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植物学》1、2、章练习(一)

最新《植物学》1、2、章练习(一)
最新《植物学》1、2、章练习(一)

1

植物学》练习(一)

2

——植物细胞;植物组织

3

(一)填空题

4

1.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取决于细胞的遗传性,在生理上所担负的功能5

以及对环境的适应,且伴随着细胞的长大和分化,常相应地发生改变。

6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区别的主要结构特征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7

大液泡和质体。

8

3.细胞的大小常以细胞的直径来表示,一般细胞大小在10-100um之间。

细胞体积都很小,而表面积却大,这就有利于物质交换。

9

10

4.原生质体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者的总称,是由原生质特化11

来的。

12

5.质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13

6.绿色真核细胞具两层膜的细胞器有质体、线粒体、细胞核等,单层14

膜的有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微体、液泡等。还有核糖体和微管等是

无膜的。

15

16

7.植物细胞器中,跟合成和积累同化产物有关的是质体,跟呼吸作用17

有关的是线粒体,跟光呼吸作用有关的是过氧化物酶体,跟脂肪分解有关的

是乙醛酸循环体等,跟蛋白质合成有关的有粗糙型内质网和核糖体等,跟细

18

19

胞物质的运输有关的有高尔基体、内质网等,跟细胞消化作用有关的有溶酶20

体和液泡等。在细胞中起支架作用的是细胞骨架系统,包括微管、微丝和中

间纤维。

21

22

8.未成熟的质体称为前质体,成熟后,根据颜色和功能的不同分为叶

23

绿体、有色体、白色体。呈红、黄色的质体是因为含有类胡萝卜素,其主要24

功能是赋予花果以鲜艳的颜色,而无色的质体不含任何色素,包括造粉体、25

造油体、造蛋白体。

26

9、细胞的繁殖主要是以细胞分裂方式进行;细胞的生长表现在体积和重量27

的增加,分化是指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化。

28

10、细胞无丝分裂不出现纺锤丝等一系列变化,消耗能量少,分裂速度快。

29

但其遗传物质没有平均分配到子细胞,所以子细胞的遗传性可能不稳定。

30

11、内质网由于在其上有无核糖体而分为粗糙型内质网和光滑型内质网二

类。

31

32

12、花瓣的颜色常因细胞液pH值的变化而呈现出红色、紫色或蓝色,这是33

细胞内有花青素的缘故,成熟番茄和红辣椒的红色是细胞内有有色体的缘故,34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为色素,后者为细胞器。

35

13、细胞壁增厚时,次生壁是不均匀地附加在初生壁上的,有的地方还保36

持很薄,这些区域称为纹孔,它一般分为单纹孔和具缘纹孔两种类型。

14、构成细胞壁的化学成分最主要的是纤维素,其次是果胶质等多糖物质;

37

38

此外,细胞在生长和分化过程,细胞壁中常渗入木质、栓质或硅质等,从而改变39

了细胞壁的性质。

15、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包括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

40

41

DNA合成后期(G2期)三个时期,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个时期。

42

16、种子植物的各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植物组织可分为分生组织、

保护结构、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机械组织等6大类。

43

44

17、植物的组织类型很多,其中具持续分裂能力,产生新细胞,形成新组织

45

的细胞群的是分生组织,分布在植物体顶端(根尖或茎尖)的是顶端分生组织,

46

分布在植物体侧面的是侧生分生组织,分布在稻、麦节间基部的是居间分生组织。

47

18、传递细胞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壁---膜器结构,它们在植物体内起物质

48

的短途运输作用。

49

19、植物体的初生保护组织是表皮,它是由初生分生组织的原表皮发育而

50

来的;次生保护组织是周皮,它是由次生分生组织木栓形成层的活动产生的。51

20、在植物体内起巩固和支持作用的组织称为机械组织,细胞的主要特点是

52

细胞壁不同程度加厚,根据细胞形态和细胞壁加厚方式的差异和部位不同可分为

厚壁组织、厚角组织二类。

53

54

21、输导组织根据其结构和输送的物质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木质部

55

运输水和无机盐的组织,包括导管、管胞;另一类是在韧皮部运输同化产物的组

56

织,包括筛管、筛胞、伴胞。

57

22、初生维管组织是由原形成层分裂、分化形成,次生维管组织由次生分生

58

组织分裂、分化形成。在被子植物中,初生木质部的组成分子有导管、管胞、木

纤维、木薄壁细胞;初生韧皮部的组成分子有筛管、伴胞、韧皮纤维、韧皮薄壁59

60

细胞。

61

23、下列植物的细胞和结构属于何种组织:

