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铵盐
季铵盐的种类

季铵盐的种类
季铵盐是一类化合物,其化学式通常为R4N+X-,其中R代表有机基团,X代表阴离子,如Cl-、Br-、NO3-等。
根据有机基团的不同,季铵盐可分为以下几类:
1. 长链季铵盐:其有机基团含有12至18个碳原子,常用于柔软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杀菌剂等领域。
2. 短链季铵盐:其有机基团含有2至10个碳原子,具有良好的杀菌、防腐、抗静电等性质,常用于电子、纺织、皮革、油漆等工业领域。
3. 脂肪族季铵盐:其有机基团为脂肪基,即直链或支链的酰基,具有良好的乳化、分散、增稠等性质,常用于化妆品、洗涤剂等领域。
4. 芳香族季铵盐:其有机基团为苯基或其它芳香族基团,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防腐、抗静电等性质,常用于纤维素制品、电子产品、化妆品等领域。
5. 异丙基季铵盐:其有机基团为异丙基,具有良好的乳化、增稠等性质,常用于化妆品、洗涤剂、食品添加剂等领域。
总之,季铵盐的种类繁多,应用广泛,是现代化工、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 1 -。
季铵盐消毒液的适用范围及方法

季铵盐消毒液的适用范围及方法摘要:季铵盐消毒液是一种广泛用于卫生和消毒领域的化学消毒剂,具有杀菌、杀毒和除臭的功能。
本论文将探讨季铵盐消毒液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引言季铵盐消毒液是一种常用于家庭、医疗机构、食品加工和工业领域的消毒剂。
它具有杀菌、杀毒、去除臭味和除去表面污垢的功能。
在使用季铵盐消毒液时,了解其适用范围和正确的使用方法非常重要。
第一部分:季铵盐消毒液的适用范围1. 家庭和卫生领域•表面消毒:季铵盐消毒液可用于消毒家庭表面,如桌面、门把手、厨房和浴室。
•洗涤剂:它可作为洗涤剂使用,清洁和去除污垢。
•洗衣消毒:可用于洗衣机中,以确保洗涤衣物的卫生。
2. 医疗领域•医疗器械消毒:季铵盐消毒液可以用于消毒医疗器械,如手术工具、医疗设备和表面。
•手部消毒:可以用于医务人员的手部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
•医疗用品:可用于消毒医疗用品,如药瓶、输液器和诊断工具。
3. 食品加工领域•食品消毒:季铵盐消毒液可用于食品处理和加工,以杀灭细菌和病毒。
•设备消毒:用于消毒食品加工设备,如切菜板和刀具。
4. 工业领域•工业设备消毒:用于消毒工业设备,如管道、储罐和机械。
•环境消毒:可用于清洁和消毒工业环境,以确保卫生。
第二部分:季铵盐消毒液的使用方法1. 稀释•根据产品说明书上的建议,将季铵盐消毒液稀释到适当的浓度。
通常,将1%-2%的消毒液稀释为使用浓度。
2. 表面消毒•使用喷雾器或湿布将稀释后的消毒液均匀喷洒或擦拭在要消毒的表面上。
3. 医疗器械和医疗用品消毒•将医疗器械或用品浸泡在适当稀释的季铵盐消毒液中,按照产品说明书上的时间要求。
4. 手部消毒•将适当浓度的消毒液涂抹在双手上,按照产品说明书上的方法进行搓洗,确保全面消毒。
第三部分:注意事项•遵循产品说明:务必遵循季铵盐消毒液产品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和建议。
•适当通风:在使用消毒液时,确保有适当的通风,以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防护装备:在使用浓度较高的消毒液时,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和护目镜。
季铵盐降速原理

季铵盐降速原理季铵盐作为一类重要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多个领域如消毒、抗菌、防腐以及工业水处理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某些应用场景中,季铵盐的降速性能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季铵盐的降速原理,从分子结构、作用机制到影响因素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季铵盐的基本结构与性质季铵盐,又称为四级铵盐,是指氮原子上连接了四个有机基团的铵盐。
其通式为[R1R2R3R4N]+X-,其中R1-R4为四个不同的有机基团,X为阴离子。
季铵盐具有阳离子性,水溶性良好,并且在广泛的pH范围内都能保持稳定。
二、季铵盐的降速原理季铵盐的降速性能主要与其阳离子特性和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有关。
具体原理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 电荷中和作用:季铵盐带有正电荷,可以与带有负电荷的粒子发生电荷中和反应。
