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小古文23篇

三年级小古文23篇
三年级小古文23篇

三年级上册:10篇+《千字文》

第 31 篇《朱子家训》(节选)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注释】

1.恒:常常。

【译文】

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许多物质能源和很多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

第32篇《续小儿语》

从小做人,休坏一点,覆水难收,悔恨已晚。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注释】

1.休:不要。

2.惊:警醒。

3.誉:称赞。

【译文】

从小就要谨慎注意,不要在为人处世的事情上哪怕做错一丁点,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想要回来就很晚了。

晚上反省自己的白日所做所为,做了坏事要警醒,做了好事可以欢喜。

别人称赞我,我谦虚低调,我的品德上又增加了一个优点;自夸自擂,败坏自己的名声,我的品德上又增加了一个污点。

待人的礼节要丰厚,对自己的待遇要俭约,要求自己要从重从严,要求别人要从轻从宽。

第 33 篇《读书需有疑》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译文】

书刚开始读的时候,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但读着读着,慢慢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读到一半时,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再往下读,疑问就会慢慢被解决。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所遇的问题都被解决了,这才能称得上是学习。读书不会产生疑问的人,需要教给他独立思考的方法,使之头脑里?有疑?;学会了?有疑?,就要想办法去钻研,千方百计去解决疑问,到这里才是真正的进步。

第 34 篇《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注释】

1.[媪]ǎo,年老的妇女。

【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被她的行为感动,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第 35 课《怀素写字》

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译文】

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十分贫困没有纸来写书法,于是种了一万多株芭蕉,用芭蕉叶来挥文泼墨,把他的庵叫做?绿天庵。没有地方写了,于是找来一个木盘和一块木板,涂上漆,当做砚台和练字板。天天磨墨,天天写,墨干了再磨,磨完再写;写完就擦,擦净再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

第 36 篇《王冕好学》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 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 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注释】

1.牧:放牧。

2.陇:田埂。

3.窃:偷偷地,暗中。

4.辄:总是(常常)、就。

5.或:有人;有的人。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地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牛来责骂他们家的牛践踏田地,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事情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借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第 37 篇《治家格言》(节选)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注释】

1.庭除:庭院。这里有庭堂内外之意。

2.未雨而绸缪(ch?u m?u):天还未下雨,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

【译文】

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第38篇《松》

松,大树也。叶状如针。性耐冷,虽至冬日,其色常青。干长而巨,可以造桥,可以造屋。

【注释】

1.如:像。

2.虽:即使。

3.至:到了。

【译文】

松树,是高大的一种树木。其叶形状似针,非常耐寒,即使到了冬天,叶子也不凋落,四季常青。松树的枝干长且粗壮,可以用来建造桥梁,也可以用来建造房屋。

第 39课《声律启蒙》节选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注释】

1.广寒宫:中国古代传说中,月亮上的宫殿。

【译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上的夕阳对晴朗的天空。飞来的大雁对离去的燕子,回巢的鸟对低鸣的虫。三尺长的剑,六钧重的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有消夏的清暑殿,天上有凄冷的广寒宫。两岸晨雾弥漫杨柳翠绿,一园春雨霏霏杏花艳红。两鬓斑白,清晨就有急着赶路的人了;傍晚烟雨迷蒙,老翁身披蓑衣在溪水边垂钓。

第 40篇《声律启蒙》节选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注释】

1.冯妇:见孟子。

2.叶公:《庄子》叶公子高好画龙,天龙闻而下窥,叶公惊走。非好龙者,好似龙者也。

3.蛩:音穷。本作蛬,一名蟋蟀,一名促织,今通作蛩。

4.雍雍:《诗》雍雍鸣雁。

5.秦岭:《韩愈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6.又一联云: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7.巫山:《广舆记》巫山在夔州府巫山县大江之滨,形如巫字,有二峰。

