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晶体检波器校准与驻波比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二、晶体检波器校准与驻波比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二、晶体检波器校准与驻波比测量实验报告

弦上驻波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弦上驻波实验 目的要求 (1)观察在两端被固定的弦线上形成的驻波现象。了解弦线达到共振和形成稳定驻波的条件。 (2)测定弦线上横波的传播速度。 (3)用实验的方法确定弦线作受迫振动时的共振频率与驻波波长,张力和弦线线密度之间的关系。 (4)对(3)中的实验结果用对数坐标纸作图,用最小二乘法作线性拟合和处理数据,并给出结论。 仪器用具 弦音计装置一套(包括驱动线圈和探测器线圈各一个,1Kg砝码和不同密 度的吉他线,信号发生器,数字示波器,千分尺,米尺)。 实验原理: 1.横波的波速 横波沿弦线传播时,在维持弦线张力不变的情况下,横波的传播速度v与张力F T及弦线的线密度(单位长度的质量)p之间的关系为: 2.两端固定弦线上形成的驻波

考虑两列振幅,频率相同,有固定相位差,传播方向相反的间谐波u i(x,t)=

A cos( kx - wt -扪和 U2 (x, t) = A cos( kx+ st)。其中k 为波数,? 为 u i 与 U2 之间的相位差叠加,其合成运动为: t t) + 就0 = 2J1 cos(fcx —-)cos(wf + )由上可知,时间和空间部分是分离的,某个x点振幅不随时间改变: 川£)= \2A cos(A-.r —< 振幅最大的点称为波腹,振幅为零的点,为波节,上述运动状态为驻波。驻波中振动的相位取决于cos(kx- ?/2)因子的正负,它每经过波节变号一次。所以,相邻波长之间各点具有相同的相位,波节两侧的振动相位相反,即相差相位n。对两端固定的弦(长为L),任何时刻都有: O J1 + T' ?._G—及则rns( —= 0 =Or 则cu^(kL—^) = 0 由上式知,? = n意味着入射波U1和反射波U2在固定端的相位差为n,即有半波损。?确定后,则有kL = n冗(n = 1 , 2, 3, 4)或入=2 +,驻波的频 率为: , a kt v f = — = — = n - J2TT刼2L fn三讪三"金=(佥)£ 式中f i为基频,f n (n>1 )为n次谐波。 3.共振条件:对于两端固定的弦线上的每一列波在到达弦的另一端时都被反射,

滴定管的使用和校正练习

滴定管的使用和校正练习 应用化学2009级刘延 指导老师吴明君 摘要:本文介绍了滴定管的常用校正方法,说明了玻璃仪器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并对50mL的酸式和碱式滴定管进行校正,得出了两只滴定管的校正曲线。 关键词:校正,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误差 The Burette’s corrective and exercise LIU Yan Apply Chemistry,Grade 2009 Directed by WU Ming-jun Abstract:This essay introduced burettes the commonly corrective method,showed the glassware has error's reason and in the use process acidicand the basic burets correcte bereette to 50mL carries on the adjustment,And Has obtained the calibration curve which two buret. 综述: 容量器皿的容积与其所标出的体积并非完全相符。因此,在准确要求较高的分析的工作中,必须对容量器皿进行校准。由于玻璃仪器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在不同温度下容量器皿的容积也有所不同,所以在校准容量器皿时必须在一个共同的温度下进行。 容量器皿常用两种校准方法:相对校准和绝对校准。 相对校准时要求对两种容器之间的容积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时常采用的方法;绝对校准是测定容量器皿的实际容积,常用称量法。 1 实验部分 1.1仪器和试剂: 50mL滴定管,酸式、碱式各一支;锥形瓶(50mL,具有玻璃磨口)一只;温度计一支;蒸馏水;分析天平,凡士林。 1.2试验方法: 1.2.1 酸式滴定管的校正首先把滴定管洗净,检查是否漏液,如果漏液则把滴定管的活塞取出,用吸水纸把活塞和插活塞的孔的水吸干,再在活塞上均匀的涂抹上少量凡士林,切记活塞上有孔的几个面不能涂抹,否则会将孔堵住。当活塞旋转灵活无噪音即可。不再漏液后装入蒸馏水,再排气,并使液面位于零刻度线处。记录实验温度,把锥形瓶洗干净,并把瓶外壁的水分擦干,用分析天平称量后记下空瓶的质量(保留3为小数)。依次将滴定管内的水放进锥形瓶,用分析天平称量其质量,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并记录。分别将几次的数据记录并分析。将上述实验重复做3次,并取平均值。 1.2.2碱式滴定管的校正先洗净滴定管,检查是否漏液,如果漏液,更换乳胶管和其中的玻璃球。。其余操作与酸式滴定管相同。 2 结果与讨论: 2.1酸式滴定管的校正将三次的数据归纳统计记入下表,用滴定管的读数减去上一次的滴定管的读数,算出读出总体积。用分析天平的读数减去上一次的读数,得到总水的体积。实验温度为17.2°C,查表得此温度下水的密度为0.9976g.cm-1[1]。利用V=m/ρ算出水的实际体积。再用实际容量值减去读出总容积,得到总校准值。如表1‐1,表1‐2,表1‐3。 表1‐1式滴定管第一次校正数据 初读数/mL 读出体 积/mL 瓶+水质 量g 实际水 质量g 实际体 积/mL 校正值总校正值 0.00 0.00 53.286 8.00 8.00 61.193 7.91 7.93 -0.07 -0.07

