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樟树病害种类调查及病害特征
樟树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樟树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樟树是一种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都很高的树种,但在生长过程中,樟树会受到许多病虫害的侵袭。
这些病虫害会严重影响樟树的生长和产量,甚至导致樟树死亡。
因此,了解樟树常见的病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非常重要。
一、病害防治(一)樟斑病樟斑病是樟树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其症状为叶片上出现橄榄绿色或灰绿色的斑点,边缘黑褐色,中央稍微凹陷。
樟斑病可引起樟树叶片凋萎和稀疏,枝梢死亡等严重后果。
防治方法:1. 养护樟树,使其获得充足的阳光和空气流通,保持树体健康。
2. 发现感染者立即摘除受损的叶片和枝条,在周围喷洒3-5%的麦饭石悬浮液。
3. 在病害易发生的季节内,每2-3周使用一次广谱杀菌剂进行喷洒。
(二)樟树白粉病白粉病是樟树叶片表面出现白色粉状物质的病害。
其病原体是真菌属霜霉菌,会严重影响樟树叶片的光合作用,导致樟树的生长受阻。
防治方法:1. 发现白粉病感染时,应立即割去病叶,并喷洒波尔多液进行喷洒。
2. 使用硫磺杀菌剂进行病害预防,每2-3周喷2次。
3. 加强樟树的养分供应,保持树体的健康状态。
(三)根腐病根腐病是樟树生长过程中的致命病害之一。
滋生根腐病的病原菌会繁殖在土壤中,进而导致樟树根部腐烂。
防治方法:1. 在抽穗期种植新树时,应先在根部涂抹抗生素药剂。
2. 移栽前,先在根部进行冲洗消毒,减少病原体的侵入。
3. 浇水时要避免湿度过大,以及避免过度的浇水。
二、虫害防治(一)蛾类害虫蛾类害虫在樟树生长过程中比较容易体现,果实被蛾类卵中的幼虫毁坏,导致果实产量下降。
防治方法:1. 对于小面积感染的果实,可手工进行摘除。
2. 定期在果实周围喷洒花粉灵等杀虫剂进行预防。
3. 保持樟树的健康状态,增强樟树的抵御力。
(二)叶蝉类害虫叶蝉在樟树生长过程中常见,会危害樟树的叶片和嫩枝。
具体表现为叶片枯黄且脱落、装满小洞、叶片被穿孔等。
防治方法:1. 科学管理樟树,清理杂草,减少虫害繁殖的场所。
2. 定时喷洒杀虫剂进行预防。
香樟常见病虫害类型及防治技术

香樟常见病虫害类型及防治技术香樟是一种被广泛种植的园林绿化树种,由于它具有优异的绿化效果、适应性广、生长快等优点,因此在城市中尤其是在南方地区,香樟的种植量占据了很大比例。
不过,在香樟的生长过程中,常常会遭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香樟的生长和效益。
以下就是香樟常见病虫害类型及防治技术的内容。
病害1.叶枯病:叶片及茎部出现黄色或褐色腐烂点,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掉落。
防治措施:清理枯萎叶片、减少摘叶操作、保持通风、清除枯枝等。
2.灰霉病:叶片、花朵、枝条表面出现灰白色霉层,病部逐渐腐烂。
防治措施:及时去除病植体、加强通风、减少浇水、及时喷洒杀菌剂等。
3.叶霉病:叶面出现白色斑点,病叶逐渐干枯。
防治措施:启动过硫酸铜、甲基硫菌灵等杀菌剂。
4.黑星病:在叶片上形成黑色小点,严重时可导致叶片萎缩。
防治措施:加强通风、保持植株通风干燥、喷洒波尔多液等。
5.根腐病:发生在香樟成树期,根部呈黑色,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措施:控制浇水时间、排水不良地区禁止种植等。
虫害1.梨小食心虫:在植被处产生许多小洞,损伤了叶子的细胞,严重时直接导致叶片死亡。
防治措施:收集病虫植物并进行集中焚烧、对枝条进行刷洗清洁、对植被进行疏松贫饶。
2.银杏小蠹:主要干扰香樟的庇护组织,在绵毛上产生多个小孔,严重时直接导致香樟活力上升,伤口长时间无法痊愈从而导致树敝。
防治措施:早期喷洒杀虫剂,在收获前伐木消毒、处理坑中一周连续喷洒杀虫剂等。
3.蚜虫:叶背面和芽部分布着鲜艳的绿色或白色的小虫,妨碍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发育,严重危害树的健康生长。
防治措施:喷洒杀虫剂、卡虫带等纠正措施等。
4.缚叶蛾:香樟的主要威胁之一,紫色斑点梢上注意到,叶片被嚼烂,严重时叶片完全脱落。
防治措施:喷洒杀虫剂,避免植被摇晃等。
以上就是香樟常见病虫害类型及防治技术内容,综合采取措施,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和药物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治香樟病虫害。
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持香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香樟的生长效果。
浦东公路香樟黄化病的发生与防治

浦东公路香樟黄化病的发生与防治作者:倪华敏来源:《绿色科技》2015年第02期摘要:指出了黄化病是香樟的一种常见病害,可严重影响城市景观和绿化效果。
