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采矿设计技术规定(材料特制)

露天采矿设计技术规定(材料特制)
露天采矿设计技术规定(材料特制)

露天采矿设计技术规定与定额

2001年6月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统一采矿设计主要技术要求,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提高设计质量,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制定本规定。

第102条本规定适用于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对其它所有制企业仅供参考。

第103条露天采矿设计除执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程、标准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等。

第104 条采矿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优先开发矿石质量高、易采易选和外部建设条件有利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矿床。在矿床总体开发方案的指导下,在技术条件允许和保护资源的前提下,优先开采基建量小、投产快和品位较高的地段。

二、优先采用露天开采。在露天开采与地下开采进行全面技术经济比较中,应充分考虑露天开采在资源回收、劳动条件和生产能力可靠性等方面体现的优势。在方案比较中,一般露天开采可考虑优越系数1.2。

三、加强矿产综合回收,坚持合理的开采顺序,有效利用和保护资源。在同一开采区段内,实行贫富兼采,大小兼采,降低贫化损失,提高入选品位;对暂时不能利用的资源应切实保护;开采主要金属的

同时,应综合回收共生、伴生有用组分。

四、对生产规模较大的矿山,应根据市场需求、技术可行和经济效益等,做多个规模方案比较,并研究分期建设的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五、应从设计方案、设备材料选择等多方面重视珍惜土地,降低能耗和节约木材。

第105条结合矿山建设规模、工艺要求和资金条件,应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矿山装备水平和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提高露天采矿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经济效益。

第106条采矿设计应从总体方案到生产工艺全面贯彻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法规。对开采引起的环境污染和土地损坏,应有相应的整治、复垦措施。

第107条露天矿设计要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资金周转观念、利息观念和投入产出观念,要进行多方案比较和动态经济分析,择优选取方案。

第二章基本规定

第201 条采矿设计主要基础资料:

一、黑色冶金矿山采矿设计若干原则规定

(一)经过储委审查批准的矿床详细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

(二)水文地质复杂的矿床,必须经过审查批准的专门水文地质勘探报告。

(三)深大露天矿和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露天矿要有最终边坡稳定性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可根据各矿山的边坡工程地质条件不同情况,分阶段逐步进行。由于特殊原因需在没有边坡研究报告或虽有报告但未经鉴定的情况下开展设计的,需有委托方的正式许可文件。

(四)主要井巷工程地质资料。

(五)露天剥离的排弃场地要有必要的工程地质资料和水文地质资料。

(六)改、扩、建矿山要有矿山现有设施的调查和现状测绘资料。

二、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

(一)新建矿山设计必须有经过国家、自治区、直辖市矿产储量委员会审批的地质勘探报告;规模在100~200t/d、矿床地质条件及水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

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毕业设计任务书 毕业生姓名许鹏飞专业采矿工程 指 导 教 师 姓名蔡永乐类别 学号0504121001 班级05采本职称副教授外聘、√本校 一、毕业设计题目黄龙煤矿矿井初步设计 二、毕业设计提供的原始数据资料 1、井田地质报告 2、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3、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及图纸 4、矿井延伸设计说明书及图纸 5、矿井储量计算资料 6、采掘工程平面图 7、底层综合柱状图 8、矿井井巷断面图册 9、各类巷道掘进速度及单位成本表 10、采区设计说明书 11、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12、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 13、采煤方法技术经济指标 14、井底车场布置图 15、全矿运输系统图 16、矿井通风系统图 17、通风安全措施 18、劳动定额手册 三、毕业设计应完成主要内容: 1、毕业设计说明书: 黄龙煤矿位于安泽县唐城镇上庄村与下庄村间,行政区划属唐城镇所辖,位于安泽县西北部,东南距安泽县城37km本井田面积:13.43平方公里。井田范围内1号、2号煤层全层可采,煤层赋存条件较好,顶底板条件良好。1号煤层平均厚3.15米,2号煤层平均厚4.41米! 2、设计的主要特点 设计要密切结合本矿的实际及地方煤矿的自身特点,充分利用矿井现有井巷工程,提高矿井的机械化装备水平及煤炭资源回收率,以提高矿井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力求使该矿建设成工艺新、投资少、安全可靠、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以增强矿井的市场竞争能力。

3、毕业设计主要内容 1)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 2)矿井储量、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3)井田开拓 4)准备方式 5)矿井运输、提升、排水及采区供电 6)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 7)矿山环保 8)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4、毕业设计图纸: 1)矿井开拓平、剖面图 2)采区巷道布置平、剖面图 3)采煤方法图 4)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设备配备图 5)矿井通风系统示意图与通风网络图 四、毕业生应提交的毕业设计资料要求 1、毕业设计说明书:简述编制毕业设计的依据、主要技术原则,对设计的简要评价。 2、毕业设计图纸: 1)井田开拓方式平面图(1∶2000或1∶5000)(急斜煤层附“井田 开拓方式立面图”); 2)井田开拓方式剖面图(1∶2000或1∶5000); 3)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设备配备图(1∶1000或1∶2000); 4)矿井通风系统示意图与通风网络图(说明书插图); 5)采区设备布置图(说明书插图); 五、设计进度安排(从第五周起) 序 号 时间周次设计任务完成的内容及质量要求 1 3月23日~3月29 日 第5周 根据地质资料确定矿井的产量和服务 年限等 2 3月30日~4月 5 日 第6周 应用方案比较法选择井田开拓方案 3 4月 6日~4月12第7周绘制井田开拓方式平面图及平面图等