8.迢递:远也。嵯峨:山高貌。

三年级下册:13篇

第 41篇《敬老》

雪初止,路中泥滑。有老人,扶杖独行,失足仆地。一童子趋而扶之。既起,取巾代拭衣履,问其所居,送之归家。老人欲具饭饷之,童子曰:?恐家人盼我。?遂辞出。

【注释】

1.止:停止,停下

2.仆:通?扑?,扑在,摔倒

3.趋:走过去

4.拭:擦拭

5.饷:给...吃饭

6.辞:告辞

【译文】

雪刚刚停,路上很滑。有一个老人,独自扶着拐杖行走在雪地里,不留神摔了一跤倒在地上。一个孩子上前走去将他扶起来。起来之后,又用小手绢帮助他擦拭衣服上的泥土痕迹,并询问了老人的住所,把他送回家去。老人想做好饭给孩子吃,小孩说:?恐怕家人正在盘我回家。?于是向老人告辞走了。

第 42 篇《大禹治水》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鲧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注释】

1.尧:传说中我国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史称唐尧。

2.道:道路。

3.禹:传说中我国古代部落联盟领袖,亦称大禹,夏禹。

4.疏:疏通。

【译文】

尧、舜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家被淹,房屋被毁。尧任用鲧来治水,鲧用堵塞的办法,花了很多时间也没有把洪水制伏。后来舜用禹来治水,禹采取疏导的办法,带领老百姓开通许多州,疏通许多河道,修建许多湖,勘测许多大山,疏通河道,一切顺其自然,13 年里,没有发生过任何水灾。大禹的成功和鲧的失败,就在于治法不同。

第 43篇《盘古开天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注释】

1.盘古:我国神话中开天辟地首出创世的人。

2.无以:没有办法。

3.措辞:本指说话、行文时选用词句。这里指理由、借口。

4.之谓:说的就是……。

【译文】

世界开辟以前,天和地混混沌沌地成一团,象个鸡蛋一样,盘古就生在这当中。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分开了,轻而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为地。盘古在天地中间,一天中有多次的变化,他的智慧比天还要高超,他的能力比地还要强大。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大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非常高,地沉得非常深,盘古也长得非常高大。天地开辟了以后,才出现了世间的三皇。

第 44 篇《对牛弹琴》

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注释】

1.为:给。

2.清角之操:这里指高深的曲子。

3.伏:趴着。如故:像先前一样。

4.蹀躞(di? xia):小步走。

5.耳:耳朵听。

6.鸣:鸣叫声,作名词。

7.掉:摇动,摆动。

8.奋:竖起。

【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先前一样埋头吃草。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虫和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第 45 篇《同舟共济》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注释】

1.济: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译文】

吴国人和越国人互相厌恶,(但是)当他们同船渡河的时候,(如果)遇到风浪,他们互相救助就如同左右手那样.

第 46 篇《论语》?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1.子:先生,指孔子。

2.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实习(或温习)。

3.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4.说:通" 悦", 高兴,愉快。

5.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7.愠:恼恨,怨恨。

【译文】

出自《学而》: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第 47 篇《论语》雍也第六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注释】

1.知,音zhì,同?智?;

2.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

第 48 篇《杨柳》

杨柳,随处可种,临水尤宜。春初发叶,旋开黄花。及春末,叶渐多。花中结实,细而黑。蕊落,有絮绽出,质轻如棉,色白如雪,随风飞舞,散于各处。【注释】

1.宜:合适,适宜。

2.旋[xuán]:不久。

3.实:果实,种子。

4.发:生长,繁育。

5.旋:不久。

【译文】

春天,杨柳抽出一条条嫩绿的枝条。湖畔,水边,随处可见它的芳踪。春乍到,柳叶细细,开出极小极小的黄花,迎着阳光微笑。春意越来越浓,柳叶越来越绿,越来越密。一朵朵小黄花悄无声息地结出果实,细细的,黑黑的。花蕊落了,柳絮绽开,像棉花一样轻盈地浮在空中,又像小小的雪绒花,飞在春天的每一个角落。