测量学实验报告_1

测量学实验报告 测量学实验报告 测量学(又名测地学)涉及人类生存空间,及通过把空间区域列入统计(列入卡片索引),测设定线和监控来对此进行测定。它的任务从地形和地球万有引力场确定到卫土地测量学(不动产土地),土地财产证明,土地空间新规定和城市发展。 一、实验目的;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实习目的与要求是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认识并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的用途与功能。在该实验中要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测量实习是测量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后的一门独立的实践性教学课程,目的在于: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使之系统化、整体化; 2、通过实习的全过程,提高使用测绘仪器的操作能力、测量计算能力.掌握测量基本技术工作的原则和步骤; 3.在各个实践性环节培养应用测量基本理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二、实验内容 步骤简要:1)拟定施测路线。选一已知水准点作为高程起始点,记为a,选择有一定长度、一定高差的路线作为施测路线。然后开始施测第一站。以已知高程点a作后视,在其上立尺,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选择适当位置为第一个立

尺点(转点1)作为前视点,在转点1处放置尺垫,立尺(前视尺)。将水准仪安置在前后视距大致相等的位置(常用步测),读数a1,记录;再转动望远镜瞄前尺读数b1,并记录 2)计算高差。h1=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a1-b1,将结果记入高差栏中。然后将仪器迁至第二站,第一站的前视尺不动变为第二站的后视尺,第一站的后视尺移到转点2上,变为第二站的前视尺,按与第一站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记录、计算。按以上程序依选定的水准路线方向继续施测,直至回到起始水准点bm1为止,完成最后一个测站的观测记录。 3)成果检核。计算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若高差闭合差超限,应先进行计算校核,若非计算问题,则应进行返工重测。 实习过程中控制点的选取很重要,控制点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保存和安置水准仪的地方,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便于测角量距,边长约60米至100米左右。我觉得我们组测量时就有一个点的通视不是很好,有树叶遮挡,但是那也没办法,因为那个地方的环境所致,幸好我们可以解决.还

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__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

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同组人:自评成绩: 项目: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课程:学号: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减量称量法称取基准物质的方法,巩固称量操作。 2. 掌握用无水碳酸钠作基准物质标定盐酸溶液的原理和方法。 3. 正确判断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的滴定终点。 二、实验原理 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放出HCl气体,直接配制准确度差,因此配制盐酸标准溶液时需用间接配制法。标定盐酸的基准物质常用无水碳酸钠和硼砂等,本实验采用无水碳酸钠为基准物质,以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指示终点,终点颜色由绿色变为暗紫色。 用Na2CO3标定时反应为: 2HCl + Na2CO3 ══2NaCl+H2O + CO2↑ 注意事项: 由于反应产生H2CO3会使滴定突跃不明显,致使指示剂颜色变化不够敏锐,因此,在接近滴定终点之前,最好把溶液加热煮沸,并摇动以赶走CO2,冷却后再滴定。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分析天平,称量瓶,酸式滴定管(50mL),锥形瓶(250mL),量筒(50mL),吸量管(2mL),试剂瓶(250mL),烧杯(250mL),电炉子,石棉网。 试剂:盐酸(A.R),无水碳酸钠(基准物质),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 四、内容及步骤 1. 盐酸溶液(0.1mol/L)的配制 用移液管移取盐酸1.8mL,加水稀释至200mL,混匀,倒入细口瓶中,密塞,备用。 2. 盐酸溶液(0.1mol/L)的标定 用减量称量法称取在270~300℃灼烧至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三份,每份重 0.15~0.22g,称至小数点后四位,分别置于三个已编号的250mL锥形瓶中,以50mL蒸馏水溶解,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10滴,用0.1mol/L盐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紫红色,煮沸2分钟,冷却至室温后继续滴定至溶液呈暗紫色为终点,记下消耗HCl标准溶液的体积。平行测定3次,以上平行测定3次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五、实验结果记录与计算 1. 数据记录

测量学实验报告.

测量学实验报告 2018-09-06 测量学实验报告 测量学(又名测地学)涉及人类生存空间,及通过把空间区域列入统计(列入卡片索引),测设定线和监控来对此进行测定。它的任务从地形和地球万有引力场确定到卫土地测量学(不动产土地),土地财产证明,土地空间新规定和城市发展。 一、实验目的;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实习目的与要求是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认识并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的用途与功能。在该实验中要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测量实习是测量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后的一门独立的实践性教学课程,目的在于: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使之系统化、整体化; 2、通过实习的全过程,提高使用测绘仪器的操作能力、测量计算能力.掌握测量基本技术工作的原则和步骤; 3.在各个实践性环节培养应用测量基本理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二、实验内容 步骤简要:1)拟定施测路线。选一已知水准点作为高程起始点,记为a,选择有一定长度、一定高差的路线作为施测路线。然后开始施测第一站。以已知高程点a作后视,在其上立尺,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选择适当位置为第一个立尺点(转点1)作为前视点,在转点1处放置尺垫,立尺(前视尺)。将水准仪安置在前后视距大致相等的位置(常用步测),读数a1,记录;再转动望远镜瞄前尺读数b1,并记录 2)计算高差。h1=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a1-b1,将结果记入高差栏中。然后将仪器迁至第二站,第一站的前视尺不动变为第二站的后视尺,第一站的后视尺移到转点2上,变为第二站的前视尺,按与第一站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记录、计算。按以上程序依选定的水准路线方向继续施测,直至回到起始水准点bm1为止,完成最后一个测站的观测记录。

