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骨密度功能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稿)及修订说明

合集下载

骨密度测量分析报告

骨密度测量分析报告

骨密度测量分析报告骨密度测量是一项评估骨骼健康的重要检查方法。

本报告将对您的骨密度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以帮助您了解自身骨骼状况。

1. 检查信息- 患者姓名:XXX- 年龄:XXX岁- 性别:XXX- 检查日期:XXXX年XX月XX日2. 检查结果您的骨密度测量结果显示如下:- 骨密度T值:XXX- 骨密度Z值:XXX- T值解读: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及国际骨质疏松症学会(ISCD)的标准,T值大于-1为正常,-1到-2.5之间为骨质减少,小于-2.5为骨质疏松。

根据您的T值,您的骨密度处于(正常/减少/疏松)范围。

- Z值解读:Z值是与同龄人相比较的骨密度值,如果Z值大于0,则表示您的骨密度高于同龄人平均水平;如果Z值小于0,则表示您的骨密度低于同龄人平均水平。

3. 分析和建议根据您的骨密度测量结果,我们对您的骨骼健康提出以下分析和建议:- 骨质减少/骨质疏松的可能原因:骨质减少/骨质疏松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药物使用等。

请您结合个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 骨质减少/骨质疏松的风险与预防:骨质减少/骨质疏松会增加骨折的风险,特别是脊椎骨折和髋部骨折。

为预防骨质减少/骨质疏松相关骨折的发生,建议您采取以下措施:- 增加骨密度的促进因素: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如重力负荷训练)、保持良好的均衡饮食、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和钙。

- 避免骨质流失的危险因素:戒烟、限制饮酒、避免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高盐摄入、高糖摄入)、避免长期服用影响骨质健康的药物。

4. 检查的限制和误差在进行骨密度测量时,有一些限制和误差需要了解:- 骨密度测量是对整体骨骼进行评估,无法分析不同部位的具体情况。

- 骨密度测量结果可能受到不同仪器和操作者的影响,因此在不同检测设备之间进行结果比较时应谨慎。

- 骨密度测量结果只是骨骼健康评估的一部分,综合个人情况进行判断更为准确。

5. 注意事项在关注骨骼健康的同时,请您注意以下事项:- 定期进行骨密度测量以了解骨骼状况的变化。

《 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 非营养素补充剂(2023年版)》及配套文件解读

《 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 非营养素补充剂(2023年版)》及配套文件解读

《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非营养素补充剂(2023年版)》及配套文件解读一、起草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实行目录管理。

2019年发布的《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对保健功能目录的制定程序、纳入标准和后续调整等内容作出了规定。

为推动保健功能目录制定,与原保健食品功能管理制度衔接,规范保健功能声称管理,市场监管总局组织权威技术机构,围绕功能声称、评价方法等内容开展专项研究。

2019年3月、2020年11月分别发布《关于征求调整保健食品保健功能意见的公告》和《关于征求〈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非营养素补充剂〉及其配套文件意见的公告》,在综合社会反馈意见和专家论证意见基础上,制修订《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方法》《保健食品人群试食试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等保健功能目录配套文件,进一步建立完善保健功能技术评价支撑体系。

在此基础上,市场监管总局于2022年1月再次公开征求《关于发布〈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非营养素补充剂〉及配套文件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意见,根据征求意见情况修改完善后,依法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局发布《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非营养素补充剂(2023年版)》(以下简称《功能目录非营养素补充剂(2023年版)》)及配套文件和解读。

二、《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方法(2023年版)》的定位《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方法(2023年版)》为《功能目录非营养素补充剂(2023年版)》配套的检验与评价方法,按照现有保健功能定位系统梳理1995年以来已批准注册的保健功能及配套评价方法,尤其是原卫生部发布的《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和原食品药品监管局2012年修订发布的《关于印发抗氧化功能评价方法等9个保健功能评价方法的通知》,围绕功能声称、评价方法等内容修订形成新版检验与评价方法,并由强制性方法改为推荐性方法。

骨密度测定

骨密度测定

骨密度测定骨密度测定编辑词条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已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

骨密度测定有助于协助诊断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BMD)是最有效的骨折风险预测指标,骨折风险与骨密度呈几何级数关系。

