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病房的应用及效果

合集下载

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温馨病房应用中的意义评价

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温馨病房应用中的意义评价

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温馨病房应用中的意义评价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母婴床旁护理方案在产科温馨病房应用中的影响价值,简列数据验证护理效果并做详细阐述。

方法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在我院产科择108例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选取在2022.3月-2023年4月间,经其同意后,以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两组纯母乳喂养率、产妇满意度进行详细统计,即1-不满意率=总满意率,数据高组更具优势性,以护理总满意率为判断标准,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并将其予以整合做详细阐述。

结果观察组护理方案效果较为理想且可行性显高,其纯母乳喂养率、产妇满意度等数据均明显提升,且满意率高达52/54(96.29%),引用统计学予以分析计算,与另一组各数据相比较,检验结果差异性较大P<0.05。

结论在产科实施全方位、系统化的母婴床旁护理方案,对纯母乳喂养率的改善、产妇满意度的提升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影响价值,其护理效果显著,可提倡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产科;温馨病房;应用意义温馨病房是为孕产妇独立设定的专属病房,其配套设施完善,服务具体化、细节化,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下可使孕产妇顺利度过因分娩引起的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不适感,有利于母婴健康。

温馨病房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较高,母婴床旁护理模式适于在此开展,其属临床医护工作中较为新型的干预模式,护理内容围绕产妇、家庭、新生儿三方逐一拓展,涵盖健康教育指导、胎心监护及母乳喂养与保健、新生儿接种及筛查等多方面保健指导内容,可让产妇及其家属共同参与母婴护理,双向掌握母婴护理技能[1-3]。

本文旨在探究母婴床旁护理方案在产科温馨病房应用中的影响价值,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在我院产科择108例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选取在2022.3月-2023年4月间,简列数据验证护理效果并做详细阐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在我院产科择符合此次研究采纳标准的108例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选取在2022.3月-2023年4月间,经其同意后,以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平均年龄在(28.23±2.47)岁,孕周均在(38.34±0.55)周,剖宫产、阴道分娩比例68:40,住院时长均(5.16±2.52)天,妊娠合并症、分娩并发症及精神异常者以排除在外,因两组产妇一般基本资料经检验差异(P>0.05),可做对比分析。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指将产妇和新生儿放在同一个房间中,使产妇和新生儿保持密切接触,增进亲子关系,提高产妇的自信心和亲子抚养能力。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以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效益。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够增强亲子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在传统模式下,产妇和新生儿通常是分开住院的,产妇需要按时喂奶,但却无法准确了解新生儿的吃饱与否。

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下,产妇可以时刻观察新生儿的吃饱与否,并及时作出反应。

这种密切的接触和沟通有助于产妇更好地了解和满足新生儿的需求。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够提高产妇的自信心和亲子抚养能力。

在传统模式下,产妇和新生儿的接触时间较短,产妇缺乏对新生儿照顾的经验和信心。

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下,产妇可以在产科护士的指导和帮助下,亲自照料新生儿的饮食和个人卫生,提高了产妇的抚养能力,增强了她们对新生儿的信心,从而更好地适应母亲的角色。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还可以帮助提高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

在传统模式下,新生儿和产妇分开住院,产妇对新生儿的照顾主要依赖护士。

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下,产妇可以亲自照顾新生儿的饮食、换尿布等日常生活起居,提供新生儿需要的关爱和保健。

这种亲子关系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还可以降低医疗费用。

在传统模式下,产妇和新生儿住在不同的房间里,需要增加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增加医疗费用。

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下,产妇和新生儿住在同一个房间内,可以共享一些医疗资源和设备,降低了医疗费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具有很多优势。

它能够增强亲子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提高产妇的自信心和亲子抚养能力,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降低医疗费用等。

应该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这种护理模式,为每对产妇和新生儿提供更好的服务。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专门为产妇和新生儿设计的护理模式,该模式的基本理念是以产妇和新生儿为中心,将产妇和新生儿的需求作为护理工作的核心。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强调护理人员与产妇和新生儿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积极的沟通和交流,使产妇和新生儿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爱和关注,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水平。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以使产妇和新生儿得到更好的关注和照顾,提高客观护理质量,也可以提高客观评价。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细致的观察和记录
护理人员在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时,应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记录,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体重、尿量等,并及时将记录反馈给医生。