第 49篇《雪》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注释】

1.尽:全都。

2.弥漫:布满。

【译文】

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

第50 篇《孟子?梁惠王上》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注释】

1.权:称量。

2.度(du?):度量。

【译文】

(孟子)说:?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什么东西都是这样,人的心更需要这样。

第51篇《大雨》

午饭既毕,天气郁蒸,苍蝇纷飞庭前。少顷,大风陡起,沙尘扑面。黑云自西北来,电光四射,雷声隆隆,大雨骤至,沟浍皆盈。未几,雨霁,夕阳返照墙隅,豁然开爽,暑热尽退。

【注释】

1.未几:不一会。

2.毕:完。

【译文】

夏季,刚吃过午饭,天气很闷热,苍蝇纷纷地发到前庭了。不一会,突然刮起了大风,刮起的沙尘扑面而来。乌云从西北方向滚滚而来,,闪电向西方射去,雷声隆隆,大雨突然就来了,(不一会)沟、浍就都满了。不一会雨过天晴了,夕阳照在埃墙上心情豁然开朗,暑热也都完全消退了。

第 52 篇《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注释】

1.共谈:共同谈赏的。

2.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3.四时:四季。

4.俱:都。

【译文】

夏季,刚吃过午饭,天气很闷热,苍蝇纷纷地发到前庭了。不一会,突然刮起了大风,刮起的沙尘扑面而来。乌云从西北方向滚滚而来,,闪电向西方射去,雷

声隆隆,大雨突然就来了,(不一会)沟,浍就都满了。不一会雨过天晴了,夕阳照在埃墙上心情豁然开朗,暑热也都完全消退了。

第 53篇《春日寻芳》

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园,小姊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上,寻芳水滨,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注释】

1.绚烂:颜色丰富,让人眼花缭乱。

2.陌:田间小路。

3.水滨:水边,靠近水的地方。

【译文】

山水的美丽,从古至今都是人们共同谈论的话题。巍峨的高峰耸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两岸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和翠绿的竹子,四个季节都具备。晨曦的薄雾将要消散,猿猴群鸟的鸣叫声彼此起伏;夕阳将要坠落,潜游水中的鱼儿竞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就不再没有能置身于这奇山妙水做山水的知音的人了。

必备小古文 (1)

附件3: 小学生小古文诵读篇目

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菊》 【文言文】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bàn)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zhě)、或红。种类繁(f án)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选自民国老课本【注释】 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 ②其:它的。 ③或:有的。 ④惟:只有。 ⑤赭(zhě):红褐色。 【文白对读】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二单元《荷》 【文言文】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gěng)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ǒu)。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选自民国老课本

【文白对读】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荷叶的形状圆圆的。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第三单元《日月星》 【文言文】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选自民国老课本【文白对读】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晚上又有星星。太阳、月亮、星星三个里面,太阳最亮,月亮其次,星星最弱。 第四单元《龟兔竞走》 【文言文】 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mián)。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xǐng),则龟已先至矣(yǐ)。 ——选自《意拾喻言》【文白对读】乌龟跟兔子赛跑,兔子跑得很快,却在中途睡觉,乌龟跑得慢,却总是不停地走,等到兔子醒来,乌龟早就到了终点了。 第五单元《芦花》 【文言文】 水滨多芦荻(dí)。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选自民国老课本【文白对读】水边有很多芦苇。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第六单元《孔融让梨》 【文言文】 融四岁,与诸兄共食梨,融辄(zhé)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 ——选自《后汉书·孔融传》【文白对读】孔融四岁时,与众兄弟一同吃梨,孔融只挑了个小的梨,父亲问他原因,孔融说:“儿子年纪小,应当拿小的梨。” 第七单元《雨》 【文言文】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选自民国老课本

