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的物理化学性质

苯的物理化学性质
苯的物理化学性质

苯的物理化学性质

1、燃烧反应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黑烟

2、取代反应苯和溴的取代反应:

①溴为纯溴,溴水不与苯发生反应,但苯可以通过萃取使溴水褪色。

②只发生单取代反应。

③生成溴苯不溶于水且密度大于水;无色油状物;能溶解溴呈褐色。硝化反应:

磷酸锌物理化学性质

分子式:Zn3(PO4)2·2H2O CAS号: 性质:无色斜方结晶或白色微晶粉末。表观密度0.8~1g/cm3。溶于无机酸、氨水、铵盐溶液。不溶于水、乙醇。加热到100℃时失去2个结晶水而成无水物。有潮解性。腐蚀性。由磷酸与氧化锌进行反应,在30℃以下加入晶种进行结晶,经过滤,热水洗涤,粉碎,干燥而制得。用作醇酸、酚醛、环氧树脂等涂料的基料。用于生产无毒防锈颜料和水溶性涂料。还用作氯化橡胶、合成高分子材料的阻燃剂。 分子式Zn3(PO4)2·2H2O CAS号7779-90-0 分子量422.08 性质无色斜方晶系结晶或白色微晶粉末。表观密度0.8~1g/cm3。溶于无机酸、氨水、铵盐溶液;不溶于乙醇;水中几乎不溶,其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减小。加热到100℃时失去2个结晶水而成无水物。有潮解性、腐蚀性。 用途医药, 牙科用粘合剂,也用于防锈漆, 磷光体等。 磷酸锌 一、性状 无色斜方晶系结晶或白色微晶粉末。溶于无机酸,氨水和铵盐溶液;不溶于乙醇;水中几乎不溶,100℃时失去结晶水。有潮解性,腐蚀性。(具有优良的分散性)

磷酸锌(四水) 中文名: 磷酸锌(四水) 英文名: zinc phosphate;tribasic zinc phosphate CAS号: 分子式: 分子量: 密度: 3.03~3.04 熔点: 沸点: 闪点: 粘度: 蒸气压: 折射率: 毒性LD50: 性状: 白色粉末。 溶解情况: 不溶于水,易溶于酸和氨水中。 用途: 用于医药和供钢管的磷酸盐处理等。 制备或来源: 由硫酸锌和磷酸三钠作用而得。 备注: 在105℃以上失去结晶水而成无水物,无水物密度3.998,熔点900℃。 包装及贮运: 生产单位: 类别: 无机盐 - 无色斜方晶系结晶或白色微晶粉末。溶于无机酸、氨水、铵盐溶液;不溶于乙醇;水中几乎不溶,其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减小 。 产品用途Application 用作醇酸、酚醛、环氧树脂等涂料的基料,用于生产无毒 防锈颜料和水溶性涂料,还用作氯化橡胶、高聚物阻燃剂 用作分析试剂用作醇酸、酚醛、环氧树脂等各类涂料的基 料,也用于生产无毒防锈颜料和水溶性涂料。还用于氯化 橡胶,合成高分子材料的阻燃剂。用作医药、牙科用粘合 剂,也用于防锈漆、磷光体等 生产方法Manufacturing_ method 氧化锌法将经稀释的15%磷酸溶液加入反应器中,在搅拌下缓慢加入浓度约20%的氧化锌浆液进行反应生成磷酸锌,温度保持在30℃以下,加入二水磷酸锌晶种,在Ph 值为3的条件下加热至80℃,经过滤、热水洗涤、粉碎、于90℃下干燥,制得二水磷酸锌成品。其

苯的理化性质

苯的性质: 苯的分子式C6H6,分子量78,沸点为80.1℃,熔点为+5.5℃,闪点-10.11℃(闭杯) 自燃点562.22℃爆炸极限1.2 - 8.0 % 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芳香气味的透明液体,易挥发。苯比水密度低,相对密度0.8787g/ml,但其分子质量比水重。苯难溶于水,1升水中最多溶解1.7g苯。苯能与水生成恒沸物,沸点为69.25℃,含苯91.2%。因此,在有水生成的反应中常加苯蒸馏,以将水带出。苯的危害性及处理方法: 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痹作用,引起急性中毒,有致癌可能性。重者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神志模糊、知觉丧失、昏迷、抽搐等,严重者会因为中枢系统麻痹而死亡。少量苯也能使人产生睡意、头昏、心率加快、头痛、颤抖、意识混乱、神志不清等现象。吸入20000ppm的苯蒸气5-10分钟便会有致命危险。摄取:可引起急性中毒,麻痹中枢神经,需要充分漱口,喝水,尽快洗胃。 吸入:可导致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能导致呼吸及心跳停止。 皮肤:变干燥,脱屑,皴裂,有的可能发生过敏性湿疹。 眼睛:有刺激性,需用大量清水冲洗。 进入苯的环境中要带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以作防护处理。 灭火方法 燃烧性:易燃 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乙苯的性质: 分子式:C8H10 分子量:106.16 ,无色液体,有芳香气味。熔点(℃):-94.9 沸点(℃):136.2 ,相对密度(水=1):0.87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 1): 3.66 ,饱和蒸气压(kPa): 1.33(25.9℃) ,临界温度(℃):343.1 ,临界压力(MPa):3.70 ,闪点(℃):15 ,引燃温度(℃):432 ,爆炸上限%(V/V):6.7 ,爆炸下限%(V/V):1.0 。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和用作溶剂,造苯乙烯的原料等。 健康危害:本品对皮肤、粘膜有较强刺激性,高浓度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蹒跚、轻度意识障碍及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及呼吸循环衰竭。可有肝损害。直接吸入本品液体可致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慢性影响: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神经衰弱综合征。平时接触可用水清洗,多喝纯牛奶。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工程材料列表

