剪纸

还是各种民间美术的基础。欣赏黑板上张贴的剪纸作品,可见剪纸艺术的要求很严格。另外,简直不仅可以用剪刀,还可以用刀刻。总结剪纸的三种形式。再来看一幅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五福捧寿》。剪纸中有一雷是做刺绣的底样,北京地区俗称花样子,使用刀具在纸上刻成,内容有花鸟虫鱼各种题材,巧手绘制在枕头、鞋头、肚兜等物品上。学生欣赏实物展示,总结剪纸的种类:分为窗花、刺绣花样、顶棚花、门笺、礼品花等。 刺绣:中国有四大名绣,分别是:苏绣、粤绣、蜀绣、湘绣。刺绣的应用范围很广,我们来看能用在什么地方?学生思考回答:可用于服装、鞋帽、枕头、帐帘、钱包、香包等。接下来屏幕上展示的是苗族妇女的刺绣作品。艺术大师刘海粟对苗族刺绣给与很高的评价:“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苏绣、湘绣比之,难以免俗。”教师说明:少数民族中蕴藏的民间美术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它是中国民间美术中最重要的部分,应引起我们的注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间美术也是多样的,要学会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学习优秀的民间艺术遗产,不断丰富民间美术的宝库。 欣赏“五毒的小布鞋”,提问:民俗中是如何体现民间美术的?民间美术总拿民俗做文章,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思考并回答: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伴随民俗活动而发展的。民间美术的题材与语言多有民俗依据,它必须符合民俗观念、民俗传说和民俗活动的要求;民间文化也离不开民间美术,许多民俗活动都是通过民间美术增加了色彩和情趣;民间美术既是民俗文化的造型载体,更是民族精神的视觉象征。 年画:提问为什么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贴年画?学生思考回答:为了满足纳福迎祥、万象更新的民俗需要。年画种类繁多,题材内容异常丰富,当然如今已不常见了,但在我国部分农村依然保持贴年画的风俗。教师阐述:中国不仅有四大名绣,还有三大年画产地分别是: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欣赏不同类型的年画作品,感受中国民间美术的亲切和生活的美好。 三、创设互动探究平台 (一)欣赏中国民间的剪纸、刺绣、年画、泥塑、玩具等美术作品,让学生思考探究中国民间美术多种类别之间的共性,并回答:就作品的内容和采用的美术形象而言,民间美术有寓意和象征的特点,在造型上,特别概括和质朴、大方;在色彩上,较多采用大红、黄、绿、蓝等较鲜艳的颜色,对比明显,鲜亮而富有

第九课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第九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课时: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认识民间美术是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众多门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认识民间美术中宝贵的艺术创作经验,对专业美术创作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民间美术中包含着多民族的艺术创作,应重视民间美术作品的收藏和研究。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通过展示民间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来自民间,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价值,总结其艺术特点,最后学生谈自己对民间美术的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民间美术重在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价值,懂得弘扬民族精神,要保护民族民间的艺术,提高保护的自觉性是民间美术鉴赏的根本目的。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价值,通过具体作品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作品中包含的丰富的精神内涵,民俗生活内容和植根于民族文化深处的审美理想。 教学难点:中国民间美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思想体系和创作经验的积累,学生容易从专业美术角度挑剔民间美术的不足,教师应当多引导。同时也要指出民间美术中有精华也有封建迷信等方面的糟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民间美术作品若干