小学生必备古文

《为学》 清彭端淑《白鹤堂集》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 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您靠什么能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神色。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备注: 请写出几句与本文相关的名言警句: 1、 2、 3、 4、

《大学》第一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未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小古文100篇(打印版))

小学生小古文100篇

低段30篇言物篇 第1篇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 第2篇芦花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第3篇乡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第4篇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第5篇雪人 大雪之后,庭中积雪数寸,群儿偕来,堆雪作人形。目张、口开,肢体臃肿,跌坐如僧。有顷,日出雪融。雪人亦消瘦,渐化为水矣。 第6篇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第7篇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第8篇日时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第9篇雨雪霜露 天热则下雨。天寒则下雪。热天夜有露。寒天夜有霜。雪为雨所变;霜为露所成。雨雪霜露,随天之寒热而异也。 第10篇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第11篇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第12篇幼学琼林五岳五湖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之谓五岳;饶之鄱阳,湘之青草,巴之洞庭,润之丹阳,苏之太湖,此之谓五湖。 第13篇不倒翁 不倒翁,状似老人。头大。身短。须长。发秃。耳、目、口、鼻皆全。上轻下重。以手推之,随倒随起。 第14篇湖 四面陆地,水潴其中。小者曰池,大者曰湖。湖水深阔,巨舟可以往来。水中产鱼虾,多菱藕,而灌田尤便。故湖滨之田,收获恒丰。 智慧篇第15篇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第16篇王戎七岁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小学三年级上必读小古文和成语

41、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 雕文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 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42、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3、买株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44、自相矛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45、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46、山川之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7、春日寻芳 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院,小姊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上,寻芳水滨,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48、苏堤杂花 苏公堤,春时晨光初起,宿(sù,隔夜的)雾未散,杂花生树,飞英蘸(zhàn)波,纷披掩映,如列锦铺绣。览胜者咸(xián,全,都)谓四时皆宜,而春晓为最。 49、浙江之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50、湖心看雪 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成语接龙: 鱼目混珠→珠联璧合→和盘托出→出口成章→章台杨柳→柳暗花明→明辨是非→非同小可→可想而知→知法犯法→法外施仁→仁至义尽→尽善尽美→美中不足→足智多谋→谋财害命→命辞遣意→意气风发→发扬光大→大步流星→星罗棋布→不耻下问→问舍求田→田夫野老→老马识途→途穷日暮→暮鼓晨钟→钟鼓馔玉→玉碎珠沉→沉默寡言→言听计从→从容自如→如履薄冰→冰清玉洁→洁身自好→好大喜功→功德无量→量力而行→行将就木→木心石腹→腹有鳞甲→甲第星罗→罗雀掘鼠→鼠目寸光→光怪陆离→离乡背井→井蛙之见→见利忘义→一鸣惊人→人定胜天

三年级古诗文诵读篇目

三年级上学期古诗文诵读必背篇目 1、夜书所见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望天门山 4、*饮湖上初晴后雨 5、*小儿垂钓 6、*凉州词 7、*江雪 8、*元日 9、*鹿柴 10、江南逢李龟年 11、采莲曲 12、绝句 13、莲花坞 14、雪 15、对雪 16、柳絮 17、野望 18、秋浦歌(二) 19、观书有感 20、小园 21、过分水岭 22、桃花溪 23、题竹石画 24、约客 25、从军行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莲花坞

三年级小古文

三年级《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独立识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读文。 3.明白古文大意及其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明白古文大意及其所蕴含的道理。 2.渗透古文学习的方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船和剑的贴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虽小,但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大道理,我们把这种故事称作? 生:寓言 板书:寓言,提示“寓”字。 生书空,说笔顺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寓言故事叫做《刻舟求剑》,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刻舟求剑》是出自哪儿?师简介《吕氏春秋》 2.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出自《吕氏春秋》的寓言。首先,请同学们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平常所学习的课文有何不同? 3 .师:古文是古人的表达方式,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习这种不太好理解的古文。学习古文也有一定的方法。(板书:方法)

