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的蚌埠市气象信息服务系统设计及实现

基于微信的蚌埠市气象信息服务系统设计及实现
基于微信的蚌埠市气象信息服务系统设计及实现

基于微信的蚌埠市气象信息服务系统设计及实现

摘要为适应气象服务需求快速发展,使公众方便快捷地获取气象信息,建设地市级气象信息服务微信管理平台。研究依托蚌埠市气象信息数据库,应用微信第三方平台的模式,应用PHP语言,MYSQ数据库,采用C/S 模式,通过对微信公众平台开放的API开发,该微信平台以数字化、图表、音视频等方式展现,使气象信息传播不仅更加可视、可读、可感,而且拓展气象信息传播途径,增强传输及时性。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气象信息服务;智能化

前言

当前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已成为提升政务机关知名度,树立政务机关形象,增强政务机关公信力重要手段。现蚌埠市气象局计划建设符合当前发展需要的信公众号,借助传播速度快方式引导公众、服务公众。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来提供信息技术优势来建设地市级气象信息服务微信管理平台,使公众方便快捷获取气象信息,适应气象服务需求快速发展。

1 气象微信信息服务平台内容和技术路线

1.1 系统架构

依托腾讯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申请微信公众服务号。微信公众号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考虑到服务号有高级接口,本系统公众号类型采用服务号。

微信服务器型号为:曙光I620-G20;主要存放编辑程序及所有数据,可在前

台职责网页界面,网页内集成所有功能模块。

1.2 技术路线

本系统架构采用C/S模式,即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客户端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发,具体方案是:应用微信公众平台开放的API将开发的程序置入从而实现所需的各项功能,并在程序中嵌入功能服务页面,通过3G/4G网络或Wifi网络与Internet建立TCP连接,通过服务器实现客户端与蚌埠市公服中心即时通讯交互。

1.3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1)信息推送模块。向用户推送气象信息,特别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或有特殊意义主题的内容,包括与推送主题相关公文文件、视频、音频、文字等。一

公共气象服务不足分析

公共气象服务的现状不足及分析 姓名:孙威虎学号:20091333014 班级:09市场营销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气象服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找出我国气象现今服务的优势和不足,具体分析公共气象服务的各个方面,对气象存在的不足进行分类,然后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对策,为使我国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完善提出建议,指导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发展,进一步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不断开拓服务领域、丰富服务产品、完善服务体系,强化气象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公共气象服务对现代气象业务和气象事业的引领作用,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关键词:公共气象服务现状问题分析对策 一: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 1.1:公共气象服务的意义和作用:公众气象服务是气象服务系统及时地为社会各界各部门指挥生产、组织防灾减灾,以及在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气象信息。具体包括:日常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沿海天气预报、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天气热点、天气周报、双休日天气预报、天气实况、百姓生活气象指数预报等。 1.2: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的现状分析:中国气象局党组历来重视公共气象服务,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水平取得长足进步,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不断增强。决策气象服务为各级政府防御和减轻气象及相关灾害、气候变化应对、重大工程建设、气象能源开发利用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其面之广,内容之丰富,手段之多样,独具中国特色。初步建成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电话、手机短信、网络、警报系统、海洋预警电台等多种传播手段的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气象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专业气象服务已覆盖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电力、环境、能源、旅游、体育等行业,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较以往大大降低。1990年至2000年,气象灾害年平均死亡人数为4500人,本世纪以来年平均死亡人数约在2000人至3000之间,1990年至2000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 的百分比年平均为3.4%,2001年至2006年平均为1.4%。 二:我国现阶段公共气象服务的不足 由于我国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立的较晚,因此当前公共气象服务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抵御能力、减灾能力与国家防灾减灾的总体要求不适应;公共气象服务的定位不清晰、体制机制创新不够,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不适应;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滞后、科技支撑薄弱、机构不健全、人才匮乏,与发展现代气象业务、建设气象现代化强国的要求不适应。面对气象服务的不足,应该加快改进和建设,争取把我国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完备欣赏一个台阶。

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建设方案 X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3

目录 1.1建设背景 (1) 1.2系统概述 (1) 1.3主要功能 (1) 1.3.1通告预警 (2) 1.3.2气象资料收集处理 (2) 1.3.3气象报文 (2) 1.3.4飞行文件 (2) 1.3.5卫星云图 (3) 1.3.6雷达图像 (3) 1.3.7自动观测 (3) 1.3.8传真图 (3) 1.3.9航空预告图管理 (3) 1.3.10台风路径图 (4) 1.3.11系统管理 (4) 1.4系统特点 (4) 1.4.1实用性 (4) 1.4.2提高企业形象 (5) 1.4.3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5)