对浦东公路香樟黄化病的症状、发病特点及发病原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
结果表明:香樟黄化病主要是由于缺铁而引起的生理性病害,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土壤质地太差,受建筑垃圾污染严重,导致土壤碱化,影响铁离子的有效吸收。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壤改良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香樟黄化病;发生原因;防治方法;土壤改良中图分类号:S76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20060021引言香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别名樟树,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m,直径可达3m,树冠广展,枝叶茂密,是优良的绿化树、行道树及庭荫树。
随着浦东公路绿化的迅猛发展,香樟种植数量不断上升,仅在浦东公路署管养范围内种植有258216株香樟树,极大地改善了浦东公路的生态环境。
但是近几年来,许多香樟出现了黄化现象,有的落叶,甚至枯死,并且黄化现象有逐年加重和蔓延的趋势,严重影响了香樟的生长发育及其绿化、美化的功能。
本文对浦东公路范围内香樟黄化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在锦绣路、杨高路两条重要道路上进行了试点,选取了有效的防治方法推广使用。
2症状发病初期,香樟嫩梢首先出现黄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嫩叶叶脉间叶肉发黄,叶脉及叶脉处叶肉仍为绿色;随着叶绿素减少,光合作用减弱,逐渐扩展到全株树冠叶片变黄,进而变薄发白;全株黄化的病株梢头叶片从叶尖和叶缘由苍白色变褐色焦枯,导致落叶而枯死;发病严重的植株从梢头开始枯死,逐渐向下发展,最后导致全株叶片焦枯脱落而枯死。
3发生特点将香樟黄化程度进行了等级划分,如表1所示。
据观察,初期,香樟黄化叶片约占到整株叶片20%,到了中期黄化叶片约占整株叶片80%,到后期整株树只剩下20%的叶片。
4发病原因(1)香樟树黄化病是典型的生理性病害,土壤中缺少有效铁(二价铁)是造成香樟黄化病的直接因素,土壤碱性等条件影响土壤中铁的有效性,是造成香樟黄化病的根本因素。
浦东公路香樟黄化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5年2月J o u r n a l o fG r e e n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第2期收稿日期:2015-01-13作者简介:倪华敏(1978—),女,上海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
倪华敏(上海市浦东新区公路管理署,上海200129)摘要:指出了黄化病是香樟的一种常见病害,可严重影响城市景观和绿化效果。
对浦东公路香樟黄化病的症状、发病特点及发病原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
结果表明:香樟黄化病主要是由于缺铁而引起的生理性病害,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土壤质地太差,受建筑垃圾污染严重,导致土壤碱化,影响铁离子的有效吸收。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壤改良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香樟黄化病;发生原因;防治方法;土壤改良中图分类号:S 76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2-0060-021 引言香樟树((.).),别名樟树,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m ,直径可达3m ,树冠广展,枝叶茂密,是优良的绿化树、行道树及庭荫树。
随着浦东公路绿化的迅猛发展,香樟种植数量不断上升,仅在浦东公路署管养范围内种植有258216株香樟树,极大地改善了浦东公路的生态环境。
但是近几年来,许多香樟出现了黄化现象,有的落叶,甚至枯死,并且黄化现象有逐年加重和蔓延的趋势,严重影响了香樟的生长发育及其绿化、美化的功能。
本文对浦东公路范围内香樟黄化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在锦绣路、杨高路两条重要道路上进行了试点,选取了有效的防治方法推广使用。
2 症状发病初期,香樟嫩梢首先出现黄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嫩叶叶脉间叶肉发黄,叶脉及叶脉处叶肉仍为绿色;随着叶绿素减少,光合作用减弱,逐渐扩展到全株树冠叶片变黄,进而变薄发白;全株黄化的病株梢头叶片从叶尖和叶缘由苍白色变褐色焦枯,导致落叶而枯死;发病严重的植株从梢头开始枯死,逐渐向下发展,最后导致全株叶片焦枯脱落而枯死。