4.学习古文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读准字音(板书:读准),现在,就请同学们自读古文部分,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5.刚才老师看同学们读的都很认真,现在就来考考你们。 PPT出示:遽、契,考察音准。(全班一起跟着小老师读) 6. 师:这两个字都会认了,那么其他的字是否都能读正确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PPT出示全文) 生齐读古文。 7.要读好古文,除了读准字音,还必须能正确断句,这样才能将古文读通(板书:读通)。而要做到正确断好每一句,就必须理解古文每句话的意思,才能做到。现在,先请同学们标一标古文有几句话。 8.下面就请同学们将古文中比较难懂的字圈出来,并结合译文,找到它的意思,批注在书上。 生自读,批注。 9.师:刚才老师看同学们都在认真的读,认真的做批注。那么,这几个字的意思你都理解了吗? 出示遽、契、惑,考察字意。 10.师:除了这三个字以外,古文中还反复出现了我们平常不常用的字,比如:其、之(PPT出示)在古文中将它们圈出来。 师:看来我们平常不常用的字在古文中经常出现。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两句话中的“其”和“之”。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两句话(PPT出示) 师:这两句话中的“其”、“之”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11.师范读、生倾听. 师:刚才同学们都认真地听了老师读,下面老师也想听一听你们读的怎样。 生齐读 12.自读本文,按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生自读,举手汇报。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 (音频同步资料)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 上册 第一组乡村即景 1、 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 2、 乡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 芦花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 如雪。 4、荷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 丝。 5、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第二组天的魔术 6、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雪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8、日月星 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9、日时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第三组别样的争和辩 10、

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11、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12、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13、五官争功 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 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第四组读书要得法 14、读书

1小古文100篇

第一组乡村即景 1、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4、荷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5、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第二组天的魔术 6、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雪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8、日月星 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9、日时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第三组别样的争和辩 10、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11、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12、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 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13、五官争功 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 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 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第四组读书要得法 14、读书 飞禽走兽, 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 ,则于禽兽何异? 15、读书有三到 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16、读书需有疑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7、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第五组智慧少年 18、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 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 则象重可知矣。” 19、道边李苦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完整word版)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上册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上册 第一组乡村即景 1、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4、荷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5、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第二组天的魔术 6、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雪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8、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9、日时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第三组别样的争和辩 10、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11、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12、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 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13、五官争功 口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第四组读书要得法 14、读书 飞禽走兽, 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 15、读书有三到 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16、读书需有疑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7、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第五组智慧少年 18、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 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 则象重可知矣。” 19、道边李苦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0、破瓮救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完整)三年级小古文23篇

三年级上册:10篇+《千字文》 第 31 篇《朱子家训》(节选)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注释】 1.恒:常常。 【译文】 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许多物质能源和很多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 第32篇《续小儿语》 从小做人,休坏一点,覆水难收,悔恨已晚。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注释】 1.休:不要。 2.惊:警醒。 3.誉:称赞。 【译文】 从小就要谨慎注意,不要在为人处世的事情上哪怕做错一丁点,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想要回来就很晚了。 晚上反省自己的白日所做所为,做了坏事要警醒,做了好事可以欢喜。 别人称赞我,我谦虚低调,我的品德上又增加了一个优点;自夸自擂,败坏自己的名声,我的品德上又增加了一个污点。 待人的礼节要丰厚,对自己的待遇要俭约,要求自己要从重从严,要求别人要从轻从宽。 第 33 篇《读书需有疑》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译文】 书刚开始读的时候,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但读着读着,慢慢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读到一半时,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再往下读,疑问就会慢慢被解决。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所遇的问题都被解决了,这才能称得上是学习。读书不会产生疑问的人,需要教给他独立思考的方法,使之头脑里?有疑?;学会了?有疑?,就要想办法去钻研,千方百计去解决疑问,到这里才是真正的进步。 第 34 篇《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注释】