在某些体系中,如含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季铵盐能够通过电荷中和作用降低体系的表面张力,从而减缓泡沫的生成和稳定泡沫的存在。
2. 吸附作用:季铵盐分子在固-液界面或液-气界面上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当季铵盐分子吸附在这些界面上时,会改变界面的性质,如表面张力、接触角等。
这种吸附作用可以减少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润湿性,从而降低液体的流速。
3. 粘度增加:在水溶液中,季铵盐分子可以与水分子形成氢键,增加溶液的粘度。
粘度的增加会阻碍液体分子的运动,从而降低液体的流动速度。
4. 胶体稳定性:季铵盐在某些条件下可以形成胶体颗粒。
这些胶体颗粒在水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够吸附和包裹其他物质,形成较大的聚集体。
这种聚集作用可以减少液体中有效成分的浓度,从而降低反应速率或传输速率。
三、影响季铵盐降速性能的因素1. 季铵盐的结构:不同的季铵盐分子结构会导致其降速性能的差异。
一般来说,具有较长碳链的季铵盐具有更好的降速效果,因为长碳链可以增加分子在界面上的吸附能力和形成胶体颗粒的稳定性。
2. 浓度:季铵盐的浓度对其降速性能有重要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季铵盐浓度的增加,其降速效果也会增强。
季铵盐加热之后的反应

季铵盐加热之后的反应
摘要:
一、季铵盐的定义和性质
二、季铵盐加热反应的现象
三、季铵盐加热反应的原因
四、季铵盐加热反应的应用
正文:
季铵盐是一类具有四面体结构的有机化合物,由一个中心的氮原子和四个周围的氢、碳原子组成。
季铵盐在加热的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反应,产生不同的现象。
季铵盐加热后,首先会出现升温的现象。
随着温度的升高,季铵盐的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在加热条件下,季铵盐会发生热分解反应,生成氮气和其他有机化合物。
同时,季铵盐的颜色也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发生改变,由无色逐渐变为黄色、棕色甚至黑色。
季铵盐加热反应的原因主要是其结构特点和加热条件下分子间力的改变。
季铵盐分子中的氮原子与氢、碳原子之间的键能较弱,加热后分子间力减弱,导致分子结构发生改变。
此外,加热过程中,季铵盐分子中的氮原子可能发生脱离,形成氮气,进一步导致季铵盐结构的改变。
季铵盐加热反应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有机合成领域,季铵盐加热反应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合成方法,通过控制加热条件,实现不同产物的生成。
此外,在材料科学领域,季铵盐加热反应可以用于制备具有特定性
能的材料。
总之,季铵盐加热后的反应是一种复杂的化学过程,涉及到升温、结构变化、热分解等多个方面。
季铵盐含量的测定

季铵盐含量的测定
季铵盐是一类由四个烷基类或芳基类化合物正离子和一种阴离子组成的盐类化合物。
测定季铵盐含量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以下介绍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重量法:
1. 准备样品:将待测样品称取适量并充分研磨或摇匀,以取得均匀样品。
2. 称重:称取一定量的样品,尽量保持准确,记录下称量的质量(m1)。
3. 溶解样品:将称量好的样品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避免过量。
4. 旋转浓缩:将溶解的样品溶液放入旋转蒸发器中进行蒸发浓缩,直至得到较小体积的溶液。
5. 干燥:将浓缩后的溶液转移到烘箱中进行干燥,通常在60-80°C的温度下干燥4-6小时至恒量。
6. 称重:将干燥后的样品重新称重,记录下称量的质量
(m2)。
7. 计算季铵盐的含量:根据称重前后的差值(m1-m2),通
过校准曲线或计算公式来计算季铵盐的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只能得到季铵盐的总重量,无法确定其
具体的化学结构。
对于不同季铵盐的测定,可能需要采用其他不同的测定方法。
季铵盐 氢键

季铵盐氢键
季铵盐是指四个有机基团与一个铵离子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其中季铵离子中央的氮原子带有正电荷。
由于季铵离子的带电性质,它们在溶液中可以与其他带有负电荷的分子形成氢键,从而发挥各种重要的生物学和化学功能。
