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措施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脑卒中康复护理新进展

脑卒中康复护理新进展

脑卒中康复护理新进展脑卒中,这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而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的恢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脑卒中康复护理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首先,早期康复介入已成为共识。

以往,人们往往等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才开始康复护理,然而,现在的研究表明,在脑卒中发病后的 48 小时内,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进行性加重,就可以启动康复护理。

早期康复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如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例如,通过体位摆放、被动关节活动等简单的措施,能够为后续的康复打下良好基础。

在康复护理技术方面,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崭露头角。

这些机器人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并提供精准的运动辅助。

与传统的人工康复训练相比,机器人辅助训练具有更高的重复性和准确性,能够更好地激发患者的主动参与意识。

而且,通过实时反馈和数据分析,康复治疗师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患者的训练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虚拟现实技术也逐渐应用于脑卒中康复护理。

通过创建虚拟的环境和任务,让患者在沉浸式的体验中进行康复训练。

这种方式增加了训练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够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和依从性。

比如,患者可以在虚拟的街道上行走、跨越障碍物,或者完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动作,从而提高其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除了技术手段的创新,康复护理的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以患者为中心的康复护理模式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康复团队不再仅仅关注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还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社会参与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康复过程中,充分倾听患者的声音,尊重其意愿和选择,共同制定康复目标和计划。

同时,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脑卒中的康复知识和自我管理方法,促进患者的长期康复。

多学科协作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愈发重要。

康复护理不再是单一学科的工作,而是需要康复医生、治疗师、护士、心理医生、营养师等多个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效果观察

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效果观察

r u. go p MBIs o e ewe n t r u s f < . 5 a tt t al ini c n e at r h e t n .Co c u in Th e a ii to u sn c r s b t e wog o p P 0 0 1 d sai i l sg f a c f et a me t h sc y i et r ? n l so er h b l a in n r i g t
中国中医药咨讯

21 0 0年 1 月下 第 2卷 第 3 1 3期
No e e 2 0 Vo. No3 v mb r 01 1 2 .3
l 0・5
J u n l f i aTrd to a h n s d c n n o ma in o r a n a iin C i e eMe i i eI f r t o Ch l o
go p’ ainsrc ie h h blain n rig Th e o ey cn i o h ru Sp t t e ev dter a itt u sn . ercv r o dt no teADL b t e h wogo p so s re n o e e i o i f ewe ntet u swa bev da dc m— r
teS c n e pe s si l nNe in i , i u n6 1 0 , ia h e o dP o l’ Hopt Oa gC t Sc a 4 3 Chn ai y h 0
【 b t c】 Obet eT net a ecncl f c ads nf ac fh ea ittnn r n ae t wt ppey A sr t a jc v oivsgt t l ia eet n i icneo erhbl i us gt pt ns i a ol . i i eh i f gi t i o a i o i h x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应用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应用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12-02T02:07:12.00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0期作者:刘禹利[导读] 目的:观察和探讨恰当的中医护理技术在脑卒中偏瘫康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禹利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区医院北京 101200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恰当的中医护理技术在脑卒中偏瘫康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入选对象均处于康复期。

共选择84名受试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的分组原则,将入选患者按相同比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适当的中医护理技术,比较分析护理效果。

以肢体功能障碍、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为具体观察指标。

结果:干预前两组肢体功能评分比较,p>0.05;干预后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适当的中医护理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效果。

它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偏瘫状态,而且可以促进患者下肢功能的早期康复,值得临床参考。

关键词:中医护理;适宜技术;脑卒中;康复期;应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遴选某院脑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对象共计84例,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本院接受康复治疗,对照研究分组方式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选取对象划分为两组,设定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占比一致,详细汇总基本信息: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值54岁,最大值69岁,年龄均值为(61.52±1.96)岁;观察组性别占比为男性30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值54岁,最大值70岁,年龄均值为(61.68±1.86)岁。

对照组、观察组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经统计学处理以后所得数值为P>0.05。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脑卒中(Cerebrovascular Accident,CVA)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突然丧失的综合症候群。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呈上升趋势。

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需要得到专业的护理,以促进其身体功能的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的目标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受损的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具体目标包括: 1. 恢复语言和认知功能:通过语言和认知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沟通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恢复肌力和运动功能:通过物理治疗和运动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肌肉力量和运动协调性。

3. 提高平衡和步态:通过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帮助患者提高行走能力和防止跌倒。

4.康复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应对康复过程中的情绪和心理问题。

5. 促进社交参与:通过社交活动和康复小组,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提高社交能力。