采矿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河南理工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 姓名: 学号: 班级:

摘要 1、煤层地质概况:单一煤层,倾角20°,煤层厚4m,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1 m3/t,二氧化碳涌出量很小,煤尘有爆炸危险,涌水量不大。 2、井田范围:设计第一水平深度540m,走向长度5110m,双翼对开,每翼长1555m,倾向长度2000m。 3、矿井生产能力:设计年产量为120万/t,矿井第一水平服务年限为29年。 4、矿井开拓与开采:用立井主要石门开拓,全矿井共划分4个采区,共40个工作面,上山部分24个,下山部分16个。上山部分服务年限29年,下山部分服务年限20年,在底板开围岩平巷。拟采用采区式通风,在两采区中央上部开回风井。在采区巷道布置中,全矿井有一个采区生产,工作面机采,分上、下山开采,共有一个采煤工作面和一个备用工作面,为准备采煤有2条煤巷掘进,采用2台11Kw局部通风机通风,不与采煤工作面串联。有大型火药库一个,独立回风。 5、井下同时最多人数为200人,回采工作面的最多人数为30人,温度t=18℃;掘进工作面最多人数为15人,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9 m3/min,一次爆破最大炸药量为8kg 。选择任何通风系统,都要符合投产较快、出煤较多、安全可靠、技术经济指标合理等总原则。具体地说,要适应以下基本要求: 1)矿井至少要有两个通地面的安全出口; 2)进风井口要有利于防洪,不受粉尘等有害气体污染; 3)北方矿井,冬季井口需装供暖设备; 4)总回风巷不得作为主要行人道; 5)工业广场不得受扇风机的噪音干扰; 6)装有皮带机的井筒不得兼作回风井; 7)装有箕斗的井筒不得作为主要进风井; 8)可以独立通风的矿井,盘区尽可能独立通风; 9)通风系统要为防瓦斯、火、尘、水及高温创造条件; 10)通风系统要有利于深水平式或后期通风系统的发展变化。

露天矿开采设计

《露天矿开拓开采设计原理》专项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刘洋 专业班级:采矿12-2班

学号: 1201020212 时间: 2016.1.10 成绩: 目录 前言 (1) 1开采工艺及设备类型的确定 (2) 2.露天开采境界 (2) 2.1底宽的确定 (3) 2.2开采深度的确定 (3) 3.开采参数 (7) 3.1台阶高度 (7) 3.2采掘带宽度 (8) 3.3最小工作平盘宽度 (9) 4.最终境界平面图 (10)

前言 1、某煤田矿位于内蒙西部地区,煤层呈单斜赋存,煤层倾角45°,平均水平厚度为53m。剥离物上部为沙土层平均厚度7m,顶板岩层由两层构成,上部为砂页岩,下部为砂岩,底板岩层自上而下由泥页岩和砂页岩构成; 2、矿区内地表地形为北高南低的鞍形山坡。地形图如附图I所示,比例为1:2000。矿区内有6条勘探线,其横剖面图I-I,Ⅱ-Ⅱ,Ⅲ-Ⅲ,Ⅳ-Ⅳ,Ⅴ-Ⅴ,Ⅵ-Ⅵ,比例为1:1000; 3、煤的容重为1.45t/m3,回采率为95%,废石混入率4%,设计中采用的经济合理剥采比6m3/m3; 4、露天矿在走向方向上西部坑底境界以I-I勘探线西100m为界,东部坑底境界以Ⅵ-Ⅵ勘探线东100m为界; 5、露天矿各边帮最终帮坡角设计为:底帮为30°,顶帮为35°,两端帮30°~35°; 6、根据煤炭地质储量和露天矿范围,以及煤炭市场需求,确定该矿设计生产能力为50万吨原煤; 7、采用单斗电铲—汽车工艺开采,选用WK-2型2m3单斗电铲。

1开采工艺及设备类型的确定 采用单斗电铲—汽车工艺开采,选用WK-2型2m3单斗电铲,主要性能参数如表1,汽车选用BZKD-20型,性能参数如表2; 表1 WK—2型主要性能参数 最大采掘高度9.5m 最大卸载半径10.1m 站立水平半径8.5m 最大采掘半径11.6m 最大挖掘深度 2.2m 最大卸载高度6m 标准斗容2m3 最大爬坡角度15° 机尾回转半径 4.6m 理论生产率300m3/h 回转90°工作时间24s 行走速度 1.22Km/h 表2 BZKD-20型汽车主要性能参数 最大载重量20t 最小转弯半径8.5m 汽车长度7365mm 汽车高度3110mm 汽车宽度2909mm 最高速度50Km/h