https://www.360docs.net/doc/b313153422.html,/gongchengcailiao/chuli/index.html(查询网址) 位置:51制造网>工程材料>列表 表面处理]什么是化学镀,化学镀的工艺过程 日期:2007-08-02 10:44:36 点击:79 评论:0 称无外接电源镀。其原理是:在水溶液中金属沉积一般按下式进行: M2+ + 2e M 即溶液中存在两个正价电荷的金属离子M,当它接受两个电子后转变为金件下沉积于工件表面形成镀层。化学镀获得电子是通过化学反应直接在溶液中产生的,它一般有电荷交 表面处理]什么是电镀,电镀的过程 日期:2007-08-02 10:43:41 点击:150 评论:0 被镀金属制品作为阴极,外加直流电,使金属盐溶液的阳离子在工件表面沉积形成电镀层。电镀实质上是一种电解过程,其阴极上析出物质的重量与电流。欲进行电镀必要的三个条件是:电源、渡槽(度液)及电极。电镀可以为材料或零件覆盖一层比较均匀 表面处理]什么是磷化处理 日期:2007-08-02 10:43:17 点击:134 评论:0 人磷酸盐为主的溶液中使其表面沉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型磷酸盐转化膜的过程称为磷化处理。常用的磷化处理溶液为磷酸锰铁盐和磷酸锌溶液,磷化度一般为5~15mm,其抗腐蚀能力是发蓝处理的2~10倍。磷化膜与基体结合力较强,有较好的防蚀能力 表面处理]铝及其合金的氧化处理及工艺过程 日期:2007-08-02 10:42:33 点击:65 评论:0 铝(或铝合金)在自然条件下很容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可以防止空气中水分和有害气体的氧化和侵蚀,但是在碱性和酸性溶液中易被腐蚀。为了在得更好的保护氧化膜,应该进行氧化处理。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化学氧化法与电化学氧化法。化学氧化法是把铝(或铝合金 表面处理]钢的氧化处理的工艺过程 日期:2007-08-02 10:41:33 点击:53 评论:0 钢的氧化处理是将钢件在空气水蒸气或化学药物中加热到适当温度,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蓝色(或黑色)的氧化膜,以改善钢的耐蚀性和外观,这种工又叫发蓝处理。氧化膜是一层致密而牢固的Fe3O4薄膜,只有0.5~1.5mm厚,对钢件的尺寸精度无影响。氧化处理后的钢件 表面处理]什么是转化膜处理及其分类 日期:2007-08-02 10:40:52 点击:25 评论:0 理是将工件浸入某些溶液中,在一定条件下使其表面产生一层致密的保护膜,提高工件防腐蚀的能力,增加装饰作用。常用的转化膜处理有氧化处理和磷

苯的理化性质表

苯的理化性质表 标识中文名:苯;纯苯;安息油英文名:Benzene 分子式:C6H6 分子量:78.11 CAS号:71-43-2 RTECS号:CYl400000 UN编号:1114 危险货物编号:32050 IMDG规则页码:3185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芳香味。冰点为6℃ 主要用途:用作溶剂及合成苯的衍生物、香料、染料、塑料、医药、炸药、橡胶等。熔点:5.5 沸点:80.1 相对密度(水=1):0.88 相对密度(空气=1): 2.77 饱和蒸汽压(kPa):13.33/26.1℃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临界温度(℃):289.5 临界压力(MPa): 4.92 燃烧热(kj/mol):3264.4 燃烧爆炸危险性避免接触的条件: 燃烧性:易燃 建规火险分级:甲 闪点(℃):-11 自燃温度(℃):560℃ 爆炸下限(V%):1.2 爆炸上限(V%):8.0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吹源引 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流速过快,容易产 生和积聚静电。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如果该物质或其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 控制部门。在安全防爆距离以外,使用雾状水冷却暴露的容器。若冷却水流不 起作用(排放音量、音调升高,罐体变色或有任何变形的迹象),立即撤离到安 全区域。 包装与储运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7 包装类别:Ⅱ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 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 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 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 容器损坏。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 ERG指南:130 ERG指南分类:易燃液体(非极性/不溶于水/有毒) 毒性接触限值:中国MAC:40mg/m3[皮] 苏联MAC:5mg/m3[皮]

