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ICU护理经验

合集下载

了解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要点

了解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要点

了解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要点心脏瓣膜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手术,用于修复或替换心脏瓣膜的功能。

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接受特殊的护理以促进康复和预防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要点,包括伤口护理、用药管理、饮食控制以及身体活动的限制。

一、伤口护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患者通常会有一个切口伤口。

保持伤口干净和干燥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定期更换敷料以防止感染。

其次,注意伤口的观察,如发现伤口红肿、渗血或有异常分泌物,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此外,患者需要避免剧烈活动和过度用力,以免对伤口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根据医生的指示,可能需要进行淋浴或洗澡时的保护措施,如避免用力擦拭伤口,以免刺激伤口。

二、用药管理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医生通常会开具一些药物来帮助患者康复和预防并发症。

患者需要按时服用这些药物,并且在服药期间要密切关注身体的反应。

常见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抗凝血药、抗心绞痛药等。

抗生素用于预防感染,抗凝血药则帮助预防血栓形成。

患者需要依照医生的嘱咐和药物说明来正确使用这些药物,并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饮食控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需要特别关注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

首先,合理安排饮食结构,食物应富含营养但不过量。

摄入适量的蛋白质有助于伤口愈合和肌肉恢复。

其次,限制食用高盐食物,以防止过多的钠摄入导致水肿。

此外,减少摄入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可以降低心脏负荷,有助于康复。

最后,定期检查体重,避免过量进食。

若出现体重迅速增加或水肿的情况,应及时就医。

四、身体活动的限制置换手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以促进康复但又不过度用力。

通常在手术后的康复阶段,轻度的步行和伸展运动是非常推荐的。

然而,需要避免进行过度激烈的体育活动或重负荷的力量训练。

此外,正确的体位转换和姿势维持也是重要的,避免过度用力或伤及手术部位。

此外,患者需要定期进行体力活动检查,以便医生及时调整康复计划和运动强度。

总结:了解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要点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护理方法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护理方法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护理方法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全面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经过相应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更少,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行全面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护理干预心脏瓣膜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导致心脏瓣膜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风湿热证,心脏瓣膜病的发生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1]。

临床上主要采用瓣膜置换术对心脏瓣膜病开展治疗,但由于手术的开展会对患者的机体产生较大的创伤,加之需要采用较多的管道进行留置,而术后病情可能出现较多变化,引发多种并发症,从而对手术预后产生影响[2]。

所以在为患者开展手术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3]。

本次研究就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88例,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2.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

对照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14~71岁,平均(51.8±6.3)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5例,Ⅲ级22例,IV级7例;观察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14~70岁,平均(51.4±6.1)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6例,Ⅲ级21例,IV级7例。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ICU监护的临床护理措施探析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ICU监护的临床护理措施探析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ICU监护的临床护理措施探析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ICU(重症监护室)监护的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2例接受析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应用ICU临床护理)和对照组(31例,应用常规护理)。

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总满意度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使用费用。

结果:实验组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总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ICU使用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ICU监护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费用,提高患者总满意度评分。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ICU监护;临床护理措施心脏瓣膜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脏病,一般情况下有风湿热症所导致,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一定威胁[1]。

在治疗心脏瓣膜患者过程中,心脏瓣膜置换术是首选治疗手段,临床治疗效果颇佳。

但是,由于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创伤较大且管道比较多,加上心脏瓣膜患者病情变化快,所以心脏瓣膜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比较高[2]。

基于此,必须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心脏瓣膜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

本文将综合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ICU(重症监护室)监护的临床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在2015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2例接受析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析是实验组(31例,应用ICU临床护理)和对照组(31例,应用常规护理)。

纳入标准:(1)均为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者;(2)均在知情下参与本次研究者。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2)依从性差者。

实验组中有22例男患者、9例女患者;平均年龄为(55.87±3.36)岁;手术类型:5例联合置换术、10例双瓣置换术、12例二尖瓣置换术、4例注定脉瓣置换术。

二尖瓣置换术后的护理

二尖瓣置换术后的护理

二尖瓣置换术后的护理心脏病是目前全球主要的致死疾病之一,而一些病人的心脏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在许多情况下,二尖瓣置换手术是治疗二尖瓣疾病的首选方法。