表皮初生保护结构,叶肉细胞同化组织,导管输导组织,纤维厚壁组织,

62

63

原形成层初生分生组织,根毛吸收组织,树脂道分泌结构,石细胞厚壁组织。

64

24、分化程度较低的成熟组织细胞,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脱分化,可恢复

分裂能力,转变为分生组织。

65

66

25、原生木质部的导管一般为环纹和螺纹导管,可随器官的生长而伸延。

67

后生木质部和次生木质部的导管为网纹、孔纹、梯纹导管,为被子植物主要的输68

水组织。

69

26、有关维管束的类型:大多数种子植物茎的维管束属于外韧维管束;也有70

一些种子植物如瓜类、茄类、马铃薯、甘薯等植物茎的维管束属于双韧维管束。

71

27、木栓层是次生保护组织,它和栓内层、木栓形成层共同构成周皮;水稻72

根茎因通气组织很发达适应湿生条件;由于南瓜茎边缘分布着厚角组织,能起73

支持作用;苎麻纤维主要是韧皮纤维;桃核坚硬主要是由石细胞构成;油菜花托74

上有发达的蜜腺,是良好的蜜源植物;漆树韧皮部中有漆汁道,其上皮细胞能向管道内分泌和积累漆液。

75

76

28、管胞除具运输水分的功能外,还兼有支持的功能。

77

29、凡由同一种类型的细胞构成的组织称简单组织,由多种类型的细胞构78

成的组织称复合组织。前者如分生组织、营养组织等,后者如表皮、79

周皮、树皮、木质部、韧皮部、维管束等。

80

(二)选择题

1、细胞器的功能:和呼吸作用有关的是_C_____,和合成蛋白质有关的是

81

82

__AH_____,和染色体移动有关的是__DG___,和分泌作用有关的是___E__,和83

细胞壁建造有关的是____GE__。

A、细胞核B、液泡C、线粒体D、中心体

84

85

E、高尔基体F、质体G、微管H、核糖体

86

2、微管的物质组成是_C____;细胞壁的构架物质是_A___;液泡内含量最

多的物质是__B_;花粉外壁的主要成份是_G___。

87

88

A、纤维素B、水分C、蛋白质D、糖类E、脂类F、有机

酸G、孢粉素

89

90

3、植物幼龄细胞通过__C___发育成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细胞或组织。在一

91

定条件下又沿着一条新的途径__E__成为没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然后又

_F___成为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在适应环境的长期___A__过程中又可92

93

_B___成为植物物体内某些具有__D____增厚的次生壁管状结构和专门功能的组

94

织。

95

A、进化B、特化C、分化D、木化E、脱分化F、再分化

96

4、显微镜的优劣主要决定于____B___。

97

A、放大倍数B、分辨率的高低C、机械部分的牢固程度D、接

98

物镜镜头的多少

99

5、低倍镜下看清楚了的视野中央的物象,当转过高倍镜观察时有些模糊,100

这时操作方法是__B___。

101

A、用粗调节螺旋调焦B、用细调节螺旋调焦C、调换一张切片观察D、

102

换一个镜头观察

103

6、糊粉粒贮藏的物质主要是____D__。

104

A.淀粉B.糖类C.脂肪D.蛋白质

105

7、淀粉遇何种试剂呈兰色?__C_____。

106

A.苏丹Ⅲ液B.乳酸酚C.碘液D.间苯三酚

8、胞间层(中胶层)的物质主要是____C___。

107

108

A.纤维素B.蛋白质C.果胶质D.淀粉

109

9、细胞停止生长后所产生的细胞壁为___A____。

110

A.次生壁B.胞间里C.初生壁

111

10、成熟细胞的特点是____C____。

112

A.液泡小,细胞核大B.液泡小,细胞核小C.液泡大,细胞113

核靠边

114

11、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最好取材于_____C___。

115

A.叶尖B.茎尖C.根尖

116

1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叶表皮细胞的装片时,为了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117

数目最多,应该选用_______B___。

118

A.目镜10×物镜15×B.目镜5×物镜10×

C.目镜10×物镜40×D.目镜5×物镜40×

119

120

13、周皮包括____C____。

121

A.表皮和皮层B.表皮和内皮层C.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

14、韭菜叶割了以后又能继续生长,是由于哪种组织的活动?__C_____。122

123

A.顶端分生组织B.侧生分生组织C.居间分生组织D.次124

生分生组织

125

15、存在于周皮上的通气结构是____B___。

126

A.气孔 B.皮孔 C.穿孔 D.纹孔

127

16、具有纹孔道的细胞是___D____。

128

A.传递细胞 B.韧皮纤维 C.厚角组织细胞 D.石细胞

129

17、被子植物的维管束中一般没有__C_____。

130

A.管胞 B.筛管 C.筛胞 D.导管

131

18、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是靠 C 输导有机物质的。

132

A.导管和管胞 B.管胞 C.筛胞 D.筛管

133

19、栅栏组织属于_____B___。

134

A.保护结构B.营养组织C.分泌结构

135

20、下列哪种形态特征不属于筛管所具有:____C____。

136

A.长形的生活细胞B.组成分子相连接的横壁形成筛板

137

C.细胞成熟过程中次生壁不均匀加厚D.细胞成熟后,细胞核消失

21、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属于____C___。

138

139

A.居间分生组织 B.原分生组织 C.初生分生组织 D.伸长区140

22、既能适应支持器官直立,又能适应器官生长的组织是__B_____。

A.木纤维 B.厚角组织 C.石细胞 D.厚壁组织

141

142

(三)改错题:(指出下列各题的错误之处,并予以改正)