1.1 建设背景 近年来,随着航空事业迅速发展,我国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的目标之一是全面、系统地提高天气观测和预报水平,大大减少天气对飞行的影响。在此框架下,我公司将建设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气象信息将从单一的业务辅助系统的角色向着面向地区,面向预报过程,面向决策支持的气象数据搜集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此系统建成将大大降低天气对飞行的影响。 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是行业用户获取气象信息的平台,该系统对各种气象数据和产品进行了整合并提供有效的分析,同时融合了各种相关的用户业务流程和工作习惯,减少用户操作,避免错忘漏的发生。系统实现气象信息传递、交换、处理的电子化,推进企业办公自动化、公文交换无纸化、管理决策网络化,人道服务电子化,,节约办公经费、提高办公效率和提升办公质量,为推进航空事业发展提供保障。建成后的系统将为各航空公司和其它专业用户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为区域管制中心运行的保障服务,飞行流量管理、航空公司集中运行控制、机场运行管理的服务等相关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1.2 系统概述 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是为航空气象部门、管制部门、航空公司及机场指挥部门等提供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的综合性航空专业气象业务系统。其功能主要包括实现气象中心发布短期天气预警的功能,实现航空报文的检索显示,实现飞行气象文件提取,实现各种气象资料的检索显示,实现预报产品的检索显示,并完成用户的权限控制管理和系统配置参数的管理。 1.3 主要功能

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小型气象监测系统

目录 摘要 (1) 一课程设计任务和功能要求 (1) 二设计应用背景 (1) 三系统分析 (1) 1.总体设计方案 (1) 2. 硬件设计 (2) … 3. 软件设计 (2) 4. 难点分析 (3) 四实施方案 (4) 1. 传感器模块设计 (4) 风速传感器模块 (4) 温度传感器模块 (5) 湿度传感器模块 (7) 2. 优缺点分析及成本 (9) > 五设计总结 (10) 六参考文献 (10) 七成员及分工情况 (10)

摘要 介绍一个小型多功能气象监测系统,该气象监测系统通过各类风速、风向、温度、湿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数据自动进行汇总分析并通过LCD显示。 关键词:风速风向传感器;单片机;温湿度传感器 一课程设计任务和功能要求 现通过传感器设计一款既能测量温湿度也可同时测量风速风向的设备,可服务于生产、生活的众多领域。 二设计应用背景 现在社会高度发达,气象状况变化万千,气象监测和灾害预警工程对于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有重要意义,气候状况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也越累越显著,人们需要实时了解当前的气象状况。风速、风向以及温度湿度测量是气象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 该气象监测系统通过各类风速风向温度湿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数据自动进行汇总分析,并传输到终端平台。可以达到无人监管,数据自动传输,更加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三系统分析 1.总体设计方案 小型自动气象站主要由三大功能模块组成,分别为主控模块、信号采集模块、显示模块。小型自动气象站的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小型气象系统框图 2. 硬件设计 小型多功能气象监测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它以C8051F020单片机为 核心,通过风速、温度、湿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单片机驱动LCD 显示屏将风速、温度、湿度显示出来,以便于气象分析人员分析气象数据得出当前的气象特征,进而对气象可能影响到的事物做出规划,起到预防作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图2 硬件连接图 3. 软件设计 单片机软件设计程序主要包括里初始化程序;输出实时风力风向、温度湿度 温度传感器 数 据 风速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 单片机 电源电路 按键控制 LCD 显示

气象微信公共平台技术方案

微信公共平台技术方案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 在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PC互联网已日趋饱和,移动互联网却呈现井喷式发展。截止2014年10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超过6亿。伴随着移动终端价格的下降及wifi的广泛铺设,移动网民呈现爆发趋势。 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迫切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乃至在移动过程中都能方便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年版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深度调研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显示,从发展的结果看:游戏、广告和电商三个细分市场催生了中国PC互联网三巨头,腾讯、百度、阿里巴巴。有资金、经验、技术和用户优势,加快了移动互联网建设的进程。 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较前一年增加了7000万,手机网民占网民总数超80%,手机和移动设备成为互联网的第一入口。2015年1月,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净增492万户,总数达到8.8亿户,同比增长5.1%。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达到8.39亿户,对移动电话用户的渗透率达到65%,与2014年同期持平。手机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地位。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民时代。

1.2.什么是微信公众号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软件,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也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这一半台的一大特点在手机订阅账弓,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仅需通过自主“关注”“订阅”,信息就可直达用户的手机桌面,更适合“一对一”的精准传递消息。山于微信可发送语音、文字、表情、图片、视频等各种信息,表现形式活泼多样,为人们的表达提供了多种方式。 1.3.建设原则 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系统是气象局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产品制作分发管理系统,涉及的信息包括各类天气服务、预报预警、生活信息发布等,系统具有信息推送、信息查询、常规个性化定制等功能,能够与气象局已有业务系统实现数据对接,兼容。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科技的微信服务开放平台,在气象局已获得大量的气象探测和灾害性天气监测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分发、共享、建立规范化的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平台,为广大群众提供最新、连续、无缝隙、最便捷的气象服务。

