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虱怎么彻底消灭

合集下载

综合防治大棚蔬菜白粉虱发生的几点建议

综合防治大棚蔬菜白粉虱发生的几点建议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大棚蔬菜白粉虱为温室害虫,俗称小白蛾子,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北方地区大棚种植中常见,极难防治。

白粉虱具多食性、寄主范围十分广泛,主要为害葫芦科、豆科、茄科、菊科等等112个科653种植物,常导致作物叶片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严重危害大棚蔬菜的生长,影响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往往会给农户们造成极大的损失。

一、白粉虱白粉虱个体很小,但繁殖能力强,发育速度快,群体数量庞大,北方大棚一年发生10多代,世代重叠现象突出,群聚为害,往往同一植株上各种虫态自上而下交叉分布,分别为:成虫、新产绿卵、变黑卵、初龄若虫、老龄若虫、伪蛹、新羽化成虫,给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

北方大棚与露地蔬菜生产常常紧密衔接,可使白粉虱周年发生。

二、白粉虱综合防治建议1、农业防治①培育无虫苗培育无虫苗是防治白粉虱的关键措施,要把好育苗关,育苗和棚室生产应分开,育苗前彻底熏杀残余虫口,在育苗地设置24-30目的防虫纱网,用塑料薄膜覆盖育苗,在通风口处增设网纱,控制外来虫源,防止外界成虫进入苗床。

②清洁虫源大棚可以挂防虫网杜绝蔬菜大棚外部虫源;白粉虱老龄若虫多散布于蔬菜下部叶片,结合整枝打杈,及时摘除有虫的老叶和打下的残枝、腋芽、叶片等一起带出田外处理,深埋或焚毁以减少虫源;清除棚室周围杂草、各种植物及其残体也是减少虫源的一种手段;收获后要彻底清除田间杂草和前茬作物的茎叶、残枝,或高温发酵沤肥或焚毁以削减种群数量。

③合理安排茬口调整生产茬口,尽量避免黄瓜、茄子、菜豆、辣椒、番茄等先后混栽,实行非喜食寄主蔬菜轮作是切断白粉虱发生的有效措施,提倡棚内轮作白粉虱不喜食的芹菜、油菜、韭菜、生菜、蒜黄、菠菜等耐低温蔬菜,下茬再种植黄瓜、番茄油菜等。

④高温熏棚夏季休棚后或育苗前密闭棚室,利用高温熏棚灭杀白粉虱,彻底熏杀残余虫源。

闭棚后使棚室内温度达60℃左右,用22%的灭蚜灵烟雾剂0.25kg/667m2或用蚜虱净0.5kg/667m2熏棚,白天高温熏蒸效果远远好于夜间,隔3~5天重复熏蒸l次,以杀灭不断孵化出的白粉虱。

栀子花叶子上长了白色的很小的虫子怎么办

栀子花叶子上长了白色的很小的虫子怎么办

栀子花叶子上长了白色的很小的虫子怎么办
如果栀子花叶子上长了白色的很小的虫子,可能是一些常见的害虫,比如蚜虫或白粉虱。

以下是一些建议来处理这种情况:
1. 手工清除:如果虫子数量不多,你可以用手轻轻摘除叶子上的虫子。

记得戴手套,以免受到刺激或虫子传播的病菌。

2. 冲洗叶片:用水枪或水壶轻轻冲洗栀子花叶片,这有助于将虫子冲洗掉。

3. 用肥皂水喷洒:将少量的中性肥皂溶解在水中,然后将混合液放入喷雾瓶中。

喷洒这种肥皂水混合物可以有效地控制一些害虫。

4. 使用昆虫控制剂:如果虫害比较严重,可以考虑使用昆虫控制剂。

然而,在使用化学农药之前,请确保阅读并遵循产品标签上的使用说明,并注意使用安全。

5. 增加花园生态平衡:吸引一些天敌,比如蜘蛛、瓢虫等有益昆虫,它们可以帮助控制害虫的数量。

6.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栀子花叶片,及时发现虫害并进行处理,可以避免虫害扩散。

请注意,针对虫害的处理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并尽量选择对环境和植物影响较小的方法。

如果虫害问题比较严重,建议向植物专家或园艺师寻求帮助,以获得更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白粉虱防治技术

白粉虱防治技术

白粉虱防治技术保护地瓜菜栽培的特点是高温、高湿、温差大、光照弱,环境封闭,这些条件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和繁殖。

白粉虱是保护地瓜菜生产上的一种重要害虫,若防治不及时,会对瓜菜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它俗称小白蛾,瓜类、茄果类、豆类等蔬菜和草莓受害最重。

