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烷司琼和格拉司琼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比较

托烷司琼和格拉司琼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比较
托烷司琼和格拉司琼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比较

第23卷第3期华 夏 医 学Vol.23No.3 2010年6月Act a M edicinae Sinica Jun.2010

托烷司琼和格拉司琼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比较

吴 琴

(灵武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宁夏灵武 750021)

摘要:目的:比较托烷司琼和格拉司琼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在麻醉诱导前10m in分别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m g(A组,n=40)、格拉司琼3mg(B组,n=40)、生理盐水10ml(对照组,C组,n=40)。

结果:在术后0~24h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22.5%)、B组(25.0%)明显低于C组(57.5%)(P<

0.05),A组在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托烷司琼与格

拉司琼均可有效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两药止吐疗效相似,托烷司琼的总体效果优于格拉司琼。

关键词:托烷司琼;格拉司琼;腹腔镜;恶心;呕吐

中图分类号:R65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10)03-0255-03

Comparison between tropisetron and granisetron in preventing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surgery/WU Qin∥City Hospital of LingWu,Lingwu750021,China Abstract:Objectiv e:T o compare the efficacies of T ropisetro n and Granisetro n in pr ev enting po 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 iting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 y surg ery.Methods:120 patients,ASA classⅠ~Ⅱ,underg o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surg ery,were r ando mly divided into3g roups,receiving an intravenous bolus of T ropisetron5mg(gr oup A,n=40), Granisetron3mg(gr oup B,n=40),and0.9%NS10m l(gr oup placebo,g roup C,n=40) respectiv ely10min before anesthesia.Results:T he incidences of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 miting in gro up A(22.5%)and group B(25.0%)were significantly lo wer than that in g roup NS(52.5%) (P<0.05)in postoperative0~24hours.Conclusion:T ropisetro n and Granisetron can pr event po stoperative nausea and v omiting of laparoscopic cholecy stectom y surg ery effectively.The tw o drug s have the same therapeutic effect in preventing po stoper ative nausea and vom iting,but Tr opisetro n is m ore effective.

Key words:Tro pisetron;Granisetron;laparoscopic;nausea;vo miting

作者简介:吴琴(1971-),女,宁夏灵武人,1995年毕业于宁夏医科大学麻醉专业,学士学位,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疼痛诊疗。

?

255

?

术后恶心呕吐(POVN)是手术麻醉后经常出现的并发症,腹腔镜手术由于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在临床上广泛开展,但其术后恶心呕吐(posto pera-tive nausea and vom iting,PONV)的发生率较高,易导致患者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误吸、窒息等合并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影响了患者康复,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PONV在腹腔镜手术后的发生率,据文献报道高达50%~80%[1],已成为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原因。采取有效的止呕措施来预防PONV,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本研究就格拉司琼和托烷司琼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进行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拟于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托烷司琼、格拉司琼和生理盐水组,每组4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5~55岁,体重40~65kg,所有病例术前均获得患者或家属签字。排除标准:5-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药过敏;梗阻性黄疸;吸烟;有可能引起恶心呕吐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道梗阻等;服用糖皮质激素及其他止吐药者;妊娠;近期服用阿片类药物者;心肺肝肾功能严重受损,手术时间大于1h。

1.2 麻醉方法

术前患者禁食水8~12h,术前30min肌肉注射戊已奎醚1mg,术中常规监测NIBP、HR、SPO2。采用静吸复合全麻,静脉注射芬太尼2~3 g/kg,丙泊酚1~2m 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m g/kg,快诱导,经口明视下气管插管,术中丙泊酚0.5~1m g?kg-1?h-1,瑞芬太尼0.1~0.3 g?kg-1?min-1静脉泵入,同时吸入1%~2%异氟醚,氧流量1L/min。1.3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托烷司琼、格拉司琼和生理盐水组,托烷司琼组(A组,n=40),诱导前10min推注托烷司琼5mg(重庆西南药业,批号H20041374);格拉司琼组(B组,n=40),诱导前10m in静脉推注格拉司琼3mg(宁波天衡药业,批号:H109702430);静脉对照组(C组n=40),诱导前10min静脉推注生理盐水10ml。A、B组药物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m l,3组给药时间均为5m in。术毕清醒拔管,送入麻醉恢复室(PACU)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ONV的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3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芬太尼,及瑞芬太尼的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x-±s)

组别n

年龄

(岁)体重

(k g)

手术时间

(min)

麻醉时间

(min)

芬太尼用量

( g/k g)

瑞芬太尼用量

( g/kg)

A4028.4±10.356.0±9.7104.8±20.140.2±9.4 3.9±0.625.4±3.6

B4030.6±9.555.9±8.999.0±18.533±16.7 3.8±1.224.6±2.8

C4029.5±11.247.6±11.5105.6±28.129.2±10.5 3.6±0.827.5±3.0

?

256

?

第3期 华 夏 医 学 第23卷

3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比较见表2。

表2 3组患者PO N V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恶心呕吐合计(%)

A459(22.5)

B3710(25.0)

C101121(52.5)

 注:A组、B组与C组同期比较P<0.05;A组与B组比较P<0.05

3 讨论

PONV是麻醉和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虽然对恶心、呕吐的发现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采取了许多预防措施,但PONV的发生率依然很高。影响PONV发生的因素众多,如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术前并存疾病、手术方式、人工气腹、麻醉方法、麻醉药物、精神状况等[2]。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呕吐中枢位于延髓外侧网状结构的背侧部,在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水平位的孤束核(NT S)附近,催吐化学感受器(CT Z)在第四脑室顶部的极后区,是双侧性区域。在脑干的极后区存在有丰富的多巴胺受体、阿片受体、5-HT受体,孤束核富有脑啡呔、组胺和M胆碱受体,这些受体在冲动传到呕吐中枢的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阻滞这些受体是当今应用抗呕吐药物的重要作用机制[3]。外科手术可引起肠嗜铬细胞释放5-HT,5-HT可激活中枢或迷走神经的5-HT3受体而引起呕吐反射。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止呕药物有甲氧氯普胺、氟哌利多、东莨菪碱、异丙嗪等,但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口干、过度镇静,低血压、锥体外系反应等,限制了在围手术期间的应用。5-HT3拮抗剂能改善对恶心和呕吐的控制,又不会产生难以接受的不良反应。托烷司琼和格拉司琼均为高度选择性的5-HT3受体拮抗剂,对多巴胺、组胺、肾上腺素受体的活性无影响,能够拮抗中枢化学感受区及外周迷走神经末梢、肠嗜铬细胞以及呕吐中枢的5-HT3受体,因而具有外周性和中枢性的双重止呕作用[4]。托烷司琼具有与5-HT完全相同的主环结构,与受体亲和力更强,血浆消除半衰期为7.5h,作用时间长达18~24h,而格拉司琼的血浆消除半衰期仅3.1~5.9h,作用时间12~16h故单次剂量给药的药效持续时间前者明显长于后者。Golembiew ski等[5]认为,如果患者晕车晕船或有既往PONV史,说明他们对恶心呕吐反射阈值是降低的,预示着再次手术PONV风险高于他人。但是针对这两项危险因素预防性应用5-HT3受体拮抗药却并未使高危人群PONV发生率明显降低,提示并不是所有PONV易发患者预防应用5-HT3受体拮抗药都有意义。

