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社会因素的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_社会认知

原因:a. 人们认为人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b. 在社会情境中,行为者往往比较突出
(二) 行为者和观察者的归因分歧 “行动者-观察者效应”:这一归因偏差指的是,尽 管我们常常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较稳定的人格因素,但 我们却倾向于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部因素,即随情境 而变,这在行为本身无所谓好坏优劣时更是如此。
(二)评价的中心性
Osgood, C. E.(1957)发现在对人知觉中,人们一般 采用三个维度进行判断:
(1)评价方面:好——坏 (2)力量方面:强——弱 (3)活动方面:积极——消极 其中好坏的作用最重要
(三)中心特性 (核心品质) 阿希的实验: S. Asch, 1946对晕轮效应进行了验证。给被研究者7个词 汇:
原因:
a. 二者的着眼点不同
b. 二者可用的信息不一样
(三)忽视一致性信息
凯利假定人们在归因时同样重视区别性、一致性、一贯性三种信 息。但事实上,一致性信息所受重视的程度特别低。
原因: a. 人往往更关注具体、生动、独特的信息,忽视统计信息 b. 观察着获取他人信息有困难,更相信直接信息 c. 行为者更引人注目
聪明、灵巧、勤奋、热情、坚定、能干、谨慎
聪明、灵巧、勤奋、冷酷、坚定、能干、谨慎 处于中心位置的个性特点
二、印象形成的基本模式
“真诚””和“机智”各为十3 , “朴素”和“沉静”各为十1
甲:真诚、机智
乙:真诚、机智、朴素、沉静
你对谁的印象更好?
重点
印象形成的信息加工方式
1、平均模式 2、增加模式 3、加权平均模式
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A.鲍达列夫的实验,颇能说明问题。
2.相似假定作用
在认知活动中,人们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即假定对 方与自己有相同之点。
社会学第六章 社会互动与社会网络

S
O
C
I
O
L
O
G
Y
社会建构论并非没有批评者。社会学家斯蒂夫·沃尔迦 (Steve Woolgar)和多赛·保鲁希(Dorothy Pawluch)就 认为,社会建构论者旨在揭示社会现实的主观创造,但在这 样做的时候,他们是有选择性地把某些特征视为客观的,而 把另外一些特征视为建构出来的。其他社会学家批评了社会 建构论者不愿意接受更广阔的社会力量对可观察到的社会后 果具有巨大影响这一事实。 最后,社会建构论为理解社会现实提供了一个迥异于其他大多 数社会学方法的理论取向。社会建构论者不是假定社会现实 客观存在,而是记录和分析社会现实被构造出来的过程,而 这种构造有助于确认其本身作为社会现实的地位。
S
O
C
I
O
L
O
G
Y
五、 互动中的脸面、身体与言谈
•接触
–戈夫曼把有焦点的互动这种情况称为接触。小型的谈话、 研究班上的讨论、游戏和各种日常的面对面接触(与售票员、 招待员、营业员等)都属于接触的例子。 –在有焦点的互动中,每一个人既要使用面部表情、姿势表 达,也要使用实际的言语交流。 –戈夫曼对个人“给出”的表达和“流露出”的表达进行了 区分。前者是人们用来给别人留下一定印象的语词和面部表 情,后者则是他人可以用来当场检验说话者的诚实和可信度 的线索。 –例如,一个餐厅老板带着礼貌的微笑倾听顾客说他们是多 么喜欢这里的饭菜,同时也留意他们吃饭时看上去有多高兴, 是不是剩下很多饭菜,以及他们用以表达满意的语气。
–我们的那些几乎是恒定的与他人交往的日常定规,赋 予我们的所作所为一定的结构和形式。 –研究日常生活能够揭示人类是如何通过创造性的行动 来塑造现实的。 –研究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互动,有利于我们理解更大的 社会系统和社会制度。
第六章 社会对科学和技术的影响

(二)经济体制的推动性。经济体制是指国民经济运行的管理体制,一般是 指以计划调控为主还是由市场为主来进行资源配置。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在都 应用计划和市场两种体制来对科技发展进行管理。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很长时 期里实行计划经济,国家不仅是大部分企业的经营者,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主 要推动力量。在欧美和日本,对科学技术进行管理的方式是计划控制。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基本知识
课程内容
考核目标
识记(20%):要求考生能记住本课程中的重要历史实践、法案或模式等 概念,能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领会(30%):再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理解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在 联系。 简单应用(30%):要求再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本课程中的某些基本概念、 原理和方法,正确地认识、分析和解决有关教育理论与实际问题。 综合应用(20%):要求能结合我国学前教育的现实做出相应的论述、借鉴, 或是对某个实践、法案、模式等进行论述和评价。
02 社会影响科学和技术的基本形式
