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学案:15.1两种电荷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学案:15.1两种电荷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学案:15.1两种电荷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一节两种电荷

学习目标:

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会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相关现象。

2、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知道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

5、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

学习重点:通过摩擦起电现象认识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学习难点:对电荷的认识。

知识点一:两种电荷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

(1)正电荷: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的为正电荷。

(2)负电荷: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板所带电荷相同的为负电荷。

(3)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

例题讲解:

例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用丝线悬挂着的通草小球,如果小球被吸引,则小球的带电情况可能是。

解析:因为用丝绸磨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能吸引轻小物体,也能吸引带负电的物体,所以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答案:带负电或不带电

例2、甲、乙、丙、丁四个带电小球,若甲排斥乙,乙吸引丙,丙吸引丁,已知甲带正电,那么丙带电,丁带电。

解析: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因为甲、乙、丙、丁四个带电体发生如上所述的作用,且甲带正电,甲排斥乙,故乙带正电;乙吸引丙,故丙带负电;丙吸引丁,故丁带正电。

答案:负正

跟踪练习:

1、如下图是用带电小球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2、现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A和B互相吸引,C和A互相排斥,则()

A.B一定不带电,C带正电

B.B可能带正电,C带正电

C.B一定带正电,C带负电

D.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

3、用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轻质小球,发现两者互相排斥,由此可鉴定()

A.小球一定带正电

B.小球一定带负电

C.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带正电

D.小球一定不带电

※小窍门:

两个轻小物体如果相互吸引,有两种情况

(1)两个物体带有异种电荷。(2)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若两个轻小物体互相排斥也有两种情况

(1)两个物体都带正电荷(2)两个物体都带负电荷。

答案:1、C 2、D 3、B

知识点二:原子及其结构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

2、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等量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电子在原子核的引力作用下绕核高速旋转。

3、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4、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叫元电荷,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元电荷用e表示,

即:e=1.6×10-19C

5、摩擦并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子从束缚电子弱的物体转移到束缚电子强的物体。

得到电子的物体显示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显示正电。

6、摩擦起电的两个条件:(1)相互摩擦的物质的种类不同;(2)摩擦时雨外界

绝缘。

例题讲解:

例1、绸子和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这是因为( )

A.玻璃棒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绸子上

B.绸子上的部分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

C.玻璃棒上的一部分正电荷转移到绸子上

D.绸子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

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物体缺少电子带正电,多余电子带负电。由于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比绸子弱,在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就失去一部分电子而带正电荷,绸子从玻璃棒上夺取了一些电子,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上的负电荷.

答案:A

例2、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体,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得到了电子带负电

B.甲失去了电子带正电

C.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

D.甲、乙靠近会相互排斥

解析:电摩擦起电的过程中,是一个电子的转移过程,一个物体缺少电子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必然得到电子带等量的负电。而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C

跟踪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通过摩擦的方法可产生电荷

C.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

D.组成物质的分子都是完全固定不动的

2、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正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

B.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

C.梳子失去一些原子核

D.摩擦创造了电

3、物理老师上课时,每次都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奇思妙想环节,张浩就是被物理老师的这个奇思妙想环节

深深吸引.今天的奇思妙想又给我们带来什么快乐呢?上课时老师展示了如图所示的图片,根据图片所提供的信息,张浩很快就画出了中间乙球上电荷最合理的分布图,则张浩画出的答案是()

答案:1、A 2、B 3、C

知识点三:验电器

验电器:

(1)作用:实验室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2)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3)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例题讲解:

例1、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

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A金属箔的张角减小

B.A中的自由电子通过金属棒流向B,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C.A中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

D.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A流向B,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解析:金属导电的原因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人们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的方向。由题意知,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后,自由电子由A流向B,同时电流方向是从B流向A,故选项B是正确的

答案:B

※小窍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有三种方法:

(1)看被研究的物体是否吸引轻小物体;

(2)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其他带电体是否有相互作用;

(3)利用验电器检验。

例2、实验室里常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可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会因排斥而张开,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金属箔带正电,金属球不带电

B.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正电

C.金属箔带正电,金属球带负电

D.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负电

解析:玻璃棒带正电,与金属球接触后,验电器带上正电,即无论是金属球还是金属箔,都带上正电荷.

