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初探

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初探

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初探

发表时间:2018-05-31T15:37:36.567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1月作者:刘文祥[导读]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显得尤为重要。

黑龙江省农垦北兴农场中学刘文祥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恰当整合实践探索培养能力。

一、化学教学与多媒体的恰当整合作用多

危险性实验,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增大了知识容量。实现了资源共享。但多媒体不是万能的,在化学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二)重视学科特点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和主要任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体现,以及课程整合的方式方法作了思考与初探,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时代.,而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它具有以下几个优势:(一)可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热情。(二)可将抽象的化学理论直观化,将微观现象宏观化,便于理解学习。(三)可模拟错误实验操作。(四)可模拟,力所能及的实验必须让学生亲自做。(三)注重实效。所以只有在化学教学中,既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又要结合学科特点,更要结合实际,做到化学教学与多媒体的恰当整合,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增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实践探索

(一)课堂导入

一个成功的导入环节,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使学生投入到寻求探索的课堂活动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精彩的课堂导入环节,无疑可为整堂化学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有时导入只靠教师叙述还不能使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最高点,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例如在讲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时以“格林太太是位漂亮、开朗、乐观的妇女。当她开怀大笑时,人们可以发现她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中镶有两颗假牙:其中一颗是黄金的----这是她富有的标志;另一颗是不锈钢的-----这是一次车祸留下的痕迹。令人百思不解的是,格林太太自车祸后经常头疼、夜间失眠、心情烦躁,医生绞尽脑汁,病情仍未好转,最后一位年轻化学家为其揭开病因。”在老师叙述时再配上多媒体的图片放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讲焰色反应时,先放映奥运会开幕式的烟火,吸引学生眼球,把学生情绪调动起来,接着问这些漂亮的烟火怎么形成的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课堂环节

1、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有部分抽象的,微观的理论知识(如原子的内部结构,物质的溶解过程,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说,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核外电子的排布等),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更感到难于理解。靠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氯化钠的形成过程,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模拟电子的转移,可清晰地把氯化钠形成过程展示给学生。首先在画面上钠原子,可看见钠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紧接着出现氯原子,最外层有七个电子,钠原子的最外层的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上,在这过程中,可以清楚的看到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并且半径变小。而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半径变大。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吸引排斥作用达到平衡,形成离子键,形成氯化钠。学生通过多媒体演示,直观的理解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2、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是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但是有时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有些实验无法直接演示或者学生亲自动手,这时老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例如在讲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这节课时,由于氯气是有毒气体,所以在讲氯气与铜、铁、氢气反应及实验现象时,无法做演示实验,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视频,并记录现象及方程式。事实证明,网上自主学习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习内容,打开了学生的潜能,课堂教学化难为易。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相结合教学的开展,能帮助人们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观

信息技术与化学相结合教学的开展,教师可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结构特点、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将课标所规定的教学目标以学案的形式体现出来,将教材划分为一个一个的探究过程,然后,让学生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一个目标、一个目标来解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的固有特点,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比较等各种途径主动去研究问题,总结规律,以达到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发展各种能力的目的,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在信息技术与化学探究性教学整合的教学活动进程中,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人一机”或“人一人”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发现,使每一位学生实时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学生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的,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水平不同程度地“创造”出知识和能力。而且知识表现形式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不仅可以创设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同时还可以提高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信息的保持时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技术象一缕温馨的风,给化学学科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又似一种催化剂,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无尽活力。只要我们能把它合理的跟新的教材结合起来,我们的化学教学必将呈现出一番全新的景象。参考文献:1、《浅谈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2、《课程标准》2011版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 21世纪的教育将诞生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其基础与催化剂是信息技术。对于生活在21世纪信息时代的人们来说,如果不会使用多媒体电脑,就不会应用电脑快速地获取、处理、检索信息,就不会使用Internet 与外界通信,就无法充分地利用信息资源,也就无法在信息社会中谋求发展。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 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服务于他们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以深化学科教学。 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任何其他教学媒体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时地反馈信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实时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多媒体技术能将抽象问题直观化,静止问题动态化,动态问题过程化,归纳总结对比化,知识查询快速化,解答问题现场化,实验过程模拟化,学习过程游戏化,这样就使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扎实。 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因而既可以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和认识风格的学习者,也可以实施协作式学习策略,为学习者提供对相同问题的多种不同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思考的条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实时地综合各种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等多种信息,不仅有静态信息的形式;而且还有动态信息的属性,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完成传统教育所不易或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特别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动画进行模拟实验,为化学实验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创造了新的模式。 1. 利用虚拟实验进行实验的预习和复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不仅是中学化学的基础,也是引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基本途径。如何做好实验的预习和复习,则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计算机多媒体创造了虚拟实验的空间,用于实验的预习和复习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 利用虚拟实验演示很快、很慢和危险性较大的实验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可展示传统课堂上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很快或很慢的化学进程:如硫酸的工业生产流程、合成氨、布郎运动等;各种分子的空间结构、金属的电化腐蚀等。所有这些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时间、空间和实验条件的限制,难以通过实验向学生直观展示,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印象不