二尖瓣置换术通过取出原来的瓣膜,然后将新的瓣膜植入心脏来改善瓣膜的功能。

然而,这种手术在手术后的护理和康复阶段,也需要特别关注。

因此,本文将介绍二尖瓣置换术后的护理,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和管理病人的护理。

二尖瓣置换手术后的一般护理二尖瓣置换手术通常需要在重症监护室(ICU)进行,因为手术后的病人需要密切监测。

在术后的早期,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病人的呼吸功能、心率和血压。

以下是一些其他常见的术后护理:1. 感染预防对于没有并发症的病人来说,在手术后24小时内可能不需要药物预防感染。

但在这段时间过后,以及对于有感染风险的病人,使用抗生素可能是必要的。

此外,护理人员也需要做好手部卫生和穿着干净卫生的服装,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术后用药和观察二尖瓣置换术后,病人通常需要持续应用各种药物,例如降压药、抗凝血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等。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用药情况和药物副作用,并随时检查血红蛋白水平、凝血时间和电解质水平等。

3. 疼痛管理术后疼痛是常见的,而且可以持续数日。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给予足够的注意和缓解病人的疼痛。

疼痛剂可以通过口服、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等方式给予。

4. 营养支持二尖瓣置换术后,病人需要维持营养均衡和充足的水分摄入。

在病人没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下,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病人饮食,保证病人的充足营养供给。

二尖瓣置换手术后的特殊护理1. 出血和止血措施二尖瓣置换手术后,病人可能需要多次输血和输注血小板来控制出血量。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输血反应和出血情况。

如果出现严重出血,需要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例如手术止血、敷料压迫和使用止血药物等。

2. 呼吸护理术后早期,病人可能需要呼吸机的支持来维持呼吸功能。

护理人员需要检查呼吸机的正常工作和病人的呼吸参数,以确保病人的呼吸功能稳定。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ICU护理要点的疗效评价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ICU护理要点的疗效评价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ICU护理要点的疗效评价目的:探讨分析对接受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在其术后ICU护理的关键点。

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取于我院接受瓣膜置换术治疗的47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患者的时间为2016年6月到2018年1月。

将患者根据护理干预方法平均分为基础护理组(n=23例)以及全面护理组(n=24例),前者接受临床基础护理干预,后者则接受全面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全面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基础护理组患者,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全面护理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基础护理组患者,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表明,对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采用全面护理有着更为确切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标签: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ICU护理;护理效果心脏瓣膜病属于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心脏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病通常与风湿热症有关,其不仅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而在临床上治疗心脏瓣膜病,主要是采用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有着十分确切的治疗效果。

而对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十分重要的,对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因此,本次临床研究选取于我院接受瓣膜置换术治疗的47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分析对接受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在其术后ICU护理的关键点。

现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临床研究选取于我院接受瓣膜置换术治疗的47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患者的时间为2016年6月到2018年1月。

将患者根据护理干预方法平均分为基础护理组(n=23例)以及全面护理组(n=24例)。

全部患者中的男性28例,女性19例,年龄区间为38到72岁,平均年龄为52.4(s=5.7)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做对比实验。

瓣膜置换术后护理要点

瓣膜置换术后护理要点

瓣膜置换术后护理要点
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

2. 保持患者安静休息。

手术后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和体力劳动。

3. 监测患者尿量。

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尿量减少的情况,需要及时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尿量。

4. 给予抗生素和药物治疗。

手术后患者需要用药物预防感染,同时需要按照医嘱规定给予药物治疗。

5. 注意照顾患者的口腔卫生。

手术后患者需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口腔感染。

6. 缓解术后疼痛。

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需要及时缓解,可以采用镇痛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7. 饮食调理。

