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答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答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答案

学前儿童美术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空间。

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形体、结构和色彩。

3、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福禄倍尔、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杜威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福禄倍尔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4、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5、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写实期。

6、里德生平著作等身,最重要的著作是《通过艺术的教育》。

7、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四种水平。

8、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

9、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10、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欣赏、绘画和手工三大方面。

11、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分步练习与整体练习。

12、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知觉、体验与

反思、表达这样一个流程。

13、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教师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14、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原理和步骤,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15、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的测量和评价,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状况、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和活动效果的评价。也就是说,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

16、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为过程的评价应注意根据三种不同的角度来把握,它们是将幼儿当前的学习与幼儿自己过去的学习相比较、将某一幼儿的美术学习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将幼儿的学习

与理想中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使教师能清

楚地把握到幼儿在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中的位置,同时制订今

后发展的目标。

17、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纯度。

18、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在七种基本

色相中,最亮的色彩是黄色。

二、选择题:(每题2分)

1、美术也称 C 、 D 或 F 。

A、形体艺术

B、影像艺术

C、造型艺术

D、视觉艺术

E、民间艺术

F、空间艺术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 C 、 D 和 F 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A 素描、

B 设计、

C 绘画、

D 手工、

E 色彩、

F 欣赏

3、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

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 A :

A.弗兰兹·西泽克B.福禄倍尔C.皮亚杰D.冈

仓觉

4、1923年幼儿教育家 B 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

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B.陶行知C.陈鹤琴D.蔡元

5、《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 B 。

A.加登纳B.艾修勒和哈特薇克C.里德D.阿

恩海姆

6、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

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 A

三个阶段。

A.“涂鸦”期、“象征”期和“概念画”期

B.“概念画”期、“象征”期和“涂鸦”期

C.“象征”期、“涂鸦”期和“概念画”期

7、 A 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

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A.遮挡式B.零乱式C.并列式D.多层并列

8、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 A 。

A、对话

B、讲述

C、临摹

9、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有写生画、 C 、命

题画、意愿画。

A、素描

B、设计

C、临摹

10、命题画可分为 A 和 D 。

A.物体画B.写生画C.情节画D.临摹画

11、幼儿审美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

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 B 。

A、完形性

B、主动性

C、情感性

12、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一点?( B、D )

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B、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

C、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

D、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三、简答题:(每题10分)

1、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这种价值取向将美术本身及其功能视为首要的东西。幼儿阶段是实现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它为这种价值的完全实现打下了基础。而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则着眼教育,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艺术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按其本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

2、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随着信息化的迅速普及,美术教学媒体也越来越多样化,视觉的参照物也更丰富多彩。如: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影视图像等。还有社会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的延伸和补充,除幼儿园、家庭以外的社会机构和场所所提供的早期儿童美术教育形式如,由国家和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美术训练班、儿童美术技能大赛等,以及美术馆、博物馆、电视、电影、期刊、画报等都能作为美术教育的特殊媒体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发展个性。并且可以自然的与艺术环境融为一体,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艺术、了解艺术并爱上艺术。

3、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什么?

儿童画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是依葫芦画瓢的,而是对原物作了大幅度改造之后的形象,因而看上去极为简约。这种现象不能完全归结为儿童的智力或绘画能力的水平较低,而是归之于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简化倾向,即那种把外物形态改造为完美简洁的(或好的)图形的倾向。正是在这种倾向的支配下,儿童画大都是二维的;大都是较规则的圆形和椭圆形。这种倾向似乎毫不顾及原形,只以简洁为准。

4、简述陈鹤琴先生的“刺激—反应”说。

陈鹤琴先生认为,“小孩子喜欢画图,并不是内心有一种天赋的冲动,而是受了外界事物的刺激,在他脑子里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于是他借画图表达出来。”陈鹤琴先生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正确的。因为,心理是人脑对外部事物的反映,没有外部事物的刺激,就不会有心理活动的内容。外部事物的刺激是儿童绘画的本源。

5、阿恩海姆是如何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

阿恩海姆从他的“知觉分化”理论出发,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理由:早期儿童由于知觉尚未分化,其绘画样式十分简化。随着儿童的成长,其知觉能力不断分化,绘画样式也越趋复杂。在早期阶段,儿童用圆表现的不只是人的头部,而往往是整个人体。随着儿童的成长,会根据成人的要求指出人体的一些部位和器官,但是,儿童绘画的样式仍服从于其知觉分化的水平,用圆和最简单的图形表现人体的各个部位。

6、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什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最概括的陈述,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其他层次目标的依据和基础:

(1)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

(2)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

(3)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

7、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①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

②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

③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8、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有哪几个方面?