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且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下面我以《原电池原理》教学中,谈谈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的。 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探究的兴趣,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研究与学习欲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使乐学落到实处。教学中导入新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把生活中各种电池展示出来,例如干电池、手机锂电池、电动车电池、纽扣电池等,提出问题这些电池的原理是什么?如何转化成电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真正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引起学生兴趣。 其次,利用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重点体现在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上。在学习原电池的原理时,锌铜原电池的原理是难点,在实验中铜片上有气泡,如何转化为电能?学生不易理解,而传统教学手段往往不得力,这时可以通过在装置连接电流传感器,屏幕上显示装置中的电流曲线图,使学生感受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真实性和直观性,追问实验中铜片上有气泡,产生气泡的原因,继续通过课件用动画展示微观过程:锌片失电子,电子经导线流向铜片,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氢氧根离子向负极锌片移动,阳离子氢离子向铜片移动,获得电子生成氢气,从而使学生对原电池相关的离子移动,电子得失,反应过程有清晰的理解,计算机进行动态的演示,恰恰可以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从而能以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同学,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有学生提出锌片上有气泡,又是什么原因呢?引起学生的注意,参与到分析原因中来,如何避免锌片上产生气泡?继续多媒体演示用盐桥成双液电池,去掉盐桥电流计指针不偏转,并指出盐桥的作用:形成闭合回路,平衡电荷。对调动师生双方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推动作用,诱导学生深入浅出,并主动地参与其中。 另外,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学习兴趣,比如在练习中编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并配以不同铃声响应,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既需要计算机方面的技术,更需要本教师的专业素质,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课下积极向其他老师学习,同时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意识,不断创新,使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把它作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案例 ——《金属的防护和回收》教学设计 枫岭头中学周联春 【设计背景】 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是教育事业进步的动力,信息技术的大量运用,必然给教育系统带来极大的变化。而交互式的计算机系统结合网络多媒体技术,把课本和图形合而为一,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媒体资料自主学习。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网络功能、多媒体服务功能为培养学生的主题意识提供了可能性。笔者在组织《金属的防护和回收》一节教学时,设计利用多媒体局域网及因特网资源组织教学。 【教学分析】 内容分析《金属的防护和回收》是第5章第3节,本节主要内容为:金属生锈的原理、防锈的一般方法;废金属回收的一般意义。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钢铁生锈的研究性学习,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的欲望和分析、归纳能力。认识处理废金属,回收金属的价值,提高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对象分析初三学生已经上过二年多的信息技术课,在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信息素养方面已经具备进行网络自主探究的能力。铁钉锈蚀的实验需提前一周进行,没有办法在课堂上演示,于是将实验过程用网络展示。铁锈蚀的原因、防锈的方法、废金属的知识与废金属回收等,网络上能搜索到很多相关知识,而是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自主建构获取知识,这样印象会特别深刻。 媒体分析微机室室的数十台电脑构成一个局域网,整个局域网与校园网接通,不仅在校内交流信息畅通无阻,而且可以访问因特网。网络以其强大的主动性需求、交互活动方式、开放的空间与广泛的信息来源,启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和探究性潜能。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知道金属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办法。 2、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能力方法目标 1、培养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1 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初探 1.1信息技术在我国教学中的发展过程 我国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 1978年,上海的小学作为校外活动启动了计算机教育。 1982年9月,国家教育部决定,在北大附中、清华附中、北师大附中、复旦附中、华东师大附中进行计算机选修课教学试点,开创了校内计算机教育的历史,这年是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起点。 1986年,在福建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我国中学计发展计算机教育的指导方针,通过了《普通中学电子计算机选修课教学大纲(试行)》,据此,还编写出版了全国通用教材。 1991年10月,在山东济南召开的第四次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94年,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领导,由何克抗、李克东教授带头,组织了“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模式改革试验课题。 1997年,何克抗教授发表的《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系统地介绍了建构主义的由来和发展,从此奠定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新的发展方向的理论基础。 1998年,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有关研究人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提法,第一次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 1999年1月,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在北京师范大学组织召开数十所学校参加的“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项目开题会,“课程整合”项开始走向有组织的研究阶段。 此后,我国计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真正走向了繁荣发展的阶段。其意

