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制备方法大全

合集下载

催化剂制备过程技术

催化剂制备过程技术

催化剂制备过程技术
催化剂的制备过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原料选择与准备:选择适合制备催化剂的原料,并对原料进行物理或化学处理,如研磨、干燥、活化等。

2. 混合与均匀:将原料按照一定的配比加入到混合设备中进行混合,以确保原料均匀分布,提高反应效果。

3. 沉淀与过滤:通过化学反应或溶液沉淀将催化剂颗粒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然后利用过滤、离心等手段,去除溶液中的杂质。

4. 干燥与固化:将分离出来的催化剂颗粒进行干燥,以去除残留的水分或其他溶剂,然后进行固化处理,使颗粒更加稳定。

5. 活化与载体:根据催化剂的性质和应用要求,采用不同的活化方法,如煅烧、还原等,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6. 表面修饰与复合:为了改善催化剂表面的性能,可以进行表面修饰,如负载其他金属或添加特定的促进剂。

7. 催化剂测试与评价:制备完成后,对催化剂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价,如活性测试、选择性测试等,以确保催化剂的质量和效果。

以上是制备催化剂的一般过程技术,具体的制备方法和步骤会根据催化剂的种类和应用领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白铜制备催化剂

白铜制备催化剂

白铜制备催化剂白铜制备催化剂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

白铜制备催化剂对许多有机和无机反应都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因此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白铜制备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一、白铜制备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白铜制备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制备方法:1. 沉淀法沉淀法是一种常见的白铜制备催化剂制备方法。

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是:先将铜盐和氧化铜溶解在水中,然后加入还原剂(如甲醇或乙醇)进行还原。

还原后可以得到白铜制备催化剂。

沉淀法的优点是制备简单,成本低,但需要进行复杂的后续处理,如洗涤和干燥等。

2. 气相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将铜和铝薄膜沉积在基底上的方法。

此方法需要使用化学气相沉积设备,通过在薄膜上加热来沉积金属。

制备的白铜制备催化剂具有高物理性能和稳定性,适用于高温催化反应。

3. 坩埚法坩埚法是一种利用坩埚中的固态铜和氧化铝制备白铜制备催化剂的方法。

将坩埚中的银和铜和氧化铝混合在一起并加热,产生金属间化合物,形成白铜晶体,即可制备白铜制备催化剂。

4. 浸渍法浸渍法就是将催化剂所需的金属离子分散到载体(如活性碳或氧化铝)上,然后还原成金属颗粒。

浸渍法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催化剂的颗粒大小和分布,以便调整催化剂活性。

二、白铜制备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1. 烷烃加氧反应白铜制备催化剂在加氧反应中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特别是在甲基辛烷氧化反应中。

催化剂的活性可以通过调整催化剂中铜和铝离子的比例来控制。

2. 环氧化反应白铜制备催化剂在环氧化反应中也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例如,环氧化苯乙烷反应可以得到具有高选择性的环氧丙烷。

3. 求氧反应求氧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反应,白铜制备催化剂在此反应中也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例如,在甲氧基苯甲醛的求氧反应中,白铜催化剂可以得到高选择性的羧酸产物。

4. 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的脱氢反应白铜制备催化剂在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的脱氢反应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纳米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概述

纳米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概述

纳米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概述
纳米银催化剂是一种具有优异催化性能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环境治理、能
源转化等领域。

制备纳米银催化剂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将对几种典型的制备方法进行概述。

一、溶液法制备纳米银催化剂
溶液法制备纳米银催化剂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将银盐溶解在溶剂中,并加入
适量的还原剂使其还原成纳米银颗粒。