康复护理的方法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以下是常用的康复护理方法: 1. 物理治疗:包括肌肉锻炼、关节活动、平衡训练等,旨在恢复或改善患者的肌力、关节活动度和平衡能力。

2. 言语治疗:通过语言训练、发音练习等,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语言和沟通能力。

3. 认知训练:通过认知训练游戏、记忆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

4.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应对康复过程中的情绪和心理问题。

5. 营养指导: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

6. 康复辅助器具: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适当的辅助器具,如助行器、轮椅等,帮助患者恢复行动能力。

康复护理的团队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需要一个多学科的团队来共同合作。

以下是常见的康复护理团队成员: 1. 医生:负责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并监测患者的康复进展。

2. 护士:负责日常护理工作,如病情观察、药物管理等。

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的应用

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的应用

1 1 自发恢 复 随着病灶周围水肿 的消退 , . 血管 自发的再 沟通 , 支循环 的开放 , 侧 可康复 。
12 后 期 恢 复 . 脑 的可塑 性 ( 有适 应 能力) 脑 在结 构和 功 能 上有修改 自身以适应 改变 了的实 际情 况 。 比如突触 发芽 、 失神经
“ 中风 ” 目前脑血管病 已成为危 害我 国中老年人身体健 脑 。
死亡率城 市为 16/1 1 0万, 农村地区为 1 2 1 4 / 0万。 据推算,
我 国每 年 死 于 脑 血 管病 者 约 有 10万 人 , 血 管 病 病 死 率 5 脑 约 为 4 % 且 随 年 龄 增 长 而 增 加 , 龄 每 增 加 5岁 , 血 管 5, 年 脑
病死亡率约增加 1 此外 , 倍。 脑血管病存活者中几乎有一半 的患者在 3 1 内死亡。如果第 2次复发, ~ O年 其死亡率要 比 第1次更高 脑 血管病也 是致残率很高 的疾病 , 据统计, 在 存活 的脑血管 病患者 中, 0 ~ 0 留下不 同程 度 的致 残性 5 % 8% 后遗症 , 半身不遂 、 如 吐字 不清或 失语 、 智力减 退、 关节僵
脑 卒 中 (t o e 又 称 脑 血 管意 外 (e e r lv s u a sr k ) c r b a a c lr a c dn ) 指 脑 血 管 破 裂 出血 或 血 栓 形 成 , c ie t , 引起 的 以脑 部
1 脑 卒 中康 复 的重 要 依 据
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 为主要临床表现 的疾病 , 俗称为
疮, 因此脑出血 患者应 以侧卧位为主 。必须采取仰卧位时 , 患臂应放在体旁的枕 上, 肩关节前伸 , 保持伸 肘, 腕背伸 , 手 指伸展; 患侧臀部和 大腿下放支撑枕 , 使骨盆前伸 , 防止患

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一旦发生往往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脑卒中后,患者常常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包括肌肉无力、肌肉痉挛、肌肉萎缩等症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

传统的康复护理方法对于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来说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有限,康复过程中常常遇到瓶颈期,这时候中医康复护理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康复护理是指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中,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进行综合性康复护理,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熏洗、艾灸等方法,来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并辅以相应的心理护理和饮食调理,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一、中医康复护理的目标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其首要目标是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具体包括恢复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肌肉协调能力,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减轻肌肉痉挛和疼痛,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中医康复护理还包括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疾病带来的身心困扰。

1.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康复护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入针头,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达到改善肢体功能的目的。

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针灸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促进患者的肌肉恢复。

2.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康复护理中另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特定的手法和力道,对患者的肌肉、筋骨进行按摩和调理,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

3. 中药熏洗中药熏洗是将中药煎煮后,用熏汽或温煮的方式作用于患者的身体表面,通过药物的渗透和作用,来改善体表组织的微循环,促进肌肉的恢复和修复,对于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肢体康复大有裨益。

4. 艾灸疗法艾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在患者的穴位上施灸,使药力渗透到患者的肌肉和经络中,起到温经活络,祛风散寒的作用,对改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肌肉无力、痉挛等症状有明显的疗效。

脑卒中后康复护理的综合干预措施

脑卒中后康复护理的综合干预措施

脑卒中后康复护理的综合干预措施引言: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具有严重后果的疾病,对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的恢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脑卒中后康复护理的综合干预措施,以提供适当和有效的支持。

一、身体康复: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的肌肉功能恢复非常重要。

通过运动、按摩和其他手法促进肌肉力量和灵活性的增加,有助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脑卒中后的身体康复中也起到关键作用。

例如抗血小板药物可以减少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降低血压药物可以减轻高血压带来的损害。