义,不仅是名词的变化,而且是信息技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它标志着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方向。 1.2信息技术在教学运用中的发展现状 1.2.1国外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国外提出信息技术辅助课程教学较早的是美国。美国著名的“2061计划”则在更高层次上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相结合的思想。但是1997年4月才开始提供第一批教材和资源。 加拿大在这一领域也不甘落后,自90年代中期以来,各地对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的实验不断增加,并取得良好效果。 日本也于1998年7月,由教育课程审议会发表的“关于改善教育课程基准的基本方向”的咨询报告中,就提出了要求:首先是在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的各个学科中都要积极利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进行教学。 英国、新加坡等许多国家在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也紧随美国之后。 1.2.2国内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发了“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三个重要文件,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在各地如火如茶地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并

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及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及方法 作者:阎玉平文章来源:Teaching and Learning Reference For Middie School Chemidtry2004年第12期点击数: 510 更新时间: 2006-9-15 21世纪是一个以信息为主导的世纪,为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2001年6月,我国颁布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学习工具”。国家明确地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要求提出来,这既反映了目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也说明了“整合”对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整合的关键是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于探求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科课程教学过程有 效整合的规律、途径、模式、策略和方法,最终实现把信息技术教育的任务和学科教学的优化统一在同一教学过程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乃是有效地改善学习。在信息技术没有与课程整合之前,学生的学习仍然进行,并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有效地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就实现纲要指出的信息技术