手术后患者需要按照医嘱规定进行饮食调理,避免摄入过多盐分和脂肪。

8. 心理疏导。

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积极面对恢复。

以上是瓣膜置换术后护理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患者在术后一定要注意身体的恢复,定期进行复查,以确保身体的健康。

- 1 -。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护理体会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护理体会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护理体会摘要目的研究重症心脏瓣膜病采用瓣膜置换术治疗术后有效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6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

所有患者均采用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予以全面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例数分别为11例、9例和10例,实验组患者的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例数分别为25例、5例和0例,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00.00%明显较高于对照组的66.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患者中无一例发生并发症;而对照组中有8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308,P=0.0024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护理方式,具体护理方法为做好术前准备,常规健康教育,术中对医生进行有效配合,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等进行观察等。

实验组患者采用全面护理干预的护理方式,具体护理方法包括呼吸系统护理、循环系统护理、管道护理、抗凝护理等。

1. 3 观察指标对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对比;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对比。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 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例数分别为11例、9例和10例,实验组患者的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例数分别为25例、5例和0例,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00.00%明显较高于对照组的66.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瓣膜置换患者手术后护理策略

瓣膜置换患者手术后护理策略

瓣膜置换患者手术后护理策略瓣膜置换手术是一种治疗患有瓣膜疾病的重大手术,是目前心脏外科手术技术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手术后护理是瓣膜置换手术成功的关键。

正确的护理策略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患者恢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本文将介绍瓣膜置换患者手术后的护理策略。

一、手术后的常规护理1. 术后病房:手术后病房最好为单人间或者配备有空调设施,避免极端气温,出现低温或高温可能会增加感染机会或引起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病房里的设施需要保证是人性化、舒适、合理的。

2. 疼痛管理:手术后可能会发生各种程度的疼痛,因此需要进行及时而适当的疼痛管理。

合理选用镇痛药物、减轻疼痛刺激等化疗方式。

3. 体位护理:手术后需要尽早升床坐起,进行气道清洁、咳痰、呼吸锻炼,防止淋巴液、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二、饮食护理1. 饮食原则:手术当天患者不应进食,之后再逐步加强饮食,一般饱和含脂肪饮食和高蛋白饮食是不建议使用的,可以选择低脂、高纤维饮食及蛋白质含量负荷。

2. 饮食时间:术后患者不能立即进食,进食时间需要逐渐推迟,一般是第一天进流质、第二天进半流质、第三天进软饭,慢慢恢复正常饮食。

3. 饮食方式:饮食方式应避免过于急躁,一日都要吃五小餐,每顿进食应分为小口、缓慢咀嚼,确保正常吞咽、消化。

三、药物管理1. 药物治疗:手术后使用的药物会较多,一般会有催眠药物、抗凝剂、抗生素等,具体使用需要依据患者情况进行调整,同时要遵医嘱使用。

2. 药物禁忌:手术后患者需要注意禁忌用药,如保护胃粘膜的药物,禁止服用非甾体类药物(NSAIDs)等。

四、病情观察1. 咳嗽:手术后的患者咳嗽通常会增强,要观察咳嗽情况,保证有足够的空气,避免出现窒息症状。

2. 肺部复张:手术后的患者需要进行肺部复张,以防止肺部淤血,尤其是胸腔手术或心脏手术的患者需特别注意。

3. 感染:手术后患者需注意感染,观察伤口、体温、白细胞、血压等,及时发现并治疗,避免严重的感染并发症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ICU护理经验
发表时间:2018-10-25T10:24:47.75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4期作者:刘晓婷
[导读] 对瓣膜置换术后ICU治疗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更确切。

(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贵阳 550000)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ICU的护理经验。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我院接受瓣膜置换术的5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干预组(26例患者ICU治疗期间接受全面、综合性护理干预)和对照组(26例患者ICU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干预组患者有效率96.2%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6.9%,且并发症发生率7.8%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30.8%,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瓣膜置换术后ICU治疗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更确切。

关键词: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ICU;护理效果
重症心脏瓣膜病是指患者的心脏瓣膜出现了病理性的损伤症状,多是由于风湿性心脏病所导致。