①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手的控制能力;

②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与运用;

③对外界信息的掌握及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认识与使用。

四、论述题:(每题30分)

1、谈谈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赋予儿童自发的美术游戏以极大的教育价值,使儿童能在这种具有明显的审美特征的游戏活动中愉悦自己,满足自己,表现自己,使幼儿人格的“种子”通过美术游戏这一自然生长的土壤得以发芽,为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学前儿童所具有的先天的艺术潜质,可以在适当的教育的激发和影响下得到很好的发展。而学前阶段是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关键时期。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及其创作过程充分表现了他们的创造力。而教师对这种创造性的美术作品的赞赏和鼓励必然会使儿童对美术创作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更进一步地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儿童在视觉形象的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领悟审美思想和审美形态,从而逐步完善自己的审美心理结构,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作为学前教育“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的载体,也就是说,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在发展独特性的同时,也发展个体的社会意识。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使幼儿能从美术的角度,为在情感

和思想上有资格介入人类心灵交流的系统提供必要的准备。

(以上是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意义的基本框架,论述时还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举例阐述)

2、美国及日本当代儿童美术教育有何倾向?

美国:对于美国当代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和教育举措,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可说是一个集大成的文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他们学会用各种工具、过程和媒体进行工作。他们学会在视觉天地的探究中协调他们的双手和头脑。他们学会选择,以强化观念的交流。他们的自然好奇心得以促进,并习得意志力和持恒心的价值。”

日本:在当代,日本教育界认为,幼儿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活动,应把培养儿童的个性和创造性放在首位,因此在美术教育中要特别避免教师固守自己的审美趣味和一定的形式语言,而造成儿童单一表现的情况。美术教育赋予幼儿自我表现以很高的价值,在美术教育中,透过艺术的教育,结合造型基础教学。这两者的统合,可能是日本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正在探索的路线。

3、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影响?

智能的定义:智能是一种处理讯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在某种文化背景之下,会被激活以解决问题或是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加德纳提出以下八种智能: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和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博物学家智能。

艺术的三大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而他认为情感在人的智能方面起着主要作用,这三种智能与艺术活动有直接的联系。此外在造型艺术中空间智能也是一种重要的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虽然认为每一种智能都是独立存在的,但同时也认为人类个体在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时,往往运用组合在一起的几种智能来完成,因此各自独立的智能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对学校教育改革进行整合,确立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质量观、注重个性和发展的评价观、智能培养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观和尊重学生智能结构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从而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实践多元智能理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4、你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绘画活动中的临摹画?

该题有较大的自由度,可围绕学前儿童美术的教学目标、幼儿不同年龄段的特点等简述自己的观点,但需有必要的理论上的支撑。

5、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注意哪几个层次?

⑴感觉的层次。教师以开放的态度,利用艺术作品本身的感染力激发儿童的探究欲望,要求他们用自己直接的感觉、知觉与美感意识去接触作品。这时教师要避免用自己预定的期望去影响儿童。

⑵智慧的层次。艺术活动有赖于智慧的运用,而艺术认知层面的活动是需要学习的。在儿童观看欣赏以后,引导儿童从主题、形式、象征、材料、构图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并作扼要的陈述,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了解画面的形式及其内涵。

⑶表现的层次。要求儿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对审美要素进行分析、描述和谈论。教师可以着重分析作品中视觉元素的特色,作者是如何安排或组织,以达到创作的预期效果的。教师和儿童在共同的交流中,用隐喻、暗示和解释等巧妙地呈现艺术品的内涵与意境。并将所知觉的作品结构加以必要的说明、解释和评价。

⑷创造性层次。教师和儿童共同发掘所欣赏的艺术品的潜在美感价值,扩展其新奇性、原创性,并鼓励幼儿在作品的潜移默化中创作自己的作品。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13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辅导课件知识点整理 教材特征: 以某种或数种理论作为其设计思想的基础,并以此处理和协调教育活动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各种关系,使之成为一个协调的总体。 探讨在通过实施过程,发挥整体的功能,以达到预期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来实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复习提纲 第一章美术与儿童美术 第二章儿童美术的发展 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与发展 第四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的论 第五章托幼机构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第一章美术与儿童美术 学习目标: ●儿童美术与成人美术的区别; ●当代儿童美术,最具有代表性的几种理论: (1) 阿恩海姆的视知觉和视觉思维的理论, (2) 里德的艺术与教育完全交互融合的理论, (3) 罗恩菲尔德的儿童美术发展阶段的理论; 学习重点: 了解美术与儿童美术各自的本质,理解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和区别,学习关于儿童美术的几种主要理论,能对这些理论的长处与不足作出简单的评析。 美术: 美术也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如绘画用颜料、纸、布、绢;雕塑用木、石、泥、铜等等),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线条、形体、色彩等等)所塑造的静态的、在一定范围内展现的视觉形象来完成作品,表达作者对客观世界具体事物的情感和美化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儿童美术 指的是3—6学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欣活动。 它反映了儿童对其周围世界的认识、情感、思想、愿望以及审美追求。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种类:(1)绘画(2)手工(3)美术欣赏 儿童美术与成人美术的区别 美术对于儿童和成人的意义不完全相同。 成人美术的意义:是人类视觉意象的升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表现的最高形式。儿童美术的意义:成年人对儿童美术的认识是儿童的成长过程。 德国人玛克斯?德索在《美学与艺术理论》中谈到:儿童时代里,-------对于成长中的儿