采矿工作面设计资料

第一章矿井概况 1.1 井田地质特征 回坡底煤矿隶属于霍州煤电集团公司。其矿井工业场地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城西北刘家垣镇回坡底村东1.0km处,距洪洞县城25km,距赵城发煤站17km,紧邻赵(城)—克(城)公路,公路交通方便。 矿区位于吕梁山南端东麓,汾河西岸,地形切割强烈,沟谷纵横形成了以黄土梁、塬、峁为特征的低山基岩丘陵地貌。主要山梁走向近南北向,沟谷纵横,地形复杂。最高点位于区西北边界沟北村东北山梁,标高985.2m,最低点位于东北边界沟谷,标高624.17m,相对高差361.03m。 回坡底矿井采用斜井开拓,单水平开采,开采11号煤层,目前采用高档机械化,倾斜长壁式采煤,矿井的正常涌水量120m3/h,最大涌水量240m3/h,扩区煤层底板标高300-630m,目前开采水平最低为570m,均高于奥灰岩溶水地下水位(525m左右),矿井充水方式为顶板淋水或裂隙水,通过开采产生的煤层冒落带,导水裂隙带与K2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使K2含水层地下水进入矿井坑道,随着两区向前延伸开采,开采水平将逐渐降低,矿井的涌水量也将随着增大,尤其是两区奥灰岩溶水位地下,并有可能在构造破坏地段存在突水危险,因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4 井田开拓 矿井改扩建工程移交生产和达到设计年生产能力时,共设置主斜井、副斜井、二号进、回风立井四个井筒,主斜井为延深井筒,刷大副斜井,二号进、回风立井为新建井筒。 3、二号进风立井 敷设动力电缆,兼安全出口。 4 、二号回风立井 主要担负东区初期回风,兼安全出口。 二号进风立井井筒净直径6.0m ,垂深375m,井筒内装备应急排水管路、压风管

路,敷设动力电缆。 为了东区的开发,设计在纬距4036000附近布置胶带、轨道暗斜井,均落底+556m 水平,落地后沿东北方向布置+556m水平胶带大巷和+556m水平轨道大巷。+556m水平胶带大巷尽头处设采区集中煤仓;+556m水平轨道大巷在1900m处转至东南—西北方向,并通过二号进风立井井底。平行与转至后的+556m水平轨道大巷布置三条煤层巷道,其中在11号煤层中布置两条采区巷道,分别是东区皮带巷和东区轨道巷;沿K2顶板布置一条回风巷,为东区回风巷。东区皮带巷在东南部通过采区集中煤仓与+556m水平胶带大巷相联。平行与这组巷道,沿601、603钻孔一线再布置同样的一组上下山巷道。这两组巷道通过布置在井田突水系数为0.16分界线附近的一组+385m 水平轨道集中巷道和一条胶带集中巷道相联,这样东区开拓巷道基本成工字型布置。 1、运煤系统 综采工作面→胶带顺槽→东区皮带巷→采区集中煤仓→+556m水平胶带大巷→东区煤仓→主斜井→地面。 2、辅助运输系统 地面→副斜井→轨道暗斜井→+556m水平轨道大巷→东区轨道巷→轨道顺槽→综采工作面。 3、通风系统 主、副斜井→胶带、轨道暗斜井→+556m水平轨道大巷及胶带大巷→东区轨道巷→顺槽联络巷→胶带顺槽→综采工作面→轨道顺槽→东区回风巷→二号回风立井→地面。 第三章采煤方法及采区巷道布置 3.1 采煤方法的选择 根据井田开拓部署,结合矿井规模和采煤工作面装备水平,矿井东区移交生产和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共布置一个生产采区为东一采区。保证矿井110万t/a的生产能力。

采矿毕业设计论文小结

xx县xx钨矿年产量30万吨开拓设计概述 xxx (xxxx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xx xxxx xxx00) 摘要:本设计为xx县xx钨矿矿体进行开采设计,年产量为30万吨,日产量在900t。根据矿体赋存条件,矿区地形地质条件及矿山开采技术条件,采用地下开采方式,确定了开拓方案采用平硐与盲竖井联合开拓;设计阶段高度为50m;中央对角式通风系统。 关键词:地下开采;平硐与盲竖井联合开拓;中央对角式通风 A Tungsten mine in xx County xx ore body mining design overview of 300kt / a xxxx Abstract:This design for tungsten ore mining design xx mining nissan undressed ore 900t.According to the complicated burring conditions and mining technology conditions, the underground mining way, determined the pioneering scheme using flat adit and blind shaft joint development; design phase height is 50 m; The central diagonal type ventilation system. Key words:Underground mining; the adit blind shaft to open up the joint; central diagonal ventilation 作者简介:xxx(1989—),男,xxxx大学采矿工程本科生。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