浅谈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山东省莱芜市凤城高中杨庆祥 0634-6272302 内容概要: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增强了学生参与活动的自觉性,提高了学生思维品质,使学生保持良好地学习注意力,进一步增加了教学的互动信息,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更具有趣味性、直观性。信息技术具有短时高效、增加教学密度、加大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引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等优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促进素质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目标,而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举措,要实现这一举措,必须把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技术的进步紧密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让信息技术融合在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信息技术、化学教学、兴趣、能力、容量、直观、高效。 浅谈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山东省莱芜市凤城高中杨庆祥 新课程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促使我们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上要有一个较大的变革,以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可以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更具有趣味性、直观性,并能实景模拟,把知识与现实连接起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从而活跃思维,提高全体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强烈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最终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通过实验、幻灯、录像、实物投影、多媒体等信息手段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资料、用一幅幅富有生气、富有规律的图案,结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利用信息手段同时提供多个问题,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极大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为积极主动学好化学打下一稳固的基础。如有机化学中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及其命名的教学,因学生初学,概念生疏头绪多,又缺乏空间结构意识和空间想象力,黑板上的平面板书无论如何也难以唤起学生的共鸣,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利用CAI从容不迫地把一种烷烃的结构进行多种不同的展示;比例模型、球棍模型、变换角度旋转、对比与复原、关键部位放大、正误对照剖析等,逼真的主体画面、清晰的比较鉴别、精炼的规律归纳,牢牢地吸引住学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信息手段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创设情境,使学生达到充分的感知,激励学生探究实践,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特别是对宏观和微观中人们平时无法观察的化学现象,以及难以观察的微观世界运动,更能显示出巨大的作用,为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的掌握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基础,克服以往教学只靠口述或做演示实验的弊病,让学生在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去找内在联系,使学生主动提取旧知、探究新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领域,能帮助学生具备各方面的基本素质,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例如新教材化学2(必修)第三单元“饮食中的有机化和物”的教学,笔者安排了一个调查任务:让学生提交一份“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的小短文。为此,笔者先在课堂上展示了利用网络搜集到的丰富多彩的化学知识,吸引了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化学的兴趣。课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一些学生利用网络技术获取信息,主动地将学习视野从书本拓展到网络,搜集到了关于“工业酒精对人体有害”、“各种水果为什么具有不同的香味”、“细菌、病毒是蛋白质和如何杀菌消毒”等许多和生活相关的化学小知识,既扩充了知识面,又培养了自己主动学习、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有助于扩大信息来源,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利用Internet来搜集信息,可大大扩展信息的来源,且快速方便。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及时的搜集高考信息和进行强化训练是必须的,但购买的成套习题集,往往又存在着题型偏旧、信息过时的缺点,用起来有时是事倍功半。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充分利用了Internet这一信息资源,从网上下载最新试卷然后进行精选。这些试题题型新颖、信息准确,给学生作为试题和平时练习,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四. 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有助于教材重点、难点的突破 根据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人体的五个感觉器官中,就记忆百分率而言,视觉占30%,听觉占20%,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视、听并用时,记忆效率可达68%。实验证明,参与的感官越多,学习效果越好。按照巴浦洛夫的说法,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手脑并用”,利用多媒体教学正符合这个理论。学生学习时,抽象思维的障碍、逻辑思维的障碍、语言表达的障碍等在计算机技术的功能下被打通了、降解了、消失了,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