环保防锈颜料

环保防锈颜料 产品简介: 起防锈作用的物质,如红丹粉、铁红粉、复合铁钛粉、三聚磷酸铝锌粉等,人们把这类物质统称为防锈颜料。传统涂料所用的防锈颜料多为含铬、铅、镉等颜料,例如红丹、铅粉,及锌、钡、铅的铬酸盐等,其配制成的涂料虽然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性能,但其本身有毒,且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污染环境和危害健康,许多国家已严格限制使用。在环保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开发新型环保无污染的防锈涂料成为发展趋势之一。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已研制出了磷酸盐、钼酸盐、硼酸盐和片状颜料等多种无毒高效防锈颜料。 发展背景: 金属及其合金应用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据统计,全球每年因腐蚀造成的金属损失量高达全年金属产量20%~40%,约为地震、水灾、台风等自然灾害总和的6倍,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同时金属设备设施的腐蚀破坏还会影响生产的稳定和扰乱人们的生活秩序,甚至酿成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害。因此,金属防腐蚀显得十分重要。有机涂层防腐蚀已成为迄今为止最有效、最经济实用和应用最普遍的方法,具有性能优异、制造方便、价格低廉等一些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在环保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开发新型环保无污染的防锈涂料成为发展趋势之一。 分类: 按其作用机理分为: ①物理防锈颜料 物理防锈颜料本身化学性质较稳定,其防锈机理不是依靠颜料本身的化学活性,而是依靠它们所具有的物理特性。常用的无毒物理防锈颜料有氧化铁红、云母氧化铁、云母粉、玻璃鳞片、不锈钢鳞片、铝粉和铝粉浆等。 ②化学防锈颜料 化学防锈颜料基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化学活性,在金属腐蚀过程中,与金属表面的金属离子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钝化膜磷化膜来抑制其腐蚀过程的进行,或者依据电化学原理,通过牺牲阳极来达到保护金属的目的。防锈颜料还可以与某些漆料中的成分进行化学反应,生成性能稳定,耐水性好的渗透性小的化合物。有些颜料成膜过程中形成阻蚀型络合物,提高了防锈效果。常用的无毒化学防锈颜料有:磷酸盐、钼酸盐、硼酸盐、离子交换型颜料等。 ③兼具物理和化学防锈机理的综合型防锈颜料 综合型防锈颜料兼具物理防锈和化学防锈机理,具有更加优异的防腐蚀性能。常用的综合型无毒防锈颜料有:片状锌粉、片状锌铝合金、复合铁钛粉等。 检测工艺: 能直接测定防锈颜料的防锈能力。只能将其用在涂料中,再根据国家标准 “ GB/T1736-79 、GB/T10125 ”测定其耐盐水、耐盐雾时间的长短来衡量该种防锈颜料在该种涂料中的防锈能力。由于耐盐水(盐雾)能力不仅随防锈颜料种类及用量而变化,也随基料种类而变化,因此,测定铁钛粉防锈能力只能是将其制成某种类的防锈漆,测定其耐

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7-3 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上册P502 (一)核酸的水解: 所有糖苷键和磷酸酯键都能被水解。 (1)酸水解: 糖苷键比磷酸二酯键易被水解,嘌呤碱糖苷键比嘧啶碱更易水解。 (2)碱水解: 磷酸酯键易水解,RNA比DNA易水解,因为RNA核糖上有2‘-OH,水解过 程见P502。 (3)酶水解: 为水解磷酸二酯键的酶,专一水解核酸的为核酸酶。 1.核酸酶的分类: 按底物专一性分为RNase(核糖核酸酶)和DNase(脱氧核糖核酸酶)。 按对底物作用方式分为内切酶(作用点在核糖核酸酶内部)和外切酶(作用 点在末端)。 2.RNase:如牛胰核糖核酸酶(EC 2.7.7.16),内切酶,作用位点为嘧啶核苷(Py) -3‘-磷酸与其他核苷酸之间的连键。 3.限制性内切酶:为DNase。 剪裁DNA的工具,可用于核酸测序和基因工程。 在细菌中发现,目前已找到限制性内切酶数千种。限制性内切酶往往与甲基 化酶成对存在,自身酶作用位点的碱基被甲基化,内切酶不再降解,因而可 识别和降解外源DNA。 断裂位点处常有二重旋转(轴)对称性(回文结构,正读反读相同),在特定 位点两条链切断后形成粘末端或平末端。 限制性内切酶命名:如E. coR Ⅰ,第1个字母E(大写),为大肠杆菌(E.coli) 属名的第一个字母,第2、3两个字母co(小写)为种名头两个字母,第4 个字母R,表示菌株,最后一个罗马字为该细菌中已分离这一类酶的编号。(二)核酸的酸碱性质: 核苷和核苷酸都是兼性离子,碱基和磷酸基均能解离,见P505,具有酸碱性。 由于DNA酸碱变性,使酸碱滴定曲线不可逆。 (三)核酸的紫外吸收: 嘌呤环与嘧啶环具有共轭双键,核苷和核酸的吸收波段在240~290nm,最大吸收值在260nm附近(蛋白质最大吸收值280nm)。 (1)可用于测样品纯度(测吸光度A): A260/A280比值,纯DNA应大于1.8,纯RNA应达到2.0,若样品混有杂蛋白,比值明显降低。 对于纯样品,从260nm的A值即可算出含量。A值为1,相当于50μg/mL DNA双螺旋,或40μg/mL单链DNA(或RNA),或20μg/mL寡核苷酸。 (2)核酸的摩尔磷吸光系数ε(P):为含有1克原子磷(30.98g)的核酸在260nm 处的吸光系数。 ε(P)= A / CL. = 30.98 A / W L A:吸收值,C:每升溶液的磷摩尔数,C=W/30.98,L:比色杯内径。 一般天然DNA ε(P)为6600,RNA为7700~7800 由于双螺旋结构使碱基对的π电子云发生重叠,使紫外吸收比单链减少,由此可判断DNA是否变性。