骨密度(BMD)的变化可以用骨密度仪来监测。

一般选用正位脊柱和(或)双侧股骨,当病人的脊柱有明显的增生或变形时,双侧股骨扫描更有意义。

骨密度测定方法有QCT骨密度仪检测法、超声波骨密度仪检测法、单光子骨密度仪检测法、双光子骨密度仪检测法、X线骨密度仪检测法、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法六种。

中文名称骨密度测定检查分类X线参考价格30-60元专科分类生长发育检查适用性别男女均适用目录•1正常值•2临床意义•3注意事项•4检查过程•5不适宜人群•6不良反应与风险1正常值骨密度正常为100%,减少1%-12%属于基本正常。

2临床意义临床用于协助诊断骨质疏松症,可进行人群普查提高骨质疏松的检出率。

骨密度检测的适应症1、在常规X 光片上发现骨量减少,骨密度测量可以证实这种主观判断。

2、开始激素替代疗法(HRT)前的必要检查。

3、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或Cushing 综合症的患者。

4、原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的患者,在手术前的必要检查。

5、提前绝经或停经的患者,如厌食症,易饥饿症等。

6、器官移植后的患者。

7、母亲曾有过骨折的历史。

8、长期缺乏运动或卧床不起的患者。

9、肾功能障碍的患者,为了监测过量的甲状旁腺亢进激素的效果。

10、肝脏疾病患者。

11、甲状腺亢进或接受甲状腺激素治疗的患者。

12、消化吸收不良综合症的患者。

13、身高下降4 厘米以上。

14、体重减少5 公斤以上。

15、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即使没有接受糖皮质激素。

3注意事项检查前:无特别禁忌,且骨密度测定无痛、无损伤,应放松心情。

进行检查时请遵循医生嘱咐。

4检查过程检查方法与过程:1、单光子吸收测定法(SPA):利用骨组织对放射物质的吸收与骨矿含量成正比的原理,以放射性同位素为光源,测定人体四肢骨的骨矿含量。

《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创新药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创新药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创新药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目录一、概述 (1)二、临床试验设计的一般要求 (2)三、临床试验终点及主要设计建议 (3)(一)临床试验设计的终点指标 (3)1.确证性临床试验常用的终点事件指标-脆性骨折 (3)2.探索性临床试验常用的终点指标-骨密度 (5)3. 药效学指标-骨转换标志物 (7)(二)探索性临床试验设计 (8)1.试验人群 (8)2.对照药 (9)3.试验终点 (9)(三)确证性临床试验设计 (9)1.试验人群 (10)2.对照药 (11)3.治疗周期 (11)4.试验终点 (11)5.样本量估算与统计学考虑 (12)四、安全性评价 (13)五、参考文献 (14)一、概述1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骨骼疾病,2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3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

骨质疏松性骨4折(又称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1],不仅影5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6一,造成了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

因此,临床上需要应用7有效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以降低骨折风险。

8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好发于绝经后女性。

因此,9在开发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过程中通常将绝经后骨质疏松10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作为首选适应症。

目前全球11已批准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见表1)用于治疗绝经后12骨质疏松症,但面对众多患者,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仍然存在13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14表1 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药物15为指导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创新药的开发,在已发布16的《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药物临床试验的考虑要点》17[2]基础上,结合临床试验进展和国内外相关指南制定本指导18原则。

本指导原则重点阐述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创新药19物在临床试验设计中的重点关注的问题。

促进排铅功能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稿)及修改说明

促进排铅功能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稿)及修改说明

促进排铅功能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稿)保健食品评价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Items, Principles and Result Assessment促进排铅功能1 试验项目1.1 动物实验1.1.1 体重1.1.2 血铅1.1.3 骨铅1.1.4 肝组织铅1.2 人体试食试验1.2.1 血铅1.2.2 尿铅1.2.3 尿钙1.2.4 尿锌2 试验原则2.1 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食试验所列指标均为必做项目。

2.2 应对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观察。

2.3 应对尿铅进行多次测定,以了解体内铅的排出情况。

2.4 在进行人体试食试验时,应对受试样品的食用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3 结果判定3.1 动物实验:实验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骨铅含量显著降低,同时血铅或肝铅显著降低,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动物实验结果为阳性。