二、及时的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在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时,应及时的进行护理干预,包括给产妇喂奶、哺乳指导、更换尿布、清洗、按摩等,并及时进行相应的记录,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三、沟通和交流
护理人员在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时,应注重与产妇和新生儿的沟通和交流,包括询问产妇和新生儿的感受、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解答问题等,从而增强产妇和新生儿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四、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护理人员在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时,应根据产妇和新生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饮食、生理特点、卫生状况等,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具体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在产科护理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水平和满意度,为产妇和新生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保障。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临床护理中的探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临床护理中的探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临床护理中的探讨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临床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80例产科母婴案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0例。

参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实验组运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比较护理后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评分及产妇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实验组母乳喂养评分为(86.2±8.5)分,沐浴评分为(81.4±7.1)分,抚触评分为(78.4±8.5)分,臀部护理评分为(84.1±7.6)分,脐部护理评分为(82.4±8.1)分;参照组母乳喂养评分为(83.1±7.2)分,沐浴评分为(74.6±7.3)分,抚触评分为(71.4±6.2)分,臀部护理评分为(76.4±7.9)分,脐部护理评分为(78.3±8.4)分;实验组母乳喂养、沐浴、抚触、臀部与脐部护理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临床护理中可以有效的提升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方面的水平,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构建良好护患关系。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产科;护理效果产科中母婴护理模式主要是将护理工作分解为不同岗位各自完成,让不同护理内容在不同区域进行,这种方式相对而言将护理工作与产妇、家属隔离,护理指导效果差。

本文研究2015年4月~2017年6月本院的80例产科母婴案例,分析运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后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评分及产妇护理满意度情况,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研究2015年4月~2017年6月本院的80例产科母婴案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0例。

参照组产妇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8.4±2.1)岁;初产妇22例,经产妇18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1例,高中17例,大学12例;顺产23例,剖宫产17例。

产科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的效果观察

产科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的效果观察

产科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的效果观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护理学也从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护理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新的护理模式转换,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已成为当代护理学的核心[1]。

产科护理也跟随护理模式转型的潮流,在一系列改革中前进,围绕着以其独具特色的专科护理,最突出的是以母婴健康为中心积极探索,新的护理模式不断出现。

产科护理除提供日常生活和产科特殊照顾外,工作重点应转向给产妇提供产科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传授与育婴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手把手的教导产妇接纳新生儿,和产妇一起担负起初之人母的角色。

作为一种新型的产科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其核心内容是强调以家庭为中心,“以母婴为本”服务理念。

现将我科对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资料全部来自我院产科病房分娩,入选条件:身体健康,无慢性病的初产妇,无精神疾病、严重的躯体疾病,产前检查未发理异常,母婴床旁护理事先征得产妇同意。

于2010年1月~2011年6月将在我科住院的800对母婴按住院号末位数单双分为观察组400对和对照组400对,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对照组实行传统封闭式护理,并将其结果进行比较。

两组产妇家庭社会背景、文化水平、年龄、孕周、分娩方式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护理方法。

观察组对新生儿沐浴、注射(含接种疫苗等)、足跟血采集、抚触、脐部护理、游泳、臀部护理换尿布等和宣教、指导母乳喂养技巧等均在病房产妇床旁进行,使产妇可亲历新生儿各项护理,对喂哺技巧是否正确,也可以得到及时纠正并正确指导。

即产科护士边操作边讲解给产妇听,同时指导家属参与操作。

讲解内容包括母乳喂养的优点与注意事项、乳房的保护方法、产后营养指导(鸡蛋是好食品,但也不是越多越好)、产褥期会阴部的护理、区分新生儿常见的生理与病理现象并作相应的处理方法、新生儿预防接种注意事项、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技巧、更换尿布技巧等。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价值分析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价值分析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价值分析摘要: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妇在分娩之后,对于产后生活舒适度以及心情愉悦度有了更高的追求,这就对产后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产科护理模式,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促进产妇对母亲角色的理解以及母婴关系的和谐发展。

将能够有效提升产科护理满意度,并增强产妇对产后卫生常识的了解程度,从从而提升母乳喂养成功率,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现报道如下: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产科护理;价值;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