苯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中文名:苯外文名:安息油 别名:Benzol 分子式:C6H6 密度0.8786 g/mL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77 蒸汽压(26.1℃):13.33kPa 二、物理性质 中文名:苯外文名:安息油 别名:Benzol 分子式:C6H6 密度 0.8786 g/mL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77 蒸汽压(26.1℃):13.33kPa 临界压力:4.92MPa 熔点 278.65 K (5.51 ℃) 沸点 353.25 K (80.1 ℃) 在水中的溶解度0.18 g/ 100 ml 水 标准摩尔熵So298 173.26 J/mol·K 标准摩尔热容Cpo 135.69 J/mol·K (298.15 K) 闪点-10.11℃(闭杯) 冰点:5 ℃ 自燃温度 562.22℃ 结构平面正六边形 最小点火能:0.20mJ。 爆炸上限(体积分数):8% 爆炸下限(体积分数):1.2% 燃烧热:3264.4kJ/mol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与乙醇、乙醚、乙酸、汽油、丙酮、四氯化碳和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互溶。 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具强折光性。易挥发。能与乙醇、乙醚、丙酮、四氯化碳、二硫化碳、冰乙酸和油类任意混溶,微溶于水。燃烧时的火焰光亮而带黑烟。易燃。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 3800mG/kG。有致癌可能性。密度比水小。 临界压力:4.92MPa 熔点278.65 K (5.51 ℃) 沸点353.25 K (80.1 ℃) 在水中的溶解度0.18 g/ 100 ml 水 标准摩尔熵So298 173.26 J/mol·K 标准摩尔热容Cpo 135.69 J/mol·K (298.15 K) 闪点-10.11℃(闭杯) 冰点:5 ℃ 自燃温度562.22℃ 结构平面正六边形 最小点火能:0.20mJ。 爆炸上限(体积分数):8% 爆炸下限(体积分数):1.2% 燃烧热:3264.4kJ/mol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与乙醇、乙醚、乙酸、汽油、丙酮、四氯化碳和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互溶。 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具强折光性。易挥发。能与乙醇、乙醚、丙酮、四氯化碳、二硫化碳、冰乙酸和油类任意混溶,微溶于水。燃烧时的火焰光亮而带黑烟。易燃。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 3800mG/kG。有致癌可能性。密度比水小。

苯酚的性质

(苏教版)有机化学选修专题四第二单元:醇酚 《苯酚的性质和应用》教学设计 片断教学:探究苯酚的取代反应\显色反应 漳州市第八中学张梅钦 【教学内容分析】 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苯、甲苯、乙醇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类比法推测苯酚的性质,生动的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获取了对苯酚性质的感性认识,同时对有机物中官能团的相互影响有了深刻的理解,类比推测与实验探究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实验能力、观察分析、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苯酚的性质不仅体现在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上,而且体现在羟基对苯环的活化上。在全面探究其性质的基础上,将其性质与乙醇的性质、苯的性质进行对比,能有力地说明有机化合物所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并不是其分子内各个官能团特性的简单加和,而是这些官能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综合效应。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地利用这种对比方式,明确有机物分子中各官能团的相互影响,引导学生从更高层次理解有机分子的结构。要试图让学生从这种性质对比、结构对比中领悟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想。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教材中已熟悉了乙醇、苯和甲苯的性质,对羟基和苯基以及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已具备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应用无机中酸的性质、导电性实验来设计实验以探究有机物的性质这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特点和苯酚的化学性质;感悟有机物的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苯酚的性质的探索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综合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领悟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口腔材料学考题整理

总论 10、常用的口气材料分类方法包括、、、。 1、口腔材料按性质可分()、()和()三类。 物理 1、表征物体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物理量是。 2、彩色的三个特征包括、、。 2、尺寸变化 3、线[膨]胀系数 4、热导率 7、润湿性 8、接触角 2、流电性:在口腔环境中异种金属修复体相接触时,由于不同金属之间的电位不同,所产生的电位差,导致电流产生,称为流电性。 2、表面张力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液体表面的分子总是受到液体内部分子的引力而有减少表面积的趋势,因而在液体表面的切线方向上产生一缩小表面的力,把沿液体表面作用在单位长度上的力叫做~ 机械 3、挠度是物体承受其内的应力所发生弯曲形变。 5、材料的刚性用来表示。 6、延伸率是材料的标志,表示材料的能力。 11、材料在不同外力作用下可产生四种变形:、、、。 1、应力 2、比例极限 3、极限强度 7、弹性极限 10、弹性模量 44、屈服强度 46、断裂强度 47、回弹性 48、韧性 9、冲击韧性 10、硬度

2、疲劳:是指材料在循环应力作用下发生的破坏。 3、蠕变(creep)指在恒应力作用下,塑性应变随时间不断增加的现象。该应力常远远小于屈服应力 4、温度应力又称为热应力,指由温度变化产生的应力。热应力长期作用,可使充填体出现疲劳损伤,甚至出现裂纹 1、挠度、挠曲强度、冲击强度的物理意义各表示什么? 2、口腔材料的蠕变现象有何临床意义? 化学 4、腐蚀的形态可分为()和()两种。 29、腐蚀 10、电化学腐蚀 1、老化:是指材料在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物理化学性质和机械性能变坏的现象. 3、电化学腐蚀:是金属与电解质溶液相接触,形成原电池而发生的腐蚀损坏现象。 生物 5、生物安全性是指材料制品具有临床前安全使用的性质。口腔材料是应用于人体的,与人体组织相接触,因此材料对人体应无毒性、无刺激、无致癌性和致畸变等作用 3、口腔材料的生物性能包括哪些内容? 1、简述口腔材料生物学评价试验的主要步骤。(10分) 5、渗润 1,1ISO/TC106-Dentistry 4、你认为现有的哪些口腔材料产品有何性能和临床应用中的不足?你有何改进设想?(8分) 高分子 11、自由基 12、高分子化学(polymer chemistry)

磷酸锌,三聚磷酸铝的指标及用途(带产品图片)