驻波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观察弦振动及驻波的形成; 3、在振动源频率不变时,用实验确定驻波波长与张力的关系; 4、在弦线张力不变时,用实验确定驻波波长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4、定量测定某一恒定波源的振动频率; 5、学习对数作图法。 实验仪器: 弦线上驻波实验仪(FD-FEW-II型)包括:可调频率的数显机械振动源、平台、固定滑轮、可动刀口、可动卡口、米尺、弦线、砝码等;分析天平,米尺。 实验原理: 如果有两列波满足:振幅相等、振动方向相同、频率相同、有固定相位差的条件,当它们相向传播时,两列波便产生干涉。一些相隔半波长的点,振动减弱最大,振幅为零,称为波节。两相邻波节的中间一点振幅最大,称为波腹。其它各点的振幅各不相同,但振动步调却完全一致,所以波动就显得没有传播,这种波叫做驻波。驻波相邻波节间的距离等于波长λ的一半。 如果把弦线一端固定在振动簧片上,并将弦线张紧,簧片振动时带动弦线由左向右振动,形成沿弦线传播的横波。若此波前进过程中遇到阻碍,便会反射回来,当弦线两固定端间距为半波长整数倍时,反射波与前进波便形成稳定的驻波。波长λ、频率f和波速V满足关系:V = fλ (1) 又因在张紧的弦线上,波的传播速度V与弦线张力T及弦的线密度μ有如下关系:(2) 比较(1)、(2)式得:(3) 为了用实验证明公式(3)成立,将该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得: (4) 若固定频率f及线密度μ,而改变张力T,并测出各相应波长λ ,作ln T -lnλ图,若直线的斜率值近似为,则证明了的关系成立。同理,固定线密度μ及张力T,改变振动频率f,测出各相应波长λ,作ln f - lnλ图,如得一斜率为的直线就验证了。 将公式(3)变形,可得:(5) 实验中测出λ、T、μ的值,利用公式(5)可以定量计算出f的值。 实验时,测得多个(n个)半波长的距离l,可求得波长λ为:(6) 为砝码盘和盘上所挂砝码的总重量;用米尺测出弦线的长度L,用分析天平测其质量,求出弦的线密度(单位长度的质量):(7) 实验内容: 1、验证横波的波长λ与弦线中的张力T 的关系(f不变) 固定波源振动的频率,在砝码盘上添加不同质量的砝码,以改变同一弦上的张力。每改变一次张力(即增加一次砝码),均要左右移动可动卡口支架⑤的位置,使弦线出现振幅较大而稳定的驻波。将可动刀口支架④移到某一稳定波节点处,用实验平台上的标尺测出④、⑤之间的距离l,数出对应的半波数n,由式(6)算出波长λ。张力T改变6次,每一T下测2次λ,求平均值。作lnλ- ln T图,由图求其斜率。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实验报告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时间: 组别:第组指导教师:组长:组员: 一、实验目的: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溶液)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 二、实验原理:c(标)×V(标) = c(待)×V(待)【假设反应计量数之比为1:1】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0.1000mol/L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10)、甲基橙(3.1~4.4) 四、实验步骤 (一)滴定前的准备阶段 1、检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2、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 3、量取:用碱式滴定管量出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中,并往 锥形瓶中滴加几滴酚酞,现象为。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标准液盐酸,使液面恰好在01 (二)滴定阶段 1、把锥形瓶放在酸式滴定管的下面,将滴定管中溶液逐滴滴入锥形瓶中,滴定时,右手不断旋摇锥形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直到滴入一滴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此时,氢氧化钠恰好完全被盐酸中和,达到滴定终点。记录滴定后液面刻度V2。 2、把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废液缸,用蒸馏水把锥形瓶洗干净,将上述操作重复2~3次。(三)数据处理 注意:取两次测定数值的平均值,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四)误差分析 1、来自滴定管产生的误差: ①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②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 ③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④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 ⑤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2、来自锥形瓶中产生的误差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3、读数带来的误差 如:标准液读数时①先俯视后仰视②先仰视后俯视

基本测量实验报告

基本测量(实验报告格式)、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一:长度和圆柱体体积的测量实验二:密度的测量 二、实验目的实 验一目的: 1、掌握游标的原理,学会正确使用游标卡尺。 2、了解螺旋测微器的结构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螺旋测微器。 3 、掌握不确定度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正确表达测量结果。 实验二目的: 1、掌握物理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2、用流体静力称量法测定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密度。 3、掌握游标卡尺,螺旋测位器,物理天平的测量原理及正确使用方法 4、掌握不确定度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正确表达测量结果 5、学会直接测量量和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正 确表达测量结果 三、实验原理 实验一原理:

1、游标卡尺的使用原理 游标副尺上有n个分格,它和主尺上的(n-1)格分格的总长度相等,一般主尺上每一分格的长度为1mm,设游标上每一个分格的长度为x,则有nx=n-1,主尺上每一分格与游标上每一分格的差值为1-x= (mm)是游标卡尺的最小读数,即游 标卡尺的分度值。若游标上有20个分格,则该游标卡尺的 分度值为=0.05mm,这种游标卡尺称为20分游标卡尺;若游标上有50个分格,其分度值为=0.02mm,称这种游标卡尺为50分游标卡尺。 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原理: 螺旋测微器是依据螺旋放大的原理制成的,即螺杆在螺母中旋转一周,螺杆便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的距离。因此,沿轴线方向移动的微小距离,就能用圆周上的读数表示出来。 3、当待测物体是一直径为d、高度为h的圆柱体时, V =兀* * h 物体的体积为:一4 d2只要用游标卡尺测出高度 h,用螺旋测微器测出直径d,代 入上式即可

弦振动实验报告

弦振动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固定均匀弦振动共振干涉形成驻波时的波形,加深驻波的认识。 2、了解固定弦振动固有频率与弦线的线密ρ、弦长L和弦的张力Τ的关系, 并进行测量。 三、 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波为反射波,取它们振动位相始终相同的点作坐标原点“O”,且在X=0处,振动质点向上达最大位移时开始计时,则它们的波动方程

分别为: Y1=Acos2π(ft-x/ λ) Y2=Acos[2π (ft+x/λ)+ π] 式中A为简谐波的振幅,f为频率,λ为波长,X为弦线上质点的坐标位置。两波叠加后的合成波为驻波,其方程为: Y1+Y2=2Acos[2π(x/ λ)+π/2]Acos2πft ① 由此可见,入射波与反射波合成后,弦上各点都在以同一频率作简谐振动,它们的振幅为|2A cos[2π(x/ λ)+π/2] |,与时间无关t,只与质点的位置x有关。 由于波节处振幅为零,即:|cos[2π(x/ λ)+π/2] |=0 2π(x/ λ)+π/2=(2k+1) π/ 2 ( k=0. 2. 3. … ) 可得波节的位置为: x=kλ /2 ② 而相邻两波节之间的距离为: x k+1-x k =(k+1)λ/2-kλ / 2=λ / 2 ③ 又因为波腹处的质点振幅为最大,即|cos[2π(x/ λ)+π/2] | =1 2π(x/ λ)+π/2 =kπ( k=0. 1. 2. 3. ) 可得波腹的位置为: x=(2k-1)λ/4 ④ 这样相邻的波腹间的距离也是半个波长。因此,在驻波实验中,只要测得相邻两波节或相邻两波腹间的距离,就能确定该波的波长。 在本实验中,由于固定弦的两端是由劈尖支撑的,故两端点称为波节,所以,只有当弦线的两个固定端之间的距离(弦长)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时,才能形成驻波,这就是均匀弦振动产生驻波的条件,其数学表达式为: L=nλ/ 2 ( n=1. 2. 3. … ) 由此可得沿弦线传播的横波波长为: λ=2L / n ⑤ 式中n为弦线上驻波的段数,即半波数。 根据波速、频率及波长的普遍关系式:V=λf,将⑤式代入可得弦线上横波的

滴定管的使用与校正 实验报告

滴定管的使用与校正实验报告 四川农业大学理学院郑蓉周静* 摘要:滴定管是滴定时用来准确测量流出的操作溶液体积的量器。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具塞滴定管,常称酸式滴定管;另一种是无塞滴定管,常称碱式滴定管。酸式滴定管用来装酸性及氧化性溶液,不用于盛装碱性溶液。对于滴定管一类具有较高精密度的玻璃仪器,由于玻璃本身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和其他一些因素,实际容积与标出数并非完全相符。因此,校准是一项对于提高准确度的必要操作。 关键词: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使用校正 The use of burettes and calibration Zheng Rong; Zhou Jing* Abstract: Burettes are used to measure the outflows truly at the time of titration, generally divided into two kinds. One is with plug often called acid burette, the other is without plug often called base buret. Acid is used for acidic and oxidizing solution but not for alkaline solution. For glassware with high precision as a buret, the actual volume is not completely consistent with the standard volume due to the glass has the nature of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Therefore, calibration is a necessary operation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Key words: acid burette base buret use calibretion 仪器与试剂:50ml酸式滴定管50ml碱式滴定管滴定管架烧杯50ml磨口锥形瓶分析天平温度计蒸馏水 滴定管的使用: 1.检漏。使用前,应检查酸式滴定管旋塞是否灵活,是否漏水;后用自来水装满滴定管,将其固定在滴定管架上静置1~2min,观察是否有水滴滴下,如有漏液情况,需要重涂凡士林。(碱式滴定管乳胶管和玻璃珠是否完好。若乳胶管已老化,玻璃珠过大或过小,应予以更换) 2.洗涤。根据滴定管玷污的程度,可采用以下多种方法洗涤。注意用各种洗涤剂洗涤后,必须用自来水充分洗净,并将滴定管外壁擦干,以便观察其内壁是否挂水珠。 A.用自来水冲洗。 B.用滴定管刷蘸合成洗涤剂刷洗,但铁丝部分不得碰到管壁。 C.用前法不能洗净时,可用铬酸洗液洗。加入5~6ml洗液,边转动边将滴定管放平,并将滴定管口对着洗液瓶口,以防洗液流出。洗净后将一部分洗液从管口放回原瓶,最后打开旋塞,将剩余的洗液从出口管放回原瓶,必要时可加满洗液进行浸泡。如内壁留有残存的二氧化锰时,可选用亚铁盐溶液或过氧化氢加酸溶液进行清洗。被油等玷污的滴定管可采用适合的有机溶剂清洗。 3.待装溶液润洗。用待装溶液将滴定管润洗2~3次(第一次10ml,大部分润

