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学B实验报告

电机学B实验报告
电机学B实验报告

电机学B实验

姓名:

学号:

班级:

实验一单相变压器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空载(也称开路实验、也称负载实验)和短路实验测定变压器的变化和参数。

2、通过不同性质的负载实验测取变压器的运行特性。

二、预习要点

1、变压器的空载和短路实验有什么特点?实验中电源电压一般加在哪一方较合适?

2、在空载和短路实验中,各种仪表应怎样联接才能使测量误差最小?

3、如何用实验方法测定变压器的铁耗及铜耗。

三、实验设备及仪表

1)单相变压器1台

2)三项调压器1台

3)交流电压表2块

4)交流电流表2块

5)低功率因数功率表1块

6)高功率因数功率表1块

7)负载灯箱1台

8)功率因数表1块

9)单相可调电抗器1台

或电机及电气技术实验装置1台

四、实验内容

1、空载实验:测取空载特性U0=f(I0),P0=f(U0)。

2、短路实验:测取短路特性U k=f(I k),P k=f(I k)。

3、负载实验

(1)纯电阻负载:保持U1=U1N,cosφ2=1的条件下,测取U2=f(I2)。

(2)阻感性负载:保持U1=U1N,cosφ2=0.8的条件下,测取U2=f(I2)。

五、实验说明

1)中小型电力变压器的空载电流约为I0=(3~10)%I N,短路电压约为U k=(5~10)%U N,以此选择电流表和功率表的量程。

2)空载实验应选择低功率因数功率表测量功率,短路实验选择高功率因数功率表测量功率,以减小

测量误差。实验时应辨明调压变压器的输入和输出端,以免错接而损坏实验设备。

3)空载和短路实验时,若电源电压加在变压器一次侧,由所测数据计算的参数不必归算到一次侧。若电源电压加在变压器二次侧,由所测数据计算的参数应归算到一次侧。

4)空载实验时,应注意读取额定电压U N时的相关数据。短路实验时,应注意读取额定电流I N时的相关数据。

5)变压器的铁耗与电源电压的频率及波形有关,实验要求电源电压的频率等于或接近被测试变压器的额定频率(允许偏差不超过±1%),其波形应属实际正弦波。

6)变压器短路实验时操作应尽快进行,以免线圈发热而引起电阻阻值的变化。

7)变压器负载实验时,所加负载不应超过变压器的额定容量。

六、实验线路及操作步骤

1、空载实验

实验线路如图1-1所示。被试变压器选用单相变压器,其额定容量P N=1kw,U1N/U2N=380/220v,I1N/I2N=2.6A/4.5A。变压器的低压线圈接电源,高压线圈开路。低压边交流电压表选用250V挡,交流电流表选用0.5A挡,功率表选用量程选择300V、2.5A、cosφ=0.2挡。接通电源前,选好所有电表量程,将交流电源调压旋钮调到输出电压为零的位置,然后打开钥匙开头,按下面板上“通”的按钮,此时变压器接入交流电源,调节交流电源调压旋钮,使变压器空载电压U0=1.2U2N,然后,逐渐降低电源电压,在1.2~0.2U2N的范围内,测取变压器的U0、I0、P0,计算功率因数,为了计算变压器的变化,共取6~7组数据,记录于表2-1中,其中U=U2N的点必侧,并在该点附近测的点应密些。为了计算变压器的变比,在U2N附近测取三组原方电压和副方电压的数据,记录于表1-1中。

图1-1 单相变压器空载实验接线图

表1-1

2、短路实验

变压器的高压线圈接电源,低压线圈直接短路,实验线路如图1-2所示。

图1-2 单相变压器短路实验接线图

电压表选择15V档,电流表选择5A档,功率仍选择150V、5A、cosφ=0.2挡。接通电源前,先将交流调压旋钮调到输出电压为零的位置,选好所有电表量程,按上述方法接通交流电源。逐次增加输入电压,直至短路电流等于1.1I1N为止。在0.3~1.1I1N(0~3A)范围内测取变压器的U K、I K、P K共取4-5组数据记录于表1-2中,其中I K=I1N的点必测。并记下实验时周围环境温度θ(℃)。

注意:调高电压时,切记应在观察电流表同时缓慢升高。短路实验操作要快,否则线圈发热会引起电阻变化。

3、负载实验

图1-3 负载实验接线图

实验线路如图1-3所示。变压器高压线圈接电源,低压线圈经过开关S1和S2,接到负载电阻R L和电抗X L上。

(1)纯电阻负载

接通电源前,将交流电源调节旋钮调到输出电压为零的位置,负载电阻调至最大(不开灯泡),然后合上S1,按下接通电源的按钮,逐渐升高电源电压,使变压器输入电压U1=U1N=380V,在保持U1=U1N 的条件下,逐渐增加负载电流,即减少负载电阻R L的阻值(开灯泡),从空载到额定负载的范围内(0~5A),测取变压器的输出电压U2和电流I2,共取5-6组数据,记录于表1-3中,其中I2=0和I2=I2N 两点必测。

(2)阻感性负载(cosφ2=0.8)

用电抗器XL和RL并联作为变压器的负载,实验步骤同上,在保持U1=U1N及cosφ2=0.8的条件下,逐渐增加负载电流,从空载到额定负载的范围内,测取变压器U2和I2,共取5-6组数据记录于表1-4中,其中I2=0,I2=I2N两点必测。

七、实验报告

1、计算变化

由空载实验测取变压器的原、副方电压的三组数据,分别计算出变比,然后取其平均值作为变压器的变比K。

K=U AX/U aX

解:K1=U AX/U ax=408.4/238=1.716

K2=U AX/U ax=379.2/220=1.723

K3=U AX/U ax=257.2/150=1.714

K=(K1+K2+K3)/3=1.718

2、绘出空载特性曲线和计算激磁参数

(1)绘出空载特性曲线:U 0=f (I 0),P 0=f (U 0),cos φ0=f (U 0)。其中cos φ0=P 0/U 0I 0。 解:画图

(2)计算激磁参数

从空载特性曲线上查出对应于U 0=U N 时的I 0和P 0值,并由下式算出激磁参数 解:

Ω===

87.1253275

.05.132200I P m γ Ω===

76.6713275

.0220

00I U Z m Ω=-=86.6592

2m m m Z X γ

3、绘出短路特性曲线和计算短路参数

(1)绘出短路特性曲线:U K =f (I K ),P K =(I K ),cos φ0=f (I K )。 解:画图

(2)计算短路参数

从短路特性曲线上查出对应于短路电流IK=IN 时的UK 和PK 值,由下式计算出实验环境温度为θ(℃)下的短路参数。

解:Ω==='27.46.21

.11K

K K

I U Z Ω==='16.46.21.282

2K K K

I P γ

96.016.427.42222=-='-'='K K K

Z X γ 然后,折算到试低压方:

Ω=='=

447.1718.127

.422K Z Z K K Ω==

'=

409.1718.116

.42

2

K K K γγ

Ω=='=325.0718

.196

.02

2K X X K K 由于短路电阻r K 随温度而变化,因此,算出的短路电阻应按国家标准换算到基准工作温度75℃时的

阻值。

Ω=?=++=++=?733.123.1409.117

5.23475

5.2345.234755.23475θθ

γθγγK K c K

Ω=+=+=??763.1325.0733.12

2227575K C K c K X Z γ

式中:234.5为铜导线的常数,若用铝导线常数应改为228。 阻抗电压

%30.41%1001.11763

.16.2%10075=??=?=

?N C K N K U Z I U

%59.40%1001.11733

.16.2%10075=??=?=

?N C K N Kr U r I U %61.7%1001

.11325

.06.2%100=??=?=

N K N KX U X I U I K =I N 时的短路损耗为P KN =I 2N r K75℃=11.72W 。

4、用空载和短路实验测算的参数,画出被试变压器折算到高压方的“г”型等效电路。 解:画图

5、变压器的电压变化率△u

(1)绘出cos φ2=1和cos φ2=0.8两条外特性曲线U 2=f (I 2),由特性曲线计算出I 2=I 2N 时的电压变化率△u 。

.7%2220

214

220%10020220=-=?-=

?U U U u

(2)根据实验求出的参数,算出I 2=I 2N 、cos φ2=1和I 2=I 2N 、cos φ2=0.8时的电压变化率△u 。

△u=(U K1cos φ2+U KX sin φ2)=2.725%

将两种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不同性质的负载对输出电压的影响。 6、绘出被试变压器的效率特性曲线

