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探析

合集下载

亦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亦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亦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亦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王四平(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石家庄,邮编:050091 )近读本刊2009年10月28日第四版王玉生、董秀文先生的“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一文,虽有所启发,但感觉未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含义和适应证阐释清晰。

大家都知道,阳偏衰和阴偏衰为临床常见病证,对其治疗亦有明确规定:阳偏衰采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阳病治阴”;阴偏衰采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阴病治阳”。

但是为什么张景岳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又提出“阴中求阳”和“阳中求阴”的治疗原则,并指出“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

”“此阴阳相济之妙也。

”,那就应该知道何谓“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五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称“‘阴中求阳’即补阴时适当补阳药;‘阳中求阴’即补阳时适当补阴药”。

六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论述为“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治疗阳偏衰时,在扶阳剂中适当佐用滋阴药,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称为‘阴中求阳’。

治疗阴偏衰时,在滋阴剂中适当佐用扶阳药,使‘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称为‘阳中求阴’。

”21世纪《中医基础理论》教材解释为:“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临床治疗阴虚证时,在滋阴剂中适当佐以补阳药,即所谓‘阳中求阴’。

治疗阳虚证时,在助阳剂中适当佐以滋阴药,即所谓‘阴中求阳’。

”虽然不同的版本对“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文字论述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是一致的。

即,“阴中求阳”为:在大量的补阴药中,佐以少量的温阳药,用于阴扁衰证;“阳中求阴”为:在大量的补阳药中,佐以少量的滋阴药,用于阳偏衰证。

事实是这样吗,“阳中求阴”的代表方剂为左归丸,其药物组成为:大怀熟地八两,山药(炒)四两,山茱萸四两,龟板(切碎炒珠)四两,川牛膝(酒洗,蒸熟)三两,鹿角胶(敲碎,炒珠)二两,菟丝子(制熟)三两,枸杞子三两,上先将熟地杵膏,加炼蜜和丸桐子大,每食前用滚白汤送下百余丸。

