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历史会考纲要整理【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内容:

a 分封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b 被分封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c 诸侯的权力: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d 分封的特点:层层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评价:①积极: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

趋向严密,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格局。

②消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 王全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的矛盾。

(2内容:①核心(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者;

②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对天子来说是小宗,等等。

(3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 “宗”是维系“分”的血缘纽带。

二、识记秦的统一,理解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应用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秦统一全国:公元前 230—前 221年,秦始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皇帝制:特点(内含 :皇权至上(核心、皇位世袭、皇帝独尊,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①内容:以皇权为中心,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设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②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郡县制:(1时间: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秦统一后全面推行。

(2内容:秦始皇把全国分为 36个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 郡设郡守, 县设县长, 都由皇帝直接任命。“县” 隶属于郡。县级以下有“乡” 、“里”两极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从上到下依次为郡、县、乡、里等

(3意义: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即全国军政财大权归中央,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

(2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3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巩固措施:①确立皇帝制度;②中央设三公九卿;③地方设郡

县制;④思想上实行专制政策:焚书坑儒等。

三、识记中央集权的发展,理解君主专制的演进,理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1原因:汉初,地方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 (2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 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 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3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唐中期:(1措施: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拥有较大权力,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

(2结果: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北宋:(1措施:a 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 b 行政: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设通判负责监督; c 财政:地方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

(2结果: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4、元朝:(1措施: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

设行中书省(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

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2影响: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

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1原因: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2目的:为了加强皇权。 (3措施: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

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尚书省握有实权,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3、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 (1措施: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

责决策、审议、执行。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影响:①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

保证了皇权的独尊。②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4、北宋:(1措施:宋初,设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

制约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影响: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5、元朝:(1措施: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相权得到加强。

(2后果: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实行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的人才选拔制度。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时期:选用官吏采取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步入仕途。

3、隋朝: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4、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5、科举制的意义:①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中央集权,为历朝所沿用。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相权不断削落,皇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落,中央的权力不断加强。

四、识记宰相制度的废除,理解军机处的设立。

◆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 ;宰相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

(2措施: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中书省和宰相 ,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秦以来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1原因: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

(2特点: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品级不高,皇帝钦定,跪受笔录,传达皇帝诏令。

(3影响:使全国军政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巩固了皇权专制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

(2消极:皇权的极度膨胀,束缚了人们思想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导致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五、识记希腊文明的摇篮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理解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条件:

(1自然条件:多山多岛环海。 (2经济条件:奴隶制商品经济。

(3文化因素:吸收亚非文明。 (4政治前提:城邦体制。

城邦的基本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希腊民主政治的确立

1、梭伦改革——雅典民主制度奠定基础

内容 :①政治上按财产的多少划分社会等级;②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③组成四百人会议,设立陪审法庭。④废除债奴制。

意义 :动摇了贵族的政治特权,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2、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内容 :①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选举;②设立了五百人会议,各部落轮流执政;

③成立十将军委员会;④扩大公民大会权力,实行陶片放逐法。

意义 :基本上铲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伯利克里改革——达到顶峰

内容:①扩大公民参政范围,可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可以参加公民大会;

②扩大五百人会议的职能;③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④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 ⑤发放观剧津贴

意义 :充分扩大了公民的权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六、识记《十二铜表法》和罗马法的发展、完善;理解罗马法的作用及影响

◆《十二铜表法》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原因 :由于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时间 :公元前 5世纪中期颁布

作用与意义 :罗马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这是罗马法的渊源,也是罗马的基

本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局限: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也保留了一些野蛮的习惯法。

◆罗马法的发展和完善——发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完善:体系最终完成《民

法大全》

1、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时间:公元前 3世纪中叶 -----3世纪

原因:①罗马对外征服地区扩大,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公民法无法适应

新的变化。

②为了巩固统治,罗马帝国对各行省上层人物大量授予公民权,对外邦人给予司法保护;从 3世纪开始,帝国内部自由民间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消失。

2、《民法大全》

时间:公元 6世纪,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编制《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罗马法的作用及影响

(1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 (2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3对西方近代法制产生重大影响

局限: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维护奴隶制度 ,男女权利不平等。实质:维护奴隶制度。

七、识记光荣革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理解议会权力的确立。

◆光荣革命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

◆《权利法案》

时间:1689年

内容: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目的:在于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作用:(1君权受到法律的严格制约。 (2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形成标志:1721年沃尔波尔主持内阁会议,英国责任内阁开始逐渐形成,沃尔波尔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

内阁构成:首相和内阁成员

内阁的特点:(1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 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 与首相共进退。 (2 内

阁名义对国王负责, 其实是对议会负责。 (3多数党的领袖才会被国王任命为首相。

首相有权提名内阁成员。 (4首相实际掌握国家大权。

八、识记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应用美国 1787年宪法及

评价。

◆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1781年,美国独立。但松散的邦联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美国 1787年宪法及评价

理论来源:欧洲启蒙思想,特别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宪法内容:(1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

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也有一定的自治权。 (2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分为

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归总统,司法权归法院,体现三权

分立原则。

1787年宪法的影响

意义:(1 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 (2 突出“分权与制衡” 原则, 体现

了一定的民主精神。局限 :1、允许奴隶制存在 2、对印第安人、黑人种族歧视。 3、妇女地位低下。

◆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形成:19世纪 50年代中期,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大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