鉴于两药的药效学特点,本实验均采用复合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为观察对象,结果提示:托烷司琼组和格拉司琼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可有效预防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但在术后24h中,托烷司琼的总体效果优于格拉司琼。

参考文献:

[1]刘俊杰.5-HT3受体拮抗药与麻醉后恶心呕吐[J].国外医

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4,15(4):222.

[2]赵东,潘芳,杨拔贤,等.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与预防性用

药的意义[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12):912-914. [3]金熊元.术后恶心呕吐[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

册,2004,15(1):28.

[4]杜润滋,罗朝志.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研究进展[J].四川

医学,2007(1):144-145.

[5]G OL EM BIEWSK I J,CHERN IN E,CHO PR A T.

Pr ev ention and trea tment of po st operat ive nausea and v omit ing[J].Am J Health Syst Pharm,2005,62:1247-1260.

[收稿日期:2010-05-01]

[责任编辑:邓德灵 英文编辑:覃 涛]

?

257

?

第3期 吴 琴:托烷司琼和格拉司琼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比较 第23卷

布托啡诺联合格拉司琼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布托啡诺联合格拉司琼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0-11-02T09:29:17.0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7期供稿作者:朱冬敏 [导读] 布托啡诺联合格拉司琼应用于剖宫产手术是可行的,可明显降低恶心、呕吐和寒战的发生。 朱冬敏 (广西省柳州医专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广西柳州 545002)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7-0018-02 【摘要】目的研究布托啡诺联合格拉司琼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20例准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为避免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全部在胎儿娩出后,给产妇静脉注射药物。A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联合格拉司琼。B 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C组观察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用药后观察恶心、呕吐和寒战的发生情况并做比较。结果 A组与恶心、呕吐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寒战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布托啡诺联合格拉司琼应用于剖宫产手术是可行的,可明显降低恶心、呕吐和寒战的发生。 【关键词】布托啡诺剖宫产格拉司琼寒战呕吐 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是近年首选麻醉方法。但恶心、呕吐及寒战等并发症发生率仍然很高。为安全的处理这些并发症,我院近年来将布托啡诺联合格拉司琼应用于剖宫产术中,临床效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2009年10月选择120例急诊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排除了合并有全身系统性疾病或慢性疾病(如妊高症、心脏疾病、糖尿病等)。ASAⅠ~Ⅱ级,产妇平均年龄(28±8)岁、平均身高(158±9)cm、平均体重(68±12)kg,单胎(38.5± 2.5)周,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 1.2 方法患者均为急诊手术术前均未常规禁食,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0.1g。入室常规接简易麻醉机3L?min-1面罩给氧,持续监测血压、心电图、心率、血氧饱和度,并做记录。常规开放静脉补液,快速滴入复方乳酸钠液(300-500)ml。选择硬膜外间隙L2-3或L3-4硬膜外穿刺成功确认无误后,使用针内针蛛网膜下腔穿刺回抽脑脊液流出后,于45秒内注射10%葡萄糖1.5ml+0.75布比卡因12-15mg,退出针内针,向头端置硬膜外导管3.5cm,平卧调节平面T6-8水平。手术开始后胎儿娩出时,A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mg+格拉司琼3mg,B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mg,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保持呼吸道通畅及自主呼吸,头侧偏后仰,面罩给氧。保持自主呼吸,术中未出现呼吸暂停,孕妇SpO2均维持在96%以上。 1.3 数据采集记录发生恶心、呕吐和寒战的手术例数,并做对比。寒战分级参考0—3级评分法:0级为无寒战;1级为面部或颈部轻微纤维抽动,上肢并无随意运动,但ECG出现干扰;2级为l组以上肌群出现明显颤抖;3级为全身大群肌肉抖动、寒战。为方便对比,只对寒战2级以上的病例做记录。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胎儿娩出后至手术结束发生恶心、呕吐和寒战不良反应的手术例数见下表: 表不良反应比较[n=40 例数(%)] *与对照组比较,P<0.05(x2=5.82,6.12);**与对照组比较,P<0.01(x2=13.07,10.56) 3 讨论 近年来剖宫产多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很多研究认为布托啡诺用于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效果优于哌替啶[1-4]。本研究应用布托啡诺亦取得很好的抗寒战效果,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亦证明布托啡诺用于治疗剖官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疗效确切。但用于剖宫产手术应注意:由于阿片类物质易通过胎盘屏障,临产前使用可使新生儿肌张力降低,一定程度抑制呼吸,故无论使用哌替啶或酒石酸布托啡诺,用药时机均需选择在胎儿出生后使用[4]。 格拉司琼抑制恶心、呕吐的机制是通过拮抗中枢化学感受区及外周迷走神经末梢的5-HT3受体,从而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沈国全等[5]认为曲马多、格拉司琼联合应用可避免单独应用曲马多或哌替啶引起的恶心、呕吐,同时也避免了哌替啶的呼吸抑制、头晕、嗜睡、依赖性等不良反应,所以是较理想的治疗麻醉中寒战的方法。而李道兵等[6]则认为,布托啡诺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中寒战的疗效优于曲马多,恶心呕吐发生率低,无呼吸循环抑制。 总之,本研究选择布托啡诺联合格拉司琼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结果亦证明是安全可行的,可明显降低产妇恶心、呕吐和寒战的发生,未发现呼吸、循环抑制。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缪江波,英成光,于刚,等. 布托啡诺用于治疗剖宫产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临床观察[J].药物与临床,2008,5(34):45-46. [2]彭伟.布托啡诺对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08,30(12):1876-1877. [3]茆庆洪,阮加萍,柳胜安.预先静注布托啡诺对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反应的影响[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09,30(1):30-32. [4]罗晨芳,蔡珺,黑子清,等.酒石酸布托啡诺治疗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临床观察[J].中国新药杂志,2008,17(1):71-90. [5]沈国全,孙秀洪,顾张善. 曲马多联合格拉司琼对剖宫产患者硬膜外麻醉中寒战的疗效观察[J].医药导报,2007,26(9):1013-1014. [6]李道兵,何灿丽,刘文养.布托啡诺治疗剖宫产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09,20(2):40-41.