中医基础理论题库

中医基础理论题库

1.最早提出“六气病源说”的是 E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经》D.《难经》. E、《左传》2.《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主要反映了 B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B.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C.人与社会环境的统- -性D.辨证论治E.以上都不是3.《灵枢?五癃津液别》所说“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暑衣厚则为汗,说明了 B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4.《素问?疏五过论》所说"尝贵后贱”可致"脱营",体现了 E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5.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CA.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B.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D.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E.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6.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是 AA.五脏B.六腑C.经络D.命门E.脑7.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 EA.对阴阳气血失调临床表现的概括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鉴别概括C.对疾病表现症状的综合概括D.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概括E.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8.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是 EA.病种B.病名C.症状D.体征E.证候9.属于中医学防治特点的确切表述是 EA.同病异治B.异病同治C.审因论治D.辨证论治E.防重于治10.中医理论中阴阳的概念是 EA.代表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B.代表相互关联的两种事物C.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D.对事物矛盾双方的概括E.自然界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事物11."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是 AA.阴阳对立制约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消长平衡D.阴阳相互转化E.阴阳相互交感1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说明 BA.阴阳的相互对立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的相互消长D.阴阳相互转化E.阴阳的相互平衡13.“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的理论依据是 BA.阴阳对立制约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协调平衡D.阴阳相互转化E.阴阳互为消长14.阴阳交感是指 EA.阴阳二气的运动B.阴阳二气的和谐状态C.阴阳二气相互对立的状态D.阴阳二气相互感应E.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15.适用于“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是 CA.实寒证B.实热证C.虚寒证D.虚热证E.阴阳两虚证16."、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指的是 DA.阴阳对立制约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协调平衡D.阴阳相互转化E.阴阳互为消长17.肺的阴阳属性是 BA.阳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E.阳中之至阳18.脾的阴阳属性是 CA.阴中之阴B.阴中之阳C.阴中之至阴D.阳中之阴E.阳中之阳19.最易导致实热证的阴阳失调是 AA.阳偏胜B.阳偏衰C.阴偏胜D.阴偏衰E.阴胜阳病20.最易导致实寒证的阴阳失调是 BA.阳偏盛B.阴偏盛C.阳盛格阴D.阳损及阴E.阳胜阴病21.适合治疗阴偏衰的治法是,AA.阳病治阴B.阴病治阳C.阴中求阳D.阳病治阳E.阴病治阴22.适合治疗阳偏衰的治法是 AA.阴病治阳B.阳病治阴C.阴病治阴D.阳病治阳E.阴中求阳23.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DA.炎上B.润下C.稼穑D.曲直E.从革24."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 CA.木疏土B.木克土C.木乘土D.土侮木E.木胜土25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C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B.心阴虚而心阳亢C.肾阴虚而心火旺D.肾阴虚而肝阳亢E.肾阳虚而心火旺26.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CA.炎上B.润下C.稼穑D.曲直E.从革27.五行中,具有“炎上”特性的是 BA.木B.火C.土D.金E.水28.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 AA.水B.火C.木D.金E.土29.五行中,具有"从革”特性的是 AA.金B.木C.水D.火30.五行中,具有"曲直"特性的是 AA.木B.火,C.土D.金E.水31.五行制化的含义是 CA.五行相生B.五行相克C.相生相克D.相乘相侮E.乘侮制化32.五行相生关系中,木的“我生”是CA.木B.土C.火D.水E.金33.五行相生关系中,火的“生我”是 EA.金B.木C.水D.火E.土34.五行中"木”的“母”行是 EA.木B.火C.土D.金E.水35.五行中,“水”的“子”是 BA.金B.木C.水D.火E.土36.五行相克关系中,金的“我克”是 AA.木B.火C.土D.金E.水37.五行相克关系中,水的“克我”是 CA.木B.火C.土D.金E.水38.五行相克关系中,金的“所胜”是 DA.土B.金C.水D.木E.火39.水的所不胜是 BA.木B.土C.火D.金E.水40."木火刑金"是指 AA.肝火灼伤肺金B.心火灼伤肺金C.心肝火旺伤肺D.肺阴虚,心火旺E.肝阴虚,心火旺。

体现阴中求阳治法的方剂

体现阴中求阳治法的方剂

体现阴中求阳治法的方剂
阴中求阳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治疗方法,用于治疗阴虚阳亢、阴寒阳冷等病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体现阴中求阳治法的方剂:
1. 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具有补气健脾、益肺生津的功效,适合治疗气虚、脾胃不健等病症。

2. 八珍汤:由人参、黄芪、白术、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枸杞子组成,主要补虚益气、滋阴养血,适合治疗气血两虚、脾胃虚弱等病症。

3. 白虎汤:由知母、石膏、黄芩、甘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适合治疗阳盛阴虚、上火、热病等病症。

4. 四逆汤:由人参、干姜、大枣、甘草组成,主要是温阳活血,适合治疗寒证、阳虚、重感冒等病症。

5. 广藿香正气水:由广藿香、苍术、白术、茯苓、川芎、甘草等组成,主要是温中行气、调理脾胃,适合治疗脾胃虚弱、气虚症状等病症。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这些方剂应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调整,最好在中医医生指导下使用。