学具准备:课本,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 学生:放过。 教师:如今,放风筝已经是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原本走向衰落的风筝工艺随着放风筝在民众中的普及,又走向了繁荣。 教师问:那你们知道风筝属于哪一种美术门类? 学生答:民间美术。 教师:非常好,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民间美术的海洋(板书课题),了解民间美术给我们带来的别样的美感。 二、讲授新课: 1、民间美术的定义: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 A、教师展示自己带来的民间美术的作品,请学生观看并总结回答以下问题: *这些作品的作者是什么人? *这些作品是用来干什么的? *他们反映了作者的什么? B、教师由学生的回答同学生一起总结出民间美术的定义。 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创作的,用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 C、民间美术与其他美术的区别: 从历史的角度看,是相对于宫廷艺术,从现今角度看是相对于画院学院派的美术。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 各位老师好:我是来自xxx大学我的名字叫xxx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课后总结与反思几个方面来讲解我对本课的教学安排。 一、教材分析 首先是教材分析,根据教育学教师要整体把握教科书的原则,对教材做了以下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分四个大问题层层递进。而引言给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以下四个问题做了铺垫。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欣赏课文图板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并由举例来分析民间美术艺术语言最重要的特征,即寓意性与象征性。理解相关概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方面要放到课文的整体精神和结构中去才能有利于课堂的深入。并借助于本课或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欣赏能力。使学生有更形象的认识,而不致于陷入抽象和概念之中。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得出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并逐步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审美的情趣。(2)能力目标: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完成智育目标。(3)情感目标:结合“三生教育”中的生活教育,激发学生对艺术、生活的热爱,增加知识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是完成素质教育的德育目标。鉴于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我得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的特征?”针对重点我采用多媒体播放图片、短片、flash、并提出小组讨论的方法来突出重点。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理解民间美术的种类?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和传统文人画造型、传统西化造型有什么区别”。针对这些难点,我主要采用概念分节,把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放在一起作比较,得出难点。这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攻克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 二、教学方法 为了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我根据高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做了以下了解:高一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虽然掌握了基本的美术鉴赏能力,但他们的头脑中没有系统的知识作为支撑。所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我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探究式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自我实践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而老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践问题的渴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图片的形式很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第一感官接触到实际生活中的民间美术,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的感性认识。(2)分组讨论法:同学们可以通过相互讨论,加深理解,并和老师沟通,也可加深师生感情。(3)活动探究法:根据《新课程标准》中,马斯洛心理学提出的:平等对话,创设探究氛围是非常符合当今教学理念的。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三、学习方法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想让学生懂得自主学习,就得吸引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采取以下学习方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

第十六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一一中国民间美术

第十六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一一中国民间美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美术鉴赏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一一中国民间美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四大问题层层递进。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欣赏课文图板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本课知识容量大,因此我根据教材把握住它的基本精神,以便更有效的传授各知识点。理解相关概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方面要放到课文的整体精神和结构中去才能有利于课堂的深入。并借助于本课或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更形象的认识,而不致陷入概念之中。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3、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 四、教学难点:是第二部分“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第五部分“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这两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其中还有一些专业名词。 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状况,我主要采取“激发启发—引导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视频、图片欣赏,实物观察和触摸,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学生,组织讨论,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并巧妙导出本科课题。要有新意,有气势,有激情,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志,。再给学生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观欣赏艺术作品并自主探究、亲手创作,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讨论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教学内容: 一、导入探究课题(时间:5分钟) (一)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播放视频《俏夕阳》。2006年春节晚会,以唐山皮影艺术为题材的舞蹈《俏夕阳》深受观众的喜爱,以皮影舞蹈的形式烘托出春节欢快喜庆愉悦的氛围。 皮影是融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民间文艺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皮影又

第16课 中国民间美术

第16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的 ① 认识民间美术是中国美术的重要部分,有众多门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② 认识民间美术中宝贵的艺术创作经验,对专业美术创作有重要借鉴价值。 ③ 民间美术中包含着多民族的艺术创造,应重视民间美术作品的收藏与研究。 2.内容结构 ① 剪纸的多种样式(窗花、门笺、刺绣花样等),丰富的表现手法。 ② 以杨柳青、桃花坞、潍县等地为代表的民间木版年画在题材、构图、色彩等方面的丰富经验。 ③泥塑中的案头陈设品与泥玩具。 ④相关链接:民间戏剧、民间文学。 3.重点和难点 中国民间美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思想体系和创作经验的积累。学生容易从专业美术角度挑剔民间美术的不足,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精神内涵、民俗生活内容和植根于民族文化深处的审美理想。 二、教学过程 1.认识中国民间美术(教师展示一把剪刀和一张彩纸,演示剪纸导入课题) 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 ?中国民间美术分类(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交流对已知民间美术的种类) 民间美术品种极为丰富,既有供玩赏用的造型艺术,又有衣食住行中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又与民俗、宗教及其他民间文艺存在密切关系,形成多种分类法:① 绘画:包括版画、年画、建筑彩画、壁画、漆画、灯笼画、扇面画等。② 雕塑:包括彩塑(寺观彩塑、小型泥人)、建筑石雕、金属铸雕、木雕、砖刻、面塑、琉璃建筑饰件等。③ 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铁制玩具、纸玩具、蜡玩具及综合材料所制玩具等。④ 染织刺绣:包括蜡染、印花布、土布、织锦、刺绣、挑花、补花等。⑤服饰:包括民族服装、儿童服装、嫁衣、绣花荷包、鞋垫、首饰、绒花绢花等。⑥ 家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木器、竹器、漆器、铜器及革制品、车马具等带有装饰及艺术价值者等。⑦ 戏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会造型等。⑧ 剪纸:包括窗花、礼花、刺绣、刺绣花样、挂笺等。⑨ 纸扎灯彩:包括各种花灯、各种纸扎。⑩ 编织:包括草编、竹编、柳条编、秫秸编、麦秆编、棕编、纸编等。食品:面花面点造型、糕点模、糖果造型等。