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0例临床分析

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方法、术中注意事项及临床效果。方法以2009年7月-2011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复杂胆囊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90例单纯胆囊结石患者作为对照组,总结术中情况,观察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5.56%,对照组的成功率为100%;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采用适当手术方法、术中细心操作的前提下可以顺利完成手术,并且治疗效果与单纯胆囊切除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于复杂胆囊是可行的。 标签:复杂胆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分析 复杂胆囊是指由于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等导致Calot三角“冰冻”粘连、Mirizzi综合征以及胆道系统变异等,使胆囊三角难以在腹腔镜手术中显露,胆囊切除较困难[1]。由于复杂胆囊手术操作困难,可造成手术时间的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加以及胆道误伤等,故应引起广大普外科临床医师的重视。笔者对2009年以来进行的90例复杂胆囊腹腔镜切除术进行分析,总结了相关经验,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09年7月-2011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行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9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16~78岁,平均(48.1±5.6)岁;病程2 d~34年,平均(9.6±3.9)年。胆道疾病情况:急性胆囊炎32例,胆囊严重萎缩21例,胆囊管闭锁11例,腹部手术史11例,胆囊三角广泛粘连7例,Mirizzi综合征5例,胆囊三角冰冻样粘连3例。对照组均为同期单纯急性或慢性胆囊结石的患者,其中男49例,女41例;年龄18~80岁,平均(51.8±6.1)岁;病程3 d~36年,平均(10.1±4.2)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观察组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常规建立气腹,采用标准四孔法,在腹腔镜直视下仔细辨认Calot三角;有腹部手术史者在脐部上方或下方作一个小切口,将腹腔镜置入腹腔;腹腔内脏粘连难以显露Calot三角及胆囊者,游离胆囊周边粘连组织时应由浅入深贴紧胆囊壁进行;胆囊肿大影响手术视野者,可吸出少量胆汁,以可以观察到Calot三角及胆囊为宜。结石嵌顿胆囊管者,应使用分离钳将结石推向胆囊内,显露胆囊管后给予切除;若结石嵌顿不易移动,不可强行挤压,可先将胆囊切除,于残端将结石取出,并注意对残端进行正确处理。

格拉司琼预防急诊剖宫产术中恶心呕吐的临床作用

格拉司琼预防急诊剖宫产术中恶心呕吐的临床作用 发表时间:2014-08-06T16:02:58.8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2期供稿作者:济宁朱伟 [导读] 剖宫产术中恶心、呕吐不仅给患者带来不适,还常导致返流、误吸等麻醉并发症,也影响手术进行。 济宁朱伟 (鞍山市曙光医院麻醉科辽宁鞍山 114000)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190-02 前言 剖宫产术中恶心、呕吐不仅给患者带来不适,还常导致返流、误吸等麻醉并发症,也影响手术进行。因此,防止剖宫产术中恶心、呕吐发生是麻醉医生应积极解决的一大课。格拉司琼作为新一代的高效、高选择性5-HT3受体拮抗剂,因其不良反应少,作用时间长及较强的抗恶心、呕吐作用,已被广泛的应用于放、化疗及手术等因素引起的恶心、呕吐。现将格拉司琼用于急诊剖宫产术中脐带钳夹后的患者,观察其预防IONV的临床效果。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急诊剖宫产患者238例,年龄19-38岁,所有孕妇均为足月初产、单胎、头位、ASAⅠ-Ⅱ级。排除标准:既往有晕动症史、妊娠期呕吐、腰硬联合神经阻滞禁忌、对格拉司琼过敏、术前禁食时间不够带有胃管、术前24h应用镇静、镇痛、止吐药、合并有其他严重心肺及妇科等疾病患者。 二、研究方法: 1、分组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 Ram组(R组)和对照组(C组). 2、麻醉方法入室后监测脉搏(P)、血压(BP)、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及体温(T)。开放上肢静脉,在麻醉诱导前15min内快速输入6%羟乙基淀粉溶液500ml,然后用脊麻-硬膜外联合穿刺包,经L2-3或L3-4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注入0.5%等比重布比卡因溶液1.2-1.5ml(依照穿刺间隙及身高体重加减),硬膜外腔置管3cm,阻滞感觉平面控制在T6-S5。麻醉诱导后预防性静脉应用麻黄素10mg,预防低血压发生。术中使用麻黄素控制血压在基线水平,收缩压低于基线水平20%定义为低血压。所有产妇于麻醉诱导后至胎儿娩出期间(A-D)右臀垫高15-30°,防止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两组患者继续输林格氏液,术中常规面罩吸氧3L/min。术中在脐带钳夹后按照分组情况分别给予患者格拉司琼0.3mg(R组),或生理盐水2ml(C组)视麻醉效果与手术时间,经硬膜外导管追加适量利多卡因。若术中出现严重恶心、呕吐(大于2次的恶心、呕吐或患者不能耐受的恶心、呕吐),可静脉追加一次格拉司琼0.3mg。 3、观测指标记录从麻醉诱导前连续三次收缩压的平均值为基线血压。麻醉完毕至手术结束,每3min测一次血压,连续观察患者其他生命体征,观察并记录脐带钳夹给药物后到手术结束患者的术中恶心、呕吐发生率、低血压发生率、补救止吐药的发生率、疼痛评分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三、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中位数及取值范围表示,计数资料均用率表示。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 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低血压发生率、恶性呕吐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P<0.01为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年龄、身高、体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一、两组患者麻醉、手术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麻醉平面、手术时间、出血量、输液量、缩宫素用量、麻黄素用量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两组患者麻醉、手术临床资料比较(-x±s,n=103) 注:两组患者间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二、两组患者术中恶心、呕吐及低血压发生率的比较: 与C组相比,R组术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低血压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各组患者术中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低血压发生率的比较例(%) 组别术中恶心、呕吐低血压 R组 (n=119) 13(10.92) #23(19.33) C组 (n=119) 34(28.57) 22(18.49) 注:R组患者IONV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 <0.01 ;两组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三、术中恶心、呕吐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手术过程中未见严重的恶心、呕吐、无需追加止吐药、麻醉平面均满足手术要求、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讨论 椎管内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术中恶心、呕吐的病因较为复杂, 有妊娠期间生理状况的改变、术中低血压、手术刺激、缺氧、迷走神经兴奋、应用缩宫素、阿片类药物、移动患者等。格拉司琼作为新一代纯R-异构体组成的高选择性5-HT3受体拮抗型止吐剂,与5-HT3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通过阻断催吐化学感受器和消化道黏膜内传入性迷走神经末梢的5-HT3受体发挥强有力的恶心、呕吐抑制作用[5]。另外因为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的护理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的护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omy,LC)为各种良性胆囊病变需要行胆囊切除的首选术式,作为肝胆科护士除了熟悉LC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术前护理外,重点还有LC术后的护理。具体措施表现在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建立有效的应对措施 病人在全麻清醒后的短时间内有一种全身不适感和躁动。头晕。不配合护理等表现,要及时告诉本人和家属原因(因全麻后的反应及氧气管。腹腔引流管。心电监护仪的袖带。夹子和电极片等对身体的刺激)。以稳定病人的情绪,取得配合。 2.恶心呕吐的护理 术后病人应随时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呕吐物误入气管,应观察呕吐物的性质和量,分析呕吐发生的原因(是麻醉药物刺激呕吐中枢引起的呕吐有关,还是与剥离。切除胆囊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干扰胃肠道功能有关)。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及时的处理。 3.保持呼吸道通畅 术后病人回病房后应去枕平卧8小时,头偏向一侧,2小时内病人不能睡觉,指导其家属翻身叩背,即使清除口腔分泌物,防止误吸。 4.肩背部酸痛 病人在改变体位或者平卧时酸痛加重,要向其做好解释工作,帮助更换舒适体位,按摩酸痛部位,告诉其1-3天后症状会消失。 5.血压升高的护理 术后病人血压升高应及时查明原因,对症排除情绪紧张,疼痛或排尿困难的因素,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病人术后应继续抗高血压治疗。以防血压持续升高引起钛夹脱落或腹腔内出血。 6.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的预防及护理 术后病人应持续低流量吸氧,以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6%以上,如值偏底,应检查病人皮肤温度是否过底。吸氧装置是否通畅。如因术中采用CO2气腹导致PaCO2过高引起昏迷,病人呼吸浅慢,心率增快等应静脉输入5%NaHCO3,纠正电解质平衡失调,增加氧分压,行高压氧疗法,以防严重后果产生。 7.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腹腔内出血 术后8小时内密切监测血压和脉搏变化,防止剧烈呕吐和咳嗽。若30分钟内引流量大于50ml,应警惕腹腔内出血,立即加快补液速度。出血量大于600ml时立即报告医师并协