右归丸“阴中求阳”配伍对肾阳虚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作用

右归丸“阴中求阳”配伍对肾阳虚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作用

右归丸“阴中求阳”配伍对肾阳虚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作用刘浩龙;王家典;卢鋆;翟鹏云;赵晖;李明;王蕾【摘要】目的探究右归丸及其拆方滋阴和补阳对肾阳虚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作用,阐释右归丸“阴中求阳”理论的科学内涵.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右归丸组、滋阴方组和补阳方组5组,每组6只.采用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的方法建立大鼠肾阳虚模型.观察各组大鼠体重、胸腺、肾上腺和脾重量变化;采用放免法测定各组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 cortico hormones,ACTH)和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含量.结果右归丸及其拆方对肾阳虚大鼠的体重、胸腺、肾上腺和脾重量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并且对大鼠下丘脑CRH、血清ACTH和Cort的含量也有调节作用,而右归丸在调节CRH 和Cort方面的作用优于滋阴方.结论右归丸及其拆方均具有改善肾阳虚大鼠的作用,可能与调节肾阳虚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有关.右归丸治疗作用优于滋阴方或补阳方.%Objective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Yougui pill (YGP) and its disassembled formulas of nourishing yin (NY) and tonifying yang (TY) on regulation of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HPA) axis in rats with kidney-yang deficiency and illuminate the scientific meaning of reinforcing yang from yin.Methods The 30 Wistar mal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5 groups:normal group,model group (MO),YGP group,NY group and TY group,6 rats in each group.The kidney-yang deficiency rat model was induced by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with hydrocortisone.The changes of weight,thymus gland,adrenal gland and spleen were observed.The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CRH) in hypothalamus,corticosterone (Cort) and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 in serum were detected by radioimmunoassay.Results The weight of rat,thymus gland,adrenal gland and spleen were improved by YGP and its disassembled formulas.The contents of CRH,ACTH and Cort were regulated by the above formulas.And the effect of YGP in the regulation of CRH and Cort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BY formula.Conclusion YGP and its disassembled formulas could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HPA axis in rats with kidney-yang deficiency.It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regulation of HPA axis.Therapeutical effect of YGP is better than the BY formula or TY formulas.【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年(卷),期】2017(010)009【总页数】4页(P950-953)【关键词】右归丸及其拆方;肾阳虚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作者】刘浩龙;王家典;卢鋆;翟鹏云;赵晖;李明;王蕾【作者单位】100069北京,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络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069北京,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络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069北京,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络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069北京,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络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069北京,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络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069北京,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络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069北京,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络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近年来研究表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与肾阳虚证有密切关系[1]。

张介宾的阴阳论及虚损治疗经验

张介宾的阴阳论及虚损治疗经验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①阴阳一体思想 景岳明确提出“阴阳者一分 为二”的著名观点,认为这是一 种普遍规律,他在《内经》及王 冰等理论的指导下,深入阐发了 “阴阳互根”的原理,指出: “阴阳之理,原自互根,彼此相 须,缺一不可。无阳则阴无以生, 无阴则阳无以化”。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认为气为阳,阳必生于阴;精为阴, 阴必生于阳,所以无论先天或后天, “精之于气,本自互生”,并无例 外。至于精气互化的生理过程,则 是通过阴阳升降的机理实现的。因 此他简略的总结出:“以精气分阴 阳,则阴阳不可离。”如果阴阳互 根、精气互生的生理机制遭到破坏, 就会产生病变。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三、学术评议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明代著名医家张介宾,于中医理论与临床均有发 挥,其重视阴阳理论研究,阐发阴阳互根、阴阳一 体的思想,强调了命门的作用,对命门学说亦有发 明。 学术上提出了“阳非有余,阴本不足”的观点, 善用温补,提出治疗阴阳精气虚损,应从阴引阳、 从阳引阴、精中生气、气中生精、养阴治形、善用 温补等诸多观点,但其温补而不偏执,在补法运用 方面较前人更完善。
中 医 各
张介宾的阴阳 学 说 论及虚损治疗经验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一、生平和著作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张介宾(1563-1640),字会卿, 号景岳,别号通一子,明末会稽(今 浙江绍兴 )人。 明代杰出的医学家,为温补学派的 代表人物 。其自幼聪颖,因祖上以 军功起家世袭绍兴卫指挥使,“食 禄千户”,家境富裕。从小喜爱读 书,广泛接触诸子百家和经典著作。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与上述相反,由变至常则为机体 的康复过程,景岳所说的“扶阳抑 阴”和“补阴抑阳”就是促进阴阳 由变向常转化的措施。 在变的病理状态中也是有常有变, 如阳盛而热、阴盛而寒是病变之常, “似阳非阳” 的 “真寒假热 ” 证 和“似阴非阴”的“真热假寒”证, 就是病变之变。同理,在设立治则 时,也要分清常和变。