樟树叶部害虫圆率管蓟马在上海首次发现

收稿日期:2019-09-13ꎻ修回日期:2019-10-25ꎻ网络首发:2019-12-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471036)第一作者:鲁雯敏(1991 )ꎬ女ꎬ山东临沂人ꎬ硕士生ꎬ研究方向为昆虫多样性的研究通信作者:王军ꎬ副教授ꎬ主要从事昆虫系统分类与演化研究ꎬE ̄mail:wang_jun@jlu edu cnꎮ樟树叶部害虫圆率管蓟马在上海首次发现鲁雯敏1ꎬ高磊2ꎬ朱烨3ꎬ王军1(1 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ꎬ吉林长春㊀130062ꎻ2 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ꎬ上海城市困难立地绿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ꎬ上海㊀200232ꎻ3 上海市浦东新区林业站ꎬ上海㊀201210)摘要:在上海发现危害樟树Cinnamomumcamphora叶片的1种新害虫ꎬ经鉴定为圆率管蓟马Litote ̄tothripsrotundus(Moultonꎬ1928)(缨翅目Thysanoptera:管蓟马科Phlaeothripidae)ꎮ该虫此前国内仅记录于江西㊁香港和台湾ꎬ属上海新纪录种ꎮ笔者详细描述了雌成虫的形态特征ꎬ简要描述了雄成虫和若虫的形态特征及其为害状ꎬ并提出野外监测㊁区分特点等建议ꎮ关键词:圆率管蓟马ꎻ缨翅目害虫ꎻ樟树ꎻ形态特征中图分类号:S763 37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1671-0886(2020)01-0028-04DOI:10.19688/j.cnki.issn1671-0886 20190036FirstrecordofathripspestLitotetothripsrotundus(Moultonꎬ1928)onleavesofCinnamomumcamphorainShanghaiꎬChina/LUWenminꎬetal (CollegeofPlantScienceꎬJilinUniversityꎬChang ̄chun130062ꎬChina)Abstract:AnewpestinfectingleavesofCinnamomumcamphorawasfoundinShanghai.Itwasidenti ̄fiedasLitotetothripsrotundus(Moultonꎬ1928)(Thysanoptera:Phlaeothripidae).Accordingtothere ̄latedliteraturesꎬL.rotunduswasusedtoberecordedinJiangxiꎬHongkongandTaiwanꎬandcurrentlyitisthefirstrecordinShanghai.Thispaperdescribedthemorphologicalcharacteroffemaleadultinde ̄tailꎬillustratedthecharactersofmaleadultandthesecondinstarlarvaanddamagedsymptomsinbriefꎬandprovidedfieldobservationsanddistinguishcharacteristicsforcontrollingL.rotundus.Keywords:LitotetothripsrotundusꎻThysanopterapestꎻCinnamomumcamphoraꎻmorphologicalcharacter㊀㊀樟树Cinnamomumcamphora是我国南方和西南广泛分布的一种常绿乔木ꎬ被大量用于行道树和城市绿地ꎬ是杭州㊁南昌和长沙等多个城市的 市树 ꎬ具有极高的生态㊁社会和经济价值[1-2]ꎮ樟树的种植面积广ꎬ其记录的病虫害种类也十分繁多ꎬ早在20世纪90年代ꎬ我国已记录的樟树害虫种类达455种[3]ꎻ在随后的20多年中ꎬ又有许多新发现的害虫种类被记载[4-6]ꎮ近年来ꎬ在上海浦东新区进行野外调查时ꎬ发现1种为害樟树叶片的蓟马ꎬ经笔者鉴定ꎬ该虫为上海市新纪录害虫种类 圆率管蓟马Litotetothripsrotundus(Moultonꎬ1928)ꎮ该虫原始描述于母管蓟马属Gynaikothripsꎬ模式标本为产于台湾的一头雄虫[7]ꎬKurosawa将该种转移至率管蓟马属Litoteto ̄thripsPriesner[8]ꎮ目前已知该种仅分布于中国的江西省㊁台湾和香港ꎬ以及日本[9-12]ꎬ寄主植物为天竺桂Cinnamomumjaponicum和樟树[13]ꎮ本文描述了圆率管蓟马成虫㊁若虫的形态特征和危害症状ꎬ以期为该虫防治提供依据ꎮ1 材料与方法观察圆率管蓟马为害状ꎬ采用拍打法收集圆率管蓟马标本ꎬ75%酒精保存ꎮ研究标本于2019年6月15日采自上海浦东新区的樟树叶片ꎬ共计8头雌虫ꎬ2头雄虫ꎬ9头若虫ꎮ标本制作参考刘若思等人的方法做成永久玻片[14]ꎮ使用NikonEclipse80i显微镜进行观察㊁测量和描述ꎻ使用带有ISCapture软件的ISH500相机拍摄标本ꎬ并使用AdobePhotoshopCS6软件处理照片ꎮ研究标本保存在吉林大学昆虫标本室ꎮ2㊀结果与分析2 