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联免疫法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HBsAg

合集下载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
王征
达瑞抗体
a
1
标记免疫学分析技术发展历程
免疫荧光分析(Coons, 1941) 放射免疫分析(Berson和Yalow, 1960) 酶免ELISA (Engvall, 1971) 金标免疫分析(Faulk和Taylor, 1971)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Arakawa, 1977)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Soini和Hemmila,1979)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Leland, 1990) 液相芯片(美国Luminex公司, 1997)
孵育
+
铕标记抗原
+
Eu
a
14
中和法示意图(回滴定法)
孵育
+
+
中和抗原 待测抗体
孵育
+
Eu
铕标记抗体
+ 增强液
Eu
a
Eu
+ Eu
15
小分子抗原竞争抑制示意图
固相包被二抗 孵育
+
一抗
+
+
孵育
Eu
待测抗原
铕标抗原
Eu
+ 增强液
Eu
a
+ Eu
16
时间分辨技术重点和难点
固定相(96孔板) 标准品 铕标记物
肿瘤科检查 传染病检查 妇产科检查
糖尿病系列:insulin、C-Peptide
生长激素:hGH
其他:Cortisol
AFP、CEA、tPSA 、β2-MG 、hTG、 CA-242、CA-724 、 CA-50 、 fPSA 、 NSE 、 cyfra 211 、 CA-199、CA-125、 CA153

胃癌筛查时血清胃蛋白酶原4种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

胃癌筛查时血清胃蛋白酶原4种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

胃癌筛查时血清胃蛋白酶原4种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目的比较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4种检测方法在胃癌筛查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法(ELISA)4种检测方法,检测98例胃癌患者及137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的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的含量并计算两者比值(PGR)。

根据不同检测方法的临界值,严格判读阳性例数及阴性例数。

结果RIA、TRFIA、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ELISA的敏感性分别为74.49%、71.43%、68.37%、63.27%,特异性分别为73.00%、75.18%、78.10%、83.21%。

4种检测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4种检测方法,不同医院可视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RIA法试剂具有放射性且有效期短,可不作为首选。

有条件的大医院可选用TRFIA法、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基层医院可选用ELISA法。

血清中胃蛋白酶原(PG)的检测,作为胃癌筛查的血清学指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其检测方法有多种。

本文对临床较常见的检测4种检测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健康体检者自愿进行胃镜检查,未发现胃部黏膜有任何异常者137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90例,女47例,平均年龄(48.73±10.58)岁。

选取在本院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未经过任何治疗的胃癌患者98例,其中男68例,女30例,平均年龄(56.97±7.84)岁。

1.2 方法受试者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后,-20 ℃保存。

检测前1 h血清复融,并离心取上清液检测。

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法试剂盒由江苏原子医学研究所提供。

仪器采用西安XH-6020放射免疫r计数仪。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法试剂盒由江苏原子医学研究所提供。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不同检测方法比较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不同检测方法比较

符合 率为 9 . %, 7 3 灵敏 度为 9 .1 , 7 % 特异 性为 9 5
作 者 简 介 : 彪 (9 3 , , 西 钦 州 市 人 , 管 技 师 , 要 从 事 临 熊 16 一)男 广 主 主
5 , 统计学 分析 , % 经 两种 方法 的检 出率差 异无统 计 学意 义 ( P>00) .5。见表 1 。
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00 ) 但 3 .5 , 项指标的符合率 E IA法均不如 T FA法高 , LS RI 在检测 临床标本 时, E I 用 LS A法 测定 H sg H e g和 H e b比T FA法易 出现假 阴性 , BA 、 B A BA RI 测定 H e g 抗 一 B 时 , BA 、 H e 这两种方法都有假阳性可能。 结论 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是 目前临床上用于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较为灵敏 、 特异 、 准确 的的检测方法 。 【 关键词 】 乙型肝 炎病 毒血清学标志物; M I ;T FA; E IA EA R I LS
告如 下 。 1 材 料与方 法 1 1 标 本来 源 . 20例为 20 年 3 6月广 西 医科 6 07
步骤均严格按照仪器及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S 统计软件包 ,进行配 . PS 对设计 的 X 检验 。
2 结 果
2 1 T FA法 与 MEA法 检 测 结 果 的 比较 见 表 . R I I
灵敏度 的定量 检测 方法 , 应用 范围逐 渐扩 大 “ 。本 ] 文采 用 T FA法和 E IA法 同时对 乙型 肝炎 患者 血 RI LS 清标 本 的 H sg BA BA 、H eg和 H eb3 标 志物 进行 BA 种 检测 , 以 M I 做 为金标准 进行 对 比分析 , 并 EA法 现报

