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第六章B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章由两大部分组成:内能和气体性质,本节是气体性质部分的第一节内容,在学习气体的状态参量时可以和之前的分子动理论形成密切的关联,压强的计算是本节的难点,它和力学部分的力的平衡、牛顿定律都有密切的关系,压强的计算同时也是本章的重点,在学习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乃至拓展型课程中的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时都会涉及到压强的计算。本节在探究过程中的经历和收获将为下一节: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关系、体积与温度的关系的探究做好全方位的铺垫。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在初中学习过有关压强的概念、液体的压强、连通器等物理概念、物理模型,这些都是学习本节内容所必需的。通过快速下压活塞点燃封闭容器中的硝化棉的学生实验,使学生感受到气体的体积、温度、压强的变化,从而引入描述气体状态的三个参量。并与分子动理论相结合,使学生理解气体状态参量的微观解释。

通过向锥形瓶中气球吹气、瓶盖止漏的实验引发学生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作出猜想。

通过DIS实验,对气体的压强和体积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的定量的研究,在采集到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要求同学做进一步的交流、反思、改进。通过小组间、师生间对实验数据的交流、分析、处理,归纳得出一定质量气体等温变化过程压强与体积

之间的定量关系,即玻意耳定律。

通过探究实验,认识控制变量、猜测实验与拟合证实、化曲为直等多种科学研究方法;懂得物理定律是建立在实验研究基础上的,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小组实验,增强与同组同学之间相互协作能力,通过各小组的交流过程,学会表达与倾听,学会反思与质疑。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定质量气体的状态由压强、体积、温度描述;并能从分子动理论角度知道温度与压强的微观情景

(2)理解气体压强计算的一般方法

(3)通过DIS实验采集数据、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学会利用DIS系统研究气体不同参量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物理实验,分析处理数据,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4)理解玻意耳定律的内容,能运用玻意耳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DIS实验进一步感受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多参量内在关系中的作用

(2)通过描绘P-V等图像,明白利用图像反映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懂得

物理定律是建立在实验研究基础上的,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小组实验,增强与同组同学之间相互协作能力,通过各小组的交流过程,学会表达与倾听,学会反思与质疑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对一定质量气体等温变化时压强与体积的定量关系的探究

2、难点:气体压强的计算

四、教学资源

1.信息化环境:

(1)计算机、实物投影仪、大屏幕

(2)学生用DIS(计算器+压强探头)实验系统、DIS专配注射器针筒

(3)学生机与教师机连接的教室局域网、本节教学内容的Mindmanager学习平台

(4)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教材

2.物理实验环境:

长气球和空锥形瓶,开孔矿泉水瓶和盛水杯

五、教学设计思想

《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力图以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拓宽学习时空,促进学生以主体参与、相互协作的方式进行物理规律的探究学习,从而获得知识、能力与情感等多个维度的发展。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学生相对独立的分组探究和全班性的讨论交流作为基本线索,采用“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相结合的策略,创设学习情景、激发悬念、催生问题、引导学生围绕知识的意义和背景进行积极的思考与讨论交流;以DIS实验与传统物理实验整合的策略,更新实验研究过程,促使学生的实验研究更加关注实验条件、研究方法;以“活动任务”和“问题思考”驱动学生认识加工的策略,促进学生分组认知加工活动和全班交流讨论的开展,以实现知识意义的共享与深入理解。

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支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不论是实验过程中的DIS设备的使用,还是通过网络实施的不同实验小组之间的交流、反馈,基于网络、课件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为转变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作了很好的探索,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

六、教学流程

1、流程图:

2、流程说明:

活动Ⅰ:学生观看压力点火实验,通过现象观察和讨论交流,认识一定质量气体状态需要用压强、体积、温度描述,并感知气体压强、体积、温度的变化。

活动Ⅱ:学生分组协作,利用Mindmanager学习平台提供的交互性动画学习资源,通过小组讨论和动画交互,学会几种基本情况气体压强

计算方法,并进行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活动Ⅲ:学生做吹反扣于空瓶中气球和旋紧瓶盖让矿泉水瓶停止漏水的小实验,体验气体压强随体积的变化。两个学生实验具有典型性,前者是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后者是体积增大压强减小;通过情景的创设,为学生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做好铺垫。

交流Ⅰ: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全班交流,尝试对吹空瓶中气球和旋紧瓶盖止漏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形成对气体压强随体积变化的初步认识,从中提出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究竟存在什么定量关系的课题。

活动Ⅳ:在了解气体状态参量,认识气体压强、体积、温度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的情况下,学生进一步讨论如何应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间定量关系的问题。围绕研究主题,对气体压强与体积间可能存在何种定量关系进行猜测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利用DIS实验系统采集一定质量气体等温变化过程时压强与体积的实验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上传教师机,再通过全班性的讨论交流,对实验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归纳。最后得出一定质量气体等温变化遵循的玻意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图象和适用条件。

交流Ⅱ:在通过实验得到一系列数据的基础上,要求各小组的同学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学生交流他们对数据处理所采取的方式,比较各种方式的优劣,要求各小组对其它小组及本小组的方案进行评价和反思。

3、教学的主要环节

第一环节:通过情景引入和学生活动建立气体状态参量的概念

第二环节:气体压强的分析

第三环节: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和体积在变化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

第四环节:利用实验探究得到的结果,即玻意耳定律,分析一些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七、教案示例

1、情景引入

(1)学生实验一:请一位小个子女生和一位大个子男生到讲台前,要求他们分别把空气中的长气球和开口翻在锥形瓶的瓶颈上长气球吹大,让其他同学观察,并请两位参与操作的同学介绍他们的感受。

(2)学生实验二:请每一小组的同学作开孔矿泉水瓶漏水实验。

(3)教师的问题:通过上述两个学生实验,同学们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压强和体积的关系有什么初步的认识?