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10月29日□ 王玉生山东省德州真爱医院董秀文山东中医药大学明·张介宾在《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略》中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

”此语在补益阴阳方面一直为后世医者所重视而指导着临床实践,以成为广为传颂的名言,所以有必要让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努力继承和发扬以为我所用。

在治疗阳虚而补阳时,要适当的补阴,在补阴的当中求其补阳。

这就称之为阴中求阳。

在治疗阴虚时,在补阴的同时要适当补阳,这就称之为阳中求阴。

为什么治疗阳虚不可以单独补阳,而治疗阴虚不可单独补阴呢?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说明。

首先,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体内的阴阳、气血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及相互消长的。

阴阳二者,如果一方亏损且另一方也会同时受损,当阳虚时会出现阴的不足;当阴虚时也会出现阳的不足,所以治疗阳虚补阳,适当增以补阴,治疗阴虚补阴的同时适当增以补阳,这样阴生阳长,水火相济,阳生阴长,而阴平阳秘。

其次,在人体阴阳的动态变化中,二者经常受自身条件或外部影响,相互生存、相互滋长,甚或相互消灭。

当出现阳虚时,如果只是单独助阳的温热药治疗,势必会造成温热或温燥伤阴,以致阴的一方面亏虚,这样在治疗阳虚补阳的同时,适当增些补阴药,既可防温热伤阴的同时,又起到阳生阴长生化无穷的作用。

反之,当出现阴虚助阴时,如单独应用寒凉药助阴,也势必会造成寒凉伤其阳,所以应适当加以助阳药,也起到了防寒凉伤阳,而阴得阳助而泉源不竭的作用。

参阅张景岳所用补阴、补阳方剂,也充分体现了这种“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的治疗思想,例如张氏所创而习用的右归饮、右归丸,是治疗元阳不足、命门火衰的助阳方剂,皆在补阳同时(鹿胶、菟丝子、杜仲、肉桂、附子)又加入了补阴的萸肉、熟地、山药、枸杞之类。

左归丸、左归饮也皆是在治疗肾水不足的大队滋补肾阴药中又增加之鹿胶、菟丝子之类的助阳,可见张氏在阴阳理论方面学得深透,用得灵活,不愧为一代医学大师。

阴中求阳名词解释中医基础

阴中求阳名词解释中医基础

阴中求阳名词解释中医基础前言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理论基础。

其中,阴阳学说被视为中医基础知识的核心概念之一。

本文将围绕任务名称“阴中求阳”,对中医基础知识进行详细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的核心思想。

一、中医基础概述中医基础指的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体系。

它包括中医的起源、中医的基本理论和中医的诊断方法等方面。

1.1 中医学的起源中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它是在中国古代人们反复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中医学的起源与中华民族的生产劳动、疾病的发生与治疗密切相关。

古代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和现象,发现了一些有关疾病与人体之间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系统性的医疗方法和理论体系。

1.2 中医的基本理论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理论等。

其中,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基础,也是理解中医学的关键。

1.2.1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它是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一种描述和认识。

中医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个相对、相对立又相互依存的方面构成的。

阴阳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转化,从而维持了事物的动态平衡。

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阴阳学说被广泛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分析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趋势,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1.2.2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医学中对自然界万物发展变化规律的一种描述。

它将事物划分为五个基本要素:木、火、土、金、水。

这五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从而构成了自然界和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

中医通过观察五行的相互关系,可以推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趋势,进而指导治疗。

1.2.3 气血津液理论气血津液理论是指人体内部各种液体和物质对健康的影响。

气指的是机体的生命活动能量,血指的是供给氧气和养分的血液,津液指的是体内的液体和体液。

中医认为,气血津液的失调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通过调节气血津液的平衡,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3 中医的诊断方法中医的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考研中医综合-334