时间分辨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TP抗体结果对比

时间分辨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TP抗体结果对比

4 . 5 0 %、 4 . 7 5 %, 阳性率差异 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结论 : 时间分辨法与酶联免疫法在梅 毒筛查实验上敏感性 基 本 相 同。
【 关键词 】 梅毒 ( T P 性传播疾病之一 , 并且有逐 年上 升 的趋 势 ,它带 来 了严 重 的公 共 卫 生 问题 , 母 婴传播 、 性传播和血液传播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Ⅲ 。 应用方法 简便 、 容易操作 、 灵敏度高的实验方法能 够 及 早 发现 , 可有 效 减少 疾病 的传 播 。我 们 采 用 了 两种 检测 方法进行 了实验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 对 比, 现 报告 如下 : 1 材料 与 方法 1 . 1 标本 选择 2 0 1 2年 l 0 月一 2 0 1 3 年 4月 , 我院 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梅毒血清检验标本 4 0 0 份。 1 . 2 试剂 、 仪器 安图酶标仪 ( A u t o b i o . P H O M O ) ; 安 图洗板机 ( 1 w o A u t o . b i o ) ;时 间 分 辨 仪 ( E F F I C U Y A A u t o m a t i n s y s t e m A N Y t e s t ) ;英科新创梅毒酶联免疫 9 6人份 / 盒试 剂盒 。 1 3 方 法 根 据 说 明 书对 2 0 1 2年 l 0月 ~ 2 0 1 3年 4月份 的 4 0 0份 标 本分 别用 时 间分 辨法 和 酶联 免 疫 法 进行 检测 。 1 . 4 原 理 高纯 度 T P特 异性 抗原 ( 通常 分 子质量 为 1 5 5 0 0 、 1 7 0 0 0 、 4 4 5 0 0 、 4 7 0 0 0的 蛋 白质 ) 包 被 于微 孔反应板 , 待测血清中如存在抗 1 ' P 抗体 , 即可与之 结合。再与加入酶标记的高纯度 T P 或生物素标记 的T P抗 原 ,在 固相 上 形 成 r r P抗 原 一抗 T P抗 体 一 酶标 记 的 1 1 P 抗 原 夹 心 复合 物 或 T P抗 原 (I) 一抗 T P — T P抗 原 ( Ⅱ) 一生物 素 一链 亲 和 素 一 E u复合 物 , 待 加 入显 色 剂 或荧 光增 强 液 , 呈 色 强度 或 荧 光 强度 与抗 T P水平 成正 比。 1 . 5 统 计 学 分 析 数 据 比较 采 用 检 验 , P> O . 0 5 为 差异 无统 计学 意义 。 2 结 果 2 . 1 酶联免疫法 筛查 出 1 8 份 阳性标本 ,其 中 , 2 0 1 2年 l 0月 2份 、 l 2月 3份 ; 2 0 1 3年 1月 3份 、 2 月 3份 、 3月 2份 、 4月 3份 。2 0 1 2年 1 0月 和 2 0 1 3 年 1 月 各有 2份 标本 为弱 阳性 。 2 . 2 时间分辨 法 筛查 出 1 9份 阳 性 标 本 ,仅 在