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摘要:气象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既是实现气象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本文就如何建立我国现代气象业务体系中的公共气象服务与气象防灾减灾略作探讨,以期推动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提升服务水平完善灾害防御体系 建设气象事业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中国气象事业要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气象事业现代化体系,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的跨越,推动气象事业科学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和保障。 1.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目标 新一代气象服务体系的总体战略目标是:以气象基本业务系统为主要依托,以资料与信息共享为主要特征,实现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产品专业化、服务队伍专职化、服务管理规范化。中国现代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气象信息覆盖面、提高气象服务满意度、提高气象服务效益。 公众气象服务是通过各种媒体为社会公众提供的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的对象是社会,是广大社会公众。公众气象服务是为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人民谋福利的重要措施,是公益性气象服务的重要体现。公众气象服务一方面要从规范公众的防灾减灾行为着手,提高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使全社会在气象灾害到来之际都能采取自觉、科学、规范的防灾避灾行动;另一方面,要从提高全民生活水平着手,制作更加贴切人民生活和实际的气象服务产品。建设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最根本的就是提升气象业务水平、科技实力和全面服务能力,巩固和加强气象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为人民福祉安康提供服务。 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以增强气象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务能力为核心,以满足我国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为目标,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系统、气象预测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和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系统;提供气象信息、防御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做好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扩大气象服务覆盖面、增加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质量上。 2.公共气象服务发展面临的新要求 气象服务问题始终是气象工作的核心问题。公共气象服务是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气象服务的关键和核心之一。公共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

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发表时间:2018-12-20T10:59:43.17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5期作者:唐洪君 [导读] 文章对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气象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41100 摘要: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强,有越来越多的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得以建立和完善。全国各地观测收集了大量的气象信息。而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气象信息系统的需求不断提高,因此现有的气象信息系统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不同层面的需求。文章对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全国性;气象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1前言 随着气象现代化深入推进,气象信息系统一方面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强,另一方面结构越来越精细形式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现代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移动应用大量普及,网络计算能力空前提高。使得建立在气象信息系统基础上的气象业务和气象服务中的信息活动变得极为频繁和宽泛,机器语言之间、应用模组之间、服务设备之间的快速数据交换成了气象信息系统建设的非常关切的需求。在众多新技术中JSON数据技术提供了便捷数据交互能力。JSON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采用完全独立于编程语言的文本格式来存储和表示数据。简洁和清晰的层次结构使得JSON成为理想的数据交换语言,易于人阅读和编写,同时也易于机器解析和生成,并有效地提升网络传输效率,在数据传输方面具有明显优点:数据格式比较简单,易于读写,格式都是压缩的,占用带宽小。气象数据有别于其他数据,结构复杂种类多样,实时性强动态多变,具有极强的专业特征。气象信息系统承载各类气象数据传输处理加工等业务功能,在系统建设与运行中各种数据信息关联紧密交流活跃。