(1)用间接法计算cos φ2=0.8,不同负载电流时的变压器效率,记录于表1-6中。

%100)cos 1(*

202*22

*20?+++-=KN

N KN

P I P S I P I P ?η

式中:I *2S N cos φ2;

S N 为变压器的额定容量,单位W ;

P KN 为变压器I K =I N 时的短路损耗,单位W ; P 0为变压器U 0=U N 时的空载损耗,单位W 。

(2)由计算数据绘出变压器的效率曲线η=f (I 2*)。 (3)计算被试变压器η=ηmax 时的负载系数βm 。

实验二三相变压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空载和短路实验,测定三相变压器的变比和参数。

2、通过负载实验,测取三相变压器的运行特性。

二、预习要点

1、如何用双瓦特计法测三相功率,空载和短路实验应如何合理布置仪表。

2、三相芯式变压器的三相空载电流是否对称。

3、如何测定三相变压器的铁耗和铜耗。

三、实验设备及仪表

1、三相变压器3kw 1台

2、三相调压变压器15KVA 1台

3、交流电压表2块

4、交流电流表3块

5、低功率因数功率表2块

6、高功率因数功率表2块

7、三相可调电阻器或灯箱1台

8、三相可调电抗器1台

9、功率因数表1块

或电机及电气技术实验装置1台

四、实验内容

1、测定变比。

2、空载实验:测取空载特性U0=f(I0),P0=f(U0)。

3、短路实验:测取短路特性U K==f(I K),P K=f(U K)。

4、纯电阻负载实验:保持U1=U1N,cosφ2=1的条件下,测取U2=f(I2)。

五、实验说明

1、中小型电力变压器的空载电流以约为I0=(3~10)%I N,短路电压约为U K=(5~10)%U N,以此选择电流表和功率表的量程。

2、空载实验应选择低功率因数功率表测量功率,以减小测量误差。

3、空载和短路实验时,若电源电压加在变压器一次侧,由所测数据计算的参数不必归算。若电

源电压加在变压器二次侧,由所测数据计算的参数应归算到一次侧。

4、空载实验读取数据时,要注意读取额定电压U N时的相关数据。短路实验要注意读取额定电流I N时的相关数据。

5、变压器一次和二次绕组接法不同时,参数计算应则注意对应的电压和电流。

6、感性负载实验时,功率因数测量使用一相测量的简单方法。

六、实验线路及操作步骤

1、测定变比

被试变压器选用三相三线圈芯式变压器,额定容量P N=3kw,U1N/U2N=380/220V,I1N/I2N=4.5/7.8A,Y-Y接法。

图2-1 三相变压器变比实验接线圈

实验线路如图2-1所示。实验时只用高、低压两组线圈,接通交流电源的操作步骤和单相变压器实验相同,电源接通后,调节外施电压U1=0.5U N,通过电压表测取高、低压线圈的线电压U AB、U BC、U CA、U ab、U bc、U cn,记录于表2-1。

2、空载实验

图2-2 三相变压器空载实验接线图

实验线路如图2-2所示,变压器低压线圈接电源,高压线圈开路。接通电源前,先将三相调压器调到输出电压为零的位置。选好所有电表量程,电压表:300V挡位,电流表:150mA档位,功率表W:U=300V、电流I=2.5A、cosφ=0.2挡位,这样每小格为1W。电源接通后,调节调压旋钮,使变压器的空载电压U0=1.2U2N,并注意三相电压要基本对称,然后逐渐降低电源电压,在 1.2U2N~0.2U2N(260V~60V)范围内,测取变压器三相线电压、电流和功率(注意功率表正负,总有功功率为功率表的代数和),共取6-7组数据,记录于表2-2中,其中U0=U2N的点必测。实验完后,断开电源。

3、短路实验

实验线路如图2-3所示。变压器高压线圈接电源,低压线圈直接短路。接通电源前,应将三相调压器调到输出电压为零的位置,选好所有电表量程,电压表:60V挡位,电流表:5A档位,功率表W:U=150V、电流I=5A、cosφ=0.2挡位,这样每小格为1W。接通电源后,逐渐增大电源电压,使变压器的短路电流I K=1.1I1N=5A,并注意三相电源电压基本对称。然后逐渐降低电源电压,在1.1I1N~0.2I1N的范围内,测取变压器的三相输入电压、电流及功率,共取4-5组数据,记录于表2-3中,其中I K=I1N=4.5A点必测。实验时,记下周围环境温度θ(℃),作为线圈的实际温度。(注:升高电压时,同时观测电流表变化,使电流表最大值不超过1.1I1N= 5A,短路实验要快,否则线圈发热,会引起电阻变化。)

2-3 三相变压器短路实验接线图

4、纯电阻负载实验

实验线路如图2-4所示。变压器低压线圈接电源,高压线圈经开关S 1接负载电阻R L ,R L 选用灯箱。负载灯箱开关全关。合上开关S 1,接通电源,调节三相调压旋钮,使加入变压器低压边的电压U 1=U 2N =220V ,并且三相电源基本对称,在保持U 1=U 2N 的条件下,逐次增加负载电流,对称开灯泡,从空载到额定负载范围内,测取变压器三相输出线电压和相电流,共取5组数据,记录于表

2-4中,其中I 2=0和I 2=I 1N =4.5A 两点必测。

V

U 2

A A

B C

V

X Y Z

a x B

C

b c

y z

三相调压器

U 1

灯箱负载

A

图2-4 三相变压器负载实验接线图

=1

注意:在三相变压器实验中,应注意电压表、电流表和功率表的合理布置及量程选择。

七、实验报告

1、计算变压器的变化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各项的变化,然后取其平均值作为变压器的变比。

736.1==bc BC B U U K 731.1==ca

CA C U U K

1.731

3

A B C

K K K K ++=

= 2、根据空载实验数据作空载特性曲线并计算激磁参数 (1)绘出空载特性曲线:U 0=f (I 0)、P=f (U 0)、cos φ0=f (U 0)。

2)计算激磁参数

从空载特性曲线查出对应于U 0=U N 时的I 0和P 0值,并由下式求取激磁参数。

20

2080.223m P I γ=

3、绘出短路特性曲线和计算短路参数 (1)绘出短路特性曲线U K =f (I K )、P K =f (I K )、cos φK =f (I K )。

3CA

BC AB K U U U U ++=

3

C

B A K I I I I ++=

727.1==ab AB

A U U K 30ca bc ab U U U U ++=3

0ca bc ab I

I I I ++=0

003cos I U P

=

?00102

P =P P

±1190.16m X ==

Ω

2396.62m

Z ==

Ω

K

K K K I U P 3cos =

?

(2)计算短路参数

从短路特性曲线查出对应于I K =I N 时的U=U K 值,并由下式算出实验环境温度θ(℃)时的短路参数。

2

2.25513K

K

N

P I γ'==Ω

2.6430K

Z '==Ω

1.3784K

X '=Ω 折算到试低压方

2

0.7526K K K

γγ'=

2

0.8821K

K Z Z K '=

=Ω 20.4600K

K X X K

'=

=Ω 换算到基准工作温度的短路参数为γK75℃和ZK75℃,计算出阻抗电压

(75)234.575

2.7424234.520

K C K

r R ?+==Ω+

(75) 3.0693K C Z ?==Ω

100% 1.0874K N U =

=

751100%0.9716N K C

K N

r U U ?=

?=

100%0.4883N K

KX N

X U U =

?= I K =I N 时的短路损耗P KN =3I 2N γK75℃。

4

、用空载和短路实验测算的参数,画出被试变压器的“г”型等效电路。

5、变压器的电压变化率△u

(1)根据实验数据绘出cos φ2=1时的特性曲线U 2=f (I 2),由特性曲线计算出I 2=I 2N 时的电压变化率△u 。

'

20212

201100%100%7.10%N N

U U U U u U U --?=?=?=

(2)根据实验求出的参数,算出I 2=I N 、cos φ2=1时的电压变化率△u 。

1221(cos sin )0.9716K KX K U U U U ???=+==

6、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1)用间接法计算cos φ2=0.8时,不同负载电流时的变压器效率,记录于表2-5中。

%100)cos 1(*

202*22

*20?+++-=KN

N KN

P I P S I P I P ?η 式中:I *2S N cos φ2=P 2;

S N 为变压器的额定容量,单位W ;

P KN 为变压器I K =I N 时的短路损耗,单位W ; P 0为变压器U 0=U N 时的空载损耗,单位W 。

(2)计算被试变压器η=ηmax 时的负载系数βm ;

0.3577m β=

= '12(75)/2 1.3712K C R R R ?===Ω

2080.22m R =Ω

''

12/20.6892K X X X σσ===Ω

1190.16m X =Ω

八、思考题

1、通常做变压器的空载实验时在低压边加电源,而做短路实验时在高压边加电源,这是为什么?