一、经济对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经济推动是对科技发展的一种最基本、最持久的动力,它既是人们改造自 然界的主要动力也是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一)经济支持与经济竞争的推动性。经济对科学技术的推动性首先表现在 经济支持与经济竞争对其推动性。社会的经济支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 物质基础,社会的经济竞争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三、文化对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科技发展的“遗传基因”指的是文化,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和行为规 范的集合。哲学对科学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为:
首先,哲学能够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其次,哲学思考能够为科学技术研究者提供具有启发意义的理论推测。 再次,探讨哲学问题有助于解决科学问题。
01 社会对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决定性 02 社会影响科学和技术的基本形式 03 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社会规范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基本知识
课程内容
考核目标
识记(20%):要求考生能记住本课程中的重要历史实践、法案或模式等 概念,能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领会(30%):再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理解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在 联系。 简单应用(30%):要求再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本课程中的某些基本概念、 原理和方法,正确地认识、分析和解决有关教育理论与实际问题。 综合应用(20%):要求能结合我国学前教育的现实做出相应的论述、借鉴, 或是对某个实践、法案、模式等进行论述和评价。
02 社会影响科学和技术的基本形式
一、经济对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经济推动是对科技发展的一种最基本、最持久的动力,它既是人们改造自 然界的主要动力也是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一)经济支持与经济竞争的推动性。经济对科学技术的推动性首先表现在 经济支持与经济竞争对其推动性。社会的经济支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 物质基础,社会的经济竞争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三、文化对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科技发展的“遗传基因”指的是文化,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和行为规 范的集合。哲学对科学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为:
首先,哲学能够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其次,哲学思考能够为科学技术研究者提供具有启发意义的理论推测。 再次,探讨哲学问题有助于解决科学问题。
01 社会对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决定性 02 社会影响科学和技术的基本形式 03 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社会规范
社会因素(周成超)

7915 98.0 Nhomakorabea76
15 7
6.1
78
18 6
44
69
斯里兰卡 600
21 6 19.4
73
墨西哥 3750 27 5 34
72
巴西
3020 25
8
58
66
埃及
660 30 8 62
64
印度
290 29 9 74
60
坦桑尼亚 100 45 15 92
49
摘自:美国人口咨询局编印《1995年世界人口数据表》
2
19
5
—
55—
22
2
9
16
5
—
65—
44
一
一
8
12
24
合计
130 5
10
61
24
24
注:1cal=4.1840kl 资料来源:顾杏元主编 社会医学 天津科学技术 出版社1995
粮食生产政策
crop production policy
• 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 任何国家都应努力发展农 业,为国民提供足够数量 的粮食。
生育生产和消费赡养休息和娱乐家庭关系与健康社会制度与健退休意味着地位和权力丧失声望降低和收入减少失业日益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造成很大心理压力影响健康社会制度与健康退休失业与健康人口增长过快和数量过多对健康的影响加重社会负担影响人群生活质量重教育及卫生事业的负担影响人口质量加重环境污染和破坏人口发展与健人口数量与健康人口年龄结构与健康
表某些国家和地区有文化的中年人比例与预期寿命的关系
平均预期寿命(岁)
国家或地区 有文化中年人比例(%) 男
儿童少年卫生学第8版 第六章 生长发育影响因素

1. 家庭经济状况
(1)家庭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为儿童提供的居住环境、膳食营养水平、 社交活动、智力投资等。
(2)家庭收入并非越高,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越好。在许多富裕家庭,