教师的问题: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再举一些能体现气体压强和体积关系之间例子。

说明一:对于实验一,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所研究的对象,是气球和锥形瓶之间的气体而不是气球内的气体,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落实所研究的气体的质量是一定的。

说明二:对于实验二,瓶中的压强为什么减小?通过水不再漏出来的现象,分析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瓶中气体压强减小了,通过这一

实例,复习上一节课的难点:气体压强的计算问题。

说明三:所谓初步的认识是指定性的,实验一: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实验二:体积增大,压强减小。通过这两个典型事例,要求学生进行归纳,如果学生的回答超出了定性的要求,如回答两者之间是一种反比关系,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并可结合人类在认识这一规律的过程,通过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

2、实验探究

(1)请同学们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条件下,压强和体积之间的关系进行猜想

(2)教师的问题: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判断其正确与否的依据是什么?

结果:科学实验是检验猜想是否正确的依据。

(3)DIS实验探究

a.全班同学分成12个小组,每组配备一台电脑,特制的针筒,压强传感器

b.教师介绍该实验的硬件及软件的使用方法

c.师生共同探讨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环节

提示学生思考如何在针筒封闭气体的实验中具体保障温度与质量不变?最后明确实验操作“不用手握针筒”“缓慢移动针筒柱塞”的要领。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明确了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及实验关键条件,为自主实验研究作好了准备。

d.学生分组实验,采集数据

e.教师观察各小组的实验情况,发现其中各种不同的典型

3、小组交流实验的结果

(1)教师通过局域网展示各个小组的实验结果

(2)教师请多个小组介绍他们是如何处理实验数据的

a.表格法

b.p-V图象法

学生的回答: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和体积成反比。

教师的问题:p-V图象确实象是反比例函数,但你能肯定该函数图象就一定是反比例函数吗?大家有什么办法来判断,该函数一定是反比例函数?

结果:通过坐标变换,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c.6组同学画p-1/V图象、另外6组同学画V-1/p图象

d.拟合的环节:正比例拟合与线性拟合

几乎所有的小组都对坐标变换以后的数据点进行了正比例拟合,

教师对V-1/p数据点进行线性拟合,请同学对师生的不同处理方式的差异进行交流

结果:线性拟合似乎更合理,它更符合数据点的分布规律

请6组画V-1/p图象同学从新对数据进行线性拟合

交流中学生发现,所有V—1/p图线均有纵截距,由此,个别组认为不

能得出压强与体积成正比的结论。

e.对环节d中所出现的截距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并作出合理的解释4、研究结果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它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即

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进一步理解玻意耳定律

请同学介绍玻意耳的生平以及他对气体研究的有关成果。(请少数学生事先有一定的准备)

5、布置作业

(1)问题:展示用表格法处理数据的3个小组的结果,请同学观察其中的异同点。

为什么各组同学的PV值不完全相同,请同学们作进一步的思考。(2)书面作业:略

气体的压强跟温度的关系

三、气体的压强跟温度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夏天给旧的自行车车胎打气,不宜打得很足,不然,在太阳下骑行,车胎容易爆裂;卡车在运输汽水等饮料时,由于太阳曝晒,一些质地较差的汽水瓶往往会爆裂。这些现象都表明气体压强的大小跟温度的高低有关。 我们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它的压强跟温度的关系。 查理定律 通过实验探索,我们初步得出一定质量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它的压强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结论。从实验数据描绘出的p -t 图象,基本上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图2-7),但是这样还没有反映出压强和温度间确切的关系。 最早定量研究气体压强跟温度的关系的是法国物理学家查理(1746-1823)。我们为了精确测量一定质量气体在体积不变时,不同温度下的压强,采用了图2-8所示的实验装置。容器A 中有一定质量的空气,空气的温度可由温度计读出,空气的压强可由跟容器A 连在一起的水银压强计读出。但温度升高后,容器A 中的空气会膨胀,由于压强计两臂间是用橡皮管相连的,它的右臂可以上下移动。移上时,受热膨胀后的空气就能被压缩到原来的体积。 控制变量法 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例如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会升高,温度升高多少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跟吸收的热量、物体的质量以及组成物体的物质性质有关。在研究时,可以先使一些因素保持不变,如在物质 相同、质量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物体温度升高跟所吸收热量的关系;接着再研究同种物质, 图2-8 图2-7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