常用的还原剂有氢气、氢氟化物、聚乙烯吡咯烷酮等。

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如温度、溶剂选择等,可以控制纳米银颗粒的形貌和尺寸。

溶液
法制备的纳米银催化剂具有结构均匀、分散性良好的优点。

二、凝胶法制备纳米银催化剂
凝胶法制备纳米银催化剂是基于溶胶-凝胶反应的原理。

首先将银盐与胶体溶剂(如硅烷烷、酒精等)混合,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溶胶,随后通过溶剂的蒸发或加热使其凝胶化。

通过煅烧过程将凝胶转化为纳米银。

凝胶法制备的纳米银催化剂具有晶型纯、形貌可控、
尺寸一致性好的特点。

三、脉冲激光沉积制备纳米银催化剂
脉冲激光沉积是一种通过激光脉冲作用于金属靶材上,将金属原子脱离并沉积到基底
表面上的方法。

在制备纳米银催化剂时,将银靶材放置在反应器中,通过激光将银原子脱离,然后在反应气氛中使其与其他反应物相互作用形成纳米银颗粒。

脉冲激光沉积制备的
纳米银催化剂具有尺寸均匀、粒度可控的特点。

制备纳米银催化剂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制备方法。

这些方
法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在化学、环境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
纳米技术的发展,未来还将有更多新的制备方法被开发出来。

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一)

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一)

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一)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1. 引言单原子催化剂是指催化剂中存在着单个原子形式的金属物种。

由于单原子催化剂具有高效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要制备出单原子催化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采用一系列特殊的制备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单原子催化剂制备方法。

2. 主要制备方法原子沉积法原子沉积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单原子催化剂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金属原子在表面上可扩散并与基底相结合的特性。

具体制备步骤如下:•制备具有丰富表面活性位点的基底材料;•将金属原子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形成金属溶液;•将金属溶液滴加到基底材料表面,使金属原子与基底相结合;•通过热处理等方式,去除溶剂并使金属原子形成单原子催化剂。

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是另一种制备单原子催化剂的常用方法。

该方法利用离子交换树脂的离子交换能力,在树脂上固定金属离子,并将其还原成金属原子形式。

具体制备步骤如下:•选择合适的离子交换树脂,具有高离子交换能力;•将含有金属离子的溶液与离子交换树脂接触,使金属离子被树脂固定;•通过还原剂的作用,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原子形式;•通过洗涤等方式,去除多余的溶液和杂质,得到单原子催化剂。

物理气相沉积法物理气相沉积法是一种以物理方式将金属原子沉积在基底上的方法。

该方法通常利用高温和真空条件下的蒸发和凝聚过程。

具体制备步骤如下:•准备金属原料并将其加热到高温,使其蒸发;•在基底表面形成薄膜,通过凝聚使金属原子固定在基底上;•通过调节温度和沉积速率,控制金属原子的分布和形貌;•经过冷却和处理等步骤,得到单原子催化剂。

3. 结论制备单原子催化剂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原子沉积法、离子交换法和物理气相沉积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标和条件进行选择。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会有更多创新的制备方法出现,为单原子催化剂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1.沉积-沉淀法:沉积-沉淀法是最常用的负载型催化剂制备方法之一、该方法的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载体材料,如氧化物、碳材料等。

确保载体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活性表面。

(2)将载体通过悬浮剂悬浮在溶液中。

(3)通过沉积-沉淀过程,将活性催化剂沉积在载体表面上。

这可以通过添加适当的沉淀剂或通过化学反应来实现。

(4)通过干燥和煅烧等步骤,使催化剂固定在载体上。

2.浸渍法:浸渍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负载型催化剂制备方法。

其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载体材料。

(2)将载体放入催化剂溶液中浸泡。

(3)待催化剂充分浸渍到载体中后,通过干燥和煅烧等步骤,将催化剂固定在载体上。

(4)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达到所需的催化剂浓度。

3.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制备均匀负载型催化剂的有效方法。

其步骤如下:(1)将溶胶材料(如溶胶态金属盐或金属有机化合物)和凝胶材料混合在一起。

(2)通过搅拌或加热等方法,使溶胶和凝胶得以混合。

(3)进行溶胶-凝胶反应,形成凝胶。

(4)通过干燥和煅烧等步骤,固定催化剂在凝胶上。

4.物理吸附法:物理吸附法是负载型催化剂制备方法中最简单的一种。

(1)选择合适的载体材料。

(2)将载体放入催化剂溶液中。

催化剂会通过物理吸附作用附着在载体表面。

(3)通过干燥和煅烧等步骤,将催化剂固定在载体上。

物理吸附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催化剂的固定程度较弱,容易流失。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负载型催化剂制备方法。