氢键是一种分子间作用力,它是由含有氢原子的一个分子与另一个分子中带有负电荷的原子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作用。
在季铵盐中,带正电荷的季铵离子可以与带负电荷的分子形成氢键。
例如,季铵离子可以与DNA中的磷酸基团形成氢键,从而稳定DNA的结构。
此外,季铵盐还可以与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等生物分子形成氢键,从而影响它们的性质和功能。
季铵盐在生物学和化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们常被用作表面活性剂,可以用来改善溶液中分子的分散和乳化性质。
此外,季铵盐还可以被用来制备高分子材料、光学材料和电子材料等。
在生物学中,季铵盐被用作细胞培养和DNA提取的试剂,还可以用于制备生物膜和植物保护剂等。
虽然季铵盐在生物和化学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但它们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性。
由于季铵盐具有强烈的杀菌和消毒作用,因此它们常被用于制备消毒剂和杀菌剂。
然而,过度使用季铵盐和其他化学消毒剂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和健康问题。
此外,在制备季铵盐和
使用季铵盐时,也需要注意安全措施,如佩戴防护手套和呼吸器等。
总的来说,季铵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在生物和化学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然而,在使用季铵盐时,需要注意安全措施并避免过度使用,以避免潜在的危险性。
有机季铵盐

有机季铵盐有机季铵盐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其结构特点是含有氮原子和四个相连的碳原子,通常写作季铵盐或 quarternary ammonium salts。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季铵盐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用途。
以下是有机季铵盐的详细介绍:一、有机季铵盐的合成与性质1.合成方法:有机季铵盐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合成,如卤代烃与氨或烷基胺反应、醇与氨或烷基胺反应等。
其中,卤代烃与氨或烷基胺的反应是最常用的方法。
2.性质:由于季铵盐的结构特征,它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
例如,由于正电荷的离域,季铵盐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此外,季铵盐在水溶液中具有很好的溶解性,并且在低浓度下就可以显著地提高溶液的pH值。
二、有机季铵盐的应用1.表面活性剂:由于季铵盐具有很好的水溶性和表面活性,它们被广泛用作表面活性剂,用于制造个人护理产品、家庭清洁剂、农药和油田化学品等。
2.杀菌剂:季铵盐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杀菌和抗菌性能,可以用于制备抗菌剂、消毒剂和防腐剂等。
例如,苯扎氯铵和苯扎溴铵等常见的季铵盐类抗菌剂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3.催化剂:某些季铵盐可以作为催化剂用于有机合成反应,如烷基化反应、酯化反应和酰化反应等。
4.电镀液添加剂:在电镀液中添加季铵盐可以改善镀层的外观和耐腐蚀性。
5.石油工业:在石油工业中,季铵盐可以用于油田增产和油气井控制等。
6.农业:某些季铵盐可以作为农药使用,如杀虫剂和除草剂等。
三、有机季铵盐的安全性1.毒性:大多数季铵盐的急性毒性相对较低,但是长期接触或摄入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季铵盐时应遵循相关安全指南和规定。
2.致敏性:某些季铵盐可能引起皮肤或呼吸道的刺激和过敏反应,尤其是在高浓度下。
3.环境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季铵盐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如水体中的残留和土壤污染等。
因此,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环境污染。
四、未来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有机季铵盐的研究和应用将不断深入。
季铵盐名词解释

季铵盐名词解释
1、季铵盐名词解释:季铵盐是铵离子的四个氢离子都被烃基取代后形成的季铵阳离子的盐,具有通式R4N+X−。
