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儿童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

早期儿童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
早期儿童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

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

第一章前言

1-1. 研究背景

学前教育泛指对0—6岁儿童实行的保育和教育,也称婴幼儿早期教育。在我国的学制体系中,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对3—6岁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因此,3—6岁儿童的学前教育也称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是我国学制中的基础环节,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早期教育是本研究的核心概念,主要是指对0—6岁婴幼儿实行的保育和教育。良好的早期教育对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发展,获得幸福、快乐的童年,为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掌握早期教育的现状和家长需求,配合政府推进早期教育工作,促进将早期教育纳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同时以调研工作为宣传平台,提高社会对早期教育的关注,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于今年上半年开展了中国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

1-2.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四类对象开展:0-6岁(侧重0-3岁)儿童的家长,包括法定监护人和实际监护人,部分妇联系统自办和社会力量办的托幼机构和早期教育机构,部分城市早期教育工作的政府主管负责人和早期教育专家。调查的托幼机构包含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等为0-6岁儿童提供早期教育服务的机构,其中包括各部门、企事业单位、集体和私人举办的托幼园所以及学前班。早期教育机构包括母婴医院开办的育儿班、幼儿园开办的早教班、社区开办的亲子班,以及专业化的早教中心等。

调查采用定性深访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科学的抽样方法,建立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总体,以样本总体的情况推估和描述全国总体情况。在操作

阶段,将能够反映儿童早期教育市场现状及消费者需求的问题以题目的形式体现在封闭式问卷中,作为数据采集的工具。在执行阶段,采用街头拦访与网络在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搜集数据。最后,通过系统的数据分析,反映早期教育现状和家长在早期教育方面的主要需求。

1-3.执行情况

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关于中国东、中、西部0-6岁儿童人数的分布,分别在三个地区各随机抽取三个省区市,即东部的北京、上海、山东,中部的山西、吉林、河南,西部的内蒙古、四川、陕西,进行线上调查;在每个省区市各随机抽取一个市区(盟市)与农村地区儿童游乐场(公园)、托幼机构、早教机构三类地点各自进行编号,随机选取一个目标场所进行等距随机拦截访问。

定量调查共发放问卷3433份,回收问卷2914份,回收率为84.9%,有效问卷2781份,有效率为95.4%。

1-4. 概念定义

托幼机构:包含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等为0-6岁儿童提供早期教育服务的机构,其中包括各部门、企事业单位、集体和私人举办的各类托幼园所以及学前班。

早教机构:包括部分母婴医院开办的育儿班、部分幼儿园开办的早教班、社区开办的亲子班,以及专业化的早教中心(早教机构)等模式。

教育机构:托幼机构和早教机构的总称。

第二章主要数据

2-1. 家长对早期教育的认知

家长认为0-3岁是儿童早期教育的主要阶段。认为“出生-3岁的儿童教育”是儿童早期教育的比例最高,达到38.1%。其次是“出生-6岁的儿童教育”和“胎儿-3岁的儿童教育”,选择比例分别为21.9%和21.0%。同时,12.5%的家长选择“胎儿-6岁的儿童教育”。

家长在早期教育过程中最关注儿童身体发育。问及在早期教育过程中最为关注的方面时,35.7%的家长选择“儿童身体发育情况”,其他依次是“儿童认知与语言的发展”、“儿童与人交往的倾向和探索周围环境的兴趣”和“儿童感知和运动能力”。家长普遍关注孩子的综合发展,四个选项中,75.9%的家长选择三个或三个以上。

家长认为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超过七成的家长都认为,早期教育应包含“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次,0-3岁儿童家长还关注“发展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初步培养儿童与人交往的愿望和能力”,4-6岁儿童家长则关注“培养儿童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帮助儿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培养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最坚持的早期教育理念是孩子快乐成长,适应个性发展。23.7%的家长选择“孩子快乐成长第一,要适应其个性发展”,其次是“开始注重孩子智力的开发”和“需要努力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并开始培养”。相比较,0-3岁儿童家长更注重智力开发,而4-6岁儿童家长则倾向于发现和培养孩子兴趣和基本生活技能。

2-2.家庭早期教育的需求

缺乏儿童日常养护、护理技能是0-3岁儿童家长遇到最棘手的问题。选择“缺乏儿童日常养护、护理技能”作为早期教育中最棘手问题的占46.1%,其次是“与长辈照料孩子的方式不同”、“缺乏科学哺育、喂养知识”和“当遇到紧急问题时不知道向谁求助”。当碰到问题时,约七成家长“通过电视、书刊、杂志、网络等自己学习”和“与身边的亲友探讨,寻求解决办法”。

担心孩子受到意外伤害是4-6岁儿童家长遇到最棘手的困难。在4-6岁的家长中,认为“经常害怕孩子收到意外伤害”是其遇到的主要困难的比例为60.6%,其次是“孩子的成长环境中缺少同辈群体”、“缺乏儿童日常养护和护理技能和与“长辈的教育观念不一致,自己的想法难以贯彻”,选择比例分别为47.4%、31.4%和27.1%。

孩子身体发育各阶段的健康标准居家长期望获取的早期教育知识首位。

45.7%的家长表示“孩子身体发育各阶段的健康标准”是其期望获取的早期教育知识,许多家长不仅希望了解早期教育生理健康知识,还希望获取关于心理和社会交往方面的科学适应。相比于城市家长,农村家长更期待获得有关“如何与孩子交流”的知识,“孩子身体发育各阶段的健康标准”和“如何区分孩子的正常表现与反常表现”次之。《超级童星》是专门为孩子提供才艺展示的栏目,同时借助于舞台训练让孩子提高自信,锻炼表演能力,挖掘表演天赋,让您的孩子在聚光灯下绽放自己,并且用我们通过摄像机记录下孩子们的每一次训练,彩排和舞台表演的片段,这些影像资料将会成为他们童年成长道路上的一段美好记忆。这个舞台属于每一个孩子,我们有专业舞台指导对小朋友们进行培训,以保证节目的质量,在培训期间也提升了孩子的舞台感,增加艺术气质,让您的孩子走出精彩人生的第一步,欢迎来电垂询010-******** /https://www.360docs.net/doc/b31019245.html,

近六成家长期望通过教育机构获取早期教育知识。56.5%的家长期望通过教育机构获取早期教育知识,其次是“朋友/同事”和“新闻媒体”。在获取知识的媒体渠道中,通过“电视”获取知识的家长比例最高,为70.8%,其次是“互联网”、“报纸/杂志”、“广播”、“户外媒体”和“手机”。

2-3. 家长对早期教育机构服务的反馈与需求

开发孩子智慧潜能是大部分0—3岁儿童家长送孩子进入托幼机构的主要原因。53.6%的家长希望托幼机构能帮助开发孩子的智慧潜能,其次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提供与同辈群体接触的机会”和“提供基本的生活照顾”。大部分家长会把“离家距离远近”作为选择托幼机构的主要考虑因素,其次是“安全情况”、“基础设施”和“教案理念”。