答案:B

跟踪练习:

1、如图所示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用手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后金属

箔片闭合,这说明人体是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2、如图所示,验电器A带正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验电器A、B两

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金属棒的电流方向从

答案:1、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导体 2、A到B

知识点四:导体、绝缘体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石墨等。

2、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塑料、油、陶瓷玻璃等。

3、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如:①纯净的水是绝缘体,而含有杂质的水是导体。②玻璃是绝缘

体,而烧红的玻璃却能导电。

4、金属是靠自由电子导电;盐的水溶液是靠自由离子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部几乎没

有自由电荷。

例题讲解:

例1、在我们生活和生产中,经常要对物体进行分类,如以下物品可分为两类:①铅笔芯、铝制易拉罐、铜导线。②塑料笔套、橡胶、食盐。这两类物品属于()

A.导体和绝缘体

B.金属和非金属

C.磁性材料和非磁性材料

D.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①中的物品都是导体容易导电,②中的物品都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因此这两类物品是以导电性能来分类的,分别属于导体和绝缘体。

答案:A

例2、小刚拆开了家庭电路中常用的白炽灯泡和灯头,如图所示,则以下灯泡和灯头上的各部件中全部属于绝缘体的是()

A.灯头后盖、螺旋

B.玻璃泡、锡块

C.螺旋、金属片

D.灯头后盖、玻璃泡

解析:螺旋套、金属片、螺旋、锡块都是金属,都是用来导电的,是导体;玻璃泡和灯头后盖(电木)都是绝缘体,都是为了防止人触电的.

答案:D.

跟踪练习:

1、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按钮开关的构造截面图,图中C是按钮,D是外壳,A、B各有接

线柱与电路相连接,其中()

A.ABC 是导体,D 是绝缘体

B.ABD 是导体,C 是绝缘体

C.AB 是导体,CD 是绝缘体

D.CD 是导体,AB 是绝缘体

2、下列物体中属于导体的是( )

A.玻璃杯

B.竹筷

C.瓷碗

D.不锈钢杯

答案:1、A 2、D 课后作业: 1、四个悬挂着的带电通草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那么D 球( )

A.带与A 球不同种的电荷

B.带与B 球不同种的电荷

C.带与C 球不同种的电荷

D.一定带正电荷

2、如图所示,将一根针插在绝缘底座上,把折成“A ”字形的铝箔条水平架在针的顶端。当带电的塑料棒靠近静止的铝箔条一端时,铝箔条会旋转起来,这表明:带电物体能 轻小物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将塑料棒取走,铝箔条由于 不能立即停止转动。

3、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 (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

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本平面内自由转动。先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再把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吸管时,橡胶棒排斥吸管。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 、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

C 、与餐巾纸摩擦过的吸管带负电

D 、与吸管摩擦过的餐巾纸带负电

4、有甲乙两个轻质小球,它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带同种电荷

B.都带正电荷

C.都带负电荷

D.一个带正电荷,另一个带负电荷

5、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 和B ,使A 带负电,B 不带电,用带有绝

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 和B 连接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 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 ,A 金属箔的张角减小

B.A 中的自由电子通过金属棒流向B ,B 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C.A 中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 ,B 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

D.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A 流向B ,B 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6、如图所示,电工师傅常用的测电笔,外壳是用不导电的绝缘体材料制成的,而测电笔的笔尖用金属材

料制成的,这是利用了金属材料的( )

A.耐高温

B.导电性

C.硬度高

D.延展性

图5

吸管

(3题图)

7、将轻小的金属杆A用一根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判断它是否带电的各种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验电器的金属球跟它接触,若金属泊张开,A肯定带点

B.用带电小球B靠近它,若它被吸引,则A肯定带电

C.用带电小球B靠近它,若它被推开,则A肯定带电

D.用纸屑靠近它,若纸屑被吸引,A 肯定带点

8、用在干操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靠近细细的水流,会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惊奇的现

象.这是由于梳子摩擦后 .会吸引细细的水流;当梳子靠近带负电的小球.小

球被排斥.说明梳子带电。

9、如图所示,在晴朗的冬日,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越梳越蓬松,主要原因是:()

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

B.梳子对头发有吸引作用;

C.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因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D.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因带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

10、如图,实验中的女生长发上扬.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保证该实验

成功的必要条件的是()

A.金属球壳必须带电

B.身体必须直接接触金属球壳

C.身体必须与金属球壳不断摩擦

D.身体与大地之间必须用绝缘材料隔离

11、台式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为保证电脑的稳定性,需要打开主机箱盖除尘,

这是因为散热风扇的扇叶在转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带上了,可以

(10题图)轻小物体,所以灰尘会附着在扇叶上。

12、下表是几位科学家研究摩擦起电得出的物体带电次序,表格中任何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 次序在前的

资料1 石棉玻璃羊毛木棉石蜡资料2 羊毛尼龙木棉火碱树脂

(1)由表中可知玻璃与石棉摩擦后,石棉将带___电.