根据不同的催化剂要求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可以得到具有优良性能的负载型催化剂。

催化剂制备方法PPT课件

催化剂制备方法PPT课件

过 滤
干燥
洗 涤
Na型 丝光
沸石
18
浸渍法
将载体放进含有活性物质的液体中浸渍
载体(如Al2O3)的沉淀 洗涤干燥 载体的成型 用活性组份浸渍 干燥
焙烧分解
活化还原
2021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
19
浸渍法的原理
活性组份在载体表面上的吸附 毛细管压力使液体渗透到载体空隙内部 提高浸渍量(可抽真空或提高浸渍液温度) 活性组份在载体上的不均匀分布
粉末细,成型后机械强度高,但成球困难 加入粘合剂(水),量少成球时间长,量
大时造成多胞,难成球 加大转盘转数和倾斜度,粒度下降;转盘
深,粒度大
2021
47
固体催化剂制备方法进展
超细粒度催化剂
– 超细粒子在纳米尺度时的表面效应
– 反应中的扩散行为
– 催化剂活性增强
溶胶凝胶法
– 多组分在胶体中分布均匀
加热到90-100 0C尿素, 同时释放出OH-
2021
11
导晶沉淀法
借助晶化导向剂引导非晶型沉淀转化为 晶型沉淀
X,Y分子筛 合成
分子筛合 成原料
加晶种 晶化
2021
无定型物 转
X,Y晶体 化
高结晶度
12
沉淀时金属盐类的选择
一般选用硝酸盐(大都溶于水) 贵金属为氯化物的浓盐酸溶液 铼选用高铼酸(H2Re2O7)
金属盐溶液
NaOH(Na2CO3)
沉淀

洗涤 干燥 焙烧 研磨 成型

催化剂
2021
8
单组分沉淀法
制备非贵金属的单组分催化剂或载体
Al3+ + OH-
载体Al2O3

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制备单原子催化剂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直接法和间接法。

一、直接法:
1.有机骨架法:通过在有机骨架上固定金属原子,并在高温条件下去
除有机骨架来制备单原子催化剂。

这种方法通常是通过与精确数目的金属
原子配位的有机骨架来实现的。

2.增强扩散法:将金属盐溶于溶剂中,然后将其吸附到活性炭或其他
支撑体上,并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热处理,使金属原子在支撑体上扩散和扩散,形成单原子催化剂。

3.吸附解离法:在合适的条件下,将金属原子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吸
附固定在载体上,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离,使金属原子成为单原子催
化剂。

二、间接法:
1.高温还原法:将金属盐溶解在溶剂中,然后将其吸附到载体上,并
在高温条件下进行还原。

在还原过程中,金属原子会扩散和聚集在载体上,并形成单原子催化剂。

2.调控晶核成核法:通过控制金属盐与还原剂的反应速率,使金属原
子在载体表面形成稳定的晶核。

然后再通过控制晶核的生长速率和形状来
合成单原子催化剂。

3.鸟巢效应法:通过选择具有合适孔径的载体,使金属原子在载体的
孔道中固定,形成单原子催化剂。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制备单原子催化剂的方法。

然而,由于单原子催化剂制备的高度复杂性和精确性,这些方法可能在不同体系中具有不同的效果。

因此,制备单原子催化剂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领域,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进一步的探索。