0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历年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40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过程是指(C.家长与子女双向互动的过程) A.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过程 B.家长与学前教育机构教育学前儿童的过程 C.家长与子女双向互动的过程 D.家长与社区教育机构教育学前儿童的过程 2.通过对家庭教育已有事实的考察,了解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现状,发现家庭教育及其指导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联系,从而认识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称为(C.经验总结) A.情报研究 B.调查研究 C.经验总结 D.行动研究 3.主干家庭是指(C.有两代人以上并且每一代都只有一对夫妇的家庭) A.以中年夫妇为主干,上养老下抚小的家庭 B.有两代人以上并且由最年长者主持的家庭 C.有两代人以上并且每一代都只有一对夫妇的家庭 D.三代同堂的家庭 4.下列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D.家庭教育没有特定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A.家庭教育是一种非正规的教育 B.家庭教育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教育 C.家庭教育没有一定的培养目标 D.家庭教育没有特定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5.通常情况下,家庭中对孩子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外部因素是(C.家庭精神环境) A.家庭经济条件 B.父母学历水平 C.家庭精神环境 D.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水平 6.“学习型社会”所强调的四种基本的学习是指(A.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A.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B.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C.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技能、学会生存 D.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独立生活、学会生存 7.对称职父母在文化修养方面的要求一般是指(C.有修养会学习) A.有较高的学历文凭 B.能写会算 C.有修养会学习 D.对文字的理解力较强 8.下列哪种描述体现了父辈而非祖辈对子女的教养方式?( A.感情多于理智)119 A.感情多于理智 B.限制多于引导 C.鼓励多于限制 D.包办多于训练 9.根据20世纪90年代上海市区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调查,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调查结果的一项是(D.从事 非脑力劳动的家长比从事脑力劳动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更高) A.从事脑力劳动的父母比从事非脑力劳动的父母更倾向于民主型的教育方式 B.从事非脑力劳动的家长比从事脑力劳动的家长更溺爱孩子 C.从事脑力劳动的家长比从事非脑力劳动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更高 D.从事非脑力劳动的家长比从事脑力劳动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更高 10.施艾弗从“接受——拒绝”、“限制——允许”二个向度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研究,得出保护和宽容的教养方式表现为( A.既接受又限制) P128 A.既接受又限制 B.既拒绝又限制 C.既允许又拒绝 D.既允许又接受 11.马丁与麦考伯依据“接纳——拒绝”和“要求与控制—宽容”两个向度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研究,得出冷漠型教养方式的父母给予孩子(A.最少的关爱与一定的允许或限制) A.最少的关爱与一定的允许或限制 B.很少的关爱与一定的限制 C.很少的关爱与很少的限制 D.最少的关爱与最大的限制 12.家长在将子女培养教育成人的过程中,是最重要的因素。(B.以身作则) A.教育知识 B.以身作则 C.教育能力 D.成功的范例 13.家长在预先设计好的情景中对所要评价的孩子的某种行为加以诱导,并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的方法,称为(B.情景测验法) A.行为测验法 B.情景测验法 C.戏剧测验法 D.模拟表演测验法 14.一项国际性的调查研究发现,世界各国儿童最喜欢玩的东西是“沙”,这主要是因为(D.沙最能满足孩子创造的需要) A.沙是最便宜的东西 B.沙是最容易得到的东西 C.沙是相对比较安全的自然物质 D.沙最能满足孩子创造的需要 15.一个3岁孩子走路时不小心撞到桌子角,痛得大哭起来,妈妈赶紧跑过去用力拍打桌子说:“桌子真坏!妈妈帮你打它!打打打!”孩子也学着妈妈的样打骂桌子。这是一种(B.错误归因的教育) A.不着边际的教育 B.错误归因的教育 C.满足情感需要的教育 D.解决问题的教育 16.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包括四个方面。(A.健康教育、认知教育、品德教育、审美教育)P191