(2)木棉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比羊毛___.(选填“强”或“弱”)

(3)由表中__ _判断玻璃和尼龙摩擦后两者带电情况.(选填

“能”或“不能”)

13、小明参观了科技馆后,一组静电实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

来后他把实验情景绘成一幅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A为放

在绝缘支架上的带正电球体,B为用绝缘丝线悬吊的带正电的小

球.先后将小球B悬吊在距离A球远近不同的P1、 P2、P3处.

(1)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是什么?

(2)请你根据图,提出一个问题.

14、长毛狗在家中的沙发上玩耍,淘气的小明用干燥的毯子将它包裹起来并来回摩

擦,结果小狗的长毛竖了起来,像一只可爱的刺猬,如图所示,狗毛是因为摩

擦带上了________ (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的。在实验室中用到的

(14题图)

________(填“验电器”或“试电笔”)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仪器.

15、如图所示,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捋,塑料绳就会

向四周散开,而且捋的次数越多,下端散开得越大,这是为什么:

15题

16、小强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碎纸片,发现纸屑先被玻璃棒吸引,接触玻璃棒后

又马上离开了。这是为什么

课后作业答案:

1、A

2、吸引;运动状态;惯性

3、C

4、 A

5、B

6、B

7、B

8、带电负

9、 C 10、

C 11、电吸引 12、正强能 13、(1)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2)问题:电荷间的作用力大小与电荷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14、同种验电器 15、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捋塑料捆扎绳摩擦起电;塑料绳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塑料绳会向四周散开;捋的次数越多,塑料绳带同种电荷越多,斥力越大,散开得越大 16、被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棒带正电荷,吸引轻小物体,纸片吸在玻璃棒上,也带上了正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纸片离开。

初三物理两种电荷教案

初三物理两种电荷教案 物理两种电荷教案【课标要求】 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物理两种电荷教案【学习目标】 1、通过摩擦起电的实验,总结出带电体性质,能说出区分正负 电荷的方法,准确得出电荷作用规律。 2、通过演示实验,知道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了解电荷量。 3、通过自学,了解原子结构,能总结出摩擦起电的原因。 4、认识绝缘体与导体,能说出他们的区别与联系。 物理两种电荷教案【学习重、难点】 重点:实验探究电荷作用规律。 难点:理解原子结构的基础上说出摩擦起电原因,导体导电原因。 物理两种电荷教案【教学过程】 一、动手参与 小实验:教师展示一束下端扯成丝状、有些向四周散开的塑料捆扎绳。问:“为了让散开的塑料捆扎绳聚拢到一起,直接用手捋一 捋能不能达到目的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想象回答。(引 导学生得出:用干燥的手捋达不到目的,蘸水后再捋就可以了。) 引入摩擦起电。 二、新课 1、学生分组进行摩擦起电小实验完成任务: 1)带电体的性质:吸引轻小物体

2)怎样得到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3)怎样得到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4)电荷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摩擦起电吸引轻小物体数量不同,为什么? 1)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Q 2)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3、演示验电器检验是否带电: 1)验电器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2)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4、自学课本原子结构内容,完成任务: 1)原子结构:原子由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 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的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物体对外也不显电性。 2)摩擦起电的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能力强弱不同,相互摩擦时,束缚核外电子能力强的得到电子,束缚核外电子能力弱的失去电子。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多 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注意:同种物质相互摩擦不能带电 5、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九年级物理两种电荷同步练习及答案

九年级物理两种电荷同 步练习及答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九年级物理两种电荷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 用干燥的丝绸摩擦玻璃棒后,玻璃棒能吸引轻小物体,则说明玻璃棒_______ ;此轻 小物体 _______ (选填“肯定”或“可能”)是带电体. 2.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______ 电荷,若将此橡胶棒靠近带负电的轻小物体时会互相_______(选填“吸引”或“排斥”). 3. 小李同学在镜子前梳头,她发现梳子会吸引头发,这是因为摩擦后梳子和头发因带___________电荷而相互吸引 4.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 ____ 和不带电的 _________组成。 5. 用在干操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靠近细细的水流,会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惊奇的现象.这是由于梳子摩擦后 ___.会吸引细细的水流;当梳子靠近带负电的小球.小球被排斥.说明梳子带 _____电。 6. 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橡胶棒由于___________电子而带负电。把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与作业纸摩擦过的塑料吸管,发现吸管被推开,说明吸管带 ____________电。 7.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选填“正”或“负”)电,如图将它与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是因为(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5题 7题