比较和分析针对产妇应用母婴床旁护理干预的方式的运用成果。

(1)纳入标准:产妇产检资料、个人信息等完整;经剖宫产或自然分娩娩出胎儿;母婴分娩后状态良好,无分娩并发症、合并症及风险事件等;产妇分娩后精神状态良好,沟通交流正常,个人意愿能够做准确、清晰表达。

经本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产妇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2)排除标准:高龄产妇;非单胎妊娠;母婴状态欠佳,分娩后续接受相关治疗;产妇患有精神类、心理健康类疾病;超早产;产妇或其家属存在视听功能障碍;妊娠期间患有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

1.2 护理方法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内容包括:新生儿相应疾病的调查,对新生儿实施体检,排查其有无新生儿疾病及先天性疾病、遗传疾病、肢体残疾等,评估新生儿身体健康水平。

新生儿接种疫苗,并对其实施卫生清理、沐浴,并为其穿着家属所提供衣物、以包被对其进行包裹。

1.2.2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内容包括:(1)新生儿护理:大部分新生儿出生后的皮肤表面缺少溶菌素,容易发生感染或擦烂。

因此,护理人员应认真彻底的做手消毒后再接触新生儿,如果家属或产妇存在感冒或皮肤感染等疾病,应尽量避免接触新生儿。

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做普及讲解,告知其日常生活中新生儿沐浴、哺乳及衣物增减、休息环境等方面注意事项,并指导家属为新生儿营造舒适睡眠环境,以增进新生儿对生活环境适应性。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指将婴儿床放在母亲床边,使得宝宝能够随时接触到母亲并获得
母爱的滋养。

这种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应用广泛,下面将详细介绍其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母乳喂养率。

将婴儿床放在母亲床边,方便母亲进行哺乳,母亲可以更快地察觉到宝宝的需求,及时满足婴儿的喂养需求。

这种护理模式还可以增强
母婴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母乳分泌量,促进母乳喂养的进行。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新生儿的自主呼吸能力。

新生儿处于母亲身边,可以接触
到母亲的皮肤和体温,哪怕是宝宝睁开眼睛的瞬间也能看到母亲,这样能够增加宝宝的安
全感,减少宝宝哭闹的次数,进而减轻宝宝的呼吸负担,有利于新生儿的呼吸适应能力的
发展。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促进母婴之间的心理连结。

宝宝在早期与母亲亲密接触,能够
与母亲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增强母婴互动和情感连接,促进母亲对宝宝的了解和反应。

在这种护理模式下,母亲可以更好地观察宝宝的特殊需求和状态,及时做出正确的护理干预,从而提高宝宝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还可以加强家庭成员的参与。

将婴儿床放在母亲床边,可以提供一
个方便家庭成员和亲友进行家庭探访和参与护理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家庭成员之间
的沟通和亲密度,还可以帮助新手父母逐渐适应护理工作,提高其护理技能。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丰富多样,基于尊重、关心和亲近的原则,有
利于促进母婴健康和亲子关系的发展。

产科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灵
活运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使其发挥最佳效果。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效果及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效果及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效果及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母婴床旁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该护理模式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167例产妇。

将其设为研究组,研究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

再以实施前(护理工作不在床旁开展)的167例作为对照组,常规护理167例产妇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在此次研究中,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出院后出现涨奶、乳腺管堵塞比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能够提高产妇的护理质量,以及产妇的新生儿护理能力,产妇生活质量改善,有利于维护母婴健康,且该护理模式下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更高,有利于建立医患和睦关系,该母婴床旁护理有一定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新生儿床旁护理;母婴健康;护理效果母婴床旁护理重视家庭护理,该护理模式通过责任护士一对一教育提高对产妇及陪护人员的护理能力。

母婴床旁护理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满足了产妇、新生儿和家庭的需求及现代护理模式的发展要求。

我科自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以来,取得显著成果,纯母乳喂养率平均达60%,产妇产褥期康复加速,且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

本文通过观察母婴床旁护理的实施效果,分析其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167例产妇为研究组。