最新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必考试卷和答案

2016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必考试卷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9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学科学的内在动机和原动力是 【 B 】1-12 A .受表扬 B .好奇心 C .学本领 D .活动身体 2 . A . 一岁左右 B . 一岁半 C .两岁以后 3 .儿童认为石头沉到水里是因为它"不勇敢” A .阶段性特点 4. 一般来说, 合于 【 A .小班 5. 一般来说, 2-58 A .小班 6. 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儿童科学教育目标时, .对儿童掌握的科学知识作量上的规定 .在目标中要求儿童获取周围环境中有关的科学知识 .不要求儿童获取有关的技术经验和技术知识 .不要求培养儿童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般来说,儿童开始用提问方式表露对世界的困惑是在 【C 】1-12 B .一岁半 C .两岁以后 D .三岁以后 ,说明了儿童学科学具有 【C 】1-15 B .整体性特点 C .自我中心的特点 D .年龄性特点 “了解周围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现象和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 ’这一目标适 D 】2-58 B .小班和中班 C .中班 D .大班 “学习使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 B .中班 C .大班 D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这一目标适合 【C 】 .中班和大班 正确的做法是 【B 】2-35 C D 7.关于儿童科学活动组织形式的看法,错误的是 A B C D 】3-84 .集体活动形式不能放弃而要加以完善 ?应以小组活动形式替代集体活动形式 ?要灵活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各种组织形式都不要相互排斥 &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可以结合科学教育的内容 B .可以借助美术的形式开展科学教育 C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渗透科学教育 D .在科学活动中可以渗透认识社会的教育 9.影响儿童科学探索的内部因素之一是 A .同伴交流 B .自然环境 【 C C .生活经验 10 .科学技术教育内容中不适合学前儿童的是 A . 了解灯的发展历史 B .制作不倒翁 C . 了解基因工程 D .学习用小剪刀、小锤子 1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是指 【D 3-85 3-74 .教师强化 C 】4-114 】4-92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和平电大《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美术的概念和种类。 (2)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 (3)绘画的年龄特点以及绘画中的特殊表现。 理解: (1)幼儿各年龄班美术教育的目标: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儿对美术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 (2)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常用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幼儿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2)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要素初步感受并喜爱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幼儿绘画中的特殊表现;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2)教学难点: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设计的常用方法;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的彼此联系,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三、教学方法: (1)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2)在美术绘画方法中主要运用“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见的教学手段,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 (3)学生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的讨论,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艺术的门类包括戏曲、舞蹈、音乐、美术,以及电影、电视广播等艺术。他们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各不相同。那么美术

在我们身边扮演什么角色?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 (1)美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几乎时时处处都有美术,它在社会 中应用广泛。例如:建筑、工商业、服装、居室设计等都离不开美术。 A:日用品(例茶杯、壶、炊具、餐具)的造型审美。B:机械制造 专业,机械零、部件图的绘制、识读,零、部件的设计不仅要符合标 准,实用,还应美观好看,(尤其是外部表面的零、部件)。C:交通 工具:汽车等色彩与外观审美。D:商品包装外观E:广告业的装饰 装潢。都需要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的审美修养。 (2)对审美水平的提高、性情的陶冶、情绪情感的引导、形象思 维的训练、感知能力的促进等多个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一)美术的概念。 作品展示与分析:教材插图:一幅是梵高的《向日葵》,一幅是西 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人投鸟一石子》。旨在向同学们展示美术的魅 力,使同学们对“美术”概念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1、先简单介绍画家的情况后,请学生自己说说看到了什么,有意 识地将有关颜色和线条等造型元素的探讨引入学生的视线,让他们说 说对画中一些颜色和线条的感受。 2、在你生活中都接触过哪些美术作品? 3、有人认为美术教育对幼儿可有可无。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 (1)启发学生了解画家运用的是一种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 (2)如:油画、壁画、浮雕、陶瓷玉石雕刻等等。 (3)幼儿美术教育和幼儿园其他学科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彼 此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例如,常识、语言等教学为美术提供了认识、 理解事物的基础,而美术活动所反映出的内容反过来又对其他学科起 着重复、巩固和提高的作用。美术是指作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 造出可视的、静止的、平面的或立体的形象,表现其对周围世界的认 识、感受、信仰、生活理想和美好追求。 (二) 美术的种类 美术主要包括: 1、绘画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绘画: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 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空间(平面或立体)”。 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形体、结构和色彩。 3、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福禄倍尔、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杜威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福禄倍尔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4、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5、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写实期。 6、里德生平著作等身,最重要的著作是《通过艺术的教育》。 7、国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四种水平。 8、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装WORD版本.

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 9、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10、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容一般可分为欣赏、绘画和手工三大方面。 11、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分步练习与整体练习。 12、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知觉、体验与反思、表达这样一个流程。 13、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教师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14、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原理和步骤,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15、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状况的测量和评价,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和活动效果的评价。也就是说,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 WORD版本.