用于制备环氧丙烷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用于制备环氧丙烷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用于制备环氧丙烷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一、引言环氧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胶粘剂等领域。

其制备通常采用催化剂促使丙烯气体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环氧丙烷。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制备环氧丙烷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二、催化剂的选择制备环氧丙烷的催化剂通常选择金属离子或复合催化剂。

其中,过渡金属盐类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如金属盐类,如银盐、钴盐、钛盐、铁盐等。

复合催化剂由金属盐类与助催化剂组成,如钒酸盐、钼酸盐、钨酸盐等。

这些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三、制备方法(一)溶剂法制备催化剂1. 溶剂法制备金属盐类催化剂将金属盐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如甲醇、乙醇、丙酮等。

待金属盐溶液均匀后,通过蒸发溶剂或加入抗溶剂,得到金属盐类催化剂的沉淀。

最后,将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得到催化剂。

2. 溶剂法制备复合催化剂将金属盐与助催化剂按一定比例混合溶解于有机溶剂中。

通过蒸发溶剂或加入抗溶剂,得到复合催化剂的沉淀。

最后,将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得到催化剂。

(二)沉淀法制备催化剂1. 沉淀法制备金属盐类催化剂将金属盐逐滴加入含有助溶剂的溶液中,通过反应生成金属盐类的沉淀。

最后,将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得到催化剂。

2. 沉淀法制备复合催化剂将金属盐与助催化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逐滴加入含有助溶剂的溶液中,通过反应生成复合催化剂的沉淀。

最后,将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得到催化剂。

四、催化剂的表征催化剂的表征是确保催化剂质量和活性的重要步骤。

常用的表征方法包括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

这些表征方法可以分析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化学成分和形貌特征,进而评估催化剂的性能。

五、催化剂的应用制备环氧丙烷的催化剂通常采用气相或液相反应。

在实验条件下,将丙烯气体与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反应,生成环氧丙烷。

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催化剂用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催化剂制备方法简介
1、催化剂制备常规方法
(1)浸渍法
a过量浸渍法
b等量浸渍法(多次浸渍以防止竞争吸附)

(2)沉淀法(制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注意加料顺序:正加法或倒加法,沉淀
剂加到盐溶液为正,反之为倒加)
a单组分沉淀法
b多组分共沉淀法
c均匀沉淀法(沉淀剂:尿素)
d超均匀沉淀法
(NH4HCO3和NH4OH组成的缓冲溶液pH=9)
e浸渍沉淀法
浸渍沉淀法是在浸渍法的基础上辅以均匀沉淀法发展起来的,即在浸渍液
中预先配入沉淀剂母体,待浸渍单元操作完成后,加热升温使待沉淀组分沉
积在载体表面上。此法,可以用来制备比浸渍法分布更加均匀的金属或金属
氧化物负载型催化剂。
f导晶沉淀法
本法是借晶化导向剂(晶种)引导非晶型沉淀转化为晶型沉淀的快速
有效方法。举例:以廉价易得的水玻璃为原料的高硅酸钠型分子筛,包括丝
光沸石、Y型、X型分子筛。

(3)共混合法
混合法是将一定比例的各组分配成浆料后成型干燥,再经活化处理即可。如
合成气制甲醇用的催化剂就是将氧化锌和氧化铬放在一起混合均匀(适当加入铬
酐的水溶液和少许石墨)然后送入压片机制成圆柱形,在100 oC烘2h即可。