考研中医综合-334

中医综合-334(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19,分数:47.50)1.下列阴和阳的概念中,最确切的是(分数:2.50)A.阴和阳是中国古代的两点论B.阴和阳即是矛盾C.阴和阳代表对立的事物D.阴和阳代表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E.阴和阳说明相互关联着的事件解析:[解析] 阴阳既可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代表一个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阴和阳代表对立的事物,或阴和阳说明相互关联着的事件,都是仅仅说明了阴阳概念的一个方面。

2.“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分数:2.50)A.阴虚阳亢B.阴阳两虚C.阳盛伤阴D.阴盛伤阳E.阳虚阴盛√解析:[解析] 阴虚阳亢、阴阳两虚、阳盛伤阴和阴盛伤阳,或为阴虚,或为阴阳两虚,或为阳热亢盛,或为阴邪偏盛,都不是纯阳虚的病变,故都不宜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

3.“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什么关系(分数:2.50)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C.阴阳平衡D.阴阳转化E.阴阳制约√解析:[解析] 出自明代张景岳《类经附翼·医易》,“镇之以静”,即以静镇之。

动为阳,静为阴,阴阳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故就能以静制约动。

“胜之以阳”,即以阳胜之。

阴盛者,可以用阳来制约。

说明了动与静、阴与阳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4.“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是指(分数:2.50)A.阴阳对立制约B.阴阳消长平衡C.阴阳互根互用√D.阴阳交感互藏E.阴阳相互转化解析:[解析] 阴阳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每一方都以相对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此即是互根关系。

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相互资生、相互促进,共同维持彼此的旺盛活力。

主要体现于相对物质之间、相对功能之间以及功能与物质之间的互根互用。

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4第13卷 第4期 2011 年 4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3 No. 4 Apr . ,2011肾阳虚和肾阴虚是门诊常见病症,对于虚损证的治疗,张景岳根据阴阳互根、水火同源认为补阴必须补阳,补阳必须益阴,并提出“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和而泉源不竭。

”[1]这里所说的阴阳,应从广义上理解,阳代表功能活动,阴代表物质基础;阳主动,阴主静;阳主宣发,阴主凝聚;阳为生浮,阴为沉降;补阳时宜辅以“阴”药,以阳根于阴,使阳有所生,并可借助阴药的寒凉,以制阳药的辛热,补阴时也宜辅以“阳”药,以阴根于阳,使阴有所化,亦可借阳药之温运,以制阴药的凝滞,使之滋而不腻,不碍生化之机。

今不揣愚陋,对“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理论,略陈管见。

1 理论基础《景岳全书》云:“人赖以生者,惟此精气,而病为虚损者,亦惟此精气。

气虚者即阳虚也,精虚者即阴虚也。

”[1]又云:“或先伤其气,气伤必及于精;或先伤其精,精伤必及于气,及至日久,则必至阴阳两败,精气俱伤。

”[1]张景岳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依靠精“阴中求阳 阳中求阴”探析孙子超,指导:董志刚(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摘 要:“阴中求阳”是在补阳药中佐以滋阴药,目的是补阴生阳,适用于阳损及阴。

“阳中求阴”是在补阴药中,佐以温阳药,适用于阴损及阳。

关键词: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损及阳;阳损及阴中图分类号:R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1) 04- 0134- 02收稿日期:2010-10-20作者简介:孙子超(1985-),男,吉林延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肾内科疾病。