心瓣膜在人体中起着组织血液逆流的重要功能,当其发生损害之后,一般需要采用瓣膜置换术治疗,对患者受损的心瓣膜进行替换,以维持其正常的心脏功能。

但是由于瓣膜置换术风险大,难度高,术中不确定性因素多,术后护理干预不当易导致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1-2]。

为了提高瓣膜置换术后的重症心瓣膜病患者生存效率,降低患者术后死亡率,我们为患者ICU治疗期间给予了全面、综合的护理干预。

现将本次护理干预过程和步骤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我院接受瓣膜置换术的5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干预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

干预组中男性有15例,女性有11例,年龄在45岁~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24±1.68)岁,病程在1个月~4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2.51±1.64)个月;对照组中男性有14例,女性有12例,年龄在43岁~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35±1.62)岁,病程在1个月~5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3.01±0.68)个月。

本组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性良好。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模式进行护理。

干预组:采用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包括:(1)循环系统护理:ICU患者均为病情较严重,术后应该为患者设置好心电图检测设备,及时对患者的血压、脉搏等体征状态进行观察,并提前准备好起搏器、呼吸机等设备,从而能够及时的对患者的心动过缓、房颤等症状进行处理。

此外,及时的观察患者的尿液、导管排出液的颜色、性质和量,通过分析上述指标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并发症等进行提前预防和处理。

定期对患者的血气指标、水电解质平衡情况进行检测,出现异常时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处理。

(2)呼吸系统护理:术后短时间内,患者可能会处于意识不清醒的状态,要及时的为其设置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通气治疗的频率保持为每分钟12~14次左右。

患者完全清醒之后,给予间歇呼吸治疗。

期间,为患者进行排痰处理,确保其呼吸通道的畅通无阻。

(3)管道护理:术后将引流导管位置进行合理的设置,防止其出现挤压和折损,并随时做好对引流物的观察记录工作。

(4)并发症护理:清洁患者口腔,避免细菌感染;定时改变患者体位,避免压疮发生;为患者设置科学的饮食方案,确保治疗期间营养成分摄取的充足,以帮助患者创伤更快恢复;对于存在术后疼痛症状的患者,给予止痛药物进行治疗。

(5)抗凝护理:患者治疗期间,可以根据情况为其给予抗凝药物治疗,以改善其血流状态,避免血栓的不良症状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护理效果:显效:心功能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心功能有所改善,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无效:心功能完全为改善,患者术后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

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3-4]。

统计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22.0,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有效率96.2%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6.9%,且并发症发生率7.8%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30.8%,差异显著(P<0.05),如表1。

3讨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在接受瓣膜置换术的过程中,十分容易发生心律失常以及低心排综合征等并发症,且部分患者会因为术后护理不当而出现死亡的情况。

因此,在术后为患者给予合理有效的干预护理,指导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治疗,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是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结束后生存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5]。

本次针对接受瓣膜置换术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给予了综合、全面、完善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效果十分显著,且患者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概率仅为7.8%,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0.8%相比,差异显著(P<0.05)。

这是因为我们针对患者术后ICU治疗的特点,对患者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输尿管等引流设备给予了全面的护理。

为患者设置监护设备可及时发现治疗过程中的异常,给予呼吸道护理能够确保患者呼吸功能的正常,确保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的正常。

此外,给予了并发症护理,从而对术后常见并发症实现了有效的控制。

综上所述,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ICU治疗期间给予必要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更确切。

参考文献
[1]谢琳燕.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ICU护理要点分析[J].饮食保健,2016,35(1):152-153.
[2]孙海玲.浅析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护理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8,24(14):144-145.
[3]谢贵华,杨静,张羽.风湿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7,15(22):2100-2102.
[4]倪叶彬,王丽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预防心律失常的观察与护理[J].上海护理,2016,33(1):55-57.
[5]豆娟,金枝,滕智敏.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病情观察及护理[J].浙江临床医学,2017,10(9):1731-17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