(4)热分解法
硝酸盐、碳酸盐、甲酸盐、草酸盐或乙酸盐。

(5)沥滤法
制备骨架金属催化剂的方法,Raney 镍、铜、钴、铁等。

(6)热熔融法
合成氨催化剂Fe-K2O-Al2O3;用磁铁矿Fe3O4、KNO3和Al2O3高温熔融而
得。

(7)电解法
用于甲醇氧化脱氢制甲醛的银催化剂,通常用电解法制备。该法以纯银为
阳极和阴极,硝酸银为电解液,在一定电流密度下电解,银粒在阴极析出,经
洗涤、干燥和活化后即可使用。
(8)离子交换法
NaY制HY
(9)滚涂法和喷涂法
(10)均相络合催化剂的固载化
(11)金属还原法
(12)微波法
(13)燃烧法(高温自蔓延合成法)
常用尿素作为燃烧机
(14)共沸蒸馏法
通过醇和水的共沸,改变沉淀的形貌、孔结构。
2、催化剂制备新技术
(1)溶胶-凝胶法(水溶液Sol-gel法和醇盐Sol-gel法)

金属醇盐

水解

聚合胶溶剂解胶
陈化

溶胶
胶凝

凝胶
干燥

干胶

a胶体凝胶法(胶溶法)
胶体凝胶法是通过金属盐或醇盐完全水解后产生无机水合金属氧化物,水
解产物与胶溶剂(酸或碱)作用形成溶胶,这种溶胶转化成凝胶是胶粒聚集在一
起构成网络,胶粒间的相互作用力是静电力(包括氢键)和范德华力。
b聚合凝胶法(分子聚合法)
聚合凝胶法通过金属醇盐控制水解,在金属上引入OH基,这些溶胶转化
成凝胶时,在介质中继续缩合,靠化学键形成氧化物网络。
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加入水量的不同,

注意事项:1)水的加入量;2)醇的加入量;3)水解温度;4)胶溶剂加入量
(2)超临界技术
a气凝胶催化剂的制备(超临界干燥)
b超临界条件下的催化反应
能够改进反应的传质、传热性能,改进产物的分离过程
c用于因结焦、积垢和中毒而失活催化剂的再生。
具有温度低、不发生局部过热现象的特性,从而有效地防止催化剂的
烧结失活。

(3)纳米技术
a固相合成法
1)物理粉碎法(又称为机械研磨法或机械合金化法)
采用超细磨制备超微粒,很难使粒径小于100 nm。
2)固相反应法
该法利用金属化合物的固相反应或热分解制备超细微粒,但其
粉末易固结,还需再次粉碎,不易制备100 nm以下的超细粉,
粒子形状也较难控制。
3)大塑性变形法(100-200 nm)
在大塑性变形过程中,材料产生剧烈塑性变形,导致位错增殖、运动、湮灭、
重排等一系列过程,晶粒不断虚化达到纳米量级。
i 等通道挤压

ii 压力扭转方式
4)非晶晶化法(卢柯)
该法将非晶材料(可通过熔体激冷、机械研磨、溅射等获得)作为前驱
体材料,通过适当的晶化处理(如退火、机械研磨、辐射等)来控制晶体在
非晶固体内形核、生长,而使材料部分或完全地转化为具有纳米尺度晶粒的
多晶材料。
根据晶化过程和产物可分为多晶型晶化、共晶型晶化等。

5)表面纳米化法(卢柯)
该法是将材料的表层晶粒细化至纳米量级而集体仍保持原粗晶状态。
根据材料表层纳米晶的形成方式,表面纳米化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i 表面涂层或沉积纳米化
(基于不同的涂层和沉积技术,如PVD、CVD、等离子体方法)
ii 表面自生纳米化
(通过机械变形或热处理使材料表面变成纳米结构,而保持材料整体
成分或相组成不变)
iii 混合纳米化
在表面纳米层形成后进一步通过化学、热或冶金方法,产生于基体不
同化学成分或不同相的表面纳米层。基于纳米表层材料的高活性和快扩
散特性,采用混合纳米化技术可使常规难于实现的化学过程,如催化、
扩散和表面化合等反应变得容易进行。

b气相合成法
该法是将高温的蒸气在冷阱中冷凝或在衬底上沉积和生长出低维纳米材料
的方法,可利用各种前驱气体或采用加热的方法使固体蒸发成气体以获得气源。
加热方法可采用电阻加热或采用高频感应、等离子体、电子束、激光加热等各种
方法。
1)物理气相沉积法PVD
制备纳米粉体1-10 nm。(在充有低压高纯惰性气体的真空容器中进行,
可通过调节蒸发的温度和惰性气体的压力等参数控制纳米粉体的粒径。)
2)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气态原材料导入到一个反应室内,然后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种新的材
料,沉积到晶片表面上。