答:空载试验时,往往需要加到额定电压,而试验电流较小,低压侧的额定电压低,比较容易获得,所以从低压侧通电;而在短路试验时,需要将异端短路,电流一般是额定电流或接近额定电流,高压侧额定电流较小,比较容易得到,所以从高压侧通电。

2、在做变压器空载实验与短路实验时,仪表的布置有什么不同?说明理由。

答:空载试验的目的之一是测取励磁阻抗。励磁阻抗的大小是随磁路饱和程度变化而变化的。变压器正常运行时,一次绕组外施电压是额定电压,主磁通和磁路饱和程度由一次额定电压决定,是基本不变的,因此励磁阻抗有确定的值。

3、为什么做空载实验时,所测量的数据中一定要包含额定电压点。

答:

4、在接线时如果将三相自耦调压器的输入输出,接反调压器在零位时合闸,会出现什么情况?

实验三三相变压器的联接组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实验方法测定三相变压器的极性。

2、掌握用实验方法判别变压器的联接组。

3、观察三相变压器线圈不同的连接法和不同铁心结构对空载电源、电动势波形的影响。

二、预习要点

1、联接组的定义。为什么要研究联接组。国家规定的标准联接组有哪几种。

2、如何把Y/Y-12联接组改成Y/Y-6联接组以及把Y/△-11改为Y/△-5联接组。

3、三相变压器线圈的连接法和磁路系统对空载电流和电动势波形的影响。

三、实验设备及仪表

1)三相调压变压器1台

2)三相芯式变器1台

3)三相组式变压器1组

4)多量程交流电压表1块

5)可调电阻器1台

6)示波器1台

或电机及电气技术实验装置1台

四、实验内容

1、测定变压器的极性。

2、连接并判定以下联接组。

(1)Y/Y-12

(2)Y/Y-6

(3)Y/△-11

(4)Y/△-5

3、观察不同连接法和不同铁心结构对空载电流和电动势波形的影响(演示)。

五、实验说明

1)实验时应辨明三相调压器的输入和输出端,以免错接。

2)实验时外施电压不能过低(190V左右),以免引起仪表读数误差过大。

六、实验线路及操作步骤

1、测定极性

(1)测定相间极性

被试变压器选用三相芯式变压器,用其中高压和低压两组线圈,额定容量S N=3KW,U N=380/220V,I N=2.6/4.5A,Y/Y接法。用万用表的电阻挡测出高、低压线圈12个出线端之间哪两个相通,并观察其阻值。阻值大为高压线圈,用A、B、C、X、Y、Z标出首末端。低压线圈标记用a、b、c、x、y、z。按照图3-1接线,将Y、Z两端点用导线相联,在A相施加约50%U1N的电压,测出电压U BY、U CZ、若U BC=|U BY-U CZ|,则首末端标记正确;若U BC=|U BY-U CZ|,则标记不对。须将B、C两相任一相线圈的首末端标记对调。

然后用同样方法,将N、C两相中的任一相施加电压,另外两相末端相联,定出A相首、末端正确的标记。

A A

B

C X

Y

Z

a x

B C

b

c y

z

图3-1 测定相间极性接线图

(2)测定原、副边极性

暂时标出三相低压线圈的标记a、b、c、x、y、z,然后按照图3-2接线。原、副方中点用导线相连,高压三相线圈施加约50%的额定电压,测出电压U AX、U BY、U CZ、U ax、U by、U cz、U Aa、U Bb、U Cc,若U Aa=U AX-U ax,则A相高、低压线圈同柱,并且首端A与a点为同极性;若U Aa=U AX+U ax,则A与a端点为异极性。用同样的方法判别出B、C两相原、副方的极性。高低压三相线圈的极性确定后,根据要求连接出不同的联接组。

A A

B

C X

Y

Z

a

x

B C

b

c y

z

图3-2 测定原、副边极性接线图

2、检验联接组 (1)Y/Y-12

图3-3 Y/Y-12联接组

按照图3-3接线。A 、a 两端点用导线联接,在高压方施加三相对称的0.5U 1N =190V ,测出U AB 、U ab 、U Bb 、U Cc 及U Bc ,将数字记录于表3-1中。

根据Y/Y-12联接组的电动势相量图可知。

U Bb =U Cc =(K L -1)U ab

)

1(2

+-=L L ab BC K K U U

式中,

ab AB

L U U K =

为线电压之比。

若用上两式计算出的电压U Bb 、U Cc 、U Bc 的数值与实验测取的数值相同,则表示线图连接正常,属Y/Y-12联接组。测取完后,关闭电源,重新接线进行下面实验内容。 (2)Y/Y-6

将Y/Y-12联接组的副方线圈首、末端标记对调,A 、a 两点用导线相联,如图3-4所示。

图3-4 Y/Y-6

按前面方法测出电压U AB 、U ab 、U Bb 、U Cc 、及U Bc ,将数据记录于表3-2中。

根据Y/Y-6联接组的电动势相量图可得。 U Bb =U Cc =(K L +1)U ab

)

1(2

++=L L ab BC K K U U

若由上两式计算出电压U Bb 、U Cc 、U Bc 的数值与实测相同,则线圈连接正确,属于Y/Y-6联接组。测取完后,关闭电源,重新接线进行下面实验内容。 (3)Y/△-11

按图3-5接线。A 、a 两端点用导线相连,高压方施加对称额定电压,测取U AB 、U ab 、U Bb 、U Cc 、及U Bc ,将数据记录于表3-3中。

图3-5 Y/△-11

根据Y/△-11联接组的电动势相量可得。

)

13(2

+-===L L ab Bc Cc Bb K K U U U U

若由上式计算出电压U Bb 、U Cc 、U Bc 的数值与实测值相同,则线圈连接正确,属于Y/△-11联接组。测取完后,关闭电源,重新接线进行下面实验内容。 (4)Y/△-5

将Y/△-11联接组的副方线圈首、末端的标记对调,如图3-6所示。实测方法同前,测取U AB 、U ab 、U Bb 、U Cc 、U Bc ,将数据记录于表3-4中。

图3-6 Y/△-5

实验作业3:DLX流水线实验报告

计算机体系结构 实验作业3:DLX流水线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班号: 《计算机系统结构》第三次实验作业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熟悉DLX流水线以及结构相关、数据相关、控制相关、前送(forwarding)等概念和技术。 二、实验内容 1. 了解各种指令在DLX流水线中的运行过程; 2. 流水线相关实验; 3. 前送(forwarding)技术对流水线性能的影响; 4. 考察改变部件数量和延迟数对性能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 1. 了解各种指令在DLX流水线中的运行过程 如上次实验那样,读入并运行fact.s和input.s。请从程序中选择有代表性的5条不同类型的指令,并描述每条指令在5段流水线中每步完成的工作。 (1) (2)

(3) (4)

(5) 2. 流水线相关实验 在流水线窗口中观察,分别找出结构相关、数据相关、控制相关各一种,并描述冒险情况以及这些冒险在winDLX是如何解决的。 (1)结构相关