新自考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新自考学前儿童家庭教 育试题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试题课程代码:00403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参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的对象主要是A1 A.学前儿童、学前儿童的家长、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指导者和组织指导者、对学前儿童家长进行指导的组织管理者 B.学前儿童、学前儿童的教师、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指导者和组织指导者、对学前儿童家长进行指导的组织管理者 C.学前儿童教师、学前儿童的家长、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指导者和组织指导者、对学前儿童家长进行指导的组织管理者 D.学前儿童教师、学前儿童的家长、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组织管理者、对学前儿童家长进行指导的指导者和组织指导者 2.通过了解家庭教育某一领域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把握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组织管理提供依据的研究方法是C5 A.调查研究 B.经验总结 C.情报研究 D.行动研究 3.调查研究作为一种研究过程,其基本研究步骤是C6 A.具体经验总结———一般经验总结———科学经验总结 B.界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场地———进入现场并维持关系———资料搜集与检核———资料分析与整理———撰写并提出研究报告 C.确定调查研究的课题———判断研究类型———提出调查研究方案———安排并实施调查方案———统计调查结果———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D.专题情报的收集———专题情报的分析与研究———形成情报研究的成果 4.家庭发展的四种形式,由低到高依次是B24-26 A.普那路亚家庭———血缘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 B.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 C.一夫一妻制家庭———对偶家庭———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 D.一夫一妻制家庭———血缘家庭———对偶家庭———普那路亚家庭 5.在家庭教育指导实验中,家长的教育素质、教育行为和儿童的身体、心理的变化是D10 A.有关变量 B.无关变量 C.实验变量 D.效果变量 6.以一个街道、一个乡或一个区为范围,将这个社区里的机关、企业、学校等组织起来,共同关心这个社会内的年轻一代的教育是C67 A.社会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区教育 D.学校教育 7.具体经验总结一般的组成内容是A9 A.家庭教育过程、家庭教育效果和教育体会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一、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 2.系统性原则 3.科学小制作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 6.科学 7.学前儿童教育活动 8.偶发性科学活动 9.观察法 10.科学教育 11.小实验 12.技术 13.行为核对 14.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 15.作品分析法 16.时代性要求 二、填空题

1.科学技术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功能,第一是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是生产力功能。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与编排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三种,(1)是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2)是采用单元式选编内容;(3)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 4.学前儿童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突出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观点:第一是强调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观;第二是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观;第三是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择科学教育材料的原则包括材料的生活性、材料的探索性、、材料的丰富性层次性等。 7.正式量具测量是指以通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物体进行测量。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了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家庭成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1) 关心学前儿童的探索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美术 1、谈谈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赋予儿童自发的美术游戏以极大的教育价值,使儿童能在这种具有明显的审美特征的游戏活动中愉悦自己,满足自己,表现自己,使幼儿人格的“种子”通过美术游戏这一自然生长的土壤得以发芽,为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学前儿童所具有的先天的艺术潜质,可以在适当的教育的激发和影响下得到很好的发展。而学前阶段是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关键时期。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及其创作过程充分表现了他们的创造力。而教师对这种创造性的美术作品的赞赏和鼓励必然会使儿童对美术创作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更进一步地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儿童在视觉形象的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领悟审美思想和审美形态,从而逐步完善自己的审美心理结构,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作为学前教育“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的载体,也就是说,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在发展独特性的同时,也发展个体的社会意识。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使幼儿能从美术的角度,为在情感和思想上有资格介入人类心灵交流的系统提供必要的准备。 (以上是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意义的基本框架,论述时还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举例阐述)2、教师引导儿童进行泥塑活动时应注意哪些 第一,教师自己要了解泥塑活动中所使用的粘泥、橡皮泥和面团的特性。 第二,彩塑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因而,在幼儿园大班时,教师可引导儿童对自己制作的泥塑作品进行着色描绘以美化作品。 第三,教师在评价儿童的泥塑作品时不应把重点放在追求作品的精确与细致上,而应注重儿童泥塑操作的过程及作品整体的稚拙感。 第四,妥善处理儿童的泥塑作品。 3、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描述阶段 所谓描述,是指陈述美术作品外在的可立即指称的视觉对象,而不涉及作品的含义及其价值的认定。如果作品是写实的,则要指出作品包含哪些形象,如作品中所包含的人物、动物、景物、物品等。如果作品是抽象的,则要指出主要的形状、色彩及其运动的趋向。为此,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来进行。 4、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要作哪些准备?又透过哪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要点描述: (1)深入了解儿童对欣赏的特殊态度、情感、信念和价值观,他们对美术表现形式的情感和理念。每个孩子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一定要以儿童能接受的程度作为课程教学的起点。 (2)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有较为广泛的艺术知识和技能,并能不断学习,富有挑战冒险的精神,为儿童提供丰富的美感经验,用富有创意的课题吸引儿童的兴趣。 (3)选择经典性的艺术作品,向儿童作系列的介绍,可以开拓儿童的视野,训练儿童艺术的敏感性。 5、如何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观察 ①选择可供学前儿童欣赏感知的对象。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要得多。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1阶段测试题教学内容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1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学期儿童家庭教育》第一章至第三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核心家庭主要由夫妻两人和其未婚孩子所组成的家庭。 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3、学前儿童创造力特点包括感知觉动作语言 和心理。 4、儿童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精神。 5、学前儿童家庭创造教育的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个别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宽松性原则、赞赏性原则与示范性原则。 6、童年期是学前儿童情商发展的关键期。 7、学前期是培养学前儿童情商发展的黄金期。 8、家长对儿童进行情商教育同时,既要涉及情感道德和情商技能,又要关联到自主意识和社会技能。 9、在学前儿童发展过程中,家长起着主导作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10、家庭的道德素养是影响孩子成长的精神因素。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家庭结构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 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或其他长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 3、《颜氏家训》《颜氏家训》是我国南北朝时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的传世代表作,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 4、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人体认识与保护知识教育、体育锻炼与健康、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教育、环境教育、营养教育、疾病与意外伤害的预防教育、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教育、性教育。 5、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目的 使幼儿在身心两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发展,为入小学做好准备,为将来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理想,有修养的新一代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幼儿对社会,对集体,对别人,对自己的正确态度,激发幼儿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对创造的强烈愿望,发展幼儿的情操,发展幼儿的美感的十分重要的.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月全国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国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4分) 1.下列关于技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技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B.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的问题 C.技术是对科学的总结 D.技术是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过程 2.在儿童学科学的诸要素中,儿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认识和情绪倾向是( )。 A.探索态度 B.探索对象 C.探索过程 D.探索结果 3.下列不属于教师科技素养内涵的是( )。 A.掌握丰富的科技知识 B.能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 C.能尊重儿童 D.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科学技术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儿童能说出“溶解”一词语,表明儿童已形成“溶解”概念 B.儿童不能说出“溶解”这一词语,表明儿童对溶解的认识还停留在经济水平上 C.儿童能用“化掉了”来表示见到的各种溶解现象,表明儿童已形成了初级科学概念 D.儿童会用’化掉了”来表示见到的各种溶解现明,表明儿童对溶解的认识还停留在经验水平上 5.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是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 )。 A.哲学依据 B.心理依据 C.学科依据 D.社会依据