Analysis on Treatment Regulation of “Reinforcing Yang from Yin”and “Reinforcing Yin from Yang”SUN Zi-chao,Advisor:DONG Zhi-gang(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032,Liaoning,China)Abstract:“Reinforcing yang from yin”is that the drug amount of replenish ing yang and the drug amount of nourishing yin is the same or the drug amount of nourishing yin is littlemore than that of replenishing yang and it adapts to“deficiency yang affecting yin.“Reinforcing yin from yang ”is giving suitable drugs of replenishing yang in plentiful drugs of nourishing yin and it adap ts to“deficiency yin affecting yang ”.Key words:reinforcing yang from yin;reinforcing yin from yang;deficiency yin affecting yang;deficiency yang affecting yin质和发病学机理[ J ] .医学与哲学,2005,26 ( 11 ):67-69.[ 3 ] 刘晓燕,申维玺,刘玉梅,等. 肿瘤阴虚证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J ] .医学研究杂志,2006,35 ( 3 ):75-76.[ 4 ] 许轶曼,申维玺,刘玉梅,等. 胃癌气虚证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谱的基因芯片研究[ J ] .肿瘤基础与临床,2007,20 ( 3 ):232-236.[ 5 ] 张伟,曹景涛,刘海瑜. 风湿之邪对寒邪犯肺证大鼠肺脏细胞因子的影响[ J ]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 ( 7 ):748-751.[ 6 ] 钱琛,蔡圣荣,方志斌. 肺阴虚证和肺气虚证大鼠血清中TNF-a、IL-6、IL-8的变化[ J ]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7,26 ( 4 ):30-33. [ 7 ] 王国俊,徐志全.肺气虚和肺阴虚证尘肺患者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的研究[ J ]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 ( 1 ):75-76.[ 8 ] 于强,崔乃强. 阳明热证实证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和细胞因子的改变及相关性研究[ J ]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 ( 1 ):10-12. [ 9 ] 方磊,房敏. 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对手法研究的意义[ J ] .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9):1791.[ 10 ] 刘家强. 论复方基因组学[ J ] .辽宁中医杂志,2009,36(6):926.[ 11 ] 刘涛,徐秋玲,杨叔禹. 证候动物模型的思考[ J ] .辽宁中医杂志,2009,36(4):524.[ 12] 罗和古,陈家旭.代谢组学技术与中医证候研究[ J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 ( 5 ):3- 5.[ 13 ] 周正艳,苏庆杰,陈志斌. 脑梗死载脂蛋白E 基因多态性与气虚痰热证的关系[ J ]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2):206.[ 1 4] 黄禹峰,李炜弘,汤朝晖,等. 老龄冠心病心肾阳虚证的差异表达基因谱分析[ J ]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2):2283.[ 15 ]罗和古,丁杰,岳广欣,等. 大鼠肝郁脾虚证的代谢组学研究[ J ]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5 ( 3 ):307- 313.[ 16 ] 李林,王建农,任建勋,等. 气虚血瘀证大鼠尿液的核磁共振谱代谢组学[ J ] .科学通报,2007,52 ( 15 ):1758-1762.[ 17 ] 刘卫红,张琪,颜贤忠,等. 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痰瘀演变的代谢组学研究[ J ] .中医杂志,2008,49 ( 8 ):738-741.[ 18 ] 简维雄,黄献平,陈清华,等.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的大鼠心血瘀阻证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J ]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 ( 4 ):796-798.[ 19 ] 董飞侠,黄迪. Ⅲ期慢性肾病肾阳虚证患者尿液代谢组学特征的研究[ J ]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 ( 12 ):1109-1113.[ 20 ] 张红栓,贾钰华,华何与,等. 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血瘀证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J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 ( 2 ):126-128.[ 21 ]华何与,贾钰华,张红栓,等. 冠心病心绞痛三种血瘀证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J ] .热带医学杂志,2010,10 ( 3 ):279.13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气的存在,而精气表现为阴阳,若邪气侵犯机体,即使仅损伤阳气,但由于阴阳互根,阳气亏损不能化生阴津,必进而损害人体之阴精,即“阳损及阴”;即使仅损伤阴精,随着阴精的亏虚,不能化生阳气,也必进一步损伤阳气,而至阳气不足,即“阴损及阳”。

治疗时就应根据阴阳损伤之主次,因阴虚而损及阳者,则补阴而化阳;因阳虚而损及阴者,则补阳而生阴[2]。

2 适应症及代表方剂可能有人会质疑了,阴阳不仅是互根互用的,还有相互对立制约的一面,一方的偏衰往往导致另一方的偏盛,此时补其虚损不足自然毫无异议,补其偏盛于理难解,所以这里要明确一下“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理论实质,由于阴阳互损是张氏理论的立足点,因此此法的基本适应症是阴阳两虚或者阴阳偏衰以虚证为主者。