1㊀为害症状㊀圆率管蓟马以成虫㊁若虫在樟树叶片上刺吸为害ꎬ以锉吸式口器插入叶片细胞内部ꎬ吸取植物汁液ꎬ初期造成银灰色斑点ꎬ后期斑点变褐ꎬ严重时造成叶片卷曲㊁干枯㊁脱落(图1)ꎮ该蓟马数量大ꎬ一张叶片会出现6~8只个体ꎬ卵㊁若虫和成虫同时存在ꎬ并常与樟巢螟Orthagaachatina等其它害虫混合发生ꎮ图1㊀圆率管蓟马L.rotundus(Moultonꎬ1928)为害状Fig.1㊀DamagesymptomsofL.rotundus(Moultonꎬ1928)2 2㊀形态特征㊀㊀二龄若虫㊀体深黄色ꎬ具絮状红斑ꎬ头㊁前胸及腹部第Ⅸ~Ⅹ节棕色ꎬ其他体节具棕色毛斑ꎬ触角第Ⅰ~Ⅱ节棕色ꎬ各足腿节棕色ꎻ触角7节ꎻ腹部第Ⅸ节后缘鬃端部尖锐(图2A)ꎮ㊀㊀雄虫㊀体长1 63mmꎬ颜色和外形与雌虫相似ꎬ腹部背片Ⅸ节S2鬃粗短(图2B)ꎮ雌虫㊀体棕色ꎬ尾管基半部颜色稍深ꎻ触角第Ⅰ~Ⅱ节棕色ꎬ第Ⅱ节端部略淡ꎬ第Ⅲ~Ⅷ节黄色ꎬ但第Ⅵ~Ⅷ节的端半部淡棕色ꎻ足棕色ꎬ但前足跗节和胫节为黄色ꎬ中㊁后足跗节淡棕色(图2C)ꎮ头长约为宽长的1 1倍ꎬ头背有横线纹(图3A)ꎮ单眼区纹弱ꎬ两颊在复眼后略圆ꎬ向头基部明显收缩ꎻ复眼发达ꎬ约为头长的2/5ꎬ复眼后鬃端部尖ꎬ明显短于复眼ꎻ单眼3个ꎬ后单眼靠前ꎬ单眼后鬃短ꎮ触角8节ꎬ第Ⅲ节具1个感觉锥ꎬ第Ⅳ节带有2个主要的感觉锥ꎬ第Ⅷ节细长(图3G)ꎮ下颚口针伸达复眼后鬃ꎬ略呈 V 型ꎬ下颚桥缺ꎮ前胸背板长约为头长的0 6倍ꎬ前缘具弱横线纹ꎬ中侧鬃㊁侧片鬃和后角鬃发达ꎬ前缘鬃和前角鬃退化ꎻ背侧缝不完整(图3B)ꎻ前胸腹板的前腹片缺ꎬ后腹片相距远(图3C)ꎻ中胸前小腹片呈横带ꎻ中胸背板具网状纹ꎬ但近后缘纹模糊ꎻ后胸背板具多角形的网纹ꎬ具1对中鬃ꎻ前翅前后缘几乎平行ꎬ基鬃S1和S3小ꎬS2发达ꎬ具间插缨3~6根(图3H)ꎻ前足跗节内缘无齿ꎮ腹部背板第Ⅰ节小盾片呈钟形ꎬ有横条状的侧叶ꎬ具稀疏的网纹ꎬ无钟形感受器(图3D)ꎻ第Ⅱ~Ⅶ节各有2对承翅鬃ꎬ两侧有网纹ꎬ中部网纹弱(图3E)ꎬ㊀㊀A 2龄若虫ꎻB 雄虫ꎻC 雌虫㊀㊀A ThesecondinstarlarvaꎻB MaleꎻC Female图2㊀圆率管蓟马L.rotundus(Moultonꎬ1928)虫态Fig.2㊀HabitusofL.rotundus(Moultonꎬ1928)腹板光滑ꎬ具5~9根中鬃及2对后缘鬃(图3F)ꎻ第Ⅸ节S1鬃短于尾管ꎬS2长于尾管ꎬ肛鬃短于尾管ꎮ单头雌虫的体长1665μmꎬ头长218μmꎬ最大宽207μmꎻ复眼长90μmꎬ后单眼直径16μmꎻ前胸背板长130μmꎬ中宽247μmꎻ尾管长149μmꎬ基宽69μmꎬ端宽36μmꎻ前翅长759μmꎻ触角长422μmꎻ第Ⅰ~Ⅷ节长(宽)分别为36(39)ꎬ46(31)ꎬ56(23)ꎬ50(27)ꎬ53(25)ꎬ47(23)ꎬ52(21)ꎬ54(12)μmꎻ鬃长有复眼后鬃48μmꎬ单眼后鬃9μmꎻ翅亚基鬃S1ꎬS2ꎬS3分别为8ꎬ35ꎬ13μmꎻ前胸背板前角鬃13μmꎬ前缘鬃10μmꎬ中侧鬃37μmꎬ侧片鬃61μmꎬ后角鬃82μmꎻ背板第Ⅸ节S1和S2分别136ꎬ153μmꎬ肛鬃125μmꎮ㊀㊀A 头ꎻB 前胸背板ꎻC 前胸腹板ꎻD 腹部第1节ꎻE 腹部背板4ꎬ5节ꎻF 腹部腹板4ꎬ5节ꎻG 触角ꎻH 前翅㊀㊀A HeadꎻB PronotumꎻC ProsternumꎻD PeltaꎻE AbdominaltergitesⅣ&ⅤꎻF AbdominalsternitesⅣ&ⅤꎻG AntennaꎻH Forewing.图3㊀圆率管蓟马L.rotundus(Moultonꎬ1928)形态特征(雌性)Fig.3㊀MorphologicalcharacterofL.rotundus(Moultonꎬ1928)(Female)3 结论与讨论率管蓟马属LitotetothripsPriesnerꎬ1929目前全世界已知11种ꎬ主要分布于亚洲的热带地区[15]ꎮ中国已知3种ꎬ除本文记述的圆率管蓟马外ꎬ另两种为海南率管蓟马L hainanensisFeng&Guoꎬ2004和帕氏率管蓟马L pasaniaeKurosawaꎬ1937ꎮ圆率管蓟马缺下颚桥ꎬ触角第Ⅵ节外端感觉锥缺ꎬ这2个特征可以用来与其他种类相区别ꎮ率管蓟马属所有种类均为食叶性害虫ꎬ寄主植物包括壳斗科Fagaceae㊁樟科Lauraceae和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等[13ꎬ16-17]ꎮ其中ꎬ帕氏率管蓟马仅取食小叶栲Castanopsiscuspidataꎬ圆率管蓟马已知仅取食天竺桂和樟树ꎬ但海南率管蓟马寄主不详[18]ꎮ樟树作为我国南方地区森林和城市绿化的重要树种ꎬ种植广泛ꎮ本文报道的圆率管蓟马体型小ꎬ繁殖速度快ꎬ一旦条件适合ꎬ容易暴发成灾ꎬ是南方樟树种植区的潜在害虫ꎬ建议绿化林业等相关部门加强对该虫的野外监测工作ꎬ防止其暴发蔓延ꎮ值得注意的是ꎬ樟树害虫种类多ꎬ其中部分种类有刺吸为害的习性ꎬ其为害症状与圆率管蓟马存在一定的相似性ꎬ如樟曼盲蝽Mansoniellacinnamomi㊁樟脊冠网蝽Stephanitismacaona等ꎬ在野外调查过程中应注意区分ꎮ参考文献:[1]㊀江明艳ꎬ陈其兵ꎬ潘远志.我国樟科植物的园林应用前景[J].西南园艺ꎬ2004ꎬ32(3):16-18.[2]㊀李振华ꎬ温强ꎬ戴小英ꎬ等.樟树资源利用现状与展望[J].江西林业科技ꎬ2007(6):30-33.[3]㊀李友恭ꎬ陈顺立ꎬ张潮巨.中国樟树害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ꎬ1995.[4]㊀包春泉ꎬ张敏ꎬ余雪棋ꎬ等.樟树新害虫:樟颈曼盲蝽[J].浙江林业科技ꎬ2009ꎬ29(3):94-98.[5]㊀黄俊浩ꎬ吴时英ꎬ高磊ꎬ等.中国新记录种:香樟齿喙象的鉴别与为害[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ꎬ2014ꎬ31(5):764-767. [6]㊀赵丹阳ꎬ秦长生ꎬ廖仿炎ꎬ等.