父母忙于工作,无暇关心儿童成长,儿童因缺乏亲情而导致情感淡漠、抑 郁、焦虑、敌对,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紧张的发生率较高。
第三节 社会决定因素
可能引起持久、不可逆的学习能力缺失和行为发育障碍;④抑制免疫反应。
第二节 物质环境因素
(二)环境污染因素
2. 物理性环境污染因素
(1)噪声污染:1)对听觉功能:在未达到对成人造成损伤的阈值前, 就可使儿童的听觉器官发生急性损伤,引起耳膜破裂性出血,甚至导致耳 聋。2)对视觉功能:可造成视网膜视杆细胞区别光亮的敏感性下降,还 可发生视疲劳、眼痛、眼花、流泪、对眼前运动体反应失灵。 3)对神经 系统:影响儿童正常的神经心理行为发育。4)其他功能紊乱和损伤:心 血管、消化、内分泌等。
第一节 遗传影响因素
遗传(heredity)是指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身心发育等性状 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家族聚 集性及种族差异,是遗传因素影响的具体表现。
第一节 遗传影响因素
(一)遗传的家族、种族影响
1.家族性遗传影响 家族性遗传是遗传信息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最直接体现。儿童少年生
第三节 社会决定因素
(一)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保健
2. 医疗卫生保障
(1)儿童健康指标常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卫生发展水平的主
要指标之一。 (2)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保障的不平衡可造成儿童健康指标
上的差异。
(3)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儿童的医疗保障水平尚有距离。
第三节 社会决定因素
(1)家庭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为儿童提供的居住环境、膳食营养水平、 社交活动、智力投资等。
(2)家庭收入并非越高,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越好。在许多富裕家庭,
父母忙于工作,无暇关心儿童成长,儿童因缺乏亲情而导致情感淡漠、抑 郁、焦虑、敌对,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紧张的发生率较高。
第三节 社会决定因素
可能引起持久、不可逆的学习能力缺失和行为发育障碍;④抑制免疫反应。
第二节 物质环境因素
(二)环境污染因素
2. 物理性环境污染因素
(1)噪声污染:1)对听觉功能:在未达到对成人造成损伤的阈值前, 就可使儿童的听觉器官发生急性损伤,引起耳膜破裂性出血,甚至导致耳 聋。2)对视觉功能:可造成视网膜视杆细胞区别光亮的敏感性下降,还 可发生视疲劳、眼痛、眼花、流泪、对眼前运动体反应失灵。 3)对神经 系统:影响儿童正常的神经心理行为发育。4)其他功能紊乱和损伤:心 血管、消化、内分泌等。
第一节 遗传影响因素
遗传(heredity)是指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身心发育等性状 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家族聚 集性及种族差异,是遗传因素影响的具体表现。
第一节 遗传影响因素
(一)遗传的家族、种族影响
1.家族性遗传影响 家族性遗传是遗传信息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最直接体现。儿童少年生
第三节 社会决定因素
(一)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保健
2. 医疗卫生保障
(1)儿童健康指标常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卫生发展水平的主
要指标之一。 (2)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保障的不平衡可造成儿童健康指标
上的差异。
(3)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儿童的医疗保障水平尚有距离。
第三节 社会决定因素
社会工作概论 第六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 5、冲突型:家庭成员间人际关系紧张、不和谐, 家庭气氛失调,价值导向不一致。容易形成缺乏安 全感、意志力薄弱、残忍冷酷、撒谎,大多数有激 烈的反抗性,出现反社会的倾向。
• 6、民主型:家庭成员间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对 子女既有约束,又有鼓励。孩子拥有自尊、自信、 自律性强,具有创造性,社交能力强,具有成就动 机等良好社会适应性的个性特征。
第七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五、人类行为的含义
行为科学——对外在和内在刺激的反应——狭义的行为。 社会科学——行为是价值观和态度的体现——广义的行
为。 社会工作者对行为的看法:个体为适应环境满足需要所
表现出的活动或反应,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过程 等内外综合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七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七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七、人类行为的特点
◆ 多样性: 如哭、笑等;如思想、欲望、恐惧、 幻想以及态度等