磷酸锌规格指标及用途 作者:石家庄市鑫盛化工有限公司 化学名称:磷酸锌别名:磷锌白 分子式:Zn 3(PO 4 ) 2 ·2H 2 O CAS号:7779-90-0 物理性质:无毒、无味、白色粉末、难溶于水,溶于硝酸和盐酸。 用途:磷酸锌是一种白色无毒的防锈颜料,是防锈腐蚀效果优异的新一代无毒性、无公害的防锈颜料,它能够有效的替代含有重金属铅、铬的传统防锈颜料,是使用效果理想的新品种。它主要用于各种基漆的涂料,以及各种耐水、耐酸、耐候、耐腐蚀的涂料,如:酚醛漆、环氧漆、丙烯酸漆、厚浆漆以及水性溶性树脂漆,广泛用于船舶、汽车、工业机械、轻金属、家用电器及食品用金属容器等方面的防锈漆。 包装储藏:本产品用编织袋或复合牛皮纸袋加内衬,每袋净重25千克。此产品应避免破损、受潮、污染和与酸接触。 技术参数: 检验项目普通级超细级含锌50.5% 高纯度低重金属白度% 80-90 80-90 80-90 88-93 ≥95 含锌量% ≥45 ≥45 50.5-52 ≥45 ≥45 磷酸根% 20-3020-3020-3040-46 43-47 水份% ≤1.5≤1.5≤1.5≤1.5≤1.5吸油量% 25-35 25-35 25-35 25-35 25-35 PH值6-7 6-7 6-7 5-7 5-7 细度目32510003255001000水溶物% ≤1≤1≤1≤1≤1铅ppm ≤50镉ppm ≤50砷ppm ≤50汞ppm ≤1铬ppm ≤50执行标准鑫盛企业标准鑫盛企业标准鑫盛企业标准国标国标

三聚磷酸铝规格指标及用途 化学名称:三聚磷酸铝改性三聚磷酸铝三聚磷酸二氢铝 分子式:AlH2P3O10·2H2O CAS号:13939-25-8 物理性质:无毒、无味、白色粉末、难溶于水,溶于硝酸和盐酸。 用途:三聚磷酸铝系列广泛用于各种底漆以及底面合一的涂料中,与清漆亲合性良好,可与各种颜料、填料配合使用,也可与各种防锈颜料合用,可制备各种高性能防腐蚀涂料。适用于酚醛树脂、醇酸树脂、环氧树脂、环氧聚脂以及丙烯酸树脂等溶济型涂料以及各种水深性树脂涂料(如:高适应性水性环氧酯浸涂漆等);还可应用与厚浆型涂料、粉末涂料、有机钛防腐蚀涂料、带锈涂料和沥青漆、富锌底漆、防火涂料、耐热涂料等。 三聚磷酸铝多用于油性漆,改性三聚磷酸铝多用于水性漆,而三聚磷酸二氢铝是纯品,不但可用于油性水性漆中,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包装储藏:本产品用编织袋或复合牛皮纸袋加内衬,每袋净重25千克。此产品应避免破损、受潮、污染和与酸接触。 产品图片:

高中化学论文:以“酚的性质和应用”的教学为例

探究中的比较:实践与反思 ——以“酚的性质和应用”的教学为例 摘 要:认识事物从比较开始,比较也是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针对学生在使用比较方法时存在着“易学难精”的现状,在化学教学中挖掘比较方法的内涵,尝试从表层的现象比较到深层的本质比较、从质的比较到量的比较的实践,反思比较方法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比较;科学方法;化学教学 1 比较方法的一般认识 要区分就要比较,有比较才能鉴别,认识事物是从区分开始的。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选购商品如此,学习同样如此。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乌申斯基)比较是确定对象之间异同的一种逻辑方法,它既可以揭示事物的运动及其发展的规律,又可以对事物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还可以鉴别理论同实践是否相符。可见,比较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最为常见而又极为重要的科学方法之一,正因为比较的基础性,经常被师生误以为是“方法简单、自然就会”,认识上的误解导致比较在实际的教学中的成为实践的盲点。事物之间的异同,有现象上的,也有本质上的。现象上的异同,甚至连小孩也容易识别,这就很容易导致比较方法在现实中成为“易学难精”的科学方法。化学学习不应该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比较,而应深入到本质中去比较,着重抓住事物的本质异同进行比较。所谓“异中之同”是指表面上差异极大的事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同中之异”则是指表面上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有本质上的差异。可见,抓住本质进行比较,对于科学地认识物质及其性质是至关重要的。 化学教学中应聚焦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发展,其实践的切入点在于通过探究学习化学知识,训练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形成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笔者认为,通过探究的过程,学习化学知识,训练科学思维和方法,形成科学观念,正是化学教学的精神实质所在。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主渠道,在化学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地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发展学生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这些无疑都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提高科学素养。 2 比较方法的教学实践 基于对比较这一科学方法的认识,笔者尝试了“酚的性质和应用”的教学实践,让学生经历从结构的比较到性质的猜想,从现象的比较到本质的认识,从而认识物质中存在的固有特征和客观规律。 2.1 比较中导出酚的概念 “酚的性质与应用”的学习是由近期名噪一时的塑化剂——双酚A 引入的,通过比较双酚A 与苯甲醇(图1)的官能团发现,两者的共同点是均含—OH ,但不同之处在于—OH 连接的位置不同。由此得到:酚——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醇——饱和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 后形成的化合物。为了巩固新形成的概念,设置了一道课堂练习:下列物质属于酚类的有( ) CH 3 | —C — | CH 3 —OH HO — 双酚A —CH 2—OH 苯甲醇 图1 酚与醇的对比

磷酸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名称: 磷酸锌按照GB/T 16483、GB/T 17519 编制修订日期: 最初编制日期: 版本: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 磷酸锌 化学品英文名: Zinc phosphate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传真: 联系电话: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 For industry use only.。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无资料 GHS危险性类别: 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类别 1 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险类别 1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 警告 危险性说明: H41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 ?P391 收集溢出物。 ?安全储存: ?无 ?废弃处置:

?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 无资料 健康危害: 无资料 环境危害: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4部分急救措施 急救: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晴接触: 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立即就医。 食入: 漱口,禁止催吐。立即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 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咨询医生。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 无资料。 第5部分消防措施 灭火剂: 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 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直流水可能导致可燃性液体的飞溅,使火势扩散。 特别危险性: 无资料。 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 消防人员须佩戴携气式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发出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隔离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收容和处理消防水,防止污染环境。 第6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携气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消除所有点火源。