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说明书

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 英文名:Granisetron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汉语拼音:Yansuan Gelasiqiong Zhusheye 本品主要成分为盐酸格拉司琼,其化学名称为1-甲基-N-(内向-9-甲基-9-氮杂双环[3.3.1]壬烷-3-基)-IH-吲唑-3-甲酰胺盐酸盐 分子式:C18H24N4O·HCl 分子量:348.88 【性状】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 【药理毒理】是一种高选择性的5-HT3受体拮抗剂,对因放疗、化疗及手术引起的恶心和呕吐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放疗、化疗及外科手术等因素可引起肠嗜铬细胞释放5-HT,5-HT可激活中枢或迷走神经的5-HT3受体而引起呕吐反射.本品控制恶心和呕吐的机制,是通过拮抗中枢化学感受区及外周迷走神经末梢的5-HT3受体,从而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本品选择性高,无锥体外系反应、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 【药代动力学】健康受试者静注本品20或40μg/kg后,平均血浆峰浓度分别为13.7和42.8μg/L,血浆清除半衰期约3.1~5.9小时.本品在体内分布广泛,血清蛋白结合率约为65%,大部分迅速代谢,主要代谢途径为N-去烷基化及芳香环氧化后,再共轭形成结合产物,本品通过粪便和尿液排泄 【适应症】用于放射治疗、细胞毒类药物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 【用法用量】静脉注射:成人:用量通常为3mg,用20~5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于治疗前30分钟静脉注射,给药时间应超过5分钟.大多数病人只需给药一次,对恶心和呕吐的预防作用便可超过24小时,必要时可增加给药次数1~2次,但每日最高剂量不应超过9mg.肝、肾功能不全者无需调整剂量 【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痛、倦怠、发热、便秘、偶有短暂性无症状肝脏氨基转移酶增加.上述反应轻微,无须特殊处理 【禁忌症】 1.对本品或有关化合物过敏者禁用 2.胃肠道梗阻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可能减少大肠蠕动,患者若有亚急性肠梗阻,用本品时应严密观察。 2.人体研究尚未发现本品对神经警觉有影响。 3.更重要的是,本品不能在溶液中与其他药物混合。 4.预防用本品应在化疗前或麻醉诱导前给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孕妇除非必需外,不宜使用 2.哺乳期妇女需慎用,若使用本品时应停止哺乳 【儿童用药】 【老年患者用药】老年人无需调整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对健康受试者研究表明,本品与西咪替丁或氯羟安定间没有明显的药物相

托烷司琼

关注呕吐,人人有责,今天您关注了吗 一、何为恶心呕吐? 二、与治疗相关的恶心呕吐 1、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CINV) CINV类型:预期性、急性、延迟性、爆发性、难治性 指南推荐预防CINV的药物 ①5-羟色胺3型(5-HT3)受体拮抗剂:托烷司琼、昂丹司琼、格拉司琼、帕洛诺司琼 ②神经激肽-1(NK1)受体拮抗剂:阿瑞吡坦、奈妥吡坦、罗拉吡坦 ③5-HT3 RA/NKI RA复方制剂:奈妥吡坦、帕洛诺司琼 ④糖皮质激素 ⑤奥氯 2、放疗引起的恶心/呕吐 ASCO止吐指南建议接受全身放射治疗的患者使用地塞米松联合5-HT3受体拮抗剂,对于接受上腹部放疗的患者单独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 三、癌症患者最棘手的问题是与化疗/放射治疗无关的慢性恶心/呕吐。治疗结束后,患者可能持续数周持续恶心/呕吐,且病因往往不清楚。这些可能是接受姑息治疗或临终关怀的患者,或患肿瘤负荷较大的患者 摘自:医脉通肿瘤科:钱多乐-史上最全的癌症呕吐处理方案

托烷司琼的作用机制: 托烷司琼是新型5-HT3受体拮抗剂,为外周神经元和中枢神经系统内5-HT3受体的高选择性抑制剂,具有外周性和中枢性的双重强效抗吐作用。 为什么要用托烷司琼口服溶液? 盐酸托烷司琼口服溶液未设定适应症限制范围