3.2 人体试食试验:试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至少两个观察时点尿铅排出量增加且显著高于试验前,或总尿铅排出量明显增加。

同时,对总尿钙、总尿锌的排出无明显影响,或总尿钙、总尿锌排出增加的幅度小于总尿铅排出增加的幅度,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促进排铅功能。

促进排铅功能检验方法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AlleviatingLead Excretion Function1 动物实验1.1 实验原理实验动物经口给予含铅化合物(推荐使用醋酸铅),可造成组织中铅含量增高。

造模早期以肝、肾等组织中增高明显,之后骨组织中铅含量逐渐增高。

比较给予实验动物受试样品后,模型动物组织中铅含量的变化情况,以确定此受试样品是否具有促进机体排铅的作用。

1.2 实验动物推荐使用成年大鼠,单一性别,体重150-200克,每组8-12只。

小鼠则应使用近交系动物,单一性别,体重18-22克,每组10-15只。

1.3剂量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时间实验设三个剂量组、一个空白对照组和一个模型对照组,三个剂量组中应包括一个人体推荐量的10倍(小鼠)或5倍(大鼠)剂量组。

骨密度(BMD)测定的应用评价

骨密度(BMD)测定的应用评价

骨密度(BMD)测定的应用评价发表时间:2013-03-20T17:14:20.9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期供稿作者:曹健[导读] 但是,QUS技术需要介质凝胶做偶联,衰减较多,而且受骨骼自身因素的影响较大,使得检查精确性降低。

曹健(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摘要】目的对照和比较现有骨密度(BMD)测量技术的准确性(accuracy)。

方法放射吸收法(RA)、双能X线吸收仪(DXA)、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仪(QCT)、定量超声波测量仪(QUS)测量骨密度(BMD)的应用。

结果放射吸收法(RA)、双能X线吸收仪(DXA)、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仪(QCT)、定量超声波测量仪(QUS)测量骨密度(BMD)有良好的相关性。

结论现有骨密度(BMD)测量技术的准确性。

【关键词】BMD RA DXA QCT QUS 外周骨中轴骨【中图分类号】R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2-0283 -02 近些年来,利用放射吸收法(RA)、双能X线吸收法(DXA)、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法(QCT)、定量超声波测量法(QUS)等方法对骨矿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骨密度(bonemineral density,BMD)进行定量测定,对骨质疏松的预防、预测、诊断和疗效判断上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

骨质疏松(fosteoporosis,OP)是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行性改变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使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尤其是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的健康。

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量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

骨密度测量有很多分类方法。

按不同的性能和测量部位可分为外周骨和中轴骨密度仪测量。

其中中轴骨骨密度测量方法多为DXA和QCT,外周骨骨密度测量方法多为RA、QUS。

骨密度报告解读

骨密度报告解读

骨密度报告解读在现代医学检查中,骨密度报告成为了评估骨骼健康的重要依据。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份报告上的各项指标和数据可能如同天书一般难以理解。

别担心,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骨密度报告的神秘面纱,深入了解其中的奥秘。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骨密度检查的意义。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某些疾病的影响,我们的骨骼可能会逐渐变得脆弱。

骨密度检查能够帮助我们早期发现骨骼健康问题,如骨质疏松症等,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降低骨折的风险。

骨密度报告中通常会包含以下几个关键部分:1、检查部位常见的检查部位有腰椎、髋部(如股骨颈、大粗隆、全髋)以及前臂等。

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值可能会有所差异,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有代表性的部位进行检查和评估。

2、骨密度值这是报告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通常会以 T 值和 Z 值来表示。

T 值反映的是与同性别、同种族的健康年轻人骨峰值相比的差异。

T 值大于等于-10 被认为是正常范围,表示骨密度处于正常水平;T 值在-10 至-25 之间被定义为骨量减少,提示需要注意骨骼健康,并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如增加钙的摄入、适当运动等;而 T 值小于-25 则表明存在骨质疏松,需要进一步评估并制定治疗方案。