测量学实验报告

测量学C实验 指导书 班级: 学号: 组别: 姓名:

实验须知 实验是配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和进行基本训练的一个主要手段,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必须注意下列事项: 1、实验之前,希望同学们要预习实验指导书,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和要求: 2、严格按操作步骤认真操作,实验报告要客观、详细记录实验步骤,实验成果等。 3、爱护实验仪器,非本次实验用的仪器或虽是本次实验所用的仪器,但在老师没有讲解之前都不得随便乱动,以免损坏仪器; 4、实验中不慎损坏仪器或丢失仪器中的附件,均应主动地告诉老师,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目录 实验一水准仪的使用 (1) 实验二经纬仪的使用 (5) 实验三碎部测量 (12)

实验一水准仪的使用 (1)水准仪的使用 一、目的 1、了解DS3级水准仪的构造及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掌握水准仪使用的基本操作 3、练习水准尺读数 二、要求 实验学时安排为2学时,每人安置2~3次水准仪,读尺4~5次。 三、仪器及工具 每组:水准仪一台、水准尺一把、记录板一块。 四、预习内容 水准测量的仪器及工具,水准仪的使用 五、实验步骤 1、安置水准仪:测量仪器所安置的地点称为测站。打开三脚架,使其高度适中,架头大致水平,牢固地架设在地面上。然后打开仪器箱(记清仪器各部件位置,以便装箱时按原来位置放置),双手握基座取出仪器,放在三脚架上,用连接螺旋将水准仪固连在三脚架上。用手推一下仪器,检查仪器是否真正连接牢固。 2、熟悉仪器:认识水准仪构造及各部分的名称、作用。 3、粗略整平: (1)置圆气泡于两脚螺旋之间(或于一脚螺旋上方),转动这两个脚螺旋使圆气泡在这两脚螺旋方向居中(气泡移动方向与左手大姆指旋转方向一致)。 (2)转动第三个脚螺旋使圆气泡居中,反复练习几次。 4、瞄准对光: (1)将望远镜对向明亮的背景(白墙或白纸),转动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看得非常清晰。 (2)松开制动螺旋,用镜筒上的准星瞄准水准尺(立水准尺在离水准仪约30米处),拧紧制动螺旋。 (3)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水准尺的像十分清晰,然后眼睛在目镜上下作微小移动,观察水准尺与十字丝面是否有相对移动。若有,则存在视差,为此,可反复调节对光螺旋,直到视差消除为止。 (4)旋转微动螺旋,使水准尺的象靠近十字丝的纵丝。

酸碱滴定实验报告

氢氧化钠溶液的标定及盐酸溶液对 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定 一.实验目的:1.培养同学们“通过实验手段用已知测未知”的实验思想。 2.学习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酸碱滴定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实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二.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滴定台一台,25mL酸(碱)滴定管各一支,10mL移液管一支,250mL 锥形瓶两个。 药品:0.1mol/L NaOH溶液,0.1mol/L盐酸,0.05mol/L草酸(二水草酸),酚酞试剂,甲基橙试剂。 三.实验原理:中和滴定是酸与碱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通过实验手 段,用已知测未知。即用已知浓度的酸(碱)溶液完全中和未知浓度的碱(酸)溶液,测定出二者的体积,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中二者的化学计量数,求出未知溶液的浓度。酸碱滴定通常用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做标准溶液,但是,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故不能直接配制成准确浓度的溶液,一般先配制成近似浓度溶液,再用基准物标定。本实验用草酸(二水草酸)作基准物。 ⑴氢氧化钠溶液标定:H2C2O4+2NaOH=Na2C2O4+2H2O 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呈弱碱性,用酚酞作指示剂。(平行滴定两次) ⑵盐酸溶液标定:HCl+NaOH=NaCl+H2O 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呈弱酸性,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平行滴定两次)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仪器检漏:对酸(碱)滴定管进行检漏 2.仪器洗涤:按要求洗涤滴定管及锥形瓶,并对滴定管进行润洗 3.用移液管向两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0.00mL草酸(二水草酸),再分别滴入两滴酚酞.向碱式滴定管中加入药品至零刻线以上,排尽气泡,调整液面至零刻线,记录读数。 4.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草酸(二水草酸)溶液,沿同一个方向按圆周摇动锥形瓶,待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保持30秒不褪色,即可认为达到终点,记录读数。 5.用移液管分别向清洗过的两个锥形瓶中加入10.00 mL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滴入两滴甲基橙。向酸式滴定管中加入盐酸溶液至零刻线以上2—3cm,排尽气泡,调整液面至零刻线,记录读数。 6.用盐酸溶液滴定氢氧化钠溶液,待锥形瓶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并