143

1、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间主要由于纹孔的存在,从而使植144

物体形成一个整体。

145

错误之处:纹孔改为:胞间连丝

146

(细胞是植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植物体生活细胞的初生壁和

时间上的植物学期末答案修订稿

时间上的植物学期末答 案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一、单选题(题数:40,共分) 1 隐性饥饿指的是人体摄入()的不足。(分) 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C我的答案:C 2 据估算,到2020年,要弥补中国的粮食缺口,单产必须提高()。(分)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C我的答案:C 3 在河南省的()发现了最早的稻壳。(分) 分

B、 C、 D、 正确答案: C我的答案:C 4 得益于绿色植物的维管结构,绿色植物大量出现后,引起了空气中()含量的下降。(分)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B我的答案:B 5 世界上稻属作物的品种数量大约是()。(分) 分 A、 B、 C、

正确答案: D我的答案:D 6 下列植物中不属于伞形科蔬菜的是()。(分) 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D我的答案:D 7 关于大刍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分) 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B我的答案:B 8 对于大众消费需求来说,对黄瓜基因研究的目的是培育出()的黄瓜。(分)分

B、 C、 D、 正确答案: C我的答案:C 9 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主要是为了转化玉米中的()。(分) 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C我的答案:C 10 林奈根据有花植物雄蕊的有无、数目及着生情况,分为()纲。(分)分 A、 B、 C、

正确答案: C我的答案:C 11 黄瓜起源于()。(分) 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B我的答案:B 12 野生稻在中国主要分布的地区是()。(分)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B我的答案:B 13 食物链的生产者指的是()。(分) 分

《森林植物学》课堂教学大纲

《森林植物学》课堂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种子植物的解剖结构。同时,掌握植物系统分类学的基础知识,能够独立识别和鉴定植物种类,为森林生态学、植物生理学、遗传育种学、植物栽培学、野生植物资源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植物解剖部分阐述植物体的结构基础(细胞和组织)以及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植物系统分类部分主要介绍植物各大类群的划分、主要特征及相互之间关系,重点介绍植物分类的基本原理、方法、形态术语及北方重点科的识别特征,科中所包含的重点属、种的识别特征的要点及拉丁学名拼写及发音,同时以专题的形式介绍落叶树木冬态识别的形态术语及方法、树木物候观测的意义及方法,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内容 共40学时,植物形态解剖部分20学时;植物系统分类部分20学时 植物形态解剖部分 20学时 1、绪论1学时 (1)植物界 (2)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植物学发展简史与趋势 (4)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与方法 2、植物细胞2学时 (1)关于植物细胞的认识 (2)植物细胞的构造和功能 原生质及其理化性质、原生质体、液泡及细胞内含物、细胞壁 (3)植物细胞的增殖。 细胞周期、染色质和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 (4)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5)细胞死亡 细胞编程性死亡的概念、特征与生物学意义 3、植物组织3学时 (1)植物组织及形成 植物组织概念、植物组织的形成 (2)植物组织类型 分生组织、成熟组织及功能 (3)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 4、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形态构造及功能 8学时 (1) 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发生 种子的构造与类型、种子萌发与幼苗形成 (2) 根

《第一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导学案)

《第一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导学案) ● 学习目标 1. 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 2. 会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3. 学会读等高线地形图,能判读陡坡和缓坡;能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4、区别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5、初步掌握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重点】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类型 难点】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生活中的水库、分水岭、河流等事物 一、情景创设 激趣导入 在地球表面,地面高低起伏,有高山,有低谷,而我们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怎样才能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呢? 二、自主研读 初步感知 (一)、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1.海拔(也称绝对高度):以 为起点,测出地面某个地点突出海平面的 。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的地面高度。如下左图甲的海拔高度为 米,乙的海拔高度为 米。 2.相对高度:某一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起伏大小。如下左图甲乙的相对高度为 米 。 二)、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________标注在地图上,再把__________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等深线:把海洋中__________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 2.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 某中学地理课外研究小组,对附近的山峰实行了一次考察活动。为选 择准确的路线,该小组展开了讨论,结合图2-2,你认为说法准确的是 ( ) A .从甲处攀登山峰最近、最费力 B .从乙处攀登山峰较远、摄省力 C .从丙处攀登山峰较远、最费力 D .从丁处攀登山峰最近、最费力 (1)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缓,起伏小 (2)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陡。起伏大 不同点 相同点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 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

(完整版)种子学教学大纲

种子学》课程教学大纲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种子学学时:32 实验学时:6 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种子学是研究作物种子的特征特性、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 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农学、农师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系统了解种子的形态构造、化学成分的特点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种子发育、成熟的过程和特点,种子休眠、活力、寿命、萌发及种子处理的概念、机理及其变化规律、调控措施,并运用这些理论来阐明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的技术原理,熟练掌握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的操作技术,能在生产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程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原理,掌握基本内容,熟悉操作规程,能独立解决种子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内容 种子的涵义,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种子学的内容和任务,种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种子的涵义,了解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种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 难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区别 第二章种子的形成与植物学分类 1、教学内容 双受精作用及种子的形成和发育;种子的一般形态和构造;种子的植物学分类;主要农作物种 子的形态和解剖构造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双受精作用及种子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熟悉种子的一般形态和构造,了解种子的植物学分类,并从专业的角度对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形态和解剖构造有个充分的认识。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种皮上的构造及其与胚珠类型的关系;种子的发育和形成过程;种子的形态结构;主要农作物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特点;运用种子形态构造特点进行种子鉴别的方法 难点:胚囊的发育和结构;双受精过程及意义;运用种子形态构造特点进行种子鉴别的方法 第三章种子的化学成分 1、教学内容 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种子水分;种子的营养成分;生理活性物质;其他化学成份; 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因素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理解环境条件对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