如何把握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

如何把握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 发表时间:2015-01-21T14:46:29.430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4年第12期供稿作者:马乐伟[导读] 有的教师在备课时,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多媒体课件材料,不加取舍地在课堂上应用。山东省昌邑市龙池镇中学马乐伟 261304 【摘要】:本文作者从多媒体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和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两个大的方面进行了探究,从而解析出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的整合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化学教学、误区、整合策略 一、多媒体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1.课件内容没有精选,播放速度太快,教师“满堂灌”变成“电脑+屏幕”模式 有的教师在备课时,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多媒体课件材料,不加取舍地在课堂上应用,使课堂变成了“电脑+屏幕”模式。因为课件内容没有精选,信息量太大,播放课件的速度太快,常常是学生还没弄清楚就一闪而过,浮光掠影,教师从过去满堂讲课变成“电脑+屏幕”的满堂“电灌”。 2.多媒体技术演示实验无法完全达到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 “化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也是化学教学的核心。因此,化学演示实验也是化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或为了提高实验的成功性,一律采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化学实验,根本无法达到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一是无法真实反映实验现象;二是使学生失去提高能力的机会,长期“模拟实验”无法体现化学实验的科学探究功能。 3.教学课件形式豪华化 在制作课件过程中,有些教师没有充分理解媒体元素的特性,不清楚运用多媒体技术主要是解决课堂教学中的什么问题,能够达到什么要求或程度,而是只注重多媒体课件的表现形式,追求过于艳丽的色彩、新颖独特的动?插图、美观好看的按钮、变化多样的文本等华丽的外表,这些豪华的外表强力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从而使教学内容受到了冷落。 二、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可以实现动态?面展示,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将微观方面宏观化,深奥问题浅显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使“教”与“学”更加容易。如在讲到人类面临的自然危机时,可以实时播放环境污染、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面,这样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主动探索的欲望。这种导入新课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多媒体的辅助教学能揭示化学的本质,同时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把声音、图片和文字等形象地展示出来,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反复观看图中的事物,从各个角度观察分析,有的放矢,使学生的观察逐步做到有序而细致,慢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晶体结构”时,可设计NaCl、CO2等结构模型,通过不同角度透视、观察,使学生从课本插图中对晶体结构的平面感觉上升到真实的三维立体空间感觉,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同时也轻松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 化学反应过程也比较抽象、难懂,利用多媒体制成动?就可事半功倍。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和立体的展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和思考。这样学生就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制习题,进行习题训练,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机互动优势,做到“讲、练、议”三者完美结合,通过课堂练习,及时进行教学反馈。一节课既能巩固学生知识,又能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很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给了学生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在练习巩固中使用多媒体展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做到高密度的集中知识训练。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学习效率。既巩固了新知识,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还反馈了信息,并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收获,每个学生都能从中体会到不同程度成功的喜悦。教师可以减少大量的板书书写,从而将有限的时间有效用于对知识点的讲解、剖析和师生的双边交流上,学生也始终处在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本一节课的课堂时间被计算机拓宽和延长了很多。 4.避免实验操作错误演示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在实验教学中,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和规范性是首先应考虑的问题。但某些实验常因一步操作错误而导致实验失败或实验事故发生,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还会伤及学生。为此,教师可将有些易因某一操作错误而引发实验失败或实验危险事故的情况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演示模拟整个实验错误或事故过程,从而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如在加热KMnO4制备O2(用排水法收集)的过程中,在实验结束后,如果学生错误地先移走酒精灯会使水槽中的水回流致使试管炸裂产生危险。教师可以把它制成多媒体课件来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形象具体地展示实验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样就降低了实验的危险性。又如乙烯与溴水的反应,由于溴挥发性大,有毒,我下载网上的实验录像,在课堂上播放,就避免了课堂实验的危险性。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当前影响最广泛的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特点与优势,使之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从而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使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中心地位转变成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和学习伙伴;学生由原来接受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参与者和知识建构者,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2、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第二层)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教学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能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在课上或课下为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创设一定的交流机会,即使不是直接改变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也必然能促进师生感情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层次对信息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互联网和局域网的使用。 3、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第三层) 在此层次,主要采取的教学策略有个别辅导式教学和个别化学习等,虽然教学仍是封闭的、以“知识”为中心,但是,学生有丰富的和优秀软件相接触的机会,对学习有较高的积极性,当学习遇到问题时可以向教师或其他学生请教。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在其遇到障碍或问题时,给予及时的辅导和帮助。最后的评价方式仍以测验

为主。 阶段二: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第一阶段基本上都是封闭的、以个别化学习和讲授为主。在第二阶段,教学观念、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等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教育者日益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为中心,整个教学对资源是开放的,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内的知识时可以获得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按照对学生能力由低到高的培养顺序,可以将此阶段细化为四个层次,每层着重培养的学生的能力分别是: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信息分析和加工能力;协作能力;探索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第一层) 信息社会需要有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而信息能力就是指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如何在广袤的信息海洋中快速、准确的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源,如何迅速的判断资源的价值并对其进行取舍,如何合理的将资源重新组合为己所用,这些都关系到个人和团队的成败。 该层次是所有后续层次教学的基础,在信息社会里,学生只有找到资源才有创作、发明所言。 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第二层) 上一层主要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中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强调学