第三章井田开拓 第一节开拓方案的确定 一、方案的提出 根据本矿井田境界及工业场地的选择,秉着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原则,初步提出两个方案。 方案一:(方案一开拓平、剖面图如图所示) 本方案采用主斜井、副斜井、回风立井的开拓方式。主斜井井口标高+1147m,倾角16°,一水平斜长301m,二水平斜长421m,井筒为半圆拱形,净断面积14.22m,铺设带宽1200mm的钢绳芯强力胶带输送机担负煤炭提升任务。副斜井井口标高+1145m,一水平斜长681m,二水平斜长952m,倾角7°,井筒为半圆拱形,净断面积14.2㎡,回风立井采用圆形断面,井口标高+1147m,一水平标高+1064m,二水平标高+1031m,断面直径4.0m。三个井筒均采用混凝土砌碹永久支护。 巷道布置上,本方案沿煤层掘进胶带运输巷及辅助运输巷直达井田边界,胶带运输大巷沿煤层顶板布置,轨道运输大巷沿煤层底板布置。利用副斜井进风,回风立井回风。

方案二:(方案二开拓平、剖面图如图所示) 本方案大巷布置方式及回风井与方案一相同,主井、副井采用立井的开拓方式。主立井井口标高+1147m,井口标高+1147m,一水平标高+1064m,采用圆形断面,断面直径6m,井筒长83-116m,副立井井口标高、井底标高以及断面形状与主立井相同,其断面直径为6.5m。主立井与副立井各通过一段750m 长的石门与大巷连接。 二、方案比较 1.技术比较,方案技术比较如表3-1所示。 表3-1 技术比较 方案 优缺点 方案一方案二 优点1.斜井施工工艺简单,施工准备时间短; 2.斜井可直接作为安全出口,十分方便; 3.井筒内安装设备简单; 4.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实现了运输的连 续性; 5.实现了辅助运输从地面到工作面的一 条龙服务。 1.井筒较斜井短,管缆铺设短。 2.井筒为圆形,结构合理维护条件好, 有效断面大,风阻小,通风条件好; 3.提升费用较斜井要省。 缺点1.斜井的井筒较长,维护费用和提升费用 较高; 1.井筒的掘进施工困难; 2.井底马头门巷道的施工设计复杂,工 程量大。

采矿课程设计

《采矿学》课程设计 一、目的 1、初步应用《采煤学》课程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 加深对《采煤学》课程的理解。 2、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 术文件,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 图纸打基础。 设计题目 某矿第一开采水平上山阶段某采区自下而上开采k1、k2和k3煤层,煤层厚度、间距及顶底版岩性见综合柱状图。该采区走向长度2100m,倾斜长度1000m,采区内各煤层埋藏平稳,平均倾角12度,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k1煤层较松软,k2和k3属于中硬煤层,是简单结构,各煤层瓦斯涌出量较低,自然发火倾向较弱,涌水量也较小。设计矿井的地面标高为+30 m 煤层露头为-30m.第一开采水平为该采区服务的一条运输大巷布置在k3煤层下方25 m的稳定岩层中,为满足生产系统所需的其余开拓巷道可根据采煤方法的不同中由同学自行决定.

附表1:设计采区综合柱状图

第一章采区巷道布置 第一节采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1、采区的生产能力 采区生产能力选定为150万t/a 2、计算采区的工业储量、设计可采储量 1.采区工业储量 由公式Z g=H*S*(m1+m3)*r (公式1-1) 式中Z g----- 采区工业储量,万t H------ 采区倾斜长度,1000m S------- 采区走向长度,2100m r-------- 煤的容重,1.30t/m3 m i------ 第i层煤的厚度,6.9+3.0+2.2=12.1m Z g=1000*2100*12.1*1.3 =3303.3(万t) 2.设计可采储量 设计可采储量Z k=(Z g-p)*C (公式1-2) 式中:Z k------ 设计可采储量, 万t Z g------ 工业储量,万t

露天开采课程设计完美版

目录 1.1确定露天开采境界的原则和因素 (2) 1.1.1露天开采境界确定的原则 (2) 1.1.2影响露天开采境界的主要因素 (3) 1.2露天开采境界主要参数的确定 (3) 1.2.3开采深度的确定 (3) 1.2.2最小底宽 (3) 1.2.3露天矿台阶要素与最终边坡角验算 (4) 1.2.4绘制露天矿底部周界 (4) 1.2.6绘制露天矿开采终了平面图 (4) 2、露天开拓方法设计 (5) 2.1矿床露天开拓的影响因素 (5) 2.2矿床开拓方案的确定 (5) 2.2.1选择开拓方案的原则 (5) 2.2.2 矿床开拓方案的确定 (5) 2.3.1出入沟的布置 (5) 3、露天矿主要开采工艺设计 (6) 3.1穿孔工作 (6) 3.1.1穿孔设备选择 (6) 3.1.2穿孔设备数量计算 (6) 3.2爆破工作 (7) 3.2.1爆破材料 (8) 3.2.2爆破方法选择 (8) 3.2.3钻孔形式和布孔方式 (8) 3.2.4爆破参数的确定 (8) 3.2.5装药、填塞、起爆方法 (10) 3.2.6爆破网路设计 (11) 3.2.7一次爆破量的确定 (12) 3.3采装工作 (13) 3.3.1 电铲及运输设备类型的选择 (13) 3.3.2挖掘机数量确定 (13) 3.4采装工作面参数及工作平盘的配线方式 (14) 3.4.1台阶高度 (14) 3.4.2采区长度 (14) 3.4.3采掘带宽度bc (15) 3.4.4最小工作平盘宽度及工作平盘宽度 (15) 3.4.5平盘配线方式 (15) 参考文献 (15)