6.一般来说,“形成四季的初步概念”这一目标适合于( )。 A.小班 B.中班 C.中班和大班 D.大班 7.下列不属于儿童科学教育结果的是( )。 A.儿童通过科学探索过程学到的知识 B.儿童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和问题 C.儿童在科学探索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体验 D.教师告诉儿童的科学概念 8.下列影响儿童科学探索的内部因素中,不稳定的因素是( )。 A.认知能力 B.知识经验 C.个性 D.情绪 9.下列关于集体教案活动优越性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集体活动的学习效率较高 B.在集体活动中,教师的间接指导较多 C.集体活动有着集中学习的气氛和紧凑的时间安排 D.集体活动为儿童提供了同伴间相互学习、启发的机会 10.下列关于“鸟”的教育内容中,不适合学前儿童学习的是( )。 A.让儿童认识各种各样的鸟 B.向儿童讲解鸟类飞翔的原理 C.引导儿童了解鸟类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D.引导儿童了解不同鸟类和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11.在下列天气现象中,适合学前儿童学习的内容是( )。 A.了解风形成的原因 B.观察并记录不同种类的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及设计》练习题答案

《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及设计》练习题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表演唱 也称歌表演,指一边唱歌一边做身体动作表演,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两个人合作。动作可以是全身性的,也可以是身体的某一部位。 2. 唱 在唱歌教学中,教师或其他相关人员进行示性地进行演唱,称为唱。 3. 轮唱 轮唱:两个小组(或声部)一先一后按一定间隔开始演唱同一首歌曲,如间隔一小节的轮唱《闪烁的小星》。 4. 对唱 对唱:是指幼儿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之间以问答的方式进行的歌唱。 5. 接唱 接唱包括个人对个人的接唱,也可以是小组对小组的接唱。一般将一首歌曲分成几个乐句,由幼儿分组轮流一句句接唱,也可以是半句接唱。 6. 齐唱 齐唱:是幼儿园集体唱歌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主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整齐地演唱完全相同的曲调和歌词。 7. 音色 音色:由于发音体的形状、性质不同,发音的方法不同而发出的声音各具特色,如乐器中钢琴、小提琴、二胡、笛子发出的声音各具有不同的音色,这种不同声音的特色就叫做“音色”。 8. 幼儿园的律动 幼儿园的律动是指在音乐伴奏下的韵律动作,一般分为三种: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 9. 独舞 独舞:是一个人随着伴奏做韵律动作,主要指一个人的表演,也有多人一起表演的时候,但相互间不发生交流或配合关系。 10. 集体舞 集体舞:是许多小朋友一起参加的、有一定的队形和动作规定的并可交换舞伴的一个舞蹈形式。 11.幼儿园音乐欣赏 幼儿园音乐欣赏是人们感受、理解、鉴赏和品评音乐艺术的一种活动,也是通过音乐来了解世界的一种认识和思维的活动。学前儿童主要通过直接参与活动来感知音乐、理解音乐和从音乐中获得审美享受。 12. 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 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幼儿园的环境对儿童实施艺术启蒙教育的过程。 13. 幼儿艺术教育的实践性原则 幼儿艺术教育的实践性原则指在艺术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艺术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和培养他们的艺术能力和兴趣。 14. 渗透的艺术教育活动 所谓渗透的艺术教育活动,是指除专门的艺术活动以外,随机、灵活地蕴涵、渗透在儿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网上考试题库知识讲解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网上考试题库 第一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以()教育为主。 A 个别教育 B 集体教育 C 小组教育 D 班级教育 答案:A 2、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体现了其() 特点。 A 针对性 B 历史性 C 随机性 D 一贯性 答案:B 3、在不同的国度,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体现了其()特点。 A 针对性 B 感染性 C 随机性 D 社会性 答案:D 4、俗话说“孩子的脸是父母关系的晴雨表”,这体现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A 历史性 B 感染性 C 随机性 D 社会性 答案:B 5、父母在和孩子交谈中发现孩子有口齿不清的情况,就经常和孩子一起练习绕口令,这体现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 A 针对性 B 感染性 C 随机性 D 社会性 答案:A 6、父母对孩子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如何进行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都是由父母 决定,这体现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 A 历史性 B 感染性 2 C 随机性 D 专制性 答案:C 7、家庭教育能做到使孩子“有令则行,有禁则止”,这是其()的体现。 A 针对性 B 感染性 C 随机性 D 权威性 答案:D 8、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用正确的价值观对儿童施加影响,体现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的()原则。 A 科学性 B 理智性 C 指导性 D 渐进性 答案:A 9、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把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加以协调,保证孩子健康成长,这