(完整版)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一、案例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给我们的化学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掀起了一场化学多媒体教学的革命。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多媒体与化学教学过程的融合以及多媒体对化学教学的重要作用。 二、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融合: (一)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好处之一在于辅助于模拟试验,使之生动形象,化学中有很多抽象的物质或反应,比如各种分子模型以及各种化学反应,老师们在讲分子结构的时候可以将模型在电脑上模拟演示,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的定义或结构相结合,增强学生记忆。再比如在讲,我们可以用flash 这一软件做出2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分解成原子然后再组合形成水的过程,这样可以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加深印象,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计算机除了在教学中辅助于模拟试验外还可以对复杂的或随机变化的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如: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硫酸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每滴0.2毫升计算)0.2摩尔/升的氢氧化钠溶液。学生在掌握基本反应原理的基础上,输入所加的氢氧化钠的体积数值,计算机进行处理,绘制出氢氧化钠体积为横坐标,生成沉淀的质量为纵坐标的实时图象。这样大量的数据处理,是常规教学无法做到的,但对于计算机来说却轻而易举。 复习课往往是老师最为头疼的课,在短短的45分钟内要让学生能够练习更多的题目,从而扎实得掌握知识点,这个时候总是恨课堂时间短。其实比较一下用多媒体上复习课,和单用黑板上复习课,就不难看出,同样一节课,使用了多媒体则学生不但能掌握更多的题目,而且能够掌握的更为扎实。求其原因,多是因为多媒体(计算机)省去了老师抄题,读题;学生抄题的过程,从而节省了大量时间,时间多了,补充的内容就多了,学生得到练习的题目也就多了,自然掌握的就扎实。因此多媒体往往是教师复习课的重要武器。 现在学校平均一个班50人左右,很大一个教室,老师在做演示实验的时候

完整版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深度融 合 一、案例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给我们的化学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掀起了一场化学多媒体教学的革命。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多媒体与化学教学过程的融合以及多媒体对化学教学的重要作用。 二、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融合: (一)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好处之一在于辅助于模拟试验,使之生动形象,化学中有很多抽象的物质或反应,比如各种分子模型以及各种化学反应,老师们在讲分子结构的时候可以将模型在电脑上模拟演示,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的定义或 flash,我们可以用结构相结合,增强学生记忆。再比如在讲这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分解成原子然后再组合形成水的过程,这一软件做出2 样可以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加深印象,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计算机除了在教学中辅助于模拟试验外还可以对复杂的或随机变化的信息毫升每滴0.2(进行实时处理。如: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硫酸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摩尔/升的氢氧化钠溶液。学生在掌握基本反应原理的基础上,输入计算)0.2所加的氢氧化钠的体积数值,计算机进行处理,绘制出氢氧化钠体积为横坐标,是常规教学无法做这样大量的数据处理,生成沉淀的质量为纵坐标的实时图象。到的,但对于计算机来说却轻而易举。分钟内要让学生能够练习更45复习课往往是老师最为头疼的课,在短短的其实比较一下从而扎实得掌握知识点,这个时候总是恨课堂时间短。多的题目,用多媒体上复习课,和单用黑板上复习课,就不难看出,同样一节课,使用了多多是求其原因,媒体则学生不但能掌握更多的题目,而且能够掌握的更为扎实。因为多媒体(计算机)省去了老师抄题,读题;学生抄题的过程,从而节省了大量时间,时间多了,补充的内容就多了,学生得到练习的题目也就多了,自然掌握的就扎实。因此多媒体往往是教师复习课的重要武器。人左右,很大一个教室,老师在做演示实验的时候50现在学校平均一个班 坐在后排的学生是很难看清实验现象的,只能听前排同学描述,此时何提前将该实验录制好,上课的时候变做边放录像,这样做到后排的学生既使看不清老师做的课堂实验现象,也能通过录像看个明白。此外实验化学中有很多实验往往是很危险的,但很多学生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是他们很少看到不规范的操作造成的后果,何不让学生真正看到由于不规范操作的结果呢。以CO的毒性为例,CO是有毒气体,因此在课堂实验中不能做一氧化碳实验,那学生就真的不能观察到一氧化碳的毒性吗?其实,我们可以找到有关CO毒性的录像或者制作动画播放给

化学课题《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融合的研究》

大庆市“十三五”期间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申请·评审书 课题类别: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融合的研究课题主持人:薛建平 主持人所在单位:茂兴镇中学 填表日期: 2017-9-8 大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7年