1、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 1.1确定露天开采境界的原则和因素 1.1.1露天开采境界确定的原则 露天开采境界确定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圈定的露天开采境界要保证露天采场内采出的矿石有盈利,即采用的境界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 (2).要充分利用资源,尽可能把较多的矿石圈定在露天开采境界内,发挥露天开采的优越性; (3).所圈定的露天采矿场的帮坡应等于露天边坡稳定所允许的角度,以保证露天采矿场的安全生产; (4).用经济合理剥采比圈定的露天开采范围很大,服务年限太长时,应按矿山一般服务年限确定初期露天开采的深度; (5).下列情况可适当扩大露天开采境界: 按境界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圈定露天开采境界后,境界外余下的工业矿量不多,经济上不宜再用地下开采; 矿石和围岩稳固性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量大,矿石和围岩有自燃危险等,在安全上和技术上不适合于地下开采; (6).下列情况可适当缩小露天开采境界 开采境界边缘附近有重要建筑物、构筑物、河流和铁路干线等需要保护或难于迁移至露天采场影响范围之外; (7).当矿体极不规则,沿倾向厚度变化大,矿体上部覆盖层较厚或地形复杂(如境界内有孤立山头等)时,用境界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初步确定境界后,再用平

采矿工程毕业论文

成人高等教育 本科(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井田开拓 学 院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专 业 采矿工程 姓 名 朱 强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O一二 年 三 月 学校代码: 学号: 10128

井田开拓 摘要:本设计详细介绍开拓立式矿井的概况特征,经过一系列的方案论证比较,选择了适合立式矿井的开拓方式。井田内地质构造比较简单,主要为纵贯井田东西的天仓向斜, 对第一水平选择了立井开拓方案,首采区的采煤方法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 化回采工艺。 关键词:立井开拓立式矿井地质构造倾斜长壁 Abstract: This design introduces pioneering vertical mine features, after a series of proof comparison of plan, choose the suitable for vertical mine development, mine geological structure is relatively simple, mainly runs through the minefield that day bin syncline, on the first level of choice of shaft development scheme, the first mining area of the mining method of inclined long wall mining, comprehensive mechanization mining technology. Key words: mine development, mine geological structure, vertical, inclined long wall

露天矿山 开采设计 依据

2.3编制依据的法规、规程、标准及技术规范 2.3.1主要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3年5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起实施) 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88年9月1日起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 8)《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 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152号) 1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1987年12月3日发布)1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劳动部令第4号) 14)《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办法》(2004年7月30日浙江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15)《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2004年3月29日浙江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16)《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浙江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56号) 17)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制图标准》(GB/T50564-2010) 2.3.2主要行政规章及相关文件 1)《关于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监管有关问题的意见》(浙安监管矿[2006]99号) 2)《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管理与监督检查规定》(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令第39号) 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 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2007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3号) 5)《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2007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新编矿山采矿设计手册

新编矿山采矿设计手册 出版: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编号:6239 作者: 版本:2006年11月 规格:精装十卷开本:16开 定价:2,680.00 1、矿产地质卷(上) 第一篇矿山防治水 第一章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程序要求 第二章一般矿山和砂矿设计水文地质工作 第三章矿坑涌水量计算 第四章矿床疏干 第五章矿床疏干水文地质计算 第六章注浆防渗帷幕 第七章防渗墙 第八章岩溶矿区地面塌陷的预测和防治 第九章矿井突然涌水的预测和防治 第十章矿区地表水防治 第十一章矿坑水的利用和排放 第十二章地下水及地表水监测 第十三章矿山防治水设计技术经济评价 2、矿产地质卷(中) 第二篇矿山设计地质工作 第一章矿山设计地质工作基本要求 第二章矿山设计所需地质资料及勘探程序评价 第三章矿床地质经济评价 第四章矿床工业指标制定 第五章储量计算与矿石质量统计分析 第六章矿石选冶试验采样设计 第七章基建探矿与生产探矿设计 第八章矿山化验室与岩矿鉴定室设计 第九章砂矿设计地质工作 第十章数学地质方法与电子计算机应用 第十一章金属及非金属矿产工业要求 第十二章金属与非金属矿床勘探类型与勘探工程间距与储量比例要求 3、矿产地质卷(下) 第三篇矿山岩石力学 第一章岩石力学基础 第二章露天矿边坡设计 第三章地下工程稳定性分析 第四章地表与岩体移动监测 第五章矿岩可崩性分析 附录1 设计地质工作常用资料 附录2 矿山岩石力学常用资料 附录3 矿山防治水设计常用资料