大学植物学试题及答案汇总-植物学题库及答案

植物学复习 绪论 一.填空题 1.植物界几大类群中, 哪几类属高等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维管植物包括哪几个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大类群植物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具有维管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具有颈卵器; ________植物具有花粉管; ________植物具有果实。 4.植物界各大类群中, 称为孢子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称为种子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称为颈卵器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5.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三者都有_________, 所以三者合称_________植物; 而裸子和被子植物二者都有_________, 所以二者合称_________植物, 上述四类植物又可合称为_________植物。 6.从形态构造发育的程度看, 藻类、菌类、地衣在形态上_________分化, 构造上一般也无组织分化, 因此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其生殖器官_________, _________发育时离开母体, 不形成胚, 故称无胚植物。 7.维德克(Whitaker)把生物划分为五界系统。即_________界、__________界、________界、__________界和____________界。 8.藻类和真菌的相似点, 表现在植物体都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化; 生殖器官都是________的结构; 有性生殖只产生合子而不形成________, 但是, 藻类因为有________, 所以营养方式通常是________, 而真菌因为无________, 所以营养方式是________。 9.分类学上常用的各级单位依次是__________。 10.一个完整的学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用_______________文书写。 11.为避免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的混乱和便于国际交流, 规定给予每一物种制定一个统一使用的科学名称, 称为学名(Scientific name),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定, 物种的学名应采用林奈提倡的_________, 而物种概念并不完全确定, 一般认为衡量物种有三个主要标准, 即: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绿色植物在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选择题 1.(1分) 将植物界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的重要依据: A. 植物体内有无维管束 B. 生活史中有无明显的世代交替 C. 生活史中有无胚的出现 D. 是水生植物还是陆生植物 三.判断题 1.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都能形成颈卵器。( ) 2.所有高等植物都具有世代交替, 同时都具有异孢现象。( )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60 英文名称: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农学专业、植科专业、种子专业必修课 3.课程目的 (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主要栽培作物的主要侵染性病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1.5.学时为32 5. 建议先修课程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以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作物栽培学、土壤学、农业气象学、化学、物理学、园艺学等学科为基础,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的植物学、微生物学、气象学、遗传学、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和生物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植物病理学》(第二版).华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参考书目: (1)《普通植物病理学》.许志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2)《植物病理学原理》.宗兆锋,康振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3)《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陈利锋,徐敬友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4)《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张满良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 (5)《中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上、下册).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编辑委员会主编.农业出版社.1979年 (6)《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David W. Par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7)《Cereal Diseases,Their Pathology and Control》 Second Edition, D. Gareth Jones and Brian C. Clifford , John Wiley & Sons, Chichester. New York. Brisbane. Toronto.1983 (8)《Rice Diseases》 Seond Edition, S. H. Ou, Commonwealth Agricultural Bureaux.1985 (9)《Vegetable Diseases and their Control》Arden F. Sherf and Alan A. Mscnab Wiley-Interscience York.1986.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实验课并重 (2)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初一地理上第一章第二节导学案模板

【达标巩固】(20min) 1.20XX年,你去巴西里约热内卢观看奥运会,到里约热内卢后你应选择( A. 世界地图 B.南美洲地图 C.巴西地图 D.里约热内卢城区图 2. 下列关于地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 B. 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C. 地图的三要素是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 记 D. 地图是由照片加工处理而来的 3. 下列地图属于社会经济地图的是() A.地形图 B.气候图 C.水文图 D.人口分布图 4?你位于某位同学的东南方,则该同学位于你的什么方向( A.东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5.下图中,公路的方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流的流向是。 【总结归纳】(3~5min) 梳理本堂知识,理清知识结构。 【我的疑问】 【课后反思】针对本堂内容,提 出质疑。 和谐互助,交流完成。小组完成后,选派组内代表进行展示。

2. 绘制一幅学校平面图,下列比例尺较适宜的是() A.1:1000 B.1:1000000 C.1:200000 D.1:300000 3. 如果在地图上量得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比例尺为1:6000000,则两地间的实地 距离为() A.18千米 B.180千米 C.1800千米 D.150千米 4?下列地图图幅大小相冋,图中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贵州省地图 D.织金县地图 5?图幅相同的甲、乙两图,甲图比例尺是乙图的两倍,则() A. 乙图表示范围广,内容简单 B. 乙图表示范围小,内容详细 C. 乙图表示范围广,内容详细 D. 乙图表示的地区面积是甲图的2倍 6. 下列关于地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例是地图的语言 B. 用不同的付号表示各种地理事物 C. 用文字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名称 D. 用数字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量 7. 加入教室长10米,宽8米,如果要绘制教室平面图(绘图纸的大小为20厘米X 30厘米),你认为要选多大的比例尺较好? 【总结归纳】(min) 梳理本堂知识,理清知识结构。 【我的疑问】和谐互助,交流完成。小组完成后,选派组内代表进行展示。 针对本堂内容,提出质疑。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BOTANY TEACHING PROGRAM) 执笔者:洪宇 审核人:曹毅刘家友卢博彬 编写日期:2017年8月 二、课程简述 植物学是园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系统性地介绍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发生和发育的一般规律,使学生掌握构成植物有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组织、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及与发育等有关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了解植物界进化的基本规律,初步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技能,及一部分被子植物常见的科、属特征,并能识别常见的植物种类,为识别、利用和改造植物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 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类群的基础知识以及植物界演化规律,了解植物个体发生、发育、生长、生殖等生命活动规律。2. 使学生了解植物与环境条件关系的基础知识,及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为学习后续的专业基础课和