瑞尔@盐酸托烷司琼口服溶液 预防和治疗癌症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 .国内使用的市场份额最大的司琼类止吐药 .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一线用药 .国内唯一的口服溶液剂型 .可安全应用于2岁及以上儿童的司琼类药物 全国独家剂型 国家医保乙类 瑞尔@ 盐酸托烷司琼口服溶液 Tropisetron Hydrochloride Oral Solution 预防和治疗癌症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 南京瑞尔医药有限公司

注射用盐酸格拉司琼说明书

注射用盐酸格拉司琼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注射用盐酸格拉司琼 英文名称:Granisetron Hydrochloride For Injection 汉语拼音:Zhusheyong Yansuan Gelasiqiong 【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格拉司琼制成的无菌冻干品。每瓶含格拉司琼3mg;其辅料为甘露醇。 化学名称:1-甲基-N-〔桥-9-甲基-9-氮杂双环(3,3,1)壬烷-3-基〕-1H-吲哚-3-甲酰胺盐酸盐。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18H24N4O·HCl 分子量:348.88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 【适应症】用于放射治疗、细胞毒类药物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 【规格】3mg 【用法用量】静脉注射:成人:用量通常为3mg,用20~5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充分溶解后,于治疗前30分钟静脉注射,给药时间应超过5分钟。大多数病人只需给药一次,对恶心和呕吐的预防作用便可超过24小时,必要时可增加给药次数1~2次,但每日最高剂量不应超过9mg。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者无需调整剂量。 【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痛、倦怠、发热、便秘、偶有短暂性无症状肝脏氨基转移酶增加。上述反应轻微,无须特殊处理。 【禁忌】 1.对本品或有关化合物过敏者禁用。 2.胃肠道梗阻者禁用。 【注意事项】 1.由于本品可减慢消化道运动,故消化道运动障碍患者使用本品时应严密观察。 2.本品不应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除非必需外,不宜使用。哺乳期妇女需慎用,若使用本品时应停止哺乳。 【儿童用药】2岁到16岁儿童推荐剂量10μg/kg,2岁以下儿童用药情况尚不明确。 【老年用药】老年人无需调整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 1. 格拉司琼是通过肝细胞色素P-450药物代谢酶进行代谢,诱导或抑制此酶可以改变清除率 和格拉司琼的半衰期。 2. 格拉司琼本身不会诱导或抑制细胞色素P-450药物代谢酶系统,可以和苯二氮卓类、神经 安定类和抗溃疡类药联合使用。 【药物过量】尚不明确。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本品是一种高选择性的5-HT3受体拮抗剂,对因放疗、化疗及手术引起的恶心和呕吐具有