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测定HBsAg的比较

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测定HBsAg的比较

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测定HBsAg的比较目的比较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测定乙肝表面抗原的结果,为实验室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对我站10493份血清标本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测定乙肝表面抗原,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48%、0.40%,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6987,P>0.05);两种方法检测标本符合率为99.81%,胶体金试纸法的灵敏度为72.00%,特异度为99.94%。

结论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均为测定乙肝表面抗原的可靠方法,但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灵敏度有待提高。

标签:乙肝表面抗原; 酶联免疫法; 胶体金免疫层析输血是乙肝病毒经血液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防止乙肝病毒经输血传播,提高血液质量,对献血者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检测是有效的防范措施之一。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外膜蛋白,可在感染HBV后早期出现,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1]。

本研究比较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测定乙肝表面抗原的结果,现将相关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来源于2009年2~4月我站自愿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EDTA-2Na抗凝,经正确处理血液标本得到待检血浆,共计10493份。

1.2 试剂①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英科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08085111);②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胶体金法)(英科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09010102);③质控血清(卫生部临检中心,批号:090040);所有试剂均严格按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

1.3 仪器加样器:STAR;全自动酶标仪:FAME或加样器:TECAN RSP 150;洗板机:TECAN ;酶标仪:SUNRISE1.4 方法对10493份自愿无偿献血者标本,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测,初次检测反应性标本用原试剂双孔复查。

ELISA技术方法原理

ELISA技术方法原理

是检测抗体最常用的方法, 本法主要用于对病原体抗 体的检测而进行传染病的 诊断
只要变换包被抗原就 可利用同一酶标抗抗 体建立检测相应抗体
小分子抗原如激素和药物 快,只有一次保温洗 等ELISA测定多用此法。 涤过程
竞争法测抗体
当抗原材料中的干扰物质 不易除去,或不易得到足 够的纯化抗原时,可用此 法检验特异性抗体
--
Y
酶标仪450nm波长 或双波长450/630nm
固 相 抗 体 抗 原 酶 标 抗 体 免 疫 复
Y 合 YYYYYY 物
OD值
加终液50ul 37℃育温15分钟 加底物液A和底物液B各50ul
洗板5次 37℃育温( )分钟
酶工作液50ul 血清样本
根据校准品浓度对应的 OD值,使用双对数线 拟合方式 log(x)-log
(Y)计算结果 =concentration(浓度) ×样品稀释倍数=样品
最终浓度
高特异性高敏感性鼠人抗( )单克隆抗体作为包被抗体
CRP、ALB、BTAA
•双抗夹心法适用范围
待测抗原须有两个可以与抗体结合的部位,其一端与包被于固相 载体上的抗体结合,另一端与酶标记的特异性抗体结合。
此法适用于检验各种二价或二价以上的大分子抗原,如HBsAg、 HBeAg、AFP、hCG、CRP、ALB、BTAA等。不能用于分子量 小于5000D的半抗原或小分子单价抗原的测定。
㈠ 磁珠碱性磷酸酶标记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碱性磷酸酶标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示意图
三、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ECLIA)是以电化学发光剂三联吡啶钌标记抗体(抗原),以 三丙胺(TPA)为电子供体,在电场中因电子转移而发生特异性 化学发光反应,它包括电化学和化学发光两个过程。

3种不同方法检测甲胎蛋白的比较

3种不同方法检测甲胎蛋白的比较
to
collected
content
TRFIA,RIA
respectively.Results:The linear ELISA.The RIA.and correlated quantitation intraassay
range