在气象信息系统建设中各个场合与界面中需要完成各种数据交互工作,JSON提供了极强的技术支撑,应用好JSON技术能为业务带来极大便利。 2气象计量信息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根据国家气象计量站现有业务、未来扩展业务和管理情况,设计技术路线和软件架构,要求软件系统符合安全可靠性、高集成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以及数据的完整性和数据接口的通用性。能够实现系统的灵活可配,初步实现质量控制流程,基本完成自动化管理并具备完整的业务流程。同时,系统应满足相应的时间性能要求,软件界面与相关配置应具备易操作性。 2.1检测业务自动化 相比于企业和省级气象计量单位,国家气象计量站计量标准、被检仪器及检测要素多,相同要素仪器种类多的特点,使得检测业务的自动化复杂多变。但实现微型计算机自动控制设备完成检测业务是存在客观基础的,因为我们具备完善自控通信接口的计量标准及各类用于辅助检测计量的设备。结合国家气象计量站检测要素多的特点,自动化检测系统由气压自动检测系统、温度自动检测系统、湿度自动检测系统、风速风向自动检测系统、雨量自动检测系统、辐射自动检测系统等组成。自动检测系统采用成熟的C/S技术,用户可以完成各种复杂的管理操作,既保证了不同要素检测的相对独立,又实现了强大的数据维护、统计分析、报表打印等功能。自动检测系统主要包括输入、控制处理和输出三个部分:(1)输入部分将自动检测系统所有标准设备、被检设备乃至环境监测设备的协议、命令接入控制与处理部分,为了适应相同要素仪器种类繁多的情况,在输入部分需要设置开放通信接口模块,实现管理员对新型设备自动检测的自扩展,大大增加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扩展性;(2)控制与处理部分首先通过串口通信模块导入输入部分的通信协议,然后在检测过程控制模块严格按照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检测,并且按照规程、规范的要求在数据处理模块实现所需数据的处理;(3)输出部分包括合格判据模块和报表的打印与导出模块,即自动检测系统遵照规程、规范对被检仪器测试数据进行合格判据,且能实现所有测试数据报表的打印与导出。 2.2业务管理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气象计量站业务的不断扩展,统计繁琐易错、计量检测工作时长量大及管理的滞后已无法满足现代计量器具所需的维修养护和全面管理需求,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必须实现计量业务管理的信息化。这也是气象计量信息系统的核心内容。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主要功能为:(1)被检仪器和检定证书发放的工作实现流程化,平台统一管理被检仪器的送检登记、检定测试状态、领取登记等信息,并自动存取原始检测记录信息、测试报告、检定证书等信息,被检仪器。(2)平台对国家气象计量站的检定设备、辅助设备进行统筹管理,生成便于执行的自动检定计划,具体管理内容包括设备的数量、质量、使用情况和状态。平台建立计量相关标准单位、规程、法规的后台增量索引,以供查询使用。平台对计量器具的信息变更进行实时更新,包括该器具使用状态、检定周期、使用部门人员等信息,若有维修或报废的器具,平台跟踪记录,并生成报告提交相关责任人。(3)平台需具备一定物质管理功能:如固定资产管理、检定仪器及辅助设备管理、消耗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平台建立检定仪器设备的完备档案信息,提供时动态的设备数据分析,并可监控和统计各科室的物质消耗情况,在中心相关财会及物质管理的制度规范基础上提交报告。 3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 3.1系统结构设计分析 20世纪80年代诞生了一种新的设计模式即C/S模式,这种模式也是伴随着网络数据库和桌面图形交互窗口及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成长起来。在这种模式下,网络中的计算机简单的可以认为由客户机和服务器两部分组成。在C/S结构中,装在客户本地计算机上的客户端与装在远程计算机的数据库服务器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而服务器的职责在于对用户数据处理。客户端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与用户直接交互,将用户的操作转换成相应的指令而后通过网络向远程的服务器发送用户请求。 3.2系统性能分析 在对现有其他类似系统进行分析后,本系统具有如下显著特点:跨平台特性:面对目前不同用户使用软件的操作系统不同,硬件条件不同,所以如果对每个系统下都要开发出同一款软件而言,不论从经济,还是从时效性上都是不允许的。因此软件的跨平台的运行,使得开发的周期和开发的成本降低,这样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针对以往气象系统的弊端,本系统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这一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一.观测业务要求 1.1观测时次 1、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观测项目每天24次定时观测。(摘自气发〔2008〕475号) 2、基准站、基本站人工定时观测次数为每日5次(08、11、14、17、20时),一般站人工定时观测次数为每日3次(08、14、20时)。(摘自气测函〔2013〕321号) 1.2观测项目 1、各台站均须观测的项目: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日照、地温(含草温)、雪深。 2、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云、浅层与深层地温、蒸发、冻土、电线积冰、辐射、地面状态。 3、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雪压、根据服务需要增加的观测项目。(1-3条摘自《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测函〔2013〕321号) 4、有两套自动站(包括便携式自动站)的观测站,撤除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速风向、蒸发专用雨量筒、地温等人工观测设备;仅有一套自动站的观测站,仍保留现有人工观测设备。(摘自气测函〔2013〕321号) 5、云高、能见度、雪深、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降水类天气现象等自动观测设备已正式投入业务运行的观测站,取消相应的人工观