三年级一班小古文-仿《菊》

三年级一班小古文《菊》仿写 荷花盛开,清香淡雅,其瓣如叶,如船。其色或红、或粉、或白。五彩缤纷,荷花性耐热,酷暑降临,百花盛开,惟荷花最艳。(孙琦萱) 梅花怒放,清香袭人。其瓣星星点点,如掌,微风吹过,花舞如蝶。其色或白,或红,或粉,五彩缤纷。寒冬腊月,傲雪迎寒,冰心玉骨,唯梅独盛。(周天齐) 海棠绽开,香气袭人。其瓣如心,如蝶,形态各异,婀娜多姿。其色或红,或粉,五彩斑斓,色彩艳丽。品种繁多,四季开花,美丽动人。(周天齐) 荷花盛开,芳香四溢。其瓣如叶,如舟。其色或红,或白,绚丽多彩。性耐热,出污泥而不染,亭亭玉立,美若天仙. (周天齐) 槐花绽放,清香扑鼻。花团锦簇,一片雪白,犹如云朵。性喜暖,春风拂面,婀娜多姿,花舞如蝶。(周天齐) 郁金香盛开,色彩鲜艳。其瓣如杯,如盘。其色或红、或白、或紫,色彩斑斓。性喜暖,百花盛开,惟她最美。(刘语棋) 槐花盛开,芬芬扑鼻。花瓣如铃,如蝶。颜色或白、或紫、或红、或黃,颜色繁多,性喜暖,春天到来,芬芳迷人,惟槐芳香。(童贤馨)荷花盛开,景色宜人。其瓣如扇,如蝶,颜色或红、或白、或紫。形状其多。性耐热,夏季到来,水中出茂,惟荷花最美。(童贤馨) 桂花盛开,香气扑鼻。其瓣如米、如点。其色或黃、或白、或红、或紫。颜色其多。香气浓郁。八月出瓣,惟桂最美,犹如仙女。(童贤馨)

园中多桃树。春日花开,一片粉色,东风吹来,花飞如雨。凤仙花开放,清香无比。其瓣如心、如凤状。其色或红、或白、或粉。种类繁多。性耐热,酷暑季节,色彩艳丽,美不胜收。(梁译 丹)梅花盛开,香四溢。其瓣如甲。其色或红、或白。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梅独 盛。(张雨萱) 夜来香盛开,香气宜人。其瓣如星,如帽。其色或红、或紫、或白或黄。颜色繁多。性耐热,夜幕既降,百花昏睡,惟其独盛。(杨明宇)月季花盛开,美丽诱人。其瓣如片,如船。其色或粉、或红、或黄。种类繁多。活血消肿,解毒,止血。(姜景润) 荷花盛开,清香扑鼻。其瓣如舟,如盾。其色或红,或粉,或白。出淤泥而不染。性耐暑,烈日炎炎,百花具焉,惟荷盛开。(卢佳怡) 月季花盛开,浓香四溢。其瓣如勺,如扇。其色或白、或红、或黄、或粉、或紫,种类繁多。性耐寒耐旱,四季开花,百花凋落,惟月季花独盛。(杨振宇) 桃花盛开,芬芳迷人,宛似花仙子,又似笑脸。其色或红似霞,或粉似蝶,色彩鲜艳。桃花清香四溢,开始鸟语花香、百花齐放,真是美不胜收!(李家祺) 荷花盛开,清香四溢,其叶如盘如饼 .其色或黄、或白、或粉、或紫。种类繁多。性耐暑,酷暑即降,唯荷最美。 (吴昊辰)

典范小古文100篇(上)