4、矿床开采卷(上) 第一篇露天开采 第一章露天开采境界设计 第二章露天矿生产能力的确定 第三章矿床开拓运输 第四章采剥方法 第五章穿孔工作 第六章爆破工作 第七章露天矿大爆破 第八章装载 第九章剥离物的排弃 第十章采场排水 第十一章砂矿水力开采 第十二章采掘船开采 第十三章石材开采 第十四章特殊开采法 第十五章炸药加工厂及库房 第十六章矿山环境保护 第十七章技术经济 5、矿床开采卷(中) 第二篇地下开采 第一章矿山生产能力 第二章开采岩移及地表建筑物保护 第三章矿床开拓 第四章采矿方法选择 第五章采矿准备与切割 第六章空场采矿法 第七章崩落采矿法 第八章充填采矿法 第九章凿岩 第十章爆破 第十一章回采出矿 6、矿床开采卷(下) 第十二章采场支护 第十三章充填材料和充填计算 第十四章矿石损失与盆化 第十五章基建及采掘(或回采)进度计划的编制第十六章矿井通风与防尘 第十七章地下矿排水及排泥 第十八章矿山内因火灾防治 第十九章联合开采及露天转地下开采 第二十章矿山安全技术与工业卫生 7、矿井巷工程卷(上) 第一章竖井

采矿毕业设计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 学院(函授站):山东资环学院(沂南站) 年级专业: 2010级采矿工程 层次:本科 学号: 020 姓名:赵云龙 指导教师: 起止时间: 2010 年月日~月日

摘要 本次设计对象为山东黄金矿业(沂南)有限公司金场分矿井下-330至-150的排水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矿山地质概况、矿床地质特征、金场分矿开拓系统说明、金场分矿采矿方法简介、金场分矿通风系统说明、金场分矿排水系统设计说明、确定排水方式和排水系统的一般原则、排水设备选择计算、确定水泵房型式及水泵房平面布置、水仓等。 关键词:系统,通风,水仓,泵房,井下排水 I

目录 摘要........................................................... I 目录.. (Ⅱ) 前言 (1) 1.矿山地质概况 (3) 1.1金场分矿的地层 (3) 1.2金场分矿的构造 (4) 1.3岩浆岩 (5) 2.接触变质和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8) 2.1接触变质作用 (8) 2.2接触交代变质作用——矽卡岩化 (8) 2.3金场分矿能形成矽卡岩的层位,产出标高,矽卡岩类型 (8) 2.4矽卡岩体的规模及矽卡岩与矿体关系 (9) 3.矿床地质特征 (10) 3.1矿体的空间分布 (10) 3.2矿体的形态、产状和规模 (10) 3.3矿石类型 (10) 3.4矿石结构 (11) 3.5矿石构造 (12) 3.6矿石矿物成分 (15) 4.金场分矿开拓系统说明 (19) 4.1金场分矿开拓系统情况 (19) 4.2金场分矿排水系统简介 (19) 5.金场分矿采矿方法简介 (20) 5.1金场分矿矿段介绍 (20) 5.2金场分矿采矿方法简介 (20) II

(本科)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指导书

毕业设计指导书 采矿教研室 山东科技大学

目录 第一章矿区概述及井田特征 (2) 第二章矿井境界及储量 (3) 第三章矿井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4) 第四章井田开拓 (5) 第五章首采区巷道布置 (18) 第六章采煤工艺设计 (27) 第七章开采顺序及采区、采煤工作面的配置 (31) 第八章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措施 (33) 第十章技术经济指标 (49)

第一章矿区概述及井田特征 第一节矿区概述 矿区的地理位置(附地理位置图)及行政隶属关系。矿区地形地貌,矿区内有关的主要企业单位。电源、水源及建筑材料的来源。矿区内贸易中心、火车站及其他主要场地的位置。矿区的气候特点;气温、风向、风速,雨期及降雨量,冻结期及冻结深度等,综述矿区的开发条件。 第二节井田及其附近的地质特征 井田的地层层位关系、地质构造、含煤系及地层特征以井田地层柱状图说明,煤田的成因及生成年代、煤层的总数及可采层数,表土层及风化带的深度。 井田中的地质变动,最主要的破坏及其形式——断层、褶曲、火成岩侵入等,区域变质及侵入等,区域变质及侵入变质的程度,它们的分布及位置。 水文情况:井田范围内的河流,流量及洪水位,流沙层,含水层的厚度及分布,含水系数及渗透系数,溶洞水的静储量及水力联系,断层的透水性质及水力联系。 第三节煤层及煤质特征 井田的煤层及其埋藏条件:走向、倾向、倾角,可采层的厚度及层间距。各煤层的性质,顶底板岩石的性质。