格拉司琼

【药物名称】格拉司琼 Granisetron (格雷西龙,康泉,Kytril,BRL-43694) 【性状】白色至微黄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易溶于水,难溶于甲醇,极难溶于乙醇,在乙醚中几乎不溶。熔点;290~292℃。 【药物类别】止吐药和催吐药 【药物别名】格雷西隆,康泉、凯特瑞、格尼西酮 Kytril 【制剂规格】注射液:3ml:3mg。片剂:为三角形白色薄膜衣片,赋形剂含有乳糖。注射液:本药为澄清、无色或微黄色液体,赋形剂为氯化钠及注射用水。 【药理毒理】本品为一种强效高选择性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5-HT 3 受体拮抗剂,通过对上端小肠腹部向 心神经纤维和孤束核或呕吐化学感受区的5-HT 3 受体的阻断作用,抑制抗肿瘤药物和放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但本品不能抑制由阿扑吗啡诱发的狗的呕吐,也不抑制由吗啡诱发的雪貂的呕吐,表明本品主要 作用于5-HT 3 受体。动物止吐试验结果显示,本品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止吐效力较昂丹司琼强5~11倍。 健康志愿者1次快速静注本品20或40μg/kg后,平均C max 为13.7μg/L和42.8μg/L,C max 和 AUC与剂量呈线性关系,但t 1/2 、Vd和CL无大的改变。在癌症患者体内,本品的Vd为2.2~3.3L/kg; 健康志愿者1次静脉注射本品后呈双相性消除,t 1/2 为2.3~5.9小时,而患者为9.2~12小时;多次重复给药4天后血浓度达稳态,此后逐渐减少,未见蓄积性;本品主要经肝脏消除,只有8%~15%以原形自尿中排泄。在一项大型对比研究中,本品可使70%的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后24小时内完全停止呕吐。临床试验中比较了本品与昂丹司琼的止吐疗效,认为对中等致吐的抗肿瘤化疗,两者的疗效相同,而对顺铂引起的高度呕吐,本品则较昂丹司琼更为有效。 【药动学】本药于体内分布广泛,血清蛋白结合率约为65%,很快且大部分被代谢,其途径主要通过N-去烷基化及芳香环氧化后再被共轭化,通过尿液及粪便排泄。 【适应证】化疗或放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 【不良反应】轻微的头痛、便秘,一过性转氨酶升高。 【用法用量】静脉推注:3mg于20~5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缓慢推注。单一剂量3mg可防止呕吐及恶心超过24h,24h内最大剂量不超过9mg,最多可连续使用5日。配制输注液时,先将3 mL 本药稀释于20-50 mL之下列液体中:0.9%氯化钠,0.18%氯化钠 + 4%葡萄糖,5%葡萄糖,乳酸钠注射液或10%甘露醇。其它溶液则不应使用。应于给药前配制,稀释后若置室温下,避光,其稳定性可维持24小时,若制剂放置超过24小时,应弃之不用。不应与其它药物混合后一起注射。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步骤及学习要点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步骤及学习体会 1、全麻成功后取平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接镜及安装好光源(术者左侧), 接好气腹(术者左侧),电钩线及吸引器(术者右侧),在脐下做一约1.5CM 弧形切口,布巾钳两把对称提取,用1CM戳卡进入腹腔(也可以气腹针 进入腹腔后注入气体压力至10-12MMHG后用戳卡进入),接气腹(压力 设在12MMHG),扶镜手将镜子用碘伏擦拭后进入戳卡内直到腹腔内,探查腹腔内脏器的情况,直视下在剑突下做一长约1.5CM横行切口(肝缘 韧带右侧左肝下缘),腹直肌旁正中做一长约1CM横行切口。 2、体位头高左倾位,术者左手持抓钳右手持电钩进入腹腔,扶镜手将胆囊放 在正中央,(解剖清晰无粘连)将电钩顶住胆囊向头侧,抓钳抓住胆囊壶 腹部(若一把不能抓住胆囊腹壶部就交替(分离钳也可以)直至胆囊壶腹部)视术中情况抓住胆囊展开胆囊三角(也不一定要抓住胆囊壶腹部), 左侧抓钳向头侧展开保持胆囊管与胆总管成垂直状态最好。 3、扶镜手在胆囊三角时期底座与肝脏平行,看外三角光源线向左边偏,看内 三角时向右边偏,术者在胆囊三角切缘的选择:第一、在肝十二指肠内右侧隐约可见胆总管,胆囊管也可隐约可见,在胆总管上1CM进行分离。 第二、在胆总管不可见的情况下根据肝门右切迹(内右肝管、右肝动脉及门静脉右支)上缘分离。第三、胆囊三角炎症较重时紧靠胆囊壶腹部进行分离,在分离出胆囊管后判断三管关系。 4、分离胆囊三角:(首先电凝、电切调好暂不知)将三角浆膜(初学者)纵 行切开小口,熟练时可直接用电钩烧断浆膜,电凝切断内外三角的浆膜(自觉内三角的浆膜更难切因为空间小、电钩向上难以控制,必须熟练操作),在分离三角电钩分离组织应少量且可以看到电钩,先分离疏松的组织,致密的组织应先将电钩偏向右侧进入组织后轻微上下分离再转向左侧轻微 上下分离(这样来可以更容易提取组织及避免损失后面的组织)向腹侧提取组织电钩离断,遇到条索状及上下有张力的东西一定要注意是否是血管及胆管应谨慎,因为胆管及血管变异很大,不需要特意寻找胆管及血管,逐步分离后自然而然的暴露了胆管及血管,在暴露胆囊管、胆总管及肝总管关系时就可以离断胆囊管(胆囊管向胆囊方向进入胆囊壶腹部可见象鼻征,再是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可见肝总管),胆囊动脉(有些有两支分前后 两支)切断应看到血管是往胆囊方向走。离断胆囊管在胆囊管靠近胆总管侧约0.5CM用HEMOLOCK夹夹闭,靠近胆囊也用HEMOLOCK夹夹闭,剪断胆囊管。离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后胆囊抓钳抓住胆囊管上缘,用电钩靠近胆囊壁分离至胆囊浆膜反折处(自认为最好是用电钩分离因为有变异的血管及胆管经过) 5、剥离胆囊床:应在浆膜下间隙分离应为内无血管(开腹手术也是一样), 剥离时左手抓钳要有张力,保持足够的张力才更好的烧离,不好烧断一是没张力二是烧的位置不对三是胆囊炎症较重。有时在胆囊体中下部及胆囊浆膜反折处遇到迷走胆管(系机体发育过程中胆囊窝处肝组织萎缩后遗留下的肝外胆管是直接连接胆囊和肝内胆管的通道)预防迷走胆管(一、是紧贴着胆囊剥离宁伤胆勿伤肝,炎症较重时可以残留部分胆囊壁胆囊粘膜需切除二、剥离胆囊床应避免过多或过大组织电灼,创面应尽可能少电棒电灼三、用白纱布于胆囊床按压少许时间,以发现有无胆汁漏出)迷走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几种复杂情况的处理体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几种复杂情况的处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3-01-04T11:41:34.0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0期供稿作者:王明亮[导读]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技巧。 王明亮 (郑州大桥医院河南郑州 450053) 【中图分类号】R57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0174-02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技巧。方法抽取我院近年来10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特殊情况的病例,所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和技巧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02例病例中,除2例中转开腹外,余全部镜下手术成功,治愈出院。结论【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复杂情况 1991年我国成功地开展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ra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因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瘢痕少等优点,已成为目前临床开展数量最多、最受欢迎的腹腔镜技术,其微创优势已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并成为胆囊良性疾病行胆囊切除术的“金标准” [1],同时也是存在手术难易程度相差最大、潜在风险最高、手术预见性最差的腹腔镜手术,因为LC毕竟不同于开腹手术的视觉和操作。LC 的难易程度主要取决于手术者实际技术水平和胆囊局部的病理改变及其严重程度,萎缩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嵌顿、Calot三角脂肪堆积、胆囊管解剖变异、急性、亚急性胆囊炎等都是相对困难的LC。如果术者操作不当,将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只有熟练地掌握了这些困难型手术的技巧,才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下面以本组102例临床资料为例,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02例患者,男43例,女59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46.3岁。其中萎缩性胆囊炎53例,胆囊结石嵌22顿例,Calot三角脂肪堆积15例,胆囊管变异12例。 1.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仰卧位,头高足低15°~20°,手术台左倾15°。患者于脐下缘做长约1cm切口,建立CO2人工气腹,人工气腹压力12~14mmHg,根据情况手术采用三孔法或四孔法,患者改头高脚低斜坡卧位,镜下探查胆囊、胆囊三角、胆总管解剖及炎症、粘连程度。然后再根据病情(手术难易程度)分别采用顺行、逆行胆囊切除术或胆囊部分切除术。 2 结果 本组102例患者,手术时间在40~160分钟,除2例中转开腹外,术中未出现大出血,严重感染,胆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3~8天,余全部治愈出院。 3 讨论 目前LC手术在各个医院临床已经普及,但由于术者掌握手术的熟练程度不同,对一些复杂的困难型手术的技巧掌握往往也有很大区别,常会导致这些手术的中转开腹率大,并发症多,现笔者以多年的临床经验对LC术中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技巧做以分析。 3.1 萎缩性胆囊炎 萎缩性胆囊炎的手术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情况:①萎缩的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②镜下难以显示的极度萎缩的胆囊,③Calot三角的病变。遇到此类情况的操作关键是良好地显露出胆囊管、胆囊动脉、肝总管及胆总管,肝总管及胆总管的分离方法是采用冷分离法[2]。萎缩胆囊炎LC时技巧:①细致分离胆囊周围的粘连,显露胆囊。分离时应紧贴胆囊壁,借助电凝由肝的脏面向下肝门钝性或锐性分离。②耐心解剖胆囊三角区,应寻找胆囊薄弱区分离,尽量贴近胆囊壶腹和胆囊壁,远离胆总管和肝门,多钝性分离。③处理胆总管,紧靠胆囊壁进行解剖,钳夹离断。④处理胆囊动脉,胆囊动脉可在处理胆囊上侧时予以分离离断,也可在胆囊管离断后在解剖处理,处理时应紧贴胆囊颈,胆囊壁,以免损伤肝右动脉。⑤分离胆囊,最好从底部开始,先用电切切开囊壁浆膜或基层,逐步与肝胆囊床分离,然后电凝肝床。⑥对Calot三角去粘连严重者,许逆行切除,若多出分破胆囊,可行胆囊大部切除术,胆管上钛夹后残留胆囊颈部用电凝或碘酒擦涂。 3.2 胆囊结石嵌顿 胆囊结石嵌顿与周围多有粘连,手术时因首先分离,①分离应先沿肝缘找大网膜粘连除分离,由胆囊底部开始,紧贴胆囊壁进行,多钝性分离,少电切。②胆囊穿刺减压,由于结石嵌顿,胆囊内压力过高,不能良好地暴露术野,可行胆囊底部减压。③采用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因炎症反复发作,粘连广泛,不易采用单一的顺行或逆行切除。④如胆囊管较长,结石嵌顿与胆囊管近端或中段,近肝外胆管段能上钛夹;如嵌顿与近肝外胆管段,有条件情况下可在胆总管1.0~1.5cm处切开胆囊管,取出结石后在上钛夹,钳闭胆囊管。 3.3 胆囊管变异 最危险的变异是胆囊管和胆总管并行,胆囊颈直接开口于胆总管。在胆囊管和胆总管并行时,沿胆囊管的外侧分离,在胆囊管处理上,可适当留长一些胆囊管残端,不主张电分离解剖肝总管,以免引起肝外胆管的电损伤,若胆囊管内有串珠结石,用剪刀沿胆囊管的外侧纵向剪开(宁伤胆不伤管原则),剥出结石;胆囊颈直接开口在胆总管时,最安全的措施是在壶腹部切开,若有结石可剥出,残端缝合,也可紧贴嵌顿结石胆囊壶腹部边加边剪锁边处理壶腹残端。 3.4 Calot三角脂肪堆积 脂肪堆积慢性炎性反应型是肥胖病人Calot三角最难的一型,先分离粘连,靠胆囊颈用分离钩将脂肪及结缔组织多次少量勾起电切,解剖出胆囊壶腹与胆管交界部,在逐渐分离胆管,用组织钳分开Calot三角,分离时应注意与纤维组织鉴别。 4 结论 综上所述,LC术中操作关键是明确胆囊管、胆总管、胆囊动脉及肝总管关系,影响Calot三角与周围组织的局部的解剖因素较多,此处的显露与是否能正确的处理是导致术中转开腹的重要因素。[3]胆囊结石嵌顿、Calot三角脂肪堆积、胆囊管解剖变异、急性、亚急性胆囊炎等,是影响LC难度的主要因素,而术者的经验及处理技巧也是影响手术成功的关键,外科手术医师在LC术中应遵循“宁伤胆,不伤管;宁伤胆,不伤肝”的原则,牢记“三管一部”[4],就能减少中转开腹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龚连生,刘恕,张阳德,等.胆囊三角冰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国内镜杂志,2001,2(7):50-52. [2]陈谨,贾忠,吸刮式冷分离在LC术中的应用体会[J].医学研究杂志,2006.35 81-83. [3]李应东,张鹏,困难的LC术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内镜杂志,2007,13318-320. [4]龚连生,张阳德.腹腔胆道外科手术中腹腔粘连的处理方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6 886-888.