研究组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26.47±3.26岁。

以实施前常规护理167例产妇为对照组。

对照组年龄23-32岁,平均年龄26.17±3.64。

产妇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此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医学研究》第10卷第28期(总第180期)2012年l0月 现代护理Xiandaihuli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病房的应用及效果 赵改玲① 【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病房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本次试验以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一2011年1月所收治的160例母婴患者 为试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母婴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对照组母婴接受常规的临床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母婴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经过临床护理,试验组母婴在新生儿护理机能掌握效果、健康育儿知识的正确率以及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率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两 组母婴的试验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应用于产科病房能够显著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使产妇掌握正确的新 生儿护理方法,提高产妇育儿知识的掌握程度,因而具有较高的I}缶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 产科病房; 母婴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8—0079—02 

随着我国临床医学护理模式的逐渐转变,产科护理理念也 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逐渐树立了以健康为导向的产科护理模式。 孕产妇在住院待产期间,护理人员除了要为其提供正常的照顾以 外,还要注意为产妇及其家属提供咨询和健康教育服务,提高其 育儿能力,使其为新生儿提供更好的照顾,学会承担全新的家庭 角色。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新型临床护理模式,并逐 渐成为了产科护理的核心内容。笔者所在医院自2010年起,在 产科病房实施了母婴床旁护理,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 现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以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 的160例母婴患者为试验对象,产妇年龄23~33岁,平均(28_3±0.5) 岁。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且无严重的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并 对护理过程完全知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 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并保证两组患者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 差异 >0.o5)。 1.2护理方法 试验组母婴接受母婴床旁护理,包括臀部护理、换尿布、脐 部护理、早期预防接种、抚触和新生儿沐浴等护理过程均在病 房内完成,进行“-对一”形式的健康教育和临床护理,即护理 人员一边讲解一边操作,并由产妇及其家属共同参与学习。护理 人员讲授的内容包括:更换尿布、新生儿脐带护理、新生儿抚触、 避孕及产后复查、新生儿预防接种、新生儿常见生理状况的表现 及其处理方法、产褥期多发症的处理、产后营养活动、乳房护理 方法、母乳喂养的技巧和优势等。试验组母婴在住院过程中每天 接受一次床旁护理,每次护理持续约30 minl1】。 对照组母婴接受常规的临床护理,即护理人员每天将薪生儿 

送到专门的婴儿沐浴间进行新生儿抚触、脐带消毒、集中沐浴, 同时在集中治疗室接受预防接种。每天通过集体讲解和播放 10 min录像的方式进行集中的健康教育,两组产妇讲解的内容 相同。 1.3观察指标 使用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度调查表和满意度调查 表,在出院前对产妇进行调查。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调查表包 括以下调查项目:新生儿预防接种、产后避孕及复查、新生儿常 见乳房护理方法、生理问题的临床表现和对策、产褥期多发症的 处理措施、产后营养活动、母乳喂养的特点等15道调查题,评价 指标为正确率;满意度调查表主要包括以下调查项目:健康教育、 护理服务技术、护士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满意程度,每一调查项目 都包括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三个基本选项。产妇的新生儿护 理技能,包括抚触、脐部护理和沐浴三个方面,每项操作的总分 为100分,60分以下为未掌握,60 ̄79分为部分掌握,80分以上 为掌握 。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 采用 检验,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结果 经过临床护理,试验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6.25%(77/80), 对照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75.00%(60/80),两组产妇的试验数 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试验组产妇掌握健康教育知 识的正确率为93.75%(75/80),对照组产妇掌握健康教育知识的正 确率为71.25%(57/8O),两组产妇的试验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O.05);试验组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 照组产妇(尸<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对比 .例 

①高平市人民医院山西高平048400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Vo1.10,No.28 Oct,2012 —79— 现代护理Xiandaihuli 《中外医学研究》第10卷第28期(总第180gq)2ol2年1o月 探讨外科术后疼痛及护理措施 张梅① 【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患者手术后疼痛反应,并研究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笔者所在医院近几年外科术后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 反应分析疼痛原因及其类型,并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总结相关临床护理经验。结果:本组768例患者中,仅有3.78%的患者出现并发症,而96.22% 的患者术后没有产生并发症,疼痛得到有效控制,临床护理效果显著。结论:良好的术前、术后疼痛护理措施,能够迅速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术后 并发症的产生,值得临床共同探讨学习。 【关键词】外科术后; 疼痛;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8—0080—02 