煤层的瓦斯性,自燃及煤尘爆炸性,含水性。 煤的牌号,工业分析及工业用途。 第四节井田的勘探程度及对对勘探的要求。 矿井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是矿井设计基础资料。编写本章说明书时,应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广泛收集、弄清资料的基础上,扣紧指导教师下达的设计题目,按课程设计大纲的要求进行。 本章应附图附表: 1、交通位置图(说明书插图,比例1∶500,000); 2、井田综合柱状图(说明书插图):该图可据“矿井综合柱状图”进行简化后编制,但简化后的“综合柱状图”地质年代、地层单位要连续,对开采有重要影响的地层不能省略,如煤层的顶板、底板、含水层等; 3、煤层特征表; 4、主要地质构造特征表; 第二章矿井境界及储量 第一节井田境界 井田境界应根据地质构造、储量、水文、煤层赋存情况、开采技术条件、开拓方式及地貌、地物等因素,进行技术分析后确定。一般以下列情况为界: 1、以大断层、褶曲和煤层露头、老窑采空区为界; 2、以山谷、河流、铁路、较大的城镇或建筑物的保护煤柱为界; 3、以相邻矿井井田境界煤柱为界; 4、人为划分井田时:煤层倾角较小,特别是近水平煤层时,用一垂直面来划分井田境界;在倾斜或急倾斜煤层中,沿煤层倾斜方向,常以主采煤层底板等高线为准的水平面划分井田。 说明书中应明确说明确定的井田范围、井田走向、倾向的最大、最小及平均尺寸,井田的面积(km2)。并把确定的井田范围标注在主采煤层(或指导教师指定的煤层)的底板等高线图和剖面图上。 第三节井田储量 一、矿井工业储量 矿井工业储量是勘探(精查)地质报告提供的“能利用储量”中的A、B、C三级储量之和,其中高级储

采矿方法课程设计

采矿方法课程设计 学院: 专业: XX: 学号: 指导老师:

总论 一、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设计是采矿与岩土工程专业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目的是使学生将本专业有关课程融会贯通,全面掌握采矿方法单体设计的内容、步骤和方法;学会查阅设计手册、定额手册、设计规X 、安全规程和其他文献资料;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设计、计算和绘图的能力。本教学环节是将来毕业设计和论文工作的预演。 学生应根据“课程设计命题书”所规定的条件和“采矿方法课程设计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设计。课程设计由说明书、大图、小图和表格等部分组成。 课程设计说明书包括采矿地质条件、采矿方法选择、矿块采准工作、回采计算、矿柱回采和采空区处理、采矿方法技术经济指标等章内容。 设计说明书应用统一规定的说明书纸用钢笔腾写,腾写后装订成册。封面采用学校统一的设计(论文)封面,设计任务书装在第一页,其次为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和致谢。文字应精简、扼要、通顺,抄写整洁。说明书应附有必要的插图(3-

4X)。采矿方法大图应用一号图纸按比例绘制,并应符合工程制图各项要求,图纸清晰、正确和美观。 学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的全部内容,并参加答辩,指导教师根据设计者所作设计内容、质量、态度和答辩情况,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分制评定成绩。 二、设计任务书 由指导教师签字的设计任务书是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的依据,每人一份,且不能雷同,设计任务书包括以下内容: 1、矿石和矿床名称,矿床成因和类型; 2、设计生产能力; 3、矿体产状、厚度、倾角及其变化状况与规律,走向长度和埋藏深度; 4、矿石和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主要有稳固性、硬度、体重、松散系数、粘结性、自燃性、游离SiO2的含量等; 5、品位,主要有用成份,伴生有用成份,矿石和围岩中的品位含量; 6、水文地质条件; 6、地质构造和破坏、断层、节理和裂缝情况等; 7、地表的价值和是否允许破坏等; 8、其他与设计有关的资料; 9、参考书目。

留矿普通全面采矿方法设计

目录 摘要 (5) 第一章设计依据、基础资料和原则 (5) 第二章一般部份 (6) 2.1矿山概况 (6) 2.2地质概况 (7) 2.2.1地层 (7) 2.2.2构造 (7) 2.2.3岩浆岩 (7) 2.3矿体特征 (7) 2.4矿石特征 (8) 2.4.1矿石结构 (8) 2.4.2矿石构造 (8) 2.5找矿标志 (9) 2.6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0) 2.6.1矿床的工业特征 (10) 2.6.2矿石的工业特性 (10) 2.7矿山现用开拓方法 (10) 2.8井巷掘进 (11) 2.9主要阶段运输巷道 (11) 2.10矿井通风与防尘 (12) 第三章专题部分 (12) 第一节采矿方法的选择 (12) 3.1采矿方法的选择 (12) 3.1.1正确选择采矿的意义 (12) 3.1.2影响采矿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 (14) 3.1.3设计开采技术条件 (15)

第二节普通全面采矿法 (18) 3.2.1普通全面采矿法的适用条件 (18) 3.2.2普通全面采矿法的特点 (19) 3.2.3普通全面采矿法的矿块布置和构成要素 (19) 3.2.4普通全面采矿法的采切工程 (20) 3.2.5普通全面采矿法的回采工艺 (20) 3.2.6普通全面采矿法工程量计算 (24) 3.2.7普通全面采矿法矿石直接成本计算 (26) 第三节留矿全面采矿法 (29) 3.3.1 留矿全面法适用条件 (29) 3.3.2留矿全面采矿法的特点 (29) 3.3.3留矿全面采矿法的矿块布置和构成要素 (29) 3.3.4留矿全面采矿法的采切工程 (30) 3.3.5留矿全面采矿法的回采工艺 (30) 3.3.6留矿全面采矿法工程量计算 (34) 3.3.7留矿全面采矿法矿石直接成本计算 (37) 第四章矿山企业安全管理 (40) 4.1 设计依据 (40) 4.2 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规程、标准 (40) 4.3《矿山安全生产法》对矿山企业的强制规定 (41) 第一节矿山安全主要技术措施 (42) 4.1灾变设施 (42) 4.2防排水 (43) 4.3抗震 (46) 4.4爆破安全 (46) 4.5采场顶板安全管理 (47) 4.6通风防尘安全管理 (48)