托烷司琼市场分析报告

托烷司琼市场分析报告 汕头市聚信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1.概述 5-HT3 受体拮抗剂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用于治疗肿瘤病人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的一种有效药物。托烷司琼,英文名Tropisetron,被认为是新型5-HT3 受体拮抗剂,为外周神经元和中枢神经系统内5-HT3 受体的高选择性抑制剂,具 有外周性和中枢性的双重强效抗吐作用。 在同类药品中,只有托烷司琼的主环结构与 5-HT 主环结构完全相同,几乎不与其它受体发生作用,故安全性好,副作用甚少,是选择性更高、亲和力更强 的止吐药。 托烷司琼目前在临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癌症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以及外科手术后恶心和呕吐。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昏、便秘、眩晕、疲劳和 胃肠功能紊乱如腹痛和腹泻等;极少数病人可能出现一过性血压改变或过敏反应等。 2 托烷司琼国内形势一路走高 托烷司琼是由瑞士Sandoz(三道士)公司研制开发,是继昂丹司琼和格拉司琼之后上市的第三个5-HT3 受体拮抗剂。1996 年3 月7 日,瑞士两大化学/ 生命科学巨头山德士公司(Sandoz)和汽巴-嘉基公司(Ciba-Geigy)合并为 现在的诺华(Novartis)。托烷司琼带来的利益,自然由诺华接手享有。1992 年 盐酸托烷司琼首次在荷兰上市,接着在英国(1993 年)、西班牙(1994 年)、德 国(1994 年)、澳大利亚(1995 年)、法国91996 年)、日本(1998 年)等国 家上市。 我国于 1993 年进口盐酸托烷司琼,行政保护期已于2001 年9 月到期。 国内司琼类药物市场上,近几年托烷司琼的销售增幅有所波动,但整体性的销售形势还是毋庸置疑的一路走高,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攀升。2005 年-2008 年其医院购药推总金额年平均增长率为 66.08%,市场份额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81.85%。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技巧。方法:对302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从术后常规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302例患者中术后出现恶心、呕吐33例,胆漏2人、术后出血3例,皮下气肿5例,手术切口感染2例,配合医生予对症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其余患者病情稳定顺利康复出院。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得当的护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的保障。 标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735.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9-0109-0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近年开展的微创手术,该术式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对患者全身及腹腔局部干扰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遗留瘢痕小等优点[1]。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及慢性胆囊炎在未有禁忌证的情况下,均可以行该术式。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临床,由于其相对开腹手术过程简单,创伤小,临床上容易忽视其并发症,但有文献报道LC的并发症高于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5.6%~6%[2],而且一旦出现并发症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所以患者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有效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302例,均为2008-2011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其中男175例,女127例;年龄23~79岁;平均55.3岁。包括胆囊结石188例,胆囊息肉76例,慢性胆囊炎38例。住院时间4~8 d,平均4.9 d。 1.2手术方法 患者气管插管全麻状态下,建立人工气腹,采用“三孔法”将腹腔镜手术器械插入腹腔,暴露Calot三角分离出胆囊管及胆囊,夹闭胆囊及胆囊动脉后,在近胆囊处凝断胆囊管,检查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夹完全牢固后,用电钩剥离胆囊,胆囊床电凝止血,用取石网篮或碎石吸附器取出结石及胆囊。 2术后护理 2.1术后常规护理 本组患者均为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患者复苏前,要求去枕平卧,头侧一边,主要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返流入气管。6 h改半卧位。常规监测血压、脉搏、心率、呼吸、体温、尿量、意识状态的变化。术后应给予持续吸氧3 L/min,以提高氧分压,促进CO2排出,减少患者出现皮下气肿可能[3]。 2.2饮食护理 患者术后禁食,肛门排气后可以进流质饮食。1~2 d后,如果恢复情况良好可以改为半流饮食。患者因为麻醉或手术创伤的因素会引起恶心、呕吐,轻者可以予以保守治疗,呕吐频繁者,给予甲氧氯普胺10 mg肌肉注射,做好心理疏导,采取适当体位,减轻呕吐带来的不适感[4]。恢复正常饮食后应避免油腻及辛辣食物。 2.3引流管护理 术后应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等。引流管内血块堵塞或者局部扭