◆ 适应性:人类行为根本目的就是适应环境 ◆ 动态性:人类行为一直处于变化中 ◆ 指向性: 不是盲目的,具有特定目标指向 ◆ 可控性:可以有意识控制 ◆ 发展性:现在行为为将来行为打下基础
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 因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社会环 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要大一些
第七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七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本章内容: 1.人类行为 2.社会环境 3.个体生命发展周期
第七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三节 个体生命发展周期
1、年龄划分 2、每个阶段的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特征 3、每个阶段独特的社会问题
• 社会工作实践几个基本步骤:
干预-评估-结案
• 在社会工作过程中准确评估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需要收集、分析和理解有关问题或境况的信息。 评估涉及到有关人类行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假设 。社会工作者必须具有关于人类行为的基本知识 和基本理解,这样才能帮助案主鉴别和做出适当 的选择。
• 6、民主型:家庭成员间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对 子女既有约束,又有鼓励。孩子拥有自尊、自信、 自律性强,具有创造性,社交能力强,具有成就动 机等良好社会适应性的个性特征。
第七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五、人类行为的含义
行为科学——对外在和内在刺激的反应——狭义的行为。 社会科学——行为是价值观和态度的体现——广义的行
为。 社会工作者对行为的看法:个体为适应环境满足需要所
表现出的活动或反应,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过程 等内外综合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七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七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七、人类行为的特点
◆ 多样性: 如哭、笑等;如思想、欲望、恐惧、 幻想以及态度等
◆ 适应性:人类行为根本目的就是适应环境 ◆ 动态性:人类行为一直处于变化中 ◆ 指向性: 不是盲目的,具有特定目标指向 ◆ 可控性:可以有意识控制 ◆ 发展性:现在行为为将来行为打下基础
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 因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社会环 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要大一些
第七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七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本章内容: 1.人类行为 2.社会环境 3.个体生命发展周期
第七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三节 个体生命发展周期
1、年龄划分 2、每个阶段的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特征 3、每个阶段独特的社会问题
• 社会工作实践几个基本步骤:
干预-评估-结案
• 在社会工作过程中准确评估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需要收集、分析和理解有关问题或境况的信息。 评估涉及到有关人类行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假设 。社会工作者必须具有关于人类行为的基本知识 和基本理解,这样才能帮助案主鉴别和做出适当 的选择。
第六章 环境因素与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行为学》

6.2 社会阶层与消费心理
• 6.2.1社会阶层的特点 与作用
• 社会阶层指的是某一 社会中根据社会地位 或受尊重程度的不同 而划分的社会等级。
• 社会阶层的特点 (1)社会阶层使社会出
现了等级
(2)社会阶层对社会成 员的行为具有约束作 用
(3)社会阶层的多维性 (4)社会阶层的同质性 (5)社会阶层的动态性
• 6.2.2社会阶层的构成 • 1) 上上层 • 2)上下层 • 3)中上层 • 4)中下层 • 5)下上层 • 6)下下层
• 6.2.3社会阶层的决定 因
素 1)教育 2)职业 3)收入 4)权力 5)阶层意识
6.2.4 社会阶层与市场营销策略
首先,由于人们的社会阶层不同,他们对商 品和品牌的偏好也不一样。
• 规范性影响 • 信息性影响 • 功利性影响 • 价值表达的影响
• 6.3.3影响参照群体影 响力的因素
• 1)产品的明显程度 • 2)个人与参照群体的
关系
• 3)个人特征 • 4)参照群体的特征
6.3.4观念领导者
• 1)观念领导者的特征 • 观念领导者的特征:
• 观念领导者就是指那 • ①人格特征
第6章 环境因素与消费者行为 (上)
6.1 文化与亚文化
• 6.1.1社会文化 • 1)文化的含义 • 文化是体现出一个社会或一个社会群体特
点的那些精神的、物质的、理智的和感情 的特征的完整复合体。文化不仅包括艺术 和文学,而且包括生活方式、基本人权、 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