0-3岁儿童家长对托幼机构和早教机构的满意度不高。只有8.1%的家长对对于孩子参加的托幼机构所提供的服务“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态度的家长比例分别为55.1%和29.9%。此外,6.9的家长表示“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只有 6.7%0-3岁儿童的家长对早教机构提供的服务非常满意。表示“比较满意”和“一般”态度的比例分别为50.0%和41.8%,此外,1.5%的家长持不满意的态度。不满意的原因包括,认为市场比较混乱,缺乏监督管理,教案内容缺乏科学、规范的体系,并且收费过高,没有统一的标准。

超过四分之三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开办0-3岁儿童的托幼机构,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问及当前是否有必要发展专门针对0-3岁儿童开办的托幼机构时,76.2%的0-3岁儿童的家长认为“非常有必要”或“有必要”,同时76.1%的家长认为,针对0-3岁儿童开办的早期教育机构,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社会发挥辅助作用。

0-3岁儿童家长认同的托幼机构和早教机构收费价位。31.9%的家长认为每月可承受的托儿费(包括托管费、保育费、食宿费等)为201-400元,其次是401-600元(占21.6%)。对于按课时收费的早教机构,57.4%的家长认为30元/课时以下比较合适,其次有34.6%的家长认为30-50元/课时是可以接受的,只有不到10%的家长选择50元以上。

培养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是4-6岁儿童家长送孩子参加托幼机构的主要原因。67.2%的4-6岁儿童的家长认为“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是其让孩子参加托幼机构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开发孩子智慧潜能”、“规范孩子的生活习惯”和“使孩子获得全面发展”,选择比例分别为49.5%、39.8%和37.8%。

4-6岁儿童的家长参加托幼机构可承受的费用。30.2%的家长认为送孩子入园每月需要缴纳的费用在401-600元比较合适,其次是“201-400元”、“200元以下”和“601-800元”,选择比例分别为25.6%、19.6%和14.5%。城市和农村家长心目中比较合理的费用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来看,城市家长认为可承受的费用平均为519.8元,比农村家长高出111.3元。不同区域的家长心目中比较合理的费用也存在一定差异。东部、中部、西部家长分别认为费用在555.3元、427.5元、403.0元以下比较合理。

0-3岁和4-6岁儿童未上托幼机构的比例和原因。本次调查中,0-3岁儿童

未上托幼机构的人数占0-3岁调查儿童的比例为78.9%,其中82.1%的家长表示“孩子不到年龄”是未参加托幼机构的主要原因,同时有21.9%的家长表示“家中有人照顾,没有必要上托儿所”。4-6岁未上托幼机构原因,48.6%的家长选择“家中有人照顾,没必要上幼儿园”,其次是“幼儿园离家距离太远”和“幼儿园的师资水平太差”,选择比例分别为40.7%和40.0%。

第三章分析结论

本次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共获得50组有关数据,根据数据结果分析,可以对儿童早期教育状况得出如下五点主要的结论。

3-1.家长普遍重视早期教育,观念更新

数据分析显示:家长对于早期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广大家长接受早期教育的概念,认识到0-6岁儿童,特别是0-3岁这一阶段对于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近六成家长认为0-3岁是儿童早期教育的主要阶段;约三成的家长认为胎儿阶段的教育也应纳入儿童早期教育的范畴。二是家长早期教育的理念更新,近半数家长赞成“孩子快乐成长第一”的观点,认为遵循儿童身心和个性发展规律,才能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三是家长开展儿童早期教育的内容丰富,75.9%的家长关注儿童的综合发展。高度重视儿童的身体发育、认知和语言、感知和运动等方面的发展,同时,也格外重视儿童心理与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认为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与人交往的倾向和探索周围环境的兴趣也是早期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些变化,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给家长的教育观念带来的影响,也是长期开展早期教育工作形成的结果。

3-2.年轻父母是0-6岁儿童的主要抚养者和早期教育方式决定者调查发现,82.2%的0-6岁儿童由父母抚养,95.8%的儿童早期教育方式由父母决定。经数据综合分析得出,73.1%的0-6岁儿童家长年龄在35岁以下,69.4%的家长文化程度在高中(中专、技校)以上,仅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家长就占了25.6%。这些家长年纪轻,文化较高,平均受教育年限皆高于我国人均和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他们接受新事物快,有相当比例的家长已经带孩子参加早教机构的各类活动,实践多元化的早教模式,增强家庭早期教育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由这些年轻父母主要担负儿童抚育和教育责任,对于满足婴幼儿的情感需求,提高儿童早期教育的质量,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未来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3-3.家长早期教育期望值与自身能力间存有差距,面临诸多困难需要社会支持

0-6岁城乡儿童家长在实施早期教育中都面临着诸多困难。调查发现,46.1%的0-3岁儿童家长反映,“缺乏儿童日常养护、护理技能”是他们遇到最棘手的问题。排在后面似的三项依次是“与长辈照料孩子的方式不同”、“缺乏科学哺育、喂养知识”和“遇到紧急问题时不知道向谁求救”。而60.6%的4-6岁儿童家长担心孩子受到意外伤害,也有相当比例家长“担心孩子成长缺少同辈群体”、“缺乏儿童日常养护和护理技能”以及“与长辈教育观念不一致”。广大家长重视儿童早期教育,却存在缺乏育儿知识、技能和与长辈的协调能力,急需社会各方的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能力建设,提高早教水平,是一项符合广大家长和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

3-4.家长对早教机构的认知度逐渐增高,但早教机构的服务水平与家长的高需求呈现较大反差

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家长早期教育意识的觉醒,早期教育机构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包括教育、卫生部门和妇联开办的早教中心、幼儿园开办的亲子班以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民营早教机构。家长普遍认可这些早教机构,对其寄予很高的期望。约50%的家长希望通过带孩子参加早教机构开发孩子智力潜能,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而在选择早教机构时,也会更加看重机构的教案理念。调查却显示,0-6岁儿童家长对各类托幼园所和早教机构的满意度不一,其中“非常满意”的不到10%,“比较满意”的约占50%多,还有近10%的“很不满意”。希望政府进一步重视儿童,特别是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机构建设;希望加大投资和公共服务的力度,规范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收费,满足广大家长和儿童日益增长的早期教育需求。

3-5.区域、城乡之间儿童早期教育发展不平衡

调查发现,随着人们对早期教育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城乡家庭都有了较为

强烈的早期教育需求。但相比于城市家长,农村家长的早期教育意识和教育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优化,早期教育知识还比较匮乏。另外,农村家长接触早期教育知识的渠道比较有限,在遇到困难时,不知道向谁求助的比例明显高于城市家长。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认识到让孩子参加托幼机构的重要性,而对于没有让孩子上幼儿园的原因,除认为“家中有人照顾,没必要上幼儿园”外,有相当比例的家长表示“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太差”或“幼儿园的师资水平太差”,农村地区托幼机构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资源条件与城市差距较大。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家长对于托幼机构的满意度也存在一定差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间早期教育发展的水平有所不同。同时,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家长对于托幼机构收取费用的承受能力也有明显差异。