第十五章 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研究方法答案法答案

第十五章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研究方法答案 一.选择题 1-7 ③③②④①④ 二.判断题 1-4是否否否 5-9 是是是是是 三.名词解释 cot:是DNA复性的动力学常数,数值上等于单链DNA初始浓度Co和复性完成一1. 1 2 半所需时间的乘积,其大小代表DNA顺序的复杂程度。 2 增色效应:由于DNA变性引起的光吸收增加称增色效应,也就是变性后DNA 溶液的紫外吸收作用增强的效应。 四.问答题 1、RNA比DNA更不稳定,为什么? RNA的磷酸酯键易被碱水解,因为RNA的核糖上有2 ’-OH,在碱作用下形成磷酸三酯,磷酸三酯极不稳定,随即水解产生核苷2’,3’-环磷酸酯。该环磷酸酯继续水解产生2’-核苷酸和3’-核苷酸。DNA的脱氧核糖没有2 ’-OH,不能形成碱水解的中间产物,故对碱有一定抗性。 2、何谓变性?是否所有能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都能引起核酸变性,或者引起核酸变性的因素都能引起蛋白质变性? 变性作用是指核酸双螺旋结构被破坏,双链解开,从而核酸的天然构象和性质发生改变,但共价键并未断裂。 3、何谓Southern杂交?何谓Northern杂交?它们的原理和用途是什么? Southern杂交是将凝胶电泳分开的DNA限制片段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进行杂交。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检测的DNA样品固定在固相载体上,与标记的核酸探针进行杂交,在与探针有同源序列的固相DNA的位置上显示出杂交信号。该项技术广泛被应用在遗传病检测、DNA 指纹分析和PCR产物判断等研究中。 Northern杂交将变性的RNA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通过分子杂交以检测特异的RNA。原理:在变性条件下将待检的RNA样品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继而按照同Southern Blot相同的原理进行转膜和用探针进行杂交检测。用途:检测样品中是否含有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及其含量。 4、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核酸研究有何用途? 分离DNA分子大小从上百kb到数百bp, 凝胶电泳后可以用嵌合荧光染料显色,凝胶电泳后核酸样品可用多种方法自凝胶上回收。 5、为制备变性胶,常在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中添加什么变性剂?它们有何用途。 为制备变性胶,常在琼脂糖凝胶中添加氢氧化甲基汞或甲醛,RNA在变性凝胶中电泳时,相对分子质量的对数才与迁移率成反比。 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添加8mol/L尿素或98%甲酰胺,DNA和RNA的二级结构已被破

《酚的性质和应用》

专题四第二单元醇酚 第2课时酚的性质和应用 【学习目标】 1. 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 掌握苯酚的结构和苯酚的酸性、与溴的反应等重要化学性质 【知识回顾】 1. 乙醇的化学性质 2. 醇类发生消去反应和催化氧化的规律 【学习过程】 一、苯酚 1. 苯酚的结构: 分子式结构简式官能团 2. 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⑴弱酸性: 思考:苯酚的弱酸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证明苯酚的酸性比碳酸的弱? ⑵取代反应 现象 ⑶显色反应:现象

思考:检验苯酚的方法 ⑷氧化反应: 4. 苯酚的用途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苯与苯酚都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B )分子组成相差一个—CH 2—原子团,因而它们互为同系 物。 C .在苯酚溶液中,滴入几滴FeCl 3溶液,溶液立即呈紫色。 D .苯酚分子中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上5个氢原子都容易取代。 2.白藜芦醇HO CH=CH —广泛存在于食物中,它可能具有抗癌性,与1mol 该化合物起反应的Br 2和H 2的最大用量是( ) A .1mol ,1mol B .3.5mol ,7mol C .3.5mol ,6mol D .6mol ,7mol 3.使用一种试剂即可将酒精、苯酚溶液、己烯、甲苯4种无色液体区分开来,这种试剂是( ) A .FeCl 3溶液 B .溴水 C .KMnO 4溶液 D .金属钠 4.丁香油酚的结构简式为 它的结构简式可推测它不可能有的化学性质是 A .即可燃烧,也可使酸性KMnO 4的溶液褪色 B .可与NaHCO 3溶液反应放出CO 2气体 C .可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D .可与溴水反应 5.为了把制得的苯酚从溴苯中分离出来;正确操作为 A .把混合物加热到70℃以上,用分液漏斗分液 B .加烧碱溶液振荡后分液,再向上层液体中加盐酸后分液 C .加烧碱溶液振荡后分液,再向上层液体中加食盐后分液 D .向混合物中加乙醇,充分振荡后分液 3 2CH=CH 2 2OH