成、若虫群集叶背吸食汁液,分泌蜜露诱发病规律煤污病,被害叶片褪绿、变黄,植株生长衰弱甚至萎死亡,还可传播某些植物病毒病。

一般减产 10%-30%。

1为害状况白粉虱主要为害黄瓜、西葫芦、南瓜、冬瓜、番茄、辣椒、茄子、刀豆、豇豆、豌豆及野生蔬菜如蒲公英等。

1.1白粉虱成虫具有趋嫩性、趋黄性,喜欢群聚于寄主植物幼嫩背面,随着植株的生长而不断追食顶部嫩叶并在上面产卵。

成虫和若虫刺吸寄主植物汁液,使被害植株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枯死,导致温室蔬菜减产或绝产。

1.2成虫和若虫均能在寄主植物上分泌蜜露,堆积于叶面和果实上,引起煤污病的发生,大大降低蔬菜商品价值。

1.3传播病毒病。

由于白粉虱活动的密集性,还会引发病毒病的传播。

该虫发生程度与种植的作物有关,在黄瓜、菜豆上种群密度极大,而在油菜、菠菜、韭菜上种群数量难以发展。

由于该虫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大,形体小易于隐藏,给防治造成很大难度。

2发生规律白粉虱在温室条件下,一年内可发生 10 余代,世代重叠现象明显,冬季在室外不能存活。

白粉虱繁殖的最适宜温度为18-21 C,在温室条件下完成 1代需要30天左右,成虫羽化后1--3 天可交配产卵,也可进行孤雌生殖,其后代均为雌性。

白粉虱的种群数量,由春至秋逐步发展到高峰。

2.1成虫。

形体小,淡黄色,雌虫体长1-2 mm,翅展2-2.3mm ;雄虫体长0.8-1 mm,翅展1.7-2 mm。

翅膜质覆盖白色蜡粉。

有趋嫩性,在寄主植物打顶以前,成虫总是随着植物的生长不断在顶部嫩叶产卵。

2.2卵。

长 0.22 -0.26 mm,最宽处 0.06-0.09 mm,卵有柄,柄长0.03 mm。

花叶子上的小白飞虫怎么清除

花叶子上的小白飞虫怎么清除

花叶子上的小白飞虫怎么清除
在花盆种植植物之前,要先对土壤进行处理,将土壤在太阳下晒几天,让里面的虫卵完全去除,这样也有利于高温消毒杀菌,彻底消灭里面的虫卵。

但需要注意的是,种植后白虫不能再暴晒,以免花被灼伤。

植物可以单独取出,然后在土壤中晾干。

二、自制药剂
可以自制一些化学药剂驱虫,把烟丝拿出来,然后泡在水里。

泡了一天一夜左右,就可以用来灌溉根部了。

也可以稀释花露水,灌溉根部,每周涂一次,大概三四次就见效了。

或者用茶叶泡水喷洒,也能起到预防作用。

三、使用药剂
可以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用护花剂喷洒和浇灌根部。

也可以用呋喃丹粉,撒在花盆周围。

四、洗根上盆
如果情况很严重,这些方法都治不好。

可以考虑把植物从花盆里拿出来,然后把里面的旧土扔掉,把花盆和根部清理干净,再放入花盆。

养花的土里有白色的虫怎么办

养花的土里有白色的虫怎么办

土中出现像白色的虫子有可能是白粉虱,它们的危害非常的严重,不光是直接影响到植株,还会传播各种病毒害。

在还没有栽种前,先要对土壤进行消毒,从源头预防发生虫害。

一般虫子来源是潮湿的土里,可在花土表面铺上一层沙子或珍珠岩。

情况比较严重的话,可以借助药剂。

一、是什么
养花的土中出现像白色的虫子可能是白粉虱,是一种很常见的害虫,可能会因为很多原因导致。

它的危害非常的严重,会直接吮吸植株内的汁水,导致里面缺少水分,导致产量降低,并且在吸食汁水时将毒素注射到植物内,还会导致引发霉菌,从而污染到叶片,严重影响到美观程度。

不光是直接影响到植株,还会传播各种病毒害,引发其他的病害发生。

二、怎么办
1、预防:在还没有栽种之前,先要对土消毒,把土质放在太阳
底下暴晒,以达到去除虫卵和细菌的作用,从源头起到预防发生虫害的作用。

2、覆沙:一般这些虫子的来源主要是潮湿的土里面,可以在花
土表面铺上一层沙子或珍珠岩,要求干净一些,能防止虫子孵生出来。

3、喷药:情况比较严重的话,就需要借助药剂了,可以专门购买杀虫的药剂,喷到花盆中消灭虫子。

白粉虱防治要得法

白粉虱防治要得法

白粉虱防治要得法白粉虱属于移动性、刺吸式类害虫。

近年来随着保护地面积的迅速扩大,白粉虱发生危害急剧上升,现已成为蔬菜、花卉、瓜类、烟草、棉花等作物的主要害虫,据国内外近期报道,它危害的植物高达120科、700余种。