第四章对策建议

为了提高我国0-6岁儿童,特别是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水平,根据本次调查以及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4-1.高度重视0-6岁儿童早期教育的战略意义,将其纳入国家战略规划

0-6岁学前儿童是个性形成、智力发展、学习语言以及开发身心潜能的关键时期,儿童早期的养育和教育对其一生的发展具有独特而强大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发育心理学、认知和神经等科学的最新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一个国家的儿童早期发展状况会影响到未来劳动者的群体素质和劳动效率、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社会的公平、稳定与发展。在世纪之交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相继调整了他们的早期儿童发展国家政策,实施以早期教育为中心的国家战略。

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内地0-6岁的儿童有1.4亿,其中0-3岁婴幼儿7000万(《21世纪经济报道》,2008/03/03),占世界这个年龄段儿童的1/5。这些儿童的健康发展对于我国全面实现小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自上世纪末以来,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都有重视和发展早期教育的内容,《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8)》也对儿童早期教育提出了要求,体现新时期我国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视。但是,在实施中,我国儿童早期教育尚未上升到国家的战略层次,缺少长期的规划和刚性行动计划;早期教育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未能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得到同等的待遇;在立法、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以及投资力度上,也急需得到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建议尽快将早期教育作为国家战略,纳入规划,作为贯彻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工程和具体行动,以开创我国早期教育的新局面。

4-2.完善我国早期教育,特别是0-3岁儿童早期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加大投资力度

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保障早期教育的发展。在我国的早期教育体系中,4-6岁幼儿园教育阶段,已经积累了数十年的管理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又有了新的发展。教育部门主管,在教育立法、管理规定、发展规划、监察督导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已形成相对完善的制度。政府对这个年龄段儿童是否接受正规早期教育,也有具体的要求。

与4-6岁幼儿教育相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相对薄弱。长期以来,国家没有明确主管单位,教育、卫生、计生、妇联等部门和系统按照自身的业务范围,从不同方面参与对婴幼儿的养育和教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因为没有主管部门和协调机构,各相关部门的工作也缺乏有机的合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0-3岁儿童早期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建议国家明确0-3岁儿童早期教育工作的主管单位,明确责任,加强协调,以进一步推进和发展我国早期教育工作。

早期教育投入不足,其中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经费更是困难,成为制约这项工作发展的又一瓶颈。目前,我国政府学前教育投入只占到教育经费的1.3%,远远低于3.8%的国际平均水平。既不能与发达国家的7%,8%以至11%相比,甚至无法与巴西(5.1%)、墨西哥(8.9%)、泰国(16.4%)等发展中

国家相比。而学前教育经费并不包括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可以说0-3岁儿童早期教育没有得到国家的财政投入。建议国家提高财政性教育投资,加大儿童早期教育的财政投入,为0-3岁儿童早期教育建立专项经费,并在实施中注意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和贫困地区儿童早教事业给予政策倾斜,以确保我国早期教育的良性运行和发展。

4-3.将早期教育纳入政府的公共服务范畴,以城乡社区为依托,构建儿童早期教育服务网络

实行公立为主、市场为辅、政策支持的早教机构政策。调查发现,七成多0-3岁儿童家长希望孩子能进入托幼机构接受早期教育, 他们认为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 对托幼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建议政府对儿童早期教育,特别是尚未规范化管理的0-3岁早期教育加强管理,将其纳入到社会公共服务的范畴中。基本普及3-6岁学前教育,规范发展0-3岁儿童早期教育,争取到2020年,大中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0-3岁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网络健全完善,农村0-3岁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网络基本普及。

城乡社区是政府开展公共服务的基层单位,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环境。建议政府以城乡社区为依托,构建儿童早教服务网络平台,开展面向家庭的儿童早期教育服务。将早期教育纳入社区教育、宣传、文化和设施配置等社区工作内容中;设立机构,整合资源,并逐步配备经过岗位培训、具有资格认定的专业早教人员,提高社区早期教育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管理水平;发挥社区社会化服务的特点,建立教师、专家队伍、家长、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协同配合的早教工作队伍;创新服务方式,采取办班和入户等形式,为社区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教科学信息与指导。

积极扶持民营早教机构。调查发现,有四成多儿童参加的是民营托幼园所或早教机构,各地呈现出多元化办园的态势。但目前民营早教机构的发展和管理尚不规范。大多数民营早教机构都是在工商部门注册;教育部门没有对他们的教案内容进行监督;人员没有严格准入规定;一部分早教机构以营利为目的,通过商业过分包装或误导家长需求,其本身的教育功能大打折扣。建议政府部门加强对民营早教机构的管理和引导;出台早期教育机构的准入标准和教

案内容的设置,制定评估和验收办法,确保早教机构的教育质量。同时,要研究制定非教育系统办的早期教育机构在队伍建设、教师职称评定和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政策和规定,为其坚持公益性社会服务提供政策性保障。

4-4.帮助家长和儿童的其他抚育者更新早教观念,加强施教者的能力建设

0-6岁儿童是早期教育的对象和受教育者,同时他们又是学习的主体。早期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参与,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兴趣特点。“放任自流”、“拔苗助长”以及强迫孩子按照成人意愿学习的做法,既违背科学规律,也不可能在实践中取得预想的成果。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在儿童早期发展和一生的健康成长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年轻父母正在承担着对子女的养育和教育责任,但是,他们中很多人认为只有孩子才是早教对象,非常关注孩子是否得到早教的指导,却忽视了自身接受早教、提高教育水平的必要性。很多家长在教育理念、方法和手段上存在误区,需要纠正。只有调动家长实施科学的早期教育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家长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实际的教养水平,才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建议在重视和发展早期教育的相关规划和计划中,明确对家长进行育儿指导的目标任务;普及对家长特别是0-3岁儿童家长的早期教育指导和培训,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增强科学育儿的能力。

调查还发现,在未能参加托幼机构的0-3岁儿童中,七成多白天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顾;大多数0-6岁儿童祖父母/外祖父母也都协助孩子父母参与儿童的养育和教育。调查还了解到,年轻父母与长辈照料孩子方式和观念不同,已成为他们实施早期教育的主要困难之一。超过1/3的0-3岁儿童父母和1/4的4-6岁儿童父母都面临这一困惑。所以,帮助祖父母辈接受早教新观念,掌握科学施教方法;帮助两代人提高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提高早期教育的水平,也应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样,各类早教培训也应吸收抚育儿童的家政服务员和所有相关人员。

4-5.加强社会动员,发挥媒体和新技术在早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儿童优先的理念,儿童早期教育的特殊重要性,儿童健康成长对于儿童个人全面发展和对于国家富强进步的战略意义,已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共识。加强儿童早期教育意义的宣传、早教理念的传播和早教知识的普及,应作为我国宣传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要充分发挥报刊图书等传统媒体,特别是电视在传播早教信息和知识中的重要作用。调查显示,家长在早教中遇到困难时,首选的帮助途径就是新闻媒体和网络,比例高达72.9%;家长早教知识来源,居第二位的也是媒体,占54%;在家长获取早教知识的媒体渠道构成中,77.6%家长认为电视是主要渠道。对电视的作用,农村家长的需求更为迫切,农村家长认为电视是传播知识主要渠道的占到87.8%,远远高于城市家长21.2个百分点。运用这些传统媒体,针对不同群体,准确把握诉求点,迅速传播早教知识,将有助于增强传播效果。特别是运用电视频道开办知识讲座对农村传播,将会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借助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大力提升早期教育公共服务机构的传播影响力。调查显示,51.7%的家长利用互联网寻求早教知识,76%的城市家长首选上网查找早教知识,远多于对电视和报刊媒体的使用。早期教育网上家长学校、专家在线咨询等,为早教公共服务机构与新媒体结合,为广大家长提供更先进更快捷的传播知识形式开辟了新的途径。