滴定管的校准实验报告

滴定管的校准实验报告 摘要:本文介绍了滴定管的常用校正方法,说明了玻璃仪器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并对50mL的酸式和碱式滴定管进行校正,得出了两只滴定管的校正曲线。 关键词:校正,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误差。 综述:容量器皿的容积与其所标出的体积并非完全相符。因此,在准确要求较高的分析的工作中,必须对容量器皿进行校准。由于玻璃仪器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在不同温度下容量器皿的容积也有所不同,所以在校准容量器皿时必须在一个共同的温度下进行。 容量器皿常用两种校准方法:相对校准和绝对校准。相对校准时要求对两种容器之间的容积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时常采用的方法;绝对校准是测定容量器皿的实际容积,常用称量法。 实验部分: 1.仪器和试剂: 50mL滴定管,酸式、碱式各一支;锥形瓶(50mL,具有玻璃磨口)一只;温度计一支;蒸馏水;电子天平,凡士林。 2.试验方法:酸式滴定管的校正:首先把滴定管洗净,检查是否漏液,如果漏液则把滴定管的活塞取出,用吸水纸把活塞和插活塞的孔的水吸干,再在活塞上均匀的涂抹上少量凡士林,切记活塞上有孔的几个面不能涂抹,否则会将孔堵住。当活塞旋转灵活无噪音即可。不再漏液后装入蒸馏水,再排气,并使液面位于零刻度线处。记录实验温度,把锥形瓶洗干净,并把瓶外壁的水分擦干,用分析天平称量后记下空瓶的质量(保留3位小数)。依次将滴定管内的水放进锥形瓶,用分析天平称量其质量,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并记录。分别将几次的数据记录并分析。将上述实验重复做2次,并取平均值。 碱式滴定管的校正:先洗净滴定管,检查是否漏液,如果漏液,更换乳胶管和其中的玻璃球。。其余操作与酸式滴定管相同。 结果与讨论:酸式滴定管的校正,将二次的数据归纳统计记入下表,用滴定管的读数减去上一次的滴定管的读数,算出读出总体积。用分析天平的读数减去上一次的读数,得到总水的体积。实验温度为18°C,查表得此温度下水的密度为0.9975g.cm-1。利用V=m/ρ算出水的实际体积。再用实际容量值减去读出总容积,得到总校准值。表格见数据记录本。 酸式滴定管校正曲线

声速的测定实验报告

声速的测定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学会用驻波法和相位法测量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2)进一步掌握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3)学会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2、实验仪器 超声声速测定仪、低频信号发生器DF1027B 、示波器ST16B 。 3、实验原理 3.1 实验原理 声速V 、频率f 和波长λ之间的关系式为λf V =。如果能用实验方法测量声波的频率f 和波长λ,即可求得声速V 。常用的测量声速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3.2 实验方法 3.2.1 驻波共振法(简称驻波法) S 1发出的超声波和S 2反射的超声波在它们之间的区域内相干涉而形成驻波。当波源的 频率和驻波系统的固有频率相等时,此驻波的振幅才达到最大值,此时的频率为共振频率。 驻波系统的固有频率不仅与系统的固有性质有关,还取决于边界条件,在声速实验中, S 1、S 2即为两边界,且必定是波节,其间可以有任意个波节,所以驻波的共振条件为: Λ Λ3,2,1,2 ==n n L λ (1) 即当S 1和S 2之间的距离L 等于声波半波长的整数倍时,驻波系统处于共振状态,驻波振幅最大。在示波器上得到的信号幅度最大。当L 不满足(1)式时,驻波系统偏离共振状态,驻波振幅随之减小。 移动S 2,可以连续地改变L 的大小。由式(1)可知,任意两个相邻共振状态之间,即 S 2所移过的距离为: () 22 2 11λ λ λ = ? -+=-=?+n n L L L n n (2) 可见,示波器上信号幅度每一次周期性变化,相当于L 改变了2λ。此距离2λ 可由超声声速测定仪上的游标卡尺测得,频率可由低频信号发生器上的频率计读得,根据f V ?=λ,就 可求出声速。 3.2.2 两个相互垂直谐振动的合成法(简称相位法) 在示波器荧光屏上就出现两个相互垂直的同频率的谐振动的合成图形——称为李沙如图形。其轨迹方程为: ()()φφφφ122122122 12 2-=-- ???? ??+???? ??Sin Cos A A XY A Y A X (5) 在一般情况下,此李沙如图形为椭圆。当相位差 12=-=?φφφ时,由(5)式,得 x A A y 12=,即轨迹为一条处在于第一和第三象限的直线[参见图16—2(a)]。