测。 6、为了保持观测方法与观测手段的延续性,张北、长春、寿县、电白、贵阳、格尔木、银川与阿勒泰8个长期保留人工观测任务的基准站,保留08、14、20时人工观测任务(含自记仪器记录整理)。(摘自气测函〔2012〕36号、气测函〔2013〕321号) 定时人工观测项目表 1.3观测任务与流程 1、每日观测任务 (1)每日日出后与日落前巡视观测场与仪器设备,确保仪器设备工作状态良好、采集器与计算机运行正常、网络传输畅通。具体时间各站自定,站内统一。 (2)每日定时观测后,登录MDOS、ASOM平台查瞧本站数据完整性,根据系统提示疑误信息,及时处理与反馈疑误数据;按要求填报元数据信息、维护信息、系统日志等。

公共气象服务导论

公共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关系到人们群众生活的细节部分,研究公共气象服务中用户的需求,发现公共气象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取得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公共气象服务中存在的几大问题的探讨,提出发展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的建议和对策,以 促进公共气象服务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公共气象服务;问题;对策;创新 一、引言 又好又快地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我国气象事业影响深远的战略决策。随着我国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公共权益保障不断强化,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公共服务政策的透明度不断提高,亟需对现阶段公共气象服务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 充分的认识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指导公共气象服务的科学发展。 气象事业作为基础性、科技型社会公益事业,只有始终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不动摇,根据国家和社会对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强化公共气象服务,气象事 业才有生命力,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长期以来,气象部门将公共气象放在首要位置,并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态、防灾减灾、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等方而发挥了 重要作用。 二、公共气象服务中的主要问题 1.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供给不足,覆盖面存在明显空隙 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尚不能满足气象防灾减灾广泛覆盖的需求。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 前仍有0.36%的公众无法收到气象信息,这些人群大多分布在经济落后,社会事业发展严 重滞后的地区。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信息最难覆盖到群体是最需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来防御 气象灾害的弱势群体。 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的手段落后。突发性气象灾害发生后,气象部门虽然通过电视、广 播等方式做了广泛的宣传工作,但还有很多人不能及时了解或引起重视。 2.基本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与公共基础设施抵御气象风险的现实不相适应 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抵御气象灾害风险方而的脆弱性问题。局地山洪灾害在当时的监 测站网密度下难以识别,若能加密测站网,在易发山洪的“上游”地区建设若干个自动观 测站,当上游降雨达到警惕的上限,尚未出现灾害时,把信息及时传递到即将受影响地区,灾害将会减轻。 3.没有处理好公益性气象服务与盈利性气象服务之间的关系 气象部门本质上是公益性服务部门,气象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同时应该兼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多方面利益。就目前而言,公益性 气象服务不可避免的与盈利性气象服务发生冲突,公益属性增加,则气象部门收入不足, 若公益属性下降则偏离了工作性质,这种矛盾导致气象部门进入两难选择。气象部门应妥 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提高经费利用效率,避免浪费。另一方面提高日常工作 中的服务质量,使公益性发挥到更好。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气象服务部门应防止个别人 员为盈利非法提供错误气象信息,影响气象部门信誉事件的发生。 4.防治灾害的能力较弱 由于我国的气象服务工作开始运行的时间较短,目前很多的技术条件和服务都还存在 很多的问题,使原本包含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灾害防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有效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信息共享门户系统技术方案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信息共享门户系统 技术方案

1项目概况 随着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业务精细化水平的发展,预报产品不断丰富,对外辐射能力不断增强。现有业务流程中存在的业务系统部署多,业务系统之间彼此独立,数据到产品缺乏统一的管理系统,协调能力不足等问题,已无法满足当前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天气业务的需求。气象信息共享门户将在国家气象中心现有业务基础上建立完善业务流转与控制体系,优化中心的预报服务业务流程,提高数据流转和产品利用效率,减少预报服务过程中的人为干预,降低中间环节的复杂度与出错率,增强预报服务协同能力,推进预报和服务业务系统的建设应用,促进天气监视、预报及决策服务平台专业化发展,为国家气象中心现代天气发展及服务能力提升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将建立业务系统规范和数据规范,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和服务,对预报员、服务人员和业务管理人员身份、权限进行数字化的管理,对国家气象中心主要预报、服务业务系统的运行、数据流转状态等实现实时监视,实现对整个中心业务系统的数据衔接与流转控制,实现对预报员身份信息、准入系统信息、业务监控信息、产品流转状态、任务调度等所有实时信息的显示和统计分析,实现预报产品和服务产品的分发控制,并增强国家气象中心互联网展示气象产品的水平。 2业务需求分析 2.1 业务现状分析 国家气象中心是全国天气预报的国家级中心,也是世界气象组织亚洲区域气象中心、核污染扩散紧急响应中心,其前身中央气象台,成立于1950年3月1日。50多年来,国家气象中心有了巨大发展。国家气象中心的气象服务包括为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政府部门制订指导国民经济发展、组织指挥防灾减灾科学决策所需气象信息的决策气象服务,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媒介为公众提供公益气象服务,向国家重点工程、企事业单位趋利避害组织生产所需的专业

微信天气预报

鄢陵鼓楼广场为您播报明日天气: 鄢陵县的明日天气 明天是2014年5月29日星期四。 最高温度37℃,最底气温21℃,多云,有微风。 鼓楼广场最新资讯,请扫描官方微信二维码 您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关注或推荐我们: 1.在“添加好友”→“搜索公众账号”→查找“鄢陵鼓楼广场”; 2.点击文本右上角按钮,选择关注公众账号,并在此名片页上点击右上角按 钮,将我们推荐给朋友或者分享至朋友圈; 3.在本账号介绍界面查看历史消息。 您还可以通过百度贴吧与我们互动,百度贴吧官方账号:鄢陵鼓楼广场

本周起“连续晴热”与市民相随相伴,空调、西瓜、凉席等避暑神器已经齐齐上阵!而根据无锡气象台预报,未来几天内,锡城都将以晴到多云的天气为主,最高气温预计在34℃左右。面对像火一样热情的阳光,未来几日“防晒”是正经事,据气象台专家介绍,今天锡城的紫外线照射强度指数预报将达到6级,强度中等偏强,市民外出要加强采取防晒措施 根据河南省气象台预报,未来几天内,鄢陵都将以晴到多云的天气为主,最高气温预计37℃左右。面对像火一样热情的阳光,未来几日“防晒”是正经事,鼓楼广场装修、植被绿化同步进行中,装修进程稳健而迅速。9月开业在即,让我们一起见证鄢陵商业航母——鼓楼广场的盛大起航! 鄢陵鼓楼广场位于鄢陵县十字街,总规划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7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地下一层为停车场,规划570个停车位。鼓楼广场是鄢陵规模最大、业态最全、环境最优,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一站式”大型购物中心。专业的运营团队,精细化的商业管理。现已有华谊兄弟影院、康佰嘉健身、音乐汇KTV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入驻鼓楼广场。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2019年整理】公共气象服务110题