加强电脑、电子游戏和录相等新技术手段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使用、管理和研究。电子和数字技术迅速发展,城市家庭电脑的普及,儿童使用电脑的年龄越来越趋于低龄化,一些学前儿童已经在电脑上玩游戏看录相,家长为幼儿购买软件的花费也不少。这些光盘软件多数是译自国外,内容对于开启儿童智力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借鉴作用,但有的也不一定适合我国儿童;一些游戏不乏暴力倾向,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建议加强这方面的调查研究和管理,同时加紧研制科学化、本土化和更适合学龄前儿童身心特点的电子教育产品,以适应儿童早期教育和提高儿童技术素养的需求。

婴幼儿早期教育调查报告

摘要自从宝宝子出生的那一天起,所有的父母就希望能够为其创造优越的成长条件,但是,慢慢的父母们却会发现许多的问题:有的宝宝在家里调皮捣蛋,越说不要就越是要做;有的宝宝性格固执得难以想象,就像是生性冷淡毫无同情心似的;有的宝宝在外面就像个乖孩子,但是一回到家中就成了家里的皇帝一样……父母有没有好好的去想过:为什么宝宝总是会那么的任性?为什么有时候宝宝比同龄宝宝接受新鲜事物信息要缓慢得多?父母却从来都没想起过需要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无论是多么听话、懂事的好孩子,都是依靠在早期婴幼儿教育的学习以及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出来的。早期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不可或分的,甚至早期教育要远远比家庭教育更加关键。因为宝宝在0-3岁的阶段是成长的关系时期。早期教育注重的是更多关注、感统训练和团队认知配合的细节,父母应该通过对其细心的观察,给予有针对性、简洁而明了的指导,宝宝才能更好的成长起来。许多时候,父母会觉得这些小细节微不足道,但要知道,父母是宝宝成长中的模仿对象,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的宝宝! 关键词:早期教育宝宝家庭教育理念 婴幼儿早期教育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家长们不愿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孩子的教育须从零岁开始的理念将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越来越重视从学前开始的基础教育,使之成为一个互相关联的系统化工程,婴幼儿早期教育就从0—6岁开始,让孩子提前步入社会环境。对0—6岁婴幼儿及家长开办素质教育课堂,从婴幼儿潜能开发、早期心理干预、生活培养等方面进行综合教育培养,丰富宝宝的情感,发展宝宝的独立性、意志力、与自主性,同时普及婴幼儿抚养和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采用家长与宝宝互动、宝宝之间互动、师生之间互动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婴幼儿素质水平。 本人于2010年12月22日到25日在双井桥北京富力广场某早期教育机构的情况进行了细致的了解,并且对于前来参加早期教育的婴幼儿家长进行了抽样问卷的调查与研究,调查主要方式如下: 1、调查时间:2010年12月22日至25日13时至20时 2、调查地点:双井桥北京富力广场某早期教育机构 3、调查对象:该教育机构市场部主管助理,早期教育的婴幼儿家长 4、调查形式:问卷调查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是怎么样的?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教育改革取得了些什么成绩?中国教育的未来是什么?中国思想文化的方向在哪里?从胎教、幼教到早教,似乎孩子们已经就被有条件或无条件地捆绑在教育的马车上,从此以后,孩子们分秒必争地努力学习,从小学升中学,从中考到高考,不仅仅是孩子,连同大人父辈和教师们一起陷入一种最清楚而又难以逃避的困惑——努力读书,出人头地,升官发财,似乎就是隐藏在这种现象后面的源动力——而其它的一切都似乎是冠冕堂皇的说辞。 中国的教育简史说起教育,不能不说说中国的教育史。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伏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足见则教育是根据现实需要而变化的。而且教育应当是普及的,大众化的,教民育人是维持整个部族群体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关乎族群生死存亡的大事情。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奴隶贵族政治,垄断了文化教育,学在府,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也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目的是维持社会统治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出现阶级性和等级分化,而对于奴隶,则是几乎不需要专门的教育的。而奴隶的生活技能几乎是在生活中相互交流学习、口授传播或家传的。这时谈教育,我们是站在那种角度谈呢?对于历史过去,我们无可厚非薄是。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

也是教育剧变的时代。传统贵族秩序完全被打乱,官学教育体制被打破,学术逐渐扩散到民间,出现了一个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士人群体的扩散,学术思想和教育活动又是统治者需要和重用的基础,为求生存和扩,各国统治者极力网罗和重用这些贤士。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站在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立场上,各抒己见,相互辩驳,相互争鸣,而又相互吸收、补充,使得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终究在中国思想文化历史上出现了各种文化思想交相辉映,百家争鸣的奇特文化盛况,也由此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为丰富多彩,最为璀璨的一页。而这个时期创办私学最为杰出的代表是孔子,他实行有教无类(最早的教育公平提法),主有所为有所不为,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教育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论语》、《礼记》,尤其是其中《大学》、《中庸》更是儒家教育理论的力作,这以至于影响到了后来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的发展。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学派——法家,这是以法治为思想核心的治国之术,其思想先驱可追溯到春秋时的子产,实际创始者是战国前期的悝(约前455~前395)、商鞅、慎到、申不害等。战国末期非子成为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完整的法治理论和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治理论系统化。他主加强君主集权,剪除私门势力,以法为教,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在历史观方面,他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观点,而商鞅则将其应用自如,在国实施变法图强,进行封建

学前教育调查报告范文

【一】 调查目的:幼儿园存在的一些游戏缺失问题 调查地点:xx幼儿园 调查对象:幼儿园小朋友 为什么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场面:老师带着孩子玩完以后,孩子会问: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 为什么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不得不去学习英语、弹琴、绘画等等? 孩子的游戏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一位幼儿园老师设计了这么一个游戏情境:老师扮演鸡妈妈,小朋友们戴上头饰当小鸡,鸡妈妈领着小鸡们到小猫家串门,小猫不在家,但在家里的地板上留下一些写着数字的卡片,让小鸡们找出这些卡片,并且根据这些数字在地板上绣花,卡片上写着几,就绣几朵花。 这样的游戏在如今的幼儿园里非常典型,老师是想通过这个游戏检查一下孩子们是否掌握简单的数字概念。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黄进说,但是我们却不禁要问:孩子们在老师设计好的游戏里,在老师的带领下没有一点自己去开发新的游戏情节的想法,这样的游戏其本身有没有存在的意义,是不是成了一种点缀? 有专家认为,不少幼教工作者把游戏当作糖衣,靠糖衣来诱使孩子们吞下知识这个苦片。人们认为在幼儿园里游戏对学习重要,是因为人们希望游戏能赋予孩子们一些经验、技能和知识。黄进说,但却忽视了游戏最重要的一点,即孩子们在游戏中自主的、欢愉的体验。 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上,不少与会专家学者提到了当前学前教育中的游戏缺失现象。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系教授李季湄说,所谓游戏缺失,更多是