广东省樟树有害生物调查及主要种类危害特点[J].中国森林病虫ꎬ2016ꎬ35(6):21-26. [7]㊀MOULTOND.NewThysanopterafromFormosa[J].Transac ̄tionsoftheNaturalHistorySocietyofFormosaꎬ1928ꎬ18:287-328.[8]㊀KUROSAWAM.AnewspeciesofLitotetothripsfromJapan[J].TransactionsoftheNaturalHistorySocietyofFormosaꎬ1937ꎬ27:219-221.[9]㊀王勇ꎬ曾菊平.江西樟树害虫的发生㊁为害特点与IPM策略[J].生物灾害科学ꎬ2013ꎬ36(3):304-315.[10]沈光普ꎬ冷清波ꎬ彭志勇.樟树枝㊁干害虫种类记述[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ꎬ1986(4):67-80.[11]韩运发.中国经济昆虫志(缨翅目)[M].北京:科学出版社ꎬ1997.[12]㊀MIRAB ̄BALOUMꎬTONGXLꎬFENGJNꎬetal.Thrips(In ̄secta:Thysanoptera)ofChina[J].CheckList(JournalofSpe ̄ciesListsandDistribution)ꎬ2011ꎬ7(6):720-744. [13]㊀KUDOI.FurthernotesonthegenusLitotetothrips(Thysanoptera:Phlaeothripidae)[J].InsectaMatsumuranaꎬ1994ꎬ50:53-78. [14]刘若思ꎬ刘燕ꎬ王军ꎬ等.重要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在吉林省部分地区的首次发现.北京农学院学报ꎬ2015ꎬ30(2):2-5.[15]ThripsWiki.ThripsWiki ̄providinginformationontheWorld sthrips.[2019-09-10].http://thrips.info/wiki/.[16]KUDOI.OnthegenusLitotetothripsPriesner(Thysanoptera:Phlaeothripidae)ꎬwiththedescriptionofanewspecies[J].Kontyuꎬ1975ꎬ43(2):138-146.[17]OKAJIMAS.TheInsectsofJapan:Volume2.ThesuborderTu ̄bulifera(Thysanoptera)[M].Fukuoka:ToukaShoboCo.Ltd.ꎬ2006.[18]冯纪年ꎬ郭付振.中国率管蓟马属一新种记述(缨翅目:管蓟马科)[J].昆虫分类学报ꎬ2004ꎬ26(2):104-106.(责任编辑㊀张玉洲)。
樟树的病虫防治方法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樟树病虫害概述 • 病害防治方法 • 虫害防治方法 • 综合防治策略 • 病虫害防治案例 • 未来研究方向
01
樟树病虫害概述
Chapter
樟树主要病害种类
樟树叶枯病
是樟树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症 状包括叶片干枯、脱落,严重时
会导致枝条死亡。
樟树疫病
由真菌感染引起,树干、枝条出现 黑褐色病斑,病斑周围呈现黄色晕 圈,严重时病斑会连成片,导致树 木死亡。
物理防治
利用物理手段如黄板诱杀、灯光诱蛾等方法,辅助防治樟 树病虫害。
05
病虫害防治案例
Chapter
樟树叶枯病防治案例
症状识别:樟树叶枯病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枯黄 、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导致叶片枯死。严重时, 病斑会连成一片,使整株樟树叶片枯死。
清除病原:及时清除落叶、病枝,集中销毁,减 少病原菌的越冬场所。
监测方法
定期巡查樟树的叶片、枝条和树干,注意发现虫卵、幼虫和成虫的存在;利用 黄板诱捕等监测工具,及时了解虫害的发生动态。
物理防治方法
人工捕捉
对于数量较少的虫害,可以通过人工捕捉的方式将其清除,如使用捕虫网捕捉成 虫。
灯光诱杀
利用虫害的趋光性,在樟树附近设置黑光灯等光源,诱杀成虫,减少虫害繁殖。
生物防治方法
研发基于植物源、微生物源的生物农药,提高防 治效果,降低对环境和非目标生物的影响。
樟树抗病虫害品种的培育
遗传改良
通过遗传育种手段,结合现代生物技术,选育具 有抗病虫害能力的樟树优良品种。
抗性评价与筛选
建立樟树抗病虫害评价体系,对现有樟树资源进 行抗性评价和筛选,发掘具有抗性的种质资源。
樟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03
CATALOGUE
樟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加强植物检疫
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
加强对樟树苗木的检疫,防止带病或带虫的苗木流入市场和 种植区。
强化产地检疫