小学生经典古文诵读篇目 1、冲称象 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冲曰:“置(zh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 【注释】: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群下:部下,下属④咸:都、全部⑤校:考察,衡量⑥太祖悦,即施行焉:太祖(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译文】: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有一次,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2、望梅止渴 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注释】: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⑦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⑴源:水源 【译文】:武帝(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找到了水源。 【寓意】: 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翠鸟移巢 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④,稍下⑤作巢。子长羽毛,复⑥益⑦爱之,又更下巢⑧,而人遂⑨得而取之⑩矣。 ——梦龙《古今谭概》 【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捕食昆虫、小鱼。②避患:避免灾祸。③及生子:等到生了小

三年级小古文诵读教学文案

三年级小古文诵读 姓名: 言物篇 第1篇 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 第2篇 芦花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第3篇 乡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第4篇 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第5篇 雪人 大雪之后,庭中积雪数寸,群儿偕来,堆雪作人形。目张、口开,肢体臃肿,跌坐如僧。有顷,日出雪融。雪人亦消瘦,渐化为水矣。 第6篇 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第7篇 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第8篇 日时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第9篇 雨雪霜露 天热则下雨。天寒则下雪。热天夜有露。寒天夜有霜。雪为雨所变;霜为露所成。雨雪霜露,随天之寒热而异也。 第10篇 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第11篇 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第12篇 幼学琼林五岳五湖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之谓五岳;饶之鄱阳,湘之青草,巴之洞庭,润之丹阳,苏之太湖,此之谓五湖。 第13篇 不倒翁 不倒翁,状似老人。头大。身短。须长。发秃。耳、目、口、鼻皆全。上轻下重。以手推之,随倒随起。 第14篇 湖 四面陆地,水潴其中。小者曰池,大者曰湖。湖水深阔,巨舟可以往来。水中产鱼虾,多菱藕,而灌田尤便。故湖滨之田,收获恒丰。 智慧篇 第15篇 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第16篇 王戎七岁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第17篇 称象 曹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第18篇 破瓮救友 司马光幼时,与群儿戏于庭前。有一儿,误堕水缸中。群儿狂叫,皆惊走。光俯取石,急击缸,缸破水流,儿得不死。 明理篇 第19篇 职业 猫捕鼠,犬守门,各司其事。人无职业,不如猫犬。 第20篇 勿贪多 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寓言篇 第21篇 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第22篇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第23篇

小古文100首

小古文100首 第一部分(1--10) 1.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吾后行。 2.乡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4.荷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5.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6.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雪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8.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9.日时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10.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第二部分(11--20)

11.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12. 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13. 五官争功 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 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 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14. 读书 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 15. 读书有三到 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16. 读书需有疑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7.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8. 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19. 道边李苦

三年级 经典诵读古诗文

《别董大》【其一】【唐代】_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zhū yú)少一人。 望天门山 李白【唐代】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宋代】 水光潋滟(liàn yàn)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春日 朱熹【宋代】 胜日寻芳泗(sì)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示儿 陆游【宋代】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小儿垂钓 胡令能【唐代】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夜书所见 叶绍翁【宋代】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代】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乞巧 林杰【唐代】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嫦娥 李商隐【唐代】 云母屏(píng)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天河一小经典诵读考级古诗文(三) 劝学 孟郊【唐代】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赠花卿 [唐]杜甫 锦[jǐn] 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题都城南庄 崔护【唐代】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代】 天街小雨润如酥[sū]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dū]。晚春韩愈 唐 -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yú jiá] 无才思, 惟[w?i]解漫天作雪飞。 夜雪 白居易【唐代】 已讶[yà]衾[qīn] 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zh?ng], 时闻折[sh?] 竹声。 《南浦别》 白居易【唐代】 南浦[pǔ]凄凄[qī]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唐代】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村夜 白居易【唐代】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 月明荞[qiáo]麦花如雪。 秋夕 杜牧【唐代】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秋夕 白居易【唐代】 叶声落如雨, 月色白似霜。 夜深方独卧, 谁为拂尘床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竹里馆 王维【唐代】 独坐幽篁[yōu huáng]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竹石 郑燮 [xia] 【清代】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唐代】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三年级经典古诗文朗诵

