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在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颜色词所表现的中西文化差异

英汉颜色词所表现的中西文化差异一、本文概述颜色,作为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各种文化和语言中也有着深远的象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
我们将通过对英汉颜色词的分类、历史演变和象征意义的研究,来揭示这些颜色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独特内涵和深远影响。
我们将对英汉颜色词进行分类,比较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在数量和种类上的差异,以及这些颜色词在各自语言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然后,我们将探讨英汉颜色词的历史演变,了解这些颜色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分析英汉颜色词的象征意义,以及这些象征意义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如红色、白色、黑色等颜色词,来展示它们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不同象征意义,以及这些象征意义如何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我们将总结英汉颜色词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并探讨这些差异对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影响。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颜色词,从而加深对中西文化差异的理解和认识。
二、颜色词在中西方文化中的象征意义颜色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体系中,除了基本的指称功能外,还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这些象征意义往往源于各自文化的历史、传统、习俗和宗教信仰,因此,在理解和运用颜色词时,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文化中,红色是最具象征意义的颜色之一。
它通常与喜庆、吉祥、繁荣和尊贵相关联,如春节的红包、婚礼的红妆和皇帝的龙袍等。
红色还象征着革命和进步,这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比之下,在西方文化中,红色往往与危险、愤怒、热情和爱情等情感相关联,如红灯区的标志、斗牛士的红布和情人节的玫瑰等。
白色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与纯洁、高雅和哀思相联系,如白色的婚纱、白色的百合花和葬礼上的白花等。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白色则更多地与纯洁、神圣和和平相关,如新娘的婚纱、教堂的天花板和和平鸽的羽毛等。
试论英汉语言中颜色词“white(白)”的联想意义及差异

试论英汉语言中颜色词“white(白)”的联想意义及差异作者:陈静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16期摘要:颜色是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一定光波所引起的视觉现象,是人眼视觉的一种基本特征。
简单说,颜色就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
在人类语言中存在着大量记录颜色的符号——颜色词,这些词语在语言中被广泛使用,从而使其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
由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阶层对颜色的感知不同,因此赋予其各种联想意义。
关键词:文化;基本颜色词;联想意义;差异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6-0067-02一、引言颜色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奇妙的自然现象。
随着人类历史的步伐,颜色与人们生产、生活、审美情趣息息相关,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颜色符号反映在人类语言中就是颜色词,一种语言的颜色词,不仅反映出客观物质的属性,而且体现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领悟及概括总结。
颜色词往往不同程度地带有善恶、美丑、尊卑、褒贬等伦理观念或道德评价。
(一)词语的联想意义词语的联想意义这个概念属于语义学研究的范围。
不同的民族由于在地理、民俗、宗教及价值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表达同一理性概念的词,在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作用下必然会产生附加在词汇本身概念之外的不同的联想意义。
这种联想意义与词义本身没有必然联系,而是对话双方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在特定的语境中,对于一个词所产生的某种特定感受。
不了解这种联想意义的差别,就不能完全接受一个词所承载的全部语言信息量。
有些词语在中西方文化中含有相同的基本义,但联想意义部分相同。
原因在于,人们对自然界中颜色的感受,往往与光谱学家观察颜色所获得的感受大不相同。
在日常生活中,颜色不仅能刺激人的视觉神经,而且会触发人的不同情趣,给人以冷暖、兴奋或压抑等不同感受。
这样,不同民族由于生活环境和心理因素迴异、观察角度不同,对颜色的感受往往不尽相同。
我们知道词语通常由事物的外形或性质,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引发出联想意义。
“黑”、“白”颜色词的英汉文化内涵差异

“黑”、“白”颜色词的xx文化内涵差异摘要:颜色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在文化心理和民族习俗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从黑色、白色的中文和英文含义可以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
了解并掌握这些颜色词汇的差异,对克服中西文化冲突,推动中西文化交流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颜色词;xx;差异自然界是五颜六色的。
颜色在人们心目中会产生特定的含义,引起特定的联想,激发特殊的反应,这就是颜色的社会内涵。
汉语和英语中有不少颜色词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
特别是汉语,自古以来就有丰富多彩的颜色词。
同样,在英语中,也有不少能够折射出西方文化的颜色词。
但由于英汉民族自然环境、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文化背景不同,其内涵意义既有相似点,也有不同点。
下面就中西方文化中黑色和白色颜色词的象征意义进行一些对比和探讨,以期对英语学习者带来些许兴致,提高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热情,以及加深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一、黑色(black)黑色(black)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文化中的联系意义大致相同。
例如,黑色是悲哀的颜色,英美人在葬礼上穿黑色服装,中国人在葬礼上戴黑纱。
英语中的Black Friday指耶稣在复活节前受难的星期五,是悲哀的日子。
同时,黑色都代表黑暗、阴险、邪恶。
比如汉语有黑社会、黑帮、黑幕,而英语中也有类似表达。
如:black money(黑钱,指来源不正当而且没有向政府报税的钱); black market(黑市交易或黑市意为暗中进行政府禁止买卖的商品或外汇的交易,或指进行违法的投机市场); black market price(黑市价格); black day(凶日); black future(暗淡的前途); blackmail(勒索); black list(黑名单)。
但是,黑色在英语和汉语中也有不同的含义。
黑色在中国古代象征尊贵、刚毅、严正、铁面无私、憨直、神秘等褒义。
在戏剧脸谱中,往往用黑色脸谱象征人物的刚直不阿、严正无私或憨直的性格。
英汉基本颜色词“白”的认知语义分析.doc