加强对樟树种植地区的植物检疫,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 ,防止病虫害扩散。
加强栽培管理
选用健康种苗
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樟树种苗,避免种植带有病虫害的苗木。
案例二:樟树蛀虫的生物防治实践
虫害识别
樟树蛀虫主要为害树干和枝条,造成树皮剥落,严重时导致树木死亡。
防治方法
利用天敌如啄木鸟、猫头鹰等进行生物防治;在虫害发生初期,可用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 1000倍液喷洒受害部位。
案例三:樟树天牛的化学防治经验分享
虫害识别
樟树天牛主要为害树干,造成树皮开裂 、脱落,严重时导致树木死亡。
樟树常见病虫害防 治措施
目 录
• 樟树常见病害防治措施 • 樟树常见虫害防治措施 • 樟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 樟树病虫害防治常见误区与对策 • 樟树病虫害防治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樟树常见病害防治措施
樟树炭疽病
症状识别
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 暗褐色病斑,边缘棕褐色,中 部稍下陷,病斑正面散生许多
对策三
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防治病虫害。应定期检查樟树的生 长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并进行防治,避免病虫害扩散和 蔓延。
对策二
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木抗病能力。通过合理的水肥管理 、修剪和施肥等措施,促进樟树的健康生长,提高其抗病 能力。
对策四
采用综合防治方法,减少病虫害发生。应采取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减少病虫害 的发生和危害。
香樟常见病虫害类型及防治技术

香樟常见病虫害类型及防治技术香樟是一种常见的园林树木,但它也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香樟病虫害类型及其防治技术。
一、香樟病害1. 炭疽病:主要症状是在叶片上出现黑色斑点,逐渐扩大并使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包括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洒。
2. 千层病:病叶表面出现不规则的褐色斑点,叶片可发生卷曲、变形,严重时整株叶片凋落。
防治方法包括及时清除病叶,增强植株抵抗力,合理施肥,适当修剪树冠。
3. 白粉病:病叶表面出现大片白色粉末状物质,叶片也可能出现变形和卷曲。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清除病叶,增加通风透光,使用杀菌剂进行喷洒。
1. 香樟天牛:成虫为大型甲虫,幼虫以树干内皮层为食,使树干受损,严重时可导致树干折断。
防治方法包括使用昆虫网覆盖树干,及时清除有虫害的树干,喷洒防治药剂。
2. 香樟蚜虫:叶片上出现大量小型虫子,吸食植物汁液导致叶片发黄、卷曲。
防治方法包括及时清除有害虫的叶片,使用昆虫网覆盖植物,使用杀虫剂进行喷洒。
3. 香樟斑潜蛾:幼虫在树叶内形成锈褐色圆形斑点,叶片上也可见到粪便。
防治方法包括及时清除有害虫的叶片,使用杀虫剂进行喷洒。
4. 香樟金龟子:成虫以叶片为食,造成叶片被咬食的小洞。
防治方法包括手动捕捉有害虫,使用杀虫剂喷洒。
对于香樟的病虫害防治,主要包括及时清除病虫株、通风透光、提高植株的抵抗力,合理施肥以及使用合适的杀虫剂和杀菌剂进行预防和治疗。
但是在使用药剂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并按照说明进行正确使用。
定期巡查和监测也是很重要的,发现有害虫或病害时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持香樟的健康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0-06-22;修回日期:2010-08-12基金项目:上海市绿化管理局科技项目“上海绿化林业病虫害预警体系与防治关键技术研究”(ZX061210)作者简介:王明生(1982—),男,江苏淮安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森林病理学。
上海市樟树病害种类调查及病害特征王明生1,吴小芹1,王焱2,马凤林2,叶建仁1(1.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2.上海市林业总站,上海200072)摘要:对上海市的樟树病害种类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樟树病害有20多种,主要病害有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g.、壳梭孢溃疡病Fusicoccum sp.、球二孢溃疡病Lasiodiplodia sp.、拟茎点溃疡病Phomopsis sp.等7种,详细分析了这些病害的症状特征、病原、病因等。