Z 值则是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的人群相比得出的结果。

如果Z 值小于-20,可能提示骨骼发育异常或存在其他影响骨代谢的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检测设备和方法可能会导致骨密度值有所差异,因此在解读报告时,应以检测机构提供的参考值范围为准。

3、测量误差在骨密度报告中,还可能会提到测量的误差范围。

这是为了让医生和患者了解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一般来说,误差越小,测量结果越准确。

除了上述主要指标外,骨密度报告中还可能会包含一些其他信息,如患者的基本信息、检查日期、检查设备型号等。

那么,当我们拿到一份骨密度报告后,应该如何根据报告中的信息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呢?如果骨密度值正常,恭喜您,这意味着您的骨骼目前处于健康状态。

骨密度检测结果解读

骨密度检测结果解读

骨密度检测结果解读骨密度检测结果解读主要包括以下要点:1.骨密度概述:骨密度是骨骼单位面积上矿物质含量的多少,是评估骨骼强度和骨折风险的重要指标。

骨密度检测可以早期发现骨质疏松,预防骨折风险。

2.骨密度检测方法:骨密度检测方法包括双能X线吸收法(DEXA)、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超声波法等。

其中,DEXA是骨密度检测的黄金标准,可以测量全身骨骼的骨密度。

3. 骨密度结果解读:a. T值:T值是一个相对值,表示受检者的骨密度与同性别、同年龄的参考人群的骨密度的比较结果。

T值在-1至+1之间为正常范围,-2.5以下为骨质疏松,-2.5至-1之间为骨量减少,-1以上为骨密度增加。

b. Z值:Z值是一个相对值,表示受检者的骨密度与同性别、同身高的参考人群的骨密度的比较结果。

Z值在-2以下为骨质疏松,-2至-1之间为骨量减少,-1以上为骨密度增加。

c. BMD:BMD是骨密度的绝对值,表示受检者每单位面积的矿物质含量。

BMD在女性绝经后和男性中老年期会出现下降趋势,这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

d. 骨折风险:骨折风险是骨密度检测的重要目的之一。

骨密度检测可以评估骨折的风险,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4. 骨密度检测建议:a. 定期骨密度检测:建议女性在绝经后和男性在中老年期进行定期骨密度检测,以早期发现骨质疏松。

b.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戒烟限酒等,有助于维护骨骼健康。

c. 预防跌倒:骨质疏松患者容易发生骨折,预防跌倒非常重要。

采取措施如加强锻炼、使用辅助工具等可以降低跌倒的风险。

d. 药物治疗:在医生建议下,可以使用药物治疗来增加骨密度和降低骨折风险。

5. 总结:骨密度检测是评估骨骼健康的重要方法,通过结果解读可以了解受检者的骨密度状况和骨折风险。

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有助于维护骨骼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附件6: 增加骨密度功能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稿) 保健食品评价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 Items, Principles and Result Assessment

1试验项目: 动物试验:分为方案一(补钙为主的受试物)和方案二(骨代谢有关的其它功效成份,如以内分泌调节等作用为主的不含钙或不以补钙为主的受试物)两种。方案二仅适用于每日钙摄入量在100mg以下的受试物,其它受试物均采用方案一。 1.1 体重 1.2 骨干重 1.3 骨钙含量 1.4 骨密度 1.5 骨组织病理形态

2 试验原则: 2.3 根据受试样品作用原理的不同,方案一和方案二任选其一进行动物试验。 2.2 所列指标均为必做项目。 2.3 样品使用未批准用于食品的含钙化合物,必须进行钙吸收代谢试验;样品使用属营养强化剂范围内的钙源及来自普通食品的钙源(如可食动物的骨、奶等),可以不进行钙吸收代谢试验。

3 结果判定 3.1 方案一: a) 生长发育指标(体重、身长、股骨干重)中至少一项显著高于低钙对照组; b) 股骨骨钙含量或骨密度显著高于低钙对照组,且病理学上(骨组织学结构或钙沉积)两方面结果中的任一方面优于低钙对照组; c) 进行钙吸收试验时,钙吸收率显著高于低钙对照组,且高剂量组不低于相应钙含量的碳酸钙对照组。 符合以上三项要求,可判定受试物具有“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功能”的作用。 3.2 方案二: 受试物试验组的股骨骨钙含量或骨密度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且骨组织形态学指标较去势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性改善,方可判定受试物具有“有助于增加骨密 2