三年级经典古诗文朗诵 男:敬爱的老师 女: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 男: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女: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男:我们赞美那些古代的诗人们,他们对生活有独特的体验,谱写了一首首动人的诗句。 女:我们吟颂那些优美的诗歌,是那样的脍炙人口,意境相随,使人得到心灵的熏陶。 男合:读千古美文,同经典相伴。 女合:诵中华经典,与圣贤同行。 合:洪绪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三班经典古诗文朗诵——现在开始! 第一篇章春之歌 男:春天是一幅水彩画,艳丽而真切。春天孕育着生命与希望,春给人以鼓舞和信心,引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对它的赞美。 女:可春天到底在哪里呢? 男:早春的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像用碧玉装扮无比美妙。这纤细婀娜的柳叶是谁剪裁出来的呢?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女:生机勃勃的春天,春意盎然,满园春色却难以关住,你看一枝红杏探出墙头,不正在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吗? 游园不值 南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暖人心脾:“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沁凉润透:“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酒里飘香:“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第二篇章夏之莲 女:莲花,乃花中之君子也。 男:莲花,美丽、纯洁、高尚,引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对它的赞美. 女:江南盛夏,小船轻飘,莲叶田田,浆声应和着采莲姑娘的歌声,构

成江南采莲曲。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女:西湖边,送友人,看到是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的画面,唱的却是依依惜别、含蓄婉转的送别曲。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第三篇章秋之月 男:从古至今,多少诗人望月抒怀,借月咏怀之作,世代不绝。女:千百年来,我们吟咏着它,在花前月下与亲朋相聚;在异地它乡思念故乡亲人。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甲: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乙: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甲: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乙: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甲:让我们学诗、用诗、赏诗、写诗,让经典诗词丰富我们的生活,美化我们的心灵; 乙:让我们生活有诗意,心中有诗情,做一名感情丰富,心灵高尚,会生活、懂生活、爱生活的人,让我们: (合)把经典诵读融入每一天,展翅高歌飞向未来。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试题第二单元测试卷 (附答案)

统编版2021年三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年级班级姓名 一、用“√”给画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7分) 1.骄(jiāo qiáo)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xīqī)落它。 2.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chèn chèng),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 3.“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 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jiàjiè)值的。” 4.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jīn jìn)噘起了嘴,皱(zhòu zòu) 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pèi yǒu)得上这两 只美丽的角呢!” 二、看拼音,写词语。(8分) qiān xūnuòruòdài jiàxīn shǎng ()()()() shīzi chén tǔpǐpèi tàn qì()()()() 三、选词填空。(8分) 价值价格 1.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 2.这件毛衣不仅质量好,而且()很便宜。

惊讶惊喜 3.西面的瀑布凌空飞泻而下,发出令人()的声响,像个粗犷的 男人在纵情高歌。 4.妈妈突然告诉我,明天要带我去游乐园,我()得跳了起来。 忙碌匆忙 5.小兰听说这个消息以后,()地离开了。 6.他的工作任务很重,每天都十分()。 尊敬尊贵 7.国王的宫殿金碧辉煌,显示出他身份的( )。 8.我为人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所以人们()我。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6分) ()()不断没精打()()心丧气 念()不()津津有()相()并论 南()北()千秋万()无忧无() 五、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5分) 1.国王的橱柜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 2.()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3.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咦,这是我吗()” 4.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 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5.池子说:“亲爱的姐姐()你难道不会疲劳()” 六、照样子,写一写。(12分)

小古文100首

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8、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9、日时: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10、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11.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12. 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13. 五官争功: 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 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 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14. 读书: 飞禽走兽, 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 ,则于禽兽何异? 15. 读书有三到: 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