2、、季铵盐为铵离子中的四个氢原子都被烃基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杀菌性能,其杀菌有效部分为有机根与氮原子结合成的阳离子基团。
3、自从1935年的那个时期,德国人发现烷基二甲基氣化铵的杀菌作用,并利用其处理军服以防止伤口感染以来。
季铵盐类抗菌材料的研究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
用季铵盐制备的抗菌材料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在医疗、水处理、食品等很多方面都能得到很广泛的应用。
4、季铵盐的作用:包括:农业杀菌剂、公共场所杀菌消毒、循环水杀菌灭藻剂、水产养殖杀菌消毒剂、医疗杀菌消毒剂、畜禽舍消毒剂、赤潮杀灭剂、蓝藻杀灭剂等杀菌消毒领域。
特别是Gemini季铵盐杀菌效果突出,综合成本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季铵盐化合物1.1.1 结构与性质季铵盐(又称四级铵盐)是铵离子中的4个氢离子都被烃基取代后形成的季铵阳离子的盐[3]。
季铵盐有4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直接与氮原子相连,阴离子在烃基化试剂作用下通过离子键与氮原子相连,其分子通式为:结构中4个烃基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取代的或非取代的,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可以有分支或没有分支,可以为环状结构或直链结构,可以包含醚、酯、酰胺,也可以是芳香族或芳香族取代物。
通过离子键与氮原子相连的多为卤素阴离子(F-、Cl-、Br-、I-)或酸根(HSO4-、RCOO-等),以氯和溴最为常见[4]。
1.1.2 合成与分析方法1.1.3 应用研究概况季铵盐化合物特有的分子结构赋予其乳化、分散、增溶、洗涤、润湿、润滑、发泡、消泡、杀菌、柔软、凝聚、减摩、匀染、防腐和抗静电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及相应的实际应用[8],这些独特性能使其在造纸、纺织、涂料、染色、医药、农药、道路建设、洗化与个人护理用品和高新技术等领域均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1.2 季铵盐杀生剂研究进展在季铵盐化合物的诸多独特性能及相应的实际应用中,优异的杀生性能是其中发现最早、应用最广的性能。
目前,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安全、长效稳定等优点的季铵盐杀生剂已在工业、农业、建筑、医疗、食品、日常生活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水处理[43]、造纸[44]、皮革[45]、纺织[46]、印染[47]、采油[48]、涂料[49]等行业的杀菌灭藻、防腐防霉、清洗消毒;农产品和农作物的防霉防病[50];养殖和畜牧的防病杀菌[51];木材和建材的防虫防腐[52];外科手术和医疗器械的杀菌消毒[53];禽蛋肉类和食品加工的清洗杀菌[54];个人家庭和公共卫生的洗涤消毒[55]等均要用到季铵盐杀生剂。
1.2.1 发展历程人们对季铵盐化合物的认识是从其所具有的杀菌作用上开始的,该类化合物在发展初期主要就是用作杀菌剂[13]。
Jacobs W A等于1915年首次合成了季铵盐化合物,并指出这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能力,翻开了季铵盐杀生剂的历史篇章。
然而,该研究成果一直未被人们所重视。
此后直到1935年,Domagk G[56]发现了烷基二甲基氯化铵的杀菌作用,进一步研究了杀菌性能与化学结构的关系,并利用其处理军服以防止伤口感染之后,季铵盐杀生剂才逐渐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同年,Wetzel R即将季铵盐杀生剂用于临床消毒实践[57]。
随后,对季铵盐杀生剂的研究与开发一直是应用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
1.2.1.1 季铵盐杀生剂产品开发历程季铵盐杀生剂发展到今天,按其开发历程来划分,至少已有7代产品[35, 57, 58]。
(1)第1代产品:烷基二甲基苄基卤化铵,其中烷基链长为C12~C16的产品杀菌效果最佳;(2)第2代产品:第1代产品的衍生物,通过苯环或季氮上的取代反应得到;(3)第3代产品:双烷基二甲基卤化铵,此代产品与前两代相比,在合成工艺、生产成本方面都有了改进,且对革兰氏阴性菌有很强的杀菌能力;(4)第4代产品:第1、3代产品的混合物,杀菌效果比前3代产品高出4~20倍,且抗干扰能力强、毒性小、价格较低;(5)第5代产品:含有2个N+的双季铵盐,主要特点是杀菌效果好、毒性低、水溶性好,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6)第6代产品:聚合季铵盐,具有毒性更小、杀菌作用更温和的特点,主要体现其药用价值,如角膜接触镜和个人护理用品的杀菌;(7)第7代产品:第1、2、6代产品的混合物,利用协同增效的原理,其杀菌效果优于单一成分。