填表说明 一、请按使用计算机如实准确填写本表各项内容。 二、本表报送一式3份,请用A4复印纸双面打印,于左侧装订。除封面外填写本表字体最好使用宋体五号或者小四。 三、本表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请不要随意改变格式和页码内容。 四、请按“填写基本情况表注意事项”的要求准确、清晰地填写各栏内容; 五、本表须经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和所属县区等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和管理职责,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直属高中由学校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和管理职责,加盖公章直接上报。 六、填写基本情况表注意事项 登记号:由市级科研管理部门填写,课题主持人不要填写。 课题类别:经过专家评审确定级别,申报单位不要填写。 课题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24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不要添加副标题。 主持人:限填报一人。一位主持人在一个研究周期内限报一项市级规划课题,且在同一年内作为课题组成员可以参加两项其他市级规划课题研究。 工作单位:按单位公章全称填写。 联系电话:必须填写课题主持人的电话号码。 主要参加者:必须是真正参加课题实质性研究的人员,不包括课题主持人,人数限定为20人以内,参与者和主持人要签字确认。主要参加者同一年内最多参与两项市级规划课题研究。 预期成果:指预期取得的最终研究成果必含研究报告。 如:A.著作 B. 论文(集) C. 研究报告 D. 电脑软件 E. 其他 七、大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教育科学研究所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63311;联系电话:4689330; 八、申请者的承诺 我承诺对本人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如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接受大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委托部门的管理,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申请者(签章): 2017 年 9 月 8 日 请在填表前仔细阅读填表说明

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初探

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初探 发表时间:2018-05-31T15:37:36.567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1月作者:刘文祥[导读]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显得尤为重要。 黑龙江省农垦北兴农场中学刘文祥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恰当整合实践探索培养能力。 一、化学教学与多媒体的恰当整合作用多 危险性实验,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增大了知识容量。实现了资源共享。但多媒体不是万能的,在化学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二)重视学科特点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和主要任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体现,以及课程整合的方式方法作了思考与初探,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时代.,而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它具有以下几个优势:(一)可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热情。(二)可将抽象的化学理论直观化,将微观现象宏观化,便于理解学习。(三)可模拟错误实验操作。(四)可模拟,力所能及的实验必须让学生亲自做。(三)注重实效。所以只有在化学教学中,既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又要结合学科特点,更要结合实际,做到化学教学与多媒体的恰当整合,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增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实践探索 (一)课堂导入 一个成功的导入环节,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使学生投入到寻求探索的课堂活动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精彩的课堂导入环节,无疑可为整堂化学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有时导入只靠教师叙述还不能使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最高点,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例如在讲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时以“格林太太是位漂亮、开朗、乐观的妇女。当她开怀大笑时,人们可以发现她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中镶有两颗假牙:其中一颗是黄金的----这是她富有的标志;另一颗是不锈钢的-----这是一次车祸留下的痕迹。令人百思不解的是,格林太太自车祸后经常头疼、夜间失眠、心情烦躁,医生绞尽脑汁,病情仍未好转,最后一位年轻化学家为其揭开病因。”在老师叙述时再配上多媒体的图片放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讲焰色反应时,先放映奥运会开幕式的烟火,吸引学生眼球,把学生情绪调动起来,接着问这些漂亮的烟火怎么形成的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课堂环节 1、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有部分抽象的,微观的理论知识(如原子的内部结构,物质的溶解过程,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说,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核外电子的排布等),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更感到难于理解。靠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氯化钠的形成过程,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模拟电子的转移,可清晰地把氯化钠形成过程展示给学生。首先在画面上钠原子,可看见钠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紧接着出现氯原子,最外层有七个电子,钠原子的最外层的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上,在这过程中,可以清楚的看到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并且半径变小。而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半径变大。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吸引排斥作用达到平衡,形成离子键,形成氯化钠。学生通过多媒体演示,直观的理解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2、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是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但是有时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有些实验无法直接演示或者学生亲自动手,这时老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例如在讲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这节课时,由于氯气是有毒气体,所以在讲氯气与铜、铁、氢气反应及实验现象时,无法做演示实验,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视频,并记录现象及方程式。事实证明,网上自主学习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习内容,打开了学生的潜能,课堂教学化难为易。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相结合教学的开展,能帮助人们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观 信息技术与化学相结合教学的开展,教师可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结构特点、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将课标所规定的教学目标以学案的形式体现出来,将教材划分为一个一个的探究过程,然后,让学生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一个目标、一个目标来解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的固有特点,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比较等各种途径主动去研究问题,总结规律,以达到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发展各种能力的目的,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在信息技术与化学探究性教学整合的教学活动进程中,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人一机”或“人一人”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发现,使每一位学生实时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学生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的,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水平不同程度地“创造”出知识和能力。而且知识表现形式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不仅可以创设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同时还可以提高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信息的保持时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技术象一缕温馨的风,给化学学科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又似一种催化剂,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无尽活力。只要我们能把它合理的跟新的教材结合起来,我们的化学教学必将呈现出一番全新的景象。参考文献:1、《浅谈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2、《课程标准》2011版