在执行subd f0,f0,f4和j fact.Loop期间由于ALU被占用硬件资源无法满足j fact.Loop进入EX阶段,发生结构相关的冒险。winDLX中通过阻塞EX 1个周期来解决此问题。 (2)数据相关 bnez r5,input.Finish需要使用seqi的计算结果r5,所以产生数据相关的冒险。WindDLX通过阻塞解决问题。 (3)控制相关 语句lw r2,SaveR2(r0)被aborted,这是控制相关的冒险造成的。因为前一条语句j input.Loop是跳转语句,而指定到EX阶段语句被解码后在能知道其 作用,所以已经取指令的lw语句被取消。 3.前送(forwarding)技术对流水线性能的影响 (1)开启forwarding: 没有开启forwarding:

建模与仿真实验报告

重庆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 开课实验室物流工程实验室 学院自动化年级12 专业班物流工程2班学生姓名段竞男学号20124912 开课时间2014 至2015 学年第二学期 自动化学院制

《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报告

(2)属性窗口(Properties Window) 右键单击对象,在弹出菜单中选择 Properties;用于编辑和查看所有对象都拥有的一般性信息。 (3)模型树视图(Model Tree View) 模型中的所有对象都在层级式树结构中列出;包含对象的底层数据结构;所有的信息都包含在此树结构中。 4)重置运行 (1)重置模型并运行 (2)控制仿真速度(不会影响仿真结果) (3)设置仿真结束时间 5)观察结果 (1)使用“Statistics”(统计)菜单中的Reports and Statistics(报告和统计)生成所需的 各项数据统计报告。 (2)其他报告功能包括:对象属性窗口的统计项;记录器对象;可视化工具对象;通过触发器 记录数据到全局表。

五、实验过程原始记录(数据、图表、计算等) 1、运行结果的平面视图: 2、运行结果的立体视图 3、运行结果的暂存区数据分析结果图:

第一个暂存区 第二个暂存区 由报表分析可知5次实验中,第一个暂存区的平均等待时间为11.46,而第二个暂存区的平均等待时间为13.02,略大于第一个暂存区,由此可见,第二个暂存区的工作效率基本上由第一个暂存区决定。 4、运行结果三个检测台的数据分析结果图,三个检测台的state饼图: (1)处理器一:

电动机实验报告doc

电动机实验报告 篇一:电机实验报告 黑龙江科技大学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电机维修与测试 所属课程名称电机学 实验日期 XX年5.6—5.13 班级电气11-13班 学号 姓名 成绩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室 篇二:电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本 课程名称:电机拖动基础班级:电气11-2 姓名田昊石泰旭孙思伟 指导老师:_史成平 实验一单相变压器实验 实验名称:单相变压器实验 实验目的:1.通过空载和短路实验测定变压器的变比和参数。

2.通过负载实验测取变压器的运行特性。 实验项目:1. 空载实验测取空载特性U0=f(I0), P0=f(U0)。 2. 短路实验测取短路特性Uk=f(Ik), Pk=f(I)。 3. 负载实验保持U1=U1N,cos?2?1的条件下,测取U2=f(I2)。 (一)填写实验设备表 (二)空载实验 1.填写空载实验数据表格 2. 根据上面所得数据计算得到铁损耗PFe、励磁电阻Rm、励磁电抗Xm、电压比k (三)短路实验 1. 填写短路实验数据表格 O (四)负载实验 1. 填写负载实验数据表格 表3 cos?2=1 (五)问题讨论 1. 在实验中各仪表量程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根据实验的单相变压器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容量、空载电压,单 相变压器电源电压和频率、线圈匝数、磁路材质及几何尺寸等。 2. 为什么每次实验时都要强调将调压器恢复到

起始零位时方可合上电源开关或断开电源开关? 防止误操作造成人身伤害、防止对变压器及其它仪器仪表等设备过压过 流而损坏。 3. 实验的体会和建议 1.电压和电流的区别:空载试验在低压侧施加额定电压,高压侧开路;短路 试验在高压侧进行,将低压侧短路,在高压侧施加可调的低电压。2.测量范围的不同:空载试验主要测量的是铁芯损耗和空载电流, 而短路试 验主测量的是短路损耗和短路电阻。3.测量目的不同:空载试验主要测量数据反映铁芯情况,短路试验反映的是线圈方面的问题。 4.试验时,要注意电压线圈和电流线圈的同名端,要避免接错线。选择的导 线应该是高压导线,要不漏线头要有绝缘外皮保护。5.通过负载试验可以知道变压器的阻抗越小越好。阻抗起着限制变压器的电 流的作用,在设计时我们要考虑这些。 篇三:直流电动机实验报告 电机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______电机实验_________指导老师:___

哈工大 电机学 MATLAB 仿真 实验报告

基于MATLAB的电机学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仿真 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完成时间:

一、实验内容 1.1单相变压器不同负载性质的相量图 通过MATLAB 画出单相变压器带感性,阻性,容性三种不同性质负载的变压器向量图 1.2感应电机的S T -曲线 通过MATLAB 画出三相感应电动机的转矩转差率曲线 二、实验要求 2.1单相变压器不同负载性质的相量图 根据给定的仿真实例画出负载相位角30,0,302-=j 三种情况下得向量图,观察电压大小与相位的关系,了解总结负载性质不同对向量图的影响 2.2感应电机的S T -曲线 根据给定的实例,画出3.1~3.1-=s 的S T -曲线,了解感应电机临界转差率的大小和稳定工作区间的大小,给出定性分析 三、实验方法 3.1单相变压器不同负载性质的相量图 1.单相变压器不同负载性质的相量图 (1)先画出负载电压'2U 的相量; (2)根据负载的性质和阻抗角画出二次电流(规算值)的相量 (3)在2U 上加上一个与电流方向相同的压降,其大小为二次电流规算值'2I 与二次漏电阻规算值'2R 之积;再加上一个超前电流方向?90的压降,其大小为二次电流'2I 规算值与二次漏电抗规算值'2χ之积; (4)根据上一步结果连线,得出'2E ; (5)超前'2E 方向?90画出m Φ; (6)根据励磁电阻与电抗的大小得出励磁阻抗角,并超前m Φ一个励磁阻抗角的大小得出m I 的方向; (7)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做出'2I -与m I 的和,即为1I ; (8)根据'21E E =得出1E ,并得出1E -。

(9)在1E -上加上一个与电流方向相同的压降,其大小为一次电流1I 与一次漏电阻1R 之积;再加上一个超前电流方向?90的压降,其大小为一次电流1I 与一次漏电抗1χ之积; (10) 根据上一步结果连线,得出1U ; 3.2感应电机的S T -曲线 实验采用matlab 对转矩转差率曲线进行仿真。 由转矩转差率关系公式知, 2212 2122 1)()(x c x s r c r s r U m T s s +++?Ω= 只有s 为自变量,其他参数均为已知。 编程时,先取s 在0.01-1.3正区间的S T -,进行绘图;再取相应负区间对S T -绘图;最后加入(0,0) 四、实验源程序(1分) 4.1单相变压器不同负载性质的相量图 见附录 4.2感应电机的T-S 曲线 %T-S 曲线绘制 %定义常量 R2 = 0.04; R1 = 0.06; M1 = 3; U1 = 380; W = 2*pi*1485/60; X1 = 0.27; X2 = 0.56; C = 1+X1/16.4; %画出s=0.01~1.3的T-S 曲线 s = 0.01:0.01:1.3; T=ones(1,length(s));

离散流水线仿真实验报告

管理学院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 专业班级物流管理1301 指导老师 实验日期2016-10-26 课程名称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 实验名称离散流水线仿真 实验成绩 实验报告具体内容一般应包括: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主要仪器设备(软件); 三、实验内容及实验数据记录;四、实验体会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Flexsim的基本操作步骤。 2)掌握Flexsim的基本原理。 3)掌握Flexsim在物流系统仿真中的简单应用。 2.实验原理 1)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 2)系统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对象的组合; 3)通过Flexsim可成功解决: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4)系统模型是反映内部要素的关系,反映系统某昔日方面。 3.主要仪器设备(软件) 1)硬件配置: 计算机 2)软件环境: Windows XP或以上的操作系统,Flexsim仿真软件。 4.实验内容及步骤 根据下列系统描述和系统参数,应用Flexsim仿真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并运行,查看仿真结果,分析各种设备的利用情况,发现加工系统中的生产能力不平衡问题,然后改变加工系统的加工能力配置(改变机器数量或者更换不同生产能力的机器),查看结果的变化情况,确定系统设备的最优配置。 系统描述与系统参数如下: 1)一个流水加工生产线。不考虑其流程间的空间运输。 2)两种工件A/B分别以正太(10,2)min和均匀分布(10,20)min的时间间隔进 入系统,首先进入队列Q1。 3)两种工件均由同一个操作工人进行检验,每件检验用时2min。 4)不合格的工件废弃,离开系统;合格的工件送往后续加工工序,合格率为95%。 5)工件A送往机器M1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2队列中等待;工件B送往机器M2 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3队列中等待。 6)工件A在机器M1上的加工时间为均匀分布(1,5)min;工件B在机器M2上的 加工时间为正太分布(8,1)min。 7)一个工件A和一个工件B在机器M3上装配成产品,需时为正太分布(5,1)min,装配完成后离开系统。 8)如装配机器忙,则工件A在队列Q4中等待,工件B在队列Q5中等待。 9)连续仿真1分钟的系统运行情况。 5.实验数据记录 1)参数设置