图:用硅烷在单晶硅表面CVD制多晶硅的原理过程示意图
c液相合成法
液相法制备纳米材料的特点,是先将材料所需成分溶解在液体中形成均相溶
液,然后通过反应沉淀得到所需组分的前驱物,再经过热分解得到所需物质。
1)沉淀法
2)溶胶凝胶法(分为水溶液Sol-gel法和醇盐Sol-gel法)
3)水热/溶剂热合成
4)微乳液法[反相微乳液即油包水型(W/O型)]
当胶束内部的水或油池的体积增大,使液滴的尺寸远大于表面活
性剂分子的单层厚度时,则称这种胶束为溶胀胶束或微乳液,胶团的
直径可在几纳米至100 nm之间调节。由于化学反应被限制在胶束中
进行,因此微乳液可作为纳米材料的纳米级反应器。
根据水、油和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和加入量的不同,微乳液中的胶
束可以自组装成不同的纳米结构。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和加入量是形成
微乳液的关键。助表面活性剂通常为醇类,如正丁醇、正戊醇等。
制备微乳液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Schulman法,将烃、水、乳化
剂混合均匀,向其中滴加醇使混合液突然变得透明;2)Shah法,将
烃、醇、乳化剂混合均匀向其中滴加水至系统突然变得透明,即获得
微乳液。
5)电解沉积法(电化学沉积法)

d模板合成(自组装、纳米印刷术)
软模板主要应用于介孔或多孔材料的自组装,合成物的结构与模板的有序
孔结构或胶体晶结构相同。表面活性剂和嵌段共聚物的液晶体系、胶体颗粒
和乳液液滴等均属于软模板体系。
硬模板则通常指多孔的薄膜或厚膜,如微孔沸石分子筛、介孔分子筛、多
孔的Si和高分子膜、具有有序孔洞阵列的Al2O3膜以及金属膜等皆属于硬模
板。

(4)成膜技术
1)固态粒子烧结法(将无机粉体分散成悬浮液,成型制成生坯,干燥烧结
制陶瓷膜或金属膜)
2)溶胶凝胶法(浸涂制膜)
3)薄膜沉积法
用溅射、离子镀、金属镀及气相沉积等方法,将膜料沉积在载体上制造薄
膜的技术。
4)阳极氧化法
阳极氧化法是目前制备多孔Al2O3膜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法的特点是,制
得的膜的孔径是同向的,几乎互相平行并垂直于膜表面,这是其他方法难以
达到的。
5)相分离-沥滤法
相分离-沥滤法可以制备微孔玻璃膜、复合微孔玻璃膜和微孔金属膜。
6)水热法
分子筛膜的合成
(5)微晶化技术
微晶一般是指粒径介于1-100μm的晶体粉末,也因粉体比表面积大,化学
活性高,成为制造催化剂或载体的重要原料。主要制备技术为下面两类:
1)急冷技术
2)烧结技术
包括常规烧结和特殊条件下的烧结,比如冲击波烧结。(可用爆炸)
冲击波烧结是利用激波产生的瞬间高压、高温,使具有一定松散度(或
孔隙率)的粉体发生烧结的方法。由于激波压缩伴随着材料很强的绝热塑性
畸度和颗粒间的摩擦,从而大大地影响了颗粒变形特性和温度的分布规律,
以及相伴发生的物理-化学现象。

(6)主体-客体组装技术
涉及主客体化学和超分子化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