8. 早在公元前600年,人们发现了摩擦起电现象,摩擦起电的实质是_________的转移;1733年,科学家经过实验区分出两种电荷,并总结出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 9. 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警示:“严禁用塑料桶运汽油”。这是因为在运输过程中汽油会不断与筒壁摩擦,使塑料桶带________,造成火灾隐患。10.有A、B两个带电体,若A与B相互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一定带_______电,B与c一定能相互_______。 11.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μm的颗粒悬浮物,能被肺泡吸收并进入血液,影响人体健康。某科研队伍成功研制出净化器,其原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1、S2后,风扇旋转吸入含有颗粒物空气,当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光洁金属网C 时会被快速吸引过来,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______________的性质;当颗粒物快速通过光洁金属网C后,会带上负电荷,然后被带有正电荷的棉芯D吸附住,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2. 将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形。若改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这个泡沫球,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荷》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荷》公开课教学设计 《电荷》的教学设计 xxxx禅城区xx中学xx 一、教材分析 《电荷》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其中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用具 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乒乓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观看动画“怒发冲冠”、录象“女孩头发竖起来”。 2、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进行新课: 1.摩擦起电带电体 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衣服会粘在皮肤上,是因为梳子、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带了电的缘故。 介绍防止衣服产生静电的方法。 建议学生回去查找有关静电防止和应用的资料。

初三物理两种电荷知识讲解

两种电荷 【要点梳理】 要点一、自然界的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1、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3、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4、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5、电荷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要点诠释: 1、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这个吸引是相互的,轻小物体也会吸引带电体。轻小物体是指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如:通草球,轻质小球、碎纸屑、泡沫、毛发、细小水流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A、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各自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的现象。 B、接触带电:用接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即:一个不带电的物体与另一个带电的物体接触时,不带电的物体也带了同种电荷。接触带电实际上是电荷的转移。 要点二、验电器: 1、验电器的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看是否可以吸引轻小物体;通过验电器; 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要点三、原子结构元电荷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符号 是C。 2、原子结构:物体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 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核外 电子带负电,且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原子带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等 量,原子不显电性,呈电中性,物体也呈电中性,但不能说物体没有电荷。 3、元电荷:精确的实验表明,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总是等于某一个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即电子所带电荷量的整数倍。因此人们把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叫“基本电荷”,也叫“元电荷”(带电量最小的电荷),用符号“e”表示,则e=1.6×10-19C。 要点诠释:摩擦起电的实质,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对于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相互摩擦中,束

初中九年级物理:15.1两种电荷练习题及答案

两种电荷练习题 1.干燥的天气里,在阳光下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越梳头发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 。 2.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带有,而具有了的性质。 3.若用被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一个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会,这表明验电器,在这一过程中电荷是如何转移的。4.用带负电的物体去靠近一个用丝线悬挂着的轻草球时,若轻草球被吸引,则该草球()A.一定带负电B.一定不带电C.一定带正电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5.甲、乙、丙三个小球,在互相靠近时,甲排斥乙,乙吸引丙,若丙带负电,则()A.乙可能带负电B.甲、乙一定都带正电C.乙可能不带电D.甲一定带负电6.当丝绸跟玻璃棒摩擦时,玻璃棒带电,丝绸带电,这是因为。7.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8.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了负电,这是由于() A.毛皮束缚电子的能力比较强 B.橡胶棒的正电荷转移到了毛皮上 C.摩擦过程中创造了负电荷 D.橡胶棒上有了多余的负电荷 9.带正电的甲金属球和带负电的乙金属球接触后,乙球也带了正电,这是由于()A.甲球上的部分原子核转移到了乙球上 B.甲球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了乙球上 C.乙球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了甲球上 D.乙球上的部分原子核转移到了甲球上 10.将两个气球在衣服上摩擦几下,用细线悬起来。结果两气球像闹“矛盾”一样不愿靠在一起,这是因为摩擦后的气球。 1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 的转移,丝绸和玻璃棒摩擦时,玻璃棒因( )而带( ) 电,丝绸因( )而带( )电。 12.有A、B、C、D四个带电体,若A排斥B,A吸引C,C排斥D,且已知D带正电,则A带电荷,B带电荷,C带电荷。