关键词:上海市;樟树;病害调查;溃疡病中图分类号:S763.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0886(2011)02-0024-05Investigation on the spec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eases in Cinnamomum camphora (L.)in Shanghai /WANG Mingsheng ,et al.(College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China )Abstract :More than 20species of diseases were found in Cinnamomum camphora in Shanghai.Among them 7species such as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canker of Fusicoccum sp.,Lasiodiplodia sp.,Pho-mopsis sp.were main diseases.The symptoms ,pathogens and causes of the diseases were analyzed.Key words :Shanghai ;Cinnamomum camphora ;disease investigation ;canker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Presl 具有许多优良特性,常被用作庭阴树、行道树、防护林及风景林,同时在工业、医药方面也有广泛的用途[1]。
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樟树的病害发生也逐渐增多,为了解上海地区樟树病害的种类及主要病害的特征,作者于2007-2009年开展了上海樟树病害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以期为上海市的樟树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调查地概况重点调查了浦东、嘉定、宝山和闵行4个区的道路两边、绿化带和苗圃地等樟树病害发生情况。
在浦东地区,樟树主要种植于地下水位较浅的地方,土壤偏碱性。
1.2樟树病害调查及诊断采用随机踏查、养护公司随访、资料查询等方法进行病害种类调查,用调查表格记载调查时间、地点、感病部位和感病程度,病害等级分轻度(+)、中度(++)、重度感病(+++)3个等级[2]。
调查中观察病害的症状、子实体特征,选取典型症状拍照记录。
选取有明显病症的病组织带回实验室,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测量,对于已经产生子实体的作徒手切片观察,尚不明显的病组织放入保湿缸中保湿培养,待出现明显病征后再镜检。
对于樟树主要病害,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方法分离病原,并做致病性测定。
除黄化病和根腐病外,选取主要病害典型症状的病组织进行组织分离,每种症状分离50块。
截取健康的樟树枝条20cm ,相同条件下水培,以挑针刺破表皮形成伤口,每个伤口接种直径为0.5cm 的菌丝块,保鲜膜包扎保湿,对照接种无菌培养基。
每个处理5个枝条,每天换水,2d 后拆去保鲜膜,观察病斑发展情况,发病后再一次进行组织分离,与接种菌进行比较。
2结果与分析2.1上海市樟树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分析共发现樟树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共22种,经资料查询、柯赫法则验证等手段初步鉴定出侵染性病害19种,包括7种叶部病害,10种枝干病害,2种根部病害,另有3种非侵染性病害(表1)。
樟树上主要病害为:黄化病[3]、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4]、壳梭孢溃疡病Fusicoccum sp.[5-7]、拟茎点溃疡病Phomopsis sp.、球二孢溃疡病Lasiodiplodia sp.、拟盘多毛孢枝枯病Pestalotiop-sis sp.[8]和根腐病。
由壳梭孢引起的溃疡病在苗圃地发生较为普遍,严重的可引起樟树成片死亡;根部病害发现2种,初步诊断1种是由真菌引起,1种由细菌引起。
由真菌引起的根病从发生到死亡时间较短,一般14d左右,由细菌引起的一般不死亡。
黄化病发生降低了樟树观赏和经济价值,甚至能引起死亡。
2.2主要病害病原分离及致病性测定每种症状均分离得到1种主要真菌,得菌率分别为:炭疽病94%,壳梭孢溃疡病98%,拟茎点溃疡病90%,球二孢溃疡病98%,拟盘多毛孢枝枯病96%。
对这5种分离菌进行有伤接种,结果显示他们均具有致病性,症状与野外相似。
在15d左右,这些分离菌都在枝条的韧皮部形成了大小不一的病斑,割去表皮,发现木质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30d后,枝条都全部死亡(图1),再次分离得菌率在90% 100%之间。
比对结果,分离菌与接种菌为同一种真菌。