英汉基本颜色词“白”的认知语义分析摘要:颜色词是词汇系统中很有特色的一部分。
在基本颜色词的词义形成过程中,隐喻认知及转喻认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英汉语言中的基本颜色之一“白”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隐喻和转喻,比较与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白”的认知语义结构的共性和个性,并且简要分析原因。
关键词:英汉颜色词认知语义分析一、引言颜色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尽管全世界语言种类丰富多彩,但颜色词却是各民族语言所共有的,因此对它的认知也就构成人类共同对外部世界认知和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由于颜色词的这些特性,关于英汉颜色词认知语义分析也就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在英汉语言中颜色词认知的异同,同时让我们对其中的原型理论、隐喻、转喻有进一步的了解。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认知范畴作为认知概念存储于大脑中,其外部表现为语言中的词。
因此,认知范畴可称是与词义等同的。
范畴也可以扩大,即使词义范围扩大,从而形成一词多义的现象(赵艳芳, 2001:63)。
颜色词正基于其原型意义,通过隐喻和转喻两种方式向外发散,形成丰富的词义。
在传统语言学研究中,隐喻被看为一种语言现象和一种修辞方式。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和最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
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 & Johnson,1980:4-5)等认为,隐喻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包括人们的语言、思想和行为。
它可被定义为是源域(source domain)到目标域(target domain)之间的投射(mapping)而形成的。
此外,转喻也是一种认知方式,不同的是,转喻是相近或相关联的不同认知域中,一个凸显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总的来说,作为重要的认知模式,隐喻和转喻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语言。
而颜色作为基本范畴,借助这两种认知模式,也拥有了更多的延伸意义。
二、英汉语言中颜色词“白”的认知语义分析作为三原色的综合色,也是最基本、最纯粹的颜色,白色一直都深受人们喜爱。
汉英颜色词“白”及“White”文化内涵比较_0

汉英颜色词“白”及“White”文化内涵比较摘要: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是天然形成的;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又不是一一对应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语言还受文化的制约。
本文旨在通过汉英颜色词“白”与“white”的文化内涵的比较,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使用差异。
关键词:颜色词白white 文化内涵翻译在人类生活的这个神奇的彩色世界里,颜色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是一个民族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具有文化伴随意义的词汇,基本颜色词反映着社会心理、风俗习惯、颜色取向等文化因素方面的差异。
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地理等原因,英语和汉语的许多基本颜色词都反映了各自民族的文化特点。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认识到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基本颜色词不可避免地成为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障碍。
他们表现一定的等值性的同时,也常常体现不同的甚至是对峙的深层内涵,从而使译者两难。
在译文读者的接受习惯与原文的精神之间,若顾“此”,则失“彼”,反之亦然,难以两全。
因此研究英语和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大量带英汉颜色词“白”与“white”的表达法,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词汇文化内涵进行跨文化分析研究。
一、“白”与“White”的文化内涵的重合所谓重合,只是相对而言,两种语言中的色彩词在文化内涵上不存在绝对重合,相对重合是指英汉两种语言中某些色彩词不仅字面意义相同,而且在许多方面产生相同的联想。
“白”与“White”文化内涵的重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光明和纯洁白色同时象征“光明”和“黑暗”的这种双重性同时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
这里的“光明”其实是一个综合词,融合了“精神”,“幸福和好运”,“完美”,“繁荣”等含义。
汉语中,“光明”这种含义与哲学概念中的“阴”和“阳”有着密切的联系。
阴阳说指出世界是由阴阳两极组成,而“黑”和“白”则分别代表了“阴”“阳”两极。
“阳”,顾名思义,是光明的象征。
“白色”在英汉语言文化中的比较与翻译