从游戏被成人控制这个角度而言。不少专家认为,老师成了游戏的设计者,游戏成了老师导演下的一台戏,成了外部强加的活动,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游戏应该是孩子自发感受到乐趣的行为,但现在许多幼儿园里游戏是按成人的意愿在玩。经常老师带着孩子玩完以后,孩子会说: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孩子们根本不把这认为是游戏,是玩。游戏被当成了工具。 李教授说,当然寓教于乐也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不能都是这样的所谓游戏,大部分还应该是孩子自发的游戏。 让孩子们玩自己的游戏。她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她跟班上的孩子们一起吃卤花生,有孩子突然问:这种有很多味道的花生是怎么做出来的?于是,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很快孩子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卤花生是种出来的,另一派认为是煮出来的。曹老师提议孩子们干脆一起来做试验,看看卤花生究竟怎么做出来的。于是一组孩子开始种花生,另一组孩子则开始煮花生。答案当然很快就出来了,但煮花生的孩子却很有兴趣地加入到种花生的行列中。种花生的过程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怎么才能让种出的花生有味呢,有孩子说直接把辣椒和花椒加到土里,但立刻又有孩子说不对,应该把辣椒和花椒泡水浇到土里;随即又出现了新问题:用热水泡、温水泡还是冷水泡? 这些问题,我都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曹伟说,他们完全能够解决,孩子们的能力和创造经常会让你意想不到。 曹伟说她班上的孩子们玩的游戏主题经常是从孩子们讨论的感兴趣的话题中找出来,游戏情节怎么发展进行下去也由孩子们来决定,谁在游戏组织中扮演什么角色,不是由老师来指派,而是由孩子们自主决定,最后游戏做完了,再让孩子们自己来作评价。那你呢?起一个引导作用?记者问她。严格来说,引导这个词不准确,不是引导,我只需要在一旁观察和发现他们,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要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建议和帮助。曹伟说,我跟他们是平等的,是他们的一个玩伴,跟他们一起玩。 学前教育不但要使幼儿全面发展,而且还要使他们生动、活

2020年学前教育行业市场分析调研报告

2020年学前教育行业市场分析调研报告 2020年1月

目录 1. 学前教育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 (5) 1.1 中国学前教育行业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5) 1.2 学前教育行业特征分析 (5) 1.3 学前教育行业结构分析 (6) 1.4 学前教育行业PEST分析 (7) 1.5 学前教育市场规模分析 (9) 1.6 学前教育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 (9) 2. 学前教育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2.1 政策体系不健全 (11) 2.2 基础工作薄弱 (11) 2.3 地方认识不足,激励作用有限 (11) 2.4 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1) 2.5 技术相对落后 (12) 2.6 隐私安全问题 (12) 2.7 与用户的互动需不断增强 (13) 2.8 管理效率低 (14) 2.9 盈利点单一 (14) 2.10 过于依赖政府,缺乏主观能动性 (15) 2.11 法律风险 (15) 2.12 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5) 2.13 人才问题 (16)

3. 学前教育行业政策环境 (17) 3.1 行业政策体系趋于完善 (17) 3.2 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17) 3.3 “十三五”期间学前教育建设取得显著业绩 (18) 4. 学前教育产业发展前景 (19) 4.1 中国学前教育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19) 4.2 学前教育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 (19) 4.3 政策将会持续利好行业发展 (19) 4.4 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20) 4.5 学前教育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20) 4.6 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市场大、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21) 4.7 巨头合纵连横,行业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 (22) 4.8 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 (22) 4.9 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23) 5. 学前教育行业发展趋势 (24) 5.1 宏观机制升级 (24) 5.2 服务模式多元化 (24) 5.3 新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 (24) 5.4 社会化特征增强 (24) 5.5 信息化实施力度加大 (25) 5.6 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25)

当前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当前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使更多的孩子(包括农村)可以走进课堂,享受被教育的权利。他们在接受科学知识、人文教育的同时,也享受着德育、美育、体育的熏陶。九年义务教育的优势及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值得肯定的,但我所见到的一些教育现象,却让我产生了些许担忧。 一、中小学教材的设计与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抵触,使其产生厌学情绪。我国的教材普遍偏难,且有些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脱离,让学生只能一味的接受抽象的理论而得不到真切的感性认识。对于童心未泯,好奇心极强的孩子们来说,这无疑会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因为不感兴趣,才学不好,因为学不好,就更不感兴趣。这种恶性循环,是相当可怕的。 二、由于一些社会因素——离婚率快速增长,导致单亲家庭成为社会中不可小视的一分子。一个残缺的家庭很难造

就一个孩子健康完整的性格。这些孩子缺少关爱,性格怪异不合群,自卑自闭,有些甚至仇视社会和他人。所以,他们将心里的需要寄于网络,寄于虚拟世界,迷恋其中,不能自拔,从而导致逃学,甚至小偷小摸。我带的那个班里,就有一名出自单亲家庭的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屡教不改。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的权力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只能惋惜与无奈。他们是需要关爱的,尤其是来自父母的。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而不是一味地对这些孩子指责甚至放弃。 三、多年以来形成的以分数衡量学生的现象仍然大行其道。虽然很多学校已经取消了排名制度,但在很多教师心中自有一本帐。而这个帐本潜移默化地支配着他们对待不同学生的态度。对成绩好的学生,百般宠爱,甚至到了溢于言表的程度;对成绩差的学生,横挑鼻子竖挑眼,甚至棍棒相加。这样的“因材施教”将学生不可挽回地推向了两极。所谓的好学生得到宠爱,更加奋蹄;所谓的差学生受到伤害,愈加自弃。这样的育人方法,难道不值得反省吗?! 四、我国的中小学都存在编班人数过多的现象。有时一个班能达到六七十人。这样一个庞大的班级怎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而言,几十个人挤在一间小教室里,难

(完整版)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案及细则

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案及细则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江苏省《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精神,建立体现素质教育宗旨,符合轻负担高质量要求的综合评价制度,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教师观、学生观,深入践行“名在减负、名在特长、名在名师、名在文化”的办学理念,切实规范办学行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实现全区小学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二、评价内容 分办学行为、德育工作、师资队伍、学业水平、学生特长、办学特色等六大项,总分为100分。 三、评价标准 1.办学行为(10分) (1)开齐规定课程,开足规定课时,不随意增减课程课时。课表、课外活动安排表上墙上网,没有弄虚作假现象。(2分)(2)严格执行全市统一制定的学生作息时间,确保学生每天在校集中教学时间不超过6小时。(2分) (3)有切实的课外作业总量监控机制,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中高年级每天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节假日、双休日没有违规补课的现象。(2分)