体现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 A 科学性 B 理智性 C 一致性 D 渐进性 答案:C 10、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奖惩并用,奖惩分明,体现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 A 科学性 B 理智性 C 一致性 D 渐进性 答案:B 11、家长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孩子收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培养孩子良好品质的方法是()。 A 环境熏陶法 B 兴趣诱导法 C 暗示提醒法 D 活动探索法 答案:A 12、家长用间接而含蓄的方式对孩子的心理施加影响,从言语上提示孩子从而引导孩子行为的方法是()。 A 兴趣诱导法 B 活动探索法 C 榜样示范法 D 暗示提醒法 3 答案:D 13、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让孩子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掌握技能培养意志的方法是()。 A 环境熏陶法 B 兴趣诱导法 C 暗示提醒法 D 活动探索法 答案:D 14、“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现的家庭教育方法是()。 A 兴趣诱导法 B 活动探索法 C 榜样示范法 D 暗示提醒法 答案:C 15、家长通过了解孩子的特点,捕捉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使孩子个性得到发展的方法是()。 A 兴趣诱导法 B 活动探索法 C 榜样示范法 D 暗示提醒法 答案:A 16、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 A 家庭教育的目的 B 家庭教育的观念 C 家庭教育的计划 D 家庭教育的方案 答案:A 17、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以自身良好的思想行为品德以及典型人物的优良道德风 范去感染、教育孩子,这是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所用的()。 A 环境熏陶法 B 榜样示范法 C 暗示提醒法 D 兴趣诱导法 答案:B 18、学前儿童家长在对孩子的非期望行为进行管教时,能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 克制无益的冲动,试着了解孩子的感受和动机,这体现了()。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2.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3.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4.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二、填空题 1.形式逻辑 2.为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3.正式测量 4.积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经验的重要途径 5.文学艺术 6.家庭中 7.整合性 8.长期系统性观察 9. 二元 10.2061 三、简答题 1.(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2.全面性与整体性;连续性与一致性;可行性与可接受性;社会性与时代性;辩证统一性。 3.(1)在选择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规则性。(2)让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 四、论述题 1.以儿童的好奇心为基础,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好的了解自然界; 2.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性的学习的方式,帮助儿童自己建构科学知识; 3.对于儿童语言发展与人际交往的促进。 五、设计题 要求:1.格式正确。(5分)2.目标、内容、活动材料与环境的设计、过程。(10分)3.内容设计的理由。(5分)答案略。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作业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第1次平时作业(绪论、第1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歌唱活动本身的教育目标中,最基础的目标是( B )。 A.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 B.让幼儿享受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 C.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 D.掌握粗浅的歌唱知识技能 2.艺术是学前儿童的一种游戏,他们对美的感受往往直接地以动作、表情、语言和活动等方式表现,带有强烈的( C )的特点。 A.动作性 B.思维性 C.表现性 D.抽象性 3在学前阶段进行的音乐教育,其本质是对人进行( D )。 A.美的教育 B.良好的个性教育 C.艺术的教育 D.基本素质的教育 4.经过大量实践和实验研究后提出“儿童自然发展法”的是( B )。 A.达尔克尔兹 B.柯达伊 C.铃木 D.奥尔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审美性原则: 审美性原则指在音乐教育活动设计中把握好儿童的审美特点,以审美感知的培养、审美情感的激发为出发点,遵循将审美的特殊性质贯彻于音乐的欣赏、表演和创造等活动形式之中。 2.艺术审美活动: 艺术审美活动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一种高级、特殊的形态,就是感受、领悟客观事物或现象本身所呈现的美:具体地说,它指的是人在其社会实践过程中与客观事物或现象所历史地发生和构建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性关系。 3.有效迁移: 有效迁移作为一个词语时,它的意思是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或由于自然力的作用从