近几年,白粉虱在翼、鲁、豫、苏、皖、晋、京和津等省市连年大爆发,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特别是日光温室(冬暖式大棚)内的作物受害尤为严重。

多年的经验表明,白粉虱在我国北方不能在露地越冬,但可在温室内继续繁殖危害。

随着秋季气温的下降,在我国北方地区由北向南从9月初-9月下旬开始陆续向保护地栽培作物上迁移,秋末进入迁移盛期。

来年春暖时,白粉虱便从室内向露地迁移、扩散为害,春末夏初进入向室外扩散盛期。

若抓住秋末冬初和春末夏初这两个迁移盛期,进行防治室内白粉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可有效控制对室内作物的危害,又能大大减轻对室外作物的危害。

白粉虱对多种作物都会造成严重危害:它不但刺吸植物汁液,使叶片退绿变黄,以至萎蔫、使光合作用降低,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而降低产量。

并且它还分泌密露,污染叶片和果实,导致霉菌繁衍,直接影响蔬菜、瓜果、花卉等产品的质量,降低其商品率,使花卉失去观赏价值,同时它还是作物多种病害的传播者。

在我国北方大多数地区,因冬季气温低,白粉虱在室外不能越冬,但在温室内的寄主上可繁殖越冬。

在温室内,一年发生10代以上,且世代重叠;第二年春暖时,白粉虱便从温室内向露地迁移、扩散危害。

虫口密度在6-7月迅速增长,8-9月份增长最快,危害也最严重。

9月下旬随着气温的降低,露地寄主上的虫口密度减少,并大量向温室内迁移危害。

据近期调查:从今年8月下旬开始白粉虱在山东的不少地方已爆发成灾,温室内的黄瓜、茄子、菜豆、西红柿、油菜等蔬菜和一串红、倒挂金钟、扶桑、菊花等花卉作物,以遭受到较严重的危害。

为了确保温室内越冬作物和早春作物免受白粉虱为害,减少来年向室外迁移的虫源基数,只要抓住室内发展的有利时机,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采取以下得当的防治方法。

非洲菊上白粉虱危害的防治

非洲菊上白粉虱危害的防治

非洲菊上白粉虱危害的防治瑰、一品红等大棚作物上已有不同程度的虫害出现,在笔者非洲菊生产地调查过的农户中,100%的存在白粉虱危害。

许多农户认为白粉虱是非洲菊上最难治理和危害最大的害虫。

借此呼吁有关部门对此要给允重视。

(一)白粉虱的危害特点昆明地区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非常有利于白粉虱的繁殖和过冬。

在温室条件下,白粉虱一年四季不停止生育,每头雌虫产卵达100~200粒,在防治中杀卵显得很重要,可是绝大多数农药只杀成虫,不伤害卵和蛹。

因此白粉虱对农药的抗性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一种农药在一个地方的使用效果很好,在另外一个地方效果可能很差。

据国外研究,要清除一场较重的虫害,至少需要每3~4天喷一次农药,连续喷10~12次。

白粉虱的卵、高龄若虫和伪蛹对温度和农药的抗逆性强,一旦作物上各种虫态混合发生时,防治十分困难,可见,白粉虱比一般的害虫更难防治,更容易死灰复燃,不断循环危害。

白粉虱的虫口密度具有呈指数上升的特点,在白粉虱感染的初期,仅有点片发生,表面看来植株并无什么损害的症状,往往会被忽视。

但白粉虱传播病毒,削弱植株生长势,严重影响出货品质的危害已经在发展之中,一旦蔓延开来,就可能造成在温室内多年循环危害,难以彻底清除。

因此,在日常花卉生产管理和引进种苗的过程中,要重视白粉虱的检查和防治,一旦发生,及时采取措施。

(二)白粉虱的检查白粉虱有四种形态,卵、若虫、伪蛹和成虫,成虫产卵于叶片背面,长0.2~0.25mm,凭肉眼不易察觉,需用放大镜或显微境观察,多分布在嫩叶;若虫、伪蛹通常固着在中下层老叶,容易发现。

成虫喜欢附在嫩叶和成叶背面,成虫、若虫均能分泌蜜露,堆集于叶片上,引起煤污病,若叶片上发现由真菌寄生引起的黑色灰状的煤污病,表明感染的时间已经比较长,比较严重。

白粉虱最喜欢的颜色是柠檬黄和橙黄,因此可以悬挂或撑起黄板来监测。

温室花卉作物中,最吸引白粉虱并且危害严重的是:非洲菊、六出花、报春花、一串红、大丽花、天竺葵、瓜叶菊、大岩桐、倒挂金钟、木槿、铁线莲、茼麻、茄科植物、耧斗菜,杜鹃花。