第十六课 美在民间永不朽

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 中国民间美术 (说课稿) 课时:1课时 时间:40分钟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四大问题层层递进。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欣赏课文图板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本课知识容量大,因此我根据教材把握住它的基本精神,以便更有效的传授各知识点。理解相关概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方面要放到课文的整体精神和结构中去才能有利于课堂的深入。并借助于本课或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更形象的认识,而不致陷入概念之中。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3、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 四、教学难点:是第二部分“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第五部分“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这两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其中还有一些专业名词。 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状况,我主要采取“激发启发──引导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视频、图片欣赏,实物观察和触摸,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学生,组织讨论,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精品说课稿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 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四大问题层层递进。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欣赏课文图板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理解相关概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方面要放到课文的整体精神和结构中去才能有利于课堂的深入。并借助于本课或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更形象的认识,而不致陷入概念之中。 另外,由于本课知识容量大,因此在本节课内,学生、教师共同收集民间美术、实物、图片、视频等资料,联系实际生活,引入与民间美术有关的民俗形式,在增加课程信息量的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使美术欣赏教学更为生动活泼。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种类接触较少,对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的特征的知识了解也相对匮乏,亦对民间美术与民间习俗关系的了解知之甚少,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民间美术不同种类的具有典型、代表、特色、优秀的作品进行鉴赏,领略民间美术的种类、领会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的特征和相关的艺术表现手法,感受和体会民间艺术的美感、塑造健全的高水平的艺术修养、健康高雅的情趣和充实丰富的精神世界。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3、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执教者:王柴慧(东莞市第八高级中学)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四大问题层层递进。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欣赏课文图板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本课知识容量大,因此我根据教材把握住它的基本精神,以便更有效的传授各知识点。理解相关概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方面要放到课文的整体精神和结构中去才能有利于课堂的深入。并借助于本课或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更形象的认识,而不致陷入概念之中。 2.教学目标: 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使学生明确学习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民间美术的概念 ②.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 ③.了解:民间美术的形式表现 过程与方法: ①.认识学习“民间美术”的意义 ②.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③.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喜爱民间美术,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热爱本民族文化,包容多元文化的情感。并培养他们对祖国传统剪纸艺术及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民族艺术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 4.教学难点:是“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 二、学情分析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于成熟状态,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知识和社会素养不断提高,且具有较强的判断、辨别、分析问题和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民间美术的种类接触较少,对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的特征的知识了解也相对匮乏,亦对民间美术与民间习俗关系的了解知之甚少,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民间美术不同种类的具有典型、代表、特色、优秀的作品进行鉴赏,领略民间美术的种类、领会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的特征和相关的艺术表现手法,感受和体会民间艺术的美感、塑造健全的高水平的艺术修养、健康高雅的情趣和充实丰富的精神世界。 三、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状况,我主要采取“激发启发──引导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视频、图片欣赏,实物观察和触摸,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四、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并巧妙导出本科课题。要有新意,有气势,有激情,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志。再给学生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观欣赏艺术作品并自主探究、亲手创作,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讨论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五、教学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