专业课以及从事园艺产业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3.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掌握研究植物学的基本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目标 掌握植物种子的结构和主要类型,掌握植物组织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掌握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结构与发育过程,掌握雌蕊和雄蕊的结构与发育,掌握被子植物传粉与受精的过程,掌握被子植物基本类群与分科。 (二)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 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平时成绩:占30%。其中: 出勤考核:占10%。 作业成绩:占20%,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定。 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期末考试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10×2分=20分) 1、光饱和点 2、植物激素 3、衰老 4、乙烯的“三重反应” 5、种子休眠 6、光周期现象 7、春化作用 8、植物细胞全能性 9、光周期现象 10、冻害 二、填空题(60×0.5分=30分) 1、蒸腾作用常用的指标有、、。 2、完整的C3碳循环可分为、、个阶段。 3、植物呼吸过程中的氧化酶,除细胞色素氧化酶外,还有、、和()等酶。 4、细胞内需能反应越强,ATP/ADP比率越,愈有利于呼吸速率和、ATP的合成。 5、目前,大家公认的植物激素有五大类、、、、。 6、植物体内IAA的合成,可由经氧化脱氨,生成,或经脱羧生成,然后再经脱羧或氧化脱氨过程,形成,后者经作用,最终生成IAA。 7、培养基中,IAA/CTK的比例,决定愈伤组织的分化方向,比例高,形成,低则分化出。 8、1926年,日本科学家黑泽在研究时发现了。 9、起下列生理作用的植物激素为: a、促进抽苔开花; b、促进气孔关闭;

c、解除顶端优势; d、促进插条生根; 10、感受光周期刺激的器官是,感受春化刺激的器官是。 11、11、植物光周期现象与其地理起源有密切关系,植物多起源于高纬度地区;在中纬度地区植物多在春季开花,而多在秋季开花的是植物。 12、12、光敏素包括和两个组成部,有和两种类型。 13、13、引起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有、、、。 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主要有、、、。 14、14、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一般培养基成分包括五大类物质,即、、、和。 15、15、生长抑制剂主要作用于,生长延缓剂主要作用于,其中的作用可通过外施GA而恢复。 16、16、种子萌发过程中酶的来源有二:其一是通过,其二是通过。 三、选择题(10×1分=10分) 四、1、从分子结构看,细胞分裂素都是。 A、腺嘌呤的衍生物 B、四吡咯环衍生物 C、萜类物质 D、吲哚类化合物 2、C4途径CO2受体的是。 A、草酰乙酸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磷酸甘油酸 D、核酮糖二磷酸 3、短日植物往北移时,开花期将。 A、提前 B、推迟 C、不开花 D、不变 4、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的含量显著增加。 A、天冬酰胺 B、谷氨酰胺 C、脯氨酸 D、丙氨酸 5、能提高植物抗性的激素是。 A、IAA B、GA C、ABA D、CTK 6、下列生理过程,无光敏素参与的是。 A、需光种子的萌发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植物秋天落叶 D长日植物开花 7、大多数肉质果实的生长曲线呈。

1340051《植物保护学》实验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植物保护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植物保护学是农业昆虫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两门课综合起来的一门课程。它包括昆虫基础知识和水稻、甘蔗、蔬菜和水果等害虫防治知识以及植物病害基础知识和多种农业植物病害防治知识。总学时90 理论60学时实验30学时。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植物保护学是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病虫害防治防治基础知识和各种病虫害防治方法。为学好植物科学与技术打下良好基础。 该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好植物保护理论基础,掌握各种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理论讲授、实验和教学实习三个紧密联系的环节,使学生了解植物病虫害的基础知识和防治通过实验和实习,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要求学生采集昆虫标本50种以上,病害标本30种以上。 三、面向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 四、先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学、遗传学、气象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植物保护学与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学、遗传学等课程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学习植物保护学要有上面的课程的基础知识作依托。 六、实验名称与类别: 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