变压器实验报告汇总

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称:电机学 实验项目:三相变压器的空载及短路实验专业班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05,109班实验时间:2014年11月21日 成绩评定: 评阅教师: 电机学老师:曾成碧 报告撰写:

一、实验目的: 1 用实验方法求取变压器的空载特性和短路特性。 2 通过空载及短路实验求取变压器的参数和损耗。 3 计算变压器的电压变化百分率和效率。 4掌握三相调压器的正确联接和操作。 5 复习用两瓦特法测三相功率的方法。 二.思考题的回答 1.求取变压器空载特性外施电压为何只能单方向调节?不单方向调节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因为当铁磁材料处于交变的磁场中时进行周期性磁化时存在磁滞现象。如果不单方向调节变压器外施电压,磁通密度并不会沿原来的磁化曲线下降,所以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如何用实验方法测定三相变压器的铜、铁损耗和参数?实验过程中作了哪些假定? 答:变压器的空载实验中认为空载电流很小,故忽略了铜耗,空载损耗近似等于变压器铁耗Fe P P ≈0,同时忽略了绕组的电阻和漏抗。空载时的铁耗可以直接用两瓦特法测得,根据公式2 003/I P r m ≈可以求得励磁电阻,由003/I U Z m ≈可以求得励磁阻抗,由2 2 k m m r Z X -=可以求得励磁电抗值。 在变压器的短路实验中,由于漏磁场分布十分复杂,故在T 形等效电路计算时,可取k x x x 5.0'21==σσ,且k r r r 5.0'21==。同时由于外加电压低,忽略了铁耗,故假设短路损耗等于变压器铜耗。短路损耗k P 可直接由两瓦特法测得,有公式k k k I P r 2/=可得k r ,k k k I U Z 3/=,故k k k r Z x 22-=。 3.空载和短路实验中,为减小测量误差,应该怎样联接电压接线?用两瓦特表法测量三相功率的原理。 答:变压器空载实验中应当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因为空载实验测量的是励磁阻抗,阻抗值较大,若采用电流表外接法,电压表会有明显的分流作用,从而产生较大的误差。 变压器短路实验应当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因为短路实验中测量的是漏阻抗,

电机学matlab仿真大作业报告

. 基于MATLAB的电机学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仿真 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及目的 1.1 单相变压器的效率和外特性曲线 1.1.1 实验内容 一台单相变压器,N S =2000kVA, kV kV U U N N 11/127/21=,50Hz ,变压器的参数 和损耗为008.0* ) 75(=C k o R ,0725.0*=k X ,kW P 470=,kW P C KN o 160)75(=。 (1)求此变压器带上额定负载、)(8.0cos 2滞后=?时的额定电压调整率和额定效率。 (2)分别求出当0.1,8.0,6.0,4.0,2.0cos 2=?时变压器的效率曲线,并确定最大效率和达到负载效率时的负载电流。 (3)分析不同性质的负载(),(8.0cos 0.1cos ),(8.0cos 222超前,滞后===???)对变压器输出特性的影响。 1.1.2 实验目的 (1)计算此变压器在已知负载下的额定电压调整率和额定效率 (2)了解变压器效率曲线的变化规律 (3)了解负载功率因数对效率曲线的影响 (4)了解变压器电压变化率的变化规律 (5)了解负载性质对电压变化率特性的影响 1.1.3 实验用到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1)标幺值、效率区间、空载损耗、短路损耗等概念 (2)效率和效率特性的知识 (3)电压调整率的相关知识 1.2串励直流电动机的运行特性 1.2.1实验内容 一台16kw 、220V 的串励直流电动机,串励绕组电阻为0.12Ω,电枢总电阻为0.2Ω。电动势常数为.电机的磁化曲线近似的为直线。其中为比例常数。假设电枢电流85A 时,磁路饱和(为比较不同饱和电流对应的效果,饱和电流可以自己改变)。

电机学实验报告

湖北理工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实验一 直流电动机的运行特性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同组人: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实验方法测取直流并励电动机的工作特性和机械特性。 2、掌握直流并励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二、预习要点 1、如何正确选择使用仪器仪表。特别是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 2、直流电动机起动时,为什么在电枢回路中需要串接起动变阻器? 不串接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 3、直流电动机起动时,励磁回路串接的磁场变阻器应调至什么位置? 为什么? 若励磁回路断开造成失磁时,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 4、直流电动机调速及改变转向的方法。 三、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序号 型 号 名 称 数 量 1 DD03 导轨、测速发电机及转速表 1台 2 DJ23 校正直流测功机 1台 3 DJ15 直流并励电动机 1台 4 D31 直流电压、毫安、电流表 2件 5 D42 三相可调电阻器 1件 6 D44 可调电阻器、电容器 1件 7 D51 波形测试及开关板 1件 四、实验原理 工作特性:电源电压一定,励磁电阻一定时,η、n 、T em =f(P 2)的关系曲线。 (一)并励电动机 (U N I fN 条件下)(并励电动机励磁绕组绝对不能断开) 1. 速率特性n=f(P 2) φ e a a C R I U n -= 转速调整率 %1000?-= ?N N n n n n

02020260 2T n P T P T T T em +=+Ω = +=π 3. 效率特性η=f(P 2) (75~95)% 实验原理图见图1-1 图1-1 直流并励电动机接线图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实验内容: 工作特性和机械特性 保持U=U N 和I f =I fN 不变,测取n 、T 2、η=f (I a )、n=f (T 2)。 2、实验步骤: (1)并励电动机的工作特性和机械特性 1)按图1-1接线。校正直流测功机 MG 按他励发电机连接,在此作为直流电动机M 的负载,用于测量电动机的转矩和输出功率。R f1选用D44的1800Ω阻值。R f2 选用D42的900Ω串联900Ω共1800Ω阻值。R 1用D44的180Ω阻值。R 2选用D42的900Ω串联900Ω再加900Ω并联900Ω共2250Ω阻值。 2)将直流并励电动机M 的磁场调节电阻R f1调至最小值,电枢串联起动电阻R 1调至最大值,接通控制屏下边右方的电枢电源开关使其起动,其旋转方向应符合转速表正向旋转的要求。 3)M 起动正常后,将其电枢串联电阻R 1调至零,调节电枢电源的电压为220V ,调节校正直流测功机的励磁电流I f2为校正值(50mA 或100 mA ),再调节其负载电阻R 2和电动机的磁场调节电阻R f1,使电动机达到额定值:U =U N ,I =I N ,n =n N 。此时M 的励磁电流I f 即为额定励磁电流I fN 。 4)保持U =U N ,I f =I fN ,I f2为校正值不变,逐次减小电动机负载。测取电动机电枢输入电流I a ,转速n 和校正电机的负载电流I F 。 表1-1 U =U N = 220 V I f =I fN = 100 mA I f2= 81.4 mA

WITNESS生产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witness生产管理系统仿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实验(一) 一、实验名称:witness基本操作 二、实验日期:2013年10月7-10月25日 三、实验地点:微机室s6-c408 四、实验目的: 1、掌握witness软件的基本操作 2、掌握元素的显示设置(display) 3、掌握machine、labor元素的基本设置 4、掌握输送链conveyor元素的详细设置 5、掌握pull、push规则 五、实验环境:winxp/win7 六、实验内容 输送链上运行时间为10分钟 称重工序:时间服从均值为5分钟的负指数分布 清洗工序:4.5分 10件清理一次时间为8分钟 加工工序:4分钟 50分钟检修飞时间服从均值10分钟的负指数分布 检测工序:3分钟 七、实验步骤 1、根据题目选择part、conveyor、machine、labor等各种元素布置生产线 2、修改各种元素名字及各个元素的详细设置。 1)各个工序机器设置以及necexp()函数的应用