滴定管校正方法

滴定管校正方法 滴定管的校正方法 将欲校准的滴定管充分洗净,装入蒸馏水至刻度零处,记录水的温度。然后由滴定管放出10ml水(放出速度:10ml/min )至预先称过质量的具塞瓶中,该盖上瓶塞,再称出它的质量(精确到0.01g)?两 次质量之差即为放出水的质量。用同样的方法称出滴定管从0到20ml, 0到30ml, 0到40ml,0到50ml刻度间水的质量,用实验温度时水的质量来除相对应水的体积换算校正值(非密度值),即可得到相当于滴定管各部分容积的实际毫升数。 例如在15C由滴定管中放出10.03ml水,其质量为10.04g,又此算出水的实际体积为:10.04/0.99792=10?06(ml),因此,滴定管这段容积的误差为10.06-10?03=+0?03ml。使用时应将视容量为10.03 ml, 加上校正值+0.03ml,才等于真实容量(10.03+0.03=10?06ml)b V沪V書-V進 卄罠tk 式中V冲一校准点的楼正值,ml V L校准点实际容积,mt V L校准点放出体积的读数* m! 校准点放岀水的嚏量,g M医校准点放岀水和瓶的重量* g 空瓶的重量+ g

举例:阶段放出体积校正法g,举例说明: 表3 50ml滴宜營校准实例

表2 不同温度时水的密度与校正值(2(TC)

25ml滴定管校正举例(总体积校正法) 水温25度校正值0.99612g/ml 滴定管体积 读数ml 放出体积数 ml 瓶重+水重g 水重g 实际容积ml 总校正值ml 0.00 / 50.00 / / 0.00 5.02 5.02 55.00 5.00 5.02 0.00 10.01 10.01 59.98 9.98 10.02 0.01 15.03 15.03 64.96 14.96 15.02 -0.01 20.04 20.04 69.95 19.95 20.03 -0.01 25.00 25.00 74.94 24.94 25.04 0.04 滴定管校正曲线的绘制 滴定管校正曲线 12 0. 05 0、04 0. 03 0. 02 0. 01 0. 00 7 01

测量学实验报告范本

测量学实验报告 Record the situati on and less ons lear ned, find out the exist ing p 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 termeasures. 名: 位: 间:

编号:FS-DY-20114 测量学实验报告 i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记录基本情况、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发现存在的问题 I I i以及形成今后的应对措施。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I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学实验报告 测量学(又名测地学)涉及人类生存空间,及通过把空 间区域列入统计(列入卡片索引),测设定线和监控来对此进行测定。它的任务从地形和地球万有引力场确定到卫土地测量学(不动产土地),土地财产证明,土地空间新规定和城市发展。 、实验目的;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 测量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实习目的与要求是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认识并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的用途与功能。在该实验中要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测量实习是测量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后的一门独 立的实践性教学课程,目的在于: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理解 和掌握,并使之系统化、整体化; 2、通过实习的全过程,提高使用测绘仪器的操作能力、 测量计算能力.掌握测量基本技术工作的原则和步骤; 3.在各个实践性环节培养应用测量基本理论综合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实验内容 步骤简要:1)拟定施测路线。选一已知水准点作为高程 起始点,记为a,选择有一定长度、一定高差的路线作为施 测路线。然后开始施测第一站。以已知高程点a作后视,在其上立尺,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选择适当位置为第一个立尺点(转点1)作为前视点,在转点1处放置尺垫,立尺 (前视尺)。将水准仪安置在前后视距大致相等的位置(常用 步测),读数a1,记录;再转动望远镜瞄前尺读数b1,并记2)计算高差。h1=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a1-b1,将结果记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学会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的方法。 2.理解驻波和振动合成理论。 3.学会用逐差法进行数据处理。 4.了解压电换能器的功能和培养综合使用仪器的能力。 【实验仪器】 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声速测定仪。 【实验原理】 声波的传播速度v与声波频率f和波长的关系为: 可见,只要测出声波的频率f和波长 ,即可求出声速。f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得到,因此,实验的关键就是如何测定声波波长。 根据超声波的特点,实验中可以采用驻波法和相位法测出超声波的波长。 1. 驻波法(共振干涉法) 如右图所示,实验时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的 正弦电压信号接到发射超声换能器上,超声发 射换能器通过电声转换,将电压信号变为超声 波,以超声波形式发射出去。接收换能器通过 声电转换,将声波信号变为电压信号后,送入示波器观察。 由声波传播理论可知,从发射换能器发出一定频率的平面声波,经过空气传播,到达接收换能器。如果接收面和发射面严格平行,即入射波在接收面上垂直反射,入射波与反射波相互干涉形成驻波。此时,两换能器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其声波半波长的整数倍。在声驻波中,波腹处声压(空气中由于声扰动而引起的超出静态大气压强的那部分压强)最小,而波节处声压最大。当接收换能器的反射界面处为波节时,声压效应最大,经接收器转换成电信号后从示波器上观察到的电压信号幅值也是极大值,所以可从接收换能器端面声压的变化来判断超声波驻波是否形成。 移动卡尺游标,改变两只换能器端面的距离,在一系列特定的距离上,媒质中将出现稳定的驻波共振现象,此时,两换能器间的距离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只要我们监测接收换能器输出电压幅度的变化,记录下相邻两次出现最大电压数值时(即接收器位于