初三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练习答案版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 一.选择题 1.(2017·福建)如图1所示的“吸引现象”由静电引起的是(C) A.磁铁吸引硬币B.压紧的铅块互相吸引C.摩擦后的气球吸引头发D.吸盘吸在墙壁上 图1 图2 2.(2017·安徽)带电体之间的静电力是通过电场产生的.如图2所示,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带同种电荷的物体A和B,可以这样分析A带电体所受的静电力;A处于B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关于B带电体受到的静电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B处于A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A指向B的作用力 B.B处于自身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A指向B的作用力 C.A处于B激发的电场中,就对B产生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 D.A处于自身激发的电场中,就对B产生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 3.(2017·咸宁)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容易被梳子“粘”起,下列现象中“粘”的原因与其相同的是(B) A.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纸片“粘”在杯口上 B.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 C.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时,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 D.两个铅杆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4.(2017·常州)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得(A) A.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B.中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 C.质子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D.原子核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 5.(2017·株洲)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是由于(A) A.电子从毛皮转移到了橡胶棒B.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了毛皮C.质子从毛皮转移到了橡胶棒D.质子从橡胶棒转移到了毛皮6.(2017·河南)如图1所示,用皮毛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额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摩擦过程中创造了电荷B.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荷 C.经橡胶棒接触后的验电器带正电荷D.金属箔张开是由于同种电荷相排斥7.(2017·大连)用两根绝缘细线,分别将甲、乙两个相同的轻质小球悬挂起来,两个小球都带正电,在将乙球慢慢靠近甲球时,会出现的情形是(C)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两种电荷练习题

两种电荷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用带负电的物体去靠近一个用丝线悬挂着的通草球时,若通草球被吸引,则该通草球() A.一定带负电 B。一定不带电 C。一定带正电 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2.甲、乙、丙三个小球,在互相靠近时,甲排斥乙,乙吸引丙,若丙带负电,则()A.乙可能带负电 B.甲、乙一定都带正电 C.乙可能不带电 D.甲一定带负电3.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了负电,这是由于() A.毛皮束缚电子的能力比较强 B.橡胶棒的正电荷转移到了毛皮上 C.摩擦过程中创造了负电荷 D.橡胶棒上有了多余的负电荷 4.带正电的甲金属球和带负电的乙金属球接触后,乙球也带了正电,这是由于()A.甲球上的部分原子核转移到了乙球上 B.甲球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了乙球上 C.乙球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了甲球上 D.乙球上的部分原子核转移到了甲球上 二、填空题: 1.干燥的天气里,在阳光下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越梳头发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 2.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带有,而具有了的性质。 3.若用被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一个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会,这表明验电器,在这一过程中电荷是如何转移的。 4.当丝绸跟玻璃棒摩擦时,玻璃棒带电,丝绸带电,这是因为。 5.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6.将两个气球在衣服上摩擦几下,用细线悬起来。结果两气球像闹“矛盾”一样不愿靠在一起,这是因为摩擦后的气球。 7.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的转移,丝绸和玻璃棒摩擦时,玻璃棒因而带电,丝绸因而带电。 8.有A、B、C、D四个带电体,若A排斥B,A吸引C,C排斥D,且已知D带正电,则带电荷,带电荷,带电荷。 9.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胶棒,橡胶棒带负电,若用摩擦后的