县级公共气象服务业务考试题库 一、填空题(每空分) 1.公共气象服务是指气象事业部门使用各种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公众、生产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并让用户了解和掌握一定气象科学知识,将气象服务信息和技术应用于自身的决策、管理和生产生活实践的过程。 2.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理念: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 3.公共气象服务服务理念: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 4.公益性是公共气象服务的本质属性。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 5.公共气象服务分类: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专项气象服务。 6.贵州省、市、县气象部门对当地党委、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气象服务 12.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产品格式包括数据产品、图形产品、文字产品。 13.气象防灾减灾实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14.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按照发布权限、业务流程发布预警信号,并指明气象灾害预警的区域。 15.预警信号发布后,应当及时通过决策气象服务短信平台或以传真、电话等方式向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通报,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12121”电话或手机短信、小区广播、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方式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告。 16.贵州省气象部门“三个叫应”措施,在县气象局是指叫应县党政及部门领导,叫应乡镇党政领导,叫应乡村气象信息员。 17.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固定网、移动

网、因特网、电子显示装置等手段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号。 18.发布(含变更)和解除预警信号后,应在十五分钟内通过灾情直报系统上传中国气象局,供全国共享。 19.接到气象灾害报告后,按照《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应在2小时内初报灾情。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自2000年 1月 1 日起施行。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气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雨(雪)、大风(沙尘暴)、寒潮、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 22.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 23.决策气象服务关注的重点工作为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和重大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保障服务工作。 24.《贵州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中,预警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或已经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可分为 4 级,从重到轻的颜色分别以红、橙、黄、蓝表示。 25.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由__名称___、图标、含义和防御指引组成,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霾等共10类。 26.《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应当包括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和现状、防御原则和目标、易发区和易发时段、防御设施建设和管理以及防御措施等内容。 27.《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构建有效联动的应急减灾组织体系中提到,2010年,实现县、乡两级政府有分管领导,每个乡有一名气象协理员,实现每个县至少有一个乡建有气象信息服务站,至少75%的村(屯)要设有气象信息员。每个地(市)至少要有一个县开展社区(村)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 28.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行以人为本、科学防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29.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预警信号发布、解除与传播的管理工作。 30.《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民政部门应当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开展受灾群众救助工作,并按照规定职责核查灾情、发布灾情信息;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保障供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公用设施的安全运行。31.县级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为不定时产品,仅当实时监测到或

气象信息系统的构成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论文设计 气象信息系统构成 院系名称:信息系 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班级: 1109 学生姓名:史弘俊 指导老师:刘欢笑 日期:2015 年12月28日

目录 一、摘要 (1) 二、气象信息系统的构成 (3) 2.1 通信系统 (4) 2.1.1 通信系统的组成 (4) 2.1.2 通信系统的分类 (5) 三、网络系统 (6) 四、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7) 五、数据管理和服务系统 (8) 六、信息共享平台 (9) 七、总结 (10) 八、致谢 (11) 九、参考文献 (12)

气象信息系统构成 专业班级:1109 学生姓名:史弘俊 指导老师: XXX 职称:XXXX 摘要:气象信息系统是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气象业务的公共技术 基础支撑系统,主要包括通信与网络、高性能计算机、信息存储与共享、数据处理与管理、探测数据质量控制、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研究、气象技术装备管理、气象仪器的计量检定、技术保障等。气象信息交流是现代气象业务的基础系统和支撑系统。他主要包括:通信网络、数据存储管理与共享服务,高性能计算机交流等,信息交流作为气象信息的传输,存储管理、计算机处理,资源共享的基础设施,其发生是气象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并直接影响到气象业务部门和广大用户能否及时快速的获取和发送国内外气象信息,关系到气象能否为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等提供优质气象服务,气象信息交流的发展经受到其他气象业务交流发展的驱动,又制约着其他系统的快速发展。 目前气象部门内的气象信息系统主要由通信系统、网络系统、计算环境、数据管理与服务几个部分组成。 关键词:通信系统网络系统高性能计算系统数据管理与服务

区域气象自动监测系统设计及建设

区域气象自动监测系统设计及建设 近年来,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建设快速发展,全国地面气象观测站已全部完成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区域自动气象站作为综合观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量大面广特点,并且由省级保障部门进行技术指导,市、县两级保障。随着对气象观测数据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根据新一代气象观测网络建设的规划,已建成1657个新型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了区域自动气象站全省乡镇全覆盖和618 个山洪地质灾害点气象监测,加上土壤水分观测自动气象站、交通气象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共同为气象预报预测、决策气象服务、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防灾减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区域气象自动监测系统是针对区域范围内,可能会对人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气象要素,进行长时间区域范围内不间断的准确监测而设计开发的一款标准区域气象监测站。主要应用于城市降水网络、山洪预警、森林生态、核电厂环境监测等应用。主要监测要素是雨量、风向、风速、太阳辐射、气压、温度、湿度等气象参数。 一、系统内容 该区域气象监测系统是方大天云设计的支持站点参数、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加密间隔、运行状态等信息的远程维护,极大地方便了用户使用和日常维护工作。此外自动站可实现自动电源管理,数据自动