涂料附着力基本原理

一、附着力理论和机理 当两物体被放在一起达到紧密的界面分子接触,以至生成新的界面层,就生成了附着力。附着力是一种复杂的现象,涉及到“界面”的物理效应和化学反应。因为通常每一可观察到的表面都与好几层物理或化学吸附的分子有关,真实的界面数目并不确切知道,问题是在两表面的何处划界及附着真正发生在哪里。 当涂料施工于底材上,并在干燥和固化的过程中附着力就生成了。这些力的大小取决于表面和粘结料(树脂、聚合物、基料)的性质。广义上这些力可分为二类:主价力和次价力(表1)。化学键即为主价力,具有比次价力高得多的附着力,次价力基于以氢键为代表的弱得多的物理作用力。这些作用力在具有极性基团(如羧基)的底材上更常见,而在非极性表面如聚乙烯上则较少。 表1:键的强度和键能强度类型能量(千卡/摩尔) 实例 共价键主价力15~170 绝大多数有机物 氢键次价力<12 水 色散力次价力<10 绝大多数分子 偶极力次价力<5 极性有机物 诱导力次价力<0.5 非极性有机物 涂料附着的确切机理人们尚未完全了解。不过,使两个物体连接到一起的力可能由于底材和涂料通过涂料扩散生成机械连接、静电吸引或化学键合。根据底材表面和所用涂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附着可采取上述机理的一种或几种。一些提出的理论讨论如下: 1、机械连接理论 这种涂层作用机制适用于当涂料施工于含有孔、洞、裂隙或空穴的底材上时,涂料能够渗透进去。在这种情况下,涂料的作用很象木材拼合时的钉子,起机械锚定作用。当底材有凹槽并填满固化的涂料时,由于机械作用,去掉涂层更加困难,这与把两块榫结的木块拼在一起类似。对各种表面的仪器分析和绘图(外形图)表明,涂料确实可渗透到复杂“隧道”形状的凹槽或裂纹中,在固化硬化时,可提供机械附着。各种涂料对老的或已风化的涂层的附着,以及对喷砂底材的附着就属于这种机理。磷酸锌或铁与涂料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因而能提高附着和耐蚀性。 表面的粗糙程度影响涂料和底材的界面面积。因为去除涂层所需的力与几何面积有关,而使涂层附着于底材上的力与实际的界面接触面积有关。随着表面积增大,去除涂层的困难增加,这通常可通过机械打磨方法提供粗糙表面来实现。(截面的几何面积和实际的界面面积的比较见图3)。实际的界面接触面积一般比几何面积大好几倍。通过喷砂使表面积增加,结果附着力增加,见图4。显然由于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附着并不按相同比例增加,不过通常可见到显着的增加。 只有当涂料完全渗透到不规则表面处,提高表面粗糙度才有利,若不能完全渗入,则涂料与表面的接触会比相应的几何面积还小,并且在涂料和底材间留有空隙,空隙中驻留的气泡会导致水汽的聚积,最终导致附着力的损失。 经常通过对已固化的涂层进行磨砂处理,可改进层间附着力(特别是在汽车涂料中),特别是在底色漆/清漆体系中,要求清漆平滑、光亮且表面能低,因此第二层清漆的附着有一定的困难。这一问题当涂料在比原定温度高得多的温度下固化或烘烤时间延长时变得更为严重,这两种情况下,对该表面进行轻度打磨表明,附着力可显着提高。虽然表面粗糙化能提高附着力,但必须注意避免深而尖的形状,由于粗糙化生成的尖峰会导致透影(看到底材),在某些情况下并不希望这样;而且,深而尖的隆起会形成不均一的涂层,从而生成应力集中点,附着力降低,从而耐久性下降。 只要涂膜稍具流动性,涂膜收缩,厚度不均匀以及三维尺寸的变化就很少会生成不可释放应力,但随着粘度和涂层刚性的增加以及对底材的附着力逐渐形成会生成大量的应力,并残留于干漆膜中。显然在固定施工参数(湿膜和干膜厚度)时,凸起部分的涂层厚度比凹陷处小,导致物理性质不同。这种不均一涂层具有很高的内部应力,在投入应用时,会进一步受到修补漆溶剂的侵蚀或老化的影响,偶而会超过涂膜的应力承受能力,导致裂纹、剥落或其他涂膜完整性的降低。 电镀金属对聚乙烯和ABS塑料的附着力证明是来源于机械连接。金属电镀工艺包括首先对塑料表面处理,

磷化表调剂的实践与理论探讨

磷化表调剂的实践与理论探讨 摘要: 介绍了多种磷化表调剂的应用及效果,用类质同晶理论为磷化表调剂充实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表面调整;磷化表调剂;类质同晶论。 1.什么是表面调整 “表面调整”简称表调,顾名思义可以理解为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来改变物质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一种手段、从而达到改善物质表面在某种场合下具有最佳的特定功能。 2.磷化前金属可用的表面调整的方法 磷化膜的重量、晶体大小和形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属表面的清理和处理,这类清理和处理可以分为三类: (1)机械作用处理:如擦拭,刷涂,研磨,喷砂,喷丸。这是宏观较为广义的表面调整。图一显示了喷砂,未喷砂的钢板上生成的磷酸盐膜,经喷砂的钢板上,磷化膜细得多。 a b 图一钢板上的磷酸盐膜;a 表面未经喷砂(200倍), b表面喷砂(500倍)刷涂、研磨、喷砂,喷丸可以看成是“擦拭”的强化作业.由于擦拭的深度不同,得到磷化膜的结晶和大小也有所区别.比不擦拭的效果好得多. 所谓“擦拭”效应是众所周知的.用布擦拭钢材表面或用钢絲球轻擦都能使磷化膜质量得到改善,结晶更加细密,均匀.这种方法劳动强度很大,但在实际生产中仍得到广泛地采用,例如,国内不少汽车驾驶室磷化前,均用浸透预脱脂剂的布巾在内外表面上擦拭,使得清洗磷化效果有大幅提高。 图二显示了经溶剂和碱液除油后的磷化膜晶相照片。 a b c a溶剂擦洗 b碱液清洗,PH=13 c碱液清洗,钢板上磷酸锰膜图二. 显示了经溶剂和碱液除油后的磷化膜晶像照片 (2) 化学侵蚀作用 化学侵蚀作用一般指金属的酸洗,除去金属表面附着的氧化皮和锈蚀产物,