对于肾阴虚损者,若仅仅以阴柔之物填补,不但孤阴不生,且难免有伤中之变。

故肾阴虚者当以养阴为主,同时适当佐以扶阳之品,使补阴而不抑真火,达到育阴而涵阳之目的。

“阳中求阴”的代表方为张氏创制的左归丸,其中山药、山萸肉、熟地、枸杞、牛膝等诸味养真阴,补精血,滋肾水,确益阴虚而精血俱损者,然在大队补肾阴药基础上,再辅以菟丝子、鹿角胶温润之品,补阳益阴,寓刚于柔,方能生化有源,“阴平阳秘,精神乃至”。

[3-5]同样对于肾阳虚者也不单是温阳,而是在培阴基础上,也就是说虽是补肾阳,但非单纯温阳而补阳,以防止单用温燥之品而劫伤真阴,而是根据“阴为阳之基[3]”的原理,欲扶人体之阳气,必须从人体的阴精入手,以填精补髓、滋补阴精之物为导,配合温阳化气之品,而达到阴阳相偶,化生阳气的作用。

“阴中求阳”的代表方剂为张景岳的右归丸、右归饮及张仲景的肾气丸。

以肾气丸举例,肾气丸功效为滋阴助阳,温化肾气,方中重用干地黄、山萸肉、山药等补肾生精填髓之品,配伍补阳药之附子、肉桂二味,以达阴生阳长之效,正如《医宗金鉴》所言:“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

”亦可看出,在阴中求阳中,温阳药并非远远大于滋阴药。

倘若阴阳偏衰兼有明显偏盛之象时,则不使用此法。

如《丹溪心法》中的大补阴丸主治阴虚火旺所引起的骨蒸潮热、盗汗、咳嗽咯血等症状,此方不仅重用滋阴药以“壮水之主”,且用苦寒降火之品以制其阳亢,以救其阴。

若此时用温燥补阳之药以求化生阴液,则势必导致阴未生而火更旺。

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四逆汤主治阳虚寒厥之四肢厥冷,腹中冷痛,下利清谷等寒症,方中仅用大辛大热纯阳之品,破阴回阳而救逆,若配以寒凉滋腻之品,补其已盛之阴,不但于回阳无益,反增阴寒凝滞之力,阻碍阳气恢复。

由上所知,在治疗阴阳虚证时,必先辨明其症候机制,属于阴阳两虚或阴阳偏衰以虚证为主者,为其适应症;若出现阴阳失制,兼有明显偏盛之象时,则不可使用。

前面一直在说肾阴肾阳,那么对于单纯的阴虚和阳虚证能否采用此法呢?换言之,如果心阴虚或者脾阳虚又应如何?笔者认为,张景岳所创立的“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法,是在补肾中所用,在补肾阴肾阳中所立[6-7],只有肾的阴阳失调,方可应用。

肾阴肾阳为五脏阴阳的根本,任何脏腑阴阳的亏虚,日久都会导致肾阴或肾阳的亏损,临床上称之为“久病及肾”。

正如学者吴少祯[8]言:“由于肾藏精气,内寓真阴真阳,为全身阳气阴液之根本,所以无论阴虚或阳虚,多在损及肾脏阴阳及肾本身阴阳失调的情况下,才易发生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的阴阳互损的病理变化。

”故再次印证了阴阳互损是张氏理论的立足点。

3 临床应用举例陈某,男,38岁,2010年6月8日初诊,腰部疼痛反复发作2年余,遇寒加重,平素怕凉,前医诊为肾阳虚,曾服用过人参、附子、肉桂、仙茅、巴戟天等温补肾阳之品,服药后不仅症状未见好转,反而出现口干咽燥,面红汗出等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