(4)规范考试科目和次数,学校组织的考试每学期不超过一次,科目不超过3门。(2分) (5)认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学生体质健康整体水平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近视率、肥胖率明显降低。(2分) 2.德育工作(10分) (1)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重视整合德育资源和开发优质德育课程,德育内容丰富。(2分) (2)将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德育队伍健全,职责明确。(2分) (3)德育活动形式多样,校园育人氛围浓郁。(2分) (4)班主任工作扎实有力,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学校、社区、家庭沟通良好,形成合力。(2分) (5)学生熟悉《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行为习惯良好,精神风貌积极向上,无随地吐痰、乱扔乱抛、乱涂乱画、大声喧哗等现象。(2分) 3.师资队伍(20分) (1)学校有师资队伍建设五年规划,教师有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目标任务明确,措施实在达成度高。具有相应教师资格证书的比例达100%,40周岁以下的教师全部达专科以上学历。(4分)(2)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基本要求。深入开展教师学习教育活动,教师参加全区集中考试合格率达100%。

中国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

中国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 目录 第一章前言 3 1-1. 研究背景3 1-2. 研究方法3 1-3. 执行情况4 1-4. 概念定义4 第二章主要数据 5 2-1. 家长对早期教育的认知5 2-2.家庭早期教育的需求5 2-3. 家长对早期教育机构服务的反馈与需求6 第三章分析结论8 3-1.家长普遍重视早期教育,观念更新8 3-2.年轻父母是0-6岁儿童的主要抚养者和早期教育方式决定者8 3-3.家长早期教育期望值与自身能力间存有差距,面临诸多困难需要社会支持9 3-4.家长对早教机构的认知度逐渐增高,但早教机构的服务水平与家长的高需求呈现较大反差9 3-5.区域、城乡之间儿童早期教育发展不平衡9 第四章对策建议11 4-1.高度重视0-6岁儿童早期教育的战略意义,将其纳入国家战略规划11 4-2.完善我国早期教育,特别是0-3岁儿童早期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加大投资力度12 4-3.将早期教育纳入政府的公共服务范畴,以城乡社区为依托,构建儿童早期教育服务网络12 4-4.帮助家长和儿童的其他抚育者更新早教观念,加强施教者的能力建设13 4-5.加强社会动员,发挥媒体和新技术在早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14 第一章前言 1-1. 研究背景 学前教育泛指对0—6岁儿童实行的保育和教育,也称婴幼儿早期教育。在我国的学制体系中,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对3—6岁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因此,3—6岁儿童的学前教育也称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是我国学制中的基础环节,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早期教育是本研究的核心概念,主要是指对0—6岁婴幼儿实行的保育和教育。良好的早期教育对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发展,获得幸福、快乐的童年,为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掌握早期教育的现状和家长需求,配合政府推进早期教育工作,促进将早期教育纳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同时以调研工作为宣传平台,提高社会对早期教育的关注,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于今年上半年开展了中国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1-2.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四类对象开展:0-6岁(侧重0-3岁)儿童的家长,包括法定监护人和实际监护人,部分妇联系统自办和社会力量办的托幼机构和早期教育机构,部分城市早期教育工作的政府主管负责人和早期教育专家。调查的托幼机构包含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等为0-6岁儿童提供早期教育服务的机构,其中包括各部门、企事业单位、集体和私人举办的托幼园所以及学前班。早期教育机构包括母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最新)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篇一 基础教育是国之根本,基础教育调查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从而更好地进行改善。 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 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临沂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

临沂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基二[2013]2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工作的通知》(教基二厅函[2013]22号)以及山东省教育厅相关配套文件的有关要求,为扎实做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有关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发挥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内涵提升,推动区域中小学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发展。 (二)基本原则 1.育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考查学生发展情况,既重视学业水平,又重视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既重视共同基础,又重视个性特长;既重视学习结果,又重视学习过程和效益。 2.科学有效。遵循先进教育评价理念,立足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保障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科学合理,评价程序公开透明,评价工具便捷高效,评价结果真实有效;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专业化水平,客观真实、科学多元地反映中小学教育质量。 3.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针对全市中小学育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考查要点,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积极探索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 4.促进引领。以科学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促进县区、学校内涵发展,主动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推动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和学生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逐步实现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由经验化、行政化向实证化、专业化转变。 5.重点突破。结合我市实际,选取易于操作的环节和步骤,先行先试,逐步全面推开。 (三)总体目标 构建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基于学校实际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开发评价工具,建立基于网络和大数据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建立基于标准的、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健全县区、学校评价结果使用机制,引领全社会形成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观,切实扭转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以升学率评价学校的倾向。 二、具体内容 (一)构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1.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以下简称“指标框架”)以及山东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的要求,对照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5个方面、20项关键指标,紧密结合我市中考改革、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学业质量监测、课业负担监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等已有的体制机制改革,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经验和做法,按照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制定基于学校实际、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健全相应的评价标准。 2.改进评价方式方法。探索基于标准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式,注重发展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实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建立科学的信息采集系统,注重全面客观地收集信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建立纵向、横向相结合的比较分析评价机制,注重全面考查学生进步程度和学校发展情况;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注重促进学校建立质量内控机制,实现学校自我评价、自我诊断、自我改进;完善社会参与,建立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外部评价机制。主要通过测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评价,辅之以必要的现场观察、个别访谈、资料查阅等。测试和调查全部面向学生群体采取科学抽样的办法实施,不针对学生个体,根据学段情况,一般不专门组织面向全体学生的县级及以上统考统测。科学设计评价工具,开发易懂、易操作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具。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信息数据库,

婴幼儿早期教育市场分析

0—3岁婴幼儿消费市场 一、消费群体 《2009年中国婴幼儿消费市场3·15年度报告》受访者背景所在省市 儿童年龄 受访者

受访者年龄 受访者学历

家庭收入 受访者职业 消费群体主要特征分析: 1、消费群体主要分布在发达城市和东、中部地区,西部很少。 2、婴幼儿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4岁以下的儿童,即未上幼儿园的孩子。 3、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是母亲。(即消费群体主要是母亲) 4、消费群体的年龄主要集中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末期。即80后。 5、这个消费群体的学历大部分都接受过高等教育。 6、家庭收入较高。一般的家庭也在这个消费群体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份 额。表明了所有的家庭对孩子的高度关注。