采集、存储、通讯、分析等功能,能够满足灾害性天气监测、降水过程加密观测及多种形式气象保障和气象服务的需求。 二、系统指标 风速 0~60m/s;精度:3%(0-35m/s);5%(>35m/s) 风向 0~359.9°;精度:±3° 降水强度 0~200mm/h;精度:5% 降水类型雨/雪 大气压力 300~1200 hPa;精度:±1.5hPa 空气温度 -50~60°C;精度:±0.2°C(-20~+50°C)‘±0.5°C(>-30°C 空气湿度 0~100%RH;精度:±2%RH 通讯接口 RS232/RS485,板载GPRS 供电方式交流220V/太阳能+蓄电池 工作环境温度 -50~+50℃ 工作相对湿度 0~100%RH 防护等级 IP65 可靠性免维护,防盐雾,防尘 功耗 3-30W 三、功能特点 具有极强针对性的区域范围气象监测设备

气象微信志愿者联盟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成效分析

青海气象 1服务现状 (1)玉树州气象局目前对外气象发布手段有短 信、电视、微平台、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 以及LED气象预警信息大屏。这些手段能及时发布 气象信息,但是在消息实际接收性有待考究。 (2)重要决策服务材料直报党政主要领导和分 管领导,主要为气象局领导以正式文本材料当面向 党政领导汇报并提出相应建议意见为最佳,其次是 党政领导不在办公室以电子邮件传送并电话或短信 告知党政领导和秘书的方式。但党政领导开会、出 差、下基层等占到半数以上时间,决策服务材料送不 到领导手中,电子邮件收看不了,电话、短信在开会 和途中也存在不方便的问题或达不到应有效果。 (3)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和现今开通的网络天气 预报节目,一是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和专题天气预报 节目,由硬盘排序播出,播出时间固定,遇气象灾害 预警信息和短临预警服务,由于播出时间和视频节 目制作速度的原因,不适宜于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二 是与电视台协定的气象灾害预警电视飞字,在受有 线电视覆盖率影响的同时,还只能在电视台上班时 间内才能进行,气象灾害预警覆盖率也因电视收看 高峰期变化而变化,收视率最高是18—22时,其次 中午,其他时间明显偏低。 (4)网站、电子邮箱、网络终端。需要一定的办公 环境和网络环境,以一一对应的专业服务为主,受众 固定、单一。目前,玉树州气象局通过微平台解决了 气象产品多元化问题,但是受制于微平台每日只能 推送一次信息,预警信息及时性难以保证。微平台推 广因发布信息产品过于官方化、内容枯燥,微平台推 广受到限制。 (5)大喇叭和电子显示屏,维护成本高,覆盖面 小,大喇叭在300m以外无法听到,关键时刻雷声雨 声风声干扰难以听清,LED气象大屏可以及时发布 预警信息,但其定点性质导致预警信息接收受到地 域、时间限制,公众若通过气象大屏获取气象信息, 必须满足定点观察以及白天等要求,同样气象部门 无法通过LED气象大屏实现气象信息的实时性以 及产品多元化发布。 (6)手机短信服务只限于文字并限70字符,表气象微信志愿者联盟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成效分析 达鹏奎1张欢赵 赵敏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气象局,玉树市815000) 摘要:玉树州气象部门传统发布渠道存在限制因素较多,如短信库需长期投入,人力资源需要不断更新,导致如若短信库更新不及时,预警信息实际接收人数大打折扣;现有渠道无法通过手机短信实现气象信息的实时性以及产品多元化发布,一些发布渠道受地域、时间限制;最为主要的是传统发布方式难以解决少数民族语言问题,服务深入和普及较难。因此,一种方便、能够普遍适用和解决服务矛盾的服务渠道开辟迫在眉睫。“玉树气象微信志愿者联盟(以下简称:微联盟)”利用微信传媒方式,拓宽公共气象服务渠道,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覆盖面,突破气象信息服务“最后1km”和“盲区”,解决少数民族语言问题,切实解决城乡气象服务“灯下黑”,努力促进城乡气象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实践。 关键词:微信;民族语言;城乡;气象服务;均等化;互动 1作者简介:达鹏奎(1991年12月—),助理工程师,从事工作天气预报服务,E—mail:494512393@https://www.360docs.net/doc/b33531772.html, 应用气象 43 --