“白色”在英汉语言文化中的比较与翻译作者:叶晗修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0年第04期一、白色在英汉语言文化中的差异性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紧密,语言不仅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和容器,同时,语言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反映文化。
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而且蕴含着该民族特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以汉语的“白色”和英语的“white”为例,作为人类最基本的颜色词之一,自古以来就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中英各国语言文化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但由于中英各国在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不同,使得我们在面对同一种色彩时往往会有不同的心里感受、作出不同的主观联想,也使得我们在进行中英之间的跨文化交际与翻译时,会产生一些障碍和误解。
1.“白色”在英语中的文化内涵在西方英语国家,特别是英、美等国,“白色”是一种具有独特社会文化内涵的颜色词,是盎格鲁-萨克逊种族(Anglo-saxon)崇尚的基本色。
正如“红色”“在中国语言文化中所具有的独特地位一样”,“白色”在英语文化中的地位也是独一无二的,是普通人民最喜爱的一种颜色。
对于英、美等国的人民来说,“白色”不仅指一种生理面貌特征,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不仅是对事物属性的客观描述,更是了解本民族文化的一把钥匙。
可以说“白色”已经远远超越了其作为颜色词意义本身,成为西方传统的文化象征意义。
(1)象征着权威和尊贵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白色是神圣的颜色。
长着一对洁白翅膀的天使和死后升入天堂的人穿的都是白衣;牧师身穿白色长袍,则象征着神灵和光明;而宇宙的主宰-上帝也是一身白色长袍的形象出现。
即便到了近代,作为英、美两国最高权力代表的总统府邸也都是白色的,分别叫做白厅(Whitehall)和白宫(Whitehouse).(2)象征着纯洁和高雅西方人的传统婚礼又称为白色婚礼(white wedding),和中国传统的婚礼以红色为主不同,白色是西方婚礼上独一无二的主色调:白色的地毯、白色的鲜花、白色的蜡烛、白色的桌椅、白色的餐具;新娘则是身穿白色的婚纱、头戴白色的头纱、身后跟着天使般的花童抛洒着洁白的玫瑰花瓣......,一切都是那么的唯美、优雅、高贵和纯洁。
“白”与White在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差异

“白”与White在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差异作者:冯延燕来源:《考试与评价》2016年第09期【摘要】“白”与 White都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词,二者的意义和相关词汇在中西两种文化中差异很大。
本文对照一些翻译实例,依据其在文化内涵方面的共同点与差异,从二者的意义分析它们所反映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关键词】白 White 文化差异一、引言不同民族由于生活环境,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宗教信仰,语言心理,行为规范,道德价值,政治观念,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等各方面的差异,人们对自然界中白色的感受,价值判断,所产生的联想意义以及在语言中的运用都有所不同。
现就“白”与 White在英汉语言中的基本含义与象征意义进行分析。
二、“白”与 White在英汉语言中的差异white(白色)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纯洁无暇”(purity)的联想。
在英语中,white(白色)又象征着善良,正义与光明。
例如,在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白天鹅代表纯洁,善良和爱情;白色的鸽子常被喻为和平的象征;英语中的“a white day”指吉日等。
在西方国家中,white (白色)是上帝,天使,幸福,快乐和美貌的象征。
如“The gray past,the white future”(“灰色的过去,洁白的未来”)中,white代表欢乐,纯洁和鼓舞人心的未来岁月。
又如,“white hat”代表好人;“white hands”指“公正廉洁的”;“white knight”指“白衣骑士”;“days with a white stone”(幸福的日子);“snow white”“白雪公主”是聪明,善良和美丽的化身;美国华盛顿的“white-house”(白宫)是国家权力的象征;“white hall”,“白厅”则是英国伦敦中央政府机关集中的街道;西方国家发布的正式文件叫“white book”(白皮书)。
圣诞节是西方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a white Christmas ” 指:“银装素裹的圣诞节”等。
“黑”、“白”颜色词的英汉文化内涵差异

“黑”、“白”颜色词的英汉文化内涵差异摘要:颜色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在文化心理和民族习俗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从黑色、白色的中文和英文含义可以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
了解并掌握这些颜色词汇的差异,对克服中西文化冲突,推动中西文化交流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颜色词;中西文化;差异自然界是五颜六色的。
颜色在人们心目中会产生特定的含义,引起特定的联想,激发特殊的反应,这就是颜色的社会内涵。
汉语和英语中有不少颜色词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
特别是汉语,自古以来就有丰富多彩的颜色词。
同样,在英语中,也有不少能够折射出西方文化的颜色词。
但由于英汉民族自然环境、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文化背景不同,其内涵意义既有相似点,也有不同点。
下面就中西方文化中黑色和白色颜色词的象征意义进行一些对比和探讨,以期对英语学习者带来些许兴致,提高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热情,以及加深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一、黑色(black)黑色(black)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文化中的联系意义大致相同。
例如,黑色是悲哀的颜色,英美人在葬礼上穿黑色服装,中国人在葬礼上戴黑纱。
英语中的Black Friday指耶稣在复活节前受难的星期五,是悲哀的日子。
同时,黑色都代表黑暗、阴险、邪恶。
比如汉语有黑社会、黑帮、黑幕,而英语中也有类似表达。
如: black money(黑钱,指来源不正当而且没有向政府报税的钱); black market(黑市交易或黑市意为暗中进行政府禁止买卖的商品或外汇的交易,或指进行违法的投机市场); black market price(黑市价格); black day(凶日); black future(暗淡的前途); blackmail(勒索); black list(黑名单)。
但是,黑色在英语和汉语中也有不同的含义。
黑色在中国古代象征尊贵、刚毅、严正、铁面无私、憨直、神秘等褒义。
在戏剧脸谱中,往往用黑色脸谱象征人物的刚直不阿、严正无私或憨直的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