2)输送链conveyor的设置 3)机器抛锚方式及时间设置

4)工人labor元素设置 3、元素间pull、push的设置及流程路线试运行效果1)part元素的导入 2)运行效果

实验(二) 一、实验名称:椅子装配工序仿真 二、实验日期:2013年10月7-10月25日 三、实验地点:微机室s6-c408 四、实验目的: 1、掌握pen、percent、match/attribute的使用规则 2、掌握元素的显示设置(display) 3、了解part元素被动模式和主动模式的区别和使用场合 4、掌握buffers元素的基本设置 5、掌握元素可视化效果的制作 6、掌握pull、push对相同元素的分类规则 五、实验环境:winxp/win7 六、实验内容 椅子由椅背、椅面、椅腿组成,物料每2分钟一套进入流水线。 组装工序:6分钟/件 喷漆工序:随机喷为红黄绿三色 10分钟/件 检验工序:10%不合格返回重新喷漆 3分钟/件 包装工序:每4个合格品包装到一起 4分钟/件 七、实验步骤 1、根据题目选择part、buffers、machine等各种元素,因场地问题布置 为U形生产线。 2、修改各种元素名字及各个元素的详细设置。 1)设置part名称及主动形式

电机学实验报告

电机学实验报告 学院:核技术及其自动化工程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教师:黄洪全 姓名:许新 学号:200706050209

实验一异步电机的M-S曲线测绘 一.实验目的 用本电机教学实验台的测功机转速闭环功能测绘各种异步电机的转矩~转差曲线,并加以比较。 二.预习要点 1.复习电机M-S特性曲线。 2.M-S特性的测试方法。 三.实验项目 1.鼠笼式异步电机的M-S曲线测绘测。 2.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M-S曲线测绘。 >T m, (n=0) 当负载功率转矩 当S≥S m 过读取不同转速下的转矩,可描绘出不同电机的M-S曲线。

四.实验设备 1.MEL 系列电机系统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电机导轨及测功机、转矩转速测量(MEL-13、MEL-14)。 3.电机起动箱(MEL-09)。 4.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M04。 5.三相绕线式异步电动机M09。 五.实验方法 1 被试电动机M04法。 G 功机,与按图线,实验步骤: (1)按下绿色“闭合”按钮开关,调节交流电源输出调节旋钮,使电压输出为220V ,起动交流电机。观察电机的旋转方向,是之符合要求。 (2)逆时针缓慢调节“转速设定”电位器经过一段时间的延时后,M04电机的负载将随之增加,其转速下降,继续调节该电位器旋钮电机由空载逐渐下降到200转/分左右(注意:转速低于200转/分时,有可能造成电机转速不稳定。) (3)在空载转速至200转/分范围内,测取8-9组数据,其中在最大转矩附近多测几点,填入表5-9。

(4)当电机转速下降到200转/分时,顺时针回调“转速设定”旋钮,转速开始上升,直到升到空载转速为止,在这范围内,读出8-9组异步电机的转矩T,转速n,填入表5-10。 2.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M-S曲线测绘

电机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机学实验指导老师:章玮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异步电机实验实验类型: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旭东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测定三相感应电动机的参数 2、测定三相感应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二、实验项目 1、空载试验 2、短路试验 3、负载试验 三、实验线路及操作步骤 电动机编号为D21,其额定数据:P N=100W,U N=220V,I N=0.48A,n N=1420r/min,R=40Ω,定子绕组△接法。 1、空载试验 (1)所用的仪器设备:电机导轨,功率表(DT01B),交流电流表(DT01B),交流电压表(DT01B)。 (2)测量线路图:见图4-4,电机绕组△接法。 (3)仪表量程选择:交流电压表250V,交流电流表0.5A,功率表250V、0.5A。(4)试验步骤: 安装电机时,将电机和测功机脱离,旋紧固定螺丝。 试验前先将三相交流可调电源电压调至零位,接通电源,合上起动开S1,缓缓升高电源电压使电机起动旋转,注意观察电机转向应符合测功机加载的要求(右视机组,电机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否则调整电源相序。注意:调整相序时应将电源电压调至零位并切断 电源。

接通电源,合上起动开关S1,从零开始缓缓升高电源电压,起动电机,保持电动机在额定电压时空载运行数分钟,使机械损耗达到稳定后再进行试验。 调节电源电压由1.2倍(264V~66V)额定电压开始逐渐降低,直至电机电流或功率显著增大为止,在此围读取空载电压、空载电流、空载功率,共读取7~9组数据,记录于表4-3中。注意:在额定电压附近应多测几点。 试验完毕,将三相电源电压退回零位,按下电源停止按钮,停止电机。 表4-3 2、短路试验 (1)所用的仪器设备:同空载试验 (2)测量线路图:见图4-4,电机绕组△接法。 (3)仪表量程选择:交流电压表250V,交流电流表1A,功率表250V、2A。

体系结构windlx流水线实验报告

实验一基本实验 ----by 王琳 PB07210432 1. 实验目的: 1)熟悉计算机流水线基本概念 2)了解DLX基本流水线的各段的功能 3)了解各种不同指令在流水线中的实际流动情况 4)对流水线做性能分析 5)了解影响流水线效率的因素——数据相关、结构相关、控制相关,了解相关的种类 6)了解解决数据相关的方法 2. 实验平台:WinDLX仿真器 WinDLX简介: 是一个图形化、交互式的DLX流水线仿真器。 可以装入DLX汇编语言程序,然后单步,设断点或是连续执行该程序. CPU的寄存器,流水线,I/O和存储器都可以用图形表示出来 提供了对流水线操作的统计功能. 可以装载文件名为*.s的文件. 要求的硬件平台是IBM-PC兼容机. WinDLX是一个Windows应用程序,运行以上和以上的操作系统. WinDLX软件包中带有说明文件及教程,可以供使用者进一步了解仿真器的使用方法和DLX处理器的原理.大家再进行实验前应该仔细阅读这些文档. 3. 实验内容: 1)在仿真器上分别运行单条指令:Load指令、Store指令、分支指令、寄存器ALU指令、立即数ALU指令,记录它们在流水线中的执行情况 Lw:

观察此流水线时空图,可以发现:转移指令引起的延迟仅为1 clocks,另2 stalls 是trap指令引起的,这个执行结果似与不采用forwarding技术的前提相违,只能理解为对于无条件的转移指令,新的PC值在EX阶段即已被写入。 Sw: Beqz: 由此图可见,对于分支指令,总是用 not-taken的策略来处理,并且也认为新 的PC值也在EX阶段即已被写入,且cond 条件也在EX段被算出(这显然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假设,究竟为何分支指令的延迟为1 stall有待进一步探究) 寄存器ALU指令

Flexsim实验报告实验二:流水作业线的仿真讲解

Flexsinm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此实验掌握Flexsim 软件的基本用法,了解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运用Flexsim 进行模型的建立和仿真分析,通过实际建立仿真模型深刻认识仿真的基本概念。在学会运用Flexsim 进行几个模型的建立和仿真的基础之上进行自主分析,完成一定的探究过程,更好地将Flexsim 软件和现实紧密联系起来,以此为基础将更好地在物流中心的设计与运作方面进行统筹计划。其中包括: ? 掌握离散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 ? 掌握Flexsim 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实体的参数设置等。 ? 掌握分析流程,建立模型的方法。 ? 掌握模型运行的基本统计分析方法。 ? 统计对象的选择和模型运行过程中被选择对象统计数据的输出和分析。 ? 通过实际建立仿真模型认识仿真的基本概念、感受仿真的情境。 ? 通过实际建立仿真模型认识仿真的基本概念、感受仿真的情境。 1、 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中,我们利用flexsim4.0软件平台,来仿真一个流水加工生产线系统,不考虑其流程间的工件运输,对其各道工序流程进行建模。 建立一个如下描述的流水加工生产线系统: 两种工件L_a 、L_b ,分别以正态分布(10,2)和均匀分布(20,10)min 的时间间隔进入系统,首先进入队列Q_in 由操作工人进行检验,每件检验用时2min 。不合格的废弃,离开系统,合格的送往后续加工工序,合格率为95%; L_a 送往机器M1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_m1队列中等待;L_b 送往机器M2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_m2队列中等待; L_a 在机器M1上加工时间为均匀分布(5,1)min ,加工后的工件为L_a2;L_b 在机器M2上的加工时间为正态分布(8,1)min ,加工后的工件叫做L_b2; 一个L_a2和一个L_b2在机器Massm 上装配成L_product ,需时为正态分布(5,1)min ,然后离开系统。 如装配机器忙则L_a2在队列Q_out1中等待;L_b2在队列Q_out2中等待; 并且让该系统运行一个月,直到流水线中的某个生产资料暂存区达到了其最大容量,则系统停滞加工。 该系统的运行效率指标由生产线的最长加工时间和最 M2 M1 Q_out2 Massm