实验1 昆虫体躯的外部特征 实验目的:了解昆虫各部分构造和名称 实验内容:1。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2.观察口器构造与类型 3.观察昆虫的头式 4.观察昆虫触角、足和翅的类型。 实验要求:每个学生一台双目解剖镜按实验指导书观察每一顶内容。 实验2 昆虫的发育与变态 实验目的:了解昆虫的发育与变态的各种类型 实验内容:1。变态的主要类型 2.昆虫卵的类型 3.全变态类幼虫的类型 4.蛹的类型 实验要求:掌握昆虫的发育与变态类型。 实验3 昆虫目的分类 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用检索表鉴定昆虫的方法。 2.重点掌握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昆虫十个目的成虫特征,认识代表种类。实验内容:1。观察10个目昆虫的代表种类。 2.根据所列检索表,鉴定自己所采的标本属哪个目。 实验要求:根据提供昆虫的标本,完成实验作业。 实验 4 昆虫标本采集及一般制作方法 实验目的:1。掌握昆虫标本的采集与保存方法 2.了解昆虫标本的一般制作方法 实验内容:1。毒瓶的制作 2.野外采集保存 3.干标本的制作 4.浸渍标本的制作方法 实验要求:要求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按实验内容认真去做。 实验 5 主要农作物害虫识别 实验目的:认识水稻、甘蔗、花生、甘薯、果树、蔬菜等作物主要害虫。 实验内容:1。甘蔗暝虫 2.水稻螟虫(三化螟、稻纵卷叶螟) 3.花生斜纹夜蛾 实验要求:根据提供的标本,用实验报告描述各种昆虫的主要特征。 实验 6 植物病害症状识别 实验目的:通过室外观察,认识植物病害的多样性。 实验内容:观察五大症状类型和各种病征。

第1章第2节(2014年)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课时)导学案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2课时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及规律再发现【学习目标】:1. 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2.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3. 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自主学习】: 【回顾】: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要出现4种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其亲本必为双杂(如AaBb),其4种性状可分为双显、_______(一显一隐和一隐一显)、_______,其对应基因型分别为A_B_、A_bb、aa B_、aabb。在子代16份中,双显占9份,单显占3份,双隐占1份,其对应基因型(9A_B_=1AABB+2AaBB+2AABb+4AaBb)、(3A_bb=1AAbb+2Aabb)、(3aaB_=1______+2______)、(1aabb)。 记为:纯合子占___份,单杂占___份,双杂占___份。 一、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1.方法:________,即让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杂交。 2.遗传图解及结论:测交后代分离比接近____________,符 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F1是_________在形成_______时, 每对遗传因子彼此_______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 ________。即产生_______种配子,比例是_______________。 二、自由组合定律 1.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 的,在形成__________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 彼此分离,决定__________性状的遗传因子 _______________。 2.①发生时间:形成时;②遗传因子间关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的;③实质: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3.特点:①________性: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与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是 ..... 同时进行的 ........。②________性: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与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 合互不干扰 .....,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③_______性:自由组合定律广泛存在于生物界,是现在世界上的生物种类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择________作实验材料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2.在对生物的性状分析时,首先针对________相对性状进行研究,再对________________性状进行研究。 3.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遵循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四、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将“遗传因子”命名为______,并提出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概念。 2.①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______________,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②基因型:指与表现型有关的________________,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或Dd。 ③等位基因:指控制________________的基因,如D和d。实质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同一位置上控制一对____________性状的基因。 3. ______定律是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 Bb×bb。 4. ______;②基因型和环境相同,表现型_________。 【合作探究】: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研究整体采用什么方法?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采用了什么实验进行?测交实验属于假说演绎法研究的哪一步骤?什么是测交实验?测交选用的是什么亲本? 2.孟德尔认为,控制不同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分别都遵循分离定律,分别从两对性状试对测交实验进行分析,写出遗传分析图解。从数学角度分析,1:1:1:1与1:1的数学关系是怎样?请从每对性状的测交后代性状的比例,计算出两对相对性状的性状分离比1:1:1:1,展示其计算过程。 3.画出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过程图解(完成在学习报告上)。孟德尔进一步进行测交实验,实验结果是什么,是否符合演绎实验预期结果?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分别有哪些?比值是多少?测交后代中重组合类型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分别是什么,在测交子代中的比例如何? 4.阐述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描述对象、发生时间、遗传因子的关系、实质和特点。自由组合定律也称为什么定律?适用范围是什么?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基本名称:植物学 2、课程英文名称:Bontany 3、课程编号:011192 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5、课程性质:必修课 6、适用层次:汉族本科 7、适用专业:动植物检疫专业 8、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9、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数44,实验学时数10) 10、学分:3.4学分 二、课程教育目标 植物学是农林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学习和研究植物学,必须以辩证的观点,正确地认识植物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等一系列生命活动,联系专业和地区实际,着重介绍基本要领及基本理论,较系统地学习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掌握植物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育的一般规律,有性生殖等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如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与育种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准备必要的条件。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和农业科学研究,扩大知识面,培养和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1、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 教学内容: 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学的分支学科,学习植物学的目的、要求以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学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学习目的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为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一章植物细胞 教学内容: 细胞的基本概念、原生质(化学组成、物理和生物学特性)、原生质体;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细胞壁和原生质体)及细胞器的主要功能;后含物的概念、类型及其作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分化、细胞死亡。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细胞的概念,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理解原生质的概念,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了解植物细胞后含物及细胞的死亡。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细胞器的功能。 教学难点:细胞的分裂方式及细胞分化。 第二章植物组织 教学内容: 植物组织概念、组织类型(分生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基本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及其功能;植物组织的演化、复合组织及组织系统类型。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组织的概念,各类组织(分生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理解组织系统的类型、分布规律及功能;了解分泌结构的类型及复合组织。 教学重点:组织的类型和功能。 教学难点:各组织的结构特征。 第三章种子和幼苗 教学内容: 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胚和胚乳),种子的基本类型(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及种子休眠;子叶出土幼苗、子叶留土幼苗。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种子的基本结构和类型,种子萌发的条件;理解种子休眠的原因和打破方法,种子萌发的过程及幼苗的类型。 教学重点:种子的基本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难点:种子的休眠。