信息技术和化学教学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育教学间的有效融合”初探 作者:颜春邦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第一中学 摘要:信息技术的这种多样化教学策略,对于化学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很有帮助的。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科学素养都有很大作用,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不再仅仅是辅助教与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让信息技术和化学教育教学间实现完美融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化学教育教学融合 一,信息技术简介 “信息技术”,简而言之就是指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处理信息的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在信息获取、传递、加工、存储过程中所运用的技术总和。教育教学中所适用的“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数字化信息技术。 二,化学教育教学的核心

化学教学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重视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重视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通过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积极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和同学间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将学习变成自己的爱好和能力发展的起点。能在未来社会能生活好并能主动服务社会,服务国家和名族,能为快速适应社会变化并为全社会做贡献的健康(生理和心理)人 三,信息技术与化学教育教学融合的必要性和优点 【一】信息技术与化学教育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1.所谓“融合”,是指将两种和两种以上的不同事物合成一体,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 ,当代信息社会,知识呈爆炸性增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优缺点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优缺点 一、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所具有的优势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趋于生动化、形象化 3、增大教学信息量 4、运用多媒体.可优化化学试验 二、多媒体课件的不足: 1、“喧宾夺主” 2、容量大,学生难以吸收 3、课堂教学以多媒体课件代替教师 4、注重形式,盲目运用: 5、课堂教学以多媒体课件代替教师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全国掀起了进行素质教育的高潮,各学校都先后制定了推进新课改的有力措施,其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大变革。多媒体集声音、图案、动画于一身,以其特有的鲜活与生动紧紧抓住广大师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带来了生机活力,也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困惑、茫然。多媒体辅助教学,怎么“辅助”课堂上学生才最受益,这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问题。为了深人了解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现状,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及调查分析,现将多媒体教学在中学化学教育应用中的一些优点和缺点总结如下。 一、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所具有的优势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生动展示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客观演示错综复杂的化学变化,形象演示变化多端的化学现象,动态演示结构精巧的化学仪器装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趋于生动化、形象化 多媒体可以把静态事物动态化,微观问题宏观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理论。 3、增大教学信息量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二、多媒体课件的不足: 1、“喧宾夺主” 在课件的制作中,教师通常使用一些图片、视频、音乐……但过多的使用这些特效的情况下会导致一种“喧宾夺主”的负面影响。学生对一些漂亮的图片或视频感兴趣,而无心去看自己真正应该看的,导致注意力的转移。教师制作课件的主要目的是使教学更好、更有效的进行,而多媒体课件知识一种辅助教学工具,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作,以适当的形式和内容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彻底的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2、容量大,学生难以吸收 多媒体课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习效率,相应的,学生的学习任务也加大。以往传统的板书进度都比较慢,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有足够缓冲的时间。但多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有足够缓冲的时间。但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