•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后天习得的 (2)文化的影响是无形
• 第二个最重要的特征 是可信度高。
• 第三个特征是消费导 向成交率高。
6.4 家庭与消费者行为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第六章

北京金企鹅文化发展中心
第六章
职业生涯机会评估
1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第一节 对职业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认知 第二节 对职业所处的行业环境的认知 第三节 对职业所处的组织环境的认知
2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一节 对职业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认知
3
第一节 对职业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认知
职业所处的社会环境不仅影响我们的职业,还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通过对社会大 环境进行分析,了解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法制建设发展方向,从而为寻求各种发展机会提供条 件。影响职业生涯的社会环境因素包括:
5
第一节 对职业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认知
三、地域的发展
从整个国家范围来说,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 进步,以及生产率的提高,职业化速度的加快, 就业岗位的增加,往往都是在发达地区进行的; 而对于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和落后的区域,其就业 信息、岗位相对较少,造成职业提升也相对缓慢。 因此,不同的经济区域呈现出了各自的发展特点。 我国就业区域主要可划分为几大模块:长江三角 洲、京津冀经济圈、中西部珠江三角洲、中西部 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其他地区。
展趋势的企业才能生存。
17
第三节 对职业所处的组织环境的认知 二、企业结构
企业结构是对工作任务进行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是企业组织内部各个有机构成要 素相互作用的联系方式或形式,以求有效、合理地把组织成员组织起来,为实现共同目标 而协同努力。企业结构是管理人员达到企业目标的一种手段,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务状况如何?要仔细观察是真正在“做
企业在本行业中是具备了很强的竞争力, 还是处于一个很快就会被并吞的地位?发展 前景是什么?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不一定
第六章
职业生涯机会评估
1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第一节 对职业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认知 第二节 对职业所处的行业环境的认知 第三节 对职业所处的组织环境的认知
2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一节 对职业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认知
3
第一节 对职业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认知
职业所处的社会环境不仅影响我们的职业,还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通过对社会大 环境进行分析,了解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法制建设发展方向,从而为寻求各种发展机会提供条 件。影响职业生涯的社会环境因素包括:
5
第一节 对职业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认知
三、地域的发展
从整个国家范围来说,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 进步,以及生产率的提高,职业化速度的加快, 就业岗位的增加,往往都是在发达地区进行的; 而对于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和落后的区域,其就业 信息、岗位相对较少,造成职业提升也相对缓慢。 因此,不同的经济区域呈现出了各自的发展特点。 我国就业区域主要可划分为几大模块:长江三角 洲、京津冀经济圈、中西部珠江三角洲、中西部 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其他地区。
展趋势的企业才能生存。
17
第三节 对职业所处的组织环境的认知 二、企业结构
企业结构是对工作任务进行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是企业组织内部各个有机构成要 素相互作用的联系方式或形式,以求有效、合理地把组织成员组织起来,为实现共同目标 而协同努力。企业结构是管理人员达到企业目标的一种手段,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务状况如何?要仔细观察是真正在“做
企业在本行业中是具备了很强的竞争力, 还是处于一个很快就会被并吞的地位?发展 前景是什么?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