7、职业偏向于中、高层社会地位较高的群体。 二、0—3岁婴幼儿消费市场包含的内容 婴幼儿消费领域其实一点不比成年人少多少,衣、食、住、行、玩,样样不少,主要包括这样几个领域:食品、用品(包括用具、护肤品和纸尿裤等)、玩具、服装服饰、早教培训、游乐、学习用品等主要领域。 婴幼儿奶粉消费市场 辅食、保健品消费市场 纸尿裤消费市场 婴幼儿用品、护肤品消费市场 早教、培训机构消费市场 玩具行业消费市场 三、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市场前景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市场前景 目前在我国城市婴儿教育机构发展呈上升趋势,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空前高涨,婴儿教育机构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在几年前还很陌生的婴儿教育这个名词在众多家长的面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在中国,每小时就有2000多名婴儿诞生,仅在城市里,0~3岁的婴幼儿就有1090万。在他们背后,是一对忙于工作、家庭收入平均3000元以上的父母,四位全情投入在孩子身上的老人。2001年一项关于城市儿童消费的调查显示。每个幼儿家庭平均每年为孩子教育投资超过3000元。也就是说,每年在那些呱呱哭叫的婴儿的小手里,足足攥着300个亿的真金白银。 300亿能容纳多少亲子园和家庭早期教育指导中心?业内人士保守估计至少 在20万家以上。仅仅简单地根据国内的1 8万家幼儿园来估算,跟这些幼儿园做衔接的亲子园似乎也不应少于相同的数量。 社会竞争的激烈、家庭收入的增长,家长对婴幼儿科学教育意识的觉醒,现有保育和教育机构的空白,每一根属于这个时代的纤维交织成了一个“旭日东升”的早期教育市场。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红星小学教师、学生、学生家长 调查目的:了解农村近些年义务教育的发展状况,考察国家教育政策制度的落实情况,并根据现有的发展状态,分析利弊条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该村义务教育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调查方法: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 调查地点: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红星小学 调查时间:2014年7月25日——2014年8月1日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笔者对所在的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二、调查的内容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大计。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

学前教育社会调查报告(参考范文)

学前教育社会调查报告 (范文内容仅供学习阅读与借签,切勿照-搬-照-抄!) 学前教育社会调查报告 农村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石,质量的优劣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更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但目前的农村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我想就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来做一下分析: 一、目前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幼儿教师编制过紧,配备严重不足。 大多数农村幼儿园都是2—3人,一个教师一个班的现象相当普遍,离省规定的最低要求"半日制幼儿园每个班须配备2名教师,全日制幼儿园须配备2名教师、1名保育员"的要求相去甚远。另外,男女比例不合理,男职工、男教师太少,仅占教职工总数的 2.5%,这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2、政府管理的力度严重不到位。 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没有硬性指标的制约,幼教事业的发展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镇党政领导的认识程度,这就直接导致县市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幼教投入严重不足,由于狠抓"普九"工作,都把有限的资金投在了"普九"上,以至于最近几年有的乡镇幼儿教育经费分文未拨;部分乡镇幼儿园布局调整进展缓慢,这些,都与乡镇领导人的重视程度有关。

3、农村学前教育出现滑坡现象。 教师队伍不稳定是导致农村学前教育滑坡的重要原因。由于幼儿教师的待遇太低,工作、生活不稳定,最近各地实行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定编定岗和教师资格认证,农村幼儿教师不在其列,农村幼儿教师一直没有与民办教师享受同样的升学转正、培养培训待遇,对长期从事农村幼教工作的老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心理伤害,致使农村优秀幼儿教师大量流失现象在全国普遍存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学前教育滑坡。 4、农村幼儿教师待遇低,生活无保障。 尽管《教师法》明确规定"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也就是说国家已经把幼儿教师纳入到了中小学教师行列,这其中当然也就包括农村幼儿教师。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幼儿教师是否是"教师"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幼儿教师既不属于民办教师(原来的民办已经转正),也不属于公办教师,身份不明,工资自然就有很大的随意性。第二个问题是前途未卜,广大农村幼师普遍有后顾之忧,目前还看不到任何转正的希望,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幼儿教师工资很低,远远没有达到当地人均收入的1.8倍。只入了养老保险,没有医疗保险,使幼儿教师的就医问题缺少保障。 5、农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学前教育意识不强。 通过入户走访统计,认为孩子不必进行学前教育,只要能正确数数,背几首唐诗,等上小学后再正规学习也不晚的农村家庭占60%,

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

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

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 中国家庭教育 | 时间: 2010-05-27 | 文章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第一章前言 1-1. 研究背景 学前教育泛指对0—6岁儿童实行的保育和教育,也称婴幼儿早期教育。在我国的学制体系中,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对3—6岁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因此,3—6岁儿童的学前教育也称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是我国学制中的基础环节,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早期教育是本研究的核心概念,主要是指对0—6岁婴幼儿实行的保育和教育。良好的早期教育对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发展,获得幸福、快乐的童年,为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掌握早期教育的现状和家长需求,配合政府推进

早期教育工作,促进将早期教育纳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同时以调研工作为宣传平台,提高社会对早期教育的关注,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于今年上半年开展了中国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 1-2.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四类对象开展:0-6岁(侧重0-3岁)儿童的家长,包括法定监护人和实际监护人,部分妇联系统自办和社会力量办的托幼机构和早期教育机构,部分城市早期教育工作的政府主管负责人和早期教育专家。调查的托幼机构包含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等为0-6岁儿童提供早期教育服务的机构,其中包括各部门、企事业单位、集体和私人举办的托幼园所以及学前班。早期教育机构包括母婴医院开办的育儿班、幼儿园开办的早教班、社区开办的亲子班,以及专业化的早教中心等。 调查采用定性深访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科学的抽样方法,建立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总体,以样本总体的情况推估和描述全国总体情况。在操作阶段,将能够反映儿童早期教育市场现状及消费者需求的问题以题目的形式体现在封闭式问卷中,作为数据采集的工具。在执行阶段,采用街头拦访与网络在线调查相结合的方

教育市场调查报告

教育市场调查报告 篇一:早期教育市场调查报告 我国当前社会早期教育的 调查研究报告 指导老师:孟庆鹏 负责人:朱立新 同组人员:樊芳利 代婷婷 孟宪鹏 孙凤娇 杨亚情 20XX.03 目录 一,研究背景????????????????3二,研究目的????????????????3三,早教的定义???????????????4四,目前早教现状?????????????4五,早教的重要性?????????????13六,国内早教市场?????????????19七,父母及专家对早教的看法?????25八,总结及建议???????????????32九,结束语??????????????????34附录(调查问卷)????????????????35 我国当前社会早期教育的调查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婴儿心理学与脑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心理学家已率先对婴幼儿心理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婴幼儿在视觉、听觉、知觉等方面具有人们意想不到的能力,这些结论为婴 幼儿早期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各种0-3岁儿童早期教育方案也应运而生。 ?十五?之初,我国也提出了0-3岁早期教育发展目标,即?大面积提高3岁以下儿童家长和看护人员的科学教养能力?。?十五?期间,国家要以社区为依托,建立起面向0-3岁婴幼儿教育的服务网络,大力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在满足3-6岁学前儿童教育的前提下,将学前教育向下延伸至0岁,实现托幼一体化。并将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工作纳入?十五?规划之中,将早期教育作为学前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 从我国早期教育发展现状来看,早期教育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的探索阶段,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广大婴幼儿家长越来越迫切渴望得到科学的早期教育指导,而社会上一些非专业人士举办的亲子教育活动在科学性、规范性、专业性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0-3岁儿童家庭早期教育指导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 研究的目的,旨在探索适合我国的早期教育指导模式与策略;提高家长及看护者的科学育儿能力;促进0-3岁儿童健康快乐地发展。 研究的意义,在于可以丰富0-3岁儿童家庭早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0-6岁托幼一体化的理论;促进各个