电机学实验1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机学指导老师:史涔溦成绩: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直流电动机实验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进行电机实验安全教育和明确实验的基本要求 2、认识在直流电机实验中所用的电机、仪表、变阻器等组件 3、学习直流电动机的接线、起动、改变电机转向以及调速的方法 4、掌握用实验方法测取直流并励电动机的工作特性和机械特性 5、掌握直流并励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6、并励电动机的能耗制动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并励直流电动机起动实验 2、改变并励直流电动机转向实验 : 3、测取并励直流电动机的工作特性和机械特性 4、并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三、主要仪器设备 1、直流电源(220V,3A,可调) 2、并励直流电动机 3、负载:测功机。与被测电动机同轴相连。 4、调节电阻。电枢调节电阻选取0-90欧,磁场调节电阻选取0—3000欧。 5、直流电压电流表。电压表为直流250V,电枢回路电流表量程,励磁回路电流表量程200mA。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并励直流电动机的起动实验 接线图: `

实验时,首先将电枢回路电阻调节到最大,因为起动初n=0,而端电压为额定值,如果电枢回路电阻过小那么会因电流过大而烧坏电机。其次应该Rf调节到最小,因为当电枢电流和电动势一定时,磁通量和转速是成反比的,如果磁场太弱,那么会造成很大的转速,从而造成危险。调节电源电压,缓缓启动电机,观察电动机的旋转方向是否符合负载的加载方向。最后逐步减小R1,实现分级起动,直到完全切除R1. 注意每次起动前,将测功机加载旋钮置0。实验完成后,将电压和测功机加载旋钮置0。 (2)改变并励直流电动机转向实验 改变转向,即改变导体的受力方向,则改变电枢电流或者磁场的方向都可以实现。因此对调励磁绕组或者电枢绕组的极性即可。重新起动,观察转向。 (3)测量并励直流电动机的工作特性和机械特性 1、完全起动电机并获取稳定转速,使得R1=0 2、将电动机调节到额定状态,调节电源电压测功机加载旋钮及磁场调节电阻R f ,至额定状态:U=U N , I=I N ,n=n N ,记下此时的I f ,即I fN 。 . 3、保持U=U N ,I f =I fN 不变,调测功机加载旋钮,逐渐减小电动机负载至最小,测I、n、T 2 。 (4)并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特性1、改变电枢电压调速 1) 按操作1起动后,切除电枢调节电阻R 1(R 1 =0)

体系结构windlx流水线实验报告

实验一基本实验----by 王琳PB07210432 1. 实验目的: 1)熟悉计算机流水线基本概念 2)了解DLX基本流水线的各段的功能 3)了解各种不同指令在流水线中的实际流动情况 4)对流水线做性能分析 5)了解影响流水线效率的因素——数据相关、结构相关、控制相关,了解相关的种类 6)了解解决数据相关的方法 2. 实验平台:WinDLX仿真器 WinDLX简介: ●是一个图形化、交互式的DLX流水线仿真器。 ●可以装入DLX汇编语言程序,然后单步,设断点或是连续执行该程序. ●CPU的寄存器,流水线,I/O和存储器都可以用图形表示出来 ●提供了对流水线操作的统计功能. ●可以装载文件名为*.s的文件. ●要求的硬件平台是IBM-PC兼容机. ●WinDLX是一个Windows应用程序,运行DOS3.3以上和Windows3.0以上的操作系统. ●WinDLX软件包中带有说明文件及教程,可以供使用者进一步了解仿真器的使用方法和 DLX处理器的原理.大家再进行实验前应该仔细阅读这些文档. 3. 实验内容: 1)在仿真器上分别运行单条指令:Load指令、Store指令、分支指令、寄存器ALU指令、立即数ALU指令,记录它们在流水线中的执行情况 ●Lw: 观察此流水线时空图,可以发现:转移指令引起的延迟仅为1 clocks,另2 stalls 是trap指令引起的,这个执行结果似与不采用forwarding技术的前提相违,只能理解为对于无条件的转移指令,新的PC值在EX阶段即已被写入。 ●Sw:

●Beqz: 由此图可见,对于分支指令,总是用 not-taken的策略来处理,并且也认为新的 PC值也在EX阶段即已被写入,且cond 条件也在EX段被算出(这显然是一个极 不合理的假设,究竟为何分支指令的延迟 为1 stall有待进一步探究) ●寄存器ALU指令 ●立即数ALU指令 2)仿真器运行一段无相关的程序,记录它的执行情况,计算流水线的加速比、吞吐率与效率。下面是一段不相关的程序,一共6条指令 ADDI R5, R5, 1 SUBI R4, R4, 1 AND R3, R3, R3 XOR R7, R7, R7 ADDI R8, R8, 1 ADDI R9, R9, 1 在WinDLX中执行的结果如下:

电机MATLAB仿真实验

实验一单相变压器空载仿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用仿真的方法了解并求取变压器的空载特性。 2 通过变压器空载仿真了解并求取变压器的参数和损耗。 二、预习要点 1 变压器空载运行有什么特点? 2 在变压器空载实验仿真中,如何通过仿真测取变压器的铁耗。 三、仿真项目 1 完成变压器空载运行仿真模型的搭建和参数设定。 2 仿真测取空载特性U0=f(I0),P0= f(U0),cosΦ0= f(U0)。 四、仿真方法 1 仿真模块 三相交流电压源 可饱和单相变压器 交流电压表 交流电流表 有功、无功功率表 示波器 显示测量数据 计算均方根值(有效值)模块 电力系统仿真环境模块(电力系统仿 真模型中必须含有一个) 2 仿真模型

三 相交流 电 压 源 V1 W A V2 U V W P0 U0 I0 a A x X 55V U AX * * 图1 变压器空载实验接线图 图2 单相变压器空载仿真模型示例图 图3 变压器参数设置示例图(右侧饱和曲线数据请输入到左侧Saturation Characteristic一栏) 3 空载仿真 1)根据图1的接线图进行仿真模型搭建,搭建仿真模型如图2所示,所有频率的设置均改成50。 2)对单相变压器以及其他元器件模块的参数设置,选定额定电压,变压器变比等。设定其额定容量S N=77 V A,U1N/U2N=55/220V。变压器低压侧接电源,高压侧开路。变压器参数设置如图3所示。

3)可自行根据需要选择需要测量的波形以及有效值量,加入示波器以及计算模块进行测量并设定仿真时间。 4)调节电压源电压,调节范围在(1.25~0.2)U N范围内,测取变压器的U0,I0,P0,cosΦ0以及二次侧电压U AX等数据。 5)测取数据时,在额定电压附近侧的点较密,共测取10组数据记录于下表。 表1 空载实验数据 五、实验报告 1. 完成表1 2. 绘制U0-I0特性曲线 3. 计算变压器变比 4. 计算低压侧的励磁参数