九年级物理两种电荷习题含答案

两种电荷习题1 出题人;葛老师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如图所示,验电器箔片闭合。小璐同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丝绸与玻璃棒摩擦过程中,玻璃棒上产生的是正电荷 B.丝绸与玻璃棒摩擦过程中,玻璃棒上产生的是负电荷 C.此过程中,玻璃棒上的正电荷移动到了箔片上 D.此过程中,产生的瞬间电流方向是从玻璃棒流向箔片 2.甲、乙、丙、丁四个轻小物体,已知丁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甲和丙互相排斥,丙和乙互相吸引,而乙和丁也互相排斥,则() A.甲、丙带正电,乙带负电B.甲、丙带负电,乙带正电 C.乙、丙带正电,甲带负电D.丙或乙可能不带电 3.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两两相互吸引,其中一个是带电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一定带正电,乙一定带负电,丙一定不带电 B.甲一定带负电,乙一定带正电,丙一定不带电 C.三个小球中肯定有一个不带电 D.肯定甲不带电 4.科学家在探究微观粒子的过程中,认识到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而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以下粒子带负电的是() A.质子B.电子C.中子D.原子核 5.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导体 B.导体导电都是靠电子 C.通常情况下,液体都是导体 D.非金属物质一定是绝缘体 6.如图所示,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这些正电荷就通过金属杆全部转移到金属箔上 B.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这些负电荷就通过金属杆全部转移到金属箔上 C.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验电器就有一部分电子转移到带电体上 D.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验电器就有一部分正电荷转移到带电体上 二.填空题(共4小题) 7.中央电视台的“三星智力快车”节目介绍说,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蜜蜂(选填“得到或“失去”)了电子,因此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 8.在探究摩擦起电的实验中: (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纸屑,是因为橡胶棒带上了电荷从而。进一步实验发现,此时橡胶棒带的是负电,根据你所学习的原子结构的知识,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选填“得到”、“失去”或“创造”)了电子。 (2)根据你的分析,毛皮摩擦过橡胶棒后,毛皮带电。(选填“一定不”、“一定”或“可能”)(3)实验证明自然界存在种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为电荷。 9.如图是一段细铁丝和饮料吸管做成的静电实验装置,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 (1)将一个泡沫小球靠近吸管一端,发现吸管自动靠近小球,这说明泡沫小球(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带电;可以用检验小球是否带电。 (2)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吸管一端的附近,观察到吸管自动“躲开”,这说明: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两种电荷》教案

最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两种电荷》教案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摩擦起电。 2.知道正、负电荷是如何规定的;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知道电量及其单位。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电学的浓厚兴趣,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及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锻炼学生积极参与、亲自动手操作、大胆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导体中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子 (三)教学过程

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顺着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几件化纤毛衣,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你有过这种体会吗?你知道上面提到的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吗? 总结:摩擦起电,同学们在小学自然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摩擦起电的知识。摩擦起电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又是经常可以看到的。那么,带了电的物体具有哪些性质?头发为什么会随梳子飘起来?在这一节里,我们将继续进行学习和讨论。 1摩擦起电 ①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把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②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我们看到,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演示实验:

九年级物理:两种电荷--教案

设计制作:陈代富 第十五电流和电 路 第一节两种电荷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研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用具】 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乒乓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观看动画“怒发冲冠”、录象“女孩头发竖起来”。 2、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 1.摩擦起电带电体 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衣服会粘在皮肤上,是因为梳子、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带了电的缘故。 介绍防止衣服产生静电的方法。 建议学生回去查找有关静电防止和应用的资料。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教案)

《两种电荷》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知道导体和绝缘体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研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两种电荷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电荷量及其单位。 【教学难点】 摩擦起电的实质;金属中的电子可以自由移动。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用具】 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空气干燥时,让学生动手做一做,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梳子吸引小纸片,摩擦过的气球吸引水流和头发,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一)两种电荷

1.摩擦起电 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物体叫做带电体,或带上电荷的物体。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带电体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2.接触起电 3.感应起电 接触起电:用带电体接触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两物体带等量的同种电荷。 感应起电:用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两物体带异种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实验演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播放视频) 3.两种电荷 想一想: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一样吗? 手捋的塑料绳,餐巾纸摩擦过的吸管等分别靠近摩擦过的橡胶棒或玻璃棒,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凡是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的带电体,必定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 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人们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结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电荷量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电荷的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例如: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大约只有10-7C。一片雷雨云带电的电荷,大约有几十库伦。 5.验电器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教案

15.1 两种电荷教案 【教材分析】 《两种电荷》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原子结构、原子核、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其中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过,初中阶段应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必须把这些比较简单的知识讲得丰富些,挖掘深度,不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本图4-3所示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验电器带电的多少与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大小相对应,从而引出电荷量的概念。电荷量的单位是直接告诉学生的,为了使学生对电荷量的单位库仑有个大概的了解,应举例说明: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荷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②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构造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③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了解金属中存在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了解导体和绝缘体。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实验探究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②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③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决具体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电现象(如摩擦起电等),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②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善于观察、勤于分析,具有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 1.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2.了解原子结构和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存在。 【教学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学知识点学习资料