第九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生活中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体验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流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得到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解释相关的现象。 教学难点: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生活中的实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一角硬币、直尺、两个乒乓球、细线、蜡烛、火柴、两根塑料吸管、两张纸、机翼模型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1、学生活动:硬币“跳高”比赛 (1)比赛设计:将一枚一角硬币放在离桌边5cm处,在硬币前10cm处用直尺架高约2cm。 (2)比赛规则:使嘴巴靠在桌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吹气(不准吹硬币),使硬币翻越直尺。每个人都进行活动,使硬币成功翻越直尺或看谁硬币“跳”得更高。 (3)思考:是什么力使得硬币向上“跳”起来? 2、思考并回答问题: (1力有哪些作用效果?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硬币向上“跳”,说明硬币_________发生了改变,这是因为硬币受到的_______改变了,这可能是由于硬币上下表面受到的__________改变的原因造成的。 (3)吹气,加快了硬币____________(回答上方或下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同学们做出了大胆回答,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推进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生活中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一、流体压强跟流速的关系 我们知道,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动性,所以我们说它们都是流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猜到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系,那会有什么关系呢? 1、教师演示:用漏斗吹乒乓球。 2、探究“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1)提出问题:流体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 (2)猜想假设:流速越大,可能流体的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可能流体的压强越大。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利用提供的两个乒乓球、细线、蜡烛、火柴、两根塑料吸管、两张纸等器材,自主探究。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利用各自小组中拥有的器材实验,每组至少采用两种方法。 实验方案一:用细线将两个乒乓球吊起,向两球中间吹气,发现两球靠拢。 实验方案二;点燃蜡烛,用吸管在蚀焰一侧吹,发现烛焰向有吸管的一侧倾斜。 实验方案三:将两根塑料吸管口对口成直角,一根竖直插入水中,向另一根中快速吹气,发现竖直管中的水面上升,甚至在两管靠近的一端喷出。 实验方案四:手握两张纸,让纸自然下垂。在两纸中间向下吹气,发现两纸靠拢。如图所示。 (5)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6)交流评估:各小组把实验方法、看到的现象和得到的结论说出来进行交流。 展示左下图中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演示器。 3、问题: (1)当阀门甲、乙都关闭时,这是什么装置?它有什么特点? (2)同一水平面上的A、B、C三点的压强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学生活动:回忆知识并回答。这是连通器,三个竖直管中的液面都相平。因为同一水平面上的A、B、C三点的深度都相同,所以压强都相等。 打开阀门,使装置中的水流动。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006年6月修订“司南”版)8年级第151页至第152页。本节内容是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等知识之后的延伸,是区别于静止状态下的压强知识,对于学生全面了解的压强知识有较大帮助。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有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科学奥秘有强烈探知的愿望。但不善于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和归纳,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加引导。 学生在学习了固、液、气静止时产生压强的知识后,习惯于套公式进行计算,对“静止状态下产生压强”有思维定势。对“流体流动时的压强与静止液体的压强不同”难于理解。教学中要抓住学生对探究小实验和“飞机是如何升上天空的”等感兴趣的问题展开。 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为主线,以小组协作为形式,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现情景,通过师生交流、互动,制定科学探究的方案,以有趣的小实验激发物理学习兴趣。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首先,从液体和气体的压强的共性引入课题,通过情景设置和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猜测,进而过渡到本节的重点,即探究验证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几个过程,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有较大的提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 其次,通过升力的产生和生活中的流体现象的分析,突破本节难点,即用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来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让学生感悟到物理现象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的奇妙现象。 最后,在教学的结尾,试图在作业布置方面作一些尝试。通过“教学链接”布置学生课后思考,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使作业更多地向课外延伸,走向社会,走向开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知道流体具有流动性特点;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初步了解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尝试应用“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观点来解释实际问题。 通过探究加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立足于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观察、分析与总结,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

标准大气的高度和气温、气压的关系

标准大气的高度和气温、气压的关系 工作中经常用到大气资料,总结如下 这里所说的标准大气指国际民航组织采用的“1964,ICAO标准大气”。在海拔32公里以下,它与“1976,U.S.标准大气”相同。近地面(32公里以下)大气气温的变化为: ---地面:气温的15.0℃,气压P=1013.25mb ---地面至海拔11公里的气温变化率:–6.5℃/公里 在11公里的界面上: 气温为–56.5℃气压P=226.32mb 海拔11—20公里的气温变化率:0.0℃/公里 海拔20—32公里的气温变化率:+1.0/公里 更详细的数据可以参考GJB365.1-87 《北半球标准大气(-2~80公里)》给出的大气参数。 气压的国际单位制是帕斯卡(或简称帕,符号是Pa),泛指是气体对某一点施加的流体静力压强,来源是大气层中空气的引力,即为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在一般气象学中人们用千帕斯卡(KPa)、或使用百帕(hPa)作为单位。测量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表。其它的常用单位分别是:巴(bar,1bar=100,000帕)和厘米水银柱(或称厘米汞柱)。在海平面的平均气压约为101.325千帕斯卡(76厘米水银柱),这个值也被称为标准大气压。另外,在化学计算中,气压的国际单位是“atm”。一个标准大气压即是1atm。1个标准大气压等于101325帕,1.01325巴,或者76厘米水银柱。 大气压会随着高度的提升而下降,其关系为每提高12米,大气压下降1mm-Hg(1毫米水银柱),或者每上升9米,大气压降低100Pa。 下图给出了-0.5-20kM的大气温度、密度、压力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度在0-11km成线性关系,压力和温度在0-3km(甚至5km)都成线性关系。