采矿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一)摘要完美版

摘要 本设计包括两个部分:一般部分和专题部分。 一般部分为五阳二矿5Mt新井设计,共分10章: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2.井田境界和储量;3.矿井工作制度及设计生产能力;4.井田开拓;5.采区巷道布置;6.采煤方法;7.井下运输;8.矿井提升;9.矿井通风与安全;10.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潞安集团五阳煤矿位于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境内,矿区五阳铁路专线和太焦、邯长铁路线相接,交通十分便利。井田南北长平均约5.8km,东西长平均约8.8 km,井田面积为51.57km2,平均倾角9°,共两层煤分别为3号、15号煤,总厚约10m。井田工业储量为722Mt,可采储量560Mt,矿井服务年限为80 a。井田地质条件简单。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20m3/h,最大涌水量为340 m3/h;煤层硬度系数f=2.3,煤质牌号为焦煤43;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9.143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2.915 m3/t,为低瓦斯矿井,该矿井煤层有自燃倾向性,煤尘有爆炸性。 矿井采用立井两水平开拓,通风方式采用中央边界式。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全部垮落法。煤炭运输采用钢丝绳芯胶带,辅助运输采用轨道运输。 矿井年工作日为300 d,每天净提升时间14h。矿井工作制度实行“三八”制。 专题部分题目是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 关键词:立井;采区;综合机械化长壁采煤法;中央边界式

ABSTRACT This desig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ections: general design and monographic study. The general design is about a 5 Mt/a new underground mine design ofWuyang coal mine. It contains ten chapters: 1.overview and the geographical features of the mining field; 2.boundary and reserves of the mining field; 3.working system and designed mine capacity; 4.development of mining field; 5.preparation in mining area; 6.coal mining method; 7.underground conveying; 8.mine exaltation; 9.mine ventilation and safety technology; 10.the basic technical and economic index. Wuyang coal mine of Lu’an Group lies in Xiangyuan County, Changzhi Municipality, Shanxi province. Wuyang railway of coal mine convergence Taijiao railway line and Hanchang railway line, the traffic is very convenient. It’s about 5.8 km along north-south direction and 8.8 km along the direction,with the 51.57 km2 total area. Two coal seams of this mine is 3and 15 with total thickness of 10 m and an average dip of 9°. The proved reserves of this coal mine are 722 Mt and the minable reserves are 560 Mt, with a mine life of 80 a.The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the mine is relatively simple. The normal mine inflow is 120 m3/h and the maximum mine inflow is 340 m3/h. It is bituminous coal 43. gas emission in absolute is 9.143m3/min and the relative volume of gas emission is 2.915 m3/t. It is a coal mine with low gas emission rate and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tendency. A nd it’s a coal seam liable to dust explosion. This mine adopts vertical shaft development with two mining level and exhaust ventilation, centralized juxtapose earlier and radial later. The adopted coal winning method is comprehensive mechanized in longwall mining with top-coal caving. The belt conveyor is applied to transport coal and rail transport is used in the auxiliary conveying. We work 300 days per year ,and exaltate 14 hours one day .The “three–eight”working system is applied for coal mining . The monographic study is the utilization of coal gangue.

采矿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采矿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采矿工程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化竞争的日益激烈,采矿工程企业面临着诸多人力成本、财务成本剧烈波动上升的挑战,特别是随着国家产能过剩的加剧影响,我国涉矿企业的产能和市场化运作受到冲击越来越加明显。如何在新常态下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是采矿工程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笔者认为采矿工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是未来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企业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升级。 【关键词】采矿工程;企业核心竞争人;人才建设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上立足的关键,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群体或团队中根深蒂固的、互相弥补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组合,借助该能力,能够按世界一流水平实施—到多项核心梳程。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掌握并且强化企业核心能力,并由核心能力衍生出企业的优势就是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过程。企业要发展壮大,必然离不开对核心竞争力的追求和塑造,也需要企业投入成本,不断巩固,并且随着时间的变迁,逐步形成不同的核心竞争力。总而言之,企业核心竞争力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形成与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资源能力息息相关,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很多,但是核心竞争力的形式需要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否则光靠一个因素是无法形成的。而这企业最为关键的要素并且得到业界认可的就是人才因素,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塑造需要抓住这一要点。 1.采矿工程企业核心竞争力 采矿工程企业的所处行业属于资源行业,其核心能力的形成与企业的资源禀赋、企业运作、技术能力存在很大的关联性。而核心能力的形成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成果。 1.1企业资源禀赋 企业的资源禀赋是指企业在初始阶段拥有的资源数量和质量。之所以将资源禀赋摆在第一位乃是因为采矿企业是资源的主要生命线,没有资源就没有一切,因此资源数量的多寡决定着企业生存是否能够持续。企业资源的数量多,则企业未来发展基础就牢固,企业资源数量少,则发展会受到很大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