二、语言和沟通康复:1. 语言治疗:脑卒中会导致患者出现语言障碍,语言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和沟通技巧。

2. 辅助通讯工具:对于无法通过口头表达的患者,使用辅助通讯工具(如图形符号或电子设备)有助于他们进行有效的交流。

三、认知和记忆康复:1. 认知训练:脑卒中后常伴随认知障碍,认知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2. 环境适应: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环境,护理人员可以提供一些辅助措施。

例如,在家庭中标记物品位置、给予时间管理建议等等。

四、心理支持:1. 心理咨询:脑卒中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通过心理咨询可帮助其处理情绪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2. 康复小组:加入康复小组或参与社区活动可以使患者感到归属感,并与其他脑卒中幸存者分享经验。

结论:综合干预是脑卒中后康复护理的关键,它涉及身体、语言和沟通、认知和记忆以及心理方面。

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语音训练等手段,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和自理能力。

同时,心理咨询和参与康复小组等措施也可以提供情感支持,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

综合干预的目标是最大程度地促进脑卒中幸存者的康复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护理摘要】讲述在护士在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护理的临床工作中,对24h康复体位、运动功能的康复护理及抗痉挛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脑卒中(以下称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在我国由于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已成近年来对人们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

而早期康复介入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使病人最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中恢复,重返社会。

1.康复体位护理:卒中急性期病人常伴意识障碍,在不影响抢救工作的前提下,可进行康复体位摆放和适量的关节活动。

康复体位又称良肢位,可防止、对抗患肢痉挛的出现,防止关节受损和早期诱发分离运动。

卒中瘫痪常由肌肉弛缓期向痉挛期转变,此转变既是疾病恢复的自然趋势,亦为进一步恢复的障碍。

常用的体位:①仰卧位。

非理想卧位,但卒中急性期需接受多种处置,仰卧位较为方便。

要求患侧肩胛下垫一小枕头,膝关节屈曲,足部避免被褥压迫,上肢伸展、外旋。

②患侧卧位。

最重要的体位,利于患肢感觉功能恢复。

摆放时头部要有良好支撑(枕头);患侧上肢前伸,与躯干夹角大于90°;肘关节伸展;手指张开,掌心向上;健侧上肢放于身上或身后枕上;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另一枕上,髋关节屈曲;患侧下肢在后,髋关节微后伸,膝关节略屈曲。

③健侧卧位。

健侧在下,患侧上肢下垫一枕头,患肩前屈90~100°;肘关节伸展,腕关节、指关节均伸展放于枕上;患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另一枕上,髋、膝关节自然屈曲。

④半卧位。

除用于短时过渡外,此体位最不提倡。

如确需使用,应于患侧大腿外侧及膝部各垫一软枕,使膝关节屈曲,抑制大腿外旋。

上述康复体位不仅适用于卒中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亦可起到维持性治疗作用。

⑤坐位。

除少数病人因体位性低血压需采取半卧位短时过渡外,多数病人可直接从卧位进入坐位。

2.运动功能康复护理:运动功能康复包括被动按摩,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坐、站、走和生活活动训练。

其中主动运动可提高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各系统生理功能而很受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复护理措施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
量的一种综合性护理方式。

脑卒中是指脑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脑组织损害的疾病,常见
的临床表现有偏瘫、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可以通过以
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功能训练
通过康复护理,可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包括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活动能力
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以增强患者四肢力量,提高平衡能力,促进患者的独立生活
能力恢复。

康复护理师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并进行逐步
增加训练强度,持续进行康复训练,以达到最佳效果。

二、康复教育
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康复护理师要进行康复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传授相关
知识,提供必要的指导,使其能够对康复护理措施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并能够在日常生
活中有效地实施。

康复教育内容包括脑卒中的预防知识、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药
物的正确使用等方面。

三、言语治疗
言语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中,必须重
视言语治疗。

康复护理师可以通过言语治疗技术,对患者进行发音训练、语言组织训练、
理解训练等,目的是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言语功能,提高日常交流能力。

四、认知康复
脑卒中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等。

康复护理师可以运用认知康复技术,进行认知训练,如维持注意力的训练、记忆力的
训练、思维灵活性的训练等,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五、心理支持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还包括心理支持。

脑卒中常导致患者情绪波动,甚至
出现抑郁症状。

康复护理师要通过情绪抒发、心理疏导等方式,给予患者积极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战胜困难,增强信心,提高康复效果。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功能训练、康复教育、言语治疗、认知康复和心理支持等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复护理师还需要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康复方案,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护理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