度功能”的作用。 3

增加骨密度功能检验方法 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Increasing Bone Density Function

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功能作用的检验方法根据受试样品作用原理的不同,分为方案一(补钙为主的受试物)和方案二(骨代谢有关的其它功效成份,如以内分泌调节等作用为主的不含钙或不以补钙为主的受试物)两种。方案二仅适用于每日钙摄入量在100mg以下的受试物,其它受试物均采用方案一。

1. 方案一 1.1 实验原理 机体中的钙绝大部分储存于骨骼及牙齿中,若摄入钙量不足会影响机体和骨骼的生长发育。生长期大鼠在摄食低钙饲料的基础上补充受试含钙产品,与低钙对照组比较在促进机体及骨骼的生长发育,增加骨矿物质含量和增加骨密度功能上的作用,从而对受试物“有助于增加骨密度的功能”进行评价。

1.2 仪器和试剂 1.2.1 仪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骨密度仪(双能X线骨密度仪或固体密度仪)、精准卡尺、动物解剖器械、105℃烘箱 1.2.2 试剂: 钙含量测定所需试剂(硝酸、高氯酸、氧化镧等)

1.3 实验方法 1.3.1 实验动物: 出生4周左右的断乳SD大鼠,体重约60-80克,同一性别,每组至少10只。 1.3.2基础饲料配方: 同2003版《规范》(钙含量150mg/100g饲料)即低钙饲料。 1.3.3 动物分组及剂量设置: 实验设三个剂量组,以人体推荐剂量的10倍为其中的一个剂量组,另设计两个剂量组;同时,设低钙对照组。 1.3.4 受试物给予途径及时间: 经口灌胃给予受试物,低钙对照组灌胃给予配样溶剂(去离子水),灌胃量 4

为1ml/100g体重,每天1次。 1.3.5.实验步骤及周期: 出生4周的断乳大鼠经适应3-5天后,禁食16 小时,称体重,按体重随机分组,分笼饲养。动物以基础低钙饲料喂养,并自由饮水(去离子水,以避免从饮水中获得钙)。喂养时间为4周。 试验结束,取双侧股骨,右侧进行骨钙测定,左侧进行骨密度测定,取股骨或肱骨进行骨病理试验。

1.4 观察测量指标 1.4.1生长发育指标: 试验初,禁食16小时后,测定体重,量身长。以后,每周测量体重、身长一次,记录一周摄食量,计算食物利用率;实验末,(处死动物,剥离出双侧股骨)取其中双侧股骨,于105℃烤箱中烤至恒重,称量骨干重。 1.4.2 骨密度测定:(双能X线骨密度仪法/固体密度仪测定法) 第一法: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 取左侧股骨,双能X线骨密度仪扫描,测定整根股骨的BMD值(g/cm2)。 第二法:固体密度仪测定法 ①实验原理:根据阿基米德定律(Archimedean principle),骨骼在空气和水中的重量之差即为固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也是骨骼排出水的重量,根据水的密度可求出所排出水的体积,该体积即为骨骼的体积,再由体积和骨骼在空气中的重量即可求出骨骼的密度。 ②仪器:固体密度测量仪(SARTORIUS AG LA 120S,Germany产或其它型号固体密度测量仪)。 ③测量方法:将烘至恒重的左侧股骨样品放入仪器上部的测量杯里进行测定,得出股骨在空气中的重量,用1ml注射器将蒸馏水注满骨髓腔,然后用吸水纸将股骨表面水吸干,再将股骨样品放入盛蒸馏水的测量杯中进行称量(读数时间均控制在从股骨浸水开始计20秒左右),得到股骨在蒸馏水中的重量。 据下式求出股骨密度:

ρ(g/cm3)=)()()()(flaflaWWW 式中: ρ为股骨的密度;W(a)为股骨在空气中的重量;W(fl)为股骨在蒸馏水中的重量;ρ(fl)为蒸馏水的比重。 1.4.3骨钙含量测定: 用原子吸收法或化学法对恒重的左侧股骨进行消化测定。 1.4.3.1 样品采集与制备 5