阳台小花园蚜虫肆虐,教你如何毁尸灭迹

阳台小花园蚜虫肆虐,教你如何毁尸灭迹

阳台小花园蚜虫肆虐,教你如何毁尸灭迹有些小虫如蚜虫,蚧壳虫,白粉虱,这样比较小的,很多,肉眼能看到,但是消灭起来有难度,而且农药又不适宜,那么就给大家介绍几种有效办法防治这些小虫及一些病害,仅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第一招--辣取葱、蒜、辣椒各50克,湿合捣烂,用纱布包好,放入15公斤水中浸泡24小时,用浸出液喷雾,可有效防治蚜虫,红蜘蛛等。

第二招--草木灰用10千克草木灰加水50千克,浸泡24小时后,取滤液喷洒,可防治蚜虫;同时,葱、蒜、韭菜受种蝇、葱蝇危害,可每亩撒施草木灰30-50千克,既能防蛆,又能增产,效果明显。

第三招--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很便宜,一般药店都有卖,用其浸种喷雾一举多用,用0.2%的高锰酸钾稀释液,浸种2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能杀灭种子携带的病原菌,减少后期病菌侵害。

用600-1000倍高锰酸钾溶液喷雾,隔5-6天喷1次,连喷2-3次,能有效防治瓜类白粉病及作物苗期猝倒病、根腐病等。

第四招--小苏打液用其100克小苏打加水50千克喷雾,对黄瓜、白菜白粉病、炭疽病、霜霉病及灰霉病,防治效果也很明显。

第五招--尿素洗衣粉合剂杀虫用洗衣粉、尿素、水按1:4:400的比例配制成水剂防治菜蚜、杀虫率达93.7%--98.3%,药效高于化学农药。

此方还有根外追肥的作用,且无公害。

第六招--洗衣粉或洗洁精用衣粉或者洗洁精兑水稀释后喷洒,多次喷洒。

第七招--生姜捣烂加水20倍,浸泡12小时,过滤,喷洒,可防治蚜虫、红蜘蛛、潜叶蝇、叶斑病、腐烂病、煤污病,黑斑病等。

第八招--柑橘皮50克,加水500毫升,浸泡24小时,过滤,喷洒,可防治蚜虫、红蜘蛛、潜叶蝇、浇于土中,可防治蚜虫。

第九招--民间土方将盛水的容器放在阳台上花花草草的旁边,倒上一些水,深度半厘米左右即可,放一点点蜂蜜或糖,搅拌溶解。

如果水蒸发了,就再加点水。

过几天清理下虫子尸体和换水即可。

第十招--烟丝将少许烟丝在水里浸泡2天,然后过滤掉烟丝,将溶液直接喷在作物的茎叶上,就可以起到防止病虫害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粉虱怎么彻底消灭
白粉虱,是一种世界性害虫,于70年代传入我国。

白粉虱对蔬菜、果树、药材、牧草、烟草等多种植物都有危害。

一般可造成损失10%~30%,严重的可高达70%
2、虫源。

播种前将前茬作物的残株败叶及杂草清理到田外,深埋或烧毁;蔬菜生长期间加强整枝,摘去枯死的黄叶、病叶,并带到棚外烧毁。

在夏季休棚期,进行高温闷棚,能够有效地消灭棚内粉虱。

播后蔬菜生长期间可用25%蚜虱一遍净与木屑等点燃烟熏,闷棚8~10小时再通风。

在苗床上或温室大棚放风口设置防虫网,防止外来虫源迁入。

防虫网以40~60目为宜。

3、及趋避。

白粉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向性,发生初期可在温室内设置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

冬春季,结合放置黄板,在温室内张挂反光幕,既可驱避白粉虱,又可增加菜株上的光照。

4、防治。

当温室内白粉虱成虫平均每株有0.5~1头时,释放人工繁殖的丽蚜小蜂,每株释放丽蚜小蜂成虫或黑蛹3~5头,每隔10天左右放1次,共释放3~4次。

控制白粉虱效果良好。

也可人工释放草蛉,1头草蛉一生平均能捕食白粉虱幼虫172.6头。

有条件地区也可用粉虱壳孢菌防治白粉虱。

5、防治。

在白粉虱发生初期及时用药,即每株平均有成虫2~3头时进行,尤其应掌握在“点片”发生阶段。

喷药时间最好是在早晨露水未干时,中、下午由于白粉虱翅膀干燥,便于飞翔,不易喷到身体上。

目前就单剂来说,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效果特别好的产品,曾有一段时间,烯啶虫胺与吡蚜酮合剂效果不错,但是目前抗性也已不小。

现在有个小方法是,使用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在每棵蔬菜根部放一点,基本上能够防治整个生育期的白粉虱、蓟马、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

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