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中国气象局领导分别率七个调研组奔赴基层开展广泛深入细致调研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发布时间:2008年11月16日 编者按: 9月28日,中国气象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启动以来,气象部门的学习实践活动正在扎实、创新、热烈地进行。按照中国气象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部署,11月上旬,中国气象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行程数万公里,分别赴四川、黑龙江、新疆、浙江、北京、上海、山东、安徽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等业务单位进行调研。调研组来到地震灾区、艰苦台站、海岛、农村,围绕中国气象局提出的"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这一学习实践活动载体和"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两个着力点和七个抓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各调研组沉下心、蹲下身,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实事求是地开展调研,从细节入手、从全局把握,围绕气象职工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调研,确保摸清情况、找准问题。调研组形成多方面富有成效的调研成果,为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奠定坚实的基础。现摘编如下: 充分发挥公共气象服务对气象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赴四川省气象部门调研报告 根据中国气象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工作安排,11月2日至4日,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率领调研组,以"充分发挥公共气象服务对气象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为主题,到四川省气象部门进行调研,与省、市、县气象部门管理干部、业务技术骨干、老专家等进行专题座谈,交流观点,分析问题,剖析案例,研讨思路,寻找办法。 11月3日上午,调研组首先听取了四川省气象局党组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

微信公众号在气象业务中的应用

微信公众号在气象业务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微信公众号概念及应用价值,采用问卷调查、实证分析 等方法;了解微信公众号在当前各部门的运用及效果,并针对道真县气象部门微 信公众平台运行服务现状 进行分析,思考今后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应用;气象业务 引言 21世纪,互联网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从前出门必带钱包、钥匙、银行卡,现在一个手机搞定,从前信息闭塞,主要靠电视报纸书籍获 得信息,现在一个手机搞定,互联网已经深刻改变了人类发展进程,互联网已经 像水电一样,成为了大众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百姓因互联网信息服务和商 业模式创新,衣食住行生活各个方面变得相当智慧化。2011年,微信面世,作为 一个实时免费发送图片和文字、多人语音视频聊天、生活支付等多种功能于一身 的社交工具,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伴随着微信用户的不断增加,微信公 众号的经营也越来越受到各级单位的重视,它体现的是单位的一种软实力。在这 种背景下,气象服务工作如何发展设计和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研究分析如何高效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气象服务,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精细化、个性化的设计百姓喜闻乐见的气息信息产品意义重大。 1概念界定 1.1微信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个智能终端,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收付款、游戏等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 1.2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是开发者或商家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申请的应用账号,通过公众号,商家可在微信平台上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1.3微信公众号的价值 对于单位来说,微信公众号是一个单位的软实力,它可以间接的提高单位形象,形成1+1>2的效果。 2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取四种研究方法,分别为:文献调查法、实证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具体详情如下: 2.1文献调查法 通过阅读和了解关于微信及微信公众号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概念、产生及发 展现状,结合自己的研究选题,筛选分析相关文献内容,为本论文研究提供借鉴 和参考。 2.2实证分析法 通过对优秀公众号的实证研究,找出其运营过程中的优势,特别是点读量高、获赞高的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可供参考的经验方法。 2.3对比分析法 通过以上方法,对比分析道真气象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的现状、找出服务短板、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 3文献调查 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等手段,全面了解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规则:目前微信公

气象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方案

天津市气象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软件技术方案
北京航天宏图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版本管理 版本 生效日期
变更内容
文档管理
编制人
文档审批 审批人
职位
签名
日期

目录
1 概述 ................................................................... 6
1.1 项目背景............................................................. 6 1.2 系统概述............................................................. 6 1.3 建设目标............................................................. 7 1.4 设计依据............................................................. 7 1.5 术语与缩略语......................................................... 8
1.5.1 术语............................................................. 8
2 设计约束与要求 ........................................................ 11
2.1 设计约束............................................................ 11 2.1.1 研制方法........................................................ 11 2.1.2 文档要求........................................................ 11
2.2 设计约束............................................................ 12 2.2.1 硬件环境........................................................ 12 2.2.2 软件环境........................................................ 12
3 总体需求分析 .......................................................... 14
3.1 系统总体定位........................................................ 14 3.2 系统总体目标........................................................ 14 3.3 系统主要功能........................................................ 15
3.3.1 支撑平台........................................................ 16 3.3.2 发布平台........................................................ 16 3.4 系统主要用户........................................................ 16
4 业务模式分析 .......................................................... 17
4.1 业务模式............................................................ 17 4.2 数据流程............................................................ 18
5 支撑平台需求规定 ...................................................... 19
5.1 主要功能............................................................ 19 5.2 组成与结构.......................................................... 20 5.3 基础支撑模块........................................................ 20
5.3.1 数据源管理...................................................... 20 5.3.2 基础数据的综合查询与管理........................................ 20 5.4 产品生产模块........................................................ 21 5.4.1 模型服务管理.................................................... 21 5.4.2 模型分类管理.................................................... 21 5.4.3 生产调度管理.................................................... 21 5.4.4 模型调度监控.................................................... 21 5.5 模型集成............................................................ 21 5.5.1 气象灾害风险区划评价模型集成.................................... 21 5.6 产品管理模块........................................................ 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