一地移向另一地。在心理学中,它指的是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积极影响。 4.示范法: 示范法指儿童的许多行为并非通过直接实践或受到强化形成的,而是通过观察、学习产生共鸣,从而增加良好行为的获得或减少、削弱不良行为。 5.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陈示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常配合讲授法、谈话法一起使用,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有重要作用。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艺术教学中创造性培养的策略。 (1)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动机; (2)丰富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对内在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3)正确认识创造力与技能的关系; (4)正确认识、使用示范和范例。 2.简述“适应性功能”发挥作用的立足点。 顺应儿童生理、心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活动片段能够对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产生最佳的综合性影响效应。 3.简述幼儿心理调节的基本方法。 1.幼儿因素的调节 (1)满足幼儿对探究、创新的需要; (2)满足幼儿对秩序的需要; (3)满足幼儿对参与的需要; (4)满足幼儿对接纳的需要。 2.教师因素的调节 (1)情绪表达;(2)行动方式。 3.材料因素的调节

1月浙江自考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月自学考试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40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张强和张明是同胞兄弟俩,他们的妻子分别是小红和小兰。在我国的家庭关系中,小红和小兰最准确的关系表达是() A.姐妹关系 B.妯娌关系 C.姑嫂关系 D.宗法关系 2.下列哪种表述是对“家庭教育”概念最准确的?() A.家庭教育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 B.家庭教育是家庭中长辈对下一辈的教育 C.家庭教育包括父母教育子女和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教育 D.家庭教育包括父母对子女和子女对父母的相互教育 3.下列说法中哪项不符合“学习型家庭”概念的特征?() A.家庭成员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B.家庭成员有自主的学习态度 C.家庭中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D.家庭成员都有取得大学及以上学历的目标 4.祖辈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A.知识老化 B.学历不高 C.相对保守 D.精力不足 5.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为保护儿童而制定的全面国际法律称为() A.《儿童权利公约》 B.《儿童权利宣言》 C.《儿童权利宪章》 D.《日内瓦宣言》 6.从家庭教养方式的基本向度划分家长教养方式的类型看,给予孩子很少的关爱且给予最大的限制,这种教养方式称作______教养方式。() 1

A.溺爱型 B.冷漠型 C.严厉型 D.理智型 7.马丁与麦考伯依据“接纳——拒绝”和“要求与控制——宽容”两个向度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研究,得出理智型教养方式的父母给予孩子() A.中等的关爱与一定的允许或限制 B.最多的关爱与一定的限制 C.较多的关爱与很少的限制 D.最多的关爱与最大的限制 8.不同的教养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孩子会有所不同,如果一个孩子独立性较差,往往不能接纳自我,情绪不安定,极易产生恐惧和逆反心理,逃避或反抗、胆怯或粗暴。这极可能是______教养方式培养的结果。() A.民主权威型 B.绝对权威型 C.娇惯溺爱型 D.忽视冷漠型 9.家长评价儿童的发展能力有各种方法。家长在预先设计好的情景中对所要评价的孩子的某种行为加以诱导,并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的方法称为() A.自然测验法 B.情景测验法 C.投射测验法 D.移情测验法 10.学前儿童家长在对孩子表达希望时,应以______为原则。() A.直截了当 B.避重就轻 C.委婉真诚 D.率直真诚 11.儿童不仅是受教育者,同时也会反过来对施教者施加影响,向施教者传授社会文化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有学者将这种孩子对成年人的影响称为() A.负向社会化 B.反向社会化 C.负向影响化 D.反向影响化 12.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家庭教育活动和家庭教育的全过程,实现孩子的() A.成人化 B.社会化 C.知识化 D.智能化 13.现代医学表明,孕妇如果长期缺______,可能导致婴儿患佝偻病。() A.铁 B.锌 C.碘 D.钙 14.据研究,处于睡眠状态的儿童在______左右生长素的分泌最旺盛,极有利于孩子身高、体重的增长。() 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2.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3.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5.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6.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7.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8.社会资源: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9.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10.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11.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12.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各种作品(图画、泥塑、所编故事、儿歌等)分析学前儿童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的一种方法。 13.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14.探究性教学:幼儿园的“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15.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1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填空题 1.“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形式逻辑 为基础。 2.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3.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试法和作品分析法等。 6.在我国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7.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分,游戏可分为感知游戏、分类游戏和运动性游戏。 8.测量的类型包括观察测量、非正式测量和正式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