此外,还有更多的其他组合及复配方式,形成了多种各具特色的季铵盐杀生剂,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2.1.2 我国季铵盐杀生剂发展概况我国对季铵盐用作杀生剂的研究起步较晚,直至上世纪60年代初才开始这方面的工作,先后合成了单链季铵盐——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苯氧乙基溴化胺和十四烷基二甲基吡啶溴化铵,并于1964年研究了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的杀菌作用。
1971年解放军总后勤部药品检验所再次对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的杀菌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其推荐作为消毒剂使用[57, 59]。
国内在上世纪70年代开展了季铵盐在工业用水杀菌灭藻方面的应用研究。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北京东方红炼油厂研究所共同研究了包括季铵盐在内的47种化合物对炼油厂循环冷却水中菌、藻的控制效果。
实验中以异养菌、铁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为受试对象,测定杀菌率达到99%以上时各种化合物所需的最低浓度,由此筛选出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十六烷基氯化吡啶等季铵盐为较理想的杀菌灭藻剂[60]。
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东方化工厂从美国Nalco公司引进了一系列水质稳定剂,Nalco7326即为其中的杀菌灭藻剂,主要成分为烷基(C1460%,C1630%,C185%,C125%)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与烷基(C1268%,C1432%)二甲基乙基苄基氯化铵的混合物。
1984年,上海合成洗涤剂三厂研制成功了FN-7326杀菌灭藻剂(早期称仿7326,有效含量为10%;现在称FN-7326,有效含量为50%)。
该药剂经实验对比研究,认为其药效与Nalco7326相仿[60]。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国内又研究开发出了双链季铵盐。
此后,我国在季铵盐杀生剂的研究、生产与应用等方面逐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1.2.2 杀生性能研究进展用以杀灭或抑制菌、藻等微生物生长的药剂统称为杀生剂(即杀菌灭藻剂)。
杀生剂中的“杀生”并不一定需要把微生物杀死,大多数杀生剂对微生物只起到抑制其生长和增殖的效果,效果大小取决于杀生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61]。
按照季铵盐杀生剂的发展历程,可将其分为单链季铵盐、双链季铵盐、复合季铵盐、双季铵盐和聚季铵盐等5大类杀生剂,其杀生性能通常包括杀菌性能和灭藻性能两方面。
1.2.2.1 杀菌性能研究进展1.2.2.2 灭藻性能研究进展对于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甚至在人体内也无孔不入的细菌、真菌和病毒来说,藻类对生长环境、生存条件的要求苛刻得多,其分布也远没有菌类和病毒的分布广,因此人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对藻类污染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所以,尽管季铵盐杀生剂普遍具有杀菌和灭藻的双重功效,但与季铵盐杀菌剂的发展现状相比,对季铵盐灭藻剂的研究与开发明显要少得多,应用领域也没有那么广泛。
(1)单链季铵盐灭藻剂仉春华等[85]研究了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和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等3种单链季铵盐对混合藻液(由中国石油辽阳石油化纤公司排放的直流冷却水中提取,小球藻30%,栅藻27%,硅藻40%,蓝纤维藻2%,其他藻类1%)的灭藻效果,结果表明单链季铵盐具有灭藻和剥离污泥的双重作用,当用量≥25mg/L时,其灭藻率均在90%以上,出水达到了工业水处理的要求。