中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中学调查报告之教育现状 教育问题历来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教育事业是历朝历代兴国安邦的大业,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大计,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 中学调查报告中提到的基础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塑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及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素质的关键。而中学教育又是构成基础教育的核心部分。作为个体,它承担着一个青少年成长期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和道德观念及人生素养的培养;而作为整体,它则承担着一代代国家新生力量的科技水平和社会公德及国民素质的塑造。 为了更全面、科学地了解中学教育的现状,外在假期间通过走访和查阅资料,对##市的中学教育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总结后写下这篇中学调查报告范文,发现本市的中学教育在建国后历经不断改革,不断发展,既有显著的成就,又有存在的问题。现就中学调查报告范文的中学教育现状作如下分析: 一、中学调查报告范文之中学教育投资规模扩大,布局趋向合理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市的中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基础教育落后的状况。中学调查报告范文中指出政府逐年加大对文教卫生广电事业的投资力度,2004年全市为发展文教卫生广电事业的财政支出为111060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3%,其中有相当部分是用来发展中学教育的。在学校的兴建方面,建国后也有了飞跃的发展。到2004年止,全市已建成普通中学270多所,其中完全中学27所,高级中学7所,初级中学220多所,九年一贯制中学21所。基本上满足了本市人民接受中学教育的需求。 中学教育布局也日趋合理。几十年来,党和政府努力改变旧中国学校分布极不合理的状况,中学调查报告范文中想要采取的措施说明,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到目前,全市12个县区出吴堡外,都有一定数量的普通中学,各个人口众多的乡镇大都建有初级中学,在交通枢纽和经济活跃的乡镇还建有完全中学,而每个县城都有完全中学1到4所。榆阳区,横山,府谷,神木还建有高级中学5所。从而使学校的布局和城乡人口分布相适应。 二、中学调查报告范文之中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拉大 中学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匀,在中学调查报告范文的调查中随处可见。首先从国家财政支出的分配上,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远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本市2005年财政收入计划增长30.7%,总支出增长36.6%,而文教卫生广电支出的增长额只有29.7%,其中用于教育经费的饮很少。其次在各部门之间,那些如政府,电力,交通等有资源支配权利的部门,在办公室和职工住房、待遇、福利等方面都远远优于学校。 中学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匀还表现在城乡差距上。城市人口的教育需求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则非常有限。城里中学有漂亮的教学大楼,花园式的休闲校园,完善的体育设施和教学设备。富裕的学校校长出门还有高档的公车。而在农村中学,中学调查报告范文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片荒田,实验室的门上结满了蜘蛛网,室内的器材更是十分陈旧。如此的环境,乡村中学的学生怎能得到良好的前面教育。这种城乡差距严重阻碍了中学教育的发展。

关于学前教育的调查报告

篇一:《学前教育调查报告(样本)1》 关于幼儿园学前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 调查目的对幼儿园儿童的生活自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调查时间2013年6月07日-10日 调查地点×××幼儿园 调查对象×××幼儿园的部分幼儿家长 调查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 调查人×××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儿童去幼儿园第一要做的就是自己会吃饭、喝水,如果儿童还是一直习惯用奶瓶喝水,就要马上训练会用杯子喝水。第二要学会和别人交往,特别是向成人提出需求,比如他想上厕所,他要会说;渴了饿了也要懂得说,还有冷了热了都要会表达。如果儿童不会说,老师可能会照顾不到,儿童就越发会感到失落,如果这些方面能表达得较好,受到的老师的关注也会多一些,另外,如果儿童需要在幼儿园午睡的话,要学会穿脱鞋子和外衣,开始几天老师可能会帮忙,但肯定要过渡到自己会穿脱的。这个时间也是我们家长训练孩子的时间。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儿童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即儿童从依赖成人的帮助,学习认知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等历程,简单的说,就是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致关重要。 二、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家长过度爱护。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长什么事都不要孩子做。像我们班的孩子多数是隔代教育,他们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处处包办代替使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2、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做,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项目介绍

公众教育集团评价技术优势 一、专业性 基于国际先进的第五代教育评价理论; 高度匹配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理念与模式; 研发时间最久(26年),实测样本量最大(超过1200万人次),评价模型 验证度最高,数据积累最多; 深得国内外教育厅局、全日制学校、学生/家长的认可和赞许; 支撑多个国家级、省级教育科学“十二五”/“十三五”课题; 超过十年的教育大数据应用经验,包括评价报告的深度解读、学习/教 学改进、学习/教学规划,以及历时性、共时性分析等。 二、技术性 高度匹配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理念与模式; 学业评价技术改写“双基”历史,独创“三维”模式,不仅能准确发现 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中的长短版、优劣势,更能诊断成因,并给出科学 的改进和规划建议; 发展潜能评价技术打破传统潜能测试“黑箱”,方法更科学、更透明、 更精密,能做到更有效地诊断学生学习中的深层问题和预测学生未来发 展,并给出科学稳定的改进方法和生涯发展规划; 综合素质评价技术不仅了解学生的认知、生活与社会行为,更去探索背 后的偏好、习惯、遇到的问题、生活方式等,做出因果性分析,并给出 学生素质成长方面的改进和规划建议。 三、专业团队 拥有一支20位世界级顶级教育行业专家团队,其中16位拥有博士学 位,并且都是行业内各自研究领域的带头人; 培训团队都是由行业内从事教育质量评价多年及有丰富一线教学经验 的资深教授、研究员、教师组成,同时还拥有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

的教育专家组成的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的一支专业专家咨询团队。 培训团队运用公司行业内领先的综合评价技术,结合丰富的理论知识 以及多年的实践经验,为沈河区的此次评价项目保驾护航。 四、应用性 普及性推广和既有资源利用度极高;独创的将测评的“教育测量”、“数 据处理”、“教育评价”进行功能分离,分别形成高度技术化,从而使整 个评价工作可规模、高效实施;并可最大限度的利用既有试题试卷资源。 实施容易:极大降低教管教研人员、教师队伍对评价技术的掌握和运用 门槛;资源通用:不依赖专有试题试卷,支持学校自主命题,也提供丰 富的成熟、优质题库卷库供调用;过程高效:高度满足实际应用场景的 “短、频、快”需求;结果可靠:规模实施结果的等值化、标准化水平 超过十年验证; 为100多个市/区(县)教育局提供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及相关大数据服务, 包括四川省成都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四川省成都市青 羊区学业质量评价改革实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小学教育质量 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吉林省教科院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辽 宁省沈阳市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学 业质量评价改革实验、陕西省西安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 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中小学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广东省广州市越秀 区、白沙区、天河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 为10余个省/直辖市教育厅局提供教育质量监测,如四川省教育质量监 测(2014)、成都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2014/2015/2016/2017)、成都 市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项目(2017)、成都市教育校际均衡监测项 目(2017)、河南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2016/2017); 五、品牌影响力 行业公认的国内现代教育测评开创者和领导者; 多个国家级、省级教育科学“十二五”/“十三五”课题以公司核心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