1 000 ng/ml for TRFIA,5~400ng/ml for RIA ail({5~300ng/ml interassay CV
Determination Of serum
o(-fetoprotein
CHEN Ha/一wei。et
by TRFIA,RIA and
al
ELISA
(Department of 【Abstract】Objective:To
d—fetoprotein(AFP)in
Clinical Laboratary,the
2结果
2.1线性比较
将AFP标准品(苏州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 供)1 000ng/ml按不同的浓度稀释后做线性实验。 结果显示,ELISA法、RIA法和TRFIA法分别当 AFP浓度在5~300ng/ml、5~400ng/ml、1—1 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2.2精密度试验比较 取一混合血清(AFP含量为62ng/m1)分别用3 种方法同时平行20次计算批内误差;连续10d,次 /d,计算批间误差,结果见表1。 2.3对比试验 将随机抽检的30份病人血清标本分别用3种 方法进行检测,并对3种方法进行比较。回归方程: 设Y为RIA法所测AFP含量,X。为TRFIA法所测 AFP含量,x:为ELISA法所测AFP含量,结果见表
【Key words】Alpha—fetoproteins;Time—resolved

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和基本原理

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和基本原理

酶联免疫试剂
• 抗原抗体之间的特异反应与酶的高效催 化反应有机的结合。 固相 样品 放大
• 抗原 抗体 抗抗体-酶-底物-显色 • 抗体 抗原 抗体-酶-底物-显色
丙肝抗原 ELISA试剂
HRP酶 单克隆抗体
HRP 酶标记抗HCV抗体
酶标板
样品中HCV 抗原 抗 HCV 抗体
HIV-1 p24抗原检测试剂的原理
• 多肿瘤标志物检测试剂盒(蛋白芯片法)
NS4
NS4
NS3
NS3


C
C
NS5
NS5
(C代表核心,NS3,NS4,NS5代表 非结构区抗原)












每张芯片检测48个样本,每个样本同时检测5个指标,
丙型肝炎病毒分片断抗体检测蛋白芯片
(第五类) 单抗类试剂
• 血型定型类试剂:血型定型试剂盒(单 克隆抗体)
发光免疫试剂
• 1.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模式与 酶联免疫试剂完全相同
• 2.检测光信号,其光信号可因酶催化而产 生也可用其他方法使其产生
酶促化学发光
• 以酶为催化剂,通过氧化反应,使 底物发光。 过氧化物酶(HRP )促发光,底 物——鲁米诺 碱性磷酸酶(AP )促发光,底物——
商业化产品中常见的化学发光系统(一)
• 酶联免疫法: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诊断试剂盒(酶 联免疫法);
• 癌胚抗原定量测定试剂盒(免疫荧光法) • 化学发光法:人生长激素(GH)定量测定试剂盒
• 增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巨细胞病毒抗体检测 试剂盒
• 时间分辨荧光法:游离甲状腺素(FT4)定量测 定试剂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与应用研究陈桂花 罗颖照: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十字会医院 广东广州 510530谭玉华:广州市丰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630酶联免疫法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HB s Ag陈桂花 谭玉华 罗颖照Hb sAg D ETECTION W I TH EL I SA AND RESOLV IN G F I ACHEN Gu ihua,TAN Yuhua,LUO Yingzhao 【摘 要】 目的 比较两种方法4种试剂对乙型肝炎病毒(HBV )表面抗原(HB s Ag )的检测性能,并探讨HB s Ag 阳性模式组间及其与HB s Ag 阴性模式组间的HB s Ag 浓度差异。

方法 酶联免疫法(E L I S A )定性检测1205例标本。

其中153例标本再用3个厂家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 I A )定量测试试剂进行HB s Ag 比对检测,其余的1052例标本均再用TrF I A 法进行HB s Ag 定量检测,再对1205例标本HB s Ag 定量结果按抗原抗体模式分组统计分析。

结果 两种方法4种试剂间HB s Ag 阳性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 >0105),3个厂家的TrF I A 法试剂HB s Ag 定量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r >0195。