初中电学知识总复习提纲 、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①摩擦起电<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能量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叫正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J 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叫负电荷。 1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J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或者带电多少。L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C)。 7、元电荷(e): 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e =1.6 x 10-19C &异种电荷接触在一起要相互抵消。 9、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拓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 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 显不出电性。 二、电路 1.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2. 电流的方向:在电源的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经用电器流向负极。 3.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4.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 转化为电能。 5. 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① 有电源②电路闭合 6.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水溶液等。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7.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8. 电路的基本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九年级上册物理 两种电荷 -含答案解析

两种电荷 要点一、自然界的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1、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3、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4、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5、电荷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要点诠释: 1、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这个吸引是相互的,轻小物体也会吸引带电体。轻小物体是指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如:通草球,轻质小球、碎纸屑、泡沫、毛发、细小水流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A、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各自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的现象。 B、接触带电:用接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即:一个不带电的物体与另一个带电的物体接触时,不带电的物体也带了同种电荷。接触带电实际上是电荷的转移。 要点二、验电器: 1、验电器的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看是否可以吸引轻小物体;通过验电器;利 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要点三、原子结构元电荷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符号是C。 2、原子结构:物体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 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且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原子带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等量,原子不显电性, 呈电中性,物体也呈电中性,但不能说物体没有电荷。 3、元电荷:精确的实验表明,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总是等于某一个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即电子所带电荷量的整数倍。因此人们把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叫“基本电荷”,也叫“元电荷”(带电量最小的电荷),用符号“e”表示,则e=1.6×10-19C。 要点诠释:摩擦起电的实质,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对于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相互摩擦中,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摩擦起电的过程是电荷的转移过程,而非创造了电荷。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教案

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 一、教材分析 《两种电荷》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其中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用具 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乒乓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观看动画“怒发冲冠”、录象“女孩头发竖起来”。

2、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 1、摩擦起电带电体 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衣服会粘在皮肤上,是因为梳子、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带了电的缘故。 介绍防止衣服产生静电的方法。 建议学生回去查找有关静电防止和应用的资料。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2)接触带电 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女孩头发能够竖起来,是因为人体与带电体接触而使头发也带了电。 3、两种电荷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演示实验: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荷练习题

电荷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用带负电的物体去靠近一个用丝线悬挂着的通草球时,若通草球被吸引,则该通草球()A.一定带负电 B。一定不带电 C。一定带正电 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2.甲、乙、丙三个小球,在互相靠近时,甲排斥乙,乙吸引丙,若丙带负电,则() A.乙可能带负电 B.甲、乙一定都带正电 C.乙可能不带电 D.甲一定带负电 3.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了负电,这是由于() A.毛皮束缚电子的能力比较强 B.橡胶棒的正电荷转移到了毛皮上 C.摩擦过程中创造了负电荷 D.橡胶棒上有了多余的负电荷 4.带正电的甲金属球和带负电的乙金属球接触后,乙球也带了正电,这是由于() A.甲球上的部分原子核转移到了乙球上 B.甲球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了乙球上 C.乙球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了甲球上 D.乙球上的部分原子核转移到了甲球上 二、填空题: 1.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分别是____电荷和_____电荷. 2.当丝绸跟玻璃棒摩擦时,玻璃棒带电,丝绸带电,这是因为。 3.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的转移,丝绸和玻璃棒摩擦时,玻璃棒因而带电,丝绸因而带电。 4.干燥的天气里,在阳光下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越梳头发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 5.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带有,而具有了的性质。 6.将两个气球在衣服上摩擦几下,用细线悬起来。结果两气球像闹“矛盾”一样不愿靠在一起,这是因为摩擦后的气球。 7.若用被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一个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会,这表明验电器,在这一过程中电荷是如何转移的。 8.有A、B、C、D四个带电体,若A排斥B,A吸引C,C排斥D,且已知D带正电,则带电荷,带电荷,带电荷。 9.有A、B、C、D四个带电体,用细线悬挂起来,它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11-2所示,已知B 带正电,则D带____电荷。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荷》练习(含详解)【2】(1)