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1 Witness仿真软件认识 一、实验目的 熟悉Witness 的启动;熟悉Witness2006用户界面;熟悉Witness 建模元素;熟悉Witness 建模与仿真过程。 二、实验内容 1、运行witness软件,了解软件界面及组成; 2、以一个简单流水线实例进行操作。小部件(widget)要经过称重、冲洗、加工和检测等操作。执行完每一步操作后小部件通过充当运输工具和缓存器的传送带(conveyer)传送至下一个操作单元。小部件在经过最后一道工序“检测”以后,脱离本模型系统。 三、实验步骤 仿真实例操作: 模型元素说明:widget 为加工的小部件名称;weigh、wash、produce、inspect 为四种加工机器,每种机器只有一台;C1、C2、C3 为三条输送链;ship 是系统提供的特殊区域,表示本仿真系统之外的某个地方; 操作步骤: 1:将所需元素布置在界面:

2:更改各元素名称: 如; 3:编辑各个元素的输入输出规则:

4:运行一周(5 天*8 小时*60 分钟=2400 分钟),得到统计结果。5:仿真结果及分析: Widget: 各机器工作状态统计表:

分析:第一台机器效率最高位100%,第二台机器效率次之为79%,第三台和第四台机器效率低下,且空闲时间较多,可考虑加快传送带C2、C3的传送速度以及提高第二台机器的工作效率,以此来提高第三台和第四台机器的工作效率。 6:实验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Witness的操作界面及基本操作有了一个初步的掌握,同学会了对于一个简单的流水线生产线进行建模仿真,总体而言,实验非常成功。

PLC四组抢答器和装配流水线实验报告

装配流水线的模拟控制 一、实验目的 1、用 PLC构成装配流水线的控制系统。 2、了解移位寄存器指令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及编程方法。 二、实验内容 实验箱上框中的 A~H 表示动作输出(用 LED 发光二极管模拟),下框中的A、B、C、D、E、F、G、H 插孔分别接主机的输出点。传送带共有十六个工位,工件从 1 号位装入,分别在 A(操作 1)、B(操作 2)、C(操作 3)三个工位完成三种装配操作,经最后一个工位后送入仓库;其它工位均用于传送工件。 四、实验控制要求 1、启动按钮SB1、复位按钮 SB 2、移位按钮 SB3 均为常OFF。 2、启动后,再按“移位”后,按以下规律显示:D→E→F→G→A→D→E→F→G →B→D→E→F→G→C→D→E→F→G→H→D→E→F→G→A……循环,D、E、F、G 分别用来传送的,A 是操作 1,B 是操作 2,C 是操作3,H 是仓库。 3、时间间隔为 1S。 五、实验步骤 方法一: 1、连线 ①按照以上的I/O分配表连接好主机上的输入输出点。 ②输出端 1L、2L、3L插孔均连到外接电源的 COM插孔。 ③输入端 1M 插孔连到外接电源的COM插孔。 ④实验区的+24V插孔连到外接电源的+24V插孔。 2、程序中用到的主要指令 定时器TON,移位寄存器SHRB。 3、输入程序代码并对其解释说明(梯形图) 注:说明中【】内数字代表网络号,如【1】代表网络1。

说明:按下启动按钮SB1→线圈【1】得电闭合→【2】置位→【3】得电并保持。此时,按下移位按钮SB3,使【3】得电闭合→【3】置位。 复位说明:按下复位按钮SB2,【2】→【2】复位,即保持为失电。 说明:移位按钮SB3按下后,【4】得电闭合→【4】置位→【4】得电并保持→启动定时器T37【5】,开始定时,1秒时T37【6】闭合→【6】得电→【5】失电,定时器T37【5】复位→【6】失电→【5】得电,再次启动定时器T37【5】,1秒时T37【6】闭合→【6】得电→【5】失电……一直循环,也就是【5】和【6】构成了一个1秒钟自复位定时器,每1秒输出一个持续时间位1个扫描周期的时钟脉冲,即T37【5】每1秒闭合1个扫描周期→【6】每1秒闭合1个扫描周期。

电机学实验报告三相感应电动机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电机学实验报告三相感应电动机 篇一:电机学实验报告_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机学实验指导老师:章玮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异步电机实验实验类型: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杨旭东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测定三相感应电动机的参数 2、测定三相感应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二、实验项目 1、空载试验 2、短路试验 3、负载试验 三、实验线路及操作步骤 电动机编号为D21,其额定数据:pn=100w,un=220V,

In=0.48A,nn=1420r/min,R=40Ω,定子绕组△接法。 1、空载试验 (1)所用的仪器设备:电机导轨,功率表(DT01b), 交流电流表(DT01b),交流电压表(DT01b)。 (2)测量线路图:见图4-4,电机绕组△接法。 (3)仪表量程选择:交流电压表250V,交流电流表0.5A,功率表250V、0.5A。(4)试验步骤: 安装电机时,将电机和测功机脱离,旋紧固定螺丝。 试验前先将三相交流可调电源电压调至零位,接通电源,合上起动开s1,缓缓升高电源电压使电机起动旋转,注意观察电机转向应符合测功机加载的要求(右视机组,电机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否则调整电源相序。注意:调整相序 时应将电源电压调至零位并切断电源。 接通电源,合上起动开关s1,从零开始缓缓升高电源电压,起动电机,保持电动机在额定电压时空载运行数分钟,使机械损耗达到稳定后再进行试验。 调节电源电压由1.2倍(264V~66V)额定电压开始逐渐降低,直至电机电流或功率显著增大为止,在此范围内读取空载电压、空载电流、空载功率,共读取7~9组数据,记录于表4-3中。注意:在额定电压附近应多测几点。 试验完毕,将三相电源电压退回零位,按下电源停止按钮,停止电机。

(完整版)电机电机学实验报告

电机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直流他励电动机机械特性一.实验目的 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各种运转状态时的机械特性 二.预习要点 1.改变他励直流电动机械特性有哪些方法? 2.他励直流电动机在什么情况下,从电动机运行状态进入回馈制动状态?他励直流电动机回馈制动时,能量传递关系,电动势平衡方程式及机械特性又是什么情况? 3.他励直流电动机反接制动时,能量传递关系,电动势平衡方程式及机械特性。 三.实验项目 1.电动及回馈制动特性。 2.电动及反接制动特性。 3.能耗制动特性。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1.MEL系列电机系统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电机导轨及转速表(MEL-13、MEL-14) 3.三相可调电阻900Ω(MEL-03) 4.三相可调电阻90Ω(MEL-04) 5.波形测试及开关板(MEL-05) 6、直流电压、电流、毫安表(MEL-06) 7.电机起动箱(MEL-09)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 1.电动及回馈制动特性

接线图如图5-1 M为直流并励电动机M12(接成他励方式),U N=220V,I N=0.55A,n N=1600r/min,P N=80W;励磁电压U f=220V,励磁电流I f<0.13A。 G为直流并励电动机M03(接成他励方式),U N=220V,I N=1.1A,n N=1600r/min; 直流电压表V1为220V可调直流稳压电源自带,V2的量程为300V(MEL-06); 直流电流表mA1、A1分别为220V可调直流稳压电源自带毫安表、安倍表; mA2、A2分别选用量程为200mA、5A的毫伏表、安培表(MEL-06) R1选用900Ω欧姆电阻(MEL-03) R2选用180欧姆电阻(MEL-04中两90欧姆电阻相串联) R3选用3000Ω磁场调节电阻(MEL-09) R4选用2250Ω电阻(用MEL-03中两只900Ω电阻相并联再加上两只900Ω电阻相串联) 开关S1、S2选用MEL-05中的双刀双掷开关。 按图5-1接线,在开启电源前,检查开关、电阻等的设置; (1)开关S1合向“1”端,S2合向“2”端。 (2)电阻R1至最小值,R2、R3、R4阻值最大位置。 (3)直流励磁电源船形开关和220V可调直流稳压电源船形开关须在断开位置。 实验步骤。 a.按次序先按下绿色“闭合”电源开关、再合励磁电源船型开关和220V电源船形开关,使直流电动机M起动运转,调节直流可调电源,使V1读数为U N=220伏,调节R2阻值至零。 b.分别调节直流电动机M的磁场调节电阻R1,发电机G磁场调节电阻R3、负载电阻R4(先调节相串联的900Ω电阻旋钮,调到零用导线短接以免烧毁熔断器,再调节900Ω电阻相并联的旋钮),使直流电动机M的转速n N=1600r/min,I f+I a=I N=0.55A,此时I f=I fN,记录此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