TrF I A 法能对012~110ng/m l 的低浓度HB 2s Ag 标本进行有效检测。

研究发现TrF I A 法定量检测未经稀释的HBV 感染者血标本HB s Ag 浓度在012~650.0ng/m l 间。

研究中HB s Ag 阳性模式中除“HB s Ag 、抗-HBc ”阳性模式组与“HB s Ag 、e 抗体(抗-HBe )、抗-HBc ”阳性模式的HB s Ag 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05)外,其它HB s Ag 阳性模式间HB s Ag 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105),HB s Ag 阳性模式与HB s Ag 阴性模式间HB s Ag 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105)。

结论 HBe Ag 或抗-HBe 的出现与HB s Ag 的浓度呈一定的关系,HB s Ag 浓度与病毒的复制存在一定的关系。

E L I S A 法HBV M 定性检测结合TrF I A 法HB s Ag 定量检测对HBV 感染诊断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酶联免疫法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 do i:10.3969/j .issn .1671-332X .2009.02.008 HB s Ag 是HBV 感染后血清中首先出现的标志物HBV M ,可作为乙肝的早期诊断和普查项目。

HB s Ag 的检测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1-6],随着标记免疫方法学的飞跃发展,HB s Ag 检测的灵敏度有了进一步提高,并且定量结果取代了定性报告,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笔者采用了1个厂家的E L I S A 法定性诊断试剂与3个厂家的TrF I A 定量测试试剂对HB s Ag 进行了检测,结果与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 标本采自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十字会医院门诊病人、住院病人和体检人员标本1205例,及时分离血清,-20℃保存备用。

1.2 仪器与试剂 ST -360型酶标仪,酶联免疫法HB s Ag 诊断试剂盒(荣盛公司);V ict or 2-D1420时间分辨荧光免疫仪(PE 公司);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HB s Ag 定量测试试剂盒(丰华、新波、达安公司);DE M -Ⅲ型自动酶标洗板机和F W Z -Ⅱ型恒温微量振荡仪。

1.3 方法 E L I S A 法与TrF I A 法均严格按试剂盒和仪器说明书操作。

E L I S A 法对以上1205例标本进行定性检测,按说明书结果判断方法判读阴阳性,对弱阳性的HBV M 、“HB s Ag 、抗-HB s ”或“HBe Ag 、抗-HBe ”双阳模式的HBVM 均须2孔复查,仍为阳性者判为阳性。

其中经定性检测的153例标本再用以上3个厂家的TrF I A 法进行HB s Ag 比对检测。

其余经定性检测的1052例标本均再用广州丰华公司TrF I A 法进行HB s Ag 定量检测。

TrF I A 法如HB s Ag 检测结果≥015ng/m l 时判为阳性,<012ng/m l 时判为阴性;如012ng/m l ≤HB s Ag <015ng/m l 时均须以上3厂家TrF I A 定量测试试剂盒各3孔复检,如有2孔仍为HB s Ag ≥012ng/m l 时判为该试剂盒检测HB s Ag 阳性,如有2家TrF I A 定量测试试剂盒检测HB s Ag ≥012ng/m l 时判为该标本HB s Ag 阳性。

用TrF I A 法HB s Ag 结果结合E L I S A 法相应标本其它HBVM 结果,重新确定HBVM 抗原抗体模式。

1.4 统计与分析 抗原抗体排列顺序:①HB s Ag;②抗-HB s;③HBeAg;④抗-HBe;⑤抗-HBc 。

以阳性项目的序号代表该阳性项,同一患者血清HBV M 组合称抗原抗体模式(如“①+③+⑤”代表“HB s Ag,HBe Ag,抗-HBc ”同时阳性;“①+④+⑤”代表“HB s Ag,抗-HBe,抗-HBc ”同时阳性)。

对以上4个厂家试剂检测的153例标本HB s Ag 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计算各试剂间检测HB s Ag 的粗一致性、约登指数、真阳性符合率、真阴性符合率,并采用配对资料2检验,再对3个厂家的TrF I A 法HB s Ag 定量检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