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间的关系

高二新课固体液体和气体夏令营2006-08-21 §12.9 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间的关系 要点:巩固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知道气体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能用气体参量来叙述生活实例中的变化 教学难点:气体压强、体积和温度三者之间的制约关系 考试要求:高考Ⅰ(气体的状态和状态参量,气体的体积、压强、温度之间的关系),会考 课堂设计:学生已涉及到了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本节可进一步从撞击、作用力、频繁等因素将气体压强转到宏观的决定参量温度和体积上来,并使学生认识到参量之 间是有联系和制约的,也能从一些生活事例中用气体状态参量的眼光观察和解 释。为降低难度,分别将相互关系分立讨论,再通过小结得到实用的定论。为 应付一般习题中的参量定性讨论,可介绍(PV/T=常量)式。 解决难点:在复习气体压强微观意义的基础上,将微观量转化为宏观的参量,继而结合学生的一些生活经验得出三参量之间的关系,并再在生活实例中应用检验,作为 定性了解可依据课本不再展开。 学生现状:用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来理解与温度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有困难; 用微观意义来理解参量的变化尚不适应; 用微观意义定性知道生活实例不知所措。 培养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理解推理能力 思想教育:唯物主义世界观 课堂教具:针筒,气球 一、引入 【问】气体压强是如何产生的? 分析:大量气体分子频繁的碰撞器壁而产生的 【问】影响气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分析:温度、体积 那么气体的压强与气体的温度、体积之间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存在呢?这就是今天这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二、气体压强和体积的关系 学生阅读《气体压强和体积的关系》部分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实验的先决条件是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 分析: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密封在注射气内质量一定的气体;实验的先决条件是:气体的温度不变。实验结论:体积减小时,压强增大;体积增大时,压强减小。 【问】用气体分子热运动的理论即从微观方面解释这个实验结论。 分析:温度不变,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质量一定,体积减小,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多,即分子越密集,所以气体压强增大。 【问】如果压缩气体的同时,温度降低,还一定是“体积越小,压强越大”吗? 分析:温度降低,分子平均动能减小,所以压强不一定增大。 结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体积减小,压强增大。PV=常量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和高度、湿度、温度的变化成反比--注意,这里说的是大气压,而非气压! 详细说明如下: 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 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分越多,尔水的分子量比空气的混合分子量小,水气的增加,等于稀释了空气; 温度越高--虽然增加了空气分子的对撞机会,但是空气迅速膨胀,对流,尔引起空气变得稀薄,其增加的对撞能量远小于空气变稀薄减小的对撞能量,自然空气压力减小。 有关常识如下: 定义: 1.亦称“大气压强”。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由于地球周围大气的重力而产生的压强。其大小与高度、温度等条件有关。一般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例如,高山上的大气压就比地面上的大气压小得多。 在水平方向上,大气压的差异引起空气的流动。 2.压强的一种单位。“标准大气压”的简称。科学上规定,把相当于760mm 高的水银柱(汞柱)产生的压强或1.01×十的五次方帕斯卡叫做1标准大气压,简称大气压。 地球的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这些空气被称为大气层。空气可以像水那样自由的流动,同时它也受重力作用。因此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被称为大气压。在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在一根80厘米长的细玻璃管中注满水银倒臵在盛有水银的水槽中,发现玻璃管中的水银大约下降了4厘米后就不再下降了。

这4厘米的空间无空气进入,是真空。托里拆利据此推断大气的压强就等于水银柱的长度。后来科学家们根据压强公式准确地算出了大气压在标准状态下为1.013×105Pa。由于当时的信息交流不畅意大利和法国对大气压实验研究结果并没有被全欧洲所熟知,所以在德国对大气压的早期研究是独立进行的。1654年奥托格里克在德国马德堡作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的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让人们对大气压有了深刻的认识。在那个时期,奥托格里克还做了很多验证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实验,也正是在这一时候他第一次听到托里拆利早在11年前已测出了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76厘米汞柱=1.013×10的5次方帕斯卡=10.336米水柱。 标准大气压值及其变迁 标准大气压值的规定,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几次变化的。 最初规定在摄氏温度0℃、纬度45°、晴天时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强为标准大气压,其值大约相当于76厘米汞柱高。后来发现,在这个条件下的大气压强值并不稳定,它受风力、温度等条件的影响而变化。 于是就规定76厘米汞柱高为标准大气压值。但是后来又发现76厘米汞柱高的压强值也是不稳定的,汞的密度大小受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g值也随纬度而变化。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为了确保标准大气压是一个定值,1954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声明,规定标准大气压值为 1标准大气压=101325牛顿/米2,即为101325帕斯卡(Pa)大气压的变化温度、湿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 湿度越大大气压强越大 初中物理告诉我们:“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对这段叙述,就是老师也往往不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案例(2016春)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案例教材与学生分析: 本节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学生是在已经对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有了了解,但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与伯努利原理有关的现象还不清楚,但又感兴趣想知道为什么的背景下来学习的。教材正是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兴趣的激励下,亲身经历科学的探究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学到方法、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本节从一个小节目的表演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并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物理规律,学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②能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认识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②通过探究,获得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初步规律。 ③通过体验,理解由流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④通过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领略流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感受物理学的魅力,获得对物理现象的 亲近感,激发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身边现象关注的习惯和对科学的热爱。 ②透过飞机对本节知识的运用,让学生看到科学原理的的价值,培养科学的价值 观。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到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飞机升力成因及其他相关物理现象。 教学用具: 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大软管、泡沫、飞机升力演示器,水泵、玻璃管、红墨水,软管、乒乓球、饮料吸管、水、纸杯、白纸、漏斗、小木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小节目表演:“小小泡沫爬上来”(师生合作) 提问:小泡沫能被吸入管子,说明管内压强小于大气压强,那么,管内压强为什么变小了呢? 学生分析:因为管内空气有流动,可能引起压强变化。 气体和液体这类可以流动的物质统称为流体(板书),常见的水和空气都是流体。那流体的流速与压强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共同探究这个问题。

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

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 第六章c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分子动理论和波意耳定律等知识后,对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研究过程和方法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气体的等容变化过程及其规律。从科学研究方法来看,热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体系,它在继承力学的许多研究方法的同时,又增添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外推法,并导致热力学温标的创立;建立微观气体模型对宏观规律获得本质的认识等。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理解气体的体积、压强和温度这三个状态参量和气体的状态变化之物理意义,并且要了解探究气体状态变化规律常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和使用DIS实验器材的一些必备技能。 通过气球加热后破裂等情景引入,使学生定性认识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其压强变化与温度变化的趋向相同。 通过对不同种类、不同体积的气体进行DIS实验探究,在计算机上得到p-t图像,并要求学生作图,然后通过对p -t图像的分析、讨论,理解压强随温度变化是线性的关系和图线在纵轴与横轴上截距的物理意义。