滴定分析法实验报告

滴定分析法实验报告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及酸碱浓度的比较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就不写出来了大家肯定都有 一实验原理 1.酸碱指示剂有其变色范围(pH),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3.1-4.4,0-3.1为红色, 3.1- 4.4为橙色,4.4-14为黄色。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0,0-8.2为无色,8.2-10.0为浅红色,10.0-14为红色 2.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在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会发生突变,可以通过溶液的颜色变化判断滴定终点,之后测定出消耗的酸或者碱的体积,就可以利用公式: VB*cB*νA=VA*cA*νB

求出碱和酸的浓度之比(ν代表化学计量数,对于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 3.滴定分析法是将滴定剂(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含有被测组分的溶液中,直到达到滴定终点,然后根据滴定剂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计算被测组分含量的一种方法 4,。标准溶液的配置方法一般有两种:直接配制法和间接配制法,本实验是用间接配制法,以酚酞或甲基橙为指示剂来确定滴定终点 二实验步骤 1. 实验试剂 浓度为cNaOH=1mol/LNaOH溶液(要求不含碳酸根离子) 浓度为cHCl=1mol/LHCl溶液 0.1%酚酞指示剂 0.1%甲基橙指示剂

2. 实验仪器的准备 (1)酸式、碱式滴定管各一支,洗涤至内壁不挂水珠。然后涂油,试漏, 最后用5-10ml去离子水润洗三次备用 (2)锥形瓶三个,称量瓶两个,细口试剂瓶两个,用自来水洗至不挂水珠, 再用少量去离子水润洗三次,备用。称量瓶洗净后倒扣在干净的表面皿或滤纸上,令其自然干燥,以备下次实验用 3. 酸碱溶液浓度的比较 (1)用量筒分别量取40ml浓度为cNaOH=1mol/LNaOH溶液和浓度为 cHCl=1mol/LHCl溶液,分别倒入两个试剂瓶中,再用量筒分别量取

滴定管的校正

滴定管的使用及校正练习 摘要:在化学仪器使用过程中,容量器皿的容积与其所标出的体积并非完全相符,在使用过程中,也会有各种误差的出现。本实验对使用的酸式及碱式移液管进行了绝对校正,采用衡量法,用天平称得滴定管放出的纯水的质量,然后根据水的质量和密度,计算出滴定管在标准温度20℃时的实际容积。 关键词:滴定管分析天平绝对校正 前言: 容量器皿的容积与其所标出的体积并非完全相符。因此,在准确度要求较高的分析工作中,必须对容量器皿进行校正。 由于玻璃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在不同温度下容量器皿的容积也有所不同。因此校准玻璃容量器皿是,必须规定一个共用的温度值,这一规定温度值称标准温度,国际上规定玻璃容量器皿的标准温度为20℃,即在校准时都将玻璃容量器皿的容积校准到20℃是的实际容积。 容量器皿常应用两种校准方法:相对校准和绝对校准。 本实验对滴定管的校正就是采用绝对校准法。 1.实验部分 1.1仪器设备 1)50ml滴定管,酸式、碱式各一支 2)称量瓶一只 3)普通温度计(公用) 4)容量瓶(50ml)一只 5)分析天平 1.2实验方法 1.2.1 滴定管的使用 1)清洗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各一支; 2)用自来水充满酸式滴定管,将其放在滴定管架上静置约2min,观察有无水滴漏下。然后

将旋塞选择180°,再如前检查; 3)用蒸馏水润洗滴定管2—3次; 4)装入蒸馏水; 5)排气泡; 6)调节滴定管至10.00刻度线左右,记录初读数; 7)按正确的操作,放出3-5ml 水于准备好的称量瓶中称量; 8)继续按以上操作往称量瓶中放水,每3-5ml 称量一次,直至滴定管到40ml 刻度线左右。 1.2.2分析天平的使用 1. 将洁净的称量瓶放在分析天平上,清零; 2. 待滴定管中放入纯水后,拿出称量瓶,再放至分析天平上称量,记录此次天平读数。 1.2.3 平行测定 酸式及碱式滴定管分别重复操作3次,将称量结果记录在表格内。 2.结果与讨论 14T =℃时,10.9980.g ml ρ-= 2.1 酸式滴定管的校正 将三次校正数据记录表中 表1 第一次酸式滴定管校正表 V 读/ml V 表/ml 水重/g V 计/ml /ml 酸式A 10.12 13.20 3.08 3.1004 3.11 0.03 16.05 5.93 5.9043 5.92 -0.01 19.00 8.88 8.9012 8.92 0.04 22.00 11.88 11.8994 11.92 0.04 25.01 14.89 14.9122 14.94 0.05 28.00 17.88 17.8925 17.93 0.05 30.98 20.86 20.8598 20.90 0.04 表2 第二次酸式滴定管校正表 V 读/ml V 表/ml 水重/g V 计/ml V 总校/ml 酸式B 10.05 13.00 2.95 2.9644 2.97 0.02 16.00 5.95 5.9284 5.94 -0.01 19.07 9.02 9.0457 9.06 0.04 22.00 11.95 11.9852 12.01 0.06 25.10 15.05 15.0575 15.09 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