《植物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4)

生物科学专业 植物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姓名_______专业与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成绩________ 我保证诚实地完成本次考试,保证不以任何形式抄袭或作弊。 自愿签约人: 一.填空题(除注明者外,每空0.5分,共40分) 1.(3分)裸子植物苏铁纲具有羽状分裂大孢子叶,银杏纲的大孢子叶称为珠领, 松柏纲的大孢子叶称为珠鳞,紫杉纲的大孢子叶称为珠托或套被,而买麻藤纲具有盖被和珠孔管。 2.(2.5分)犁头尖具佛焰花序,花序顶端为附属体,依次以下为雄花 花,中性花花,雌花花。 3.(3分)芸香科植物的识别特征有:托叶缺,枝叶树皮香气,叶具透明 油腺点,花盘存在于雄蕊与子房之间;果实有多种,柑桔属的果实称为柑果,花椒属的果实称为蓇葖。 4.(2.5分)大戟科叶具有托叶、有些植物具乳汁、叶柄上端或叶上常有腺体、花 单性、三室果。 5.(3分)樟科的识别特征有枝叶树皮有香气,花三数,雄蕊四轮时,每轮3枚, 第1与第2轮雄蕊花药内向,第3轮雄蕊花药外向,基部有2枚腺体,第4轮雄蕊退化为箭头状。花药瓣裂。 6.(2.5分)填空: (1)黄鹌菜的头状花序上的花全为舌状花 (2)板栗的果实由壳斗包 (3)草莓食用部是花托 (4)柚的叶是单身复叶

(5)咖啡属于茜草科。 7.(1.5 分)山毛榉科植物的雄花序是柔荑花序;杨柳科花单性,无花被,杨属 的花具有花盘,而柳属的花具有蜜腺。 8.(3分)构成禾本科植物花序的基本单位称小穗, 其基部两侧各有一枚颖片, 每 一两性小花由外稃、内稃、2~3枚浆片、6~3枚雄蕊和雌蕊组成。 9.水杉具有条形且对生的叶。 10.(4.5分)木兰科的原始特征包括花各部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在伸 长的花托上,雄蕊花药长,花丝短,药隔突出;雌蕊花柱与柱头不分化。 11.(2分)具有双韧维管束的植物类群有葫芦科、桃金娘科、夹竹桃科、萝 摩科等。 12.(2分)桃金娘科叶对生,具边脉,常有香气和油腺点,子房半下位。 13.(2.5分)有些植物可根据营养器官的特征来判别所属的科, 例如茎节膨大,叶 常互生,具有鞘状或穿茎托叶的是蓼科;植物体有香气,托叶脱落后在枝条上留下托叶环的是木兰科;有些植物可根据繁殖器官特征来判别所属的科,例如具双悬果的是伞形花科;具角果的是十字花科;具有瓠果的是葫芦科。 14.写出下列植物的学名(每小题1分,共5分): (1)银杏:Ginkgo biloba。 (2)月季:Rosa chinensis。 (3)大豆:Glycine max。 (4)水稻:Oryza sativa。 (5)无花果属:Ficus。 15.(3分)锦葵科植物最易识别的特征是单体雄蕊;苋科与藜科均具有基生 胎座,前者的花被常有颜色,后者的花被绿色。石竹科石竹科花瓣反折,前端流苏状撕裂,有爪。 二.选择题(把选择答案前面的字母直接写在该题的双括号内,每小 题1分,共5分)

第一章第二节物质的量导学案

第一章 第二节 物质的量—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量”是用来描述微观粒子集合多少的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 的量的单位。 2、学会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 系及有关计算。 二、学习重点: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有 关计算。 三、预备知识:原子、分子、离子等相关化学知识,集合等相关数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给予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自行看书熟悉相关内容。 二、授课内容: 1、物质的量 ①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是国际基本单位制中的七个物理量之一。它表示:一 定微粒集合多少的一个物理量。其符号是:n ,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 mol 。 ②1摩尔基准的确定:12g C 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数值上约等于:231002.6?, 人们将该数值命名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用符号A N 表示,即:1231002.6-?=mol N A 。 给学生举例说明物质的量,用: 学校全体的学生都参加了校运会的开幕式,如何快速的计算在运动场上的学生人 数? 班集体 学生个体 学校人数 来说明物质的量就是用来描述集合多少的一个物理量。 自读资料: 阿伏伽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因他对231002.6?这个数据的测得有着很大的贡 献,所以用他的名字来表示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以示纪念,化学上用A N 表 示阿伏伽德罗常数。其单位是:1-mol ,他表示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其值近 似等于231002.6?,类似于π和3.1415926之间的精确值与近似值的关系。 2、摩尔的适用范围 思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分析原因 ①:1mol 小米 ②:1mol 氢 ③:1mol 大豆 适用物质的量描述物质数量的时候应注意:只能适用于微观颗粒,不能用于宏观 物质。