学科:物理 专题:电荷 题一 下列关于摩擦起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上 B.两个物体都不同程度的失去了电子 C.两个物体相互摩擦创造的电 D.两个物体的原子核发生了转移 题二 用塑料梳子梳头时会因为摩擦而起电,经检验塑料梳子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则用梳子梳头时() A.塑料梳子失去一些电子 B.塑料梳子得到一些电子 C.头发得到一些电子 D.头发失去一些电子 题三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 μm的颗粒悬浮物,能被肺泡吸收并进入血液,影响人体健康。某科研队伍成功研制出PM2.5净化器,其原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1、S2后,风扇旋转吸入含有颗粒物空气,当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光洁金属网C时会被快速吸引过来,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_________的性质;当颗粒物快速通过光洁金属网C后,会带上负电荷,然后被带有正电荷的棉芯D吸附住,这是因为________。 题四 将带正电的物体靠近吊在细线上的通草球,通草球会被吸引(没有互相接触).如果换用带

负电的物体去靠近这个通草球,则通草球() A.一定被吸引 B.一定被排斥 C.可能被吸引,也可能静止不动 D.可能被吸引,也可能被排斥 题五 a、b、c、d四个丝线吊着的通草小球,若a、b两球相吸引,b、c两球互相排斥,c、d两球互相吸引,若将a、d两球互相靠近时,则a、d两球之间() A.相吸引 B.相排斥 C.无作用 D.可能吸引也可能排斥也可能无作用 题六 现有A、B两个带电体,若A与B相互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一定带电,B与C一定能相互;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一个悬挂着的通草球,发现通草球被吸引过来,但接触后又分离了,请解释上述现象。 题七 题八 一个完好的验电器,其金属箔片已张开一定的角度,现在拿一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发现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增大了,这说明() A.验电器原来带正电 B.验电器原来带负电 C.验电器原来不带电 D.验电器原来的带电情况无法确定

九年级物理全册 15.1 两种电荷教案(1)

名 师 优 秀 教 案 执教者:xx 时间:20xx年

15.1 两种电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 2.知道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了解原子结构及一个电子带的电荷量是e=1.6×10-19C。了解导体和绝缘体。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人们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过程。 2.通过实验,养成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电学,探究电的知识的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养成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教学重点】 电荷种类及相互作用,验电器原理,原子结构。 【教学难点】 根据原子结构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支架、带绝缘皮铜导线、颗粒泡沫屑若干。 学生分组:气球,颗粒泡沫屑若干、水、梳子、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塑料刻度尺、验电器、支架、带绝缘皮铜导线。 【教学过程】

【设置悬念】 同学们知道这种神奇现象的原理吗? 【引入新课】 这是一种放电现象,在了解“电”之前,可不要轻易尝试这种实验。神奇的电到底是什么?从今天我们就逐渐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让我们一起走进——两种电荷。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设置疑问,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认真观察、思考。)有兴趣的观看。交流热议。 二、探究新知 1.摩擦起电【问题过渡】 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 “飘”起来?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实验】 日常生活中与以上现象类似的例子很多,想用给你提供的 器材和身边的物品,亲手试试吗? 【实验器材】梳子、塑料尺、气球、碎纸屑、轻小泡沫。 【提出问题】 1.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回答预设: (1)梳子带电。 (2)摩擦起电。 自主选择器材,动手探 究。 动手操作预设: 用梳子,塑料尺或气球在 干燥、清洁的头发上摩 擦,之后将物体靠近碎纸 屑或轻小颗粒泡沫屑,看 是否能将其吸起。 根据实验现象思考问题 并积极发表见解。 回答预设: 1.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 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

人教版初三物理上册《两种电荷》教案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知识目标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 观看动画“怒发冲冠”头发竖起来”视频。 https://www.360docs.net/doc/b21953948.html,/show/HHLn2nOjzxzcwYPiGuEXFA...html 让学生思考头发竖起来的原因是什么?这里面存在着什么奥秘?这节课我们就一块儿来揭开这个谜底!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 活动1: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归纳总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作带电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作摩擦起电。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活动2: 实验1:首先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观察现象. 实验2: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观察现象.

实验3: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观察现象. 实验4:用手捋散开的塑料包装绳,在捋的次数不断增加的过程中,观察现象. 归纳总结: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1)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负电荷: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活动3:根据上面的学习,出示一个塑料棒,让学生交流、讨论,要想知道我手中的这个塑料棒是否带电, 你有哪些方法来验证? 归纳总结: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 (2)利用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来判断。 (3)出示验电器,介绍也可以利用手中的这个工具----验电器来检验。 活动4:演示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角的变化,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的变化。换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上面的实验。让学生分析、讨论现象原因,不同意见的给予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