以利于磷化。不加缓蚀剂的酸洗处理后,钢材磷化膜的结晶会变粗. 这是因为酸对金属的侵蚀和亚铁盐附着的结果。 (3) 化学物质的物理化学吸附作用 这些物质主要是-些磷酸盐、磷酸复盐、磷酸盐和钛酸的混合物、结晶晶像合适的铜盐、镍盐、锑盐、铋盐。 金属经强碱溶液处理后,通常会使磷化膜的晶体变粗,而弱碱性溶液則具有微弱地改善功能,实用中的表调预浸液主要是含有磷酸盐的钛酸胶体弱碱液。 磷酸盐、磷酸复盐則是采用形成磷化膜成份的磷酸盐:如磷叶石 ([Zn 2Fe(PO) 4 ·4H 2 O]、磷锌矿[Zn 3 (PO 4 ) 2 ·4H 2 O]、磷鈣锌矿[Zn 2 Ca(PO 4 ) 2 ·2H 2 O]、 锰红磷锰矿[Mn 5(H 2 PO 4 ) 4 ·4H 2 O]等。 其它晶形合适的盐类:硫酸铜、硫酸镍、氯化锑、磷酸铋等。 第一类机械作用,由于规范性差,只有理论上的意义。本文下面对(2),(3)类表调物质做详细论述。 3.适用的表调剂、表调作用和使用概况 (1)草酸 草酸,又称乙二酸,分子式为C 2H 2 O 4 ·2H 2 O,单斜状晶体。 1) 在某种场合下,草酸作为磷化前的表调剂是有特殊效果的,尤其是对酸洗后的钢材,因为钢材在酸洗过程中,经过酸洗、水洗、中和、防锈,钢材表面不可避免地附着亚铁化合物,原因是: ⅰ酸洗液超标使用,其中亜铁浓度过高; ⅱ酸洗钢材,工序之间输送速度太慢,造成酸洗残液在钢材上干涸。 2) 草酸作为钢材磷化前的表调作用有三; ⅰ利用草酸自身的酸性将钢材表面上不溶的亚铁、铁化合物溶解成草酸亚铁,该化合物在水中溶解度0.022(冷水)PKsp=6.681(25℃),氢氧化亚铁溶解度0.00067(冷水)PKsp=15.32(18℃),氢氧化铁PKsp=37.42(18℃),所以钢材酸洗后残留在表面的亚铁. 铁化合物绝大部分可以除去,从而改善了表面状态; ⅱ少量草酸亚铁溶液残留在钢材表面上,分布均匀而细密,形同磷化过程的结晶核存在,有利于磷化膜组份磷酸锌在晶核上生长,由于晶核较多,磷化膜结晶只会致密地生成,而不会过分地长大。 ⅲ草酸亚铁和磷化膜上磷酸锌均是正交晶系的结晶体,具结皛亲和力。 图三显示了酸洗后磷化膜和酸洗后用草酸溶液表调后的磷化膜电镜照片。 图三 a酸洗后磷化的磷化膜 b酸洗,草酸处理后得到的磷化膜 3)用于表调的草酸溶液施工工艺如下: 浓度:5-10克/升;温度:室温;时间:2-3分;施工方法:喷、浸均可; 处理液中亚铁浓度:≤5克/升。 4)草酸表调剂的检测可分为两部分

苯酚的性质和应用教学设计(2013)

苯酚的分离提纯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苯酚的性质在分离提纯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认识苯酚的酸性和特殊物理性质的基础上,通过讨论、设计、交流苯酚与苯等物质的分离提纯方案,加深苯酚的性质运用 情感态度:通过体验苯酚污水的处理,感受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体会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意识。 教学重点:苯酚与苯、乙醇等物质的分离 教学难点:苯酚混合物的分离在苯酚污水的处理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启发、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温故知新 [课前复习] 快速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苯酚中加NaOH溶液:。 2、苯酚钠溶液中加稀盐酸:。 3、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实践活动]观察体验-对苯酚物理性质的再认识 课下观察: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苯酚晶体,然后加入少量蒸馏水,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资料卡片] 苯酚的浑浊液静置后,没有晶体析出,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苯酚的熔点很低(常压下为43℃),含水的苯酚熔点更低,当苯酚含10%以上水时,在常温下则呈液态。所以,我们实验中得到的浑浊液,实际上是液态苯酚和苯酚水溶液的混合液。由于温度低于70℃,因此液态苯酚与水不能完全互溶而呈浑浊状。又因为在这种浑浊状的混合液中没有固态苯酚小颗粒,所以久置后也不会有晶体析出,而是呈油状液。 [小结]:苯酚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未溶的苯酚在水中易呈态,密度比水。 水溶液中生成的苯酚浑浊往往是液。分离未溶解的苯酚与水溶液的操作方法是。

第二环节:运用苯酚性质进行实验设计 实验探究:分离、提纯苯酚 (1)实验室如何将苯和苯酚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写出试剂和简要操作,下同) (2)如何提取苯酚稀溶液中的苯酚? (3)苯酚不易溶于水,但极易溶于酒精。如何分离苯酚与乙醇? 第三环节:学与用:工业废水除苯酚-苯酚(酚类)的性质应用 酚类化合物是一种原型质毒物,对一切生活个体都有毒杀作用。能使蛋白质凝固,所以有强烈 的杀菌作用。含酚废水不仅对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也对动植物产生危害。含酚废水排入水体 或用于灌溉均需经过治理处理,使之符合达到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某含苯酚的工业废水处理的 参考方案如下: 设备①设备②设备③设备④设备⑤废水苯酚苯 A B NaOH 水溶液CaO CO 2苯 苯酚水 回答下列问题: (1)设备①进行的是操作 (填写操作名称),实验室这一步操作所用的仪器 是 ; (2)由设备②进入设备③的物质A 有 ,由设备③进入设备④的物质B 是 ; (3)在设备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在设备④中,物质B 的水溶液和CaO 反应,产物是 、 和水,可通过操作 (填写操作名称)分离产物; (5)上图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 6H 6、CaO 、 、 。 第四环节:总结 第五环节:练习反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