应用外推法合理外推图线,创建热力学温标,并得到查理定律。 本节课的学习体现出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学会应用DIS实验研究实际问题,应用物理思维方法进行推理分析、得出结论,促使学生形成乐于探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一定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和温度间关系的图象表达,即p-t图像和p-T图像。 知道热力学温标,知道绝对零度的物理意义。 理解查理定律。 学会用DIS实验器材完成一定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和温度间关系的 探究任务,并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过程与方法 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DIS实验。 运用外推法建立热力学温标,并在对p-T图像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查理定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略物理思维方法在探究、分析推理过程中的作用。 由日常生活中的气体等容变化现象养成观察身边的物

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

14.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硬币跳高”、“吹纸”等实验,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能说出生活中的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2、通过对机翼的观察分析,理解流体表面由于压强差而产生压力差, 从而知道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3、通过飞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认识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的变化; 会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课前预习】 一、预习要求 预习九年级物理课本91页至93页,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如果你觉得还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和疑问,请记录下来,预备课上组内交流。 1.流体包括和. 2.做14.4—1实验,你发现的现象是 ,猜想硬币飞起的原因可能与有关。 3.做14. 4—2探究,你发现的现象是 ,猜想原因是 。 4.查资料,观察机翼的截面形状,画下来,思考升力产生的原因: 二、预习自测 5.在科学晚会上,小亮用一根胶管表演了一个有趣的节目。如图所示,他一只 手握住管的中部,保持下半部分不动,另一只手抓住上半部,使其在空中快速转动, 这时下管口附近的碎纸屑被吸进管中,并“天女散花”般地从上管口飞了出来。产 生这一现象的物理原理是。 6.“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诗中包含的科学道理是() A.风声是空气振动而产生的声音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屋顶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屋内空气不流动,压强大 D.风使屋顶产生的升力大于屋顶重力 7.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并用手指拖住.然后从漏斗口向下方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乒乓球会 A.掉下来 B.被吹出 C.不会掉下来 D.无法判断 三、预习反思 【课内探究】 一、预习总结,精讲点拨 (一)展示问题,预习总结。 组内交流预习过程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并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自主合作,精讲点拔。 1.知识探究点一:流体的压强与流速

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间的关系

高二新课固体液体和气体 §12.9 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间的关系 要点:巩固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知道气体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能用气体参量来叙述生活实例中的变化 教学难点:气体压强、体积和温度三者之间的制约关系 考试要求:高考Ⅰ(气体的状态和状态参量,气体的体积、压强、温度之间的关系),会考 课堂设计:学生已涉及到了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本节可进一步从撞击、作用力、频繁等因素将气体压强转到宏观的决定参量温度和体积上来,并使学生认识到参量之 间是有联系和制约的,也能从一些生活事例中用气体状态参量的眼光观察和解 释。为降低难度,分别将相互关系分立讨论,再通过小结得到实用的定论。为 应付一般习题中的参量定性讨论,可介绍(PV/T=常量)式。 解决难点:在复习气体压强微观意义的基础上,将微观量转化为宏观的参量,继而结合学生的一些生活经验得出三参量之间的关系,并再在生活实例中应用检验,作为 定性了解可依据课本不再展开。 学生现状:用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来理解与温度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有困难; 用微观意义来理解参量的变化尚不适应; 用微观意义定性知道生活实例不知所措。 培养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理解推理能力 思想教育:唯物主义世界观 课堂教具:针筒,气球 一、引入 【问】气体压强是如何产生的? 分析:大量气体分子频繁的碰撞器壁而产生的 【问】影响气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分析:温度、体积 那么气体的压强与气体的温度、体积之间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存在呢?这就是今天这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二、气体压强和体积的关系 学生阅读《气体压强和体积的关系》部分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实验的先决条件是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 分析: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密封在注射气内质量一定的气体;实验的先决条件是:气体的温度不变。实验结论:体积减小时,压强增大;体积增大时,压强减小。 【问】用气体分子热运动的理论即从微观方面解释这个实验结论。 分析:温度不变,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质量一定,体积减小,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多,即分子越密集,所以气体压强增大。 【问】如果压缩气体的同时,温度降低,还一定是“体积越小,压强越大”吗? 分析:温度降低,分子平均动能减小,所以压强不一定增大。 结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体积减小,压强增大。PV=常量

统计规律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

209-统计规律、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 209统计规律、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 1、选择题 1,理想气体中仅由温度决定其大小的物理量是 (A )气体的压强 (B )气体的内能 (C )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 能 (D )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 [ ] 2,温度、压强相同的氦气和氧气,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ε和平均平动动能k ε的 关系为(A )ε和k ε都相等 (B )ε相等,而k ε不相等 (C )k ε相等,而ε不相等 (D )ε和k ε都不相等 [ ] 3,一瓶氢气和一瓶氧气温度相同,若氢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J ,则氧气的温 度为 (A )100 K (B )200 K (C )273 K (D )300 K [ ] 4,理想气体处于平衡状态,设温度为T ,气体分子的自由度为i ,则每个气体分子 所具有的 (A )动能为 kT i 2 (B )动能为 RT i 2 (C )平均平动动能为kT i 2 (D )平均平动动能为 kT 23 [ ] 5,一氧气瓶的容积为V ,充了气未使用时的压强为1p ,温度为1T ,使用后瓶内 氧气的质量减少为原来的一半,其压强降为2p ,则此时瓶内氧气的温度2T 为 (A ) 1 2 12p p T (B )