对广州丰华公司TrF I A 定量试剂检测的1205例标本HB s Ag 结果,按“①+③+⑤”、“①+④+⑤”、“①+⑤”、“①”等抗原抗体模式和“HB s Ag 阴性”模式进行统计,计算平均值(x )和标准偏差(S D ),对组间HB s Ag 浓度差异采用秩和检验。

现代医院2009年2月第9卷第2期 专业技术篇 Modern Hos p ital Feb 2009Vol 9No 22 结果2.1 两种方法4种试剂比对试验 153例标本HB s Ag检测结果,3个厂家的TrF I A法试剂与E L I S A法试剂HB s Ag检测结果比较,3个厂家的TrF I A法试剂间HB s Ag检测结果相互比较,两种方法4种试剂间HB2 s Ag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05),3个厂家的TrF I A法试剂HB s Ag定量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r>0195,结果详见表1。

表1 2种方法4种试剂检测153例标本HB s Ag结果比较试剂配对粗一致性(%)约登指数真阳性率(%)真阴性率(%)2检验(p)α=0.05,2(0.05)(1)=3.48回归方程丰华TrFI A与荣盛E L I S A97.380.947898.6796.150.25(>0.05)——————新波TrFI A与荣盛E L I S A96.730.935498.6794.870.80(>0.05)——————达安TrFI A与荣盛E L I S A95.420.911398.6792.31 2.28(>0.05)——————新波TrFI A与丰华E L I S A99.350.9872100.098.68 0(>0.05)Y=0.9665X+4.7739,r=0.9569达安TrFI A与丰华E L I S A95.420.910197.4093.420.57(>0.05)Y=1.1095X+4.5493,r=0.9686达安TrFI A与新波E L I S A96.090.922697.4494.670.17(>0.05)Y=1.0850X+5.5247,r=0.95662.2 抗原抗体模式与HB s Ag检测结果 TrF I A法HB s Ag检测结果结合E L I S A法相应标本其它HBVM结果,从1205例标本中共检测出10种抗原抗体模式,HB s Ag阳性的模式共4种,TrF I A法检测HB s Ag阳性480例,其中E L I S A法HB s Ag弱阳性36例(015~510ng/m l)和阴性20例(012~110ng/m l,分布在“③+⑤”模式1例,“④+⑤”18例,“⑤”模式1例),TrF I A法定量检测未经稀释的HBV感染者血标本HB s Ag浓度在012~650.0ng/m l间,结果详见表2。

表2 TrF I A法结合EL I S A法检测HBV M的抗原抗体模式与模式组的HB s Ag浓度HBV M抗原抗体模式组例数(%)HB s Ag浓度(ng/m l,x±S D)①+③+⑤a)157(13.0)330.2±143.8①+⑤b)12(0.996)118.1±146.7①+④+⑤c)306(25.4)129.3±124.8①d)5(0.415) 1.5±0.4HB s Ag阴性模式e725(60.2)0.01±0.05 注:组间HB s Ag浓度差异采用秩和检验,a)与b)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169,uc=4189,p<0105);a)与c)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 463,u c=12135,p<0105);a)与d)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162,u c =3171,p<0105);a)与e)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882,u c=18141, p<0105);b)与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318,u c=0179,p> 0105);b)与d)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2=5,n1-n2=7,T=27,p< 0105);b)与e)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737,u c=5193,p<0105);c)与d)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311,uc=3122,p<0105);c)与e)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1031,uc=9181,p<0105);d)与e)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730,uc=3182,p<0105).3 分析与讨论研究中两种方法4种试剂间HB s Ag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p>0105),3个厂家的TrF I A法试剂HB s Ag定量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r>0195,但试剂间仍存在一定的“灰区”检测范围,仍存在HB s Ag阳性检测不一致现象,提高试剂盒质量进而提高各试剂间的可比性是厂家亟需解决的问题。

HB s Ag是HBV的外壳,它出现的早晚和它被清除的早晚与感染剂量、感染方式以及病情轻重有关[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