1.4.3.1.1 饲料样品经均匀混合并过20目筛,在烘箱中烘干,置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重,磨细。注意防止在样品制备过程中的污染。 1.4.3.1.2 取大鼠一侧股骨在10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后,置于三角瓶中进行消化。 1.4.3.2 样品消化 根据样品中钙的含量,准确称取0.300~1.00克,置于150mL三角瓶 中,上盖小漏斗,加入混合酸(硝酸:高氯酸=4:1)15~20mL,在电热板上加热消化直至冒白烟并透明无色。酸液不够时可以再加入少量混合酸。消化液透明无色后加数毫升去离子水,煮沸以赶除剩余的酸,重复两次,最后消化液的体积不超过1mL。 消化样品时应同时作空白试验,加入与样品消化时相同体积的混合酸,在相同条件下消化。 1.4.3.3 测定 按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仪器说明书的步骤进行。测定液、标准溶液和空白均用0.5%氧化镧溶液稀释,定容。 1.4.4 骨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详见附录1) 取股骨或肱骨,经脱钙切片制片、染色后,镜下观察。 1.4.4.1 HE常规染色——观察骨结构完整性: 观察指标:骨板及骨小梁(数量减少/变薄变细/间隙增宽/疏松断裂),破骨细胞(增多/减少),成骨细胞(增多/减少),及其他改变。 评分计算:按评分标准,对各项观察指标打分,每只动物计算各项指标的总分。 1.4.4.2 茜素红染色——观察钙沉积情况: 钙质沉积呈橘红色,其它呈复染色(淡绿色)。按评分标准打分。

1.5 钙吸收代谢实验:(详见附录2) 样品使用未批准用于食品的含钙化合物,必须进行钙吸收代谢试验;样品使用属营养强化剂范围内的钙源及来自普通食品的钙源(如可食动物的骨、奶等),可以不进行钙吸收代谢试验。

1.6 数据处理及结果判定: 1.6.1 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方差分析,但需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F值,F值F0.05,P≤0.05,再用各个实验组与低钙对照组的均数进行两两比较方法统计;对非正态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或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若变 6

量转换后仍未达到正态或方差齐的目的,改用秩和检验。 1.6.2 结果判断原则为: a) 生长发育指标(体重、身长、股骨干重)中至少一项显著高于低钙对照组; b) 股骨骨钙含量或骨密度显著高于低钙对照组,且病理学上(骨组织学结构或钙沉积)两方面结果中的任一方面优于低钙对照组; c) 进行钙吸收试验时,钙吸收率显著高于低钙对照组,且高剂量组不低于相应钙含量的碳酸钙对照组。 符合以上三项要求,可判定受试物具有“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功能”的作用。

2 方案二 2.1 实验原理 雌性成年大鼠切除卵巢后,骨代谢增强,并发生骨重吸收(破骨)作用大于骨生成(成骨)作用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骨量丢失,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可以造成骨密度降低模型。在建立模型的同时或模型建立之后给模型实验组大鼠补充受试样品,通过受试物抑制破骨或促进成骨等骨代谢调节作用,观察其在增加骨密度及骨钙含量的效果,从而对受试样品增加骨密度的功能进行评价。

2.2 实验动物 3月龄SD成年雌性大鼠,去势手术前适应3-5天。

2.3 仪器和试剂 2.3.1 仪器:同方案一 2.3.2 试剂:同方案一

2.4 实验设计和实验剂量 2.4.1 去卵巢骨密度降低模型 大鼠经腹腔注射30mg/kg•bw的戊巴比妥钠溶液麻醉,行去势手术,摘除双侧卵巢;另取部分大鼠行类似手术但不切除双侧卵巢,仅摘除部分脂肪。 2.4.2 动物分组及剂量设置 实验设三个剂量组,以人体推荐剂量的10倍为其中的一个剂量组,另设计两个剂量组;同时,设溶剂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必要时可设阳性对照组(建议:雌二醇1.0mg/kg)。手术后大鼠经适应性饲养3-5天后分组,实验动物按体重随机分组,每组至少10只。 2.4.3 受试物给予和实验周期 三个剂量组灌胃给予受试物,溶剂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灌胃给予溶剂(去离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