2 112p p T (C ) 1 21p p T (D ) 2 112p p T [ ] 6,一个能量为12 10 ?eV 宇宙射线粒子射入氖管中,氖管中有氖气 mol 。如果 宇宙射线粒子的能量全部被氖气分子所吸收而变为分子热运动能量,则氖气升高的温度为 (A )7 10 ?K (B )7 10 ?K (C )6 10 ? K (D )6 10 ?K [ ] 7,设想在理想气体内部取一小截面dA ,则两边气体通过dA 互施压力。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来看,这个压力施于dA 的压强为 (A )k n p ε3 2= (B )k n p ε3 4= (C )kT p 2 3= (D )kT p 3= [ ]

统计规律、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

统计规律、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 1、选择题 题号:20911001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1 理想气体中仅由温度决定其大小的物理量是 (A )气体的压强 (B )气体的内能 (C )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D )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 [ ] 答案:( C ) 题号:20911002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1 温度、压强相同的氦气和氧气,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ε和平均平动动能k ε的关系为 (A )ε和k ε都相等 (B )ε相等,而k ε不相等 (C )k ε相等,而 ε不相等 (D )ε和k ε都不相等 [ ] 答案:( C ) 题号:20911003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1 一瓶氢气和一瓶氧气温度相同,若氢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21 10 21.6-?J ,则氧气的 温度为 (A )100 K (B )200 K (C )273 K (D )300 K [ ] 答案:( D ) 题号:20911004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1 理想气体处于平衡状态,设温度为T ,气体分子的自由度为i ,则每个气体分子所具有的 (A )动能为 kT i 2 (B )动能为RT i 2

(C )平均平动动能为 kT i 2 (D )平均平动动能为kT 2 3 [ ] 答案:( D ) 题号:20912005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2 一氧气瓶的容积为V ,充了气未使用时的压强为1p ,温度为1T ,使用后瓶内氧气的质量减少为原来的一半,其压强降为2p ,则此时瓶内氧气的温度2T 为 (A ) 1212p p T (B )2112p p T (C )121p p T (D )2 11 2p p T [ ] 答案:( A ) 题号:20912006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2 一个能量为12 100.1?eV 宇宙射线粒子射入氖管中,氖管中有氖气0.1 mol 。如果宇宙射线粒子的能量全部被氖气分子所吸收而变为分子热运动能量,则氖气升高的温度为(A )71093.1-?K (B )71028.1-?K (C )61070.7-? K (D )6 1050.5-?K [ ] 答案:( B ) 题号:20912007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2 设想在理想气体内部取一小截面dA ,则两边气体通过dA 互施压力。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来看,这个压力施于dA 的压强为 (A )k n p ε32= (B )k n p ε34= (C )kT p 2 3 = (D )kT p 3= [ ] 答案:( A ) 题号:20912008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2 两瓶不同种类的气体,它们的温度和压强相同,但体积不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相同,单位体积内的气体质量也相同 (B )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不相同,但单位体积内的气体质量相同 (C )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相同,但单位体积内的气体质量不相同 (D )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不相同,单位体积内的气体质量也不相同

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

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

————————————————————————————————作者:————————————————————————————————日期: ?

A.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 【基础知识】 1.知道一定质量气体的状态由压强、体积、温度三参量描述;并能从分子动理论角度知道气体压强产生的微观情景 2.掌握气体压强计算的一般方法,掌握压强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 3.学会用DIS实验系统研究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探究(图像拟合、简单误差分析) 4.理解玻意耳定律的内容,能运用玻意耳定律求解质量不变气体,与压强、体积有关的实际问题并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5.会读、画一定质量气体的P—V图。 【规律方法】 1.能将初中有关压强、大气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连通器原理、托里拆利实验等物理概念、物理模型、实验迁移到本节学习过程中。 2.会求固态物封闭气体的压强、液态物封闭气体的压强。 3.通过DIS实验进一步感受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多参量内在关系中的作用 4.通过描绘P-V、P---1/V图像,进一步增强利用图像描述物理规律的能力 作业4?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玻意耳定律)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个物理量不表示气体的状态参量() A.气体体积 B.气体密度? C.气体温度??D.气体压强 答案:B 2.关于气体的体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质量成正比 B.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密度成反比 ?C.气体的体积就是所有气体分子体积的总和 ?D.气体的体积是指气体分子所能达到的空间 答案:D 3.气体对器壁有压强的原因是( ) A.单个分子对器壁碰撞产生压力 B.几个分子对器壁碰撞产生压力 C.大量分子对器壁碰撞产生压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C 4.如图所示,大气压是1标准大气压(相当于76厘米水银柱),管内被封闭的气体的压强应是( ) A.30厘米水银柱?C.50厘米水银柱 C.26厘米水银柱 D.46厘米水银柱 答案:C 5.如图所示,在玻璃罩内放入一个充气较多的气球,下列关于玻璃罩内气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胶管抽玻璃罩内的空气,气球的体积减小 B.通过胶管抽玻璃罩内的空气,气球的体积增大 C.通过胶管向玻璃罩内充气,气球的体积增大 D.通过胶管向玻璃罩内充气,气球的体积不变50cm 30cm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材与学生分析: 本节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内容。既是课标“内容标准”下“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下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中明确规定的知识点,又是课标“内容标准”下“科学探究”的好素材。学生是在已经对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有了了解,但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与伯努利原理有关的现象还不清楚,但又感兴趣想知道为什么的背景下来学习的。教材正是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兴趣的激励下,亲身经历科学的探究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学到方法、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本节从一个小节目的表演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并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物理规律,学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②能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 ③能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简单解释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现象和应用。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认识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②通过探究,获得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初步规律。 ③通过体验,理解由流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④通过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领略流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感受物理学的魅力,获得对物理现象的亲近感,激发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身边现象关注的习惯和对科学的热爱。 ②透过飞机对本节知识的运用,让学生看到科学原理的的价值,培养科学的价值观。 ③培养学生交流讨论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到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飞机升力成因及其他相关物理现象。教学用具: 1. 教师用具 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大软管、泡沫(自制新课导入实验)、飞机升力演示器,水泵、玻璃管、红墨水,软管等 2. 学生用具 乒乓球两个、饮料吸管两支、水、纸杯、白纸两张、漏斗一个、小木块两个等。方法运用 整节课运用小组合作实验,班级师生交流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小节目表演:“小小泡沫爬上来”(师生合作) 提问:小泡沫能被吸入管子,说明管内压强小于大气压强,那么,管内压强