周律等[86]进行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研究,发现在微囊藻生长迟缓期的最佳用量为10mg/L,最大抑藻率为98.3%;在微囊藻生长对数期的最佳用量为25mg/L,最大抑藻率为83.6%。
许银等[87]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小球藻的抑制效果,在0.1~1mg/L的用量范围内,随用量升高,该季铵盐对小球藻的抑制作用增强,96h抑制小球藻生长的半效应用量为0.18mg/L。
洪爱华等[88]研究了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对赤潮生物海洋原甲藻的灭杀和抑制作用,用量为0.10mg/L时,可以抑制海洋原甲藻的生长,用量大于0.15mg/L 时,灭藻率可达到90%以上。
(2)双链季铵盐灭藻剂曹西华等[89]研究了几种不同结构的季铵盐灭藻剂对赤潮异弯藻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季铵盐灭藻剂作用时间延长,灭藻效果明显增加。
其中,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的用量为5.0mg/L时,24h后杀灭率仅为70%左右;而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的用量均为1.0mg/L时,24h后灭藻率即可达到85%和90%以上,可见单长链季铵盐对赤潮异弯藻的灭杀效果优于双长链季铵盐。
张珩等[90]研究了双链季铵盐2-(2-苯氧基乙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对两种赤潮生物的杀灭和抑制作用,发现该季铵盐能有效抑制赤潮藻,其中对球形棕囊藻96h的最小抑藻用量为0.8mg/L,对塔玛亚历山大藻96h的最小抑藻用量为0.4mg/L。
(3)复合改性季铵盐灭藻剂黄娟等[91]考察了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改性黏土对2种赤潮藻的杀灭和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2mg/L的改性黏土对海洋卡盾藻作用24h后的灭藻率为85%,48h后达90%,72h后超过95%;16mg/L的改性黏土对塔玛亚历山大藻作用24h后的灭藻率不到50%,48h后为77%,72h后达到85%;而在相同用量和作用时间内,未改性黏土对2种赤潮藻的灭藻率均未超过50%。
庞艳华等[92]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膨润土对两种海洋生物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当改性膨润土的用量为20mg/L时,对小球藻的24h后除藻率大于85%,对新月菱形藻的24h后除藻率大于90%,而未经季铵盐改性处理的膨润土在相同用量下对小球藻和新月菱形藻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去除作用。
(4)双季铵盐灭藻剂王修林等[93]考察了由2个氯化十二烷基三甲基铵分子经联接基团连接而成的双季铵盐灭藻剂的抑藻活性,结果表明该双季铵盐在0.2~0.5mg/L的较低用量时,对东海原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湾藻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当用量增至0.5mg/L 以上时,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在相同用量范围内,对裸甲藻、青岛大扁藻和亚心形扁藻的生长影响不明显,表现出该双季铵盐的抑藻作用具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
吴萍[94]比较了双烷基聚氧乙烯基三季铵盐(DPQAC)和三烷基聚氧乙烯基三季铵盐(TPQAC)对3种赤潮藻的杀灭效果,其中DPQAC的用量为3mg/L时,灭藻率均可达到90%以上,用量为4mg/L时,灭藻率均可达到100%;而TPQAC的用量为1mg/L时,即可严重影响赤潮藻的生长,用量为2mg/L时,短时间内就能100%的杀灭赤潮藻。
可见,TPQAC的灭藻效果优于DPQAC。
(5)聚季铵盐灭藻剂曹承进等[95]研究了一种实验室制备的表面接枝聚季铵盐型高分子杀生剂对钝顶螺旋藻的杀灭效果,当1mg/mL的杀生剂作用于螺旋藻后,通过显微观察藻体的性状变化,发现原本呈现螺旋伸缩状的藻体已断裂成若干段,并由绿色变成土黄色,证明螺旋藻已经死亡,其灭藻过程是杀生剂表面吸附、接触、灭藻。
Nudel R等[96]报道了以聚苯乙烯或交联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合物等为载体,通过载体上的氯甲基与含有长链烷基的不同叔胺进行季铵化反应,制得的水不溶性聚季铵盐或聚双季铵盐杀生剂能有效杀灭藻类。