盐酸格拉司琼有哪些功效和作用

盐酸格拉司琼有哪些功效和作用 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同,对很多事物身体的反应也都会不一样,有些患者进行药物或是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身体状态没什么不良反应,但治疗后经常会出现呕吐和恶心的症状,这让患者很担心,因此,医生建议这类患者最好治疗后服用盐酸格拉司琼药物,能够很好的预防和控制,那么盐酸格拉司琼具体是怎么使用的呢? 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N-(内-9-甲基-9-氮杂二环[3,3,1]壬-3-基)-吲 哚-3-羧酰胺盐酸盐;盐酸格雷西隆;1-甲基-N-[内向-9-甲基-9-氮杂双环(3,3,1)壬烷-3-基]-lH-吲唑-3-甲酰胺盐酸盐;格拉司琼;透明质酸钠;桥-N-(9-甲基-9-氯杂二环[3.3.1]壬-3-基)-1-甲基-1H-吲唑-3-羧酰胺盐酸盐;盐酸格雷西龙 盐酸格拉司琼 分子式:C18H25ClN4O

分子量:348.87 密度:1.33g/cm3 沸点:532.016°C at 760 mmHg 闪点:275.553°C 蒸汽压:0mmHg at 25°C 外观:白色结晶性粉末。 含量(HPLC):≥99%

干燥失重:≤1.0% PH值:4.0~6.0 重金属:≤20ppm 所属分类:止吐药 用途:5-HT3受体拮抗剂,止吐药,解痉药。规格:1ml:0.001g 分析方法编辑

方法名称:盐酸格拉司琼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应用范围:本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格拉司琼(C18H24N4O ·HCl)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盐酸格拉司琼。 方法原理:供试品制成流动相溶液,进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离,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302nm处检测盐酸格拉司琼吸收值,计算出其含量。 试剂: 1. 甲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操作规范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操作规范 【适应证】 1.有症状得胆囊疾病(结石、息肉、胆囊炎等)。 2.无症状但伴有糖尿病得胆囊疾病(结石直径>2cm、陶瓷胆囊等)。【绝对禁忌证】 1.伴有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而无法耐受麻醉、气腹与手术者。 2.出现严重并发症得急性胆囊炎,如:胆囊坏疽、穿孔。 3.伴急性胆石性胰腺炎者。 4.伴急性重症胆管炎者。 5.胆囊癌或胆囊隆起样病变疑为胆囊癌者。 6.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胆囊体积<4、5cm*l、5cm,壁厚>0、5cm(B 超测量)。 7.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者。 8.中、后期妊娠者。 9.伴有腹腔感染、腹膜炎者。 10.伴凝血功能障碍者。 11.伴膈疝者。 【相对禁忌证】 1.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期。 2.慢性萎缩性结石性胆囊炎。 3.胆总管结石病梗阻性黄疸。 4.Mirizzi综合征、胆囊颈部结石嵌顿。

5.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 6.病态肥胖。 7.腹外疝。 在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得初期应选择较简单得病例,尽量避免选择有相对禁忌证得病人。在取得充分得经验之后,可逐渐得将相对禁忌证并为手术适应证。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围手术期准备同开腹胆囊切除术。术前应放置鼻胃管引流胃内容物,以利术中手术野得暴露。 2.检查仪器检查腹腔镜各手术设备连接无误,并运转正常。 3.麻醉通常采用全身麻醉,因为全麻易于呼吸道得管理。 4.体位仰卧位、头高脚低,右侧略抬高。 5.建立气腹于脐下或脐上做一10mm横切口。由此进入气腹针(Veress针),气腹针穿刺成功之后施行气腹,腹腔内压力逐渐达到12~13mmHg之后,仔细得插入10mm套管针,由此插入腹腔镜。首先大体观察腹腔,然后观察胆囊得外观、与周围组织得解剖关系。 6.主要操作步骤 (1)建立操作孔:于剑突下lcm处切10mm得横切口,插入10mm 套管针,作为主要操作孔,由此插入电凝钩。于锁骨中线、肋缘下lcm 切开5mm切口,由此插入5mm套管针,此通道为胆囊抓钳得操作孔。于腋前线、肋缘下切开5mm切口,由此插入5mm套管针,此通道为辅助操作孔,第一助手可经此孔术中协助暴露手术野。

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诊疗分析

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诊疗分析 目的探讨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操作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4年4月75例LC的临床资料,针对复杂LC的不同原因进行手术。结果70例成功实施复杂LC,术后出现小胆瘘5例(6.7%),中转开腹5例。结论复杂LC与术者的手术技巧及术式选择相关,实施复杂LC是安全的。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operation method of surgery complex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 Methods The data of 75 cases with LC from July 2012 to April 2014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operation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easons of complex LC. Results Complex LC has been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in 70 cases,postoperative small biliary fistula appeared in 5 cases,while only 5 cases (6.7%)transferred to laparotomy after operation. Conclusion Surgical skills and choice of opera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complex LC,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lex LC is safe for patients. [Key words] Cholecystectomy;Laparoscope;Gallbladder disease 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以其微创、恢复快而成为治疗胆囊疾病的首选方法,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设备不断发展,其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但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复杂LC,如处理不当将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故在本院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实施LC的350例中,选择其中复杂LC 7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5例患者,男30例,女45例,年龄42~75岁,平均56岁,病程2 d~22年。术前均行B超及CT检查证实为胆囊炎或胆囊结石,5例术前行MRCP 检查,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胃大部切除术、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5例,下腹部手术5例(阑尾切除术)。 1.2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LC,气腹压12~15 mm Hg,其中3孔法15例,4孔法60例,本组病例均使用超声刀配合吸引器刮吸法经胆囊后三角入路,进行刮吸解剖,完成胆囊壶腹部处理后游离胆囊管,紧贴胆囊壶腹部进行胆囊动脉解剖:对于胆囊张力大,胆囊三角解剖困难的予以胆囊减压后解剖;对于顺逆结合仍无法解剖胆囊管的,确保无结石残余后行胆囊大部切除;对于胆囊三角胶冻样改变合并胆囊化脓改变、术中大出血、Mirizzi综合征,予以开腹手术;术毕均留置腹腔引流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