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流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常见中考题的归类分析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作为新教材新增考试内容,在2004和2005年中考中成为亮点、热点,且大多数与生产生活、高科技相联系,现就常见的几种题型归纳如下:第一类:直接填写规律。 例如:1.(2005年辽宁省)如图1甲所示,是空中加油机加油的情景,如果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___的,飞机的机翼做成如图1乙的形状,是利用了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___的原理,使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强差,为飞机的升空提供了升力。 (答:静止小) 甲图1 乙 2.(2005年无锡)据报道,在成都老成仁路硫璃场红砖桥附近的铁路桥道口,一名18岁的女孩在火车急驶而来时,为躲避火车,便坐在距离铁轨很近的石坎上,并低头捂住耳朵,谁知强大的气流将女孩的长发卷起,将其拖入车底,女孩当场死亡。造成这一事故的原因是由于火车驶近时,靠近火车的地方空气流速(选填“大”或“小”,下同),气体压强,气体压力差就会将人推向火车,引起事故。(答:大小)第二类:直接考查书上实验(或改换书中实验器具) 3 (2005年安徽).如图所示,将一个普通的乒乓球轻轻放人漏斗中,用电吹风从管日向上吹,那么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球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大 B、球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 C、球不会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大 D、球不会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 4.(2004年宜昌市).如图1所示,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然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这两张纸将相互________(填“靠近”或“分开”),这说明流速越大,气 体压强越_______. 5.(2005年淮安金湖实验区)如图2所示,在水平的两支筷子中间放上两 只乒乓球,通过空心塑料管向两球间用力吹气,会发现两只乒乓球 A.相互靠近 B.相互远离 C.静止不动 D.向同一方向运动 (答:3.D 4.靠近小 5.A) 第三类:考查流体的流速和压强的关系的简单应用 6.(2005年苏州)化学实验室里常用的水流抽气机的结构如图所 示.使用时让自来水流入具有内置喷口的T型玻璃管内.由于水流的作 用,喷口A处气流的速度将________(选填“减小”“增大”或“不 变”),A处气体的压强将_________(选填“减小”“增大”或“不变”),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练习题

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选择题 1.首先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是 A.托里拆利实验B.马德堡半球实验 C.奥斯特实验D.牛顿第一定律实验 2.有关大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压强等于760厘米水银柱高 B.大气压强的值在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 C.同一地方的大气压的值总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D.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 3.分别用横截面积是1 cm2和0.5 cm2的玻璃管同时、同地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两种情况下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之比是 A.1∶2 B.2∶1 C.1∶1 D.无法确定 4.水银气压计若挂歪了,其读数将会 A.与实际气压一样大B.比实际气压小 C.比实际气压大D.无法确定 5.公式p=ρgh的适用范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适用密度均匀的气体、液体、固体 B.适用密度均匀的气体、液体 C.只适用密度均匀的液体 D.适用于密度均匀的液体和密度均匀的柱形固体 6.用塑料管能吸瓶内果汁,是由于 A.塑料管本身有吸水作用 B.人体内对果汁产生的吸引力 C.塑料管内气体被吸压强减小,大气压使果汁沿塑料管上升 D.果汁本身产生的压强大

7.如图所示,把一只玻璃杯的杯口朝下,竖直按入水中,在杯子按入水中的过程中则 A.杯内充满水B.水不能进入杯内 C.水进入杯中,杯中空气压强越来越小 D.水进入杯中,杯中空气压强越来越大 8.(多选)医生为了给患者输液,用网兜把药瓶倒挂在支架上,瓶口插有输液管和空气管,如图8所示。输液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血液回流到输液管中,可将药瓶适当的升高 B.瓶内药液对瓶盖的压强越来越大 C.瓶内上方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 D.空气管中的空气与药液接触处的压强等于大气压 9.“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诗中包含的科学道理是 A.风声是空气振动而产生的声音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屋顶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屋内空气不流动,压强大 D.风使屋顶产生的升力大于屋顶重力 10.如图所示.在水平公路上,小汽车作匀速直线运动时与静止时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时对地面的压力小于静止时 B.运动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静止时 C.运动时与地面的摩擦力小于静止时 D.运动时与地面的摩擦力大于静止时 11.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 如图所示, 一阵大风吹来, 伞面可能被“吸”, 严重变形。下列有关这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伞面被向下“吸” B.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C.伞上方的空气流速等于下方D.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知识点