表1上海市樟树病害种类和发生情况病原病害名称感病部位感病程度发生地点交链孢Alternaria sp.叶斑病叶+松江叶点霉Phyllosticta sp.叶斑病叶+松江、浦东煤炱菌Capnodium sp.煤污病叶++浦东烟霉菌Fumago sp.煤污病叶+嘉定粉孢霉Oidium sp.白粉病叶+浦东柄锈菌Puccinia sp.叶锈病叶+浦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炭疽病叶、枝、主干++全市郊区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枝枯病枝++嘉定茎点霉Phoma sp.溃疡病枝、主干++浦东外环壳梭孢Fusicoccum sp.溃疡病枝、主干+++嘉定拟茎点霉Phomopsis sp.溃疡病主干++浦东、嘉定球二孢Lasiodiplodia sp.溃疡病主干++闵行痂囊腔菌Elsinoe cinnamomi黑斑病主干+浦东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腐朽病主干+浦东多毛栓菌Trametes hispida Bagl.腐朽病主干+浦东球座菌Guignardia sp.褐斑病主干+宝山细菌烂根病根++浦东六团真菌腐烂病根++浦东绿化带病原未定萎蔫叶、枝、主干+浦东绿化带缺铁黄化病叶+++全市郊区夏日温度太高灼伤主干+嘉定大雪冻害叶+嘉定图1樟树5种主要病害分离菌接种后15d和30d发病症状2.3主要病害的特征2.3.1樟树黄化病与炭疽病黄化病为樟树上主要的生理性病害。
主要是种植在道路两边或碱性土壤中的樟树发病。
发病初期叶脉仍保持正常绿色,叶片呈现绿色网纹状;后期大部分叶片(除中脉和少数叶脉外)全部变成黄绿或黄白色,无蜡质光泽;有时在叶缘或中部出现坏死斑,严重时叶缘至全叶枯焦而脱落,新梢顶端枯死呈枯梢状。
病因为土壤性质偏碱性、污染严重、种植养护措施不当等[3]。
炭疽病主要危害幼林樟树叶和树干,大树一般感病较轻。
在叶和幼茎上形成圆形或椭圆形黑褐色病斑,病斑逐渐融合形成不规则形,同时嫩叶皱缩变形,枝条变黑枯死,最后在病斑上形成黑色小颗粒即分生孢子盘。
遇雨水天气,在叶片、嫩茎上常看到粉红色的分生孢子角。
感病严重的可引起整株死亡。
病原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圆形,边缘整齐,初为白色,后期变深呈灰色,产生粉红色分生孢子角;分生孢子盘圆形或椭圆形,深褐色;分生孢子单胞无色,大小为(13.4 18.3)μmˑ(4 5.1)μm,直圆柱状,两端钝圆,内含油球1 2个;分生孢子萌发后,产生附着胞,扁球形、棒形或不规则形;刚毛暗褐色,直立,基部稍膨大,顶端尖锐且色淡[4]。
2.3.2樟树壳梭孢溃疡病与拟茎点溃疡病樟树壳梭孢溃疡病主要发生于未长出粗皮的幼龄樟树上,危害主干和枝条。
有4种症状类型[5-7]。
①溃疡型。
在树干或枝条上开始时产生圆形的变色病斑,并逐渐扩展,纵向扩展较快,横向扩展较慢,形成黑色梭形病斑(图2A)。
病斑组织水渍状,后失水稍凹陷,并出现病菌的子实体。
②枝枯型。
初期在枝条的基部形成黑褐色病斑,后慢慢向上扩展使整个枝条变黑,形成枝枯,同时病斑会向主干扩展蔓延。
③黑杆型。
在病害适宜发生的条件下,病害迅速发展,整个树干或半边树干变黑,使整个树干形成黑杆,后变为褐色,上面出现子实体,一般发生于苗圃地,病斑从梢头开始扩展。
④花斑型。
初期在树干上形成红褐色病斑,在烈日下病部易开裂,一般病斑扩展较慢。
病原为壳梭孢菌Fusicoccum sp.。
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开始时白色,后期逐渐变为墨绿色至黑色,气生菌丝发达,分生孢子器球形或不规则形,聚生或单生,分生孢子梗透明,分生孢子单胞、无色,纺锤形,大小为(21 27.2)μmˑ(5.1 6.18)μm,顶端钝圆,基部平截(图2B)。
图2樟树壳梭孢溃疡病拟茎点溃疡病主要危害长势不好的樟树,受干旱和灼伤的樟树上常见,多与其他病原菌共同寄生。
一般在枝干上形成黑褐色不规则的病斑,受害严重的植株树干上病斑连成片,病部皮层腐烂变色,树干一周腐烂后会导致上部枝干枯死。
病原为拟茎点霉Phomopsis sp.。
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开始白色,后期变灰白色,15d后可形成灰黑色子座,分生孢子器单生或聚生在子座内,呈扁球形或不规则形;甲型分生孢子纺锤形,大小为(6.18 8.65)μmˑ(2.47 3.7)μm,无色透明,单胞,内含油球2个,没有发现乙型分生孢子(图3)。
2.3.3樟树球二孢溃疡病与拟盘多毛孢枝枯病樟树球二孢溃疡病主要危害树干和枝条,形成枝枯和枝干溃疡。
在主干上初期形成淡褐色病斑,逐渐扩大,颜色加深,病健交界处树皮常开裂,在未完全木质化的树上更明显。
一般病斑扩展很快,小枝感图3拟茎点霉分生孢子病后很快枯萎,主干病斑上下扩展,严重破坏了树皮,后期树皮上密生淡色颗粒状分生孢子器。
病原为球二孢Lasiodiplodia sp.。
菌落圆形,绒毛状,边缘整齐,初期为白色,后期逐渐变为暗灰色至黑色,气生菌丝发达,分生孢子器单生或聚生在子座内,扁球形、椭圆形、不规则形,有乳头状突起,分生孢子大小(21 28.43)μmˑ(12.36 1854)μm,初无色,后呈浅褐色,中间长隔膜,孢子壁较厚,表面有纵形纹理(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