植物生态学含植物学

《植物生态学》(含植物学)考试大纲 注:请考生以考试大纲为复习依据。(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中所列“852植物生态学”,包含“植物学”。)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植物学(含植物生态学)是自然保护区学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报考自然保护区学科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出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参考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和《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植物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分科;植物的多样性。 第二章植物细胞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细胞壁的组成和变化;细胞周期的概念;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主要的变化。 第三章植物组织 组织的概念;组织的类型及特点;维管组织、维管束、维管系统的概念。 第四章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种子的构造和类型及种子萌发过程和种子休眠类型及机理。根、芽、茎、叶的类型,构造与生长发育;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变态的概念和变态的种类)。种子植物的营养繁殖及应用。 第五章种子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构造及生殖过程 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花的结构和发育;开花传粉、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裸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大、小孢子叶球的产生和发育;雌、雄配子体的发生、发育过程;传粉与受精;胚、胚乳的发育及种子的形成。(注意与被子植物的区别) 第六章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植物的分类单位、命名和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各基本类群的特点、相互之间的联系及进化历程中的地位。 第七章被子植物分类基础 1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术语、基础知识:茎的生长习性;单、复叶的区别及复叶类型;雌、雄蕊类型、子房位置、胎座类型;花序类型、果实类型;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2被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及重要区别点: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 3被子植物分科概述:常见的科的识别要点;蔷薇科、豆科、菊科、禾本科等大科的亚科之间的区别;特点相近科的区别。 第二部分植物生态学部分 第一章环境与生态因子 植物的环境及相关概念,生态因子的分类和作用规律

植物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云南农业大学20-20学年学期期末考试 《植物学》试卷(A卷) (课程代码:3011001)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原生质与原生质体: 2、等面叶与异面叶: 3、?同源器官与同功器官: 4、单雌蕊与复雌蕊: 5、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30分) 1、根的最前端数毫米的部分称__________。它可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根的吸收功能主要是_____________部分。 2、一个完整的植物学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部分。用_____________文书写,是由瑞典植物学家__________创立的。 3、当次生壁形成时,次生壁上具有一些中断的部分,这些部分也就是初生壁完全不被次生壁覆盖的区域,称为________,它一般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类型。 4、被子植物生活史存在二个基本阶段即__________阶段和___________阶段。 5、蔷薇科有四个亚科,分别是:__________亚科、__________亚科、__________亚科和__________亚科。 6、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_、_、。 7、说出下列植物所属的科: 南瓜____________;水稻____________;白菜____________; 棉花____________;枇杷____________;马铃薯____________;

8、植物界各大类群中,称为孢子植物的有藻类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 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称为种子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9、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复制_____次,细胞核分裂_____次,分裂结果形成________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的_________。 10、下列植物中,人们食用的是植物哪一部分或哪种器官。 芹菜________,西瓜________,花生________,苹果________。 11、十字花科的植物如油菜子房由__________个心皮组成,具有__________室,由___ ________开。发育成果实后成熟时沿__________开裂,这类果实称__________果。 12、小麦种子的胚与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相比较,它具有如下特点:胚根具有_______ _;胚芽具有________;胚轴的一侧为子叶,有________片,子叶又称为________;在胚轴的另一侧与子叶相对处,还有一片薄膜状突起,称为________。 13、蝶形花科植物的主要识别特征为__________花冠,__________雄蕊和__________果。 三、单选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题1分,共10分) 1、?被子植物生活史中,两个时代交替的转折点是()。 A??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B?花粉和胚囊发育成熟 ?C?减数分裂和种子萌发?D?胚形成和种子萌发 2、蛋白质合成是在哪一种细胞器上进行的?() A线粒体B核糖体C溶酶体D高尔基体 3、种皮是由珠被发育而来,有的植物的种子具假种皮,它们是由以下何种结构发育来的?() A子房壁B珠心C珠柄或胎座D种皮上的表皮毛。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园林专业)(20200919034443)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14106 适用专业:园林本科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开设学期:第三学期 教学时数:12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 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一切结论都源于科学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做到手、脑并用,无论是重新演示前人的某些结论还是利用所学的实验技术得出某些新结论,对初学者来讲,都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学习方式是读书、听课所绝对不能代替的,因此实验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非常重要的课程。2、地位和任务: 近年来,实验课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是学好植物生理理论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随着国家教改的进行,实验课在教学中的比例也不断增加,这方面应该引起学生的重视。 通过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实验课与理论课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实验教学内容应为促进理论教学和为科研、生产实践需要而选定,应尽量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总体要求: (1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主要包括: 学生能自己阅读实验教材或资料,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能够运用所掌握的植物生理学理论知识对实验现象及结果进行分析判断解释。 能够正确的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能够借助教材(或说明书)或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常用仪器。 (3)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要求学生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实事求 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的优良品德。 4、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植物学、普通化学、通用物理、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等。 5、修订的依据: 本大纲修订的依据如下: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要求;国家各类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教学的要求;我校对本科生人才培养定位的有关规定。 二、教学大纲内容 教学重点:常规生理指标测定实验原理及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