9-4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 流体和气体都是没有一定的形状,且都可以流动,因此把它们统称为流体。 2.实验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提出问题:当流体流动时,流体压强的大小跟静止时有什么不同? (2)猜想与假设:流体压强与流速可能无关,也可能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还可能流速越大压强越大。 (3)实验过程:四个小实验探究 ①实验:在两支筷子中间放上两个乒乓球,用吸管向中间吹气;现象:两个乒乓球向中间滚动;分析:乒乓球向中间靠拢,外侧所受气体的压强大,内侧受到气体的压强小。 ②实验:在水面上放两只小纸船,用水管向两船中的水域冲水;现象:小纸船向中间靠拢,几乎靠在一起;分析:小纸船向中间靠拢,说明外侧所受液体的压强大,内侧受到的压强小。 ③实验:两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现象:纸向中间靠拢;分析:纸向中间靠拢,说明纸外侧所受气体的压强大,内侧受到气体的压强小。 ④实验:把一纸条放在嘴边,用力从纸条上方向前吹气;现象:纸条就会向上飘起;分析:纸条飘起来,说明上面压强小,是下面大气压强把纸条压起来的。 (4)探究归纳: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3.判断流速的快慢 (1)流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径越长,流体的流速越大; (2)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横截面的流体的体积相同时,管道的横截面积越小,流体的流速越大; (3)在水平面上高速运动的物体周围,离物体越近流体的流速越大。 (4)用物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解释现象时,首先要弄清哪部分流速大,哪部分流速小,流速大处压强小,压力也小,流速小处压强大,压力也大。流体受压力差的作用而产生各种表现形式和现象。 4.生活中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1)窗外有风吹过,窗帘飘向窗外;过堂风把衣柜吹开;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导学案)word版本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节课选自沪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第八章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节内容放在《空气的“力量”》之后作为它的拓展和必要补充,主要由“流体压强和流速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和“飞机的升力如何产生?”两个核心问题组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生活中跟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2、体验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领略流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出问题,对问题的成因进行猜想。(从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尝试根据经验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教师演示一: 如图1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拖住乒乓球,然后移开手指,观察现象;再用手指拖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观察现象。 分析现象:在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为什么在漏斗下 图1 图2 方不会掉下来,我们分析看看,乒乓球能在漏斗下方不会掉下来,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可知,乒乓球在竖直方向除了受到重力以外,一定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没有吹气时没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有这个现象,当吹气之后才产生这种现象,同学们猜一猜,想一想,这个压力可能会跟什么有关系呢? 总结学生猜想:吹气就是气体在流动,乒乓球在漏斗下方不会掉下来可能与气体的流动有关。 教师演示二: 如图2所示,打开阀门A ,关闭阀门B ,让红色的水流入管径粗细不同的透明塑料管,观察三只小竖管中水柱的高度,记录现象。如果打开阀门B ,观察三只小竖管中水柱的高度,记录现象。 分析现象:根据学过的连通器原理,当水不流动时,各竖管的液面总保持相平。如今当水流动时,各竖管中水柱的高度不相同,说明各竖管中水的深度也就不相同。根据液体的压强公式p=ρgh ,也就是说各个水平粗细管中水的压强就不相同,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这个不相同可能会跟什么有关系呢? 总结学生猜想:各竖管中水柱的高度不同可能与液体的流动有关。 分析总结上述两个实验,液体和气体,它们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两个实验的共同之处是,流体在流动时才导致现象的产生。且我们已猜测流体流速可能与流体的压强存在有某种关系。那么,这可能是什么关系呢?想一想。 总结学生的猜想:一种是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小;另一种是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二、新课教学 制定计划(明确探究目的,给定器材,由学生选择器材并制定探究计划)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流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每组同学的桌子上有两张白纸、两根细木条、一枚壹角硬币,请同学们利用这些器材制定你们的探究计划,验证你们的猜想。 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设计实验方案,经历探究的过程,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探究方案二 探究方案一 探究方案三

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关系(一)

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关系(一) 一、填空题: 1.夏天给自行车胎打气时不宜打得太足,不然,在阳光直射的马路上骑车时,车胎容易爆裂。这表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 不变的情况下,它的 随着 的升高而增大。 2.查理定律可表示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____________保持不变的过程中,____________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3.一定质量的气体,作等容变化,其P-t 图像如图所示,图像中的直线 AB 延长线与 P 轴的交点表示____________,与 t 轴的交点表示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是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做等容变化的实验装置,A 、B 两管的下端用橡皮管相连。在室温下,A 管中的水银面比B 管中的水银面高。现将烧瓶放进盛有热水的容器中,为使B 管中的水银面保持原来的位置,应将A 管向 移动,这时A 、B 两管中的水银面高度差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一氧气瓶的容积是32L ,在-3℃时瓶中氧气的压强是27atm ,当温度上升到27℃时,瓶中的氧气的压强___________atm 。 6.人体发烧时,体温升高2℃相当于升高了______K 。我国已制成了转变温度为215K 的超导体,215K=__________℃。 7.对一个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加热,当容器的温度升高1℃时,容器中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0.4%,由此可知容器内气体原来的温度是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8.如图所示,表示一定质量的气体等容变化的图是------------------------( ) 9.密闭容器中的气体受热时,设容器的容积不随温度而变化,则气体的密度变化和压强的变化为( ) (A )密度减小 (B )密度增大 (C )压强增大 (D )压强不变 10.密闭容器中装有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从t 1=50℃升高到t 2=100℃时,气体的压强从t (℃) p B A T V (A ) (B ) (C ) (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