疼痛是机体象征危险的信号,促使人们紧急行动,避险去 害。在医学上,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的位置常指示 病灶所在,而疼痛的性质间接说明病理过程的类型。另一方面, 在不影响对病情观察的条件下’医生有责任帮助患者消除疼痛。 因而无论是麻醉止痛还是一般镇痛措施,都是医学研究的一个 重要课题。外科术后疼痛大多数患者呈现为急性且较强疼痛, 对全身各系统功能有不良影响,极易引起术后并发症,甚至危 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精神健康。因此,对外科术后患者疼痛进 行合理分析,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缓解或消除患者的 疼痛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笔者针对外科 患者术后疼痛和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总结相关临床护理经 验,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3年5月一2010年l1月笔者所在医院外科接诊行手 术治疗的患者768例,男475例,女293例,年龄1 6岁,平均 45.8岁;包括肠道手术196例,胸部手术45例,脾胃手术118例, 腰椎手术5l例,甲状腺手术107例,行阑尾切除手术112例,盆 ①库车县人民医院新疆库车842000 腔手术54例,胆道手术85例。根据患者术后疼痛表现分型,其 中属于创口痛患者为597例,牵拉痛患者为171例。所有患者均 接受临床护理措施。 1.2术后患者疼痛原因 引起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十分复杂,主要有3个因素。(1)患 者自身因素: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各不相同,他们个人的修养、 性格、心理素质、疼痛认识水平等都会产生疼痛影响;(2)手术因素: 手术类型、手术部位及其创伤深度直接影响疼痛程度。患者行 胸部手术、脾胃手术、肛门手术、直肠和背部手术,手术切口较大, 术后创伤组织产生持续疼痛;(3)麻醉因素:患者手术麻醉用药 种类、剂量和麻醉方法都影响术后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 采用普鲁卡因麻醉药效消失最快;采用利多卡因,其麻醉药效消 失稍慢;最长效麻醉药为布比卡因,可以维持8 h左右药效,术 后疼痛出现较晚。 1.3护理措施 1.3.1手术前护理护士要做好患者术前心理护理,介绍术后疼 痛止痛情况,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和担忧,配合医务人员行手术 治疗和护理,为术后良好康复奠定基础。 1.3.2手术后护理患者一般在麻醉后的24 h内,或手术后 2~3 d出现疼痛,对于术后中轻度疼痛一般采用口服止痛药, 

3讨论 传统的产科临床护理主要分为产前、产时和产后的分阶段护 理,护理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和产妇,对新生儿的治疗、脐 部护理、抚触和沐浴等护理操作需要母婴分离,这种分离分段的 产科护理模式会在产妇与护理人员之间产生较大的隔阂与沟通障 碍,护理过程存在较大的中断性,因而无法体现人性化服务与 整体化护理理念。施行母婴床旁护理后,新生儿护理的整个过 程都不需要将母婴相互分离,从而打消了产妇的各种担心和顾虑。 现阶段,随着人们对于健康护理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产妇及其 家属越来越多地希望获得更多的隐私、监护、参与、选择、知情 权,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完全符合了_上述的各项权益需要,从而满 足了不同家庭和不同产妇对于产科护理的需求,受到了广大产妇 及其家属的欢迎 ]。另—方面,“—对一”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够 最大程度地提高健康教育和产科护理的质量,帮助产妇及其家属 一80一 树立接纳和护理新生儿的信 ,消除产妇的各种担心,在产妇与 护理人员之间实现了良好的沟通。护理人员丰富的专业知识、精 湛的护理技术和周到的服务充分赢得了产妇及其家属的信任,因 而从整体上提高了产妇及其家属对临床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 。 

参考文献 【1]高涛.个性化健康教育在产科VIP病房床旁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 学创新,2011,8(6):1021. [2]任晓燕.浅谈产科病房如何开展优质护理服务[J】_中外医学研究, 2011,9(18):345. [3】叶朝.新生儿床旁护理在产科母婴同室的实施[J】.天津护理,2010, 

18(6):394. 【4]程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VIP病房的应用 .吉林医学,2011, 21(111:391. (收稿日期:2012—06—19)(编辑:何玉勤)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Vo1.10。No 28 Oct.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